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升高有助于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新强 阎春英 +5 位作者 宗媛 宗伟 张怡 李博玲 牛丹 荆成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1期34-36,45,共4页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对SAP并发胰腺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2例SAP患者,根据发病2周后是否并发胰腺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92例)。采...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对SAP并发胰腺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2例SAP患者,根据发病2周后是否并发胰腺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次日血清中PAI-1、MCP-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PAI-1、MCP-1水平对SAP并发胰腺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P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住院天数较长,死亡率、手术率、血清PAI-1水平及MCP-1水平较高(P均<0.05);ROC显示,血清PAI-1、MCP-1水平单独诊断SAP并发胰腺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0.760,二者联合诊断SAP并发胰腺感染的AUC为0.845(95%CI:0.773~0.917),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00%、76.10%。Logistic分析显示,PAI-1、MCP-1是重症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SAP并发胰腺感染患者血清PAI-1、MCP-1水平上升,PAI-1联合MCP-1有助于SAP并发胰腺感染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胰腺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何龙平 宋景春 +5 位作者 彭恩兰 钟林翠 林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窦建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衰竭 热射病 中暑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胎盘源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因素
3
作者 温惠婷 黎静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24-130,共7页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在胎盘组织、蜕膜等妊娠组织中高表达,与胎盘源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胎盘滋养细胞的PAI-1水平受到各种激素、细胞因子、免疫细胞、遗传性基因多态性等因素的共同...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在胎盘组织、蜕膜等妊娠组织中高表达,与胎盘源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胎盘滋养细胞的PAI-1水平受到各种激素、细胞因子、免疫细胞、遗传性基因多态性等因素的共同调控。PAI-1除了抑制纤维溶解、促进止血、预防母胎界面出血的作用外,还可能发挥着阻止细胞外基质降解、降低滋养细胞迁移或侵袭能力、调控细胞衰老的作用。本文就PAI-1的调控因素及其在胎盘源性疾病中的可能作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调控因素 胎盘源性疾病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志聪 王斌 +1 位作者 华锋 崔恩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PAI-1、t—PA、抗凝血酶原Ⅲ(AT-Ⅲ)、动脉血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PAI-1、t—P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T-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动脉PO2及氧合指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PAI-1、t—PA水平,提高血清AT-Ⅲ水平、动脉血PO2及氧合指数,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肺损伤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组织型酶原激活
下载PDF
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长春 马增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芪、当归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成品的黄芪和当归注射液,各设两个浓度(6mg/ml和3mg/ml),分别... 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芪、当归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成品的黄芪和当归注射液,各设两个浓度(6mg/ml和3mg/ml),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板,实验组各孔均加入0.5ng/ml TGF-β1作为诱导剂以增加PAI-1Ag表达。同时设立TGF-β1组(细胞液中只加入0.5ng/ml TGF-β1)以及空白对照组(细胞液中不加入任何成分),各组在37℃,5%CO2孵箱中培养24h。应用RT-PCR方法检测黄芪、当归对血管内皮细胞PAI-1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黄芪、当归对PAI-1表达的影响,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黄芪、当归对PAI-1活性的影响。结果黄芪、当归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管内皮细胞PAI-1mRNA表达、抗原水平与活性,以黄芪、当归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当归单独及联合应用对PAI-1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17%、24.6%和36.6%。结论黄芪、当归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AI-1表达和活性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血管内皮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原文传递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上调并活化NADPH氧化酶 被引量:3
6
作者 傅碧玲 郭志坚 +2 位作者 田建伟 刘志强 曹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74-677,共4页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修饰蛋白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传导途径。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GES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S-HSA)与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共培养。用光...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修饰蛋白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传导途径。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GES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AGES-HSA)与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共培养。用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匀浆中NADPH氧化酶活性,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AI-1蛋白分泌,RT-PCR法检测PAI-1mRNA表达。结果:AGES-HSA诱导HK-2细胞NADPH氧化酶活化,并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上调P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运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apocynin、氧自由基清除剂SOD可以明显阻断AG-ES-HSA诱导的PAI-1表达。结论:AGES-HSA可通过NADPH氧化酶依赖的氧化应激途径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PAI-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肾小管上皮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活性氧 NADPH氧化酶
原文传递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IgA肾病肾小球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立群 肖黎 +1 位作者 郑平东 章晓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15-817,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基因多态性及其产物与IgA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关系。 方法 随机收集上海地区汉族人种IgA肾病患者 98例 ,其中伴肾小球硬化者 (G组 ) 5 3例 (5 4 % ) ,无肾小球硬化者 (no...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基因多态性及其产物与IgA肾病肾小球硬化的关系。 方法 随机收集上海地区汉族人种IgA肾病患者 98例 ,其中伴肾小球硬化者 (G组 ) 5 3例 (5 4 % ) ,无肾小球硬化者 (non G组 ) 4 5例 (46 % ) ,另设 9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PAI 1,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多聚酶链反应 (ASPCR)法进行PAI 14G/ 5G基因型分析。结果 G组的 4G/4G基因型发生频率 (45 .3% )、4G等位基因频率 (0 .6 7% )显著高于non G组 (13.3%、0 .4 1% ,P值均 <0 .0 5 )。而G组 5G/ 5G基因型的发生频率 (11.3% )则显著低于non G组 (31.1% ,P <0 .0 5 ) ;IgA肾病患者和对照组中携带 4G/ 4G基因的患者血浆PAI 1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 (P值分别 <0 .0 5和 <0 .0 1)。结论 PAI 14G/4G基因型和 4G等位基因与肾小球硬化显著相关 ,PAI 14G/ 4G基因型携带者血浆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基因启动子区 4G/5G 基因多态性 IGA肾病 肾小球硬化
下载PDF
格列齐特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曹雪霞 尚静 杨光燃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70-1072,1077,共4页
目的:比较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格列本脲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58例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格列齐特缓释片组30例和格列本脲组28例。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血压、血糖、糖... 目的:比较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格列本脲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58例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格列齐特缓释片组30例和格列本脲组28例。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PAI-1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组PAI-1的水平下降约9.3 ng.mL-1(P<0.01);而格列本脲组下降不足1.0ng.mL-1(P>0.05)。结论:与格列本脲相比,格列齐特缓释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PAI-1的水平,有助于保护内皮功能,预防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格列齐特缓释片 格列本脲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下载PDF
TGF-β_1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浩 刘伏友 +1 位作者 彭佑铭 刘映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8期864-867,873,共5页
【目的】观察TGF β1对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的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并就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大网膜进行原代培养 ,用 5ng/mlTGF β1刺激第三代培养细胞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 【目的】观察TGF β1对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的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并就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取健康成年人大网膜进行原代培养 ,用 5ng/mlTGF β1刺激第三代培养细胞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blot、ELISA以及RT PCR等方法 ,分别观察PAI 1的mRNA和蛋白表达 ,纤维连接蛋白 (FN)和Ⅰ型胶原 (COLⅠ )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细胞内磷酸化Smad2 / 3(p Smad2 / 3)的蛋白表达。【结果】刺激组PAI 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 ,其中 2 4h为高峰 ,4 8h、72h依次递减 ;刺激组FN和COLⅠ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均呈时间依从性显著增加 ;对照组细胞内几乎不表达p Smad2 / 3,阳性细胞率 3% ,在刺激后 15min蛋白表达即开始增加 ,阳性细胞率2 9 % ,1h增加最明显 ,阳性细胞率达 84 % ,2h明显回落 ,此时阳性细胞率为 37%。【结论】TGF β1在致腹膜纤维化过程中诱导了HPMCs内PAI 1的转录与蛋白表达 ,这可能与TGF β1激活了HPMCs内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表达 TGF—β1 PAI-1 阳性细胞 人腹膜间皮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对照组 RNA 转录 刺激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颖炜 曾欣 +2 位作者 谢渭芬 张新 林勇 《肝脏》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获取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获取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结果PAI-1在正常大鼠肝脏中,仅在汇管区细胞浆有少量表达,而随着纤维化的进展,其表达量进行性增加;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细胞浆;PAI-1与Ⅰ、Ⅲ型胶原呈直线相关。结论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可能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维化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下载PDF
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冲 王长君 +2 位作者 张倩怡 杨硕 史玲玲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29-1132,1137,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诊治的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依据美国...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诊治的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个亚组,Ⅰ级患者为Ⅰ级组(n=47)、Ⅱ级患者为Ⅱ级组(n=32)、Ⅲ级患者为Ⅲ级组(n=18)、Ⅳ级患者为Ⅳ级组(n=3),另外选取同期就诊于医院的91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比较5组血清PAI-1、VCAM-1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比较妊娠中有无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患者血清PAI-1、VCAM-1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PAI-1、VCAM-1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级~Ⅳ级组E峰、E/A、LVEF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72.567/0.000、20.274/0.000、67.828/0.000);A峰、LVESD、LVEDD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26.007/0.000、153.207/0.000、36.126/0.000);与对照组比较,Ⅰ级~Ⅳ级组血清PAI-1、VCAM-1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P=440.645/0.000、74.427/0.000);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血清PAI-1、VCAM-1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者(t/P=17.246/0.000、8.704/0.000);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血清PAI-1、VCAM-1水平与E峰、E/A、LVEF均呈负相关(PAI-1:r/P=-0.476/0.000、-0.532/0.000、-0.588/0.000;VCAM-1:-0.461/0.000、-0.468/0.000、-0.406/0.000),与A峰、LVESD、LVEDD均呈正相关(PAI-1:r/P=0.562/0.000、0.432/0.000、0.467/0.000;VCAM-1:0.512/0.000、0.594/0.000、0.503/0.000)。结论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患者血清中PAI-1、VCAM-1水平显著上升,且随心脏功能受损加重而升高,PAI-1、VCAM-1参与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可用于妊娠晚期合并心脏病的病情评估及不良心脏事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心脏病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向光 韩忠朝 +2 位作者 武怀珠 周毓玲 王佩显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中国汉族AMI患者56例(男44,女12,平均年龄67±10岁)和正常对照组55例(男42,女13,年龄68±8岁)血浆PAI-1活性,并分析环境因素对P...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中国汉族AMI患者56例(男44,女12,平均年龄67±10岁)和正常对照组55例(男42,女13,年龄68±8岁)血浆PAI-1活性,并分析环境因素对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 (1)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PAI-1水平分别为O.90±O.13Au/ml和O.72±O.13Au/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吸烟、高血压病史、既往血栓性疾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糖水平均与血浆PAI-1水平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是血浆PAI-1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浆PAI-1水平增加是心肌梗死(MI)的危险因素;(2)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为PAI-1水平的独立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发色底物法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冬梅 陈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696-699,共4页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影响血浆纤溶和凝血系统的平衡,引起或者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分型、危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调节因子,通过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影响血浆纤溶和凝血系统的平衡,引起或者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尤其对冠心病的诊断、分型、危险分层、预后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的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的辅助检查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将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冠心病 原发性高血压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 脑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年青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守涛 张振建 +3 位作者 操传斌 钱进 姚维 刘明秀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5期611-612,共2页
目的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分子在年青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年青组和老年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的PAI-1分子含量,年青组患者病... 目的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分子在年青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年青组和老年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的PAI-1分子含量,年青组患者病情稳定后一月复查PAI-1含量。结果年青组患者血清PAI-1为(44.27±2.8)mol/L,老年组PAI-1的血清含量为(39.14±3.60)mol/L,两组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月后年青组复查PAI-1的血清含量为(33.85±2.4)mol/L,与发病急性期PAI-1分子含量相比,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1是年青患者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且PAI-1含量的高低与冠心病的时期有明显相关性。对于接受冠心病长期规范治疗的患者,PAI-1的血清含量与冠心病的病情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冠心病 年青
下载PDF
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大志 马新华 张书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WKY大鼠间的血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变化以及厄贝沙坦(irbesartan)和依那普利(enalapril)对SHR大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SHR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WKY大鼠间的血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变化以及厄贝沙坦(irbesartan)和依那普利(enalapril)对SHR大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SHR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一组为SHR-I组,每日灌喂厄贝沙坦30mg.kg-1。一组为SHR-E组,每日灌喂依那普利10mg.kg-1。另一组为SHR空白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正常饮水。另取10只WKY为正常对照组与上述3组比较。以上各组都喂养14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发色底物显色法分别对4组大鼠血浆sICAM-1和PAI-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HR大鼠的血压、sICAM-1和PAI-1的表达明显高于WKY大鼠。厄贝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的血压、sICAM-1和PAI-1都明显低于SHR空白对照组,但两治疗组间差异无显性。结论:SHR♂大鼠的血压、sICAM-1、PAI-1表达都显著高于WKY大鼠,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都能明显地降低SHR大鼠的血压、sICAM-1、PAI-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厄贝沙坦 依那普利
下载PDF
亚油酸对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静 叶平 +1 位作者 刘永学 贺艳丽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特异性激活物亚油酸对HepG2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和在该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亚油酸为诱导因素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 目的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特异性激活物亚油酸对HepG2细胞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和在该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亚油酸为诱导因素刺激HepG2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AI-1mRNA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PAI-1的活性变化。构建四个含PAI-1启动子序列从-804^+17间不同长度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体外瞬时转染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油酸组能使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蛋白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亚油酸诱导可使PAI-1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转染质粒PAI-pGL3-A(-804/+17)相比较,当转染质粒含有PAI-pGL3-B(-636/+17)、PAI-pGL3-C(-449/+17)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共转染PPARα表达质粒(PPARα-pSG5)的细胞在亚油酸诱导下PAI-1转录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亚油酸可以增加HepG2细胞PAI-1mRNA表达及其蛋白活性,调节PAI-1的基因转录,PPARα参与亚油酸对PAI-1基因的表达调控;在PAI-1启动子-804^-636、-449^-276区域内存在亚油酸作用的调控PAI-1基因表达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HEPG2细胞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华 孙岷丹 +5 位作者 罗萍 孙广东 苗里宁 刘树军 韩洪波 刘建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 (C- BSA)诱导成为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LMWH治疗组以 1 2 5u日 1次皮下注射 ,共治疗 8w。结果  L MWH治疗组尿蛋白下降 ,肾组织中 PAI- 1、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 (LN)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0 .0 5) ,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有显著改变 ,但上述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正常组及对照组水平 (P>0 .0 5) ;各组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L MWH可以降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 ,降低肾组织中PAI的表达 ,通过干扰 PAI- 1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 ,而且出血危险性小 ,便于长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PAI-1 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蛋白尿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冀玲 庄斌 +2 位作者 杨立川 刘小菁 刘先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0-702,共3页
目的研究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纤维连接蛋白(FN)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利用HPMC体外培养模型,HPMC分别经含1.5%、2.5%、4.25%葡萄糖的1640培养基培养6、12、24、48h后,用ELISA法检测HPMC分泌FN及PAI-1的情... 目的研究高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纤维连接蛋白(FN)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利用HPMC体外培养模型,HPMC分别经含1.5%、2.5%、4.25%葡萄糖的1640培养基培养6、12、24、48h后,用ELISA法检测HPMC分泌FN及PAI-1的情况。结果11.5%、2.5%、4.25%葡萄糖作用于HPMC,使培养上清中的F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FN增高的程度与葡萄糖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22.5%、4.25%的葡萄糖作用于HPMC,使培养上清中PAI-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增高的程度与葡萄糖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1.5%葡萄糖液与对照相比没有差别(P>0.05)。结论高糖促使HPMC分泌FN、PAI-1增加,在腹膜纤维化的进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腹膜间皮细胞 维连接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畅 陶晓峰 +1 位作者 王丽 高政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45-2646,共2页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相关性。方法所有试验资料和数据皆取自我市獐子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参与流调者共1 027人,其中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MS的诊断标准,筛选出MS患者53例,再随机选取健...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相关性。方法所有试验资料和数据皆取自我市獐子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参与流调者共1 027人,其中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关于MS的诊断标准,筛选出MS患者53例,再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75例,由专人记录并测定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血压等临床资料。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空腹血胰岛素、PAI-1水平,采集尿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结果 MS患者血浆中PAI-1的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PAI-1活性升高是MS患者的特征之一,血胰岛素水平升高与PAI-1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肿瘤坏死因子α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洁琪 赵水平 +2 位作者 方颖 吴立荣 李屏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固醇血症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和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C)组、高胆固醇血症(A)组和非诺贝特治疗(B)组。ELISA法测定0、8和1...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固醇血症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和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C)组、高胆固醇血症(A)组和非诺贝特治疗(B)组。ELISA法测定0、8和12周时血浆TNF-α、PAI-1浓度;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AI-1mRNA的表达。结果A组兔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升高(P<0·01),而B组显著减少(P<0·01);A组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B组非诺贝特治疗4周,TNF-α浓度降低47·8%(P<0·05),PAI-1浓度降低51·92%(P<0·05);实验各阶段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997,P<0·05),TNF-α浓度与总胆固醇(TC,r=0·54,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46,P<0·05)明显相关;血浆PAI-1浓度与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TNF-α和PAI-1血浆浓度,抑制脂肪组织PAI-1mRNA表达;血浆PAI-1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脂肪组织 肿瘤坏死因子Α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高胆固醇血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