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1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其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分析
1
作者 叶丽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其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漳州市长泰区医院剖宫产分娩产妇93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将其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n=31)应...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其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漳州市长泰区医院剖宫产分娩产妇93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将其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n=31)应用缩宫素治疗,低剂量组(n=31)胎儿分娩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将0.5 g氨甲环酸与5%葡萄糖10 mL配伍后滴注,高剂量组(n=31)胎儿分娩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将1 g氨甲环酸与5%葡萄糖10 mL配伍后滴注,对比三组出血情况(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出血率)、凝血功能[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滞度]、纤溶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术后2、24 h出血量均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后出血率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术前,三组Hb、HCT、PLT、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三组Hb、HCT、PLT、FIB水平均降低,高剂量组降幅均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24 h三组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滞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D-D、FD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三组D-D、FDP均降低,高剂量组均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氨甲环酸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调节纤溶功能,血液流变学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氨甲环酸 剖宫产 产后出血 纤维蛋白溶解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中的作用
2
作者 和平 刘建平 何国祥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449-451,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因子 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下载PDF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者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齐新 刘克强 +3 位作者 刘丽 黄繁嫱 刘丽芸 李家增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2期67-68,10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首次AMI者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U)溶栓治疗,测定溶栓前、及溶栓后0.5、6、12、24、72小时的血浆总体纤维蛋白溶解活力(G...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首次AMI者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U)溶栓治疗,测定溶栓前、及溶栓后0.5、6、12、24、72小时的血浆总体纤维蛋白溶解活力(GFC)、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G)、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PAI)水平.结果(1)血浆Fg、PLG浓度在尿激酶静脉注射后6小时显著降低至治疗前的50%,在24~72小时又逐渐回升至治疗前水平,72小时Fg浓度超过治疗前(P<0.05);血浆GFC、PAI则在治疗后0.5小时立即升高至峰值水平,在6~72小时迅速下降甚至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而t-PA水平在治疗后有所升高但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2)溶栓治疗后临床再灌注与无再灌注组血浆GFC的峰值水平及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浆GFC水平比其他指标更能揭示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对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机制,溶栓治疗后血浆总体纤维蛋白溶解活力被激活的程度及时间是决定临床再灌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溶栓治疗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治疗后 t—PA 再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 激酶 水平 纤维蛋白溶解
下载PDF
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治疗兔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
4
作者 翁欢 李秋华 张瑞帆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在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模型上研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reteplase,r-PA)的溶栓效果,并与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目的在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模型上研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reteplase,r-PA)的溶栓效果,并与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对照,评价两种溶栓药物在静脉应用的疗效。方法光化学法诱导45只兔RVO模型(45只眼),分别静脉注射r-PA(15只眼)、rt-PA(15只眼)和注射用水(15只眼,对照组),4 h后观察血管再通情况,检测溶栓相关血液指标。结果给药后4h,r-PA组与rt-PA组静脉完全再通率分别为77.33%和为66.67%,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完全再通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给药后rt-PA组血浆凝血酶时间较r-PA组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较r-PA组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r-PA对兔RVO模型有治疗效果,疗效与rt-PA无明显区别,r-PA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比rt-PA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缺失突变体 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和意义
5
作者 张秋娣 刘皓 +1 位作者 周军 刘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617-619,共3页
目的测定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血浆和诱导痰中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u-PA、u-PAR)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9例哮喘急性发作者(发作组)、26例缓解者(缓解... 目的测定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血浆和诱导痰中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u-PA、u-PAR)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9例哮喘急性发作者(发作组)、26例缓解者(缓解组)和1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血浆和诱导痰中u-PA、u-PAR的水平,并分别进行外周血和诱导痰细胞计数和分类,同期测量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占预计值%,FEV.%pred),分析u-PA、u-PAR与嗜酸性粒细胞(EOS%)、FEV1%pred的相关性。结果发作组和缓解组血浆u-PAR水平[(650±154)ng/L,(677±189)ng/L],较对照组[(478±165)ng/L]明显升高(P〈0.01);三组血浆u-PA水平[(98±20)ng/L,(90±20)ng/L,(88±23)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组和缓解组诱导痰u-PAR水平[(766±272)ng/L,(700±271)ng]较对照组(516±197)ng/L明显升高(P〈0.05);三组诱导痰u-PA水平[(287±235)ng/L,(251±276)ng/L,(239±322)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组与缓解组u—PA、11-PAR水平与FEV。%pred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发作组与缓解组诱导痰u-PAR水平与诱导痰EOS正相关(r分别为0.796,0.770,P〈0.05)。结论u—PAR参与了哮喘气道慢性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作用与嗜酸性粒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解 原激活物受体 嗜酸性粒细胞 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
下载PDF
牛乳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及其对乳制品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刘晶 韩清波 陈连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24-626,共3页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牛乳中主要的内源酶,它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和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抑制剂等构成了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任何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因素都可以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牛乳中主要的内源酶,它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和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抑制剂等构成了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任何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因素都可以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从而对乳制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如UHT奶的凝胶化、变苦及干酪成熟、风味变化等。除了热处理会使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发生变化外,高压处理、外源蛋白酶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乳品品质产生作用。对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动力学变化的研究,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变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研究乳品品质变化提供了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 动力学方程:乳品品质
下载PDF
一株具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海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闫志勇 王斌 +3 位作者 宋旭霞 李荣贵 钱冬萌 丁守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17-720,732,共5页
目的对从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的菌株Y5进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检测及系统分类鉴定。方法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Y5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从形态、生理、生化、DNA(G+C)含量、脂肪酸成分、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生分析等方面进行分类... 目的对从双齿围沙蚕消化道内分离的菌株Y5进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检测及系统分类鉴定。方法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Y5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从形态、生理、生化、DNA(G+C)含量、脂肪酸成分、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生分析等方面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菌株Y5为革兰阴性杆菌;DNA(G+C)含量为47.5%;主要脂肪酸成分为C_(18:1)ω7c,C_(16:1)ω7c,C_(16:0),C_(10:0)3-OH;16S rRNA基因序列与9种已确定的海单胞菌一致性为93%~97%;在系统发生树中与其他海单胞菌位于同一类群中;该菌株在纤维蛋白平板上显示出明显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结论菌株Y5属于海单胞菌属。该菌株具有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有望为开发溶栓药物提供又一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单胞菌 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双齿围沙蚕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正常孕妇产前和产后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鸿利 费冲 +7 位作者 邵慧珍 王学锋 邹玲 朱立红 蔡晓敏 黄健 蒋莹 陈淑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67-270,共4页
本文报道早孕、中孕、晚孕和产后第1~2天、第3~4天、第5天以上的正常孕(产)妇的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的研究结果。抗凝系统中ATⅢ_A和ATⅢ_(Ag)减低,产后第1~2天即恢复至正常;PC_A和PC_(Ag)正常或减低,产后第3~4天或第5天以上... 本文报道早孕、中孕、晚孕和产后第1~2天、第3~4天、第5天以上的正常孕(产)妇的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的研究结果。抗凝系统中ATⅢ_A和ATⅢ_(Ag)减低,产后第1~2天即恢复至正常;PC_A和PC_(Ag)正常或减低,产后第3~4天或第5天以上才恢复至正常;TPS和FPS有不同程度的减低,产后第5天以上仍未恢复至正常。纤溶系统中t-PA和PAI_s增高或正常,产后第5天以上仍未恢复至正常;PLG升高,产后第5天仍未恢复正常;PL减低,产后第1~2天即恢复至正常。FDP_s明显升高,产后第2~4天恢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纤维蛋白溶解 妊娠
下载PDF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家兔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筑闻 马宗廉 +3 位作者 李毅 徐忠宝 刘颖 高凤玲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3-216,共4页
为探讨低强度He-Ne激光(632.8nm)血管内照射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机制,设计了形成颈动脉血栓的家兔模型,观测对此模型组进行三次低强度He-Ne激光耳静脉血管内照射(每天1次,平均剂量672.3J/cm2)... 为探讨低强度He-Ne激光(632.8nm)血管内照射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机制,设计了形成颈动脉血栓的家兔模型,观测对此模型组进行三次低强度He-Ne激光耳静脉血管内照射(每天1次,平均剂量672.3J/cm2)前后,血浆中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简称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纤溶系统的激活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缓解有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循环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照射 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激光疗法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大鼠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Ⅳ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佳 王笑云 +4 位作者 孙彬 邢昌赢 彭韬 叶健 郭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6-488,491,F003,共5页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CRI)氟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大鼠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用5/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氟伐他汀治疗组2mg/(kg·d)、苯那普利治疗组6mg/(kg·d)及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CRI)氟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大鼠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用5/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氟伐他汀治疗组2mg/(kg·d)、苯那普利治疗组6mg/(kg·d)及假手术组。10周时测尿量、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水平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测定肾皮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水平表达。结果:氟伐他汀及苯那普利治疗组尿蛋白及肾组织Ⅳ型胶原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AI-1表达亦低于对照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伐他汀可抑制PAI-1,减少Ⅳ型胶原积聚,减轻肾小球硬化,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并不依赖降胆固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肾小球硬化 大鼠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Ⅳ型胶原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黎肇炎 雷丹青 +1 位作者 杨斌 唐双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 :从蝮亚科尖吻蝮蛇毒 (Agkistrodon acutus venom)中分离纯化出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 (Non- hem onrrhagicfibrinolytic enzym e,NHFL E)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尖吻蝮蛇毒NHFL... 目的 :从蝮亚科尖吻蝮蛇毒 (Agkistrodon acutus venom)中分离纯化出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 (Non- hem onrrhagicfibrinolytic enzym e,NHFL E)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尖吻蝮蛇毒NHFL E,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其纤溶活力 ,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用皮内出血实验测定其出血活性。结果 :从蝮亚科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出一种单一组分的纤维蛋白溶解酶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5 0 0 0 ,没有出血活性 ,在普通纤维蛋白平板和加热平板上都能溶解纤维蛋白 ,相对活性为粗毒的 3.2倍。结论 :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出相对分子质量为 2 5 0 0 0的纯化蛋白是具有直接溶解纤维蛋白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 蛇毒 纤维蛋白溶解 纯化 理化性质 凝胶过滤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
下载PDF
纤维蛋白溶解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志良 张皙 +3 位作者 许迅 孙晓东 王方 吴迺川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 (简称纤溶酶 )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 (PVD)。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 8、4、4只 ,均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 1U和透明质酸酶 2 0U ,B组纤溶酶 1U ,C组...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 (简称纤溶酶 )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 (PVD)。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 8、4、4只 ,均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 1U和透明质酸酶 2 0U ,B组纤溶酶 1U ,C组透明质酸酶 2 0U ,对照眼均注射BSS液。术后 7天内行B超、ERG、扫描及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 扫描电镜确诊A组实验眼完全性PVD 10 0 %,B组实验眼部分性PVD 75 %,C组实验眼及对照眼无PVD。实验及对照眼ERG振幅无明显下降 (P >0 0 5 ) ,透射电镜等检查无眼内毒性。结论 纤溶酶 1U联合透明质酸酶 2 0U兔玻璃体腔内注射能诱导出完全性PVD ,且无眼内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透明质酸酶 玻璃体后脱离 PVD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静脉血栓的抗磷脂蛋白抗体与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朝晖 郑艳珍 +1 位作者 唐剑 李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33-736,共4页
为了探讨静脉血栓的病因病理及其与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的关系 ,对 4 7例静脉血栓 (VT)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心肌磷脂抗体 (ACA) ,用凝血法测定狼疮抗凝物 (LA)和抗活化蛋白C抗性 (APCR) ,用多聚酶链反应内切酶法鉴定因子VLeiden ,... 为了探讨静脉血栓的病因病理及其与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的关系 ,对 4 7例静脉血栓 (VT)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心肌磷脂抗体 (ACA) ,用凝血法测定狼疮抗凝物 (LA)和抗活化蛋白C抗性 (APCR) ,用多聚酶链反应内切酶法鉴定因子VLeiden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Ⅲ (ATⅢ )、蛋白C(PC)、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tPAI)等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结果表明 :VT患者中 3 4 %有ACA和 (或 )LA阳性 ,其中以ACAIgG和LA为主 ;9.5 %的Plg缺乏 ,8.3 %的tPAI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 ,P <0 0 0 5 ) ;ATⅢ、PC、tPA缺乏者依次为 4 .5 %、4 .5 %、2 .8% (与对照无差异性 ,P >0 .0 5 ) ;ATⅢ、PC、Plg联合缺乏者 1例 ;APCR未发现相应的factorVLeiden ;抗磷脂蛋白抗体 (APA)阳性和阴性组之间的各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没有明显差异性 ;4例APCR阳性 ,3例ACA和 (或 )LA阳性 ,这 3例血浆和正常血浆混合后 2例APCR并没有完全得到纠正。结论 :抗磷脂蛋白抗体和纤维蛋白溶解异常是VT较多见的相关病理因素 ;LA和 (或 )ACA干扰蛋白C抗凝血途径 ,使之形成获得性APCR ,而此APCR可能是体内导致易栓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抗磷脂蛋白抗体 抗活化性蛋白C抗性 纤维蛋白溶解 抗凝血
下载PDF
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对血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祖跃 刘秉文 +2 位作者 刘宇 白怀 张祖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3-98,共6页
研究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是否发生了氧化修饰及其对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对 2 1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与 2 1例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人的血脂、脂质过氧化物进行了分... 研究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是否发生了氧化修饰及其对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对 2 1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与 2 1例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人的血脂、脂质过氧化物进行了分析。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测定这 3种脂蛋白的 2 34nm吸光度、相对电泳迁移率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含量。分别将这 3种脂蛋白加入由正常人新鲜混合血浆构成的反应系统中 ,按试剂盒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活性。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平均升高 2 .73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 1.71倍 ,同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含量升高 1.2 2倍 ;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组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 2 34nm吸光度、相对电泳迁移率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 ,表明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均发生了氧化修饰 ,生成了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氧化高密度脂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蛋白与血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关系 琼脂糖凝胶电泳 高甘油三酯血症 蛋白血症 纤维蛋白 血凝 纤维蛋白
下载PDF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与抑郁发作及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志雄 颜海锋 +1 位作者 林举达 邹晓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588-3590,共3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抑郁发作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抑郁发作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65例和健康个体132例,分别组成抑郁发作组、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方法了解各...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1(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抑郁发作和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抑郁发作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65例和健康个体132例,分别组成抑郁发作组、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方法了解各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情况。结果抑郁发作组和冠心病组的4G/4G基因型频率和4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抑郁发作组与冠心病组PAI-1基因-675位点的4G/4G基因型频率和4G等位基因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1基因4G/4G基因型和4G基因可能与抑郁发作与冠心病都有关,推测与两者伴发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抑郁发作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施庆珊 陈仪本 +1 位作者 欧阳友生 谢小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9-453,共5页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溶解血纤维蛋白凝块的药物。近年来在许多不同的亚洲传统酿造食品如日本纳豆、豆腐、泡菜、韩国大豆酱、食用磨菇酱、发酵虾酱和酱油等中均发现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并且从中分离纯化出这种酶。本文重点介绍纳豆激酶、...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溶解血纤维蛋白凝块的药物。近年来在许多不同的亚洲传统酿造食品如日本纳豆、豆腐、泡菜、韩国大豆酱、食用磨菇酱、发酵虾酱和酱油等中均发现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并且从中分离纯化出这种酶。本文重点介绍纳豆激酶、豆豉纤溶酶和发酵虾酱等纤溶酶的生物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发酵食品 生化特性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对动物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黎肇炎 唐双意 +1 位作者 杨斌 雷丹青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 :探讨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 (Non- hem onrrhagic fibrinolytic enzyme,NHFL E)对动物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动物体内外实验方法观察 NHFL E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经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 NHFL E对凝血功能的... 目的 :探讨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 (Non- hem onrrhagic fibrinolytic enzyme,NHFL E)对动物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动物体内外实验方法观察 NHFL E对富血小板血浆中经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 NHFL E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NHFL E能明显延长全血凝固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产生抗凝作用。动物体内注射 NHFL E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缩短。结论 :尖吻蝮蛇毒 NHFL E对动物的凝血功能有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毒 纤维蛋白溶解 动物 凝血功能 抗凝作用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在脊柱手术中止血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赫 俞兴 +5 位作者 唐向盛 贺丰 杨永栋 熊洋 胡振国 徐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在脊柱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1日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关于脊柱手术中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 目的:系统评价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在脊柱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6月1日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关于脊柱手术中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Iedtrials,RCT)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抗纤维蛋白溶解药(antifibrinolytic agents,AA)包括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和氨基己酸(epsilon aminocaproic acid,EACA);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药物为Placebo。提取各研究中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术中输血事件、术后输血事件、手术时间与不良事件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571例患者。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由改良Jadad量表评价,9篇文献的研究质量评分为5分,6篇为4分,3篇为3分。纳入18篇研究均为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共10项研究报道了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情况:Placebo组高于TXA组[SMD=-0.95;95%CI:(-1.28,-0.62),P<0.00001];Placebo组高于EACA组[SMD=-0.91;95%CI:(-1.24,-0.58),P<0.00001];TXA与EACA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3;95%CI:(-0.47,-0.73),P=0.67]。共13项研究报道了术中失血量情况:Placebo组高于TXA组[SMD=-0.47;95%CI:(-0.66,-0.29),P<0.00001];Placebo组高于EACA组[SMD=-1.01;95%CI:(-1.56,-0.47),P<0.0003];TXA组高于EACA组[SMD=0.47;95%CI:(0.13,0.81),P=0.007]。共8项研究报道了术后引流量情况:Placebo组高于TXA组[SMD=-0.74;95%CI:(-1.13,-0.34),P=0.0002];Placebo组高于EACA组[SMD=-0.80;95%CI:(-1.44,-0.16),P=0.01];TXA组与EACA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6;95%CI:(-1.02,1.14),P=0.92]。共7项研究报道了总输血量情况:AA组少于CG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51;95%CI:(-0.67,-0.34),P<0.00001]。共4项研究报道了术中输血事件,AA组与CG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68,1.21),P=0.52]。共6项研究报道了术后输血事件情况,AA组少于CG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44;95%CI:(0.31,0.62),P<0.00001]。共8项研究报道了手术时间情况,AA组与CG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4;95%CI:(-0.21,0.14),P=0.69]。共3项研究报道了术后不良事件,AA组与CG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24,4.81),P=0.93]。结论: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能够降低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输血量及术后输血事件,但未能降低术中输血事件、手术时间及改善术后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脊柱手术 止血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与小剂量肝素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晓华 沈友轩 +2 位作者 张缪佳 陆化 张继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443-444,共2页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和应用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测定 40例活动期 SL E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 (D- D)的含量 ,并对其中 2 0例应用小剂量肝素 (6 2 5 0 U/d)治疗...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和应用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测定 40例活动期 SL E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 (D- D)的含量 ,并对其中 2 0例应用小剂量肝素 (6 2 5 0 U/d)治疗 ,2周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浆中以上 3项指标。结果  40例 SL E患者 D- D含量明显增高 ,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FDP阳性 31例 ,占 77% ;Fg含量增高 19例 ,占 47.1% ,但无组间差异 (P>0 .0 5 )。 2 0例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对比 ,3项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本组结果支持 SL E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所测定的 3项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指标中以 D- D敏感 ,可作为反映 SL E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肝素 治疗
下载PDF
肝脏移植手术期间抗凝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明山 陆红 +6 位作者 潘景业 徐斐 金艳慧 张启愉 廖毅 虞冠锋 王钧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及恢复期抗凝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17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脏移植手术期间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及恢复期抗凝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17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脏移植手术期间血浆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动态变化。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15min、新肝期5min、新肝期30min、术毕、术毕6h、术毕4d抽取桡动脉血,在STA-GO-STA自动血凝仪上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A和PLG:A;免疫比浊法测定D-D;凝固法测定(FIB)含量及用ELISA法测定FDP含量,并将各指标在移植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AT:A在手术开始有持续下降趋势(P<0.05),新肝植入后开始回升,术毕6h明显高于术前并逐渐上升(P<0.05和P<0.01);PLG:A和FIB在无肝前期就开始呈下降趋势,而FDP呈上升趋势(分别为P<0.05和P<0.01),直至术毕6hPLG:A和FIB才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随后逐渐上升,术后第4天显著高于术前(P<0.01),FDP术后第4天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术前(P<0.01);D-D于术毕和术毕6h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肝脏移植手术期间血浆抗凝血酶活性降低,纤溶功能亢进;肝脏移植恢复期抗凝血酶活性和纤溶功能的恢复是衡量肝脏移植成功的较好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抗凝血酶 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