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联合INR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莉 陈伟杰 +3 位作者 刘一村 卞兆连 邵建国 薛红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联合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联合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8年6月—2022年6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肝硬化并发HE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90 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09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HE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RAR联合INR对肝硬化并发HE的预测效能。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钠、INR、红细胞分度宽度、PLT计数、RAR、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MELD-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AR(OR=1.105,95%CI:1.051~1.161,P<0.001)和INR(OR=0.259,95%CI:0.069~0.965,P=0.044)是影响肝硬化并发HE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AR、INR、RAR联合INR 3种评分模型的AUC分别为0.803、0.712、0.812。结论:RAR联合INR对肝硬化患者并发HE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作为预测肝硬化并发HE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 国际标准化比值 预后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施秋凌 汪永斌 +3 位作者 钟磊 闵婕 姬晓伟 谢波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380-1383,1388,共5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R)和成人脓毒性休克(S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v1.0版本)2008年至2019年收录的成人SS患者,研究结局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按照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R)和成人脓毒性休克(S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v1.0版本)2008年至2019年收录的成人SS患者,研究结局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按照患者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 642例)和死亡组(80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按照RAR值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RAR组(RAR<0.522,812例)、中RAR组(RAR=0.522~0.660,817例)和高RAR组(RAR>0.660,817例),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3组住院期间累计生存率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予以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RA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 446例成人SS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为32.87%。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RAR显著升高(P<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着入ICU时RAR下降,SS患者住院期间累计生存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RAR是影响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65,95%CI:1.126~1.654)。结论 SS患者入ICU时高RAR水平(>0.660)与其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有关,RAR可用于评估SS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 脓毒性休克 预后
下载PDF
红细胞压积差值、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联合炎性指标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肝损伤风险的临床预测价值
3
作者 王逸美 陈小红 李昌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8期951-956,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红细胞压积差值(HCT^(*))、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DW/ALB)及炎性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N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降钙素原PCT)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 目的探讨分析红细胞压积差值(HCT^(*))、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DW/ALB)及炎性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N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降钙素原PCT)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肝损伤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25例AP病人的一般信息及入院72小时内实验室指标,所有病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将分为轻症组(轻度急性胰腺炎MAP)123例及重症组(SAP包括中至重度急性胰腺炎)102例,根据有无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89例及无肝损伤组136例,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病情患者临床信息,ROC曲线分析比较HCT^(*)、RDW/ALB及上述炎性指标对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肝损伤风险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轻症组与重症组AP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NMR、AST、ALT、GGT、ALP、TBIL、TG、TC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者住院天数、HCT^(*)、RDW/ALB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LMR、PCT、等高于轻症组(P<0.05);肝损伤组住院时长、RDW/ALB、TG及白细胞计数、NMR、NLR、PCT等均高于无肝损伤组(P<0.05),两组在LMR、TC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预测AP病情严重程度时WB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为0.621,预测效应最强,LMR的敏感性最高为66.6%,HCT^(*)特异性最高为74.8%,所有炎性指标联合起来的预测效应大于单独单个炎性指标,将所有有意义指标联合进行AP病情预测时预测效应达到最大,AUC达0.756;在预测AP合并肝损伤时单个指标中WB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52,预测效应最强,特异度也最高为74.3%,RDW/ALB敏感度最高为76.2%,炎性指标联合预测AP合并肝损伤的总效应大于单个指标,而HCT^(*)、RDW/ALB及所有有意义的炎性指标联合诊断AP合并肝损伤的效应最大,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39,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有较大的预测价值。结论HCT^(*)、RDW/ALB及炎性指标WBC、NLR、LMR、PCT对AP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而HCT^(*)、RDW/ALB及炎性指标WBC、NMR、NLR、PCT则对AP合并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分别联合上述指标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合理有效评估,对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压积差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 炎性指标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4
作者 沈其锴 姬晓伟 +1 位作者 钟磊 谢波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白蛋白比值(RAR)对成人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2008—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中的933例成年C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08例和死亡...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白蛋白比值(RAR)对成人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2008—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IV)中的933例成年C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08例和死亡组325例;依据RAR值三分位数将患者分成<4.30组309例、4.30~5.34组313例和>5.34组311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3组间患者住院期间生存曲线,并建立Cox回归模型以分析RAR与CS患者临床结局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RDW、RAR、阴离子间隙、肌酐及FPG值、合并急性肾损伤、心搏骤停、肝硬化、慢性肾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例均高于存活组,死亡组白蛋白、RBC值、高血压比例均低于存活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存活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组CS患者住院期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0,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ICU时RAR值较高(>5.34)是CS患者住院期间(HR=1.374,95%CI:1.022~1.847)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R升高(>5.34)与成人CS患者预后不良间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其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 心源性休克 重症医学科 预后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的比值与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柯丽文 余飞燕 +2 位作者 许英铭 苏正活 吕玉贞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8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R)与乙肝相关慢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阳江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和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作为研究对象,另择取同期该院常规体检的6...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R)与乙肝相关慢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阳江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和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作为研究对象,另择取同期该院常规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常规和生物化学指标,分析3组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水平、RAR的差异,探究RAR与乙肝肝硬化程度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乙肝肝硬化组白细胞、血小板和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组,而总胆红素、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组(P<0.05)。慢性乙肝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谷酰胺转肽酶水平高于乙肝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慢性乙肝组和乙肝肝硬化组RAR值高于对照组(P<0.05)。RAR与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615和-0.518,均P<0.001);而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354,P<0.001)。C级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A级、B级,而白蛋白水平则低于A级、B级患者(P<0.05)。RAR与肝硬化程度呈相关性(P<0.05)。结论RAR有助于乙肝相关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乙肝肝硬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 相关性
下载PDF
输尿管结石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进展为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
6
作者 刘霞明 檀立端 +3 位作者 王娴 董旭萌 刘小宇 陈治国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404-411,共8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合并APN患者进展为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高危患者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2022年11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A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脓毒症组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合并APN患者进展为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高危患者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2022年11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A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脓毒症组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对性别、年龄、BMI、既往病史、结石特点、实验室资料、APACHEⅡ评分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输尿管结石合并APN患者发生尿脓毒症的比例为42.5%。单因素分析发现结石最大长径、结石最大横径、血WBC、Lymph#、Neut#、Neut%、Hb、RDW、PLT、MPV、血Na+、PT、PTA、INR、ALB、TBIL、DBIL、SCR、尿培养、NLR、RPR、MLR、RAR、APACHEⅡ评分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结石最大长径>10.0 mm(P=0.026)、TBIL>20.4μmol/L(P=0.003)、SCR>106μmol/L(P<0.001)、PLT较低(P<0.001)、RAR(P=0.018)以及APACHEⅡ评分(P=0.001)较高是输尿管结石合并APN患者进展为尿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输尿管结石合并APN患者发生尿脓毒症的比例为42.5%。在输尿管结石合并APN的患者中,结石较大、TBIL、SCR、RAR以及APACHEⅡ评分较高、PLT较低是其进展为尿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急性肾盂肾炎 尿脓毒症 危险因素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