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贮存代谢对临床输血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伍昌林 朱奕 +2 位作者 李岚 党鑫堂 邵超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2-363,共2页
目的研究贮存红细胞的代谢变化与临床输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119袋红细胞悬液中保存期3 d的20袋,8 d的25袋,15 d的30袋,28 d的28袋,32 d的16袋;分别输注给119位外科手术患者,并分析它们输... 目的研究贮存红细胞的代谢变化与临床输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119袋红细胞悬液中保存期3 d的20袋,8 d的25袋,15 d的30袋,28 d的28袋,32 d的16袋;分别输注给119位外科手术患者,并分析它们输注的有效率;采用NO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保存期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浓度,分别于输血前后,用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中MDA含量,氧化酶法检测SOD的活性。结果随着红细胞制剂贮存期延长NO水平有持续下降的趋势(P<0.05);红细胞制剂输注有效率也随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贮存期28、32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后3 h,患者血浆MDA水平上升,SOD水平下降,与输血前相比2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24 h,MDA水平与输血前相比虽有增加,但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期为3、8、15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3 h、24 h后,血浆内SOD与MDA与输血前水平相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贮存红细胞悬液中一氧化氮浓度明显下降,并与临床输注的有效性相关,同时红细胞贮存代谢物可能对患者输血会造成暂时性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代谢 一氧化氮浓度 输注有效率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红细胞贮存时间对输血后小鼠体内炎症反应和补体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嘉敏 高文杰 +3 位作者 李勤 赵俸涌 郭忠慧 朱自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870-87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外贮存时间延长对小鼠输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补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30-35只C57BL/6小鼠,摘眼球取血,滤白后加入红细胞保存液,4℃贮存。在35 d贮存期中,每7 d给小鼠(n≥3)尾静脉注射红细胞500μL/次;每次输注后2、24 h...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外贮存时间延长对小鼠输血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补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30-35只C57BL/6小鼠,摘眼球取血,滤白后加入红细胞保存液,4℃贮存。在35 d贮存期中,每7 d给小鼠(n≥3)尾静脉注射红细胞500μL/次;每次输注后2、24 h,从小鼠眼眶采血300μL/只,离心分离血浆用于流式检测炎症因子浓度,ELISA检测补体活性片段浓度;用抑制剂FUT-175完成补体抑制试验,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和补体活性片段浓度。结果0 d,24 h血样检测,炎症因子(pg/mL):TNF(21.69±6.12)、IFN-γ(4.72±1.85)、MCP-1(132.91±37.41)、IL-10(2.56±1.72)、IL-6(78.80±51.07)、IL-12p70(1.95±1.43);补体活性(ng/mL):C3a(604.00±120.00)、C5a(63.63±13.09)、C4a(586.81±146.07);35 d,24h血样检测:炎症因子(pg/mL):TNF(407.74±33.38)、IFN-γ(133.39±25.28)、MCP-1(3 317.53±358.26)、IL-10(2 769.54±615.36)、IL-6(12 856.92±2339.47)、IL-12p70(1.96±2.00);补体活性(ng/mL):C3a(1 660.00±16.00)、C5a(608.72±33.74)、C4a(490.95±45.88)。随着小鼠输注贮存时间越长的红细胞,其血浆中TNF、IFN-γ、MCP-1、IL-10、IL-6、C3a、C5a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IL-12p70和C4a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抑制补体后,小鼠血浆中MCP-1、IL-6浓度下降明显(P<0.01,P<0.05)。结论红细胞贮存损伤引起小鼠输血后体内发生炎症反应,补体参与其中,旁路途径可能是补体激活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 贮存损伤 输血 补体 炎症反应 输血反应
原文传递
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全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519,共5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无偿献血的全民普及、血液筛查的严格执行,输血传播疾病的几率越来越小,而输血相关非感染性严重危害(noninfectious 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NISHOTs)却上升为输血的主要并发症,超过输血传播疾病的1000倍(表1).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损伤 输血并发症 输血相关非感染性严重危害(NISHOTS) 预防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的红细胞贮存损伤相关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欢 徐方 郭建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组学技术是通过超高通量定量跟踪标记底物的实验研究方法,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人类组织器官功能和代谢的状态。代谢组学定量研究了在外界不同刺激情况下红细胞代谢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不同代谢物的代谢调节通路。本文深入探究红细胞在体... 组学技术是通过超高通量定量跟踪标记底物的实验研究方法,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人类组织器官功能和代谢的状态。代谢组学定量研究了在外界不同刺激情况下红细胞代谢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不同代谢物的代谢调节通路。本文深入探究红细胞在体外贮存期间氨基酸、铁、一氧化氮、糖和脂质代谢等能量代谢和氧化损伤的变化,扩大了对于代谢贮存损伤机制的理解,明确红细胞代谢物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潜在关系,为个性化体外红细胞贮存如定制添加剂、研发不同的红细胞贮存液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红细胞贮存损伤 组学 代谢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对红细胞贮存损伤的发展态势和热点前沿分析
5
作者 周亚玲 李玲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了解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发展态势与前沿。方法登录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http://webofscience.com),以“红细胞贮存损伤”为关键词,以2005年-2021年为时限,检索其中收录的发表的有关红细胞贮存损伤的文章... 目的了解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发展态势与前沿。方法登录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http://webofscience.com),以“红细胞贮存损伤”为关键词,以2005年-2021年为时限,检索其中收录的发表的有关红细胞贮存损伤的文章,不限文章类型,排除与红细胞贮存损伤内容无关的文章后,用CiteSpace(CiteSpace.5.7.R2)等统计学软件做文献计量学分析,包括“作者”(文章所有署名者)、(文章所属)“机构”和“国家”、期刊、关键词以及施引文献等指标。结果最终共纳入508篇文献,占此时段全部“红细胞贮存损伤”的91.86%(508/553);发文数年均增长率为14.38%。508篇文献共有1868名作者,发文量≥3篇的作者占39.76%(202/508),其中美国的D′alessandro A发文数第一[占7.68%(39/508)],Univ Colorado System和Univ Pittsburgh是发文数排前2位的机构[分别占7.28%(37/508)、7.09%(36/508)]。美国[占53.35%(271/508)]、加拿大[占13.19%(67/508)]、英国[占6.50%(33/508)]、瑞士[占6.10%(31/508)]是发文数居前的国家。关键词共现网络、突现图谱和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的词和聚类主要集中在机制研究、临床试验、改进红细胞贮存条件以及减少红细胞贮存损伤等方面。结论过去17年红细胞贮存损伤研究领域里重要的研究者、机构主要出自美欧国家;代谢组学等技术应用、红细胞贮存损伤机制探讨以及供体多样性选择、新型保存液或添加剂的研发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或前沿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 贮存损伤 机制研究 临床试验 红细胞保存液 红细胞添加剂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 CITESPACE
原文传递
红细胞贮存代谢对临床输血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
6
作者 金薇 李秀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6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红细胞贮存代谢对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哈尔滨中心血站所提供的红细胞悬液50袋(2 U/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标本,其保存时间5天的有10袋,10天的有10袋,15天的有10袋,25天的有10袋,32天的有10袋。同时选择我院... 目的分析并研究红细胞贮存代谢对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哈尔滨中心血站所提供的红细胞悬液50袋(2 U/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标本,其保存时间5天的有10袋,10天的有10袋,15天的有10袋,25天的有10袋,32天的有10袋。同时选择我院的50例外科手术患者,分析输注有效率。采用NO荧光探针技术对于不同贮存期的红细胞一氧化氮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随着红细胞制剂的贮存期延长,一氧化氮水平存在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红细胞制剂输注的有效率也会随之下降。贮存期为25天和32天的红细胞悬液,在输注3小时以后患者的血浆MDA水平会上升,SOD水平会下降,与输注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保存期不断的延长,贮存红细胞悬液中一氧化氮浓度会明显下降,与临床输注的有效性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代谢 临床输血 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载PDF
红细胞贮存过程中丙酮酸钠的防护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明喜 戴梦玲 +6 位作者 许德义 郝秀芳 陈伟岳 张亚琴 张继伟 颜美丽 杜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钠(SP)在红细胞贮存过程中的防护作用。方法随机取10袋红细胞血液去除白细胞后,每袋通过无菌接管机等量留取两份样本50 mL/袋(n=10),1份加入35 mg/mL的SP溶液8.0 mL为实验组(SP组),另1份加入等量生理盐水(0.9%)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丙酮酸钠(SP)在红细胞贮存过程中的防护作用。方法随机取10袋红细胞血液去除白细胞后,每袋通过无菌接管机等量留取两份样本50 mL/袋(n=10),1份加入35 mg/mL的SP溶液8.0 mL为实验组(SP组),另1份加入等量生理盐水(0.9%)为对照组(NS组)。混匀制成悬浮红细胞均按常规方法(4±2)℃保存,分别在d1、d7、d14、d21、d28取样1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膜表面PS表达和4 mL(分别用生化仪测定FHb,用ELISA法测定人丙二醛(MDA)、人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PASA)及Na^+-K^+-ATP酶。结果 SP组与NS组随贮存时间延长:红细胞膜表面PS阳性表达率(d1:SP组1.27%、NS组1.44%;d14:SP组1.93%、NS组2.56%;d28:SP组3.04%、NS组6.32%)、上清液中FHb浓度(d1:SP组192.34 mg/L、NS组216.70 mg/L;d14:SP组281.37 mg/L、NS组379.28 mg/L;d28:SP组615.93 mg/L、NS组859.54 mg/L)均上升,NS组较SP组上升快自d14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清液MDA浓度上升,SP组增速低于NS组,自d14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清液PASA、Na^+-K^+-ATP酶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NS组降低较PS组快,PASA自d21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K^+-ATP酶自7d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红细胞贮存过程中,SP明显降低了MDA、FHb水平,稳定了Na^+-K^+-ATP酶活性,延缓了红细胞膜PS外翻,具有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钠 贮存红细胞 防护
原文传递
不同配方保存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贮存式自体红细胞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尤来委 姚娜 +3 位作者 吴曼迪 张岩 崔应辉 郭建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6期721-72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配方保存液对体外贮存期红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提供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适宜贮存条件。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月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20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分别储存于不同配方保存液...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配方保存液对体外贮存期红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提供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红细胞适宜贮存条件。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月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20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分别储存于不同配方保存液中(保存液a、保存液b和保存液c)以筛选出适宜保存液(DO-o),观测非糖尿病患者常规保存液组(NC组)、糖尿病患者常规保存液组(DO-c组)和糖尿病患者新型保存液组(DO-o组)中,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的变化。结果在T0(红细胞分离后即刻)、T1(贮存7天)、T2(贮存14天)、T3(贮存21天)和T4(贮存28天)时,各组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Na^(+)和pH值逐渐降低(P<0.05),K^(+)浓度逐渐增高(P<0.05)。保存液b中红细胞计数明显多于a和c组(P<0.05),T2、T3和T4时,保存液a和b组Hb量高于c组(P<0.05);T3和T4时,保存液b组中Na^(+)浓度高于另外两组(P<0.05);T2、T3和T4时,保存液a组和c组中K^(+)浓度高于b组(P<0.05)。在各个时间点,溶血率、游离血红蛋白(FHb)、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在各组内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DO-o组溶血率、FHb、LA和LDH低于DO-c组(P<0.05);各组内ATP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4时,DO-o组ATP高于DO-c组(P<0.05)。结论新型保存液可以显著改善T2DM患者红细胞贮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保存液 2型糖尿病 红细胞贮存损伤 酸碱度 氯化钠 葡萄糖
下载PDF
输注贮存红细胞在炎症条件下对巨噬细胞调节作用的动物实验
9
作者 张艳春 晋晶 吴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条件的动物输注贮存红细胞对巨噬细胞(BMDMs)的调节作用以及贮存红细胞输注与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6~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8~22)g/只]4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均通过动物尾静脉注... 目的探讨炎症条件的动物输注贮存红细胞对巨噬细胞(BMDMs)的调节作用以及贮存红细胞输注与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6~8周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18~22)g/只]4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均通过动物尾静脉注射铜绿假单胞菌200μL/只,并使用吸入式麻醉剂异氟烷(1%~3%)麻醉后,通过小鼠眼后静脉丛,实验组输注鼠源贮存悬浮红细胞(>14 d)400μL/只、对照组每只输注等量新鲜悬浮红细胞(贮存<24 h);于输注后2、4、8 h脱就猝死各结束2组小鼠生命5只,摘取鼠肝,体外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00μL/只)小鼠的股骨、胫骨骨髓来源的BMDMs,流式细胞术检测BMDMs中分化簇86(CD86)、分化簇197(CD197)[巨噬细胞1型(M1)基因特异性标志物]、分化簇209(CD209)[巨噬细胞2型(M2)基因特异性标记]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F4/80、M1、M2基因表达水平,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BMDMs中CD86和CD197的表达(%)分别为8688±1.01 vs 79.24±2.65、38.59±3.73 vs 25.95±0.86(P<0.05),CD209(%)为23.88±2.23 vs 21.91±3.58(P>0.05)。输注红细胞后2、4 h,小鼠肝F4/80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3±0.11 vs 0.75±0.06、0.46±0.06 vs 0.33±0.06(P<0.05),8 h后分别为0.33±0.03 vs 0.35±0.05(P>0.05);输注红细胞2、4、8 h,小鼠肝M1基因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4±0.20 vs 2.46±0.08、9.25±0.55 vs 2.67±0.12、2.80±0.08 vs 2.39±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1.69±0.22 vs 1.13±0.03、1.44±0.24 vs 0.96±0.09、1.31±0.05 vs 0.96±0.0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别为4.96±0.08 vs 4.28±0.27、4.63±0.04 vs 2.07±0.09、2.28±0.19 vs 1.33±0.03(P<0.05);M2基因中精氨酸1(Arg1)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81±0.21 vs 0.82±0.18、0.66±0.11 vs 0.58±0.09、0.39±0.17 vs 0.37±0.15,甘露糖受体C型2(Mrc2)分别为0.99±0.91 vs 0.97±0.08、0.98±0.12 vs 1.02±0.11、0.59±0.19 vs 0.57±0.08,重组蛋白163(CD163)分别为1.75±0.20 vs 1.69±0.18、0.22±0.02 vs 0.21±0.01、0.04±0.01 vs 0.03±0.01(P>0.05)。结论实验小鼠输注贮存红细胞明显促进其肝脏组织巨噬细胞朝向M1表型的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 红细胞输注 炎症 巨噬细胞 肝组织 小鼠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凤绵 常缨 +7 位作者 牛校敏 刘建辉 任晓亮 张晓然 张艳华 安翠平 王志芹 邢江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的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悬红)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注疗效,以评估血站目前的去白悬红的贮存质量。方法选择本中心供血的7家不同级别用血医院(三级甲等4所、二级甲等3所),收集各院2018年12月~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的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悬红)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注疗效,以评估血站目前的去白悬红的贮存质量。方法选择本中心供血的7家不同级别用血医院(三级甲等4所、二级甲等3所),收集各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病例(历)及其相关资料(指标),包括输血前的疾病诊断(种类)、人口学特征、单独输注去白悬红的日期、输注的去白悬红量[(1~2)U/袋,1 U=200 mL全血制备]及其不同贮存时间(1~5周)(条形码)、输血前后48 h血红蛋白值(Hb)等;经统计分析评估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期去白悬红的疗效。结果本组输注去白悬红的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共3557名,各输注不同贮存期去白悬红患者(组)的输血量、性别以及既往输血史的输血有效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4组患者分别输注贮存1~2周、>2~3周、>3~4周、>4~5周不同单位去白悬红的有效率比较,均为贮存>4~5周去白悬红(组)最低,分别是血液病(组)78.77%、77.68%、75.06%、70.37%和恶性肿瘤(组)79.32%、76.73%、72.79%、67.65%(P<0.05)。结论本中心供应临床的绝大部分去白悬红的贮存时间≥3周,有待对更多输注贮存5周去白悬红病例的输注效果做更长时间的观察;采供血机构有必要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与信息化管理手段,处理好临床用血效期、缩短红细胞从贮存到输注的流转时间,以确保和提高输血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红细胞贮存时间 血液病 恶性肿瘤 输血疗效
原文传递
贮存过期红细胞的生化功能及形态的恢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建平 张庆武 +1 位作者 王曦 张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如何使贮存过期红细胞的生化功能和形态恢复到正常水平。方法恢复前红细胞组为ACD保养液在(4±2)℃贮存3周过期3d洗涤2次的红细胞,将此红细胞分成等量的2组,1组加入由腺嘌呤、肌苷、丙酮酸钠、磷酸氢二钠混合组成的恢复液... 目的研究如何使贮存过期红细胞的生化功能和形态恢复到正常水平。方法恢复前红细胞组为ACD保养液在(4±2)℃贮存3周过期3d洗涤2次的红细胞,将此红细胞分成等量的2组,1组加入由腺嘌呤、肌苷、丙酮酸钠、磷酸氢二钠混合组成的恢复液作为恢复组,另1组加入25ml0.9%NaCl作为盐水对照组,2组均37℃孵育1h,从上清液中离心分离获得囊泡;将采集献血者新鲜全血的同时分离的红细胞作为正常水平组。分别测定4组红细胞ATP、2,3DPG、MCV、形态学积分、渗透脆性程度及Hb浓度。结果ATP、2,3DPG及形态学积分:恢复组比恢复前组和盐水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01),与正常水平组无显著差异(P>0.05)。MCV:恢复组显著低于恢复前组及盐水对照组(P<0.001)。恢复组与盐水对照组红细胞在0.50%和0.55%NaCl处的低渗性溶血度比恢复前组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水平组无显著差异(P>0.05)。恢复组囊泡内脱落的Hb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腺嘌呤、肌苷、丙酮酸钠、磷酸氢二钠组成的恢复液可使ACD(4±2)℃贮存过期3d的红细胞的生化功能和形态都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恢复再生过程中,出胞的微小囊泡引起细胞膜部分脱落,导致红细胞的MCV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红细胞贮存/过期 生化 形态学 恢复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贮存红细胞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长虹 周俊 庞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831-834,共4页
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o oxide,NO)的大量流失,是导致红细胞扩张血管活性、红细胞变形能力以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携氧能力等生理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为保障红细胞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解决红细胞贮存进程中NO的... 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o oxide,NO)的大量流失,是导致红细胞扩张血管活性、红细胞变形能力以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携氧能力等生理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为保障红细胞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解决红细胞贮存进程中NO的流失问题,了解NO在体内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亚硝基血红蛋白(S-nitrosohemoglobin,SNO-Hb)存在的形式以及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O对红细胞生理活性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体内储存和运输的形式、SNO-Hb的调节、SNO-Hb含量变化对贮存红细胞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亚硝基血红蛋白 红细胞贮存
下载PDF
基于红细胞膜闪烁多尺度样本熵对贮存红细胞质量评估的研究
13
作者 刘健哲 张晨 +1 位作者 陆冰松 谢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膜闪烁的多尺度样本熵以提出一种用于分析贮存中红细胞质量变化的途径。方法对于红细胞连续灰度图像序列,通过建立细胞模板的方法提取膜闪烁强度,并且通过多尺度样本熵算法计算经过不同贮存时间的红细胞膜闪烁的多尺度... 目的研究红细胞膜闪烁的多尺度样本熵以提出一种用于分析贮存中红细胞质量变化的途径。方法对于红细胞连续灰度图像序列,通过建立细胞模板的方法提取膜闪烁强度,并且通过多尺度样本熵算法计算经过不同贮存时间的红细胞膜闪烁的多尺度复杂度,并与传统生化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红细胞膜闪烁的多尺度样本熵会随着红细胞贮存时间的增长而减小,在较短时间(1~5d)的贮存期内会有显著变化。结论红细胞的活性和质量均会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而降低,这与使用传统生化方法分析红细胞质量的结果一致。可望提供一种分析贮存中红细胞质量变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 闪烁 多尺度样本熵
下载PDF
应用树脂吸附技术提高贮存血红细胞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刚 俞勇 +6 位作者 陈伟岳 俞露 贺云蕾 陈晔 许德义 黄凯 柳杨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48-952,共5页
目的应用吸附材料对贮存血液进行净化,探讨其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把Amberlite FPA90C1和Amberchrom CG 300 2种树脂按一定比例填充于表面亲水改性后的中空纤维聚砜膜的空腔中,制备好的吸附材料放置于全血中,分别在血液贮存的d1、d7... 目的应用吸附材料对贮存血液进行净化,探讨其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把Amberlite FPA90C1和Amberchrom CG 300 2种树脂按一定比例填充于表面亲水改性后的中空纤维聚砜膜的空腔中,制备好的吸附材料放置于全血中,分别在血液贮存的d1、d7、d14、d21、d28、d35留取等量血样用于相关血液质量检测。结果植入了吸附材料的血液制品贮存期未发现有明显溶血,其pH值未见明显改变,而乳酸及其他有害代谢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红细胞中2,3-DP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树脂吸附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红细胞贮存损伤,提高红细胞保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质量 吸附树脂 红细胞贮存损伤 中空纤维聚砜膜
原文传递
恒温培养箱加温对不同贮存期红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恩英 王秀华 +4 位作者 郑萍 胡新苗 邓威 景晓红 曹丽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恒温培养箱加温对不同时间贮存红细胞悬液的影响。方法红细胞悬液在恒温培养箱中37℃、44.5℃分别放置30min,观察红细胞形态渐进规律性改变。将室温预热组、37℃加温组、44.5℃加温组的红细胞悬液进行涂片,Wright、Giemse染色... 目的探讨恒温培养箱加温对不同时间贮存红细胞悬液的影响。方法红细胞悬液在恒温培养箱中37℃、44.5℃分别放置30min,观察红细胞形态渐进规律性改变。将室温预热组、37℃加温组、44.5℃加温组的红细胞悬液进行涂片,Wright、Giemse染色后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计算其比值,并对3组RBC、WBC、Plt,测其Hb和K+的改变,详细观察溶血程度和渗透性。结果红细胞形态、WBC、RBC、Plt,Hb和血K+及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没有随着温度升高而改变,只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略有升高,Hb室温预热组为(170.8±29.18)g/L,37℃加热组为(170.72±27.9)g/L,44.5℃加温组为(171.08±22.3)g/L(P>0.05)。血清K+3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1%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与完全溶血室温预热组是(4.5±0.18),(3.6±0.1)g/L,37℃加温组为(4.41±0.38)和(3.42±0.36)g/L,44.5℃加温组为(4.3±0.2)和(3.4±0.1)g/L在室温预热时溶血值已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最高上限。5种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在14、21、28、35d时光滑球形红细胞的比率3组无显著差异,但是在35d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光滑球形红细胞也略有升高。结论红细胞悬液在温度可控培养箱(44.5℃)中加温30min,红细胞不会产生明显的溶血反应和其它损害。而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形态略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贮存 加温 溶血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博 李肖甫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7-919,共3页
目的研究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住院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将患者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新鲜组,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陈旧组,分析2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目的研究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住院输注悬浮红细胞的患者,将患者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新鲜组,输注红细胞储存时间均>14 d者纳入陈旧组,分析2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输血后血液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陈旧组不良反应率(2.45%),新鲜组不良反应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旧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1.42%),新鲜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率(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陈旧组过敏性输血反应率(1.03%),新鲜组过敏性输血反应率(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2组的电解质、血凝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陈旧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新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对于妇科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有明显影响:输入储存时间长的悬浮红细胞(>14 d)使得患者更容易发生FNHTR,输入储存时间长的悬浮红细胞(>14 d)会增加患者溶血的风险并降低红细胞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红细胞贮存损伤
原文传递
光量子照射对贮存红细胞的影响
17
作者 张海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61-662,共2页
目的:探讨光量子照射对贮存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贮存红细胞进行光量子照射,照射前后对照做血气分析。结果:光量子照射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分别为PCO292.25±11.26和53.66±1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O214.86&#... 目的:探讨光量子照射对贮存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贮存红细胞进行光量子照射,照射前后对照做血气分析。结果:光量子照射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分别为PCO292.25±11.26和53.66±1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O214.86±3.76和35.57±3.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tO211.45±3.03和46.12±3.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 6.614±0.06和6.772±0.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量子照射能够改善贮存红细胞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光量子 改善 贮存红细胞
下载PDF
可贮存洗涤红细胞的可行性观察
18
作者 王松云 熊惠连 刘福发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2期169-169,122,共2页
关键词 贮存洗涤红细胞 可行性 洗涤红细胞制品 制备
下载PDF
品管圈对提高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术中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19
作者 邵雯 董海蛟 +2 位作者 杜彬 杜爱翠 任召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S02期0003-0004,共2页
探讨品管圈(QCC)在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术中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 QCC 活动小组,确定该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贮存式自体红细胞 单采术中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QCC 活动后,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科室人员的 QCC 手法、沟通协... 探讨品管圈(QCC)在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术中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 QCC 活动小组,确定该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贮存式自体红细胞 单采术中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QCC 活动后,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科室人员的 QCC 手法、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自信心和积极性均明显改善。结论:运用 QCC 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术中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提高团队的综合能力素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 穿刺
下载PDF
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净化贮存血提高血液保存质量的研究
20
作者 邓刚 俞露 +7 位作者 王雅波 许德义 梁伟 贺云蕾 陈伟岳 彭明喜 黄凯 李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6-929,共4页
目的制备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并探讨其对贮存血液制品质量的影响。方法把Amberchrom CG300树脂填充于中空纤维聚砜膜的空腔中,制备好的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植入到血液制品中,以正常贮存血液制品为对照组,在保存第一天及保存期内... 目的制备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并探讨其对贮存血液制品质量的影响。方法把Amberchrom CG300树脂填充于中空纤维聚砜膜的空腔中,制备好的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植入到血液制品中,以正常贮存血液制品为对照组,在保存第一天及保存期内每周均收集血液样本进行相应指标检测。结果植入了吸附材料的血液制品贮存期未发现有明显溶血,其PH值未见明显改变,而乳酸及其他有害代谢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红细胞中ATP、2,3-DP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型中空纤维吸附树脂可通过实时清除血液制品产生的乳酸等有害代谢产物,能够有效缓解红细胞贮存损伤,提高红细胞保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聚砜膜 吸附树脂 红细胞贮存损伤 血液净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