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状皮层注射红藻氨酸建立癫痫小鼠模型
1
作者 张玲芝 秦滢 +3 位作者 吴连连 刘婷隽 陈全刚 胡安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4-1101,共8页
目的:建立和评价梨状皮层微量注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激发的癫痫小鼠模型。方法:利用即刻早期基因(c-fos)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技术在急性癫痫小鼠模型中确定癫... 目的:建立和评价梨状皮层微量注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激发的癫痫小鼠模型。方法:利用即刻早期基因(c-fos)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染色(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技术在急性癫痫小鼠模型中确定癫痫相关脑区梨状皮层。在梨状皮层脑立体定位注射KA后,观察小鼠癫痫发作程度(Racine评分)和癫痫发作潜伏期,行为学实验包括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探索能力,癫痫发作结果和行为学实验结果均与海马立体定位注射KA的癫痫模型作对比。利用电生理技术检测新模型小鼠神经元电活动。结果:c-fos免疫荧光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在急性癫痫小鼠模型中除海马外,梨状皮层脑区神经元也被大量激活,且发生凋亡;在梨状皮层注射KA后成功激发癫痫,与海马注射KA的癫痫模型相比,癫痫发作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发作潜伏期更短;行为学结果显示,梨状皮层注射KA的癫痫模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降低,新物体探索能力降低,该结果与海马注射KA的癫痫模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膜片钳实验显示梨状皮层注射KA的癫痫模型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幅值降低、静息膜电位上升。结论:在梨状皮层微量注射KA后成功激发癫痫,这为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皮层 海马 癫痫 红藻氨酸 C-FOS
原文传递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源性神经肽Y基因转染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行为及脑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董长征 赵文清 +5 位作者 李文玲 王坤 岳向勇 郭韬 梁传栋 刘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40-214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源性神经肽Y基因(rAAV2/1-hNPY-EGFP)转染对红藻氨酸(kainicacid,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6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点燃组(n=54)和对照组(n=12)。点燃组以大鼠右侧海马CA3区注射0.4μg...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源性神经肽Y基因(rAAV2/1-hNPY-EGFP)转染对红藻氨酸(kainicacid,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66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点燃组(n=54)和对照组(n=12)。点燃组以大鼠右侧海马CA3区注射0.4μg/μlKA1.5μl5次造成慢性癫痫大鼠模型后,又随机分为KA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组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NPY)组(n=18)。EGFP组脑室注射rAAV2/1-EGFP10μl,滴度为5×1011/ml;NPY组注射rAAV2/1-hNPY-EGFP10μl,滴度为5×1011/ml。分别于注射后2、3、4周,再次右侧海马CA3区注射1.5μlKA诱导癫痫发作,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和脑电图改变。结果对照组无癫痫发作;在发作级别、发作潜伏期、脑电痫波密度和脑电波幅方面,2、3周时NPY组与KA组、EGF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周时NPY组与KA组、EGFP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表现为发作级别降低,发作潜伏期延长,脑电痫波密度和脑电波幅均减少。结论 rAAV2/1-hNPY-EGFP基因转染可以抑制KA诱导的大鼠癫痫发作和海马神经元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相关病毒 神经肽Y 癫痫 红藻氨酸 行为 脑电图
原文传递
红藻氨酸快速点燃大鼠癫痫模型的建立及其海马神经发生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玉新 阴金波 +7 位作者 范晓棠 徐海伟 安宁 万子兵 李志方 刘国龙 张永海 杨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72-875,共4页
目的建立红藻氨酸(kainite acid,KA)快速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om,EEG)、海马病理改变及其神经发生。方法立体定向连续注射KA于侧脑室致痫。视频监测、深部EEG、Nissl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行... 目的建立红藻氨酸(kainite acid,KA)快速点燃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om,EEG)、海马病理改变及其神经发生。方法立体定向连续注射KA于侧脑室致痫。视频监测、深部EEG、Nissl染色、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行为学及深部EEG呈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性变化。根据Racine行为学分级法,Ⅴ级8只,Ⅳ级12只,Ⅲ级2只,Ⅱ级2只;深部电极描记出起始于海马并向杏仁核、额叶皮质等传导癫痫样波;病理变化提示长期癫痫发作会导致海马锥体细胞逐渐变性、坏死、丢失。BrdU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并在癫痫发作后显著增多(P<0.01)。结论KA快速点燃大鼠模型为模拟颞叶癫痫的理想动模型,癫痫发作后神经发生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颢叶癫痫 立体定向 神经发生
下载PDF
蝎毒耐热蛋白对红藻氨酸诱导的海马NPY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封艳辉 于德钦 +5 位作者 彭岩 殷盛明 孙艺平 吴雪飞 张万琴 赵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5-318,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蝎毒耐热蛋白(SVHRP)对红藻氨酸(KA)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肽Y(NPY)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原代培养10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并用神经元特异性MAP-2抗体进行鉴定,将鉴定成熟的神经元用终浓度为20μg/ml... 目的:观察蝎毒耐热蛋白(SVHRP)对红藻氨酸(KA)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肽Y(NPY)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原代培养10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并用神经元特异性MAP-2抗体进行鉴定,将鉴定成熟的神经元用终浓度为20μg/ml的SVHRP和10μmol/L的KA处理,共孵育24h后,分别用硫堇染色、MTT实验检测不同给药组残存神经元的数目和活力,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技术检测NPY-IR和NPYmRNA的表达。结果:MAP-2-IR结果显示85%以上为阳性成熟神经元;硫堇染色显示,同模型组比较,模型给药组未见神经元形态异常,并且神经元数目未见明显减少(P<0.05);MTT实验显示,模型给药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NPY-IR检测表明,模型组NPY阳性细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模型给药组NPY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RT-PCR实验表明,单独给药组海马神经元内NPYmRNA表达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SVHRP对KA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毒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SVHRP促进NPY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蝎毒耐热蛋白 红藻氨酸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
下载PDF
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时海马mGluR5 mRNA表达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江文 黄远桂 +2 位作者 王洪典 肖华胜 高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 探讨红藻氨酸 (KA,10 mg·kg- 1 )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时海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5亚型 (m Glu R5 ) m RNA表达变化的病理特征 .方法 采用同位素 S35 d ATP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癫痫发作前后海马 m Glu R5m RNA的... 目的 探讨红藻氨酸 (KA,10 mg·kg- 1 )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时海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5亚型 (m Glu R5 ) m RNA表达变化的病理特征 .方法 采用同位素 S35 d ATP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癫痫发作前后海马 m Glu R5m RNA的表达变化 ,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处理 .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变化 .结果  KA注射后大鼠均出现严重边缘性惊厥 ,脑电图表现为阵发性癫痫样放电 .正常大鼠海马中有丰富的 m Glu R5 m RNA表达 ,以齿状回和 CA1区表达较高 .KA注射后海马各区 m Glu R5 m 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调 ,CA1,CA3,CA4区表达在 2 h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P<0 .0 5 ) ,齿状回区表达在 1h即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至 72 h各区表达均至最低 .结论  m Glu R5在癫痫发作后表达下降可能有助于限制神经元网络的异常兴奋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癫痫 海马 红藻氨酸 脑电图 MRNA MG/UR5
下载PDF
杏仁核注射红藻氨酸诱导的边缘叶发作癫痫大鼠海马Bad去磷酸化和Bcl-2表达上调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天富 吕传真 +4 位作者 夏作理 牛敬忠 杨明峰 罗玉敏 洪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0-318,共9页
应用红藻氨酸(kainicacid,KA)诱导的大鼠边缘叶发作癫痫模型,检测Bad(Bcl-2-associateddeathprotein)、14-3-3、磷酸化Bad、Bcl-XL和Bcl-2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单侧杏仁核内注射KA诱导癫痫发作,持续记录脑电和局部脑血流(region... 应用红藻氨酸(kainicacid,KA)诱导的大鼠边缘叶发作癫痫模型,检测Bad(Bcl-2-associateddeathprotein)、14-3-3、磷酸化Bad、Bcl-XL和Bcl-2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单侧杏仁核内注射KA诱导癫痫发作,持续记录脑电和局部脑血流(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发作1h后静脉注射30mg/kg安定终止发作,然后分别用cresylviolet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存活和凋亡的变化;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和免疫沉淀检测海马Bad、14-3-3、磷酸化Bad、Bcl-XL和Bcl-2的表达。结果表明,发作终止8h时出现TUNEL阳性细胞,24h时达高峰;发作诱导Bad去磷酸化,去磷酸化的Bad与分子伴侣蛋白14-3-3解离,然后Bad与Bcl-XL结合;磷酸化Bad表达减少而Bcl-2表达增加;发作前后r-CBF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癫痫发作诱导Bad的去磷酸化和Bcl-2表达上调,Bad的去磷酸化可能具有损伤作用,而Bcl-2的表达上调则对癫痫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与脑缺血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癫痫 海马 凋亡 BAD 14-3-3 化Bad Bcl-XL BCL-2
下载PDF
杏仁核注射红藻氨酸诱导大鼠边缘叶癫痫发作时海马中Smac和XIAP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天富 罗玉敏 吕传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应用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大鼠边缘叶癫痫发作模型,检测第二个线粒体源的半胱天冬蛋白酶激活物/直接与凋亡抑制蛋白结合的低等电点蛋白(second mitochondrial activator of caspases/direct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b... 应用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大鼠边缘叶癫痫发作模型,检测第二个线粒体源的半胱天冬蛋白酶激活物/直接与凋亡抑制蛋白结合的低等电点蛋白(second mitochondrial activator of caspases/direct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binding protein oflow isoelectric point[PI],Smac/DIABLO)和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chromosome-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表达。单侧杏仁核内注射KA诱导癫痫发作,1 h后用安定终止发作,然后分别用TUNEL染色和cresvl violet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存活和凋亡的变化,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Smac/DIABLO、XIAP和半胱天冬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表明,发作终止2 h时KA注射同侧海马CA3区细胞浆内Smac/DIABLO蛋白表达增加,4h时caspase-9出现裂解片断,8 h时出现TUNEL阳性细胞,24 h时达高峰。脑室内注射caspase-9抑制剂z-LEHD-fluoromethylketone(z-LEHD-fmk)可减少TUNEL阳性细胞,增加存活神经元。发作后KA注射同侧海马CA3区神经元caspase-9免疫反应性增强,Smac/DIABLO和XIAP弥散于整个神经元内。对侧海马未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及Smac/DIABLO和XIAP蛋白的上述变化。以上结果提示,癫痫发作可诱导Smac/DIABLO蛋白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癫痫 海马 杏仁核 凋亡 半胱天冬蛋白酶-9 半胱天冬蛋白酶激活物 低等电点蛋白 X染色体连锁 凋亡抑制蛋白 SMAC蛋白 XIAP蛋白
下载PDF
红藻氨酸诱导性癫痫中IL-6与c-Fos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孙艺平 孙长凯 +9 位作者 范明 赵杰 韩大跃 王吉庆 付雷 王冬梅 彭岩 宫德正 戴淑芳 徐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72-775,共4页
目的 探讨红藻氨酸 (KA)诱导性癫痫发作中相关脑区白细胞介素 6(IL 6)表达的时空规律和细胞学特征及其与c Fos的比较。方法 采用惊厥剂量KA(1 0mg·kg- 1 ,ip)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记录行为 ,并分别取KA处理后 1 5、30min ,1、3、6... 目的 探讨红藻氨酸 (KA)诱导性癫痫发作中相关脑区白细胞介素 6(IL 6)表达的时空规律和细胞学特征及其与c Fos的比较。方法 采用惊厥剂量KA(1 0mg·kg- 1 ,ip)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记录行为 ,并分别取KA处理后 1 5、30min ,1、3、6、1 2及 2 4h的大鼠脑片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结构、梨状区及大脑皮层等相关脑区IL 6免疫反应 (IL 6ir)的变化特征 ,并与相应时空内的c Fos免疫反应 (Fos ir)相比较。结果 IL 6和c Fos均出现了在癫痫发作早期的快速表达 ,但IL 6ir的早期反应更为明显。KA后 1 5min海马结构内若干血管壁出现了明确的IL 6ir,30min时海马各亚区、梨状区、大脑皮层部位开始出现较强的IL 6ir阳性神经元 ,其数量明显多于阳性胶质细胞 ,KA后 3h以上各脑区IL 6ir进一步增强 ,6h后阳性神经元免疫反应性减弱 ,1 2~2 4h继续减弱 ,但阳性胶质细胞数量及IL 6ir强度变化不明显。与IL 6ir相比 ,Fos ir的变化较为短暂并且强度较弱 ,KA后 30min ,齿状回颗粒细胞层、海马各亚区锥体细胞层及梨状区等部位出现了微弱的Fos ir。结论 KA诱导癫痫发作过程中IL 6在相关脑区神经元内的表达迅速增加 ,明显早于c F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红藻氨酸 白细胞介素6 免疫反应性
下载PDF
NO对红藻氨酸癫痫发作和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孙艺平 孙长凯 +6 位作者 范明 赵杰 韩大跃 王吉庆 宫德正 戴淑芳 徐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内一氧化氮 (NO)介质对癫痫发作及白细胞介素 6(IL 6)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藻氨酸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以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 (L NNA)和NO前体L 精氨酸 (L Arg)进行干预 ,从行为学评估及形态学的... 目的 探讨脑内一氧化氮 (NO)介质对癫痫发作及白细胞介素 6(IL 6)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藻氨酸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以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 (L NNA)和NO前体L 精氨酸 (L Arg)进行干预 ,从行为学评估及形态学的角度 ,对KA癫痫发作和IL 6的相关变化做了观察。结果 一次惊厥剂量的KA (1 0mg·kg- 1 )可使动物发生明显的时间相关性癫痫发作 ,并伴随着海马结构、梨状区及大脑皮层等相关脑区IL 6免疫反应(IL 6ir)的快速升高与增强。而经L NNA(50mg·kg- 1 )或与其等摩尔量的L Arg(40mg·kg- 1 )预处理后 ,其癫痫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L NNA促进和加重了癫痫发作 ,KA给药后 3h许多动物死亡 ,而L Arg可使癫痫发作行为减缓。与行为干预相对应 ,L NNA对海马结构等相关脑区内的IL 6ir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L Arg则显示出相反的效应。结论 内源性NO介质对KA癫痫发作具有抑制作用 ,对IL 6的快速表达具有下调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L-硝基精 L-精 红藻氨酸 癫痫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红藻氨酸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阿魏酸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勤 叶海燕 +1 位作者 陈逸青 余嗣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阿魏酸(ferulic acid,FA)对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0μmol/L KA诱导PC12细胞凋亡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模型,然后将处理后的PC12细胞分为KA模型组和KA+FA(25、50和100μmol... 目的:探讨阿魏酸(ferulic acid,FA)对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0μmol/L KA诱导PC12细胞凋亡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模型,然后将处理后的PC12细胞分为KA模型组和KA+FA(25、50和100μmol/L)处理的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PC12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PC12细胞中凋亡蛋白Bcl-2、Bax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的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记技术检测PC12细胞中Bcl-2、Bax和Cyt C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且细胞中Bcl-2表达减少(P<0.01),而Bax和Cyt C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显示,模型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P<0.01)。蛋白印迹术检测显示,模型组细胞中Bcl-2表达量减少,Bax和Cyt C表达量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当采用FA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25、50和100μmol/L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上升,细胞凋亡率减少,而且能增加Bcl-2阳性百分率和表达水平,明显减少Bax和Cyt C阳性百分率和表达水平,使Bcl-2/Bax比值增加(P<0.05或P<0.01)。结论:KA在50μmol/L时可明显诱导PC12发生凋亡,FA在25~100μmol/L时能显著抑制K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ax和Cyt C的表达,升高Bcl-2表达和Bcl-2/Bax比值,从而阻断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而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 红藻氨酸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Fluoro-Jade B法显示神经毒物红藻氨酸和MPTP致小鼠基底神经核损伤引起神经元的变性死亡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荣 扈慧静 +2 位作者 王艳芹 张金萍 陈良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Fluoro-JadeB(FJB)染色法检测基底神经核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方法。方法制备纹状体定位注射红藻氨酸(KA)损伤大鼠模型、腹腔注射MPTP损伤小鼠模型、以及培养纹状体神经元KA损伤细胞模型,用FJB荧光染色显示和分析变性死亡的神... 目的探讨应用Fluoro-JadeB(FJB)染色法检测基底神经核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方法。方法制备纹状体定位注射红藻氨酸(KA)损伤大鼠模型、腹腔注射MPTP损伤小鼠模型、以及培养纹状体神经元KA损伤细胞模型,用FJB荧光染色显示和分析变性死亡的神经元。结果FJB染色可清晰地显示KA和MPTP致大、小鼠损伤引起的变性神经元胞体和部分突起。在脑组织切片上,KA模型纹状体内、MPTP模型黑质致密部内分布许多FJB染色阳性的变性神经元,而对照组动物未见变性神经元。在培养纹状体神经元体系内,FJB也能清楚地显示KA损伤后变性的神经元。单位面积内计数FJB阳性神经元占培养纹状体神经元总数的比率(均值±标准差),KA损伤组为(8·42±1·09)%,较对照组(3·42±0·45)%明显增多(P<0·01)。结论FJB方法快速、简便、经济、可靠。可以用于脑组织切片和培养细胞显示变性神经元,能成功检测出KA和MPTP损伤后基底神经核的变性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O-JADE B 红藻氨酸 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TP) 基底神经核 神经元变性 大鼠 小鼠 MPTP损伤 细胞显示
原文传递
左乙拉西坦对红藻氨酸致发育期癫痫幼鼠海马主穹窿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明霞 戴园园 +2 位作者 李蕊 张亚楠 程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建立发育期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观察海马主穹窿蛋白(MVP)的表达及左乙拉西坦(LEV)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红藻氨酸(KA)1 mg/kg(浓度0.5 mg/ml),建立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注射后连续观察8 h,癫痫发作达5级以上并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目的:建立发育期慢性癫痫大鼠模型,观察海马主穹窿蛋白(MVP)的表达及左乙拉西坦(LEV)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红藻氨酸(KA)1 mg/kg(浓度0.5 mg/ml),建立大鼠慢性癫痫模型,注射后连续观察8 h,癫痫发作达5级以上并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的大鼠,且两周后出现自发性反复惊厥发作者视为模型成功。将造模成功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KA组)20只,左乙拉西坦治疗组(KA+LEV组)20只,另取40只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分为NS组20只、NS+LEV组20只。用药组均于癫痫自发性反复发作后开始用药,疗程为6周,然后将所有大鼠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测定大鼠海马内MVP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1)大鼠海马MVP的阳性细胞计数与MVP的mRNA表达趋势相一致。(2)NS组、NS+LEV组大鼠海马有少量MVP阳性细胞及mRNA表达,NS+LEV组MVP阳性细胞数及mRNA的含量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组MVP阳性细胞计数及mRNA的含量与NS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KA+LEV组与KA组相比,MVP的阳性细胞及mRNA含量减少(P<0.05)。结论:MVP可能参与慢性癫痫耐药的发生,LEV可以控制大鼠痫性发作,并下调MV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穹窿蛋白 癫痫 红藻氨酸 发育期 左乙拉西坦 大鼠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野生型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柳忠兰 冯昱 刘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 NGF)对癫痫发作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野生型 P5 3 ( wt P5 3 )蛋白表达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KA诱导癫痫发作大鼠模型。以 TUNEL方法标记 DNA片段 ,原位检测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wt P5 3...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 NGF)对癫痫发作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野生型 P5 3 ( wt P5 3 )蛋白表达有无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KA诱导癫痫发作大鼠模型。以 TUNEL方法标记 DNA片段 ,原位检测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wt P5 3 蛋白。观察大鼠癫痫发作 4 0 h(注射 KA4 8h)后其海马 CA1神经细胞凋亡和 wt P5 3 蛋白表达情况及外源性 NGF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大鼠急性癫痫发作后 ,其凋亡细胞和 wt P5 3 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wt P5 3 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 ( r =0 .83 9,P <0 .0 1 ) ;给予 NGF,凋亡细胞数及 wt P5 3 表达均显著性降低 ( P<0 .0 1 )。结论 外源性 NGF对癫痫所致神经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凋亡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wt P5 3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癫痫 大鼠 野生型P^53 细胞凋亡 红藻氨酸 NGF
下载PDF
一次给予红藻氨酸对大鼠脑内细胞信息传递通路及癫痫敏感性的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溪 张万琴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89-596,共8页
本实验给大鼠皮下注射红藻氨酸(KA,10mg/kg)诱发癫痫活动,72d后进行深部前梨状皮层(deepPrepyriformcortex,DPC)电点燃刺激(kindlins),该组动物点燃形成加速,或再给予同样剂量... 本实验给大鼠皮下注射红藻氨酸(KA,10mg/kg)诱发癫痫活动,72d后进行深部前梨状皮层(deepPrepyriformcortex,DPC)电点燃刺激(kindlins),该组动物点燃形成加速,或再给予同样剂量KA,其再次诱发的癫痈活动明显加重。c-Fos免疫反应活性(c-Fos-ir)作为神经元兴奋的标志,标绘再次诱发癫痫活动时大鼠脑内细胞信息传递通路,并与对照组,即72d前给予生理盐水(N.S,1ml/kg)动物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动物脑内细胞信息传递通路相同,实验组动物海马(HiPpocampus)内c-fos,c-jun基因表达呈非同步加速;海马邻近脑区内嗅皮层(entorhinalcortex,Ent)激活加速,海马及Ent等部位前脑啡肽原(proenkephalin,PENK)mRNA合成明显增加,提示一次给予KA诱发动物出现短暂癫痫活动后,可使该动物对癫痫刺激敏感性增强长期存在,这可能与脑内c-fos,c-jnn表达非同步加速及快速启动前脑啡肽原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红藻氨酸 细胞 信息传递 病理
下载PDF
动态观察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wtp53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沈雪莉 柳忠兰 刘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红藻氨酸 (KA)致痈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野生型p5 3(wt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KA诱导癫痫发作大鼠模型。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 ,原位检测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SP法检测wtp5 3蛋白。结果 :注射KA 72h后 ,癫痫发作... 目的 :探讨红藻氨酸 (KA)致痈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野生型p5 3(wt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KA诱导癫痫发作大鼠模型。以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 ,原位检测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SP法检测wtp5 3蛋白。结果 :注射KA 72h后 ,癫痫发作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神经细胞达高峰及wtp5 3蛋白表达在 2 4h大量出现 ;wtp5 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结论 :癫痫神经细胞凋亡与wtp5 3表达密切相关 ;痫性发作使wtp5 3表达上调 ,从而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神经细胞凋亡 野生型p53表达 红藻氨酸
下载PDF
甘草黄酮对红藻氨酸致痫小鼠的抗癫痫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健翔 刘福荣 +4 位作者 杨鑫杰 王昱植 陈丹娇 谢强敏 曾玲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明确甘草黄酮对红藻氨酸致痫小鼠在急性痫性发作期和自发性癫痫发作期的作用,并从神经元再生和苔藓纤维发芽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成年ICR小鼠经腹腔内单次注射红藻氨酸25 mg/kg诱导急性痫性发作,在红藻氨酸致痫前7 d(... 目的:明确甘草黄酮对红藻氨酸致痫小鼠在急性痫性发作期和自发性癫痫发作期的作用,并从神经元再生和苔藓纤维发芽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成年ICR小鼠经腹腔内单次注射红藻氨酸25 mg/kg诱导急性痫性发作,在红藻氨酸致痫前7 d(预防性给药)或致痫后24 h始(治疗性给药)给予小鼠甘草黄酮混合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7 d)。观察急性痫性发作的潜伏期、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模型小鼠第2天起采用录像监控自发性癫痫的发作,一共6周;BrdU免疫组织化学和Timm染色分别检测神经元再生和苔藓纤维发芽。结果:预防性甘草黄酮低中高剂量给药对模型小鼠急性痫性发作的潜伏期、发作程度和发作持续时间均无明显影响;而甘草黄酮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从造模后第三周起均能减少模型小鼠自发性癫痫发作频率[(0.58±0.15)次/d 和(0.38±0.38)次/d 与(1.23±0.23)次/d, P<0.05)]。同时,甘草黄酮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均能减少模型小鼠脑组织神经元再生(15.6±2.6和17.1±3.1与28.9±3.5, P<0.05)和苔藓纤维发芽(1.33±0.31和1.56±0.42与3.0±0.37, P<0.05)。结论:甘草黄酮对癫痫急性发作无影响,但对自发性癫痫形成具有一定防治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减少神经元再生和苔藓纤维发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毒性 癫痫/药物疗法 甘草黄酮/药理学 神经元/细胞学 神经再生 苔藓纤维 海马/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红藻氨酸致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c-fos mRNA 和 Fos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米瑞发 周长满 +2 位作者 郭海梅 单文戈 鄂玲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探讨即早反应基因(immediateearlygenes,IEGs)在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用原位分子杂交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脊髓内注射红藻氨酸(kainicacid,KA)后1h至14d的不同时... 为探讨即早反应基因(immediateearlygenes,IEGs)在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用原位分子杂交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脊髓内注射红藻氨酸(kainicacid,KA)后1h至14d的不同时间点,L1~3脊髓腹、背角神经元中c-fosmRNA和Fos免疫阳性信号的变化。结果表明,KA致脊髓损伤后2~8h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中c-fosmRNA的表达和Fos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明显增强,12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3d又明显增强;而脊髓背角神经元内仅在伤后2~6h明显增加。提示KA对脊髓神经元的选择性毒性作用;运动神经元c-fos表达的再次增强与KA所致神经元的不可逆变性有关,亦可看作是神经元损伤后死亡的先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红藻氨酸 C-FOS MRNA FOS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红藻氨酸致痫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牛廷献 罗晓红 +1 位作者 史智勇 万东君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297-298,310,共3页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inicacid,KA)诱导的大鼠癫痫状态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凋亡情况及抗痫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A组和卡马西平(CBZ)组,后两组再按癫痫发作后1h、4h、12h、24h、48h和72h不同时...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inicacid,KA)诱导的大鼠癫痫状态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凋亡情况及抗痫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A组和卡马西平(CBZ)组,后两组再按癫痫发作后1h、4h、12h、24h、48h和72h不同时点分为6个亚组。KA注射后,观察大鼠癫痫发作后的行为学变化;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癫痫状态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观察癫痫状态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KA注射后,大鼠出现严重的惊厥;在癫痫发作后12h,海马CA1区、CA3区开始出现凋亡细胞[CA1区:KA组(6.53±1.36)个,CBZ组(5.85±1.68)个;CA3区:KA组(9.58±1.63)个,CBZ组(7.36±1.27)个],48h凋亡细胞达到峰值(P<0.01)[CA1区:KA组(42.263±3.28)个,CBZ组(35.39±2.36)个;CA3区:KA组(57.64±12.76)个,CBZ组(38.37±13.65)个]。经CBZ干预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癫痫发作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是由凋亡引起的,CBZ可抑制癫痫状态海马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红藻氨酸 细胞凋亡 海马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对红藻氨酸致痫大鼠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小芬 俸军林 +4 位作者 蒋静子 王芳 廖小明 唐永刚 曾爱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5-928,共4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预处理给药对癫痫大鼠的干预效应及其与神经肽Y(NPY)表达的关系,以探讨GBE的抗癫痫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GBE对照组(B组)、癫...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预处理给药对癫痫大鼠的干预效应及其与神经肽Y(NPY)表达的关系,以探讨GBE的抗癫痫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KA)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GBE对照组(B组)、癫痫模型组(C组)、GBE预处理组(D组),各组再分为造模成功后6、12、24 h处死这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海马组织中NPY蛋白的表达。结果 D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及神经元损害较C组降低;C组3个亚组的大鼠海马组织中NPY蛋白表达较A组相对应的各亚组明显增多(P<0.05);D组中3个亚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PY蛋白的表达较C组相对应的各亚组明显增多(P<0.05);B组与C组相比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同组内6、12、24 h 3个时间点NPY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GBE预处理给药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其抗癫痫的机制与减轻神经元的损害、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及NPY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红藻氨酸 癫痫 神经肽Y
下载PDF
红藻氨酸致痫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智良 徐如祥 +4 位作者 杨志军 戴宜武 罗成义 杜谋选 姜晓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inic 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用抗即早反应基因Fos蛋白和抗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痫性发作后在各时间点反应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各区的分布情况。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内Fos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癫痫发作30 min后GFAP开始增多,1 h达高峰;1 h 后Fos阳性产物开始增多,2 h达高峰。结论海马内反应性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后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生及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大鼠 海马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