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联
1
作者 李晨阳 刘芳超 +9 位作者 陈恕凤 李建新 曹杰 黄克勇 赵连成 李莹 黄建凤 吕滨 鲁向锋 顾东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4-450,共7页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联。方法:选取来自北京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队列的1 113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1998年、2008~2009年、2013~2014年进行人体测量和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并于2013~2014年进行冠状动...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联。方法:选取来自北京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队列的1 113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1998年、2008~2009年、2013~2014年进行人体测量和血糖等生化指标检测,并于2013~2014年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根据累积空腹血糖水平(至少两次空腹血糖的10年加权累积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50.0 mmol/L组(n=495)、50.0~55.9 mmol/L组(n=345)、56.0~69.9 mmol/L组(n=176)及≥70.0 mmol/L组(n=97)。CAC评分>0分定义为存在CAC。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对CAC的影响,并根据性别、年龄等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 113例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9.7±6.4)岁,其中男性523例(47.0%),478例(42.9%)存在CAC。随着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CAC比例逐渐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累积空腹血糖水平<50.0 mmol/L组相比,50.0~55.9 mmol/L组、56.0~69.9 mmol/L组及≥70.0 mmol/L组研究对象存在CAC的OR (95%CI)分别为1.43 (1.04~1.98)、1.92(1.24~2.99)和2.79(1.35~5.77)(Ptrend<0.05)。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0 mmol/L,CAC风险增加34%(OR=1.34,95%CI:1.12~1.59,P<0.05)。在各亚组中,累积空腹血糖水平每升高10 mmol/L的CAC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累积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CAC的危险因素,提示长期维持健康血糖水平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空腹血糖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累积空腹血糖暴露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婷婷 王希柱 +4 位作者 宋巧凤 刘爱娟 杜悦 吴寿岭 周文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4-252,共9页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暴露(cumFBG)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为观察对象,排除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患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52980...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暴露(cumFBG)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为观察对象,排除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患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52980例。以观察对象完成第3次健康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随访终止时间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2017年12月31日)。按cumFBG四分位分组,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心脑血管事件累积发病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心脑血管事件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umFBG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随访(6.76±1.03)年,cumFBG第1至第4四分位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密度分别为3.42/千人年、4.57/千人年、5.68/千人年和9.53/千人年,且随着cumFBG增加,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经Log-rank检验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是否高血压、基线空腹血糖等混杂因素后,与第1四分位组比较,第2、3、4四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HR(95%CI)为0.88(0.76~1.02)、1.00(0.87~1.14)、1.23(1.08~1.40);发生脑卒中的HR(95%CI)分别为1.19(1.01~1.41)、1.23(1.04~1.44)、1.47(1.25~1.73);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HR(95%CI)分别为1.18(0.99~1.42)、1.24(1.04~1.48)、1.53(1.29~1.82);且随着cumFBG四分位数增加,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逐渐增加(χ^(2)=20.03,21.52,23.60,P<0.01);发生心肌梗死及出血性脑卒中的HR值(95%CI)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样条函数分析显示,cumFBG与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非线性相关。结论高cumFBG是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空腹血糖 心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累积空腹血糖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婷婷 王希柱 +3 位作者 宋巧凤 刘爱娟 杜悦 吴寿岭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cumFPG)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56845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平均随访7.77年,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 目的探讨累积空腹血糖(cumFPG)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开滦集团56845名职工为观察对象,平均随访7.77年,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按cumFPG四分位分组,比较各组全因死亡发生密度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自然样条函数分析cumFPG对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7.77±1.05)年,全因死亡发生密度随cumFPG增加呈上升趋势(分别为4.93/千人年、5.87/千人年、8.48/千人年、14.02/千人年),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基线空腹血糖等混杂因素,与Q1组比较,Q4组发生全因死亡的HR(95%CI)为1.28(1.15~1.42),cumFPG每增加1个标准差,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17%。自然样条函数分析显示cumFPG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现类似J形曲线关系。结论高cumFPG是发生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空腹血糖 全因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