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因素和繁殖特性对真江蓠受精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张赢月 杨金鑫 +2 位作者 齐聪 杜启睿 徐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真江蓠(Gracilaria vermiculophylla)是一种重要的产琼胶海藻,为了解决江蓠生产实践中的孢子育苗问题,加深对其受精过程的研究,本文选择了真江蓠精子数量、共培养时间(雌、雄配子体)、精子放置时间和雄配子体脱水时间作为繁殖特性因素,... 真江蓠(Gracilaria vermiculophylla)是一种重要的产琼胶海藻,为了解决江蓠生产实践中的孢子育苗问题,加深对其受精过程的研究,本文选择了真江蓠精子数量、共培养时间(雌、雄配子体)、精子放置时间和雄配子体脱水时间作为繁殖特性因素,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作为外界环境因素对真江蓠受精效率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7个因素均对真江蓠受精过程有显著影响,受精过程最适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25μmol·m^(-2)·s^(-1)、光照周期14L/10D。而且精子数量的增加、配子体共培养时间的增加、精子脱离雄配子体时间的减少以及对于雄配子体适当的脱水刺激,均有利于提高受精效率。此外,真江蓠还显示出精子与果胞能够在短时间(约0.5 h)内快速受精的能力。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藻体营养繁殖而产生的苗种退化问题,对江蓠孢子育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江蓠 受精 配子体 影响因素 繁殖特性
下载PDF
衡水湖红鳍原鲌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性研究
2
作者 张晨星 靳昊泽 +1 位作者 王蕊 张娜 《河北渔业》 2023年第9期4-9,19,共7页
为研究衡水湖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性,在衡水湖采集261尾红鳍原鲌,测定其年龄、体长、体重、性腺发育时期、性腺重等。结果表明,衡水湖红鳍原鲌的2~3龄为优势龄组,从4月份开始,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 为研究衡水湖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性,在衡水湖采集261尾红鳍原鲌,测定其年龄、体长、体重、性腺发育时期、性腺重等。结果表明,衡水湖红鳍原鲌的2~3龄为优势龄组,从4月份开始,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平均年龄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到6月份达到了最高,为1.95,之后从7月份开始又逐渐降低。红鳍原鲌的体长范围为76~238 mm,均值为119 mm;体重范围为5.5~113.1 g,均值为24.6 g。红鳍原鲌的雌性个体为正异速生长,雄性个体为负异速生长。红鳍原鲌的雌雄种群性比为0.903∶1,体长150 mm以下种群,雄性个体占据优势(雌雄比0.87∶1);体长150 mm以上的种群,雌性个体占据优势(雌雄比1.36∶1)。衡水湖红鳍原鲌的繁殖期为4—9月,主要集中在6—7月。卵径范围为0.30~1.20 mm,主要集中在0.60~1.00 mm,根据卵径的变化趋势推测其产卵类型为分批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 年龄 生长 繁殖特性 衡水湖
下载PDF
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亲本繁殖特性比较
3
作者 张年国 周裕华 +4 位作者 周文玉 潘桂平 侯文杰 刘本伟 王刚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1期8-13,共6页
为比较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亲本的繁殖特性,采用常规生物学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大丰、如东、启东、奉贤、宁海等不同地理群体的脊尾白虾亲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繁殖亲本的总性比(♀/♂)均小于1,不同群体... 为比较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亲本的繁殖特性,采用常规生物学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大丰、如东、启东、奉贤、宁海等不同地理群体的脊尾白虾亲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繁殖亲本的总性比(♀/♂)均小于1,不同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群体脊尾白虾抱卵个体的绝对繁殖力为1699.10~2733.72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为275.93~404.36粒/cm,个体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455.31~596.26粒/g,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繁殖亲本的绝对繁殖力F与体长L、体质量W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的繁殖特性已出现分化或分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地理群体 亲本 繁殖特性
下载PDF
洞庭湖不同退田还湖类型区东方田鼠和黑线姬鼠的繁殖特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美文 王勇 +3 位作者 李波 黄璜 陈剑 韩立亮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6-405,共10页
针对洞庭湖区实施的"退田还湖"重大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以原有"围湖"造的垸田和垸外湖滩为对照,对退田还湖区(含双退与单退两种形式)的啮齿动物群落于2003~2006年进行定位观察。采用夹捕法进行采样,于每年的1月、4月... 针对洞庭湖区实施的"退田还湖"重大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以原有"围湖"造的垸田和垸外湖滩为对照,对退田还湖区(含双退与单退两种形式)的啮齿动物群落于2003~2006年进行定位观察。采用夹捕法进行采样,于每年的1月、4月、7月、10月进行。比较洞庭湖不同退田还湖类型区东方田鼠和黑线姬鼠种群的繁殖指标参数。总体来看,调查期间东方田鼠和黑线姬鼠的繁殖指数要比上世纪80~90年代报道的要高,这与前几年其种群处于年数量低谷有关,是东方田鼠和黑线姬鼠种群负反馈机制的体现。不同类型生境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单退垸与原有生境没有明显变化,而双退垸内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均有较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双退垸内夏季东方田鼠保持高的繁殖能力和黑线姬鼠的繁殖力锐减。由于双退垸的高程优势,鼠群在夏季汛期不会迁出垸内,仅迁移集中至较高区域,这种水位变化引导的害鼠种群迁移应该是造成繁殖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黑线姬鼠不适应这种迁移以及集中后与东方田鼠的激烈竞争,迁移到高地后的黑线姬鼠几乎停止繁殖,繁殖指数仅为0.03(I♀=0.05),明显低于当期其它生境。值得注意的是夏季滞留在双退垸内的东方田鼠,繁殖强度却不减,繁殖指数达1.54(I♀=3.36),与春季湖滩种群的相当。说明没有经过长距离迁移的东方田鼠种群,在夏季仍会保持较高的繁殖强度,与夏季被迫远距离迁入农田的东方田鼠种群繁殖力急剧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在初夏如果有适宜的栖息地(如双退垸的高台、原有堤岸等),东方田鼠仍能保持较强繁殖力。本文揭示了双退垸内水位变化引发种群迁移后东方田鼠和黑线姬鼠繁殖能力的这种迥异表现,具体深层次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黑线姬鼠 繁殖特性 退田还湖 洞庭湖区
下载PDF
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曾彦军 王彦荣 +1 位作者 张宝林 庄光辉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66-71,共6页
以 2个不同生境条件及发育阶段的红砂种群为对象 ,开展了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除以种子和根基劈裂方式繁殖外 ,特定条件下还存在不定根繁殖方式。3种繁殖方式在种群繁殖中所占比例因种群所处生境及发育阶段的不同而... 以 2个不同生境条件及发育阶段的红砂种群为对象 ,开展了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除以种子和根基劈裂方式繁殖外 ,特定条件下还存在不定根繁殖方式。3种繁殖方式在种群繁殖中所占比例因种群所处生境及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位于干旱、沙化生境的成熟阶段红砂种群以无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72 .4 % ,样地内未见当年实生苗和幼龄有性繁殖个体。位于相对湿润、以侵入种出现在山地草原的幼龄阶段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5 3.5 % ,其中当年实生苗占 3.9%。两个红砂种群中 ,红砂灌丛的劈裂繁殖体数与冠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n=30 ,P<0 .0 1)。不定根繁殖与灌丛大小不相关 (n=30 ,P>0 .0 5 ) ,其发生主要依赖于枝条被流沙掩埋后 ,再遇降水使沙土含有足够萌根的水分。封育条件下 ,红砂种群当年仅有 4 8%的灌丛开花结实 ,平均种子产量为 0 .89g/丛 ,变化在 0 .0 4~ 3.6 3g/丛之间。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种群 繁殖特性 根基劈裂 不定根 种子产量
下载PDF
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繁殖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44
6
作者 施兆鸿 高露姣 +3 位作者 谢营梁 罗海忠 王海平 陈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7-653,共7页
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进行了周年的取样调查分析,并对其性腺做石蜡切片,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银鲳和灰鲳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银鲳和灰鲳在繁殖季节性比为1:1;两者的性腺发育和卵母细胞发育没... 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对舟山渔场银鲳和灰鲳进行了周年的取样调查分析,并对其性腺做石蜡切片,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银鲳和灰鲳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银鲳和灰鲳在繁殖季节性比为1:1;两者的性腺发育和卵母细胞发育没有显著差异(P〉0.05),V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径都为700~870μm,油球1个,油球径260~400μm,初级卵膜厚度12~19μm;都为一个繁殖期内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繁殖期内银鲳、灰鲳雌性生殖群体的平均叉长分别为22.5cm、29.0cm,银鲳雄性生殖群体又长主要集中在14.0~17.0cm,灰鲳雄性生殖群体叉长为23.0~25.5cm;银鲳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初,繁殖高峰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银鲳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可达25%;而灰鲳的繁殖期在每年的6月初至8月中旬,繁殖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灰鲳的卵巢成熟系数最高只有12.6%。银鲳繁殖期的水温为18~24℃,灰鲳为24~28℃;其他环境条件差异不大。另外还对银鲳和灰鲳卵母细胞发育的特征、繁殖期内卵巢成熟系数的变动以及繁殖期内环境因子的变动对产卵群体的数量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灰鲳 繁殖特性
下载PDF
渐危植物格木的濒危机制及其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黄忠良 郭贵仲 张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1-676,共6页
在调查考察格木的地理分布以及定点监测格木天然林的种群结构和动态、人工林的生长与生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特性,并分析了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原因。格木材质优良,人们过度砍伐是其种群数量变小,地理分... 在调查考察格木的地理分布以及定点监测格木天然林的种群结构和动态、人工林的生长与生境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群落特性,并分析了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原因。格木材质优良,人们过度砍伐是其种群数量变小,地理分布变窄的原因之一。格木要求比较特殊的生境,如温暖、光照强、水分条件好,否则生长不良或难以生存。格木的繁殖依赖于种子,但其种子具不透水的坚硬种皮,难以萌发,且易遭病菌和蛀虫为害,因而天然更新能力弱。幼树新梢受蛀虫危害严重。这些是格木成为渐危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格木 濒危机制 繁殖特性
下载PDF
薜荔和爱玉及其传粉昆虫繁殖特性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勇 李宏庆 马炜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63,共6页
薜荔 (FicuspumilaL .var.pumila)隶属桑科榕属 ,爱玉 (F .pumilaL .var.awkeotsangCorner)为其变种 ,它们的花是单性的 ,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 ,雄花序中有瘿花和雄花 ,每个花序中花的数量极多 ,达 40 0 0~ 6 0 0 0朵。薜荔榕... 薜荔 (FicuspumilaL .var.pumila)隶属桑科榕属 ,爱玉 (F .pumilaL .var.awkeotsangCorner)为其变种 ,它们的花是单性的 ,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 ,雄花序中有瘿花和雄花 ,每个花序中花的数量极多 ,达 40 0 0~ 6 0 0 0朵。薜荔榕小蜂是唯一能进入薜荔和爱玉的隐头花序中产卵或传粉的共生昆虫 ,自然状态下雌花的结实率分别为82 %、83.5 2 %;瘿花的成虫瘿率分别为 5 8.71%、5 1.32 %,因此可形成大量的果实和虫瘿。物候观察表明薜荔和爱玉花期不遇 ,它们花序中的榕小蜂种群已经生殖隔离。人为的放蜂实验表明 ,生活于爱玉花序中的榕小蜂 ,已无法在薜荔花序中繁殖 ,生殖隔离进一步得到证实 ;实验同时表明爱玉的花粉亦不能使薜荔雌花结实 ,宿主两变种间生理上已不亲和。本文从共生双方协同进化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榕树 2变种间与传粉昆虫繁殖特性的差异 ,以及变种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爱玉 传粉昆虫 繁殖特性 榕小蜂 协同进化 桑科
下载PDF
外来植物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的繁殖特性及其地理扩散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四海 孙卫邦 +1 位作者 成晓 杨宇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07-1313,共7页
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Hemsl.)A.Gray原产墨西哥及中美洲,被作为观赏及绿肥植物引入我国各地栽培。引入云南栽培的肿柄菊于20世纪30年代在云南南部逃逸生长,现在云南的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形成危害。为了查明肿柄菊的... 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Hemsl.)A.Gray原产墨西哥及中美洲,被作为观赏及绿肥植物引入我国各地栽培。引入云南栽培的肿柄菊于20世纪30年代在云南南部逃逸生长,现在云南的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形成危害。为了查明肿柄菊的扩散特点和入侵潜能,对选取的5个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的肿柄菊居群的果序直径、每序结实量、结籽率、千粒重、种子大小(长和宽)等6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生物学指标在5个居群间都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随着居群间地理气候条件差异的增大,这6个指标值在居群间的差异也有增大趋势。对新鲜采集的不同居群种子在15、20、25、30、35℃下做萌发实验,结果显示在前4种温度条件下5个居群间的种子萌发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35℃下萌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5个居群的种子最高萌发率不相同且差异极显著(p<0.01)。分析对比作者以往对肿柄菊群落特征和克隆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认为,虽然肿柄菊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有性繁殖特性有较大差异,但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危害程度表现相似;由于肿柄菊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的协同作用,使其通过人为引种、道路交通、水流等传播到新的地域后,极易建立新种群,并形成单优种群落而不断侵占和统治新的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 外来植物 繁殖特性 地理扩散
下载PDF
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现状与繁殖特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忠军 王淯 +2 位作者 薛文杰 姜海瑞 徐宏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8-951,共4页
通过访问调查,对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1年是凤县林麝养殖的发展缓慢期,2002~2005年是快速发展期。2005年底,该县有林麝养殖户40家,存栏数为447头。大多数家庭林麝养殖规模小,近一半(47... 通过访问调查,对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1年是凤县林麝养殖的发展缓慢期,2002~2005年是快速发展期。2005年底,该县有林麝养殖户40家,存栏数为447头。大多数家庭林麝养殖规模小,近一半(47.5%)养殖户的存栏数不超过5头,大多数养殖户(65%)的存栏数低于10头。圈养林麝具偏雄性死亡特征,主要在5月繁殖,每胎产仔1.6±0.5只,双胎率为62.2%,雌雄比为0、946:1。目前,所有养殖户养殖林麝的主要目的是销售种源,绝大多数养殖户对林麝养殖前景看好,并将扩大养殖规模。对林麝家庭养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家养 存栏数 繁殖特性 死亡率 陕西凤县
下载PDF
洞庭平原褐家鼠种群动态和繁殖特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世斌 王勇 +2 位作者 李波 郭聪 陈安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7-285,共9页
褐家鼠是洞庭平原稻作区的主要害鼠之一,在房舍区数量动态复杂,季节消长基本上属春冬双峰型,在农田区数量季节消长为夏秋双峰型。褐家鼠总雌性比为52.0%,全年繁殖.3~10月为繁殖盛期,盛期平均怀孕率为34.91±8... 褐家鼠是洞庭平原稻作区的主要害鼠之一,在房舍区数量动态复杂,季节消长基本上属春冬双峰型,在农田区数量季节消长为夏秋双峰型。褐家鼠总雌性比为52.0%,全年繁殖.3~10月为繁殖盛期,盛期平均怀孕率为34.91±8.69%,平均胎仔数为8.2±l.0,4、7、9月出现怀孕高峰,11月至翌年2月为繁殖低潮期。褐家鼠在洞庭平原70年代数量较低,80年代初暴发成灾,80年代后期数量有逐步下降趋势。针对种群特征,提出了控制褐家鼠种群数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种群动态 繁殖特性 洞庭平原
下载PDF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的繁殖特性 被引量:22
12
作者 吴彦琼 胡玉佳 陈江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6,共4页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为菊科蟛蜞菊属植物,原产中、南美洲,由最初的绿化引进开始,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其花为头状花序,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为菊科蟛蜞菊属植物,原产中、南美洲,由最初的绿化引进开始,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其花为头状花序,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正常授粉;传粉媒介不存在障碍,主要媒介为角马蜂Polistesantennaks、酢浆灰蝶Pseudojijeeria maha。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差,结实率很低,种子在正常条件下萌发率低。南美蟛蜞菊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依靠匍匐茎不断占领新的空间,节节生根并在节上产生新的植株。南美蟛蜞菊的无性繁殖能力极强,其茎段的可塑性很大,扦插、压条试验显示,只要一个带有节的茎段就有成功发展扩大种群潜力,由此可见其潜在的入侵能力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南美蟛蜞菊 繁殖特性
下载PDF
霸王繁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周向睿 周志宇 吴彩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8-41,共4页
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为强旱生小灌木,是干旱荒漠区草地上的主要植物种,能形成稳定的霸王群落。霸王先开花后长叶,4月中旬产生花蕾,下旬开花,6月下旬籽粒成熟,种子发芽率为90%;在干旱荒漠区有苗成活后生长快,不易死亡... 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为强旱生小灌木,是干旱荒漠区草地上的主要植物种,能形成稳定的霸王群落。霸王先开花后长叶,4月中旬产生花蕾,下旬开花,6月下旬籽粒成熟,种子发芽率为90%;在干旱荒漠区有苗成活后生长快,不易死亡,株丛寿命20年以上。霸王生长3~4年后进入壮龄期,开始大量结实。植株枝条被沙埋后,可从基部萌发新生枝条,并产生不定根。75%的根主要集中在40cm土层内,霸王根向下到达土层,土壤储水被利用后,难以补偿时,根又向地表方向生长,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强旱生霸王主要靠吸取地表水生存。霸王根系的这些优良特性,给它自身创造了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因而构成了其抗旱、耐寒、耐贫瘠、适应性强、速生、高产的特性。霸王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10.49%~12.68%,家畜喜食,是一种值得在干旱荒漠区推广种植的小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强旱生 霸王 繁殖特性
下载PDF
高原鼢鼠繁殖特性与其栖息草地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延山 花立民 +3 位作者 楚彬 刘丽 姬程鹏 田永亮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6,共10页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动态变化与其繁殖特性密切相关,而繁殖特性又与其栖息环境有关。为了解高原鼢鼠繁殖特性与其栖息草地质量的关系,本文在祁连山东段选择两个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分布区,在其繁殖期调查各密度区雌雄个体不同月份的繁殖...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动态变化与其繁殖特性密切相关,而繁殖特性又与其栖息环境有关。为了解高原鼢鼠繁殖特性与其栖息草地质量的关系,本文在祁连山东段选择两个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分布区,在其繁殖期调查各密度区雌雄个体不同月份的繁殖特性、草地生物量、植物组成、地下根系重量及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土壤紧实度和水分变化。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繁殖特性与草地质量的关系。结果显示:高原鼢鼠5月为繁殖高峰期,6月进入繁殖末期;不同种群密度区之间雄性繁殖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繁殖强度在繁殖高峰期无显著差异(P>0.05),而繁殖末期存在差异(P<0.05);高原鼢鼠性比在繁殖高峰期表现为低密度区大于高密度区,而在繁殖初期和繁殖末期为高密度区大于低密度区;两个种群密度区之间,草地植物组成、草地地上生物量、可利用草地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0-30 cm土层根系根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不同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0-3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一定种群密度下,高原鼢鼠繁殖特性的变化与地下根可溶性糖含量和土壤水分有关,而繁殖特性与草地植物组成、草地生物量无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繁殖特性 种群密度 草地质量
下载PDF
濒危植物峨眉黄连的生活史和繁殖特性及生态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良科 王恒 +3 位作者 何海洋 代春初 李小锋 董关涛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50,共7页
峨眉黄连(Coptis omeiensis(Chen)C.Y.Cheng)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解剖的方法,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峨眉黄连的生活史、繁殖特性及生态特征,并寻找致危因子。结果表明:峨眉黄连从种子萌发至自然死亡,... 峨眉黄连(Coptis omeiensis(Chen)C.Y.Cheng)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解剖的方法,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峨眉黄连的生活史、繁殖特性及生态特征,并寻找致危因子。结果表明:峨眉黄连从种子萌发至自然死亡,其生活史可分为4个时期,寿命长达15年以上。峨眉黄连行有性繁殖,无侧生无性繁殖枝;顶生芽是一个混合芽,由侧生花序和1个定芽组成;花的各部分均发育正常,花瓣原基和雄蕊原基同源;花粉粒直径16-24μm,有刺状雕纹。种子腹面有窄翼状突起,胚后熟,翌年萌发。海拔1100-1700m的阴湿岩壁是其最适生长环境,降雨量、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对其生存与分布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黄连 生态特征 生活史 繁殖特性
下载PDF
六线鱼科鱼类特殊体色与繁殖特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文 于道德 +3 位作者 潘雷 张少春 高凤翔 胡发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136,共5页
六线鱼科(Hexagrammidae)隶属鲇形目(Scorpaeniformes),六线鱼亚目(Hexagrammoidei)。六线鱼属(Hexagrammos)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具有多条侧线,由于其中的斑头鱼仅仅具有一条侧线而被另外立新属,斑头鱼属(agrammus),但是... 六线鱼科(Hexagrammidae)隶属鲇形目(Scorpaeniformes),六线鱼亚目(Hexagrammoidei)。六线鱼属(Hexagrammos)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体具有多条侧线,由于其中的斑头鱼仅仅具有一条侧线而被另外立新属,斑头鱼属(agrammus),但是更多的学者还是习惯于将斑头鱼归为六线鱼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繁殖特性 鱼科 体色 六线鱼 鲇形目 侧线 新属
下载PDF
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86
17
作者 成仿云 李嘉珏 陈德忠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0-184,共5页
根据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将牡丹的繁殖划分为兼性营养繁殖和专性有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紫牡丹(Paeoniadelavayi)、黄牡丹(P.lutea)、... 根据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的考察结果,论述了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将牡丹的繁殖划分为兼性营养繁殖和专性有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紫牡丹(Paeoniadelavayi)、黄牡丹(P.lutea)、狭叶牡丹(P.potanini)、矮牡丹(P.spontanea)和卵叶牡丹(P.qui),它们以多种形式的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后者包括大花黄牡丹(P.luteavar.ludlow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紫斑牡丹(P.rocki)和杨山牡丹(P.osti),种子繁殖是其唯一的繁殖途径。讨论了繁殖特性在野生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牡丹 繁殖特性 营养繁殖 有性繁殖 牡丹
下载PDF
洞庭湖瓦氏黄颡鱼的形态与生长及繁殖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肖调义 盛玲芝 +3 位作者 苏建明 张学文 陈开健 王晓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小型经济鱼类 ,现已成为广大养殖者乐于接受的重要新兴养殖对象 .为探明其基础生物学特性 ,给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采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 ,对洞庭湖瓦氏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力等...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小型经济鱼类 ,现已成为广大养殖者乐于接受的重要新兴养殖对象 .为探明其基础生物学特性 ,给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采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 ,对洞庭湖瓦氏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洞庭湖瓦氏黄颡鱼鳍的特征为 D.2 ,6~ 7;A .2 0~ 2 6 ;P.1,7~ 9.其体长 (L,cm)和体重 (W,g)关系方程为 W=0 .0 4 1L2 .92 .生长方程为 :Lt=2 2 .76 [1-e- 0 .32 7( t+ 1 .1 94 ) ],Wt=378.3[1- e- 0 .32 7( t+ 1 .1 94 ) ]3,该鱼的绝对繁殖力为 5 76~ 8346粒 ,相对繁殖力平均为 6 1.6粒 / 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的关系符合 F=5 .111L2 .6 1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瓦氏黄颡鱼 生长 繁殖特性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不同树莓品种生活力与抗病性及繁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傅术琳 程智慧 徐重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0,共4页
 在陕西杨凌测定了引种的14个树莓品种的生活力、抗病性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生活力强的品种有Heiltage,Summit,Willameppe,Royalty,Kopata和Triplecrown;生活力差的品种有Ruby,Goldensummit,Chiliwack和Meeker。2种最常见的树莓病害...  在陕西杨凌测定了引种的14个树莓品种的生活力、抗病性和繁殖特性。结果表明,生活力强的品种有Heiltage,Summit,Willameppe,Royalty,Kopata和Triplecrown;生活力差的品种有Ruby,Goldensummit,Chiliwack和Meeker。2种最常见的树莓病害是白粉病和茎腐病,红莓和黄莓对这2种病害的抗性较差,而黑莓抗病性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Heiltage,Willameppe,Royalty,Boysen,Kopata和Triplecrown,抗病性差的为Chiliwack,Ruby,Summit和Goldensummit。根蘖繁殖技术对Heiltage,Willameppe和Fallgold繁殖效果最好,而Heiltage,Royalty和Triplecrown采用基生枝繁殖技术能获得较好的繁殖效果;使用水平压条技术繁殖效果好的品种有Fallgold,Boysen,Kopata和Triplecrown,而先端压条繁殖技术对Heiltage,Fallgold,Royalty,Kopata和Triplecrown的繁殖效果较好;繁殖力强的品种有Heiltage,Willameppe,Fallgold,Royalty,Boysen,Kopata和Triplecr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生活力 抗病性 繁殖特性 引种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草原冷蒿繁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杜利霞 李青丰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的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特性,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冷蒿繁殖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蒿在轻牧区和封育区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较高,重牧条件...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草原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的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特性,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冷蒿繁殖方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冷蒿在轻牧区和封育区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较高,重牧条件下不能产生种子。冷蒿营养繁殖的各构件在轻牧区表现最好,轻度放牧能促进冷蒿的营养繁殖更新。放牧增加了冷蒿地下部分的投资而减少了地上部分的,这是其适应环境的对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冷蒿的生殖格局由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并存向单一的营养繁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蒿 放牧强度 繁殖特性 构件 资源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