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微腔红光发射器件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凤英 张春玉 +5 位作者 刘星元 刘云 秦丽 初国强 任新光 王立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35-837,共3页
通过将微腔引入有机掺杂红光OLED器件 ,获得了半宽 (FWHM)仅为 2 7nm的纯红光发射 ,器件色度为 (0 .6 497,0 .3488) 另外通过改变基质材料 ,制作了不同的掺杂器件 ,发现除了器件的发光颜色有了很大变化外 ,器件的性能也有很大不同 ,采... 通过将微腔引入有机掺杂红光OLED器件 ,获得了半宽 (FWHM)仅为 2 7nm的纯红光发射 ,器件色度为 (0 .6 497,0 .3488) 另外通过改变基质材料 ,制作了不同的掺杂器件 ,发现除了器件的发光颜色有了很大变化外 ,器件的性能也有很大不同 ,采用宽能隙材料作为基质的器件无论在J V特性还是在器件效率上均不如窄能隙材料器件 ,说明在选基质材料时 ,除了一些必须考虑的因素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红光发射 微腔 掺杂
下载PDF
白光LED用B_2O_3-Bi_2O_3-Eu_2O_3-MO(M=Mg,Ca,Sr,Ba)红光发射荧光玻璃的结构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夏李斌 王林生 +4 位作者 杨东彪 肖青辉 叶信宇 李子成 钱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422,共8页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铕掺杂碱土金属硼铋酸盐玻璃(BBME,BBCE,BBSE,BBBE)。研究了玻璃的密度、摩尔体积、光学碱度等物理性质,分析了玻璃的结构、光学性质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从BBME到BBBE,玻璃结构致密程度不断下降。Eu^(3+)能较好...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铕掺杂碱土金属硼铋酸盐玻璃(BBME,BBCE,BBSE,BBBE)。研究了玻璃的密度、摩尔体积、光学碱度等物理性质,分析了玻璃的结构、光学性质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从BBME到BBBE,玻璃结构致密程度不断下降。Eu^(3+)能较好地熔融到玻璃中,成为良好的发光中心,在465 nm和613 nm处分别有强烈的蓝光激发和橙红光发射,激发和发射强度从BBME到BBBE不断增强。玻璃均呈现非晶态,其结构对称性相对较低,从BBME到BBBE呈下降趋势。玻璃结构主要组成为非对称的[BO_3]三角体、松散的[BO_4]四面体、[BiO_3]三角体以及含[BO_4]四面体的三硼环、四硼环和五硼环,结构中均不存在硼六圆环,也不存在含[BO_3]三角体的五硼环、焦硼环和正硼环。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低温铕掺杂碱土金属硼铋酸盐玻璃具有热稳定好、折射率相对适宜的优点,有望成为未来白光LED(荧光粉)玻璃陶瓷的良好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红光发射 硼铋酸盐玻璃 碱土
下载PDF
a-SiO_xN_y薄膜的红光发射能级
3
作者 石旺舟 余楚迎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在PECVD法制备的a-SiOxNy薄膜中首次观察到分立能级的红光发射,采用荧光激发谱研究了发光能级与其它能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产生光跃迁的能级模型.
关键词 红光发射能级 a-SiOxNy薄膜 荧光发射 分立能级 PECVD法 光跃迁 能级模型
下载PDF
两种固体荧光有机-无机杂化物的合成、结构及强红光发射(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悦 李飞 +3 位作者 张国翠 周虹屏 吴杰颖 田玉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4-672,共9页
采用(E)-4-(4-(diphen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 iodide(DPASPI,DPASP=(E)-4-(4-(diphen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设计合成2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物(DPASP)_2[Zn(NCS)_4]·2CH_3OH(1)和{(DPASP)_2[Cd(SCN)(NCS... 采用(E)-4-(4-(diphen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 iodide(DPASPI,DPASP=(E)-4-(4-(diphen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设计合成2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物(DPASP)_2[Zn(NCS)_4]·2CH_3OH(1)和{(DPASP)_2[Cd(SCN)(NCS)_3]·2CH_3OH}n(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物1和2是由有机吡啶阳离子和异硫氰酸金属配阴离子组成的,具有不同空间结构。通过1H NMR谱图解释了离子间相互作用。对具有高量子产率的杂化物1和2的红光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物 大量高效合成 晶体结构 红光发射性质
下载PDF
一种红光发射的粘度荧光探针 被引量:9
5
作者 蔡丰泽 徐永玲 +5 位作者 周乐 许丙嵩 陈浩 孙建强 李迪 王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以三苯胺和苯并噻唑盐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红光发射特性的D-π-A型荧光粘度探针N-乙酸乙酯基-2-(4-甲酸甲酯基三苯胺-4′-乙烯基)苯并噻唑六氟磷酸盐(L),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了系统地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的最大发射波长... 以三苯胺和苯并噻唑盐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红光发射特性的D-π-A型荧光粘度探针N-乙酸乙酯基-2-(4-甲酸甲酯基三苯胺-4′-乙烯基)苯并噻唑六氟磷酸盐(L),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了系统地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的最大发射波长为630 nm,能有效地降低生物背景,提高生物成像的信噪比。该探针对粘度有很好的荧光响应,其荧光强度比值(I/I 0)的对数与粘度的对数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R 2=0.9934)。此外,探针L对极性的敏感性小,且荧光信号不受生物分子的干扰。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探针L具有低的细胞毒性,可应用于细胞内微环境粘度的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荧光探针 粘度 红光发射
下载PDF
构建NaYF_(4):Yb^(3+)/Ho^(3+)/Ce^(3+)@NaYF_(4):Yb^(3+)/Nd^(3+)纳米核壳结构增强Ho^(3+)离子的上转换红光发射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军 张晨雪 +7 位作者 程小同 邢宇 韩庆艳 严学文 祁建霞 刘继红 杨祎 高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5-155,共11页
三阶Ho^(3+)离子的红光发射位于生物组织的“光学窗口”中,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增强其红光发射已成为大家关注热点.为此,本文借助外延生长技术构建NaYF4:Yb^(3+)/Ho^(3+)/Ce^(3+)@NaYF4纳米核壳结构,并在其外壳中引入不同... 三阶Ho^(3+)离子的红光发射位于生物组织的“光学窗口”中,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增强其红光发射已成为大家关注热点.为此,本文借助外延生长技术构建NaYF4:Yb^(3+)/Ho^(3+)/Ce^(3+)@NaYF4纳米核壳结构,并在其外壳中引入不同浓度的敏化离子Yb^(3+)和Nd^(3+)离子,以构建新的能量传递通道,实现Ho^(3+)离子的上转换红光发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光980 nm及800 nm激发下,NaYF4:Yb^(3+)/Ho^(3+)/Ce^(3+)@NaYF4:Yb^(3+)和NaYF4:Yb^(3+)/Ho^(3+)/Ce^(3+)@NaYF4:Yb^(3+)/Nd^(3+)核壳纳米结构均可实现Ho^(3+)离子的红光发射增强,最高可增强6.1倍,主要是由于外壳中的敏化离子可传递更多的激发能给Ho^(3+)离子.同时,研究发现在双波长(980 nm+800 nm)共激发下,NaYF4:20%Yb^(3+)/2%Ho^(3+)/12%Ce^(3+)@NaYF4:15%Yb^(3+)/20%Nd^(3+)核壳纳米晶体的红光发射强度明显高于两个单一波长激发下的红光发射强度及其之和,其原因是由双波长共激发的协同效应所致.由此可见,通过引入不同敏化离子构建多模式激发的稀土掺杂纳米核壳结构,不仅可实现上转换红光发射的增强及激发的有效调控,且可为进一步拓展该类材料在生物医学、防伪编码、多色显示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红光发射 NAYF4 纳米晶体 核壳结构 双波长共同激发
下载PDF
荧光纳米材料SiNWs:Eu^(3+),Y^(3+)的制备及其红光发射特性
7
作者 李莉 王峰 +2 位作者 耿小丕 范志东 杨瑞臣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利用金属(Au-Al)作为催化剂,基于固-液-固生长机制,在单晶Si(100)表面生长出高密度、大面积的Si纳米线(Si NWs)。为了提高Si NWs:Eu^(3+)的红光发射强度,高温下利用Y^(3+)、Eu^(3+)共掺杂Si纳米线,制备了荧光纳米材料Si NWs:Eu^(3+),Y^(... 利用金属(Au-Al)作为催化剂,基于固-液-固生长机制,在单晶Si(100)表面生长出高密度、大面积的Si纳米线(Si NWs)。为了提高Si NWs:Eu^(3+)的红光发射强度,高温下利用Y^(3+)、Eu^(3+)共掺杂Si纳米线,制备了荧光纳米材料Si NWs:Eu^(3+),Y^(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光谱仪研究了该材料的物质特性。结果显示,在最佳激发波长为395 nm时,Si NWs:Eu^(3+),Y^(3+)荧光纳米材料最强荧光波长为619 nm(5D0→7F2)。同时还出现了576 nm(5D0→7F0)、596 nm(5D0→7F1)、658 nm(5D0→7F3)和708 nm(5D0→7F4)四条谱带。当Y^(3+)掺杂摩尔比例为2. 5%时,Eu^(3+)红光发射强度较未掺杂Y^(3+)时提高了约110%。分析认为,Eu^(3+)会占据Y^(3+)的两个位置:C2位和S6位。而C2位因缺少反演对称性,电偶极输运是允许的,所以对5D0→7F2态跃迁起到了增强的作用。此外,波长为619 nm处的红光发射峰值半高宽由未掺杂Y^(3+)时的10. 2 nm降低到了7. 2 nm,有利于提高样品在荧光检测中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纳米线 Eu^(3+) Y^(3+)掺杂 荧光纳米材料 红光发射
下载PDF
构建NaErF_(4)@NaYbF_(4):2%Er^(3+)核壳结构增强Er^(3+)离子红光上转换发射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伟 骆一帆 +6 位作者 邢宇 丁鹏 陈斌辉 韩庆艳 严学文 张成云 董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9-217,共9页
构建核壳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增强及调控稀土掺杂微/纳材料的发光性能.本工作旨在通过构建NaErF_(4)@NaYbF_(4):2%Er^(3+)纳米核壳晶体,实现了Er^(3+)离子的红光发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当NaErF_(4)纳米晶体包覆NaYbF_(4):2%Er^(3+)活性壳... 构建核壳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增强及调控稀土掺杂微/纳材料的发光性能.本工作旨在通过构建NaErF_(4)@NaYbF_(4):2%Er^(3+)纳米核壳晶体,实现了Er^(3+)离子的红光发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当NaErF_(4)纳米晶体包覆NaYbF_(4):2%Er^(3+)活性壳时,在980 nm激光激发下,其Er^(3+)离子的红光发射强度相比NaErF_(4)@NaYbF_(4)核壳晶体增强了1.4倍,且红绿比由5.4提高至6.5.同时,当NaErF_(4)@NaYbF_(4):2%Er^(3+)核壳晶体再次包覆NaYF_(4)惰性壳及引入微量Tm^(3+)离子时,其Er^(3+)离子的红光发射强度相比于NaErF_(4)@NaYbF_(4)核壳结构分别增强了23.2和40.3倍,且红绿比分别提高到7.5和10.2.基于不同核壳晶体的光谱特性、离子间能量传递过程及其发光动力学,对不同核壳晶体中Er^(3+)离子的红光增强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Er^(3+)离子的红光增强主要借助高浓度Yb^(3+)离子的双向能量传递及Tm^(3+)离子的能量俘获效应所致,同时NaYF_(4)惰性壳的包覆也有效降低纳米晶体表面猝灭效应.本文所构建的具有高效红光发射的NaErF_(4)@NaYbF_(4):2%Er^(3+)@NaYF_(4)核壳纳米晶体在多彩防伪、显示及生物成像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上转换发光 红光发射调控 双向能量传递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GeO_2-SiO_2凝胶玻璃的红光发射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合情 王喧 +3 位作者 张邦劳 李永放 张良莹 姚熹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8-182,共5页
以 3 三氯锗丙酸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GeO2 SiO2 凝胶玻璃 .室温下以 5 3 2nm激光(Nd :YAG)激发GeO2 SiO2 凝胶玻璃有一强的发光峰 ,这种发光有两个发光带 ,其峰位分别在 5 75nm和 62 4nm .该发光现象是由镶嵌在G... 以 3 三氯锗丙酸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GeO2 SiO2 凝胶玻璃 .室温下以 5 3 2nm激光(Nd :YAG)激发GeO2 SiO2 凝胶玻璃有一强的发光峰 ,这种发光有两个发光带 ,其峰位分别在 5 75nm和 62 4nm .该发光现象是由镶嵌在GeO2 SiO2 凝胶玻璃中GeO2 纳米颗粒产生的 .利用吸收光谱和TEM对GeO2 SiO2 凝胶玻璃进行了表征 ,结果发现随着Ge含量的增加凝胶玻璃中GeO2 纳米颗粒的尺寸越来越大 ,吸收边向低能边移动 .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确定GeO2 SiO2 凝胶玻璃中Ge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2-SiO2凝胶玻璃 溶胶-溶胶法 红光发射 制备 氧化锗-二氧化硅玻璃
原文传递
一种红光发射三苯胺吡啶盐的合成及荧光探针性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在琴 钱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54-2361,共8页
以双碘代芳醛4-[N,N-二(4-碘苯基)氨基]苯甲醛与4-乙烯基吡啶通过钯催化双位点Heck偶联反应制备了中间体TPAPy, TPAPy再与碘代十八烷反应得到吡啶盐衍生物TPAPyS.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确认,测定了吡... 以双碘代芳醛4-[N,N-二(4-碘苯基)氨基]苯甲醛与4-乙烯基吡啶通过钯催化双位点Heck偶联反应制备了中间体TPAPy, TPAPy再与碘代十八烷反应得到吡啶盐衍生物TPAPyS.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确认,测定了吡啶盐TPAPyS在固态、水溶液中及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吡啶盐TPAPyS在固体状态下发出暗红色荧光,荧光发射峰为654 nm,测得固体量子产率为3.83%. TPAPyS 在水溶液中发出红色荧光,荧光发射峰为647 nm.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化合物TPAPyS的荧光发射峰位于612~640 nm.测定了吡啶盐TPAPyS与牛血清蛋白(BSA)、胱氨酸(DCys)及半胱氨酸(Cys)在生理条件下的光谱行为,吡啶盐TPAPyS与BSA、氨基酸作用后荧光发射强度均增加.吡啶盐 TPAPyS 是一种可溶于水的红光发射材料,荧光发射峰位于近红外波段,可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牛血清蛋白和氨基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吡啶盐 荧光探针 HECK反应 红光发射 荧光性质
原文传递
一种改善红光顶发射OLED色纯度及角度依赖特性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闰达 王鹏 +3 位作者 陈宇 岳守振 赵毅 刘式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在Si/SiO2衬底上生长金属银作为阳极,4,4,4-tris(3-me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MoOx/m-MTDATA/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作为空穴注入及传输层,发光层采用4,4-N,N-dic... 在Si/SiO2衬底上生长金属银作为阳极,4,4,4-tris(3-me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MoOx/m-MTDATA/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作为空穴注入及传输层,发光层采用4,4-N,N-dicarbazole-biphenyl(CBP)掺杂磷光染料(1-(phenyl)isoquinoline)iridium(III)acetylanetonate(Ir(piq)2(acac))的结构,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Phen)作为空穴阻挡层及电子传输层,阴极为LiF(1nm)/Al(2nm)/Ag(20nm)复合阴极结构.通过在光取出的复合阴极上方生长一层CBP光学覆盖层,有效地改善了复合阴极膜系的透射率,从而改善了顶发射结构的光学耦合输出特性,在提高器件的正向发光效率的同时还使色坐标往深红光区移动.并且生长光学覆盖层结构的器件角度依赖特性明显得到改善,这对于制作高显示质量的显示器件具有重要意义.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20nm的NPB掺杂磷光染料Ir(piq)2(acac)作发光层,从而得到双发光层结构为NPB:Ir(piq)2(acac)(1%,20nm)/CBP:Ir(piq)2(acac)(1%,20nm).由于NPB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避免了由于光学厚度的增加而引起器件工作电压的大幅升高,而双发光层的结构有利于增大激子复合区域,提高辐射复合几率,减少非辐射损耗,实现主客体之间高效的三线态能量传递,相对单发光层顶发射结构,双发光层结构不仅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改善了器件的色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BP覆盖层 双发光层 色纯度 角度依赖特性
下载PDF
无笼中OH-的Sm3+掺杂C12A7红光发射导电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12
作者 周佳玉 张猛 +5 位作者 杨健 刘春光 祝汉成 严端廷 徐长山 刘玉学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551,I0001,共8页
采用碳包埋方法制备了不同Sm^3+掺杂浓度的12CaO·7Al2O3(C12A7:x%Sm^3+)导电荧光粉。样品在404 nm波长激发下,可观测到位于564,601,648,709 nm附近的4个发射峰,其分别来源于Sm^3+的4G5/2→6Hy2(J=5,7,9,11)的跃迁。当Sm^3+掺杂浓度... 采用碳包埋方法制备了不同Sm^3+掺杂浓度的12CaO·7Al2O3(C12A7:x%Sm^3+)导电荧光粉。样品在404 nm波长激发下,可观测到位于564,601,648,709 nm附近的4个发射峰,其分别来源于Sm^3+的4G5/2→6Hy2(J=5,7,9,11)的跃迁。当Sm^3+掺杂浓度x=0.3时,样品的光致发光强度最大。通过吸收谱结合经验公式计算可知,样品中笼中电子的浓度约为8.5×l0^19cm^-3.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可知,样品中不含困陷于笼中的0H-离子。通过在空气气氛下对C12A7:^3+导电荧光粉进行热处理,实验发现在225℃下热处理时间为50 min时,样品的阴极射线发光强度最大。通过对比含与不含笼中0H^-离子基团的优化C12A7:Sm^3+导电荧光粉的阴极射线发光特性,实验发现无笼中0H-的样品阴极射线发光强度更大,导电能力更强。实验表明:碳包埋方法制备的C12A7:Sm^3+导电荧光粉在低压电子束激发下能更好地避免电荷累积效应,在低压场发射显示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2A7 SM^3+ 导电 红光发射 FEDs 荧光粉
原文传递
红光/近红外发射碳点制备、光学调控与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冀健 曲丹 +2 位作者 安丽 汪夏燕 孙再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37-1851,共15页
红光/近红外发射碳点(简称R/NIR-CDs)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报道的红光碳点往往存在荧光量子效率低、半峰宽较宽且具有激发波长依赖的缺陷,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因此,合成... 红光/近红外发射碳点(简称R/NIR-CDs)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报道的红光碳点往往存在荧光量子效率低、半峰宽较宽且具有激发波长依赖的缺陷,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因此,合成制备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半峰宽窄且激发非依赖的红光/近红外发射碳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近年来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前驱体及其合成碳点,总结了尺寸效应、杂原子掺杂、表面态等高效的碳点光学调控理论,并简要介绍了红光/近红外发射碳点在生物成像、疾病治疗及白光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现状。最后,针对红光/近红外发射碳点的发光机理、制备方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红光/近红外发射 光学调控 生物成像 LED
下载PDF
高能外腔红光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14
《光机电信息》 2006年第1期58-58,共1页
芬兰和英国的研究人员成功地研制出了在室温条件下红光发射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该激光器的工作波长为674nm,光学品质因子M^2为1.05,最高输出能量为390mW。据报道,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输出能量最高的红光发射的VCSEL激光... 芬兰和英国的研究人员成功地研制出了在室温条件下红光发射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该激光器的工作波长为674nm,光学品质因子M^2为1.05,最高输出能量为390mW。据报道,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输出能量最高的红光发射的VCSEL激光器,并且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其能量还可能超过1W。更重要的是,该激光器在674nm附近的可调谐量达到了1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红光发射 外腔 高能 输出能量 VCSEL 室温条件 研究人员 工作波长 品质因子
下载PDF
红光拓宽型植物照明用荧光粉La_(2)MgTiO_(6)∶Pr^(3+),Mn^(4+)的合成和发光性质探究
15
作者 胡一凡 陈嘉婷 +2 位作者 王延惠 王维昊 卢永虹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2-1828,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a_(2)MgTiO_(6)∶Mn^(4+)、La_(2)MgTiO_(6)∶Pr^(3+)、La_(2)MgTiO_(6)∶Pr^(3+),Mn^(4+)单掺杂和双掺杂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及...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a_(2)MgTiO_(6)∶Mn^(4+)、La_(2)MgTiO_(6)∶Pr^(3+)、La_(2)MgTiO_(6)∶Pr^(3+),Mn^(4+)单掺杂和双掺杂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La_(2)MgTiO_(6)∶Mn^(4+)、La_(2)MgTiO_(6)∶Pr^(3+)、La_(2)MgTiO_(6)∶Pr^(3+),Mn^(4+)荧光粉且均为纯相;样品的粒径为1~2μm;La_(2)MgTiO_(6)∶Mn^(4+)在650~750 nm的红光发射是来自Mn^(4+)的2 E 1→4 A 2跃迁,La_(2)MgTiO_(6)∶Pr^(3+)在红光区域600~660 nm具有强烈的发射,归属为Pr^(3+)的3 P 0→3 H 6和3 P 0→3 F 2跃迁。当Mn^(4+)与Pr^(3+)共同掺杂于La_(2)MgTiO_(6)时,来自Mn^(4+)、Pr^(3+)不同波段的红光发射使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与植物光敏色素P r与P fr吸收光谱的重叠程度大幅增加,表明Mn^(4+)、Pr^(3+)共掺有效拓宽了La_(2)MgTiO_(6)荧光粉的红光发射区域,更符合植物照明的需求,在LED植物照明领域具有更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2)MgTiO_(6) 荧光粉 红光发射 光敏色素 Mn^(4+) Pr^(3+) 植物照明
下载PDF
新型红光电磷光芴-alt-咔唑共聚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应磊 陈钊 +3 位作者 蒋加兴 管榕 杨伟 曹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3-407,共5页
通过Suzuki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芴-alt-咔唑为主链,铱配合物为侧链的深红色电磷光共轭聚合物.发光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VK/Copolymer/Ba/Al,基于共聚物PFCzIrNiq-1的器件在电流密度为9.4mA/cm2时,最大外量子效率为0.23%,最大... 通过Suzuki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芴-alt-咔唑为主链,铱配合物为侧链的深红色电磷光共轭聚合物.发光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VK/Copolymer/Ba/Al,基于共聚物PFCzIrNiq-1的器件在电流密度为9.4mA/cm2时,最大外量子效率为0.23%,最大发射波长为6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铱配合物 共聚物 红光发射
下载PDF
(CaO)_(20.68)(MgO)_(1.32)(SiO_2)_4S_2∶Eu^(2+),Dy^(3+)红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淼 施朝淑 +1 位作者 戚泽明 刘波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研究了峰值波长651nm的红色发光材料(CaO)20.68(MgO)1.32(SiO2)4S2∶Eu2+,Dy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通过XRD分析表明硫气氛中合成的材料为具有硫成分的硅酸盐相。红光发射带为硫元素进入晶格后在发光中心周围形成了类似长余辉材料CaS∶Eu2... 研究了峰值波长651nm的红色发光材料(CaO)20.68(MgO)1.32(SiO2)4S2∶Eu2+,Dy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通过XRD分析表明硫气氛中合成的材料为具有硫成分的硅酸盐相。红光发射带为硫元素进入晶格后在发光中心周围形成了类似长余辉材料CaS∶Eu2+,Cl-的局域结构。这也使材料具有了硫化物长余辉材料的发射光谱特征和硅酸盐材料高化学稳定性和高亮度的优点。热释光测量揭示它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红色长余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射 硅酸盐 硫化物 长余辉 稀土
下载PDF
Eu^3+掺杂钛酸钇晶态薄膜的制备与高效红色荧光发射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晓娟 陈宝玖 林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3+掺杂的钛酸钇晶态发光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薄膜的结构和结晶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发光性质开展了测试和研究。XRD结果表明,薄膜包含立方相YxTi1-xO1-0.5x晶粒,该晶粒属立方晶系,F...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3+掺杂的钛酸钇晶态发光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薄膜的结构和结晶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发光性质开展了测试和研究。XRD结果表明,薄膜包含立方相YxTi1-xO1-0.5x晶粒,该晶粒属立方晶系,Fm3m(225)空间群,晶胞参数a=0.530nm,晶粒尺寸约为17nm。荧光光谱表明,Eu3+掺杂的YxTi1-xO1-0.5x薄膜显示了强的红光发射,其中Eu3+的5D0→7F2超灵敏跃迁为最强一组。紫外氙灯、准分子激光器、汞灯等是这种发光薄膜的有效激发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钇 晶态薄膜 红光发射
下载PDF
红荧烯衍生物的红光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在照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天乐 李晓 李文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171-3174,共4页
合成了一种红荧烯的衍生物,2-甲酰基红荧烯作为一种红光掺杂剂,掺杂在N,N-diphenyl-N,N-bis 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中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发射峰位于598nm,电流效率为2.1cd/A。用这个红光掺杂系统制备了一个白光电... 合成了一种红荧烯的衍生物,2-甲酰基红荧烯作为一种红光掺杂剂,掺杂在N,N-diphenyl-N,N-bis 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中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发射峰位于598nm,电流效率为2.1cd/A。用这个红光掺杂系统制备了一个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在白光器件中,2-甲酰基红荧烯,八-羟基喹啉铝(Alq3),以及NPB分别组成了白光中的红、绿以及蓝的发光成分,获得了一个白光器件,该器件显色指数高达89.8,在11V时,色坐标达(0.33,0.33),最大亮度为5000cd/m2以及最大发光效率为4.7cd/A。这些性能参数表明这个白光器件具有潜在的照明应用。另外,还讨论了器件的结构设计以及电致发光过程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荧烯衍生物 红光发射 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照明
下载PDF
染料敏化增强Ho^3+单带上转换红光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丹 薛彬 +4 位作者 涂浪平 张友林 宋军 屈军乐 孔祥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4-1121,共8页
单带上转换红光发射在高分辨生物标记及三维彩色显示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针对Ho^3+/Ce^3+共掺杂纳米体系单带上转换红光较弱的问题,设计制备了染料(IR-806)敏化的NaYF4∶Yb/Ho/Ce(20%/2%/10%)@NaYF4∶Nd(20%)纳米晶,显著增强了上转... 单带上转换红光发射在高分辨生物标记及三维彩色显示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针对Ho^3+/Ce^3+共掺杂纳米体系单带上转换红光较弱的问题,设计制备了染料(IR-806)敏化的NaYF4∶Yb/Ho/Ce(20%/2%/10%)@NaYF4∶Nd(20%)纳米晶,显著增强了上转换红光发射。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均匀的上转换纳米粒子,通过调控核内部Ce^3+离子掺杂浓度比例(0~10%)逐步获得单带上转换红光发射。在此基础上,通过上转换纳米粒子表面连接近红外IR-806染料分子,808 nm激发下其上转换发光强度提高了约22倍,特别地,红绿荧光强度比从4.8增至8.4。结果表明,染料敏化可用于增强上转换单带红光发射,并提高红光色纯度,这有利于高清晰的生物成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单带红光发射 染料敏化 纳米粒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