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6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脸蛋红扑扑,警惕红细胞增多症
1
作者 林丽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5期18-18,共1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增加美感,很多爱美人士常用腮红涂抹脸蛋。但却有这样一群人,由于体内血液的异常,常出现不经打扮脸蛋也红扑扑的表现,其主要与血中红细胞增多有关。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胞,主要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增加美感,很多爱美人士常用腮红涂抹脸蛋。但却有这样一群人,由于体内血液的异常,常出现不经打扮脸蛋也红扑扑的表现,其主要与血中红细胞增多有关。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胞,主要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红系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定向分化为有核红细胞,后逐渐脱核成为成熟红细胞并释放至外周血中,由于其内含有血红蛋白而使血液呈现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美人士 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增多症 成熟红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 爱美之心 定向分化
下载PDF
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急性胆囊炎患儿的护理
2
作者 赵翠翠 王巧巧 +1 位作者 张阿丽 申营 《护理学》 2024年第4期443-447,共5页
总结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急性胆囊炎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完善患儿的疼痛管理;做好皮肤护理,减轻痒感,促进舒适;做好脾大的护理,预防脾破裂;同时通过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家庭参... 总结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急性胆囊炎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完善患儿的疼痛管理;做好皮肤护理,减轻痒感,促进舒适;做好脾大的护理,预防脾破裂;同时通过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提高患儿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儿情况好转并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急性胆囊炎 护理
下载PDF
从“虚损生积”论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被引量:2
3
作者 尚晓玲 任嘉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0-332,344,共4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以红细胞系统异常增殖为主的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面色潮红如醉酒貌、皮肤黏膜红紫、眼结膜充血、皮肤瘙痒,还具有血栓反复形成、出血倾向,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中风、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等。中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以红细胞系统异常增殖为主的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面色潮红如醉酒貌、皮肤黏膜红紫、眼结膜充血、皮肤瘙痒,还具有血栓反复形成、出血倾向,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中风、骨髓纤维化、白血病等。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积聚”“血积”范畴。尚晓玲教授归纳了临床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经验,从“虚损生积”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结出了三个重要中医病机,即为:精亏气虚,虚损生积;因积生痹,血瘀痰阻;痹阻毒蕴,瘀毒互结,尤其重视虚损生积这一环节,确立了补虚消积,解毒化瘀的治法,遣方用药方面多在归肾丸、二至丸基础上加减化裁,随症加减,达到良好临床效果,为中医药治疗真性红细胞症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虚损生积
下载PDF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诊治
4
作者 刘慧卿 林靖奇 +1 位作者 孟红梅 侯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92-696,共5页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Ac)属于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NA)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常染色体9q21上的VPS13A基因是唯一致病基因,以神经系统变性表现及外周血棘红细胞增多为典型特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辅助检查结果多变,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Ac)属于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NA)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常染色体9q21上的VPS13A基因是唯一致病基因,以神经系统变性表现及外周血棘红细胞增多为典型特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辅助检查结果多变,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治标准,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针对ChA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疾病管理及预后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 VPS13A chorein蛋白
下载PDF
2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及基因诊断
5
作者 白丽红 郑丽萍 +3 位作者 李彬媛 黄惠 施小六 易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 目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家族史阴性,加上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常导致漏诊、误诊。目前已明确ANK1、SPTB、SPTA1、SLC4A1和EPB42基因突变可引起其对应的编码蛋白质缺失,进而导致红细胞膜缺陷。本研究旨在分析HS基因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26例中国湖南HS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Sanger测序,检测HS致病基因突变和胆红素代谢调控关键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1 family polypeptide A1,UGT1A1)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发布的《序列变异解释的标准和指南》进行致病基因变异判读。分析不同基因变异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临床诊断和基因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6例HS患者中,贫血23例、黄疸25例、脾大24例、胆石症14例;16例有家族史,10例无家族史;25例HS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阴性。19个家系共检出18个HS致病基因杂合变异,其中14个为致病性变异,1个可能致病性变异,3个意义未明变异。SPTB突变(12个)和ANK1突变(4个)最多。变异类型以无义突变为主(9个)。SPTB突变组与ANK1突变组相比,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NK1突变组切脾率高于SPTB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0,P=0.014)。不同突变类型(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位点突变及错义突变)组间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溶血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确诊的18例患者中,17例与基因诊断一致;临床疑诊患者8例,均经HS致病基因突变检测确诊。24例HS患者行UGT1A1变异检测,5例患者携带UGT1A1变异导致酶活性降低,19例酶活性正常。酶活性降低组较酶活性正常组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2,P=0.038)。结论:大多数HS患者有贫血、黄疸和脾大,常合并胆石症。中国湖南HS致病基因突变以SPTB和ANK1突变最常见,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无明显相关性。基因诊断与临床诊断高度一致。UGT1A1酶活性降低可导致HS患者黄疸程度加重。临床联合基因诊断有利于HS的快速、精准诊断;而UGT1A1酶活性相关基因变异检测对HS黄疸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型 二代测序 基因型 基因诊断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家族多肽A1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研究
6
作者 吴萍 赵艳霞 +4 位作者 李永平 任延明 冶建强 渠媛雪 赵协慧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04-111,共8页
目的:初步确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基本证型及证候量化诊断要点。方法:对专家问卷调查获得的四诊信息资料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KMO=0.816,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992.402(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6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 目的:初步确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基本证型及证候量化诊断要点。方法:对专家问卷调查获得的四诊信息资料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KMO=0.816,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992.402(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6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4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62.336%;气滞血瘀证KMO=0.868,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1055.700(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5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3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59.294%;气血两虚证KMO=0.856,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859.138(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8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3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62.120%;痰湿阻肺证KMO=0.879,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870.371(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8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3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58.537%;气阴两虚证KMO=0.838,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884.874(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5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3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66.877%。结论:获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血两虚、痰湿阻肺、气阴两虚5个基本证型及各证量化诊断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因子分析法 中医证候 辨证要点 高原
下载PDF
SPTB基因CNV缺失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家系遗传学分析
7
作者 陈湘磊 李景岗 +1 位作者 门倩 李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188,共6页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征及基因变异分析,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因黄疸、贫血于2021年5月就诊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采集其家系6人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患病成员及3名健康成员...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征及基因变异分析,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因黄疸、贫血于2021年5月就诊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采集其家系6人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患病成员及3名健康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变异筛查,选取有临床意义的变异位点,结合有关数据库对变异位点进行分析;对候选变异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进行RT-q PCR分析。利用Uni Prot与SMART数据库分析SPTB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结果:含近700个基因的二代测序结果筛查到SPTB基因CNV缺失与该家系患者表型共分离。通过UCSC数据库分析确定该缺失区域主要位于SPTB基因exon2-3。RT-q PCR分析表明患者SPTB m RN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Uni Prot与SMART数据库分析表明缺失CH1、CH2结构域的SPTB蛋白不能与红细胞膜肌动蛋白结合。结论:SPTB基因CNV缺失可能是导致该家系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SPTB基因 二代测序 CNV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蛋白质组学分析
8
作者 郭莉 魏秀丽 +5 位作者 王继芳 吴志敏 苏婷婷 任荣香 王承华 田丽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7期3077-3081,共5页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蛋白质组学,寻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作疾病组和健康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蛋白质组学,寻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作疾病组和健康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筛选出两组受试者血浆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采用Blast2GO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健康组和疾病组受试者血浆中共筛选出34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差异倍数>1.2,P<0.05),与健康组相比较,疾病组患者血浆中有13种蛋白表达上调,21种蛋白表达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内,通过干预抗原结合、肽结合、糖胺聚糖结合等分子功能(MF),参与中性粒细胞激活、免疫反应、蛋白级联激活、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BP);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造血细胞谱系、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等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通路;STRING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核糖体蛋白S27a(RPS27A)、血红蛋白(Hb)和JAK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关度较高。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于造血细胞谱系、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等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发展,RPS27A、Hb和JAK蛋白可能是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潜在蛋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下载PDF
妊娠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刘丽丽 牛兆园 +1 位作者 刘婷婷 杨晶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2226-12229,共4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以反复发生的血管外溶血性贫血、间歇性黄疸和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红...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以反复发生的血管外溶血性贫血、间歇性黄疸和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红细胞膜骨架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网状结构的竖向结构发现变化,导致红细胞变为球形。因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不典型,常规实验室检查不易发现,常常导致误诊、漏诊。妊娠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例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孕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妊娠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诊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妊娠
下载PDF
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筛查价值
10
作者 张冬清 刘天明 +1 位作者 周焕槟 曹满雄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0期1490-1493,1500,共5页
目的探讨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的HS患者41例,设为HS组,同时收集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设为AIHA组,50例地中海贫血(THAL)患者设为T... 目的探讨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的HS患者41例,设为HS组,同时收集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设为AIHA组,50例地中海贫血(THAL)患者设为THAL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运用t检验比较各组各血细胞参数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红细胞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HS的筛查诊断价值。结果HS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MSCV)明显低于AIHA组,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则明显高于AIHA组(均P<0.05)。HS组MCV、MRV、MSC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CHC、Ret百分率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组和THAL组比较,除Hb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MSCV低于MCV,而THAL组MSCV高于MCV。HS组MSCV-MCV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MCHC诊断HS的最佳截断值为338.5 g/L,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6%和73.7%;MRV最佳截断值为97.1 fL,其灵敏度为91.9%,特异性为86.9%,MSCV-MCV最佳截断值为-3.4 fL,其灵敏度、特异性为94.6%、89.4%。MRV联合MCHC、MRV联合MSCV-MCV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0.988,均大于MCHC、MRV、MSCV-MCV任一指标的AUC。结论MCHC、MRV、MSCV、MSCV-MCV等指标对于HS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MCHC不是筛查诊断HS的理想指标,MRV和MSCV-MCV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而联合指标筛查诊断价值要优于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网织红细胞参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血实宜决之”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中医证治
11
作者 雍彦礼 鲍玉玺 +4 位作者 赵齐 孙凤 郭玮 李鹤然 孙伟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2期98-101,共4页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并基于《黄帝内经》“血实宜决之”的理论,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简称PV)提出分期治法的思想并辨证论治,同时做到既病防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血实宜决之”理论及孙伟正教授... 全国名中医孙伟正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并基于《黄帝内经》“血实宜决之”的理论,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简称PV)提出分期治法的思想并辨证论治,同时做到既病防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血实宜决之”理论及孙伟正教授治疗PV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论述,并附医案以证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实 决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既病防变 中医证治
下载PDF
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阿司匹林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影响
12
作者 倪文娟 云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6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掷硬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究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掷硬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羟基脲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液学指标、不良反应、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SAF-TSS)评分及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较治疗前均有所延长,且观察组的APTT、PT、TT均较对照组更长,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BC、Hb、PLT、WBC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RBC、Hb、PLT、WB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PN-SAF-T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液学指标,而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血疗法 羟基脲 阿司匹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栓
下载PDF
VPS13A基因双位点纯合突变致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吕小林 闻芳 张子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较为复杂,可累及运动、神经、精神及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常伴有头颈部不自主运动、进行性舞蹈样运动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临床表现,极易与...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thocytosis,ChA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较为复杂,可累及运动、神经、精神及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常伴有头颈部不自主运动、进行性舞蹈样运动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临床表现,极易与麦克劳德综合征、类亨廷顿病2型、泛酸激酶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相混淆[1];液泡蛋白分类同源物13A(vacuolar protein sorting homolog 13A,VPS13A)基因编码蛋白chorein对于维持细胞膜正常结构及神经元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突变与CHAc发病相关。现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VPS13A基因双位点纯合突变致ChAc患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S13A基因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肉毒毒素治疗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慧婷 万子京 洪道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233,共4页
报告1例口服药物效果不佳且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使用肉毒毒素针对性处理患者参与头面部不自主活动的靶肌肉,患者不自主咬唇舌和四肢舞蹈样动作均明显改善。使用肉毒毒素治疗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给该疾... 报告1例口服药物效果不佳且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使用肉毒毒素针对性处理患者参与头面部不自主活动的靶肌肉,患者不自主咬唇舌和四肢舞蹈样动作均明显改善。使用肉毒毒素治疗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给该疾病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同时拓展了肉毒毒素在罕见病中的应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不自主运动 舞蹈样动作 舞蹈病-棘红细胞增多症 罕见病 肉毒毒素 VPS13A 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勇 王生艳 +1 位作者 易静静 崔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4-1181,共8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RBC)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拔1500 m条件+NaCl溶液)、模型组(海拔5000m条件+NaCl溶液)和药物组(海拔5000 m条件+0...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RBC)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拔1500 m条件+NaCl溶液)、模型组(海拔5000m条件+NaCl溶液)和药物组(海拔5000 m条件+0.15 g·kg^(-1)·d^(-1)红景天苷),每组15只。检测各组大鼠血常规中RBC数、血红蛋白(Hb)水平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骨髓CD71+有核RBC凋亡率、骨髓CD71+有核RBC中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RBC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RBC数、Hb水平和HCT水平均升高(P<0.01),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和骨髓CD71+有核RBC凋亡率升高(P<0.01),骨髓CD71+有核RBC中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外周血中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和骨髓CD71+有核RBC凋亡率降低(P<0.01),骨髓CD71+有核RBC中MMP水平升高(P<0.05),Caspase-3、Bax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红景天苷可有效抑制HAPC大鼠骨髓有核RBC凋亡增加,并改善低氧引起的RBC过度积累,可能在大鼠HAPC发病过程起预防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红景天苷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凋亡 红细胞
下载PDF
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对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培贤 刘志鹏 +1 位作者 杨书艳 周永安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在治疗红细胞增多症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应用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对17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血细胞去除术治疗,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1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6例。共行血细胞采集术治疗35次,去除量共计9... 目的:探讨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在治疗红细胞增多症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应用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对17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血细胞去除术治疗,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1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6例。共行血细胞采集术治疗35次,去除量共计9 695 m L。结果:血细胞去除术治疗后,患者红细胞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b)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去除术治疗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能迅速减少患者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红细胞去除术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伴骨髓纤维增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王德好 赵霈 +9 位作者 王子卿 杨二鹏 李雨蒙 牛继聪 陈奕 陈科 王明镜 刘为易 吕妍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0-1786,共7页
目的:了解伴有骨髓纤维增生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发生提供思路。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PV患者40例,将患者根据是否... 目的:了解伴有骨髓纤维增生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发生提供思路。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PV患者40例,将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骨髓纤维增生分为增生和非增生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血常规、生化、骨髓细胞、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差异,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PV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增生组比较,增生组PV患者的JAK2突变率明显升高(95%vs70%,P=0.037),嗜酸细胞计数(0.19vs0.11,P=0.047)及嗜酸性粒细胞占比(1.84vs1.27,P=0.001)均显著升高,甘油三酯(1.55vs1.91,P=0.038)与低密度脂蛋白(1.50vs3.08,P=0.000)均明显降低,骨髓造血容量(0.85vs0.6,P=0.001)、粒红比(3.40vs1.89,P=0.033)、淋红比(0.60vs0.42,P=0.033)及粒细胞+淋细胞/红细胞比值(3.72vs2.37,P=0.026)均显著升高,凝血酶时间(18.84vs18.12,P=0.043)明显延长。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2%及低密度脂蛋白≤2 mmol/L是PV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增加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是PV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活检 纤维组织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利用数据库解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肺动脉高压基因表达差异的关联性
18
作者 申杨磊 方龙伟 +2 位作者 央拉 多吉卓玛 巴桑卓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3期1872-1877,共6页
目的利用数据库解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与肺动脉高压(PH)基因表达差异的关联性。方法在GEO数据库中对两种疾病的人类数据集进行检索,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的富集分析和功能注释,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 目的利用数据库解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与肺动脉高压(PH)基因表达差异的关联性。方法在GEO数据库中对两种疾病的人类数据集进行检索,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的富集分析和功能注释,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基因富集(GSEA)分析。结果对GSE29977数据集标准化后进行富集分析,得到1627个差异基因,校正后符合筛选阈值的基因有396个,其中188个上调基因和208个下调基因。对GSE53408数据集标准化后进行富集分析,得到3455个基因,校正后符合筛选阈值的基因有791个,其中695个上调基因和96个下调基因。对两个数据集共同差异基因进行重叠后获得138个共同差异基因,将差异基因与校正后得到的11个差异基因分别进行GO分析、KEGG分析、GSEA分析。生物学过程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中胚层形态生成、初级胚层形成、原肠胚形成;细胞成分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黏附连接、细胞与细胞连接、蛋白酶体调控颗粒碱基亚复合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蛋白复合物、复杂炎性体等;分子功能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激活转录因子、MHCⅡ类受体活性、UDP葡萄糖基转移酶活性、腺苷脱氨酶活性、磷酸酪氨酸残基结合、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参与凋亡信号通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结合等。该次分析结果与人类PH疾病所有基因重合的基因有60个,与PH高度相关的基因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微小RNA、SMAD通路蛋白、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校正后获得的11个差异基因与之重合的有5个相同基因:FGF18、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AT结合基序锌指蛋白1、基质金属肽酶8、H因子。结论目前关于HAPC与PH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现有数据分析发现HAPC与PH间具有一些高度相关的差异基因,也呈现出各自疾病所具有的一些特殊基因表达,提示进行更多相关研究和功能验证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肺动脉高压 GEO数据库 DAVID数据库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作用机制及关键microRNA筛选研究
19
作者 吕李飞 杨如意 +2 位作者 赵成周 贾守宁 祁永福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1期81-91,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益气活血方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核心物质和作用机制,筛选出其关键的microRNA,为中医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提供数据与方向。方法通过TCMSP和ETCM数据库筛选益气活血方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益气活血方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核心物质和作用机制,筛选出其关键的microRNA,为中医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提供数据与方向。方法通过TCMSP和ETCM数据库筛选益气活血方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NCBI数据库、OMIM数据库获取HAPC疾病靶点;Venny在线平台进行交集靶点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及R语言、Cyto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构建“靶点-通路”网络模型,借助Autodock Vina进行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采用TargetScan和miRDB数据库对核心基因进行microRNA预测。结果共筛选出方药潜在活性成分143个和330个药物靶点;得到方药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潜在作用靶点34个;核心靶点为AKT1、ALB、VEGFA、IL6、NOS3,主要参与的关键通路为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baicalein-NOS3的对接分值最低,结合效果好;进一步得出miR-15b-5p、miR-4307、miR-29a-3p等关键调控microRNA。结论初步揭示了益气活血方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作用机制 MICRORNA
下载PDF
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下肢静脉血栓高龄患者行腰椎椎体融合术的围术期管理一例报告
20
作者 邹璐雯 葛明非 王天龙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830-832,共3页
患者男,89岁,因“间断腰痛20年,双下肢无力2年,间歇性跛行1年”于2021年12月9日就诊于我院神经脊柱外科,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现病史:患者2年前自觉双下肢无力,无疼痛、麻木及皮温改变;1年前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不足100米,不能上楼及... 患者男,89岁,因“间断腰痛20年,双下肢无力2年,间歇性跛行1年”于2021年12月9日就诊于我院神经脊柱外科,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现病史:患者2年前自觉双下肢无力,无疼痛、麻木及皮温改变;1年前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不足100米,不能上楼及久站,于我院行腰椎MRI,检查结果提示腰椎退行性变,椎体序列不齐,L1-S1椎间盘突出,L2-L5椎管狭窄,拟全身麻醉下行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既往史: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0年,规律服用羟基脲,近2年间断出现血小板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间歇性跛行 血小板增多 下肢静脉血栓 腰椎管狭窄 行走距离 椎间盘突出 皮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