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生态分布 被引量:20
1
作者 殷秀琴 蒋云峰 +2 位作者 陶岩 安静超 辛未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5-940,共6页
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分布的上缘、典型分布区和分布下缘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三个分布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其中典型分布区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组成均匀。甲螨亚目、辐螨亚目、节跳虫科、... 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分布的上缘、典型分布区和分布下缘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三个分布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其中典型分布区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组成均匀。甲螨亚目、辐螨亚目、节跳虫科、球角跳虫科、革螨亚目和山跳虫科相关性较大,共同出现在各分布区。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且红松阔叶混交林的上缘和典型分布区表聚性更为突出。通过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表明,土壤全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较大,而土壤全磷含量和pH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生态地理 红松阔叶混交林 长白山
原文传递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土壤水分分布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猛 段文标 +3 位作者 陈立新 魏琳 冯静 王誓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6-1402,共7页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土壤含水量的连续观测,利用基本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并揭示了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格局,旨在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土壤含水量的连续观测,利用基本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并揭示了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格局,旨在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林隙土壤含水量不仅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且空间异质性的强度、尺度和空间结构组成随时间而改变。浅层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大于深层,林隙0—7.6 cm、0—12 cm和0—20 cm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均为9月>7月>8月>6月。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均为0—7.6 cm>0—12 cm>0—20 cm。生长季内6月土壤含水量不同空间样点极差最大,各月变异都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基台值和变程大小顺序同样为0—7.6 cm>0—12 cm>0—20 cm;林隙月平均土壤含水量斑块连接度高,形状复杂,0—7.6 cm、0—12 cm和0—2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均分布在林隙中心及其附近,最小值分布位置不固定;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及其变化程度均为空旷地最大,林隙次之,郁闭林分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混交林 林隙 土壤含水量 地统计学 小兴安岭
下载PDF
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叶、土壤动物、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 被引量:25
3
作者 殷秀琴 李金霞 董炜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7-282,共6页
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凋落叶、土壤动物、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微量元素在凋落叶、土壤动物和土壤中含量排序均为Mn>Zn>Cu.不同环境组分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其中,Mn的含量为土壤&... 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凋落叶、土壤动物、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微量元素在凋落叶、土壤动物和土壤中含量排序均为Mn>Zn>Cu.不同环境组分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其中,Mn的含量为土壤>凋落叶>土壤动物;Zn的含量为土壤动物>凋落叶、土壤;Cu的含量为土壤动物>土壤>凋落叶.阔叶凋落叶中微量元素变化幅度大于针叶凋落叶.不同土壤动物对不同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蚯蚓体内Mn含量最高,蜈蚣体内Zn含量最高,而马陆体内Cu含量最高.土壤动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均与环境本底值、凋落物分解速度、土壤动物食性以及对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和富集作用等有关.3种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均是土壤层(5~20cm)大于腐殖质层(0~5cm),不同土层中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 土壤动物 微量元素 红松阔叶混交林 小兴安岭
下载PDF
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小气候特征 被引量:36
4
作者 段文标 王晶 李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61-2566,共6页
利用HOBO自动气象站对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的小气候因子进行了为期一个生长季的测定.结果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与对照样地的光照、地面温度和气温的日变化及其在生长季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曲线.... 利用HOBO自动气象站对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大小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的小气候因子进行了为期一个生长季的测定.结果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与对照样地的光照、地面温度和气温的日变化及其在生长季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曲线.林隙和对照样地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均为早晨和傍晚较高,正午较低,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生长季内呈单峰型曲线,其中郁闭林分相对湿度最大,其次为小、中、大3个林隙,空旷地最小.林隙和对照样地降水量及降雨次数随林冠层郁闭程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大林隙降雨量约为小林隙的1.4倍.在生长季内,空旷地、大、中和小林隙以及郁闭林分最大风速分别为3.34、2.97、2.87、2.41和1.84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混交林 林隙 小气候
下载PDF
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叶与主要大型土壤动物热值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殷秀琴 辛未冬 齐艳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6-760,共5页
对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种类凋落叶、混合凋落叶和主要大型土壤动物的干质量热值及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凋落叶和3种大型土壤动物的干质量热值不同,且其季节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红松凋落叶的干质量热值平均... 对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种类凋落叶、混合凋落叶和主要大型土壤动物的干质量热值及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凋落叶和3种大型土壤动物的干质量热值不同,且其季节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红松凋落叶的干质量热值平均值最高(19.71kJ.g-1),枫桦(18.22kJ.g-1)、紫椴(18.13kJ.g-1)、混合凋落叶(17.91kJ.g-1)居中,水曲柳(16.94kJ.g-1)和色木槭(16.25kJ.g-1)最低.红松和色木槭凋落叶干质量热值随凋落叶分解进行呈逐渐降低趋势,水曲柳凋落叶干质量热值季节变化较小,而紫椴、枫桦和混合凋落叶干质量热值次年有上升的趋势.大型土壤动物中,蜈蚣(22.07kJ.g-1)的干质量热值最高,蚯蚓(16.72kJ.g-1)次之,马陆(13.28kJ.g-1)最低.蚯蚓和马陆干质量热值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蜈蚣干质量热值的季节变化规律则有所不同.凋落叶和3种大型土壤动物干质量热值的季节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值 大型土壤动物 凋落 季节变化 红松阔叶混交林 温带
下载PDF
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苗雅杰 殷秀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Soil animal communities of Pinus koraiensis broad_leaved mixed forest were studied.The purpose was to discus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soil animals and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ecosystem geogra... Soil animal communities of Pinus koraiensis broad_leaved mixed forest were studied.The purpose was to discus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soil animals and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ecosystem geography distribution law of soil animals, soil animals’role and function in ecological system were revealed.In June,August,October each year,three plots were selected. In each plot, four layers were sampled(litter layer,0~10 cm,10~20 cm & 20~30 cm),adding up to 72 soil sample.The area for large_sized soil animals was 50 cm×50 cm,and the area for middle_small_sized soil animals was 10 cm × 10 cm.Separated soil animals through adopting hand_picking method and Tullgren method respectively.Sampled the soil animals in two continuing years.Shannon_Wiener index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diversity of soil animals.Monad line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animal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dominant groups were Oribatida, Isotomidae.There were relatively great changes in groups and individual numbers of dominant groups and rare groups when the reason changed.The individual numbers of dominant groups and the groups of rare groups changed.The number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was the most in August.Obviously it correlated with climatic factors in middle temperate zone.The evenness was low and dominance was high. The diversity index was not most.Among the annual fluctuating there was a increasing trend. The evenness was low and dominance was high.The diversity index was low.It conformed with the law of reason change.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animals and atmospheric temperature,rainfall,ground temperature and sunlight showed the correlation with rainfall and soil temperatur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混交林 群落研究 土壤动物 小兴安岭 index dynamic with system search was and the The area most PINUS MONAD great group PLOT for cm to sam cha In
下载PDF
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琳琳 陈立新 +1 位作者 刘振花 乔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59-65,共7页
运用对比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进展演替系列4个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土壤肥力、林木生长以及土壤肥力与主要树种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分演替进展,林分中针叶树种(红... 运用对比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进展演替系列4个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的土壤肥力、林木生长以及土壤肥力与主要树种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分演替进展,林分中针叶树种(红松、云杉和冷杉)树高、胸径、蓄积量增加,白桦、山杨等阔叶树种蓄积量则不断减小;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土壤渗透性、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增大;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表层(0—10cm)土壤pH值逐渐减小。红松阔叶混交林各演替阶段土壤密度、pH值与林木树高、胸径呈负相关;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均与林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呈正相关。相关性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证明。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和硝态氮是影响林木生长和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排序为原始林〉稳定阶段〉发展阶段〉形成阶段。土壤肥力向着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混交林 演替 土壤肥力 林木生长
下载PDF
凉水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主要植物叶片性状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晓洁 张凯 +1 位作者 肖迪 侯继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58,共7页
为了探讨植物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功能群间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采集34种植物的叶片,选取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体积(leaf volume,LV)、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比叶面积(s... 为了探讨植物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功能群间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采集34种植物的叶片,选取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体积(leaf volume,LV)、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比叶面积(specifi c leaf area,SLA)、叶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CN)、叶磷含量(lea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LPC)和氮磷比(N∶P)7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T与其它功能性状之间不相关,LV只表现出与SLA呈负相关关系,SLA与LDMC呈负相关,SLA与LCN、LPC呈正相关,LCN与LPC呈正相关,LCN与N∶P呈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LT、LV和LPC在不同生活型间差异不显著,其它4个指标均有显著差异;LDMC、LCN、LPC和N∶P在不同的系统发育类群间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片功能性状 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 生活型 系统发育类群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少冲 段文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2-146,共5页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表层土壤(0-10cm)养分空间变异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土壤pH值(CV=5.28%)和速效钾(CV=7.33%),呈弱变异性,其他土壤化学指标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pH值、有机...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表层土壤(0-10cm)养分空间变异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土壤pH值(CV=5.28%)和速效钾(CV=7.33%),呈弱变异性,其他土壤化学指标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均属中等(空间结构比均在25%以上)。克里格法插值估计和各养分属性的等值线图表明,林隙表层土壤养分具有块状或连续分布的特点,不同的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混交林 林隙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辽东林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牟长城 孙利平 屈红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0,共4页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初步研究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次生林经40余年人工诱导形成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恢复措施对其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林恢复技术及优化模式。...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法和分层株数法,初步研究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次生林经40余年人工诱导形成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定量地评价了不同恢复措施对其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探讨了辽东林区退化天然林恢复技术及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透光方式(未透光、半透光和全透光)对群落组成结构和径级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即随着透光强度的增加,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重要值依次为49.3%、75.8%和100.0%)呈现出逐渐加强的变化规律,而阔叶树种则逐渐下降;未透光林分以中、小径材占优势(94.8%),半透光林分以中径材占优势(88.9%),而全透光林分则以大、中径材占优势(100%)。立地条件(坡位)对群落结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即沿着自下而上的坡面环境梯度,半透光林分中红松的重要值在中上部坡位呈现增加趋势(61.5%、74.5%和75.8%),阔叶树种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半透光林分大径材比例呈下降趋势;全透光林分的中径材质量有所下降。半透光林分与全透光林分均呈现出更新层和演替层数量较多,主林层数量较少的分布格局,且均呈现出进展演替趋势——红松阔叶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林区 人工诱导 红松阔叶混交林 群落结构 群落动态
下载PDF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0cm地温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猛 高志强 +1 位作者 韩晓增 段文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149-151,170,共4页
[目的]揭示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0 cm地面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0 cm地面温度的连续观测,利用基本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林隙0 c... [目的]揭示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0 cm地面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0 cm地面温度的连续观测,利用基本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林隙0 cm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林隙地面温度不同,空间样点之间存在异质性,且异质性的强度、尺度和空间结构组成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各月0 cm平均地面温度斑块形状复杂,林隙0 cm地面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6、7、8、9月,月平均0 cm地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位置不固定,同一月份地面温度从大到小为空旷地、林隙、郁闭林分。[结论]该研究可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混交林 林隙 0 cm地面温度 地统计学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树种更新动态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吴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49-452,共4页
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Gap)内更新树种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34个林冠空隙中,更新乔木树种出现频度为7.27%,更新灌木树种出现频度为21.02%,Gap形成后,阳性先锋树种首先侵入,出现频度较高,... 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冠空隙(Gap)内更新树种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34个林冠空隙中,更新乔木树种出现频度为7.27%,更新灌木树种出现频度为21.02%,Gap形成后,阳性先锋树种首先侵入,出现频度较高,占据较宽的生态位,随着Gap年龄的增加,树种间的竞争逐渐增大,阳性树种的生长逐渐受到限制,阴性树种逐渐增多;Gap年龄与Gap郁闭度和Gap面积呈负相关,Gap面积与树种出现频度呈负相关;Gap年龄主要分布在5~15a和46~55a两段期间,树种出现频度与Gap年龄存在着密切关系,当Gap年龄小于25a时,二者呈正相关;当Gap年龄在25~40a时,二者呈负相关;当Gap年龄大于40a时,树种出现频度趋于稳定;34个Gap内4种主要乔木更新树种和4种主要灌木更新树种的胸径均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乔木更新树种的最高点胸径为4~6cm径级,灌木更新树种的最高点胸径为1.2cm径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冠空隙 红松阔叶混交林 树种更新 动态规律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紫椴枝条的分解实验
13
作者 代力民 徐振邦 +1 位作者 陈华 陈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4-858,共5页
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椴树 ( Tilia amurensis)枝条的分解进程。实验结果揭示 ,分解率是与各实验地的植被类型 ,海拔 ,生长季月平均大于 5℃的积温等密切相关。其枝条分解的保存率 ( Y)与分解年龄 ( x)的相关 ,可用指数模型 :Y=e- kx来拟合... 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椴树 ( Tilia amurensis)枝条的分解进程。实验结果揭示 ,分解率是与各实验地的植被类型 ,海拔 ,生长季月平均大于 5℃的积温等密切相关。其枝条分解的保存率 ( Y)与分解年龄 ( x)的相关 ,可用指数模型 :Y=e- kx来拟合。在红松阔叶混交林 ,红松针叶混交林 ,岳桦云冷杉林及岳桦林中椴树枝条分解常数 K分别为 -0 .1 6 8与 -0 .1 2 7,-0 .1 0 2和 -0 .0 94。枝条原重量 5 0 %的分解年龄在上述 4个森林中分别是 4 ,5 ,6和 7a。实验还指出 ,在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皆伐迹地的实验条件下适当的蔽荫和浇水对分解有正面影响 ,而且 ,枝条的分解率主要是以长白山不同海拔植被类型的温度条件而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红松阔叶混交林 紫椴枝条 分解实验 枝条分解 凋落物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0
14
作者 徐振邦 代力民 +3 位作者 陈吉泉 王战 戴洪才 李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13-1420,共8页
研究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的变化规律及其条件。红松阔叶混交林是长白山主要的森林类型 ,保存不多 ,对于研究以前森林经营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红松天然更新规律及其与森林组成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 研究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的变化规律及其条件。红松阔叶混交林是长白山主要的森林类型 ,保存不多 ,对于研究以前森林经营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红松天然更新规律及其与森林组成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红松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与森林群落类型 ,海拔 ,森林植物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干扰有极大关系。一般在陡坡或山脊上胡枝子柞树红松林中 ,那里林冠郁闭度达到 80 %~ 90 %或更大 ,林分中红松组成也更大 ,红松天然更新良好。每公顷有红松幼苗和小幼树万株以上。但是在郁闭的红松林冠下 ,很少能长大。在大部分的阔叶红松混交林中 ,除了林冠比较郁闭的地方外 ,针叶树包括红松在内的天然更新通常稀少 ,每公顷仅有幼苗幼树数千株 ,其中大部是阔叶树。随着海拔上升到一定范围 ,在更新中云冷杉的成分增加。老择伐迹地由于林下植被密 ,常常缺乏更新。74 .2 %耐荫树种的幼苗幼树是在林冠下观查到 ,它们 70 %以上分布于离立木 2 .5 m以内 ,这正好等于林木平均冠幅的半径。所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天然更新 红松 红松阔叶混交林 耐荫树种 长白山
下载PDF
山河屯林业局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孙清芳 刘滨凡 马燕娥 《森林工程》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林分结构是研究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理论依据,为获得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特征,采用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单木竞争指数等方法对山河屯林业局红松阔叶混交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优势树种主要为色... 林分结构是研究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理论依据,为获得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特征,采用混交度、大小比、角尺度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单木竞争指数等方法对山河屯林业局红松阔叶混交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优势树种主要为色木槭、榆树、水曲柳和红松等,占林木总株数的74.46%;优势树种的竞争指数较低(1.22~4.71),占据较多空间生态位;各样地混交度平均值为0.77,空间隔离程度较强;优势树种大小比数分布于0.38~0.71,表现为竞争均势,各样地大小比数出现频率相差不大;1~6号样地在平均角尺度值0.5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4.07%、55.56%、40.98%、45.24%、39.22%和63.16%,说明大部分林木的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较少林木的角尺度值为0.75和1,分布格局由随机状态向团状聚集状态过渡。综上所述,山河屯林业局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树种组成丰富,空间隔离度高,林木整体处于竞争均势呈随机状态分布;优势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可采取适当经营管理措施以达到林分结构合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度 大小比 角尺度 竞争指数 红松阔叶混交林
下载PDF
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冬跃 沈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年第2期91-92,共2页
红松阔叶混交林在东北东部山区分布极为广泛,是该地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森林;将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分为3部分:典型阔叶红松混交林,河岸、河谷阶地阔叶红松混交林和山脊、陡坡阔叶红松混交林;介绍了红松阔叶混交林组成、分布规律及... 红松阔叶混交林在东北东部山区分布极为广泛,是该地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森林;将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分为3部分:典型阔叶红松混交林,河岸、河谷阶地阔叶红松混交林和山脊、陡坡阔叶红松混交林;介绍了红松阔叶混交林组成、分布规律及其地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红松阔叶混交林 特点 分布 组成
下载PDF
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惠杰 师恩帅 单蕊 《林业勘查设计》 2006年第3期64-65,共2页
红松阔叶混交林在东北东部山区分布极为广泛,是该地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森林;将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分为3部分:典型阔叶红松混交林,河岸、河谷阶地阔叶红松混交林和山背、陡坡阔叶红松混交林;介绍了红松阔叶混交林组成、分布规律及... 红松阔叶混交林在东北东部山区分布极为广泛,是该地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森林;将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分为3部分:典型阔叶红松混交林,河岸、河谷阶地阔叶红松混交林和山背、陡坡阔叶红松混交林;介绍了红松阔叶混交林组成、分布规律及其地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红松混交林
下载PDF
清原县红松阔叶混交林培育模式经营措施及成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玉和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19年第1期86-86,共1页
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中国辽宁省东部,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用材林基地,全国九大重点水源地之一。建国以来,清原县大力开展人工造林,为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全省乃至全国林业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在全省林业建设中占有... 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中国辽宁省东部,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用材林基地,全国九大重点水源地之一。建国以来,清原县大力开展人工造林,为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全省乃至全国林业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在全省林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阔叶混交林 培育模式 成效分析
下载PDF
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
19
作者 王希大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本文就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技法作出全面总结,具体内容包括诱导恢复原则、诱导恢复技法和严格质量监管等,以期为加速相关技法的推广应用进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退化次生林 人工诱导 红松阔叶混交林 辽东地区
下载PDF
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探究
20
作者 侯海燕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第2期55-57,共3页
次生林多为幼壮林,常以阔叶树种居多,林相混杂,乔木、灌木混生,生长率较低,材质不良,利用价值受到一定影响。随着造林规模的不断增加,速度的加快,人工林面积逐步扩大,次生林面积逐渐减少,森林资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人工林资源中红... 次生林多为幼壮林,常以阔叶树种居多,林相混杂,乔木、灌木混生,生长率较低,材质不良,利用价值受到一定影响。随着造林规模的不断增加,速度的加快,人工林面积逐步扩大,次生林面积逐渐减少,森林资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人工林资源中红松占有一定比例,如何保障红松的正常生长,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技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内容包括诱导恢复原则、诱导恢复技法和严格质量监管等,以期为加速相关技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次生林 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 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