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9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以红山文化博物馆为例
1
作者 王琪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地区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红山文化博物馆是赤峰地区的专题博物馆,是宣传红山文化的重要场所。红山文化博物馆需要通过各种社教活动...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地区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红山文化博物馆是赤峰地区的专题博物馆,是宣传红山文化的重要场所。红山文化博物馆需要通过各种社教活动,让观众感受红山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博物馆 社会教育活动
下载PDF
阜新市博物馆馆藏红山文化玉器研究
2
作者 刘德刚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红山文化玉礼制度的确立,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功能以及种类概貌。文章基于阜新市博物馆馆藏红山文化玉器的形态特征和使用功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 红山文化玉器 博物馆 玉器研究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
3
作者 寸日(文/图) 《环球人文地理》 2024年第4期106-106,共1页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又称“三星塔拉红山文化玉龙”,发现于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又称三星塔拉村),由一整块墨绿色的岩玉雕琢而成,高26厘米,直径2.3~29厘米。此玉器整体造型古朴简约,龙头长吻上翘,修目脾晚,鳌聚飞扬;躯体修长,...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又称“三星塔拉红山文化玉龙”,发现于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又称三星塔拉村),由一整块墨绿色的岩玉雕琢而成,高26厘米,直径2.3~29厘米。此玉器整体造型古朴简约,龙头长吻上翘,修目脾晚,鳌聚飞扬;躯体修长,整体卷曲若钩;背部对穿单孔,孔外径0.95厘米,内径0.3厘米。经试验,以绳系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玉龙 新石器时代 整体造型 塔拉 三星
下载PDF
雅俗共融:红山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现代转化
4
作者 刘兰泽亚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3期99-101,共3页
本文深入探究了红山文化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造型提取、纹样提取和色彩提取这3个关键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红山陶器和玉器的独特风格与文化内涵,强调了其现代转化的重要性,旨在保留原始韵味的同时赋予新的生命力。在现代转... 本文深入探究了红山文化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造型提取、纹样提取和色彩提取这3个关键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红山陶器和玉器的独特风格与文化内涵,强调了其现代转化的重要性,旨在保留原始韵味的同时赋予新的生命力。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涉及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让大众深刻体验红山文化魅力并树立文化自信,设计需忠实于红山文化精神,符合其个性,使文创产品成为有效的文化传播媒介。红山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红山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是连接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桥梁,展现了红山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活力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雅俗共融 文创产品 产品设计
下载PDF
交响合唱《女神大合唱》对红山文化音乐元素的挖掘与创作研究——以第三乐章《陶鼓声震八百里》为例
5
作者 王永杰 王来庆 《鹿城学刊》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音乐人用交响合唱的形式,对红山文化音乐元素进行挖掘创作和深入研究,研究和宣传红山文化已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作品《女神大合唱》创作团队紧紧围绕这个重...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音乐人用交响合唱的形式,对红山文化音乐元素进行挖掘创作和深入研究,研究和宣传红山文化已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作品《女神大合唱》创作团队紧紧围绕这个重大主题,在考古学家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深入实地进行考察、研究和深入生活。研究发现,将最具代表性的红山文化实物,以艺术的形象给予升华和呈现,更具有真实感和说服力。作品《女神大合唱》的内容涉及红山文化的玉龙、女神像等多个重要标志型,该作品体现了对红山文化音乐元素挖掘的重要性和创作研究的可行性,起到了对牛河梁文化及中华民族的赞美和宣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红山女神头像 陶鼓 骨笛 合唱 交响乐
下载PDF
红山文化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6
作者 刘健 隋红菲 《设计》 2023年第19期1-3,共3页
发挥旅游文创产品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挖掘红山文化文创产品极大的商业价值。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红山出土文物进行抽象提取结合红山时期先民的日常生活进行创作。对红山文化文创产品进行创新。红山文化旅... 发挥旅游文创产品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挖掘红山文化文创产品极大的商业价值。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红山出土文物进行抽象提取结合红山时期先民的日常生活进行创作。对红山文化文创产品进行创新。红山文化旅游文创产品更是文创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宝藏资源。本文以红山文化旅游文创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其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策略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有利于改善目前红山文创产品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旅游产品 研究 文创 设计
下载PDF
红山文化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意义
7
作者 林杨 孙宏伟 +2 位作者 张宇 索明杰 孙永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2期9-11,共3页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其分布和影响范围包括燕山南北,内蒙古东南部,西辽河流域,其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发现和出土的半地穴式的房屋,各种玉器、陶器,都表现出与中原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存在...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其分布和影响范围包括燕山南北,内蒙古东南部,西辽河流域,其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发现和出土的半地穴式的房屋,各种玉器、陶器,都表现出与中原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存在着不同地域间文化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碰撞、聚变,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乃至形成提供了前提。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论述红山文化对中华各民族交流学习融合的重要意义,论证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交往交流交融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山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径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邓金荣 《村委主任》 2023年第8期159-161,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红山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趋势,但仍面临着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动力不足、传播形式缺乏创新、文创产业研发缓慢等问题。通过多机构、多学科合作深入挖掘红山...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红山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趋势,但仍面临着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动力不足、传播形式缺乏创新、文创产业研发缓慢等问题。通过多机构、多学科合作深入挖掘红山文化的内涵、多行业联动发掘红山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新科技拓宽红山文化资源宣传渠道、加快文创产业发展步伐等形式让公众更直观感受、了解红山文化,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红山文化资源 开发利用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学术价值再解读
9
作者 郭大顺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15-23,共9页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其考古新发现集中体现于辽宁西部山区的牛河梁遗址。牛河梁遗址是由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群等组成的规模宏大的祭祀中心,从牛河梁诸遗址点及所处环境看,其是一处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尊重,以沟通...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其考古新发现集中体现于辽宁西部山区的牛河梁遗址。牛河梁遗址是由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群等组成的规模宏大的祭祀中心,从牛河梁诸遗址点及所处环境看,其是一处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尊重,以沟通天地神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营造出的人文融于自然的大文化景观,环境也是祭祀的组成部分。牛河梁遗址的典型器物是彩陶和玉器,由于造型高度抽象化,对各类动物形玉器的原型有一个不断认识和修正的过程。红山文化在跨进古国时代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东北地区渔猎文化的背景,也有同邻区主要是中原区的频繁交流,该遗址的内涵及其体现的观念信仰是中华文明起源道路与特质的反映,也是中华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牛河梁遗址 文明探源
下载PDF
红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联璧对比研究
10
作者 陈敏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玉器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遗物之一,位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与位于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均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两地出土的联璧显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文化交流,而联璧的研究也成了研究中国史前玉器发展与传播交流的重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 红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联璧 对比 交流
下载PDF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专栏推介
11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为《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创刊。2005年,更名为《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为《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创刊。2005年,更名为《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259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5-134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学院 师专学报 红山文化 ISSN 契丹辽文化 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自治区 推介
下载PDF
新罗神话的鸡龙崇拜:鸡首龙身与红山文化的鸟首蛇身
12
作者 张哲俊 《东疆学刊》 2023年第4期1-8,129,共9页
鸡龙是朝鲜半岛新罗神话的角色,不同版本记载不同,或载为鸡和龙,或载为鸡龙。究竟是鸡还是鸡龙,显然是一个问题。从鸡龙的形象起源来看,尽管鸡龙形象并不多见,但早在红山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鸟首蛇身的鸟龙形象,与鸡首龙身基本相似。朝... 鸡龙是朝鲜半岛新罗神话的角色,不同版本记载不同,或载为鸡和龙,或载为鸡龙。究竟是鸡还是鸡龙,显然是一个问题。从鸡龙的形象起源来看,尽管鸡龙形象并不多见,但早在红山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鸟首蛇身的鸟龙形象,与鸡首龙身基本相似。朝鲜半岛南部的神话中出现鸡龙形象完全是可能的,朝鲜半岛南部也有红山文化传播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罗神话 鸡龙 鸟神 红山文化
下载PDF
从石质生产工具看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
13
作者 亢彦路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11,共7页
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中出土的石质生产工具的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动物考古、植物浮选以及人骨同位素检测考古研究成果,探讨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是多样性的,既保留了传统的渔猎经济,同时又有... 本文通过对红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中出土的石质生产工具的功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动物考古、植物浮选以及人骨同位素检测考古研究成果,探讨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认为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是多样性的,既保留了传统的渔猎经济,同时又有种植粟、黍的发达原始农业,多样的生业方式为红山文化先民提供了不同的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石器 生业方式
下载PDF
试析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的重要价值
14
作者 刘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从聚落形态上看,朝阳半拉山遗址完整展示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的营建过程,积石冢功能分区和北庙南坛的布局。从积石冢结构上看,单一冢内同时出土石钺、玉璧、玉龙,说明集军权和神权于一体的王者已经出现,专门从事玉器加工的社会阶层已... 从聚落形态上看,朝阳半拉山遗址完整展示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的营建过程,积石冢功能分区和北庙南坛的布局。从积石冢结构上看,单一冢内同时出土石钺、玉璧、玉龙,说明集军权和神权于一体的王者已经出现,专门从事玉器加工的社会阶层已经出现,社会结构趋于复杂化。而石雕人头像、陶塑人头像的出土证明了红山文化时期祖先崇拜非常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拉山墓地 红山文化 积石冢
下载PDF
红山文化未解之谜
15
作者 徐豪 陈珂 《中国报道》 2023年第7期42-45,共4页
“红山文化坛庙冢,中华文明一象征”。红山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1500年,红山文化创造出许多辉煌,形成了中华早期文明。穿过历史厚厚的烟云,通过考古发掘、文物展陈和学术研究,我们对红山文化有了大... “红山文化坛庙冢,中华文明一象征”。红山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1500年,红山文化创造出许多辉煌,形成了中华早期文明。穿过历史厚厚的烟云,通过考古发掘、文物展陈和学术研究,我们对红山文化有了大概的了解,红山先民的精神世界及生活状态逐渐清晰生动起来。但对于红山文化,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我们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考古发掘 中国文明起源 早期文明 中华文明 学术研究 社会发展进程
下载PDF
2022年大凌河中游(朝阳)地区红山文化考古调查
16
作者 于怀石(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2期52-57,共6页
大凌河流域是红山文化晚期遗存的重要分布区,也是认识红山文化晚期聚落特征、社会结构,寻找与红山文化晚期宗教祭祀礼仪性质的牛河梁遗址相关聚落的重要区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双塔区、朝阳县、北票市零星发现... 大凌河流域是红山文化晚期遗存的重要分布区,也是认识红山文化晚期聚落特征、社会结构,寻找与红山文化晚期宗教祭祀礼仪性质的牛河梁遗址相关聚落的重要区域.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双塔区、朝阳县、北票市零星发现了一批红山文化遗址,包括黑山头遗址、小罗山积石冢、半拉山墓地、东大道积石冢群、老山洼积石冢群、马莲桥积石冢群.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已知红山文化遗址750 余处.辽宁省大凌河中上游红山文化考古调查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建平县、凌源市共调查红山文化遗址约500 处,400 余处为新发现,很大程度填补了区域内红山文化遗存空白,也为全面了解红山文化内涵、聚落规模、分布范围、聚落变迁、发展进程提供了 翔实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考古调查 积石冢 牛河梁遗址 聚落变迁 大凌河流域 辽宁省朝阳市 龙城区
下载PDF
如何让红山文化“红”起来?
17
作者 陈珂 王哲 《中国报道》 2023年第7期46-49,共4页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辽冀蒙三省区交界的辽宁省朝阳市境内,抵达这里后,碍于山梁交错、植物繁茂,并不能立即看清8.3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的全貌。从公园门口进入,循着内环路,能到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和祭坛、积石冢...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辽冀蒙三省区交界的辽宁省朝阳市境内,抵达这里后,碍于山梁交错、植物繁茂,并不能立即看清8.3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的全貌。从公园门口进入,循着内环路,能到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女神庙保护展示馆和祭坛、积石冢保护展示馆,它们是游客来此的主要参观点。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以文字、图片资料为主,罗列着历代考古工作者发掘研究红山文化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红山文化 牛河梁遗址 考古工作者 发掘研究 积石冢 展示馆 辽宁省朝阳市
下载PDF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分型试析
18
作者 苏靖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24期106-109,共4页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类型学方法对勾云形玉器进行分型研究,将其分为五型,并对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的造型来源与功用进行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 红山文化 勾云形玉器 类型学
下载PDF
红山文化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意义
19
作者 林杨 孙宏伟 +2 位作者 张宇 索明杰 孙永刚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3年第6期54-56,共3页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其分布和影响范围包括燕山南北,内蒙古东南部、西辽河流域,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发现和出土的半地穴式的房屋、各种玉器陶器,都表现出与中原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存在着...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其分布和影响范围包括燕山南北,内蒙古东南部、西辽河流域,年代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发现和出土的半地穴式的房屋、各种玉器陶器,都表现出与中原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存在着不同地域间文化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碰撞、聚变,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乃至形成提供了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仰韶文化 西辽河流域 多元一体格局 新石器时代考古 中华文明 内蒙古东南部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红山文化玉鸟图像的现实意义及与神话传说的联系
20
作者 邢文博 《炎黄地理》 2023年第3期98-100,共3页
红山文化的玉鸟图像及大量的玉鸟出土文物背后都有孔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活动和宗教意识,体现出玉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反映了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使现实意义与神话传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红山文化 神话传说 玉鸟 宗教意识 出土文物 现实意义 鸟图像 可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