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荷载作用下扣件钢轨纵向累积位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志平 胡籍 +3 位作者 王卫东 黄相东 李平 田春雨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3-1249,共7页
为研究并模拟列车频繁制动作用导致的钢轨累积位移现象,以弹条Ⅲ型分开式扣件作为试验对象,对钢轨进行长期重复拉力加载,并通过数据采集软件采集拉力及钢轨位移数据,得到扣件纵向阻力与钢轨残余变形规律,获得在未超过扣件最大阻力的单... 为研究并模拟列车频繁制动作用导致的钢轨累积位移现象,以弹条Ⅲ型分开式扣件作为试验对象,对钢轨进行长期重复拉力加载,并通过数据采集软件采集拉力及钢轨位移数据,得到扣件纵向阻力与钢轨残余变形规律,获得在未超过扣件最大阻力的单向循环荷载加载下,钢轨纵向累积位移与加载循环次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钢轨纵向累积位移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在经过大量重复加载后残余位移增长速率有所减小,但位移值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对于弹条Ⅲ型分开式扣件,钢轨纵向残余位移f(x)和循环次数x间的函数关系近似满足幂函数形式:f(x)=0.01758x^(0.2332),且拟合度较高(R^(2)=0.9351)。该拟合公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用于预测获得不同重复荷载作用后钢轨纵向累积位移值。经过大量纵向荷载重复作用后,扣件纵向刚度、扣件最大纵向阻力和扣件滑移阻力会有所增大,扣件弹塑性界限位移将会有所减小。研究成果可用于预测多次加卸载之后钢轨累积残余位移值,为相关线路设计与养护维修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为扣件本构关系的改进提供试验依据。同时可将钢轨残余位移预测值和扣件纵向刚度结合后计算出加载时钢轨最大纵向位移,通过对比不同地段钢轨最大纵向位移的限值,可以判断多次重复荷载后加载瞬间钢轨纵向位移是否超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列车频繁制动 弹条Ⅲ型分开式扣件 钢轨纵向累积位移 本构关系 残余变形
下载PDF
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八字门滑坡累积位移预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尚敏 廖芬 +1 位作者 马锐 刘昱廷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2-1178,共7页
我国滑坡灾害发生频繁,但滑坡的变形预测预报一直是难题,因此每年都因滑坡的变形破坏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十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八字门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 我国滑坡灾害发生频繁,但滑坡的变形预测预报一直是难题,因此每年都因滑坡的变形破坏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十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八字门滑坡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雨和库水位下降,并且累积位移曲线具有“阶跃型”的变形特征。当外界因素去除或者减小的情况下,累积位移-时间曲线将变得平稳。根据此特性,选取每年变形曲线“阶跃段”(6~8月份)的监测数据,以累积位移为目标函数,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八字门滑坡2004年到2017年同期的滑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八字门滑坡“阶跃段”的变形过程,此变形阶段累积位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基本相同。根据此线性关系,对滑坡的累积位移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与实际监测数据相比较,预测误差在±5 mm以内,相对误差在1%以下,精度可以满足滑坡监测预警要求,可以为八字门滑坡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字门滑坡 变形特征 阶跃型 滑坡累积位移预测
下载PDF
干湿循环及水平循环荷载下的码头群桩侧向累积位移 被引量:2
3
作者 邢磊 王多银 +1 位作者 段伦良 王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166-8175,共10页
为了揭示干湿循环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码头群桩累积侧向位移分布特征,基于水平循环受荷的刚度衰减模型和土体抗剪强度干湿循环弱化模型,通过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土体刚度衰减和土体抗剪强度干湿循环弱化,并依托三峡库区某在役货... 为了揭示干湿循环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码头群桩累积侧向位移分布特征,基于水平循环受荷的刚度衰减模型和土体抗剪强度干湿循环弱化模型,通过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土体刚度衰减和土体抗剪强度干湿循环弱化,并依托三峡库区某在役货运码头,建立了码头群桩-岸坡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结果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在干湿循环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码头群桩桩顶及桩身累积侧向位移。研究表明:干湿循环和水平循环荷载产生的循环效应集中在循环周期的前面阶段;存在临界水平循环荷载比,当水平循环荷载比小于临界值时,累积位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加载后期桩基侧向位移趋于稳定;当水平循环荷载比大于临界值时,累积位移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在加载后期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当桩基设计从控制变形考虑时,建议将水平循环荷载比控制在0.5以内;干湿循环后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侧累积位移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最后,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干湿循环后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群桩桩顶侧向累积位移预测模型,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循环荷载 干湿循环 累积位移 码头群桩 刚度衰减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海兵 许志琴 +2 位作者 杨经绥 戚学祥 P.Tapponnier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88-1298,共11页
通过变形构造几何学、岩石学和区域构造对比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西北侧的阿尔金山北缘、南缘近EW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与阿尔金断裂东南侧的北祁连山、柴北缘NW—SE/NWW—SEE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 通过变形构造几何学、岩石学和区域构造对比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西北侧的阿尔金山北缘、南缘近EW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与阿尔金断裂东南侧的北祁连山、柴北缘NW—SE/NWW—SEE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相对应,并且,高压变质带与超高压变质带的宽度和走向在断裂两侧存在较大的变化。这种在断裂带中宽度变窄、角度趋于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变化是韧性或韧脆性走滑过程中产生的拖曳构造。因此,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韧性变形,它的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应由韧性和脆性走滑位移量组成,至少大于500km,小于1000km。另外,拖曳构造的几何特征,以及西昆仑库地北蛇绿岩、阿尔金南缘蛇绿岩和柴北缘蛇绿岩在年龄、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具有相似之处,暗示在早古生代时期西昆仑和阿尔金南缘、柴北缘很可能处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之中,后被阿尔金断裂所切割。因此,综合得出了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左旋走滑位移量为900~10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拖曳构造 累积走滑位移
下载PDF
基于累积绝对位移值的震级估算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美帅 王延伟 +2 位作者 汪祚赚 赵庆旭 潘代洪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101,共9页
快速准确地估算震级是地震预警成败的关键。初至地震波引起的地表变形可以反应出震级的大小,然而目前的震级估算方法并没有充分利用地表变形的过程信息,震级估算效果仍有改进的空间。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初始地表变形的累积绝对位移值(CAD... 快速准确地估算震级是地震预警成败的关键。初至地震波引起的地表变形可以反应出震级的大小,然而目前的震级估算方法并没有充分利用地表变形的过程信息,震级估算效果仍有改进的空间。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初始地表变形的累积绝对位移值(CAD)估算震级的方法。CAD是对加速度记录进行两次积分后,取绝对值求累积得到的。利用日本Kiban-Kyoshin Net(KiK-Net)的大量地震记录对CAD的震级估算效果进行验证,包括初至3 s P波时的震级估算和随初至地震波时长增加的震级持续估算两种验证情况,并与当前普遍采用的峰值位移(P_(d))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2种情况下,CAD与震级的相关性和估算震级的准确性均明显优于P_(d)。实际震例也进一步验证了CAD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在地震预警系统中,采用CAD代替P_(d)可以获得更好的震级估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震级 累积位移绝对值 强震记录 地震波
原文传递
WA联合ELM与OS-ELM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骅锦 许强 +1 位作者 何雨森 魏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1-731,共11页
滑坡累积位移监测曲线往往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增长特性,对此建立了不少相关的预测模型,而以往的预测模型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基于小波函数(Wavelet Analysis,WA),ELM与OS-ELM,提出一种名为WA联合ELM、OS-ELM的预测方法。首先,该方法基... 滑坡累积位移监测曲线往往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增长特性,对此建立了不少相关的预测模型,而以往的预测模型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基于小波函数(Wavelet Analysis,WA),ELM与OS-ELM,提出一种名为WA联合ELM、OS-ELM的预测方法。首先,该方法基于小波函数,将滑坡累积位移分解成受内部地质条件影响的趋势项和受外部影响因子影响的周期项;然后,基于ELM与OS-ELM分别对趋势项和周期项进行预测;最后将趋势项和周期项的预测值叠加得到累积位移的预测值。结果表明,小波函数得到的趋势项展现出良好的趋势性,而周期项也展现出良好的周期性;以Sigmoid方程为核函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33的ELM模型能准确高效对趋势项进行预测,而以RBF方程为核函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00的OS-ELM模型能准确高效对周期项进行预测;累积位移预测数据的RMSE分别为0.1423和0.1315,预测结果相对较好,能够在滑坡位移预测领域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累积位移 非线性特性 位移预测 小波函数 ELM OS-ELM
下载PDF
2种基于Matlab平台的断层位移测量软件对比分析——以阿尔金断裂东段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康文君 徐锡伟 +1 位作者 于贵华 罗佳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2-747,共16页
测量地表的断层位移对于恢复同震位移和长期累积位移分布非常重要。近年来,编程软件的不断更新和高精度地形数据(例如激光雷达探测与测量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积累为测量密集的断层位移数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文中主要对2款比较... 测量地表的断层位移对于恢复同震位移和长期累积位移分布非常重要。近年来,编程软件的不断更新和高精度地形数据(例如激光雷达探测与测量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积累为测量密集的断层位移数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文中主要对2款比较常用的断层位移测量软件——La Di Caoz和3D_Fault_Offsets进行介绍。首先,基于阿尔金断层东段石包城铁矿附近的1个位移测量实例分别说明这2款软件的工作原理;然后,分别对比和总结了其在目标地貌标志、界面、输入文件类型、自动化程度、适应性、可重复性和输出文件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和优劣;最后,基于2种软件在阿尔金断裂东段获得的2组断层位移数据的相关性研究,探讨2种软件的结果是否相互验证,以及线性地貌标志的弯曲程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对2种软件所得测量结果与野外地质测量结果的对比,以及对软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地质意义的讨论,我们认为目前这2款软件都存在自动化程度较低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不足之处,高度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引入可能是断层位移测量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位移 累积位移 LaDiCaoz 3D_Fault_Offsets 高精度地形数据 LiDAR
下载PDF
陆地风电空心锥形基础水平循环承载特性研究
8
作者 梁昊 吴宇旗 李大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6-314,共9页
通过开展砂土中等幅值和变幅值循环加载模型试验,针对空心锥形基础累积位移、转角和水平刚度进行研究。等幅值加载过程中,空心锥形基础沿加载方向减速移动,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基础尺寸和荷载幅值对累积水平位移和转角影响显著,当荷载幅值... 通过开展砂土中等幅值和变幅值循环加载模型试验,针对空心锥形基础累积位移、转角和水平刚度进行研究。等幅值加载过程中,空心锥形基础沿加载方向减速移动,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基础尺寸和荷载幅值对累积水平位移和转角影响显著,当荷载幅值δ_(b)为0.2和0.5时,位移量和倾角随底板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当δ_(b)为0.8时,位移量和倾角随底板直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δ_(b)为0.2、0.5和0.8时,水平刚度随底板直径的增大分别降低39%、59.7%、43.9%。变幅值加载过程中,空心锥形基础在幅值逐级增加时沿加载方向加速移动,水平刚度随基础底板直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幅值逐级递减时沿加载方向减速移动,水平刚度随基础底板直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位移量和倾角在幅值逐级递增时最大,逐级递减次之,等幅值加载最小。通过对无量纲化累积转角拟合,提出等幅值累积转角计算公式,经验证,计算公式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风电场 基础 循环荷载 等幅值循环 变幅值循环 累积位移
原文传递
砂土中单桩水平循环累积变形特性模型试验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勋 黄茂松 胡志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3-941,共9页
针对典型的浅海风机大直径单桩基础,采用自主设计的水平循环加载装置,在砂土地基中完成了单桩模型试验,揭示了长期水平循环加载下单桩累积变形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桩顶水平累积位移随循环次数的变化呈两阶段特征,循环加载短期效应... 针对典型的浅海风机大直径单桩基础,采用自主设计的水平循环加载装置,在砂土地基中完成了单桩模型试验,揭示了长期水平循环加载下单桩累积变形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桩顶水平累积位移随循环次数的变化呈两阶段特征,循环加载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砂土密实度及循环加载路径对桩顶累积位移特征影响较大;不同初始条件下,单桩水平循环刚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不同密实砂土中循环后单桩水平静承载力的变化与松密砂剪切硬软化机制不完全一致。基于经验公式法,对单桩水平循环累积位移预测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循环加载路径下单桩累积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砂土 水平循环加载 累积位移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走滑断裂百万年时间尺度位移量估计及其在阿尔金断裂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飞鹏 张会平 +1 位作者 熊建国 赵旭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断裂滑动速率不仅是新生代构造定量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研究普遍缺乏介于长时间尺度(>Ma)地质体累积位移和短时间尺度(晚第四纪以来)地貌单元位错以及年—十年尺度的大地测量观测之间的断... 断裂滑动速率不仅是新生代构造定量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研究普遍缺乏介于长时间尺度(>Ma)地质体累积位移和短时间尺度(晚第四纪以来)地貌单元位错以及年—十年尺度的大地测量观测之间的断裂位移量,从而造成了理解百万年时间尺度下断裂演化历史的空区。由于走滑断裂破坏了山前洪积扇与其汇水盆地组成的系统,残留的断错洪积扇会沿断裂走向在空间上不均匀地展布。据此提出3种利用断错洪积扇确定走滑断裂大规模累积位移量的方法。第一,洪积扇面积与汇水盆地面积一般符合A_(f)=γA _(c)(A_( f)为洪积扇面积,A_(c)为汇水盆地面积,γ为常数0.5±0.35)对应关系,利用二者之比是否异常,获得断裂位错流域盆地走滑位移量;第二,利用断裂两盘的河流上下游分布相同岩性矿物组分,识别两盘对应地貌单元获得走滑位移量;第三,利用地貌单元残留标志与上游物源河道进行对比,估算走滑位移。同时,将上述3种方法应用于研究阿尔金断裂系百万年时间尺度以来的走滑位移量实例中,在现有速率分布前提下,可估算出地貌体的形成年龄,进一步验证了文中提出的走滑位移量估计方法能为精确厘定走滑断裂百万年尺度的演化历史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滑动速率 累积位移 洪积扇 走滑断裂 阿尔金断裂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岩土体强度参数的简化纽马克位移法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技术
11
作者 陈帅 苗则朗 吴立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2-527,共16页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可为震后应急响应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纽马克位移法可不依赖同震滑坡编目快速评估同震滑坡危险性。工程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是该方法的核心参数之一,但其赋值过于单一,难以反映复杂地质背景下岩体强度的空间差异性。...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可为震后应急响应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纽马克位移法可不依赖同震滑坡编目快速评估同震滑坡危险性。工程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是该方法的核心参数之一,但其赋值过于单一,难以反映复杂地质背景下岩体强度的空间差异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分析地震滑坡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选择距断层距离、高程和距水系距离作为影响岩体强度的评价指标并建立岩体强度评价模型,获得区域岩体强度修正系数,进而修正传统方法的临界加速度。结合震后的即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简化纽马克位移法计算边坡累积位移,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并以汶川M_(W)7.9地震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本文方法划分的地震滑坡危险区与同震滑坡分布更加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危险性 纽马克位移 临界加速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累积位移
下载PDF
压电微位移精密驱动器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博达 张志宇 +3 位作者 杨旭 赵宏伟 程光明 杨志刚 《机械工程师》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根据压电微位移精密驱动器的结构特点,将其分为直动型、位移放大型、位移累积型三大类。分析了基于杠杆原理和压曲原理的位移放大式驱动器;研究了蠕动式、惯性式、滚动式位移累积型驱动器,并给出了各类型新颖的代表机构。最后归纳了压... 根据压电微位移精密驱动器的结构特点,将其分为直动型、位移放大型、位移累积型三大类。分析了基于杠杆原理和压曲原理的位移放大式驱动器;研究了蠕动式、惯性式、滚动式位移累积型驱动器,并给出了各类型新颖的代表机构。最后归纳了压电微位移精密驱动器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经验。文中对压电精密微位移驱动器的设计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器 位移放大 位移累积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水平受荷大直径单桩基础位移及内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低温建筑技术》 2021年第9期118-122,共5页
目前,海上风机多以大直径单桩基础作为主要基础形式。文中通过模型试验对水平循环荷载下大直径单桩基础风机进行研究,分析了桩基形式、加载次数和循环荷载比对风机累积位移和桩身弯矩的影响,建立了塔顶位移变化关系式,确定了最大弯矩值... 目前,海上风机多以大直径单桩基础作为主要基础形式。文中通过模型试验对水平循环荷载下大直径单桩基础风机进行研究,分析了桩基形式、加载次数和循环荷载比对风机累积位移和桩身弯矩的影响,建立了塔顶位移变化关系式,确定了最大弯矩值的相对位置,并作出了桩周土抗力的变化曲线,对类似项目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单桩基础 水平循环加载 累积位移 桩身弯矩
下载PDF
合肥膨胀土地区深基坑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分析
14
作者 蒋晓庆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为了对合肥南站地铁换乘站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深层土体位移进行监测,共安装33个测斜孔,从中选择代表监测点TX54以及TX56进行数值分析,得出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积量不断减小,通常在基坑顶部产生的水平位移量最大;水平... 为了对合肥南站地铁换乘站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深层土体位移进行监测,共安装33个测斜孔,从中选择代表监测点TX54以及TX56进行数值分析,得出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积量不断减小,通常在基坑顶部产生的水平位移量最大;水平位移变化率不断减小,最终趋于0mm/d。通过数值分析,同一深度处,水平位移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对数函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深基坑 水平位移累积 水平位移变化率 监测
下载PDF
高层建筑深层位移监测数据分析
15
作者 郑勤华 刘放 刘明 《江西煤炭科技》 2014年第3期189-190,共2页
根据某住宅区深层位移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深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监测方法、数据处理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深层位移监测 监测孔 测斜仪 累积位移
下载PDF
四川泸定M_(S)6.8级地震诱发崩滑灾害快速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甲美 王涛 +5 位作者 杜建军 陈鲲 黄健航 王浩杰 阮泉泉 冯飞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94,共11页
强震诱发崩滑灾害可严重加剧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对于应急救灾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级地震震前30 m分辨率地形数据结合1∶50万比例尺地质图,采用Newmark累积位移方法开展了泸定地震诱... 强震诱发崩滑灾害可严重加剧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对于应急救灾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级地震震前30 m分辨率地形数据结合1∶50万比例尺地质图,采用Newmark累积位移方法开展了泸定地震诱发崩滑灾害快速评估。结果显示:(1)地震诱发崩滑灾害较为严重,崩滑高危险区面积约为45 km2,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大渡河西岸近东西向支沟两岸,其中以燕子沟、磨子沟、海螺沟、飞水沟、湾东河、什月河、田湾河等崩滑危险性较高,对沟内居民及游客生命安全威胁较大,沟内公路受崩滑阻断风险较高,局部河道有被崩滑堵塞风险;(2)泸定县冷碛镇、兴隆镇、磨西镇、得妥乡等4个乡镇及石棉县田湾乡、草科乡、新民乡、先锋乡、蟹螺乡、挖角乡等6个乡镇崩滑危险性较高;(3)震中附近地区大渡河沿线省道S434和S211受崩滑阻断可能性较大;(4)贡嘎雪山一带预测地震崩滑危险性为中等,但需关注冰崩型、岩崩型高位远程灾害(链)风险。通过与震后应急排查、遥感解译等获取的地震Ⅷ度、Ⅸ度区内发生的崩滑分布对比,表明在大渡河西岸各支沟滑坡位移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同震滑坡的宏观分布特征,但在磨西台地边缘、大渡河干流两岸吻合程度欠佳,后续将通过提升岩性和地形等数据质量进行改进。有关成果可为震后重建规划、震后长期灾害效应分析等提供参考,同时深化了地震崩滑快速评估技术方法,地震崩滑快速评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地震崩滑危险性 应急快速评估 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
下载PDF
潜在地震滑坡的概率危险性分析——以陕西陇县为例
17
作者 付国超 潘华 +1 位作者 程江 郑立夫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1-355,共15页
采用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并结合Newmark位移模型,基于陇县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及地形高程数据,考虑地震动地形放大效应以及Newmark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出陕西陇县地区的地震动发生率为50年10%水平下滑坡的失稳概... 采用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并结合Newmark位移模型,基于陇县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及地形高程数据,考虑地震动地形放大效应以及Newmark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出陕西陇县地区的地震动发生率为50年10%水平下滑坡的失稳概率,根据所得结果将研究区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中、高危险区主要集中于陇县地区的泥岩、粉砂岩以及黄土覆盖地且斜坡坡度大于40°的地区,其中千河及其通关河两岸部分地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较高。本文结果可为该地区的地震滑坡风险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潜在震源区 Newmark累积位移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发生率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方法的四川芦山6.1级地震公路滑坡快速评估
18
作者 李环宇 陈涛 +5 位作者 杨福平 陈奇 徐晓桐 张明 戴陈兵 周怀斌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2期16-21,共6页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发生后,基于地震震级与历次地震中震区交通状况综合考虑,对震区公路滑坡风险等级开展快速评估工作,使用Newmark模型计算得到研究区内岩土体永久累积位移并划定地震滑坡风险等级。结果显示,在芦...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6.1级地震发生后,基于地震震级与历次地震中震区交通状况综合考虑,对震区公路滑坡风险等级开展快速评估工作,使用Newmark模型计算得到研究区内岩土体永久累积位移并划定地震滑坡风险等级。结果显示,在芦山6.1级地震的影响下,研究区内滑坡风险等级由震中区域向四周逐渐降低,与地震动强度的衰减具有相似的规律;区内北西侧的滑坡风险等级要明显高于南东侧,该分布规律与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相吻合;依据划定的危险性等级,在研究区圈定7个公路滑坡高风险区域,收集到的实际7处受灾路段有6处落在公路滑坡高风险区内。验证表明,基于Newmark模型与路网数据划定的公路滑坡高风险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地震公路滑坡快速评估方法可以为灾后应急救援力量部署及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 6.1级地震 Newmark模型 永久累积位移 公路滑坡
下载PDF
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64
19
作者 李海兵 Franck Valli +6 位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Paul Tapponnier Robin Lacassin 陈松永 戚学祥 Marie-Luce Chevalier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9-255,共17页
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形成时代、构造演化以及它的构造意义一直存在着争议。在喀喇昆仑断裂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地区,沿断裂出露具右旋剪切应变的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片麻岩-花岗岩,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其存在高温右旋剪切变形特征,并伴随... 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形成时代、构造演化以及它的构造意义一直存在着争议。在喀喇昆仑断裂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地区,沿断裂出露具右旋剪切应变的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片麻岩-花岗岩,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其存在高温右旋剪切变形特征,并伴随淡色同构造花岗岩的产生,同构造结晶锆石所记录的U-Pb同位素年龄,暗示了喀喇昆仑断裂的形成时代在23-25Ma以前,其连续变形作用持续到-12Ma,之后伴随阿伊拉日居山的快速隆升以及噶尔盆地开始形成。综合分析表明喀喇昆仑断裂生长过程可能是由南东向北西扩展的过程,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持续碰撞的结果。断裂的累积位移量至少为280km,其长期平均滑移速率约为11mm/a。通过块体间运动学分析,表明在-23-25Ma以后青藏高原物质以约16.2mmn/a的速率向-N108°方向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同构造花岗岩 累积位移 滑移速率 喀喇昆仑断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滑坡变形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婷婷 晏鄂川 +1 位作者 胡显明 范彬彬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5,共5页
滑坡位移监测资料是我们认识滑坡的基本信息之一,但并非任何的滑坡监测资料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滑坡的变形特征,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三峡库区某滑坡的位移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滑坡监测点作为变量,找出了能够反映监测资料原始数据的3个... 滑坡位移监测资料是我们认识滑坡的基本信息之一,但并非任何的滑坡监测资料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滑坡的变形特征,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三峡库区某滑坡的位移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滑坡监测点作为变量,找出了能够反映监测资料原始数据的3个公共因子,并求得了各公共因子的载荷矩阵。此外,根据因子载荷的分布及其监测点变量反映的信息确定了各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得知库水是影响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降雨次之,监测点所在微地貌形态对变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由因子载荷求出了库水因子作用下的位移量,并通过滑坡主剖面上中前部监测点的累积位移变化趋势,对该滑坡在库水作用下的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库水 降雨 累积位移 变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