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8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霞 牟霞 +1 位作者 高鹏 刘正飞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4年8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12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后出血者纳入产后出血组(n=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4年8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12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后出血者纳入产后出血组(n=23),产后未出血者纳入产后未出血组(n=99)。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RDW、PLT计数,并计算RP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PR预测产后出血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产后出血组患者RDW、RPR水平均高于产后未出血组(P<0.05),PLT计数低于产后未出血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DW、PLT及RPR预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803(0.758~0.853)、0.729(0.684~0.779)、0.901(0.851~0.946)。产后出血组子宫瘢痕厚度≤3 mm、刮宫次数≥2次、子宫切口撕裂、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4000 g的占比均高于产后未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瘢痕厚度≤3 mm(OR=2.239,95%CI:1.350~3.712)、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4000 g(OR=2.502,95%CI:1.318~4.749)、RPR≥0.08(OR=3.773,95%CI:1.893~7.523)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RPR值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密切相关,可用于预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产妇 产后出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 ROC曲线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对突发性耳聋高压氧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程慧 郑洪忠 +5 位作者 储晨晨 张凯标 徐磊 代雯 刘政 张亮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RPR)对突发性耳聋(SD)高压氧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将2021年3月—2024年2月安徽省阜阳市某医院收治的127例SD患者作为SD组研究对象,根据高压氧治疗效果分为预...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RPR)对突发性耳聋(SD)高压氧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将2021年3月—2024年2月安徽省阜阳市某医院收治的127例SD患者作为SD组研究对象,根据高压氧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35例)。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并计算二者比值(RP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PLT、RPR对SD患者高压氧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高压氧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D组患者RDW、RPR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LT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RDW、RPR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L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RDW、PLT、RPR预测SD患者高压氧治疗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0.799~0.903)、0.744(0.692~0.796)、0.902(0.799~0.9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中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全聋型和平坦下降型耳聋、重度听力损伤、发病至入院时间≥3 d的人数比例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全聋型耳聋、重度听力损伤、RPR≥0.09是SD患者高压氧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PR水平与SD患者高压氧治疗预后之间关系密切,且该指标可作为SD患者高压氧治疗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 预后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洁 李海霞 李小云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RPR)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123例EC患者临床资料(包括5年随访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RPR)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123例EC患者临床资料(包括5年随访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PR诊断EC的效能。以0.193为最佳临界值,将123例EC患者分为高RPR组(45例)和低RPR组(78例),比较2个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E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RPR组非腺癌、肿瘤最大径≥2 cm、高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高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低病理级别、复发例数均多于低RPR组(P<0.05),5年总生存率(40.0%,18/45)显著短于低RPR组(73.1%,57/78)(P<0.05)。非腺癌、肿瘤最大径≥2 cm、FIGO分期Ⅲ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分化程度高、有淋巴转移、有复发、高RPR的EC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缩短(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腺癌、有复发、FIGO分期Ⅲ期、高RPR是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PR与EC患者临床病理进展密切相关,高RPR是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梅毒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丹 尹冬 韩雪松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6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血细胞相关参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RP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诊治的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血细胞相关参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RP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诊治的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受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NLR、PLR、RPR表达,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PLR、RPR对梅毒的诊断效能。根据梅毒进展情况将梅毒患者分为一期组(n=51)、二期组(n=29)和三期组(n=17);根据梅毒患者驱梅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表现分为治疗有效组(n=78)和治疗无效组(n=19);比较不同组的NLR、PLR、RPR表达。结果观察组NLR、PLR、RPR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RPR联合诊断梅毒的效能高于单一指标诊断(P<0.05);三期组NLR、PLR、RPR表达均高于二期组,二期组NLR、PLR、RPR表达均高于一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NLR、PLR、RPR表达均低于治疗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患者血细胞相关参数(NLR、PLR、RPR)对梅毒具有联合诊断价值,其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受检者,且NLR、PLR、RPR表达均与梅毒疾病进展和患者近期疗效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细胞参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杰 连献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7期84-90,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进行研究。入院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比值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进行研究。入院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RDW、PLT水平,计算RDW/PLT,采用三分位数法根据RDW/PLT将患者分为3组(高水平组:RDW/PLT>12.69%;中等水平组:RDW/PLT 10.36%~12.69%;低水平组:RDW/PLT<10.36%)。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RDW/PLT组别患者基线资料、血气分析指标;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DW/PLT组别患者28 d预后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检验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PLT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2.78±3.42)岁。高水平组患者入院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高于中等水平组及低水平组,动脉氧分压(PaO_(2))低于中等水平组及低水平组(P<0.05)。82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存活58例,病死24例,病死率为29.49%(24/82);高水平组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中等水平组及低水平组(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RDW/PLT是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高水平PaO_(2)是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保护因素(H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RDW/PLT预测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预后的AUC为0.909,灵敏度为0.897,特异度为0.833,预测价值高。结论RDW/PLT升高是ARDS机械通气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子,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分析
6
作者 安鹏夷 刘栩晗 +2 位作者 杨柳 顾宫 杨初蔚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count ratio,RPR)与脓毒症(seps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count ratio,RPR)与脓毒症(seps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诊断脓毒症的20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90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RPR与脓毒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应用COX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P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根据RPR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有857例患者发生死亡,总病死率为41.1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RPR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SOFA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RPR [HR=1.191(95%CI:1.160~1.224)]是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PR≥0.142是判断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0.966。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RPR≥0.142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其中位生存天数为9.365(95%CI:8.354~10.375)天。结论 RPR是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PR≥0.142是判断预后的最佳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后 相关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计数比值与老年急性脑梗死体积的关系
7
作者 苏长青 刘会芹 蔡鸿潮 《吉林医学》 2025年第2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灶体积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石狮市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100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RDW、PLT检测和...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灶体积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石狮市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100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RDW、PLT检测和RPR计算,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后根据观察组脑梗死体积将其分为腔隙梗死组、中体积梗死组、大体积梗死组,对三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RPR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糖尿病、高血压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DW、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血小板平均容积(MPV)、RPR较对照组高,PLT、AL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ANC、MPV、RDW、RPR是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梗死组患者的RDW、RPR低于中体积梗死组、大体积梗死组,PLT高于中体积梗死组、大体积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RPR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R是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与老年急性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脑梗死 体积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两者比值 相关性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预测价值的研究
8
作者 刘阳 杨明珍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128-1137,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PR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61例新诊断的M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MM的预后确定RPR的最佳截断值,将MM患者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RPR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61例新诊断的M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MM的预后确定RPR的最佳截断值,将MM患者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分析RPR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RPR最佳截断值为0.115时预测价值最高,高RPR组和低RPR组总生存期(OS)的中位数均未达到,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115、肌酐 > 177 umol/L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RPR > 0.115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is value of RPR of MM patien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161 newly diagnosed MM patients, collected patients’ clinical data. According to the best cut off value of RPR on the prognosis of MM, they were divided into high RPR group and low RPR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influence of RPR on the prognosis of MM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best RPR cut off value was 0.115 when the predictive value was the highest.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was not reached in both the high and low RPR groups, and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115, and creatinine > 177 umol/L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S;RPR > 0.115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FS (P < 0.05). Conclusion: RPR is a practical and validated prognostic marker for newly diagnosed MM patients, and high RPR is an independe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for OS and PFS in MM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计数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余桂芝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患有DLBCL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期同年龄段且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患有DLBCL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期同年龄段且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RDW和PLT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对病例组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前向选择法的Cox分析对病例组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临床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LBCL患者的RDW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升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降低(P<0.05)。RDW>14.36%与东部合作肿瘤学组表现状态较差、淋巴结外疾病部位较多、B症状、骨髓受累、Ann Arbor分期较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升高显著相关。PLT≤126.61×10^(9)/L的患者与Ann Arbor分期较高、淋巴结外疾病部位较多、LDH升高和B症状之间有相关性。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较晚、RDW较高和PLT较低是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高RDW和低PLT水平是DLBCL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血液学指标 预后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
10
作者 张艳 梁玉振 +1 位作者 陶源 顾树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06-109,163,共5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预后效果分亚组(预后良好者为观察1组、预后不良者为观察2组)。比较不同组别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NLR、PLR、RDW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期患者的NLR、PLR、RDW较Ⅲ期、Ⅳ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NLR、PLR、RDW较观察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RDW升高以及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病发后NLR、PLR、RDW水平显著上升且分期越高则水平越高,3个指标升高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效果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效果 淋巴结转移 判断价值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儿病情及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雯 李娜 +1 位作者 卞兰峥 刘一鸣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9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比值(RPR)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injury,TBI)患儿病情及转归的关系。方法:TBI患儿97例,根据入院24 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比值(RPR)与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injury,TBI)患儿病情及转归的关系。方法:TBI患儿97例,根据入院24 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scale,GCS)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19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PLT,并计算RP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RPR对TBI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BI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中度组、重度组患儿的RDW、RPR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的RDW、RPR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重度组患儿的PLT低于轻度组,重度组患儿PLT低于中度组(P<0.05)。97例TBI患儿有76例患儿预后良好(78.35%),21例患儿预后不良(21.65%)。预后不良组的RDW、RP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PLT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PR预测TBI患儿预后的AUC值(95%CI)为0.823(0.753~0.893),截点值为0.09,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73.68%。预后不良组的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入院瞳孔反应、入院GCS评分、入院PTS评分、入院血糖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瞳孔反应异常(OR=2.492,95%CI 1.641~3.783)、入院血糖>11.1 mmol/L(OR=2.389,95%CI 1.586~3.599)、RPR≥0.09(OR=2.798,95%CI 1.793~4.366)均是影响TBI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BI患儿RPR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且高水平RPR是TBI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创伤性颅脑损伤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三项炎症因子(CRP、PCT和IL-6)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早期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立威 赵贺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14-116,共3页
目的 研究三项炎症因子(CRP、PCT和IL-6)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早期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CHD患者98例纳入CH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8例纳入健康组作... 目的 研究三项炎症因子(CRP、PCT和IL-6)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早期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CHD患者98例纳入CH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8例纳入健康组作为对比,分别测定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计算出RDW和PLT比值(RPR),对比三项炎症因子(CRP、PCT、IL-6)诊断与RPR进行早期CHD联合诊断与单一诊断的价值。结果 CHD组CRP、IL-6、PCT、RDW和RPR水平高于健康组,PLT水平更低(P<0.05)。三项炎症因子(CRP、IL-6、PCT)对CHD的诊断敏感度为80.61%,特异度为70.41%;RPR诊断的敏感度为81.63%,特异度为79.59%;三项炎症指标联合RPR诊断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91.84%,高于单一诊断结果(P<0.05)。结论 采用三项炎症因子(CRP、IL-6、PCT)联合RPR对早期CHD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早期疾病筛查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冠心病 三项炎症因子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急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汤子鸣 宁峥 王士杰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在急性感染患者中预估病情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后完善血常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在急性感染患者中预估病情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后完善血常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选取148例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或减少的急性期感染患者,比较C反应蛋白(CRP)、IL-6、NLR、RPR与PCT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MedCalc 16.2统计软件比较CRP和NLR、RPR二者联合预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的急性期感染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CRP的AUC为0.784,CRP联合NLR的AUC为0.783,NLR联合RPR的AUC为0.728。与CRP相比,NLR联合RPR判断严重感染的特异性高。结论NLR、RPR有助于判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的急性期感染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 统计学 非参数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急诊老年脓毒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范从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8-041,共4页
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于急诊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诊疗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期间,招募180名老年脓毒症患... 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于急诊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诊疗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期间,招募180名老年脓毒症患者,依据其在急救过程中的休克状态,将其划分为非休克组(112名)与休克组(68名)。入院后随访观察30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130)和死亡组(n=50)。对比不同组别患者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RDW(红细胞分布宽度)值以及NLR、RDW值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的相关性。结果 急诊时,NLR、RDW以及APACHEⅡ评分比较,休克组较非休克组明显更高(P<0.05);预后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更高(P<0.05)。NLR、RDW单独预测患者死亡风险时,AUC、95%CI显著低于APACHEⅡ评分(P<0.05),二者联合应用时AUC、95%CI与APACHEⅡ评分相当(P>0.05)。结论 NLR、RDW能够较好的评估急诊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患者预后情况,二者联合应用的预后评估准确性与APACHEⅡ评分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脓毒症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程金玲 罗影 吴瑞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0-72,8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胃癌组;另选同期就诊的12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胃癌组;另选同期就诊的12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不同病理学参数的WBC、RDW、PLR水平,分析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胃癌组患者的WBC、RDW、PL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胃癌病理学参数的WBC、RDW、PLR水平比较:Ⅰ+Ⅱ期显著低于Ⅲ+Ⅳ期,高+中分化显著低于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WBC、PLR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RDW、PLR水平联合诊断胃癌的AUC为0.821,明显高于各单一指标诊断0.642、0.668、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RDW、PLR与胃癌进展具有显著相关性,高水平WBC、RDW、PLR可作为早期胃癌诊断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计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下载PDF
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容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丹丹 陈志祥 +2 位作者 吴文龙 许静 安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3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113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3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113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两组全血细胞并计算NLR、PLR、MPV。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MPV、NLR、LMR和PLR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患者RDW、NLR、PLR和MPV值高于对照组,LMR低于对照组(均P<0.05)。RDW、MPV、NLR、PLR和LMR在肺癌组不同病理学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DW、MPV、NLR、PLR、LM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0、0.629、0.882、0.788、0.868,而五项联合诊断肺癌的AUC(0.933)更高(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RDW、NLR、PLR和MPV升高,LMR降低,五项联合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红细胞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容积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对ICU全因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冯浠镰 张伟 杨柳柳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R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病死率的联系,探讨RAR的预测价值。方法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提取ICU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方法,将RAR分为4个区间,分析不同区间RAR的生存曲线...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R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病死率的联系,探讨RAR的预测价值。方法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提取ICU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方法,将RAR分为4个区间,分析不同区间RAR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联合三次样条回归及亚组分析探讨RAR与ICU全因病死率的关系,并计算各亚组的交互P值,制作森林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AR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27473例ICU患者,RAR分成4个区间,RAR≤3.51有6738例,3.51<RAR≤4.17有6979例,4.17<RAR≤5.21有6862例,RAR>5.21有6894例;Cox回归显示,RAR是ICU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三次样条回归显示,RAR与ICU全因病死率呈非线性关系;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1,高于单独应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AUC=0.6518);DCA显示,RAR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心脏外科监护病房(CSRU)、外科监护病房(SICU)及创伤外科监护病房(TSICU)中,亚组具有交互作用,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CSRU 1.53(1.43~1.63)、SICU 1.06(1.01~1.11)、TSICU 1.02(0.96~1.09)。结论RAR是ICU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ICU全因病死率具有预测意义,但在TSICU中并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清白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 重症监护病房 全因病死率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
下载PDF
复荣通脉胶囊对ACS-PC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
18
作者 张美玉 张贺翔 +4 位作者 吴琼 韩露轩 王植荣 齐文秀 刘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0-124,共5页
目的评价复荣通脉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ACS并进行PCI术的168例患者为... 目的评价复荣通脉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ACS并进行PCI术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口服复荣通脉胶囊至少3个月,中位时间8.5个月。所有患者PCI术后常规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有短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分为MACE组24例与无MACE组144例,比较两组术后和随访12个月时的RDW和PLR值。分析MACE与RDW、PLR的相关性,并分析RDW、PLR对ACS-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复荣通脉胶囊服用时间明显短于无MACE组(P<0.05),两组术后RDW和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ACE组随访12个月时RDW比无MACE组明显升高(P<0.05),而PLR则明显下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荣通脉胶囊服用时间、RDW和PLR均是ACS-PCI患者随访12个月时MACE发生的预测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RDW和PLR预测ACS-PCI术后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和0.897(P<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及其服用时间长短对ACS-PCI术后MACE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复荣通脉胶囊服用时间、RDW和PLR均是ACS-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因素,长期服用复荣通脉胶囊可降低RDW值,升高PLR值,进而降低ACS-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荣通脉胶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术前多种淋巴细胞比值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潘正南 李德方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本院接收的92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腋窝淋巴结病理学检...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本院接收的92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腋窝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58例无转移组与34例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比较乳腺癌有无脉管癌栓、不同组织学分级及肿瘤直径患者的NLR、PLR、RDW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PLR、RDW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在有无脉管癌栓、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NLR、PLR、RDW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脉管癌栓、NLR、PLR、RDW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有脉管癌栓、组织学分级Ⅲ级、肿瘤直径≥3.5 cm的乳腺癌患者NLR、PLR及RDW水平均分别高于无脉管癌栓、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肿瘤直径<3.5 cm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RDW水平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757、0.722、0.847。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NLR、PLR及RDW水平上升,且NLR、PLR及RDW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NLR、PLR及RDW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测
下载PDF
静脉双功超声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淋巴细胞预测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继中 王野平 +1 位作者 孔敏刚 李杨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90-495,共6页
目的 探讨静脉双功超声(DUS)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126例,治疗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 目的 探讨静脉双功超声(DUS)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126例,治疗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静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为VTE组25例和无VTE组101例。治疗前采用DUS检测下肢深静脉的管腔直径和峰值流速,由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进行血栓定性诊断;检测患者血生化指标包括RBC、RDW、PLT、PLR以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的超声参数和血生化指标;分析患者下肢深静脉峰值流速与RDW、D-二聚体、Fib、PLR及血栓风险评估表(Caprini评分)的相关性;以静脉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US血栓定性诊断的价值;分析下肢深静脉峰值流速、RDW和PLR对VTE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无VTE组比较,VTE组患者年龄和烧伤面积占体表总面积百分比增加,管腔直径、RDW、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增加(均P<0.05),而峰值流速和PLR降低(均P<0.05)。峰值流速与RDW、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PLR呈正相关(P<0.05)。DUS血栓定性诊断的准确度为0.889,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911,阳性预测值为0.690,阴性预测值为0.948。ROC曲线分析显示,峰值流速、RDW和PLR诊断VTE的AUC分别为0.723、0.698和0.623,峰值流速联合RDW诊断VTE的AUC为0.797,高于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 DUS或可作为临床筛查和诊断VTE的首选无创工具,峰值流速联合RDW能够提供更多VTE的血流信息,能够更好地预测烧伤患者VTE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双功超声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烧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