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影响红壤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淑军 周玲红 +4 位作者 唐利忠 李纲 高学成 黄晶 高菊生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1期25-33,共9页
为研究红壤双季稻田紫云英还田替代化学氮肥后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基于2008年开始的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定位试验,选择稻-稻-冬闲[常规施肥,NPK(闲)]、稻-稻-紫云英[常规施肥,NPK(紫)]、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20... 为研究红壤双季稻田紫云英还田替代化学氮肥后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基于2008年开始的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定位试验,选择稻-稻-冬闲[常规施肥,NPK(闲)]、稻-稻-紫云英[常规施肥,NPK(紫)]、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20%化学氮肥,0.8N+PK(紫)]和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40%化学氮肥,0.6N+PK(紫)]等4个处理,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团聚体分级,并测定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后,调节氮肥用量显著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组成。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均以NPK(紫)处理最高。与冬闲处理相比,NPK(紫)处理可使>2 mm和0.25~2 mm团聚体含量提高了15.3%和3.81%。紫云英还田后,与NPK(紫)处理相比,0.8N+PK(紫)和0.6N+PK(紫)处理>2 mm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了41.8%~57.6%(P<0.05)。与冬闲处理相比,冬种紫云英还田并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但冬种紫云英还田各处理间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未见显著差异。NPK(闲)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富集系数均>1,NPK(紫)、0.8N+PK(紫)和0.6N+PK(紫)处理>2 mm和0.25~2 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富集系数>1。土壤MWD和GMD与>2 mm团聚体和0.25~2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团聚体不同粒级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见,在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冬种紫云英还田,有利于优化土壤结构,但不论减氮与否,同时需调节适宜的外源投入碳氮比,从而实现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 紫云英 减氮 壤团聚体 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6
2
作者 李辉信 袁颖红 +2 位作者 黄欠如 胡锋 潘根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29,共8页
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 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3 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呈增加趋势,而其他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施肥处理有利于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增加.各处理中,各层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P>W1、W2.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差异,除<0.05 mm团聚体外,粒径愈细,有机碳含量愈高.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施肥处理有机碳储量表现出NPKM>OM>NPK>CK的趋势.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 mm、1~3 mm、0.25~1 mm、0.05~0.25 mm和<0.05 mm,且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增加的新碳主要向1~3 mm、0.25~1 mm团聚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红壤水稻土 壤团聚体 壤有机碳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54
3
作者 向艳文 郑圣先 +3 位作者 廖育林 鲁艳红 谢坚 聂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15-2424,共10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化肥以及化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土壤采自湖南省望城无机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田小区,各施肥处理为: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化肥以及化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与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土壤采自湖南省望城无机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田小区,各施肥处理为: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RS(施氮磷肥和稻草)和NPK+RS(施氮磷钾肥和稻草)。【结果】氮磷钾长期平衡施用和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2~5mm和0.5~2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与CK处理相比,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处理能提高2~5mm和0.5~2mm水稳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可矿化氮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二者在较大粒径(2~5mm,0.5~2mm)水稳性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和可矿化氮储量。与CK处理相比,NPK长期平衡施用的处理,也能提高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2~5mm,0.5~2mm)内的有机碳、全氮、可矿化氮的含量和储量,但提高的幅度小于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的处理。【结论】水稳性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氮具有强富集和物理保护作用;化肥和稻草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大团聚体内有机碳、氮的含量和储量,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红壤水稻土肥力的有效措施。2~5mm和0.5~2mm粒径团聚体是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全氮和可矿化氮的主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水稻土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可矿化氮
下载PDF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红壤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87
4
作者 廖育林 郑圣先 +3 位作者 聂军 鲁艳红 谢坚 杨曾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541-3550,共10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氮(N)、磷(P)、钾(K)化肥和稻草(RS)对中国亚热带地区红壤水稻土肥力变化的趋势和水稻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1981年建立在湖南省望城县黄金乡第四纪红土红壤发育的水稻土(分类为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氮(N)、磷(P)、钾(K)化肥和稻草(RS)对中国亚热带地区红壤水稻土肥力变化的趋势和水稻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1981年建立在湖南省望城县黄金乡第四纪红土红壤发育的水稻土(分类为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上的定位试验田,对氮、磷和钾化肥及其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的5个处理的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氮、磷和钾化肥与稻草长期配合施用能维持和提高红壤水稻土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水稻获得了持续高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可矿化氮量均增加,速效磷和速效氮比试前土壤增加。长期施用氮、磷肥而不施钾肥的NP处理水稻产量、土壤氮、钾逐年降低,稻田系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和土壤肥力难以维持。稻草还田对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27年54季的稻草还田配合化肥处理的平均水稻产量比仅施化肥的NP和NPK处理分别增产12.2%和6.7%,稻草的增产作用还随着稻草还田时间的延长而逐年提高。【结论】稻草还田携入的钾与化学钾肥具有相同的营养功能,稻草可替代部分化学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水稻土 壤肥力 生产力可持续性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31
5
作者 陈晓芬 李忠佩 +1 位作者 刘明 江春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0-960,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进行了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包括9个处理:对照(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化学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化学氮磷肥(NK)和化学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2 mm团聚体含量影响最大,与对照相比,施用有机肥的处理(NC、NPKC、C)该粒级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了37.0%、22.6%和33.2%。各施肥处理下,有机碳、氮在1—2 mm团聚体中含量最高,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含量最低,>0.25 mm大团聚体比<0.25 mm微团聚体含有更多的有机碳、氮。有机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的含量,NC处理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均最高,与对照相比,各粒级有机碳提高了17.0%—34.6%,全氮提高了25.8%—48.3%。0.25—1 mm和>2 mm粒级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和全氮的贡献率最大,前者贡献率分别为22.1%—30.3%和23.3%—33.7%,后者贡献率分别为24.7%—37.3%和25.5%—38.0%。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也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NC、NPKC和C处理微生物量碳提高了122.1%、127.0%、94.0%,微生物量氮提高了92.0%、43.1%、91.1%。>2 mm团聚体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及水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053 mm团聚体则与之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稳性大团聚体是土壤有机碳、氮的主要载体;有机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及其中有机碳、氮的含量,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红壤生物功能和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红壤水稻土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肥力红壤水稻土根际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分布动态 被引量:39
6
作者 江春玉 刘萍 +2 位作者 刘明 吴萌 李忠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 研究水稻种植期间表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其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揭示人为耕作的影响、认知土壤肥力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肥力的红壤性水稻土进行田间根袋试验,分别于水稻插秧前、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采样,分析了水稻生长过程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全氮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低肥力土壤团聚体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56.2%~64.0%),0.25~1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高;除1~2 mm粒级外,水稻生育期内根际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含量均有显著变化;取样时期、根际作用与取样时期的交互效应对0.25~1 mm和0.053~0.25 mm粒级含量有显著影响。高肥力土壤中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59.8%~72.0%),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比例最高,取样时期显著影响>0.25 mm大团聚体含量,根际作用与取样时期的交互效应对>2 mm粒级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与非根际相比,根际土壤大团聚体的破坏率较低,平均重量直径(MWD)较高,种植水稻有助于提高根际土壤的稳定性。两种肥力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1~2 mm粒级最高,0.053~0.25 mm粒级最低,大团聚体中显著高于微团聚体。根际土壤中,水稻成熟期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插秧前无显著差异,而分蘖期和孕穗期有明显波动;水稻的生长降低了大团聚体中的全氮含量,对高肥力土壤的影响更为显著。总体而言,低肥力土壤中,根际作用主要影响团聚体组成和稳定性,取样时期影响团聚体碳氮含量;高肥力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分布受根际作用和取样时期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团聚体 生育期 有机碳 全氮
下载PDF
长期施钾对红壤水稻土水稻产量及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廖育林 郑圣先 +3 位作者 鲁艳红 谢坚 聂军 向艳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2-1379,共8页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连续27年(19812-007)施用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其中5个处理: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RS(施氮、磷肥和稻草)和NPK+RS(施氮、磷、钾肥...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连续27年(19812-007)施用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了其中5个处理:CK(不施肥)、NP(施氮、磷肥)、NPK(施氮、磷、钾肥)、NP+RS(施氮、磷肥和稻草)和NPK+RS(施氮、磷、钾肥和稻草)。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施钾肥的NPK和NPK+RS处理27年的早稻平均产量分别比NP和NP+RS处理增加15.2%和10.9%;晚稻增产17.2%和9.1%;在27年54季水稻种植期间,不同施肥处理早、晚稻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CK、NP处理的早、晚稻产量随时间的推移呈负变化趋势,而NPK、NP+RS和NPK+RS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呈正变化趋势。施钾的NPK和NPK+RS处理不同土层中土壤全钾、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NP和NP+RS处理的相同土层;除NPK+RS处理外,其它各处理表观钾平衡均为负值,其中CK和NP处理钾的负平衡值最大。长期施用钾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和维持土壤钾素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钾 红壤水稻土 水稻产量 壤钾素状况
下载PDF
稻作制与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谭周进 冯跃华 +2 位作者 刘芳 张杨珠 邹应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稻作制和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稻作制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不同。良好的稻作制和适量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关键词 稻作制 有机肥 红壤水稻土 微生物 酶活性 长期定位试验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碳在红壤水稻土中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9
作者 韩成卫 李忠佩 +1 位作者 刘丽 车玉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5-451,共7页
吸附作用是影响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反应过程,研究DOC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对正确阐明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化特征以及进行污染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红壤水稻土对DOC的吸附特征,并... 吸附作用是影响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反应过程,研究DOC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对正确阐明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化特征以及进行污染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红壤水稻土对DOC的吸附特征,并分析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及pH值与DOC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DOC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inear方程。不同土壤对DOC的吸附能力有明显差异。在相同浓度下,DOC吸附量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低肥力水稻土最大,第三纪红砂岩风化物发育的低肥力水稻土次之,两种高肥力水稻土最小。土壤对DOC的吸附过程分为快、慢两个阶段,0~0.25h内DOC的吸附速率最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附速率渐小,2~4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描述供试土壤对DOC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一级扩散方程,其次为Elovich方程和抛物扩散方程。粘粒含量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DOC吸附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有机质含量的降低,DOC的吸附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红壤水稻土 吸附作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去除溶解性有机质对红壤水稻土碳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韩成卫 李忠佩 +1 位作者 刘丽 车玉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研究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红壤水稻土碳、氮矿化作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红壤碳、氮循环的过程机制、制订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第四纪红粘土的水稻土,以旱地红壤为对照,通过... 【目的】研究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红壤水稻土碳、氮矿化作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红壤碳、氮循环的过程机制、制订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发育于第四纪红粘土的水稻土,以旱地红壤为对照,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去除DOM土和原土间有机碳、氮的矿化差异。【结果】去除DOM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在培养前期(12d)下降了6.3%~8.9%(平均7.5%),但整个培养期内仅降低3.6%~6.1%(平均5.0%),其影响不显著。去除DOM对不同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不同。3种水稻土在去除DOM后,土壤有机氮的累积矿化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1.2%~18.3%(平均12.9%),而旱地红壤仅下降7.6%,与原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DOM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氮素来源和有机氮矿化的原初物质,虽然只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少一部分,但在红壤水稻土有机氮的矿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去除溶解性有机质 碳氮矿化
下载PDF
水分状况对红壤水稻土中有机物料碳分解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江春玉 李忠佩 +1 位作者 崔萌 车玉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好气、淹水和干湿交替3种水分条件下有机物料碳在红壤水稻土中分解和分布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最高,好气条件下次之,淹水条件下较低。好气和淹水条件下添加物料促进土壤原有有... 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好气、淹水和干湿交替3种水分条件下有机物料碳在红壤水稻土中分解和分布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最高,好气条件下次之,淹水条件下较低。好气和淹水条件下添加物料促进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产生正激发效应,而干湿交替条件显著抑制了土壤原有有机碳的矿化,呈负激发效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激发效应减弱。干湿交替条件下添加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胡敏酸(Humic acid,HA)色调系数和E4/E6比值显著低于淹水和好气条件,淹水培养使土壤胡敏酸的结构简单化,干湿交替使胡敏酸芳构化和腐殖化程度增加,结构复杂化。有机物料碳在土壤腐殖质组分中的分配比例显示,干湿交替和好气条件促进了胡敏酸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原有富里酸(Fulvic acid,FA)组分的转化和胡敏酸组分的分解;淹水条件下物料碳在富里酸组分中分布比例较高,且抑制了土壤原有胡敏酸组分的分解。有机物料碳在>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分布比例较大,干湿交替和淹水条件下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状况 红壤水稻土 有机物料碳 分解速率 腐殖质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及呼吸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旸 李忠佩 +2 位作者 周立祥 车玉萍 王兴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7-442,共6页
通过布置室内盆栽试验,观测不同N、P肥施用量处理对不同母质和肥力水平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C、N和基础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红壤水稻土速效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和呼吸熵并不一直呈上升... 通过布置室内盆栽试验,观测不同N、P肥施用量处理对不同母质和肥力水平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C、N和基础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红壤水稻土速效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和呼吸熵并不一直呈上升趋势。第三纪和第四纪高肥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C在超过2倍常规施肥量后呈下降趋势,第三纪低肥水稻土则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不同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N则在超过1.5倍常规施肥量后呈下降趋势,不同土壤间微生物生物量N变化表现为第四纪高肥水稻土>第三纪高肥水稻土>第三纪低肥水稻土。施肥条件下,红壤水稻土的基础呼吸强度在超过1.5倍常规施肥量后,即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但土壤呼吸熵随施肥量变化并没有一致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处理 红壤水稻土 微生物生物量 呼吸强度
下载PDF
不同提取条件下红壤水稻土溶解有机碳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李忠佩 焦坤 吴大付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2-516,共5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红壤水稻土溶解有机C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时样品的水分含量越高,溶解有机C量越大,特别是水分含量超过600g/kg时,变化的趋势更明显.水土比也对溶解有机C量有影响,随水土比增大,溶解有机C量升高,水土...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红壤水稻土溶解有机C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时样品的水分含量越高,溶解有机C量越大,特别是水分含量超过600g/kg时,变化的趋势更明显.水土比也对溶解有机C量有影响,随水土比增大,溶解有机C量升高,水土比>2时,增加的趋势更显著.提取时间的长短对溶解有机C量影响不明显.不同的提取剂种类和浓度对溶解有机C量的影响显著,较高浓度的盐溶液对有机C的溶出作用明显,显著增加溶液中的有机C量.有鉴于此,为使研究结果可以比较,提取的方法应当统一,根据试验结果,认为在进行溶解有机C含量变化研究时,所采取的提取方法应该是:①采用鲜土:含水量在200~400 g/kg;②用去离子水作为提取剂;③提取时的水土比应为2:1;④振荡提取时间为30 min;⑤离心20 min(4000 r/min);⑥用0.45μm滤膜过滤;⑦滤液中有机C用TOC分析仪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溶解有机碳 提取条件
下载PDF
不同水分状况下红壤水稻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及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崔萌 李忠佩 +1 位作者 车玉萍 代静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634-9636,共3页
[目的]为阐明红壤区土壤中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及酶活性的变化提供参数。[方法]设置好气、淹水、干湿交替3种处理进行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红壤水稻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3种处理有机物料玉米叶、根茬... [目的]为阐明红壤区土壤中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及酶活性的变化提供参数。[方法]设置好气、淹水、干湿交替3种处理进行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红壤水稻土中有机物料分解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3种处理有机物料玉米叶、根茬的分解速率均表现为好气>淹水>干湿交替,且玉米叶的分解速率高于玉米根茬。培养90 d时好气处理下玉米叶、根茬的分解速率分别比淹水处理高19.9%和92.3%。好气处理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较高。好气处理下,添加有机物料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但在淹水和干湿交替处理下,添加有机物料却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结论]不同水分状况处理下,添加有机物料均可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状况 红壤水稻土 有机物料 分解速率 酶活性
下载PDF
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平衡值确定及固碳潜力分析 被引量:67
15
作者 李忠佩 吴大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2,共7页
平衡状态时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确定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红壤典型地区不同时期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动态、以及有机碳输入输出量状况,分... 平衡状态时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确定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红壤典型地区不同时期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有机碳含量动态、以及有机碳输入输出量状况,分析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库的平衡值,进而估计较大区域内水稻土的固碳潜力。过去20余年来江西省余江县水稻土的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高产水稻土的有机碳含量稳定在18.5gkg^-1;水耕利用30a,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19.0(±1.20)gkg^-1,其后变化幅度很小;若使目前的较高形成量水平达到平衡,则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9.2(±1.10)gkg^-1。综合分析,在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的平衡值为18~20gkg^-1,平均为19.0±1.0gkg^-1。过去20余年来,江西省余江县水稻土有机碳储量增加了6955(±1116)kghm^-2。据此计算我国亚热带地区水稻土过去20年固定大气CO2量555.1(±88.7)Tg,其作为碳汇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的。目前仍有相当面积的水稻土其有机碳含量低于平衡水平,估计还可平均固碳5150(±1063)kghm^-2。据此,若保持现实较高生产力水平,则我国亚热带地区水稻土未来可新固定大气CO2量411.0(±84.7)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有机碳 平衡值 固碳潜力 亚热带
下载PDF
不同利用年限的红壤水稻土孔隙结构差异的图像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德成 李忠佩 +2 位作者 VeldeB 张桃林 DelerueJF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本文利用目前常用的土壤孔隙结构研究方法,获取了不同利用年限的红壤水稻土在风干状态下的孔隙结构图像,对孔隙结构特征的图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利用年限的延续,孔隙结构逐渐改善,表现在孔隙面积逐渐增加,孔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在土体中... 本文利用目前常用的土壤孔隙结构研究方法,获取了不同利用年限的红壤水稻土在风干状态下的孔隙结构图像,对孔隙结构特征的图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利用年限的延续,孔隙结构逐渐改善,表现在孔隙面积逐渐增加,孔隙的孔径分布和孔隙在土体中的分布逐渐均匀,孔隙中大孔隙比重逐渐增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图像分析 利用年限 红壤水稻土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吴晓晨 李忠佩 张桃林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19-2023,共5页
将红壤丘陵地区的荒地开垦为水田不仅可以防治土壤侵蚀,而且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生产力。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垦殖为稻田,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土的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不施肥条件下,1... 将红壤丘陵地区的荒地开垦为水田不仅可以防治土壤侵蚀,而且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生产力。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垦殖为稻田,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土的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不施肥条件下,15年水稻垦殖都提高了土壤肥力。不同施肥措施水稻土的pH提高了0.9~1.3个单位。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8.19~10.13g·kg-1,全氮含量达到0.89~1.20g·kg-1,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都有明显提高,且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水稻土耕层全磷含量在0.25~0.60g·kg-1之间,有效磷含量在2.2~20.9mg·kg-1之间,化学磷肥的培肥效果好于有机肥(猪粪),有机无机磷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库。土壤全钾还未有明显变化,土壤速效钾含量在40.4~142.5mg·kg-1之间,不同施肥措施除氮钾肥处理外都造成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秸秆还田到目前为止对于土壤速效钾含量还没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红壤水稻土 有机碳 养分
下载PDF
不同猪粪施用量下红壤水稻土表层水氮磷动态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晓焉 刘明 李忠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9-296,共8页
土表水中养分含量变化不仅是土壤养分状况的直接反映,也是土壤养分流失及其环境影响的间接测度。研究施肥条件下土表水中养分含量动态,可为优化施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通过布设0~44.8t/hm。共8个猪粪施用量梯度的水稻盆... 土表水中养分含量变化不仅是土壤养分状况的直接反映,也是土壤养分流失及其环境影响的间接测度。研究施肥条件下土表水中养分含量动态,可为优化施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通过布设0~44.8t/hm。共8个猪粪施用量梯度的水稻盆栽试验,通过定期采样监测,试图探明不同猪粪施用量水平下红壤水稻土表层水氮磷含量动态。结果表明:早稻季,表层水总磷、总氮、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4~1.13、3.17~12.97、1.81~5.11和1.17~7.39mg/L。晚稻季各养分平均含量水平升高,分别为0.13~7.98、3.17~25.57、1.21~10.41和1.87~15.35mg/L,其中磷的累积效应最明显,较早稻季最大升高约6倍。各养分含量与猪粪施用量显著线性相关,当猪粪施用量≥11.2t/hm2时,表层水养分浓度显著升高并于施肥后第4天和第14天出现养分释放高峰。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猪粪会使表层水养分形态以有机氮为主,最高可占总养分的66%,同时养分大量释放期延长一周。连续大量施用产生的累积效应表明该施肥制度将导致土壤保肥能力趋于饱和,养分流失风险激增,实际生产中应考虑用量和频率的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猪粪 施用量 表层水 氮磷含量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在红壤水稻土碳氮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韩成卫 李忠佩 +1 位作者 刘丽 车玉萍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00-1304,共5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活跃的C、N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水田土壤C、N转化过程中究竟起多大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观测了DOM和红壤水稻土C、N矿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去除DOM显著...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活跃的C、N库,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水田土壤C、N转化过程中究竟起多大作用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观测了DOM和红壤水稻土C、N矿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去除DOM显著降低了培养期间土壤有机质的累计矿化量。其中土壤有机碳的累计矿化量下降了11.4%~20.8%(平均15.4%),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培养前期;土壤有机氮的累计矿化量下降了16.4~22.9%(平均19.2%)。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虽然DOM只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少一部分,但在红壤水稻土C、N矿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溶解性有机质 碳氮转化
下载PDF
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忠佩 杨德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7,共8页
通过田间采样结合沉降法分级提取,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随土壤颗粒粒径的增大而下降,但在各粒级中的分布比例存在显著差异。<0.002mm、0.002~0.0... 通过田间采样结合沉降法分级提取,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粒级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随土壤颗粒粒径的增大而下降,但在各粒级中的分布比例存在显著差异。<0.002mm、0.002~0.02mm、0.02~0.05mm、>0.05mm粒级的有机碳占全土有机碳的比例分别是29.2%、30.7%、11.9%、15.4%,氮的相应数值为36.7%、31.9%、10.2%、14.0%,磷为49.2%、26.5%、11.1%、12.4%,钾为36.9%、33.4%、12.9%、20.0%。总体来说,黏粒和粉粒中有机碳和养分的分布比例较高。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分布比例还随利用年限而有明显变化。开垦利用不到10a的水田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较低且主要集中在<0.002mm粒级中;而利用超过10a的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在粉粒中(0.002~0.05mm)的比例大于50%。各利用年限的红壤水稻土多以0.02~0.05mm粒级的C/N为最高,并随利用年限延长而下降。红壤水稻土各粒级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分布状况随利用年限的变化反映了土壤肥力熟化和养分有效性的提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利用年限 有机碳 养分 粒级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