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红细胞沉降率、白蛋白表达对感染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钟意 刘静 孟艳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939-3942,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白蛋白(ALB)表达对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1)与未发生组(n=79),通... 目的分析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白蛋白(ALB)表达对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1)与未发生组(n=79),通过基线资料调查表收集年龄、性别等资料。给予患者非甾体抗炎药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和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来氟米特)治疗,并于治疗前、感染时、感染后测量并记录患者体内ESR、ALB、类风湿因子、肌酐等指标。观察治疗1年内感染发生情况,经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期间ESR、ALB表达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感染时两组ALB指标下降,且发生组低于未发生组;ESR指标上升,且发生组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感染时相比,感染后两组ALB上升,且发生组低于未发生组;ESR指标下降,且发生组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结果显示,ALB与ESR指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P<0.05)。结论ESR、ALB水平会增加类风湿关节炎老年患者治疗期间感染发生风险,临床中需重点关注,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感染 红细胞沉降(esr) 白蛋白(ALB)
下载PDF
中老年患者脊柱内固定术前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正据 罗菊英 向一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0-1111,共2页
内固定治疗技术已从四肢骨折标准治疗技术发展成脊柱疾患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且其具有恢复生理曲度、保持力线等优点〔1〕。深部切口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严重并发症,它可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增加,致死率增加等问题〔2〕。故对于脊柱内固定... 内固定治疗技术已从四肢骨折标准治疗技术发展成脊柱疾患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且其具有恢复生理曲度、保持力线等优点〔1〕。深部切口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严重并发症,它可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增加,致死率增加等问题〔2〕。故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白细胞计数(WBC)是临床上诊断外科感染常用指标,但其敏感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术 C反应蛋白(CRP) 红细胞沉降(esr)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厉彦山 陈慧勇 +2 位作者 潘文志 王臻 姜林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探索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筛选出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 目的探索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筛选出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内科收治的89例RA患者,收集疾病状况相关的临床资料(关节肿胀、疼痛、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等)、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ioid factor,RF)等实验室指标。以ESR40mm/h和hs-CRP 5mg/L为界分为高炎症组和低炎症组,以Hb 110g/L为界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别比较两组的RDW水平,并对RDW与ESR、hs-CRP及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炎症组患者的RDW水平为(14.88%±1.80%),明显高于低炎症组患者(14.14%±1.45%)(P=0.04)。RDW与ESR、hs-CRP、DAS28-ESR、DAS28-CRP和健康评定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有明显相关性,rho值分别为0.22、0.27、0.25、0.24和0.34(P均<0.05),RDW与ESR、log hs-CRP和HAQ有线性回归关系。排除贫血因素后,RDW与上述疾病活动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的RDW与疾病活动性存在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可能受到贫血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类风湿关节炎(RA) 红细胞沉降(esr)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
下载PDF
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在儿童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金爱群 张秋萍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1317-1318,共2页
目的了解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在筛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儿童肺炎(PN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7年3月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经影像学确诊为肺炎的患儿(161例)急性期和... 目的了解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在筛查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儿童肺炎(PN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7年3月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经影像学确诊为肺炎的患儿(161例)急性期和恢复期病人血清进行检测。急性期血标本用免疫比浊法测CRP,韦斯特伦法测ESR,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测WBC,并采外周血计算ANC。恢复期血标本同样也用免疫比浊法测CRP,韦斯特伦法测ESR,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测WBC,采外周血计算ANC。结果肺泡性肺炎患儿(53人)血清中CRP和ESR水平明显高于间质性肺炎患儿(108人)水平,PNC患儿(29人)血清CRP、ESR和ANC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23人)水平,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型肺炎患儿血清CRP、ESR和ANC水平介于单纯细菌性肺部感染和单纯病毒性感染的患儿(17人)之间。将所有经特异性血清学检查确认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病例(共46例)纳入诊断参数评估中,在细菌感染型肺炎病例中,当将CRP的正常最低阈值定为60mg/L时,CRP的诊断敏感性为26%,特异性为83%。结论检测血清CRP和ESR在细菌感染性肺炎和非细菌感染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有限,而CRP被推荐为首选筛选指标,其正常最低阈值为6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患儿 细胞计数(WBC) C-反应蛋白(CPR) 红细胞沉降(esr)
原文传递
Toll样受体家族在克罗恩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翔 何淦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3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D)患者结肠黏膜中TLR3、TLR4、TLR5、TLR9的表达,探讨Toll样受体(TLR)家族在CD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2017年确诊为CD的25例患者肠黏膜标本设为CD患者组,另收集2017年10例正常人的肠黏膜标本设为对照组,使... 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D)患者结肠黏膜中TLR3、TLR4、TLR5、TLR9的表达,探讨Toll样受体(TLR)家族在CD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2017年确诊为CD的25例患者肠黏膜标本设为CD患者组,另收集2017年10例正常人的肠黏膜标本设为对照组,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两组中TLR3、TLR4、TLR5、TLR9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 CD患者组结肠黏膜中TLR4、TLR9核酸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25±0.06),(0.09±0.02)和(0.61±0.19),(0.87±0.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9±0.03),(0.04±0.01)和(0.26±0.09),(0.21±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TLR4、TLR9核酸和蛋白的表达均与外周血ESR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TLR4、TLR9可能参与了CD的致病机制,但其表达水平与机体炎症水平无关,TLR3、TLR5可能未参与CD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CD) Toll样受体(TLR) 红细胞沉降(esr)
下载PDF
痹痛贴膏春分/秋分节气穴位贴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裘妍 田卢峰 肇颖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4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痹痛贴膏春分/秋分节气穴位贴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来氟米特2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70例痹痛... [目的]观察痹痛贴膏春分/秋分节气穴位贴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来氟米特20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70例痹痛贴膏春分/秋分节气穴位贴敷,取大椎、双侧肺俞、双侧外关、双侧足三里穴、阿是穴,每年春分或秋分当日起,贴敷1次/5d,3次/节气;取适量(约1cm×1cm×1cm)痹痛贴膏药剂,置于5cm^2无纺布上,中间加0.2g麝香,将膏药准确贴敷穴位上,10贴/人·次^(-1),6~8h/穴,如皮肤无特殊反应或病程长可适当延长时间;贴敷时有不适感,及时取下,戒生冷、烟酒、辛辣、海鲜等食物,两天内避免洗浴;来氟米特治疗同对照组。治疗1年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与体征评分、关节肿胀计分、关节压痛计分、晨僵时间计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年),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两组均有改善(P<0.01),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RF两组无明显变化(P>0.05);ESR、CRP两组均有改善(P<0.01),CRP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痹痛贴膏穴位贴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寒湿痹阻 痹痛贴膏 节气贴敷 春分 秋分 来氟米特 症状与体征评分 关节肿胀计分 关节压痛计分 晨僵时间计分 红细胞沉降(esr) C-反应蛋白(CRP) 类风湿因子(RF)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骨痹(肾阳亏虚寒凝痹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浩 崔立建 +1 位作者 周长春 安玉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7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骨痹(肾阳亏虚寒凝痹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病历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塞来昔布,0.2g/次,2次/d;柳氮磺吡啶,1g/次,2次/d。治疗组60例补肾通痹汤(淫羊藿3...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骨痹(肾阳亏虚寒凝痹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病历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塞来昔布,0.2g/次,2次/d;柳氮磺吡啶,1g/次,2次/d。治疗组60例补肾通痹汤(淫羊藿30g,地黄~熟、山茱萸、杜仲、~川牛膝各15g,地龙1条,骨碎补、川芎、当归、海风藤、桑枝各15g,甘草10g),1剂/d,水煎15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G(IgG)、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例,显效16例,有效3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14例,有效2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1.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候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ESR、hs-CRP、IgG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通痹汤联合西药治疗骨痹(肾阳亏虚寒凝痹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痹 肾阳亏虚 寒凝痹阻 补肾通痹汤 塞来昔布 柳氮磺吡啶 中医症候积分 红细胞沉降(esr)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免疫球蛋白G(IgG) 中药复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蠲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8
作者 朱峪英 叶仿武 +1 位作者 凌雄 吴理扬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9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RA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蠲痹胶囊治疗,综合组30例采用蠲痹胶囊联合MTX治疗,疗程均为6月。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联合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RA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蠲痹胶囊治疗,综合组30例采用蠲痹胶囊联合MTX治疗,疗程均为6月。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并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随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ESR、CRP、RF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综合组为9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0例,综合组1例。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疲劳、乏力、嗜睡、下肢轻度浮肿、转氨酶升高,未发现末梢神经病变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能耐受,经观察和对症处理后均能完成治疗。结论:蠲痹胶囊联合西药MTX治疗RA疗效、安全性较好,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甲氨喋呤(MTX) 蠲痹胶囊 中西医结合疗法 红细胞沉降(esr) C-反应蛋白 (CRP) 类风湿因子(RF)
原文传递
血沉参数Vm、Tm、STBS检测及临床应用探讨
9
作者 王利丽 曹翠明 《社区医学杂志》 2012年第22期25-26,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血沉参数Vm、Tm、STBS临床应用价值,观测红细胞沉降最大速度终末时间(Tm)、沉降前停滞时间(STBS)的规律,确定红细胞沉降最大速度(Vm)的最大范围。方法选择100例正常人和436例住院患者应用XCY-ⅢA型电脑动态血沉仪测定其ESR... 目的为了探讨血沉参数Vm、Tm、STBS临床应用价值,观测红细胞沉降最大速度终末时间(Tm)、沉降前停滞时间(STBS)的规律,确定红细胞沉降最大速度(Vm)的最大范围。方法选择100例正常人和436例住院患者应用XCY-ⅢA型电脑动态血沉仪测定其ESR及Vm、Tm、STBS参数。结果正常成人和436例住院患者红细胞沉降最大速度(Vm)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r=0.9631,P<0.05)。Vm与ESR临床意义相同,且Vm能提高检出率17%。结论血沉参数Vm、Tm、STBS的建立为h-t曲线分析和临床治疗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沉降(esr) 红细胞沉降最大速度(Vm) 最大速度终末时间(Tm) 沉降停滞时间(STBS) h-t曲线
原文传递
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玉锋 张炜 +1 位作者 高明霞 杨柳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7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汤。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汤。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4%,对照组总有效率84.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清热活血汤 红细胞沉降(esr)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
原文传递
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翠英 刘建玲 顾文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述2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秦艽汤治疗RA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大秦艽汤 红细胞沉降(esr) C-反应蛋白(CRP)
原文传递
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侯丰枝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治疗痰瘀阻络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瘀阻络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化痰活血方穴位贴...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治疗痰瘀阻络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瘀阻络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差异,采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对效果进行评估,并观察治疗前后2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液常规情况,了解2组患者的机体功能情况。结果: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80.0%,对照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的疼痛VAS评分、BASDAI、BASFI、ESR、CR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晨僵时间、脊背活动不利、舌苔厚腻、痰多吐涎、舌质暗紫舌下脉络迂曲、腰骶脊背疼痛、脉弦滑、总积分等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以上各项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时,有5例观察组患者皮肤出现小水泡,因为未发生严重的感染和溃烂,且针对处理后快速消失,不列入不良反应。同时,2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肾功能肌酐(Cr)、尿素(Ure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活血方穴位贴敷治疗痰瘀阻络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明显疗效,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穴位贴敷 化痰活血方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 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 红细胞沉降(esr) 中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热补针法结合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可博 郑秀华 黄培凤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究热补针法结合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A(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热补针法针刺治疗,观察组B(36... 目的:探究热补针法结合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A(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热补针法针刺治疗,观察组B(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观察组C(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补针法针刺和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治疗时间3个月。通过测定比较4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7A(IL-17A)、IL-18和IL-27含量,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指数、休息痛和晨僵时间等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C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休息痛评分和晨僵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0.05),双手平均握力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休息痛评分和晨僵时间低于其他3组(P<0.05),双手平均握力高于其他3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休息痛评分和晨僵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晨僵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A(P<0.05)。治疗后,4组血清CRP、RF和ERS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血清CRP、RF和ERS水平低于其他3组(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血清RF和ER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血清ERS水平低于观察组A(P<0.05)。治疗后,4组关节液IL-17A、IL-18和IL-27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C关节液IL-17A、IL-18和IL-27含量低于其他3组(P<0.05);观察组A关节液IL-17A和IL-2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关节液IL-17A和IL-18含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P<0.05),IL-2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补针法联合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风寒湿痹型 热补针法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 炎症因子 红细胞沉降(esr) 症状体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