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氧化钠分子结构原位漫反射一维及二维漫反射中红外光谱研究
1
作者 于宏伟 吉一帆 +3 位作者 柴嘉欣 李阳 乔静 吴雨靓 《中国氯碱》 CAS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通过原位一维漫反射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氢氧化钠分子结构主要红外吸收模式包括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OH-NaOH-_(一维))和OH基团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OH-NaOH-_(一维))。进一步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 通过原位一维漫反射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氢氧化钠分子结构主要红外吸收模式包括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OH-NaOH-_(一维))和OH基团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OH-NaOH-_(一维))。进一步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的原位二维漫反射MIR光谱研究。采用原位漫反射一维及二维漫反射MIR光谱开展氢氧化钠结构研究,对氯碱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一维中红外光谱 原位漫反射二维中红外光谱 结构 氢氧化钠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的宁夏产地枸杞子品种鉴别研究
2
作者 徐荣 敖冬梅 +5 位作者 徐鑫 王占林 胡颖 刘赛 乔海莉 徐常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6-1391,共6页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宁夏传统道地中药材,因其良好的药食两用价值,已引种至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因长期引种和改良,宁夏枸杞品种繁多,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宁夏中宁产地的...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宁夏传统道地中药材,因其良好的药食两用价值,已引种至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因长期引种和改良,宁夏枸杞品种繁多,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宁夏中宁产地的宁杞1号、4号、5号、7号、0909号、10号共6个品种的枸杞子进行测定,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范围均为4000~650cm^(-1),得到图谱后进行图谱解析;采用谱带较密集的指纹区(1800~650cm^(-1))计算红外光谱图的相似系数;然后结合SMICA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枸杞子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聚类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枸杞子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图较为相似,峰的位置、峰高和峰形都较为接近,其共同吸收峰较多,仅在3282~3288、1239~1242和1143~1147 cm^(-1)附近的吸收峰强度、峰位置、峰形状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品种枸杞子中多糖类、苷类、蛋白质类、脂类和黄酮类等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二阶导数光谱中,宁杞1号、4号、7号在2880 cm^(-1)处吸收峰不明显,0909号在969 cm^(-1)处吸收峰不明显。不同品种枸杞子的相似度范围在0.9489~0.9928之间,说明不同品种枸杞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宁杞7号与其他品种的平均相似度系数最小,为0.9640,说明其成分特异性最高。0909号与宁杞10号相似系数为0.9928,相似度最高。采用Assure ID软件以各药材吸收波数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宁杞1号与其他品种的差异均较小,类间距在2.17~2.97范围内;0909号与其他品种间的差异最大,类间距在2.97~8.06范围内。聚类模型中,不同品种枸杞子的识别率均为100%,仅宁杞1号的拒绝率较低,为66%,易与其他品种枸杞子混淆,0909号的拒绝率和识别率均为100%,最易区分。类模型图中,0909号与宁杞5号、0909号与宁杞7号两两分开,可以明显鉴别出不同品种的样品。采用已知品种的枸杞子对聚类分析模型进行验证,其识别率和拒绝率与聚类分析模型相同。不同品种枸杞子类模型图与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图谱、相似度、类间距、识别率和拒绝率结果相互印证,佐证了宁杞1号为大多数宁杞系列品种的来源品种,而09系列品种0909号与其他品种有较大差异。因此,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快速、无损地鉴别不同品种枸杞子,对枸杞子药材生产和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聚类分析法 枸杞子 不同品种 鉴别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内蒙古达斯矿区蚀变地质填图及其勘查指示意义
3
作者 李兵院 郭娜 +4 位作者 支立佳 杨文文 谢周 王潇 魏德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3-635,共13页
达斯铅矿床位于中生代大兴安岭燕山期火山岩带中部,是重要的岩浆侵入、火山、潜火山活动带,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潜力。本文基于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辅以显微镜下鉴定和矿物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系统采集达斯矿区地表岩... 达斯铅矿床位于中生代大兴安岭燕山期火山岩带中部,是重要的岩浆侵入、火山、潜火山活动带,具有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找矿潜力。本文基于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辅以显微镜下鉴定和矿物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系统采集达斯矿区地表岩石与钻孔岩芯样品,开展精细蚀变矿物填图,利用绢云母矿物Al-OH基团在2200 nm附近的光谱变化特征,开展勘查区及其外围的找矿预测。结果显示:①研究区主要矿物为钠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绢云母、高岭石、蒙脱石和绿泥石,另含有少量明矾石、电气石、石膏和黑云母等;②电气石、明矾石、高岭石和绢云母矿物及其组合与成矿关系密切,具有中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蚀变矿物组合特征;③目前已发现的Pb矿(化)体,主要产于300 m以浅,矿体底板为一套蒙脱石+绿泥石为主的蚀变矿物组合。矿体赋存于绢云母(高岭石+少量明矾石+电气石)蚀变带内,蚀变分带特征(矿化体中心向外)表现为:绢云母化→绢云母+高岭石(+少量明矾石+电气石)→绢云母+蒙脱石→蒙脱石+绿泥石;④区内长波绢云母指示了深部热源的位置,短波绢云母反映出热液流体与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根据绢云母矿物Al-OH波长插值填图及矿物组合特征变化确定了成矿流体pH值偏中性、温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⑤绢云母矿物在2200 nm附近的光谱吸收深度与Pb品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0%吸收深度阈值可区分具有相似Al-OH吸收特征的绢云母和高岭石矿物;⑥结合GIS空间叠加分析,认为勘查区外围仍具一定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内蒙达斯矿床 蚀变填图 Al-OH光特征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碱水浸泡鸡肉的研究
4
作者 章明 樊艳凤 +3 位作者 沈啸 唐修君 陆俊贤 高玉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碱水浸泡鸡肉快速鉴别模型。原始光谱经平滑、多元散射校正和一阶导数等预处理后进行系统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鸡肉和碱水浸泡鸡肉能得到清晰的分类。通过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簇...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碱水浸泡鸡肉快速鉴别模型。原始光谱经平滑、多元散射校正和一阶导数等预处理后进行系统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鸡肉和碱水浸泡鸡肉能得到清晰的分类。通过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簇类的独立软模式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显示通过对样品光谱采用7点卷积平滑方法预处理,分类模型综合正确率最高,校正回判正确率在77.08%~100%之间,预测正确率在81.25%~100%之间。综上,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碱水浸泡鸡肉进行快速鉴别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水浸泡鸡肉 红外光谱技术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卷烟配方模块香型预测
5
作者 王林 郑明明 +3 位作者 王翀 吴庆华 崔南方 李建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1,共6页
为提高卷烟配方模块的分类识别准确率,并为卷烟配方模块的科学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筛选的卷烟配方模块香型预测方法。选取2017—2019年238个卷烟配方模块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特征工程中的递归特征消除... 为提高卷烟配方模块的分类识别准确率,并为卷烟配方模块的科学评估提供技术支撑,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筛选的卷烟配方模块香型预测方法。选取2017—2019年238个卷烟配方模块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特征工程中的递归特征消除法和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XGBoost3种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基于特征变量的香型预测模型。与全光谱数据训练的分类效果对比,经过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后的光谱特征变量能够有效提升卷烟配方模块香型的识别准确率,其中,XGBoost算法分类效果最佳,模型对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41%。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筛选的香型预测方法对卷烟配方模块的快速定位、科学评价及卷烟配方设计等有一定的辅助决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香型 红外光谱 递归特征消除 随机森林 XGBoost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赣南铜岭下铜多金属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6
作者 张柯凡 郭娜 +1 位作者 李伟 姚艺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58,共20页
江西赣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潜力大,随着矿产勘查进入深部找矿的新阶段,传统勘查手段难以支撑,亟需新的方法和思路进一步来指导找矿工作。文章以江西赣南地区铜岭下铜多金属矿床为例,采用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 江西赣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潜力大,随着矿产勘查进入深部找矿的新阶段,传统勘查手段难以支撑,亟需新的方法和思路进一步来指导找矿工作。文章以江西赣南地区铜岭下铜多金属矿床为例,采用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手段,厘定了矿区蚀变矿物组合及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光谱特征与矿化品位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铜岭下矿床中典型蚀变矿物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构建出铜岭下矿床的光谱勘查模型。研究发现,矿区北部Cu-Mo矿化分布于花岗岩体顶部,以绢云母族矿物为找矿标志;矿区中部Cu-Zn矿化处于花岗岩体侵入的地层接触带,以绿泥石低Pos2250值(<2243nm)以及蛇纹石和断裂特征分布为找矿标志;矿区南部W-Sn-Cu矿化与石英细脉相关,总体与蚀变矿物关系不大,主要以岩石裂隙为找矿标志。北部钻孔ZK9-3和ZK9-4伊利石波谱IC值反映出岩体侵入深度大,推测其位置距离热源中心更近;绢云母2200nm波长变化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矿区北部;矿区中部绿泥石以富镁(铁)绿泥石为主,Pos2250值从致矿岩体到接触带附近呈由高变低的趋势。研究区成矿环境复杂,由北向南形成了蚀变花岗岩型(Cu-Mo)-构造控制下的弱矽卡岩型(Cu-Zn)-石英脉型(W-Sn-Cu)的复合成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蚀变矿物 铜岭下铜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苹果尺寸差异对糖度模型适用性的影响
7
作者 姜小刚 朱明旺 +4 位作者 姚金良 李斌 廖军 张宇翔 刘燕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8,共7页
为消除水果自身尺寸差异对其糖度预测模型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水果分选模型精度,应用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装置采集不同果径苹果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多种预处理后,分别建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再用苹果果径75~85mm... 为消除水果自身尺寸差异对其糖度预测模型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水果分选模型精度,应用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装置采集不同果径苹果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多种预处理后,分别建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再用苹果果径75~85mm组中的建模集预测苹果果径分别为65~75、85~95mm组中的预测集样品,最后用果径组65~75、75~85、85~95 mm中的建模集和预测集,分别作为混合苹果尺寸糖度预测模型的建模集和预测集,并利用特征光谱选择算法对模型进行简化,建立苹果糖度通用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与建模集和预测集果径不同时所建立的苹果糖度预测模型最优组相比,其相关系数Rp由0.805提高至0.943,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值RMSEP由0.778减小至0.480,RPD由0.96增加至3.05,再对建立的通用模型进行简化,可以降低苹果尺寸对苹果糖度模型的影响,提高模型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红外光谱 混合尺寸模型 尺寸差异 水果分选 无损检测
下载PDF
电力用油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8
作者 王娟 付龙飞 +7 位作者 王笑微 吕秀娟 曹红梅 王垚 张兰庆 康夜雨 潘成福 齐吉锴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其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伤、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检测中。红外光谱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通常采用比较法,即通过与标准物质对照或查阅标准谱图;定量检...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其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伤、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检测中。红外光谱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通常采用比较法,即通过与标准物质对照或查阅标准谱图;定量检测是通过测量特征吸收谱带强度,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计算出对应组份含量。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电力用油酸值、水分、抗氧化剂、糠醛等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油品检测中的应用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电力用油 酸值 水分 抗氧化剂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苏黄止咳胶囊中间体苏黄颗粒的水分含量
9
作者 马盼盼 吴晨璐 +4 位作者 张婉莹 张茳莹 王海霞 李正 赵静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 对苏黄颗粒进行水分含量检测。方法 取吸湿程度不同的苏黄颗粒,分别使用AntarisⅡ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Avantes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两种近红外光谱,同时采用烘干法测定样品含水量作为参考值。光谱采用一阶求导(1^(st)D)、... 目的 对苏黄颗粒进行水分含量检测。方法 取吸湿程度不同的苏黄颗粒,分别使用AntarisⅡ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Avantes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两种近红外光谱,同时采用烘干法测定样品含水量作为参考值。光谱采用一阶求导(1^(st)D)、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的预处理方法,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苏黄颗粒水分定量分析模型,并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比较两种近红外设备预测苏黄颗粒含水量的能力。结果 采用1^(st)D预处理后,所建综合模型的预测能力优异,FT-NIR模型与P-NIR模型的R^(2)(c)均大于0.9897,RMSEC均小于0.0019,R^(2)(p)均大于0.9716,RMSEP均小于0.0029。FT-NIR批次验证模型的R^(2)均高于0.997,P-NIR批次验证模型的R^(2)均大于0.935,表明两种仪器所建模型对未知批次样品具有优秀的预测能力。结论 P-NIR的模型效果虽不及FT-NIR,但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可以准确、快速检测苏黄颗粒中水分含量,应用于生产实践与样品大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技术 苏黄颗粒 苏黄止咳胶囊 水分
原文传递
新疆白杨河铀矿区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及电子探针成分特征
10
作者 徐清俊 叶发旺 +4 位作者 张志新 张川 李新春 李瑞炜 田程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7-62,I0005-I0010,共22页
铀是我国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对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白杨河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热液型铀矿床,铀成矿过程中广泛发育白色云母。已有研究表明,白杨河铀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记录了其形成热... 铀是我国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之一,对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白杨河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热液型铀矿床,铀成矿过程中广泛发育白色云母。已有研究表明,白杨河铀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记录了其形成热液环境及其与矿化的关系,但其短波红外光谱变化规律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研究依然薄弱。因此,运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等分析方法对矿床白色云母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白杨河铀矿床白色云母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在2190和2220 nm之间漂移变化,电子探针化学组分表明其发生了明显的Tschermak(契尔马克)替换,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直接受Mg和Fe含量以及Fe/(Fe+Mg)比值的影响,也受围岩成分的影响。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较短的白色云母反映了相对高温的热液流体环境,而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较长的白色云母则代表了相对低温的热液流体环境。白杨河铀矿床铀矿化点附近白色云母具有相对较短的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较大的ISM(伊利石光谱成熟度)值和较低的FWHM 2200(半峰宽)值。综合白色云母的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ISM值和FWHM2200值的空间变化规律,可以推断白杨河铀矿床的热液矿化中心位于杨庄花岗斑岩与上泥盆统火山岩的北部接触带。这不仅对完善白杨河铀矿床成因和深部与外围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其他热液型金属矿产勘查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白色云母 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 白杨河铀矿床 热液流体环境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与多种预处理组合的柴油纯度检测方法
11
作者 周围 李安吉 +3 位作者 俞铁铖 尹冉 赵丽娟 赵美琪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采集51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柴油光谱数据,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样本,通过71种预处理组合及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柴油纯度性质模型。结果表明:合理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明显优于未经预处理的效果,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采集51种不同体积分数的柴油光谱数据,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样本,通过71种预处理组合及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柴油纯度性质模型。结果表明:合理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明显优于未经预处理的效果,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降到了0.0400以下,相关系数(R_(p))达到了0.9900以上,且预处理组合方法的顺序不同,其建模效果即模型评价指标RMSEP、R_(p)也不同;1stderivative+SNV、1^(st) derivative+SNV+center、1^(st) derivative+center+SNV、center+1stderivative+SNV这4种预处理组合方法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RMSEP可达0.0187,R_(p)可达0.9978,可适用于柴油纯度光谱数据的处理,实现柴油纯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纯度 红外光谱 预处理组合 偏最小二乘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果蔬品质检测方法
12
作者 韩亚芬 吴尘萱 +4 位作者 吴海华 吕程序 何亚凯 杨葆华 苑严伟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波长在380~2 500 nm的电磁波获取果蔬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根据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信息,实现果蔬的外部、内部缺陷及营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是目前主流的果蔬内外部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综述了...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波长在380~2 500 nm的电磁波获取果蔬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根据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信息,实现果蔬的外部、内部缺陷及营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是目前主流的果蔬内外部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综述了目前基于吸光度谱和能量谱对果蔬营养物质含量定量分析及缺陷定性分析,所使用的检测模型和变量筛选模型及其检测准确性,为相关研究人员选择高效准确的检测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果蔬品质检测 能量 吸光度 变量优化
下载PDF
含氟药物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分子结构的中红外-近红外光谱研究
13
作者 杜林楠 孔晓美 +5 位作者 雷晓静 柴嘉欣 吉一帆 赫士博 刘晴晴 于宏伟 《有机氟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研究地塞米松棕榈酸酯的分子结构。试验发现,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分子结构的MIR吸收模式主要包括游离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_(O-H-游离-MIR))、缔合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_(O-H-缔合-MIR))、RC=CH基团C-H伸缩振动模式...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研究地塞米松棕榈酸酯的分子结构。试验发现,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分子结构的MIR吸收模式主要包括游离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_(O-H-游离-MIR))、缔合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_(O-H-缔合-MIR))、RC=CH基团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MIR))、CH_(2)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2)-MIR))、CH_(2)基团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MIR)、C=O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_(C=O-MIR))、RC=CH基团C=C伸缩振动模式(ν_(RC=CH-MIR))、CH_(2)基团变角振动模式(δ_(CH_(2)-MIR))、CH_(3)基团对称变角振动模式(δsCH_(3)-MIR)、C-O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_(C-O-MIR))、C-F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_(C-F-MIR))和CH_(2)基团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CH_(2)-MIR)。采用近红外(NIR)光谱进一步开展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分子结构的研究。试验发现,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分子结构的NIR吸收模式主要包括游离O-H基团伸缩振动倍频模式(ν_(1-NIR))、缔合O-H基团伸缩振动倍频模式(ν_(2-NIR))、CH_(2)基团对称伸缩振动倍频模式(ν_(3-NIR))、C=O基团伸缩振动倍频模式(ν_(4-NIR))、CH_(2)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和CH_(2)基团对称伸缩振动的合频模式(ν_(5-NIR))。MIR-NIR光谱联用技术可以有效开展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分子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结构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近红外吸收涂层的近红外光谱、力学及耐盐水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伟钢 潘露露 吕丹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9-445,共7页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Sm2O3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和石墨烯为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同时具有突出力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近红外低反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Sm2O3添加量、硅烷偶联剂种类、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和石墨烯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Sm2O3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和石墨烯为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同时具有突出力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近红外低反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Sm2O3添加量、硅烷偶联剂种类、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和石墨烯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2O3添加量的增加可明显降低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当Sm2O3添加量为50%,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31.2%。此时,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分别可达到1级和50 kg·cm。用硅烷偶联剂改性涂层,偶联剂上的强极性基团分别可与涂层中的树脂基体和颜料形成共价键结合,从而可发挥桥连作用,进而可明显改善涂层的柔韧性,其中KH560的改性效果最佳。当KH560添加量为5%,涂层的柔韧性可从改性前的9 mm显著改善为改性后的4 mm。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共平面结构和超长共轭结构特征,使其对入射光的吸收可延伸到近红外区域。石墨烯特殊的片层结构使其具有很高的耐冲击强度和柔韧性,在涂层中添加石墨烯可明显改善涂层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烯的添加可在进一步改善涂层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当石墨烯添加量为8%,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12.6%,此时涂层可具备突出的激光隐身效能。同时,涂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分别可达到1级、2 mm和50 kg·cm,可很好地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在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和石墨烯的协同界面优化作用下,最佳配方(Sm2O3添加量为50%、KH560添加量为5%、石墨烯添加量为8%)的涂层经盐水腐蚀21 d后,涂层的微结构、近红外低反射率性能和力学性能可保持稳定。此时,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为12.47%,涂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分别可保持在1级、2 mm和45 kg·cm,表明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红外光谱 力学性能 耐盐水性能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有监督模式识别的青皮产地溯源分析
15
作者 李跑 谭惠珍 +3 位作者 谢叔娥 苏光林 董怡青 唐辉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产地(安徽、广东、四川)青皮外壁和内囊光谱数据,采用单一预处理和组合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多种干扰,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簇类独立软模式分类法(SIMCA)及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LDA)等模式识别方法建... 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产地(安徽、广东、四川)青皮外壁和内囊光谱数据,采用单一预处理和组合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多种干扰,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簇类独立软模式分类法(SIMCA)及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LDA)等模式识别方法建立青皮产地溯源模型。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基线漂移、背景噪声和谱峰重叠干扰,但无法实现产地溯源。3种模式识别方法中,PCA无法实现青皮产地溯源;青皮外壁和内囊原始光谱的SIMCA模型获得的青皮产地溯源整体鉴别率分别为99.14%和98.28%;FLDA模型获得的整体鉴别率均为99.57%,优于SIMCA模型;经光谱预处理优化后的SIMCA和FLDA模型对青皮产地溯源的鉴别率均可达100%,即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可实现青皮产地溯源的无损分析,可为食药同源物质产地溯源拓展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 溯源分析 红外光谱技术 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
下载PDF
硅藻土沥青混凝土流变性和红外光谱
16
作者 许翊 张印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研究硅藻土掺量对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质、流变性能以及路用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硅藻土掺量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基本物理实验、流变实验、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硅藻土掺量... 这是一篇陶瓷及复合材料领域的论文。为了研究硅藻土掺量对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质、流变性能以及路用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硅藻土掺量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基本物理实验、流变实验、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硅藻土掺量为30%时,沥青混合料的软化点、锥入度和延度达到极大值,以及在硅藻土掺量为40%时,沥青混合料的针入度达到极大值,而延度的变化规律却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而温度为170℃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温度以及选取硅藻土掺量为30%作为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较优值。同时,掺加硅藻土可以有效地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但过量掺入硅藻土会弱化其高温性能。随着硅藻土掺量不断增大,沥青混凝土红外光谱中部分特征峰峰值的变化规律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且在沥青混凝土老化过程中,其内部的轻质组分受到高温的影响,发生了挥发现象,但是随着硅藻土掺量的不断增大,沥青混凝土老化后的轻质组分对应的特征峰峰值变化幅度却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及复合材料 硅藻土掺量 物理性质 流变性能 路用性能 红外光谱 特征峰
下载PDF
巧克力油脂结构及热稳定性中红外光谱研究
17
作者 郑海桥 常美玲 +4 位作者 周子轩 吴雨靓 刘荣 王丽欣 于宏伟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进行巧克力的结构研究,并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技术进一步开展了巧克力油脂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醇黑巧克力油脂结构中CH_(3)基团和CH_(2)基团、奶香白巧克力油脂结构中CH_(2)基团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进行巧克力的结构研究,并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技术进一步开展了巧克力油脂热稳定性研究。研究发现,醇黑巧克力油脂结构中CH_(3)基团和CH_(2)基团、奶香白巧克力油脂结构中CH_(2)基团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其结构最先发生改变,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丝滑牛奶巧克力油脂热稳定性则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克力 红外光谱 二维中红外光谱 油脂 结构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智能识别润滑油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冯欣 夏延秋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在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也成为润滑油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标志着润滑油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的试验研究,高通量数据、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开始应用于润滑油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在...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在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也成为润滑油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标志着润滑油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的试验研究,高通量数据、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开始应用于润滑油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在润滑油种类鉴别、润滑剂筛选、润滑性能评估和润滑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智能识别润滑油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润滑油 添加剂 润滑性能 智能识别
下载PDF
天然红宝石结构的原位漫反射中红外光谱研究
19
作者 于宏伟 柴嘉欣 +3 位作者 吉一帆 宗雪晴 张泽旺 吴雨靓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利用原位漫反射中红外光谱研究天然红宝石的结构,发现红宝石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α-Al_(2)O_(3)分子中O^(2-)对静止Al^(3+)位移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_(α-Al_(2)O_(3)-O-Al))、Cr_(2)O_(3)分子中O^(2−)对静止Cr^(3+)位移对应... 利用原位漫反射中红外光谱研究天然红宝石的结构,发现红宝石结构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α-Al_(2)O_(3)分子中O^(2-)对静止Al^(3+)位移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_(α-Al_(2)O_(3)-O-Al))、Cr_(2)O_(3)分子中O^(2−)对静止Cr^(3+)位移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_(Cr_(2)O_(3)-O-Cr))、Fe_(2)O_(3)分子中O_(2)−对静止Fe3+位移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_(Fe_(2)O_(3)-O-Fe))、α-Al_(2)O_(3)分子中Al^(3+)之间位移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_(α-Al_(2)O_(3)-Al-Al))及锌尖晶石特征红外吸收模式(νZnAl_(2)O4);红宝石的主要结构包括:α-Al_(2)O_(3)、Cr_(2)O_(3)、Fe_(2)O_(3)及少量共生锌尖晶石。采用原位漫反射中红外光谱,研究小颗粒红宝石类矿物结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宝石 原位漫反射 红外光谱 α-Al_(2)O_(3) Cr_(2)O_(3) Fe_(2)O_(3) 锌尖晶石
下载PDF
红外光谱仪在古陶瓷鉴定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鹏 刘平 +1 位作者 张强 曲直 《中国质量监管》 2024年第3期84-85,共2页
传统的古陶瓷鉴定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肉眼观察,存在主观性强、耗时长、易出错等问题,而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为古陶瓷鉴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方法与红外光谱仪的优劣势,可以看出红外光谱仪在古陶瓷鉴定中的重要... 传统的古陶瓷鉴定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肉眼观察,存在主观性强、耗时长、易出错等问题,而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为古陶瓷鉴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方法与红外光谱仪的优劣势,可以看出红外光谱仪在古陶瓷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技术 古陶瓷 优劣势 机遇和挑战 鉴定方法 主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