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红色粘土型金矿 被引量:8
1
作者 高振敏 杨竹森 +2 位作者 罗泰义 陶琰 饶文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8-53,共6页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表生作用有关的新类型金矿床 ,在中国南方分布广泛 ,其与红土型金矿床虽然具有某些相似性 ,但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本文选择了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 3个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表生作用有关的新类型金矿床 ,在中国南方分布广泛 ,其与红土型金矿床虽然具有某些相似性 ,但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本文选择了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 3个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研究了它们各自产出的地质背景、红色粘土层特征及矿体和矿石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 地质特征 红色粘土 矿体 矿石 特征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竹森 高振敏 +3 位作者 饶文波 李红阳 罗泰义 顾俊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上芒岗金矿是滇西地区具代表性的红色粘土型金矿。依据堆积特征、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 ,可将红色粘土剖面分为 6个带 ,即表土带、坡积带、钙华 -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岩带和基岩带。其中 ,腐泥岩带为岩溶坍塌成因 ,残积带由岩溶残积形成 ... 上芒岗金矿是滇西地区具代表性的红色粘土型金矿。依据堆积特征、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 ,可将红色粘土剖面分为 6个带 ,即表土带、坡积带、钙华 -沼泽带、残积带、腐泥岩带和基岩带。其中 ,腐泥岩带为岩溶坍塌成因 ,残积带由岩溶残积形成 ,钙华 -沼泽带和坡积带为地表水流搬运堆积。矿床成因为在中晚燕山期形成的原生卡林型金矿化基础上 ,经第三纪上新世的岩溶、残积和坡积作用的预富集 ,由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使金以硫代硫酸盐络合物的形式活化迁移到粘土层的中下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矿床 成矿作用 金矿床 矿床成因
下载PDF
现代大洋红色粘土与白垩纪大洋红层元素地球化学对比 被引量:8
3
作者 程文斌 顾雪祥 +2 位作者 胡修棉 李有核 董树义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7,共11页
现代大洋红色粘土形成于沉积速率和生产力都极低、相对氧化的深海环境(CCD界面之下),在元素地球化学上有以下特征:①主量元素中Fe主要为陆源输入,低度富集,但Fe3+/∑Fe值很高,主要以Fe3+为主;Mn主要以MnO2自生沉积,高度富集;Ca强烈亏损... 现代大洋红色粘土形成于沉积速率和生产力都极低、相对氧化的深海环境(CCD界面之下),在元素地球化学上有以下特征:①主量元素中Fe主要为陆源输入,低度富集,但Fe3+/∑Fe值很高,主要以Fe3+为主;Mn主要以MnO2自生沉积,高度富集;Ca强烈亏损;②微量元素Co、Cr、Cu、Ni、V、Zn在红色粘土中基本为低度富集,个别富集程度异常高者,可能受到热液的影响;③红色粘土中Ce出现强烈的正异常,这是沉积速率极低的相对氧化条件下,Fe-Mn氧化物\氢氧化物吸附沉积所致;④红色粘土中有机碳含量极低,而且反映生产力状况的Si、P、Ba均表现为亏损-低富集,反映了极低的生产力。极低的沉积速率和生产力很可能在红色粘土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白垩纪大洋红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现代大洋红色粘土有很大的相似性,Fe主要以Fe3+为主,Mn富集;Co、Cr、Cu、V、Zn亏损-低度富集;有机碳含量极低,Si、P、Ba亏损-低度富集,但细节上两者又存在一些不同:大洋红层中Ca出现高富集,反映其沉积在CCD界面之上或附近;大洋红层中Mn主要为MnCO3,这是CCD界面附近或之上,MnO2随埋藏加深被还原所形成;Ce在红层中出现强烈负异常,说明底层水中Ce亏损,暗示了Ce亏损的氧化洋流。由于白垩纪大洋红层的沉积速率普遍高于现代大洋红色粘土,其形成主要受氧化的底层洋流控制。这种富氧洋流很可能是C/T缺氧事件后大气CO2降低、氧含量增加、全球变冷,使得海水溶解氧浓度相应增加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现代大洋红色粘土 白垩纪大洋红层 富集系数 生产力
下载PDF
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 被引量:19
4
作者 崔银亮 陈贤胜 晏建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4-658,共5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 ,并从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入手 ,分析其形成条件 ,认为是本区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 ,对矿区增储和区域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云南 找矿方向 矿源体 构造环境 红土化作用
下载PDF
黔西南老万场红色粘土型金矿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竹森 高振敏 +2 位作者 罗泰义 李红阳 饶文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9-245,共7页
对黔西南老万场金矿粘土层的矿物成分分析表明 ,粘粒级部分主要为高岭石、针铁矿和绿泥石 ,次为三水铝石、伊利石、石英、蒙脱石和锐钛矿 ,另有少量钾长石和斜长石 ;砂砾级部分主要为石英和风化的玄武岩、凝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岩岩... 对黔西南老万场金矿粘土层的矿物成分分析表明 ,粘粒级部分主要为高岭石、针铁矿和绿泥石 ,次为三水铝石、伊利石、石英、蒙脱石和锐钛矿 ,另有少量钾长石和斜长石 ;砂砾级部分主要为石英和风化的玄武岩、凝灰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岩岩屑 ,次为褐铁矿、铝土矿、锰质和钙泥质团块。矿物特征表明 ,粘土层是由峨眉山玄武岩、大厂层硅质岩、茅口灰岩和原生低温热液蚀变 (矿化 )岩风化的产物。矿床是在岩溶坍塌使成矿物质发生初步堆积 ,再经一定程度的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矿物学特征 矿床成因 矿床地质 红土化作用 成矿物质
下载PDF
黔西南老万场红色粘土型金矿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竹森 高振敏 +1 位作者 罗泰义 饶文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3-275,共3页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 黔西南 矿床成因 岩溶 峨眉山玄武岩 成矿区 金矿体 小规模 县城 晴隆县
下载PDF
云南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7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顾俊生 胡广耀 李雁鹏 李玉本 普传杰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17,共6页
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赋存于下二叠统岩溶面之上的第三、第四系红色粘土层中 ,矿体形态受地形控制明显 ,呈似层状。品位较高 ,规模中等 ,适合于露天开采。矿体的红土化作用不彻底 ,去硅富铁铝能力低 ,常见高岭石与伊利石共生。矿石... 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赋存于下二叠统岩溶面之上的第三、第四系红色粘土层中 ,矿体形态受地形控制明显 ,呈似层状。品位较高 ,规模中等 ,适合于露天开采。矿体的红土化作用不彻底 ,去硅富铁铝能力低 ,常见高岭石与伊利石共生。矿石中石英、褐铁矿、粘土矿物为主要载金矿物。成矿物质来自燕山中晚期形成的中侏罗勐嘎组中段与二叠系的沙子坡组的断层接触破碎带内的卡林型金矿。在湿热条件下 ,金发生活化、迁移、富集 ,在潜水面附近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 地质特征 成因模式 金矿床 迁移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4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陶琰 谱传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7-586,共10页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组合,并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勐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物质来源 云南 矿化蚀变岩
下载PDF
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剖面的发育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良梧 龚子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4-468,共5页
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14层土体硅铝率、风化淋溶系数,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和粘粒含量等风化、成土作用指标表明,该剖面各层次之间仅显示出一定程度沉积作用和成土作用的差别。它们是边沉积边成土作用的产物。上覆1m左右厚下蜀... 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14层土体硅铝率、风化淋溶系数,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和粘粒含量等风化、成土作用指标表明,该剖面各层次之间仅显示出一定程度沉积作用和成土作用的差别。它们是边沉积边成土作用的产物。上覆1m左右厚下蜀黄土,且由均质红土层、铁锰焦斑层和网纹层构成的宣城第四纪红色粘土应归属于埋藏类型古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红色粘土 发育特征 宣城剖面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卡林型金矿和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3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陶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29,共4页
上芒岗金矿床分为两部分:红色粘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都受上芒岗断裂控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上下叠复关系。红色粘土剖面中As、Hg、Au、Sb、Mo等微量元素表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为表生条件下成矿元素组合,这一特征与卡... 上芒岗金矿床分为两部分:红色粘土型金矿和卡林型金矿。这两种类型的金矿都受上芒岗断裂控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上下叠复关系。红色粘土剖面中As、Hg、Au、Sb、Mo等微量元素表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为表生条件下成矿元素组合,这一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的元素特征极为相似;两类型金矿在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两类型金矿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分布曲线都表现为富Cs和U、贫Ba和Sr的模式,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曲线。红色粘土型金矿形成于上新世,卡林型金矿形成于白垩纪,在成矿时代上有先后顺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红色粘土型金矿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上芒岗金矿床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4 位作者 罗泰义 杨竹森 李红阳 陶琰 谱传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剖面中常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研究表明 ,K2 O、Fe2 O3 、Al2 O3 在剖面中的变化一致 ,呈双峰曲线变化 ,即在坡积带稍有富集、在残积带明显富集 ;而SiO2 与铁、铝等在剖面中的变化相反。红色粘土与矿区地层和矿化蚀变岩...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剖面中常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研究表明 ,K2 O、Fe2 O3 、Al2 O3 在剖面中的变化一致 ,呈双峰曲线变化 ,即在坡积带稍有富集、在残积带明显富集 ;而SiO2 与铁、铝等在剖面中的变化相反。红色粘土与矿区地层和矿化蚀变岩的常量元素对比分析表明了红色粘土可能来源于地层和矿化蚀变岩。常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常量元素与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K2 O、Fe2 O3 、Al2 O3 在红色粘土中为共生元素 ;金的富集主要受红色粘土中褐铁矿和伊利石的吸附影响。红土化参数分析说明了红色粘土剖面经历两次红土化作用 ,残积带相对于其它带经受过较强的红土化作用 ,但整个红色粘土剖面遭受的红土化作用不强 ,红土化程度低 ,仅处于粘土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常量元素 地球化学 红土化参数
下载PDF
济南地区棕红色粘土的工程性质及其利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军熙 阎长虹 +3 位作者 罗国煜 孙振波 孙斌堂 许宝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9-91,共3页
济南地区超过20层的高层建筑,经验上采用桩基础。实际上,由于形成于第三系的第Ⅲ层棕红色粘土分布均匀、稳定,力学性质好,强度高,又有一定的厚度,且其埋深与高层建筑基底位置相吻合,适合作为承受高层建筑物荷载的优势层,可采用箱基础方... 济南地区超过20层的高层建筑,经验上采用桩基础。实际上,由于形成于第三系的第Ⅲ层棕红色粘土分布均匀、稳定,力学性质好,强度高,又有一定的厚度,且其埋深与高层建筑基底位置相吻合,适合作为承受高层建筑物荷载的优势层,可采用箱基础方案。实践证明,这样可以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 工程性质 持力层 箱基础
下载PDF
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因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竹森 高振敏 +3 位作者 李胜荣 罗泰义 李红阳 饶文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表生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金基岩经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以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金矿为例 ,对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生成因的高岭石 +伊利石 +针...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表生湿热气候条件下含金基岩经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类型金矿床。以云南上芒岗、贵州老万场和湖北蛇屋山金矿为例 ,对红色粘土型金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生成因的高岭石 +伊利石 +针铁矿 +自然金组合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标型矿物组合 ;高岭石的 ( 0 0 1 ) 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可作为标型特征反映介质的酸性程度和硅、铝的饱和程度 ,进而指示金的富集部位 ;针铁矿中的铝置换率可反映红土化程度和粘土中的含水量 ,进而指示古潜水面的位置 ;金的粒度、形态和赋存状态可反映金的迁移富集程度和富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成因矿物学 矿物标型特征 标型矿物组合 红土化作用 赋存状态
下载PDF
中国红色粘土型金矿成矿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2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的红色粘土型金矿是 90年代初发现并开始研究的 ,基本上产于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气候、地貌条件 ,该类型金矿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存在明显的差异 :红色粘土型金矿剖面发育差 ,红土化程度低 ;对源岩依存度... 中国的红色粘土型金矿是 90年代初发现并开始研究的 ,基本上产于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气候、地貌条件 ,该类型金矿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存在明显的差异 :红色粘土型金矿剖面发育差 ,红土化程度低 ;对源岩依存度高 ;铁铝含量低、硅含量高 ;矿石处在富粘土矿物阶段 ,少见三水铝石 ,一般为伊利石和高岭石共存。金在红色粘土中以微细粒分散形式存在 ,且在红色粘土剖面中由于表生淋滤作用而发生活化、迁移和再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红土型金矿床 成矿特征 中国 地质构造 表生淋滤作用
下载PDF
中国红色粘土型金矿与国外红土型金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振敏 杨竹森 +1 位作者 饶文波 普传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红色粘土型金矿和红土型金矿都是风化壳型金矿,这两类金矿床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温暖潮湿气候区。但是它们之间在构造环境、基岩岩性、风化壳型金矿体与原生矿关系、风化壳剖面、红土层的化学成分及金的赋存状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 红色粘土型金矿和红土型金矿都是风化壳型金矿,这两类金矿床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温暖潮湿气候区。但是它们之间在构造环境、基岩岩性、风化壳型金矿体与原生矿关系、风化壳剖面、红土层的化学成分及金的赋存状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中国的这种风化壳型金矿不能硬套国外红土型金矿床的模式,称之为红色粘土金矿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红土型金矿 差异 中国红色粘土型金矿
下载PDF
中国黄土与红色粘土记录的地磁极性界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岳乐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本文报道由蓝田、陕县、洛川、西峰、平凉、兰州及靖远等剖面获得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主要结论为:1.中国黄土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Brunhes/Matuyama极性转换过程位于第8层... 本文报道由蓝田、陕县、洛川、西峰、平凉、兰州及靖远等剖面获得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主要结论为:1.中国黄土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Brunhes/Matuyama极性转换过程位于第8层黄土(L8).在段家坡黄土剖面该转换过程对应的地层厚度为0.375m,持续时间约6000a.转换过程由3次极性变化构成,每次经历的时间约为400a.2.Jaramillo正极性亚带(J)位于标志层L9至L15之间,大约S10-S13位置.3.Olduvai正极性亚带(O)对应的地层为S27-S334.Reunion正极性亚带(R)由两部分组成,在蓝田段家坡黄土剖面分别位于L36和S385.Matuyama负极性带与Gauss正极性带界限(M/Ga)位于黄土和红色粘土交界处,中国黄土的底界年龄为2.48Ma左右.黄土与红色粘土为整合接触关系.6.黄土下伏的红色粘土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Gilbert负极性带和古地磁年表编号5(Epoch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极性界限 黄土 古土壤 红色粘土
下载PDF
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红色粘土的比表面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雪松 项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采用离子固化剂对武汉市区红色粘土进行加固,并取其土样对加固后土体的塑性指数、比表面积和粘土颗粒间结合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色粘土在加入ISS后,其塑性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塑性指数最低可控制在29%左右。比表... 采用离子固化剂对武汉市区红色粘土进行加固,并取其土样对加固后土体的塑性指数、比表面积和粘土颗粒间结合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色粘土在加入ISS后,其塑性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塑性指数最低可控制在29%左右。比表面积减少,降幅达13.47%。最后,从ISS影响粘土颗粒双电层结构的方面,对ISS加固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土壤固化剂 红色粘土 固化机理 比表面积 双电层 结合水
下载PDF
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岳乐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48-153,共6页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红色粘土与该区重要古湖盆之一,古三门湖堆积物之间关系,并分析气候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色粘土与上覆黄土可以是连续沉积,并...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红色粘土与该区重要古湖盆之一,古三门湖堆积物之间关系,并分析气候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色粘土与上覆黄土可以是连续沉积,并呈相渐变关系。2)中国黄土与三门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B/M界限位于L8,J亚带位于标志层L9与L15之间,大约S10-S13之间,O亚带位于S22-S33,或三门组之中。M/Ga界限对应于黄土与红土界限。并基本对应于三门组与游河组界限。3)红色粘土(三趾马红粘土)并非仅仅是中新世保德期沉积物。它包括上新统与中新统,上新世静乐组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新世蓝田组记录了Epoch5。4)古三门湖堆积包括早更新世早期三门组(1.20—2.50Ma,松山负极性带),上新世晚期游河组(2.50—3.50Ma,高斯正极性带),更早期的三门湖沉积未出露。三门组与午域黄土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松山负极性带,游河组则与该区上部红色粘土(静乐组上段)为同期异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土 红色粘土 古湖盆地 沉积物
下载PDF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金的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2 位作者 杨竹森 罗泰义 李红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9-264,共6页
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级、金的浸出实验 ,对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进行研究 ,发现矿石矿物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 ,矿石中的金与粗颗粒的多少呈正相关 ,为微细粒金和游离态金 ,被吸附于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等... 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级、金的浸出实验 ,对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床进行研究 ,发现矿石矿物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组成 ,矿石中的金与粗颗粒的多少呈正相关 ,为微细粒金和游离态金 ,被吸附于褐铁矿、粘土矿物和石英等矿物表面或裂隙中 ,在红色粘土剖面中与Mo、Sb、Hg、As等元素紧密共生 ,金在弱酸—弱碱性条件下活化、迁移 ,在潜水面附近再沉淀 ,上芒岗卡林型金矿体为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要矿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率 红色粘土型金矿床 化学分析法 X射线衍射 矿床地质 云南 成矿物质
下载PDF
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饶文波 高振敏 罗泰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1-55,共5页
90年代初,在我国南部特别是西南部发现了一种新类型金矿,它有别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如博丁顿金矿、巴依尔金矿等,被涂光炽定义为“红色粘土型金矿”。所谓红色粘土型金矿是指原生金矿(或矿源岩)经过(原地或迁移堆积)不彻底的氧... 90年代初,在我国南部特别是西南部发现了一种新类型金矿,它有别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如博丁顿金矿、巴依尔金矿等,被涂光炽定义为“红色粘土型金矿”。所谓红色粘土型金矿是指原生金矿(或矿源岩)经过(原地或迁移堆积)不彻底的氧化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粘土型金矿 成矿条件 成矿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