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层下部遮荫和修枝对红锥苗木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杨康 杨丽萍 +3 位作者 韦宇 滕维超 郑威 谭长强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25-230,共6页
为了解冠层下部枝叶遮荫和修枝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的影响,以2年生红锥苗木为试材,在红锥苗木1/3冠层下部进行遮荫和修枝处理,测定红锥株高、地径、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等指标,研究冠层下部遮荫和修枝对红锥苗木生长和光... 为了解冠层下部枝叶遮荫和修枝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的影响,以2年生红锥苗木为试材,在红锥苗木1/3冠层下部进行遮荫和修枝处理,测定红锥株高、地径、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光合特征等指标,研究冠层下部遮荫和修枝对红锥苗木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遮荫度增加,株高和地径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冠层上部和下部各部位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冠层上部和下部叶生物量分配比及冠层上部茎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比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冠层下部枝条、茎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比均呈下降趋势;冠层上部枝条和根生物量分配比及根冠比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45%遮荫和修枝处理下,红锥苗木的生长指标、大部分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和光合特征指标均较高,70%和85%遮荫处理下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遮荫 修枝 冠层下部 生物量 光合特征 红锥
下载PDF
红锥扦插生根剂优化试验
2
作者 梁家禄 王凯 邓万强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以红锥超级苗作为采穗母株,分析了红锥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s)、玉米素苷(ZR)水平及16种生长调节剂处理下扦插育苗效果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0~60 d扦插生根过程中,随着扦插时间延长,IA... 以红锥超级苗作为采穗母株,分析了红锥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s)、玉米素苷(ZR)水平及16种生长调节剂处理下扦插育苗效果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0~60 d扦插生根过程中,随着扦插时间延长,IAA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GAs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ABA水平在扦插15 d增加,而后在扦插30~60 d减少并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ZR无明显变化。在以外源性类生长素物质0~400 mg·L^(-1)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及0~200 mg·L^(-1)GAs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BZ)、缩节胺(DPC)组成的16种不同配比生根剂处理下,生根率差异显著(0%~94.8%,P<0.05)。通过极差值(R)分析发现,DPC(32.3)>NAA(28.5)>IBA(25.6)>PBZ(23.5)>IAA(10.9)。扦插成活率与生根率无明显相关性(R 2=0.51,P>0.05),但与根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R 2=0.91,P<0.05)。穗条木质化程度影响扦插育苗效果,相较初木质化和木质化穗条,半质化穗条生根率、根条数、成活率变幅较小,并以200 mg·L^(-1)NAA+200 mg·L^(-1)IBA+100 mg·L^(-1)PBZ+100 mg·L^(-1)DPC处理下扦插育苗效率最高(95.4%)。研究认为,以半木质化穗条为插穗,200 mg·L^(-1)NAA+200 mg·L^(-1)IBA+100 mg·L^(-1)PBZ+100 mg·L^(-1)DPC为生根剂,可获得较好的扦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扦插 激素 生长调节剂 无性繁育
下载PDF
浅谈红锥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
3
作者 李树壮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红锥作为一种非常珍贵的树种,因其能够散发大量的热能,在生长属性方面属于速生优质树种,具有强大的萌发能力,对于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被我国视为优良的薪炭材树种并进行广泛推广种植。基于此,该文对红锥的... 红锥作为一种非常珍贵的树种,因其能够散发大量的热能,在生长属性方面属于速生优质树种,具有强大的萌发能力,对于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被我国视为优良的薪炭材树种并进行广泛推广种植。基于此,该文对红锥的特性和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探究了红锥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旨在为红锥种植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树种 红锥 种植技术 管理要点
下载PDF
微肥对红锥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效应的影响
4
作者 钟锡锋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42-46,49,共6页
为揭示微肥在红锥育苗中的应用潜力,以红锥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探讨了施用单一或复合性MnCl_(2)·H_(2)O(Mn)、FeSO_(4)·7H_(2)O(Fe)、ZnSO_(4)·7H_(2)O(Zn)、CuSO_(4)·5H_(2)O(Cu)等微肥对苗木生长... 为揭示微肥在红锥育苗中的应用潜力,以红锥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探讨了施用单一或复合性MnCl_(2)·H_(2)O(Mn)、FeSO_(4)·7H_(2)O(Fe)、ZnSO_(4)·7H_(2)O(Zn)、CuSO_(4)·5H_(2)O(Cu)等微肥对苗木生长及光合生理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 mg·L^(-1)施用范围内,单一性的Mn、Fe、Zn或Cu微肥对苗高增量均影响显著,但随着施用量增加,各微肥处理下苗高增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在Mn 30~50 mg·L^(-1)、Fe/Zn 30 mg·L^(-1)、Cu 10~20 mg·L^(-1)时,各微肥处理下苗高增量最大。在基于正交法设计的16个复合性微肥处理间,苗高增量差异显著,并以Mn 30 mg·L^(-1)+Fe 20 mg·L^(-1)+Zn 10 mg·L^(-1)+Cu 15 mg·L^(-1)微肥处理(MF14)下苗高的生长效果最好,苗高增量较未施肥对照(CK)处理增加了158.8%。施用复合性微肥对幼苗叶片光合日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净光合速率(Pn)峰值仍出现在10:00,但在光照最强的12:00—14:00,Pn较CK处理显著增大。与CK与MF14处理相比,在优化的Mn 30 mg·L^(-1)+Fe 20 mg·L^(-1)+Zn 10 mg·L^(-1)+Cu 10 mg·L^(-1)(OM)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量与叶绿素含量最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研究认为,施用复合性微肥能明显改善红锥苗木生长质量与光合能力,并以30 mg·L^(-1)Mn+20 mg·L^(-1)Fe+10 mg·L^(-1)Zn+10 mg·L^(-1)Cu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壮苗培育 微量元素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不同修枝强度及配方施肥对红锥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谭长强 杨丽萍 +5 位作者 梁星星 彭玉华 莫雅芳 何峰 申文辉 钟瑜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探讨不同配方施肥及修枝强度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林生长的影响,为红锥培育提供技术支撑,以3.7年生红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配方施肥及修枝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施肥处理下,不同修枝强度对树高1年和... 探讨不同配方施肥及修枝强度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林生长的影响,为红锥培育提供技术支撑,以3.7年生红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配方施肥及修枝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施肥处理下,不同修枝强度对树高1年和2年生长量均影响不显著;1/3修枝高度可在第1年促进胸径生长,1/2修枝高度不能促进胸径生长;不同修枝强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在第2年开始减弱。相同修枝强度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树高、胸径和材积1年生长量均影响不显著;施肥2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对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影响显著,配方肥1(N∶P_(2)O_(5)∶K_(2)O=14∶8∶8)效果最好。处理3(1/3修枝高度和配方肥1(N∶P_(2)O_(5)∶K_(2)O=14∶8∶8))和处理6(1/3修枝高度和配方肥2(N∶P_(2)O_(5)∶K_(2)O=12∶10∶8))在第1年效果较好,处理3在第2年效果最佳,处理3对红锥2年累积生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修枝 施肥 红锥
下载PDF
广西红锥成熟林土壤的理化特征
6
作者 谭长强 申文辉 +3 位作者 黄巨璧 黄海江 陆礼宝 彭玉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7-116,共10页
【目的】探究广西不同区域红锥成熟林土壤理化特性,综合评价红锥成熟林不同区域土壤质量,为红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10个区域红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特性进行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土壤质量... 【目的】探究广西不同区域红锥成熟林土壤理化特性,综合评价红锥成熟林不同区域土壤质量,为红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10个区域红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特性进行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土壤质量。【结果】1)不同区域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均受到土层深度显著影响,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容重递增,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大部分表现为递减,自然含水率、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没有规律性。区域和土层深度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显著影响。不同区域红锥成熟林土壤物理性质处于中等变异程度;2)不同区域对红锥成熟林土壤化学指标影响差异极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氮、速效磷均受到土层深度显著影响,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大部分的区域递减,全钾、全磷、速效氮、pH值变化规律不一。土壤pH值变异程度较弱,有效氮变异程度较强烈,其他土壤养分变异程度中等。除了土壤全氮外,其他养分均处于缺乏状态;3)各区域红锥成熟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占比50%,处于良水平占比20%,处于差水平占比30%。【结论】总体来说,各区域红锥成熟林土壤的透水性、通气性和持水能力比较协调;土壤均呈酸性,土壤养分处于中等变异程度;土壤质量指数由桂东向桂南递增,红锥成熟林土壤质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广西区域种植红锥能很好地稳定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成熟林 不同区域 土壤理化性质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评价
下载PDF
红锥花芽分化期叶片生理及营养动态变化
7
作者 谭长强 覃文锋 +5 位作者 陆顺能 覃延珍 吴鹏 郑威 蒙峰 申文辉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揭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花芽分化期叶片生理及营养动态变化,以5年生红锥为试材,测定红锥不同花芽分化阶段叶片生理及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明显下降,在花簇苞片原基和花簇... 为揭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花芽分化期叶片生理及营养动态变化,以5年生红锥为试材,测定红锥不同花芽分化阶段叶片生理及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均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明显下降,在花簇苞片原基和花簇原基分化期上升。淀粉含量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呈上升趋势,在花簇苞片原基分化期下降,在花簇原基分化中、后期升至较高水平。SOD活性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及花簇原基分化初期均有小幅下降。POD活性变化趋势与SOD活性类似,但在花簇原基分化期下降幅度较大,之后保持中等水平。C/N在整个形态分化期均高于生理分化期。N含量在形态分化开始后降低并保持在较低水平。冬前花序原基及花簇原基分化期对Mg的消耗较大;花簇原基分化初期对K的消耗较大。Mn含量在花簇原基分化初期有一定下降,总体呈上升趋势。Fe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冬前花序原基及花簇原基分化期对Fe的消耗较大;Zn含量在冬前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均高于生理分化期。N与Fe、Mg与Ca和Fe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N与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推测在红锥生理分化期增施Fe、N、Mg和K肥,在形态分化期适当增施Mn、Ca、Zn和K肥,可有效促进红锥花芽分化。同时,应注意控制元素浓度,避免产生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芽分化 矿质元素 抗氧化酶 红锥
下载PDF
广西产不同家系红锥的生材性质对比
8
作者 刘晓玲 陈松武 +3 位作者 谭长强 陈艳 陈桂丹 何林韩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7-40,51,共5页
采用体积法和质量法测定树皮率,排水法测定木材体积,研究了红锥5种家系木材的生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D家系的树皮体积百分率最高,达到10.02%,B、D、P、R、X家系的树皮体积百分率平均值为8.81%。B家系的树皮质量百分率最高,达到13.70%,... 采用体积法和质量法测定树皮率,排水法测定木材体积,研究了红锥5种家系木材的生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D家系的树皮体积百分率最高,达到10.02%,B、D、P、R、X家系的树皮体积百分率平均值为8.81%。B家系的树皮质量百分率最高,达到13.70%,X家系的树皮体积百分率和树皮质量百分率明显低于其他家系。B、D、P、R、X家系的树皮质量百分率平均值为10.20%;家系间心材率差异不大,平均值为43.79%;家系间南北向生材密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北向从髓心向外均逐渐减小,南向从髓心向外先减少后增大;南北向基本密度数值差异均不大,北向靠髓心、中间及边材等3个位置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525、0.583、0.576 g·cm^(-3),南向靠髓心、中间及边材位置3部分的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475、0.500、0.539 g·cm^(-3);除南向B系列和R系列外,家系间生材含水率南北向变化规律一致,从髓心向外均逐渐减小,中间部分和边材部分差异不大,B系列和R系列的南向从髓心向外先减小后增大,靠近髓心部分的生材含水率明显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家系 生材 树皮率 心材率 密度 生材含水率
下载PDF
马尾松、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凋落物与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卫勇 叶家义 +3 位作者 李学团 付军 郭飞 何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目的]探讨马尾松、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为针阔混交林的营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西宁明县邻近分布、母岩一致和立地条件相似的10年生马尾松、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林地,测定林下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特征... [目的]探讨马尾松、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为针阔混交林的营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西宁明县邻近分布、母岩一致和立地条件相似的10年生马尾松、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林地,测定林下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特征,比较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和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结果](1)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蓄积量为4.52~6.70 t·hm^(-2),表现为: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红锥纯林>马尾松纯林。(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1.41~20.80 t·hm^(-2),有效持水量为8.68~15.60 t·hm^(-2),均表现为: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红锥纯林>马尾松纯林。(3)3种林分土壤容重为1.178~1.524 g·cm^(-3),其中马尾松纯林最大,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3.32%~7.34%,其中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最大,马尾松纯林最小;土壤总孔隙度为42.08%~53.82%,其中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最大,马尾松纯林最小。(4)3种林分类型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3570.27~3730.94和340.61~395.83 t·hm^(-2),土壤层持水能力表现为: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红锥纯林>马尾松纯林。[结论]综合凋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其次是红锥纯林,马尾松纯林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红锥 混交林 凋落物 土壤 水源涵养
下载PDF
混交比例对西南桦和红锥早期生长与竞争的影响
10
作者 邹扬东 王春胜 +3 位作者 尹海锋 贾宏炎 董琼 曾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究混交比例对西南桦和红锥生长及其竞争状况的影响,为其合理混交配置进而实现其混交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凭祥6年生西南桦和红锥不同比例混交试验林为对象,开展1∶1、1∶3和1∶5(西南桦∶红锥)混交处理以... 【目的】探究混交比例对西南桦和红锥生长及其竞争状况的影响,为其合理混交配置进而实现其混交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凭祥6年生西南桦和红锥不同比例混交试验林为对象,开展1∶1、1∶3和1∶5(西南桦∶红锥)混交处理以及西南桦和红锥纯林的生长调查,采用Hegyi方法计算种内、种间竞争指数,对比分析各混交处理间林木生长及竞争差异,阐明林木生长与竞争的相关性。【结果】与纯林相比,各混交比例处理对西南桦的树高、胸径、冠幅、胸高断面积、冠长、树冠体积和树冠表面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红锥而言,仅1∶1混交处理的胸径、冠幅、冠长、冠体积和冠表面积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分内西南桦的种内竞争指数随红锥占比增大而显著下降,而红锥的种内竞争指数随红锥占比增大而显著增加;西南桦的种间竞争指数以1∶1混交比例处理为最高,而红锥的种间竞争指数以1∶3混交比例处理为最高。西南桦和红锥的种内竞争指数均与其自身的胸径、树高、冠幅、胸高断面积、冠长、冠体积、冠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径比、冠比率显著正相关;西南桦的种间竞争指数与其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胸高断面积、冠体积、冠表面积显著负相关,而红锥的种间竞争指数仅与树高呈负相关。【结论】综上所述,1∶1混交可作为我国南方地区西南桦与红锥混交林营建的推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比例 西南桦 红锥 混交效应 竞争指数
下载PDF
红锥优树无性系群体表型变异研究及综合选择
11
作者 李娜 杨袁木 +5 位作者 徐放 陈新宇 李子玥 魏瑞研 潘文 张卫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84,共12页
【目的】揭示红锥优树无性系群体表型变异水平,为优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确定育种群体。【方法】测定红锥226个优树无性系生长、形质和材性共15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布... 【目的】揭示红锥优树无性系群体表型变异水平,为优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确定育种群体。【方法】测定红锥226个优树无性系生长、形质和材性共15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等方法对红锥优树无性系群体表型性状进行多种比较分析和综合选择,为红锥良种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依据。【结果】红锥优树无性系间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41%。树干通直度的变异系数最大(41%),纤维素的变异系数最小(5%)。除微纤丝角外,红锥优树无性系各表型性状存在显著(P<0.01)或极显著(P<0.001)差异。且无性系14个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254~0.764,其中树高、胸径的重复力达0.7以上,属于中高水平遗传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树干通直度与胸径、枝下高和树高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东西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微纤丝角和木材基本密度分别与纤维长度、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纤维宽度与木材基本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性状与材性性状间相关性较强,可考虑联合选择。主成分分析得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2%,保留了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主成分对红锥生长性状影响较大,第二、三主成分对材性性状影响较大,树高、冠幅、纤维长宽比、木质素4个性状是引起红锥表型差异大的主导因子。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对无性系进行评价筛选,以10%为入选率,筛选出22个无性系,入选无性系树高、胸径、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0.35%、24.49%、11.17%和16.41%。【结论】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生长性状初选出22个优良无性系,为红锥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可作为下一代育种群体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优树无性系 表型多样性 综合选择
下载PDF
蒸汽热处理红锥木材颜色变化及其材性预测
12
作者 李腊梅 谢桂军 +3 位作者 李兴伟 曹永建 李怡欣 李万菊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104,共13页
木材热处理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木材物理改性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木材材色、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和生物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木材的功能性改良。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为加热介质,在温度150~210℃条件下... 木材热处理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木材物理改性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木材材色、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和生物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木材的功能性改良。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为加热介质,在温度150~210℃条件下进行1.5~4.5 h的热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红锥木材的颜色变化,并探讨颜色与其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生物耐久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处理红锥木材的明度指数(L^(*))降低,红绿指数(a^(*))和黄蓝指数(b^(*))缓慢升高,明度差(ΔL^(*))、总色差(ΔE^(*))逐渐增大,热处理后红锥木材的颜色由原色逐步过渡到深色;干缩率和湿胀率最大降幅分别为55.7%和69.7%,尺寸稳定性明显改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降低3.1%~30.2%和3.7%~20.7%,防白蚁性能和耐腐等级未能得到改善;在试验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热处理红锥木材颜色变化与白蚁蚁蛀后的木材失重率、蚁蛀后白蚁存活率、褐腐菌和白腐菌侵害后的木材失重率存在二阶抛物线关系,与其尺寸稳定性和抗弯性能之间不存在明确相关性。因此,通过颜色变化来预测和评估热处理后红锥木材的抗生物耐久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热处理 CIE L^(*)a^(*)b^(*)(国际通用的色彩表示标准) 红锥木材 理化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红锥根系响应石墨烯的转录组学研究
13
作者 白秀丽 庞敏 +6 位作者 刘泽慧 乔俊 李伟佳 淮泽勋 王海雁 赵建国 陈志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3-52,共10页
为了研究石墨烯对植物根系响应的分子机制和转录组学,本文以0、25、33和50 mg/L共4组质量浓度的石墨烯溶液培育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Miq.)幼苗,其中石墨烯溶液质量浓度为0指以蒸馏水培育,并对红锥幼苗的根系发育情况、基因表达量... 为了研究石墨烯对植物根系响应的分子机制和转录组学,本文以0、25、33和50 mg/L共4组质量浓度的石墨烯溶液培育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Miq.)幼苗,其中石墨烯溶液质量浓度为0指以蒸馏水培育,并对红锥幼苗的根系发育情况、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通路和范围进行了分析。与0相比,25 mg/L石墨烯溶液对红锥幼苗根系发育的促进效果最佳(t=2.86~7.80,P<0.05);转录组数据表明,25 mg/L石墨烯溶液处理红锥根系后,导致12845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差异,其中石墨烯诱导10899个基因表达量上调,抑制1946个基因的表达量。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性分析表明:表达量上调的基因主要富集于126个KEGG通路,表达量下调的基因富集于99个KEGG通路;另外,110个转录因子基因差异表达,可归类于33个不同家族,其中ERF、WRKY、MYB、NAC、bHLH、TCP和Trihelix共7个家族基因与红锥根系发育有关;9种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水杨酸、油菜素内酯和独脚金内酯共7种激素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与红锥根系生长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红锥 根系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因子与激素
下载PDF
南亚热带红锥人工林生物量分配与碳氮磷积累特征
14
作者 郭勇 刘岳 +4 位作者 范国强 陈富强 刘菊秀 唐旭利 李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为了探究南亚热带红锥人工林的碳氮磷积累及其分配特征,为区域尺度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和碳汇潜力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样地标准木生物量实测和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东省乐昌林场15年林龄红锥人工林的生物量分配和碳氮磷... 为了探究南亚热带红锥人工林的碳氮磷积累及其分配特征,为区域尺度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和碳汇潜力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样地标准木生物量实测和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东省乐昌林场15年林龄红锥人工林的生物量分配和碳氮磷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胸径(D)的增加,红锥整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干、皮、枝、叶和根。(2)采用D和D^(2)H建立的红锥生物量方程差异很小,2个整株生物量模型y=0.4905 D2.0828和y=329.01(D^(2)H)^(0.8304)拟合度高。(3)红锥根的C含量显著低于叶、枝、干和皮(P<0.05),而红锥叶的N和P含量显著高于枝、干、根和皮。(4)红锥各器官C积累量排序为干>根>皮>叶>枝;N积累量排序为叶>枝>干>根>皮;P积累量排序为皮>枝>根>叶>干。综上,红锥人工林碳氮磷积累量较大且具有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如红锥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生物量 分配格局 碳氮磷积累 生物量模型
原文传递
红锥薄木饰面工艺研究
15
作者 刘衡 潘启龙 +2 位作者 唐继新 蒋志林 马清倩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42,共5页
为获取红锥饰面板优化的生产工艺,促进红锥人工林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施胶与热压工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红锥饰面板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 为获取红锥饰面板优化的生产工艺,促进红锥人工林木材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桉木胶合板为基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施胶与热压工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红锥饰面板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种类清漆(硝基清漆、水性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工艺对红锥饰面板的色差参数和漆膜理化性能(抗冲击性、耐磨性、附着力、铅笔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锥饰面板的含水率、浸渍剥离性能及表面胶合强度均符合国标要求;最佳的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分别为120 g/m^(2)、180℃、60 s和0.4 MPa;经硝基清漆和聚氨酯清漆涂饰处理红锥饰面板的漆膜抗冲击、耐磨、附着力等性能均符合国标要求,水性清漆涂饰的漆膜耐磨性不符合国标要求,但其具有最佳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红锥木材作为高端饰面板的开发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薄木 饰面板 施胶与热压工艺 涂饰工艺 增值利用
下载PDF
不同种源红锥叶片表型变异分析
16
作者 李娜 杨袁木 +5 位作者 李子玥 魏瑞研 徐放 陈新宇 朱报著 张卫华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318-326,共9页
以来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种质基因库的17个代表性种源共229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选取叶片的5个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寻不同种源红锥叶片的形态变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不同种源叶面积、叶长、叶... 以来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种质基因库的17个代表性种源共229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选取叶片的5个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寻不同种源红锥叶片的形态变异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不同种源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和叶柄长的变化区间分别为10.9~17.9cm^(2)、7.5~9.3cm、2.2~2.9cm、3.3~3.6和0.39~0.67 cm,其性状间变异系数为3.2%~15.6%;各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源内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值(48.404%)明显大于种源间(11.423%),种源内变异是红锥叶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叶面积、叶长和叶宽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宽、叶面积、叶柄长与叶形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叶长、叶宽、叶面积与经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中,在欧氏距离15处将17个种源聚为3类。红锥叶片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呈现以经度和海拔变化为主的地理变异模式,且经度大海拔低的种源叶片较短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种质资源 叶片变异 地理因子 气候因子
下载PDF
遮荫及环剥对红锥幼苗下冠层叶片抗性生理的影响
17
作者 杨丽萍 张燕 +3 位作者 杨康 韦宇 滕维超 谭长强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4期234-240,共7页
[目的]比较遮荫及环剥处理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苗下冠层叶片抗性生理的影响,为了解红锥对遮荫及环剥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2年生红锥幼苗为试材,对其活枝冠层1/3以下进行遮荫及环剥处理。分别... [目的]比较遮荫及环剥处理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苗下冠层叶片抗性生理的影响,为了解红锥对遮荫及环剥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2年生红锥幼苗为试材,对其活枝冠层1/3以下进行遮荫及环剥处理。分别设置25%遮荫、45%遮荫、70%遮荫和85%遮荫共4种遮荫强度,以未遮荫为对照;并在遮荫与非遮荫交界处进行环剥处理,探讨遮荫及环剥对红锥幼苗下冠层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红锥幼苗下冠层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随遮荫度增加而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随遮荫度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单独遮荫处理下,CAT和SOD活性均在45%遮荫时最高;环剥+遮荫处理下,CAT活性在45%遮荫时最高,SOD活性在25%遮荫时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遮荫度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单独遮荫处理下,POD活性在45%遮荫时最低;环剥+遮荫处理下,在25%遮荫时最低。丙二醛(MDA)含量随遮荫度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单独遮荫及环剥+遮荫处理均在45%遮荫时最低。与未环剥处理相比,环剥处理下红锥下冠层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ro和MDA含量均有所下降,CAT、POD和SOD活性则有所上升。[结论]红锥幼苗下冠层叶片主要通过协调SOD、POD和CAT活性适应遮荫胁迫;环剥处理下,红锥幼苗下冠层叶片通过调高保护酶活性而降低遮荫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生理 局部遮荫 环剥 下冠层 红锥
下载PDF
不同地点红锥幼林叶片-土壤C、N和P化学计量特征
18
作者 何春 谭长强 +4 位作者 莫雅芳 申礼凤 王家妍 申文辉 禤俊卿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11-316,共6页
为探讨不同地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林叶片-土壤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关系,以广西昭平县(FL)、兴业县(LW)、宁明县(PYS)、兴宾区(WD)和西乡塘区(LHL)5个地点的红锥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红锥叶片及土壤的C、N和P含量,分... 为探讨不同地点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林叶片-土壤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关系,以广西昭平县(FL)、兴业县(LW)、宁明县(PYS)、兴宾区(WD)和西乡塘区(LHL)5个地点的红锥幼林为研究对象,测定红锥叶片及土壤的C、N和P含量,分析其分配及化学计量特征,为红锥人工林的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红锥幼林叶片平均C、N和P含量分别为465.8、12.1和0.68 g/kg;平均C∶N、C∶P和N∶P分别为39.9、821.0和21.1。0~60 cm土层土壤平均C、N和P含量分别为13.23、0.79和0.25 g/kg;平均C∶N、C∶P和N∶P分别为15.5、57.1和3.44。叶片与土壤C、N和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其中,PYS的红锥生长主要受N限制,WD、LW和FL的红锥生长主要受P限制,LHL的红锥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各地土壤可利用C、N和P均不足,建议增加土壤中有机质、N和P营养元素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营养 叶片营养 红锥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红锥与不同树种混交造林的早期生长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冠明 黎秘生 +7 位作者 周柄先 李蓉 罗艳娟 黄小华 林波 廖美 李书玲 麦雄强 《桉树科技》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探讨红锥混交培育技术,采用2.5年生红锥分别与马尾松、火力楠和大花序桉以不同栽植密度进行混交造林,分析混交林中各树种的早期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与红椎纯林相比,不同树种混交能明显促进红锥生长,不同树种混交对马尾松、火力楠和大... 为探讨红锥混交培育技术,采用2.5年生红锥分别与马尾松、火力楠和大花序桉以不同栽植密度进行混交造林,分析混交林中各树种的早期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与红椎纯林相比,不同树种混交能明显促进红锥生长,不同树种混交对马尾松、火力楠和大花序桉3个伴生树种生长的影响规律不一致;不同栽植密度对红锥和伴生树种的生长影响显著。与马尾松混交,2 m×4 m和2 m×3 m的栽植密度能更好地促进红锥生长;3 m×3 m和2 m×3 m的栽植密度下马尾松生长较好。与火力楠混交,栽植密度为2 m×3 m时,红锥和火力楠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最明显,两个树种的生长效果均较好。与大花序桉混交,2 m×3 m的栽培密度下,红锥和大花序桉之间的相互竞争效应较弱,两者生长比较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混交造林 生长效应
下载PDF
杉木大径材林下套种红锥生长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超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42-45,共4页
2016年10月对永安国有林场30年生杉木大径材林分按照3种保留密度(A450、B600、C750株·hm^(-2))进行择伐,2017年2月在A、B、C 3种保留密度林下分别套种825、675、525株·hm^(-2)红锥,2021年12月对形成的异龄复层林分进行调查。... 2016年10月对永安国有林场30年生杉木大径材林分按照3种保留密度(A450、B600、C750株·hm^(-2))进行择伐,2017年2月在A、B、C 3种保留密度林下分别套种825、675、525株·hm^(-2)红锥,2021年12月对形成的异龄复层林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套种后5 a,杉木和红锥生长量均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处理组合间杉木、红锥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杉木保留450株·hm^(-2)套种红锥825株·hm^(-2)形成的异龄复层林的生长效果最优,林分总蓄积量达445.08 m^(3)·hm^(-2),其中35年生的杉木平均树高27.20 m、胸径31.77 cm、单株材积0.9398 m^(3),分别比对照提高13.66%、17.15%、51.13%。6年生红锥的平均树高7.08 m、胸径6.26 cm、冠幅3.52 m、材积0.0123 m^(3),达到红锥适宜区生长量标准。试验结果可为培育杉木高价值优质大径材和红锥用材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大径材 林下套种 红锥 生长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