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州红军石刻遗存现状与保护利用研究
1
作者 余文盛 郑丽天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达州境内红军石刻正以惊人的速度受到人为和自然损毁,现存石刻已不足“三普”时期的三分之一.红军石刻以红军部队、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政权镌刻为主,内容丰富,善用精炼短句,巧用俚语,情感分明,贴近群众,直抵人心.红军石刻作为革命文物,具... 达州境内红军石刻正以惊人的速度受到人为和自然损毁,现存石刻已不足“三普”时期的三分之一.红军石刻以红军部队、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政权镌刻为主,内容丰富,善用精炼短句,巧用俚语,情感分明,贴近群众,直抵人心.红军石刻作为革命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研究、宣教教育和开发利用价值.须树立科学保护理念,实施专业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走综合保护、融合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石刻 遗存调查 保护利用研究
下载PDF
踏准时代“鼓点”增强记者“四力”——红军石刻标语带来的新闻实践思考及启示
2
作者 唐彪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第12期16-17,共2页
四川省广元市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后期首府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拥有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其中,包括大量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红军石刻标语。本文通过对红军石刻标语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对于记者特别是党报记者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 四川省广元市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后期首府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拥有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其中,包括大量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红军石刻标语。本文通过对红军石刻标语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对于记者特别是党报记者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练就“十八般武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出高质量新闻稿件,能起到学习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石刻标语 调查研究 党报记者 “四力”
下载PDF
从川陕苏区红军石刻看劳动者解放蓝图 被引量:10
3
作者 蔡东洲 黄涓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113,F0003,共11页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留下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的石刻。这些红军石刻为劳动者描绘出一幅以"建立民主政权"、"拥有生活保障"、"享有工作权益"为主题的解放蓝图。这幅蓝图既是当时川陕苏区创建、巩固和发...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留下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的石刻。这些红军石刻为劳动者描绘出一幅以"建立民主政权"、"拥有生活保障"、"享有工作权益"为主题的解放蓝图。这幅蓝图既是当时川陕苏区创建、巩固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现在加快革命老区建设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石刻 川陕苏区 解放蓝图
下载PDF
川陕红军石刻:宣传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独特形式和文化景观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国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0-56,共7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能够很快地创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个重要因素是宣传工作紧紧为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服务,以宣传工作推动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发展,而"刻石宣传"是其重要的宣传手段。至今留存在原川陕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能够很快地创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个重要因素是宣传工作紧紧为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服务,以宣传工作推动革命战争和苏维埃运动的发展,而"刻石宣传"是其重要的宣传手段。至今留存在原川陕革命根据地境内的大量红军石刻标语,内容丰富,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特色突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军队卓越奋斗的历史见证,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见证;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创造的独特的大规模的宣传苏维埃和红四方面军的形式,是红四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史上的一大创新;是研究红四方面军和川陕省苏维埃政权的可靠的珍贵文献。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标语,革命的政治内容与书法艺术较完美地结合的特色,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景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军石刻 宣传 独特形式
下载PDF
论川陕苏区公共信息传播的历史经验——以红军石刻标语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和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21-25,共5页
川陕苏区利用石刻标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是现代公共信息传播在土地革命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形式,成为红色文化内涵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鼓动性、号召力,极富地域文化特色、历史特色和公共传播特色,也构... 川陕苏区利用石刻标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是现代公共信息传播在土地革命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形式,成为红色文化内涵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鼓动性、号召力,极富地域文化特色、历史特色和公共传播特色,也构成当今时代的一道旅游文化景观。红军石刻标语是一个伟大历史创造,给当今公共信息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军石刻标语 公共信息传播 历史经验
下载PDF
从川陕苏区红军石刻看解决民生问题的蓝图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岗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1-95,共5页
川陕苏区时期,石刻标语记录了红军进行民生建设的伟大尝试。平分土地,满足农民要求;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开展禁烟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妇女解放,追求男女平等;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工农文化水平等民生举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川陕苏区时期,石刻标语记录了红军进行民生建设的伟大尝试。平分土地,满足农民要求;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开展禁烟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妇女解放,追求男女平等;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工农文化水平等民生举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成为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军石刻 民生问题
下载PDF
从红军石刻 感悟奋斗初心
7
作者 高起植 《四川统一战线》 2021年第6期46-48,共3页
前不久,在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的会上,要我参加宣讲党史并征求所讲内容,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讲红军石刻”!说这话,首先是因为红军石刻属于革命文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前不久,在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的会上,要我参加宣讲党史并征求所讲内容,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讲红军石刻”!说这话,首先是因为红军石刻属于革命文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再则,红军石刻所承载的红军精神是党史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应该学习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红军精神 红军石刻 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巴中行
8
作者 张海龙(文/图) 《中国审判》 2023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一下飞机,一块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写着“诗意山水、红色巴中”的标语牌便映入我的眼帘。印象中的四川省巴中市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是一块神奇的沃土,是一块改革的沃土。说它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是因为它位于当时的川陕苏区的中心,是革命老... 一下飞机,一块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写着“诗意山水、红色巴中”的标语牌便映入我的眼帘。印象中的四川省巴中市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是一块神奇的沃土,是一块改革的沃土。说它是一块红色的沃土,是因为它位于当时的川陕苏区的中心,是革命老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石刻标语群和红军将帅碑林,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刘伯坚就诞生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巴中市 川陕苏区 革命先驱 红军石刻 刘伯坚 红军烈士陵园 革命老区 标语群
原文传递
刻石档案
9
作者 王大德 《档案》 1988年第3期19-20,共2页
刻石档案,是刻写在石上的书史、记事文字。我国古代,以金石、竹木、缣帛作书写材料。据《墨子》记载:"古者圣王,……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秦代的琅琊台刻石也说,“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 刻石档案,是刻写在石上的书史、记事文字。我国古代,以金石、竹木、缣帛作书写材料。据《墨子》记载:"古者圣王,……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秦代的琅琊台刻石也说,“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动,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文 书史 大篆 碑林 碑洞 碑刻 进士题名碑 唐碑 北京孔庙 汉碑 档案 红军石刻 题名 碑文 石刻 碑石 红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原文传递
四川雅安雨城区:“党课+”让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10
作者 罗照民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21年第5期25-25,共1页
近年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积极创新党员教育路径,探索“党课+”模式,丰富党员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政治性和针对性,确保党员教育有实效。党课+红色基因,让党员教育“有底气”。全面梳理以辖区内上里红军石刻为代表的红色革命遗... 近年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积极创新党员教育路径,探索“党课+”模式,丰富党员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政治性和针对性,确保党员教育有实效。党课+红色基因,让党员教育“有底气”。全面梳理以辖区内上里红军石刻为代表的红色革命遗址,着力规范化开发党员教育课程,形成《上里红军石刻,永恒的红色丰碑》等40余门具有鲜明红色、政治特色的党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教育 红军石刻 党课 四川雅安 教育路径 提质增效 红色基因 规范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