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肽类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Ⅱ):N—取代—O—对甲脒苯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的合成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1
作者 许天林 蒋巡天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9年第4期201-20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存在于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内源性整合素内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结构的分析,在前文N-取代-O-对甲脒苯胺基羰甲基-L-酪氨酸甲酯的基础上,为了探讨空间臂极性的变化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以氧乙基代替胺基羰... 本文通过对存在于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内源性整合素内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结构的分析,在前文N-取代-O-对甲脒苯胺基羰甲基-L-酪氨酸甲酯的基础上,为了探讨空间臂极性的变化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以氧乙基代替胺基羰甲基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酪氨酸骨架的非肽类模拟物,本文还测定了化合物抗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结果表明,12个化合物中有9个在10^-6mol.L^-1时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Ii抑制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肽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 N-取代-O-对甲脒苯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下载PDF
地龙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α-SMA及纤维蛋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莉 刘毅 +1 位作者 王芬 李怀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64-1968,共5页
目的:探讨地龙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地龙大剂量治疗组(C组)及地龙小剂量治疗组(D组)各20只。以腹腔注射0.02%鸡卵清蛋白和1%... 目的:探讨地龙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地龙大剂量治疗组(C组)及地龙小剂量治疗组(D组)各20只。以腹腔注射0.02%鸡卵清蛋白和1%鸡卵清蛋白雾化吸入建立慢性哮喘模型。治疗组在每次雾化激发前给予地龙干预。肺泡灌洗计数各炎症细胞,ELISA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分离右肺固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用LeicaQWINV3分析系统,计算表达阳性结果;取左肺置液氮中保存,留作RT-PCR,用AlphaImager2200半定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气道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及纤维连接蛋白(FN)阳性表达显著升高,哮喘组α-SMAmRNA及FNmRNA的表达上调;地龙大剂量治疗组的α-SMA及FN的阳性表达、α-SMAmRNA及FN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地龙小剂量治疗组的α-SMA及FN的阳性表达、α-SMAmRNA及FNmRNA的表达亦低于哮喘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地龙可抑制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α-SMA及FN表达,提示抑制α-SMA及FN的表达可能是地龙抑制哮喘气道重构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地龙 平滑肌肌动蛋白 纤维蛋白类 气道重构
下载PDF
阿魏酸钠抑制纤维粘连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粘附 被引量:6
3
作者 韩英 谢良地 +1 位作者 许昌声 王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纤维粘连蛋白(FN)和纤维蛋白原(Fg)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和粘附的影响。方法:VSMCs源于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胸主动脉,组织块外生法体外培养VSMCs,在96孔聚苯乙烯平底培养板上进行细胞粘附实...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纤维粘连蛋白(FN)和纤维蛋白原(Fg)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和粘附的影响。方法:VSMCs源于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胸主动脉,组织块外生法体外培养VSMCs,在96孔聚苯乙烯平底培养板上进行细胞粘附实验;采用改良的Boyden微孔膜双槽法进行细胞迁移实验,荧光染料Fura-2/AM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浓度。结果:(1)FN和Fg可诱导VSMCs的粘附,SF(10-7-10-3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上述物质诱导的细胞粘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7·12%和70·23%(P<0·01)。(2)FN和Fg可诱导VSMCs迁移,作用峰值浓度分别为40-60mg/L和1-5g/L。SF(10-7-10-3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上述物质诱导的细胞迁移,10-3mol/L SF对FN和Fg诱导的细胞迁移的抑制率达69·79%和87·06%。(3)Fg和FN显著促进[Ca2+]i升高(P<0·05),SF明显抑制Fg和FN诱发的[Ca2+]i升高,峰抑制率分别为74·85%和71·57%。结论:Fg和FN可诱导VSMCs粘附、迁移和[Ca2+]i浓度升高,SF可直接抑制VSMCs的粘附、迁移和[Ca2+]i浓度升高,抑制[Ca2+]i浓度升高可能是它抑制上述物质诱导的VSMCs迁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属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类 细胞运动 平滑 血管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勇 陈元仲 吕联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明胶亲和层析从正常人血浆纯化纤维连接蛋白 ,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处理的半乳糖胺敏化内毒素小鼠的生存率 ,用病理组织学、电镜观察超微结构、DNA片段化分析、RT -PC...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明胶亲和层析从正常人血浆纯化纤维连接蛋白 ,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处理的半乳糖胺敏化内毒素小鼠的生存率 ,用病理组织学、电镜观察超微结构、DNA片段化分析、RT -PCR检测小鼠肝脏损害及TNFα、IL - 1β、IL - 6mRNA表达水平。 结果 :①纤维连接蛋白处理的半乳糖胺敏化内毒素小鼠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②病理组织学表明半乳糖胺敏化内毒素小鼠肝脏发生广泛变性坏死 ,而治疗组小鼠肝脏发生轻微变性坏死。③电镜观察半乳糖胺敏化内毒素小鼠肝脏发现多数肝细胞呈凋亡性改变 ,而纤维连接蛋白治疗组小鼠多数肝细胞大小形态结构正常 ,未见凋亡细胞。④DNA片段化分析半乳糖胺敏化内毒素小鼠肝脏细胞DNA呈现凋亡特征性梯状条带。而纤维连接蛋白治疗组则无。⑤RT -PCR研究发现纤维连接蛋白治疗组小鼠肝脏TNFα、IL - 1β、IL - 6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 :纤维连接蛋白可能通过降低半乳糖胺敏化内毒素小鼠肝脏TNF -α、IL - 1β、IL - 6的过度表达而起保护作用 ,其将成为防止败血症肝功能衰竭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类 内毒素血症 细胞活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肿瘤及抗感染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江睿 陈元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670-672,共3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类 细胞黏附分子肿瘤 感染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增加脑缺血周边区纤维结合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延欣 吕传真 罗玉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3-808,共6页
目的 :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是否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并观察纤维结合蛋白表达。方法 :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 ,皮下注射rhG -CSF ,10 μg·kg-1·d-1,连续 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 :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是否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并观察纤维结合蛋白表达。方法 :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 ,皮下注射rhG -CSF ,10 μg·kg-1·d-1,连续 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纤维结合蛋白以及 5溴 - 2脱氧尿苷 (Brdu)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法 ,观察缺血周边区Brdu和纤维结合蛋白以及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双阳性表达。结果 :①手术 7d、14d、2 1d干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 4 0 0± 0 89、3 83± 1 17、3 5 0± 1 38,手术对照组分别为 5 5 0± 1 38、5 83± 1 4 7、5 6 6± 1 6 3,手术干预组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 (P <0 0 5 ) ;②手术干预组缺血周边区的纤维结合蛋白和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手术对照组 (P <0 0 5 ) ;③手术组缺血周边区见Brdu和纤维结合蛋白以及GFAP和纤维结合蛋白的双阳性细胞 ;④手术干预组缺血周边区的血管周围可见簇状分布的纤维结合蛋白免疫阳性细胞。结论 :rhG -CSF可增加脑缺血之后缺血周边区纤维结合蛋白的表达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骨髓干细胞 纤维蛋白类 脑缺血
下载PDF
三氧矿合物复合纤维粘连蛋白盖髓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朱丽红 黄世光 +2 位作者 秦念红 谢敏 陈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670-1673,I004,共5页
目的 :观察三氧矿合物复合纤维粘连蛋白的盖髓效果 ,探讨牙髓细胞分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机制 ,为临床筛选理想的盖髓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 16只猫 192颗牙的唇侧开髓 ,每只猫的A、B、C、D区选取 3颗实验牙 ,分别用三氧矿合物、... 目的 :观察三氧矿合物复合纤维粘连蛋白的盖髓效果 ,探讨牙髓细胞分化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机制 ,为临床筛选理想的盖髓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 16只猫 192颗牙的唇侧开髓 ,每只猫的A、B、C、D区选取 3颗实验牙 ,分别用三氧矿合物、三氧矿合物与 10 0mg/L纤维粘连蛋白、氢氧化钙、10 0mg/L纤维粘连蛋白与医用淀粉盖髓 ,运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及牙髓组织学改变。结果 :术后 1周 ,4个盖髓组均无修复性牙本质桥的形成 ;术后 4周 ,与氢氧化钙、三氧矿合物、纤维粘连蛋白 /医用淀粉盖髓比较 ,三氧矿合物复合纤维粘连蛋白能形成完整的管样牙本质桥 ,牙髓组织炎症反应轻。结论 :三氧矿合物复合纤维粘连蛋白盖髓可诱导形成完整的牙本质桥 ,牙髓组织反应轻微 ,作为生物活性盖髓剂 ,起到良好的活髓保存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矿合物 纤维蛋白类 牙髓复盖术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组分对大鼠增生血管内膜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伟 吴露 +3 位作者 陈北阳 张国民 唐映红 邓常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增生内膜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调节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揭示该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增生内膜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调节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表达的影响,揭示该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物碱治疗组、苷治疗组、补阳还五汤原方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以球囊导管损伤主动脉内膜后第2d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4d,未次给药后第2d(术后第16d)取胸主动脉损伤段,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增生内膜中Ⅰ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和MMP-9、TIMP-1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Col-Ⅰ表达增强(P<0.01);补阳还五汤原方治疗组、生物碱治疗组、苷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ol-Ⅰ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FN表达增强(P<0.01);生物碱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FN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各组LN表达强度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P>0.05)。(2)模型组TIMP-1表达增强(P<0.05);生物碱治疗可使TIMP-1表达降低(P<0.05);而原方、苷和阿托伐他汀对TIMP-1表达的增强无显著影响(P>0.05)。模型组MMP-9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生物碱治疗组、苷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MP-9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补阳还五汤原方治疗组MMP-9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2种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可抑制增生内膜中Col-Ⅰ的表达,生物碱还可抑制FN的表达。生物碱和苷可增强MMP-9的表达,生物碱还可抑制TIMP-1的表达。提示补阳还五汤及其2种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可能通过抑制增生内膜中ECM的合成,促进ECM成分的清除和降解以对抗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再狭窄 补阳还五汤 细胞外基质 胶原Ⅰ型 纤维蛋白类 层黏连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下载PDF
IgA肾病肾组织纤连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振斌 梁平 +5 位作者 郑智勇 余英豪 谢福安 庄永泽 孙慧敏 陈莲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44-246,I03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纤连蛋白的表达在IgA肾病(IgAN)进展中的病理学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S-P法对60例IgAN的肾活检标本进行纤连蛋白(F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并与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伤... 目的:探讨肾组织纤连蛋白的表达在IgA肾病(IgAN)进展中的病理学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S-P法对60例IgAN的肾活检标本进行纤连蛋白(F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并与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相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肾小球系膜区FN与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损伤程度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基膜FN的出现与基膜内皮下沉着物、肾小球损伤程度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均密切相关。结论:肾小球系膜区FN可作为肾活检组织病理中肾小球系膜的标志,尤其是基膜FN的聚集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类 IGA肾病 肾组织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3种亚型在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10
作者 张晓丽 王全胜 +3 位作者 王玉梅 朱忠华 邓安国 冯玉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9-573,共5页
目的 :研究高糖环境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 (SGK) 3种亚型SGK1、SGK2和SGK3的表达 ,探讨SGK 3种亚型在介导高糖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合成细胞外基质 (ECM)中的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 目的 :研究高糖环境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HKC)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 (SGK) 3种亚型SGK1、SGK2和SGK3的表达 ,探讨SGK 3种亚型在介导高糖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合成细胞外基质 (ECM)中的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渗透压对照组。分别采用RT -PCR方法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SGK1、SGK2和SGK3mRNA水平和SGK1蛋白水平的表达 ,ELISA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培养液中和HKC胞内纤连蛋白 (FN)含量。结果 :HKC细胞中存在SGK1、SGK2和SGK3的表达。高糖刺激下 ,SGK1、SGK2和SGK3mRNA和SGK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同时伴有HKCFN合成和分泌的增加 ,这与SGK上调存在一定联系。结论 :高糖能促进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SGK1、SGK2和SGK3的表达 ,并可能通过SGK1、SGK2和SGK3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外基质积聚 ,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蛋白激酶 高糖 肾小管 近端 纤维蛋白类
下载PDF
蛋白质
1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1期5-5,共1页
0000080 Ficolins 和类纤维蛋白原构象/Lu J//Immunobiology.-1998,199(2).-190~199 医科情0000081 EGF(上皮生长因子)族和ErbB 族[日]/东山繁树//现代医疗.-1998,30(7).-23~30 冀医情0000082 HGF(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构和功能[日]/... 0000080 Ficolins 和类纤维蛋白原构象/Lu J//Immunobiology.-1998,199(2).-190~199 医科情0000081 EGF(上皮生长因子)族和ErbB 族[日]/东山繁树//现代医疗.-1998,30(7).-23~30 冀医情0000082 HGF(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结构和功能[日]/宫泽惠二//现代医疗.-1998,30(8).-4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上皮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 构象 医疗 蛋白 现代 医科 东山 功能
下载PDF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一家系的发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廖昭平 徐思琪 +8 位作者 唐沪强 谢怡怡 段秀枝 刘春华 程玥 陈玉华 王德强 罗淼 陶志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2-746,共5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及相关功能结构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201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1家系4代共19人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用免疫比... 目的对1个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及相关功能结构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2012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断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1家系4代共19人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抗原含量。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用PCR方法对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基因扩增,通过正反向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用还原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突变体;采用分子结构模拟图分析预测突变氨基酸对纤维蛋白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Ⅱ-1)及其母亲(I-2)、妹妹(Ⅱ-2)、弟弟(Ⅱ-3)、女儿(II-1)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下降,凝血酶时间(1tr)明显延长,但纤维蛋白原抗原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YF)和D-二聚体(D—dimer)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栓弹力图显示I-2、Ⅱ-2、111.1血小板功能正常,纤维蛋白原功能减低,而先证者及Ⅱ-3纤维蛋白原功能严重降低。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Ⅱ-3存在纤维蛋白原FGGC.1001A〉C纯合突变,导致叫链第308位天冬酰胺(Asn)突变为苏氨酸(Thr)(P.Asn308Thr),而I-2、Ⅱ-2及IL-1存在纤维蛋白原FGGC.1001A〉c(P.Asn308Thr)杂合突变,家系其他成员均未检测到此突变位点。还原性SDS—PAGE免疫印迹未检测到纤维蛋白原突变体。分子结构模拟图显示突变位点Asn308位于纤维蛋白原二聚体结合的接触面,此位置氨基酸突变会对纤维蛋白的正常形成及功能产生影响。结论该家系成员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系显性遗传,纤维蛋白原FGGC.1001A〉C突变是引起该家系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异常 突变 纯合子 杂合子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原文传递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一家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阳 张志华 +4 位作者 王丽红 孔亚茹 王硕 黄宇 郝长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1-313,共3页
对1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14例家系成员中有6例经常出现反复鼻出血症状,其中2例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凝血酶时间(TT)轻度延长,... 对1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14例家系成员中有6例经常出现反复鼻出血症状,其中2例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凝血酶时间(TT)轻度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先证者母亲、弟弟纤维蛋白原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其父亲各项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标本,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法进行FGA、FGB、FGG基因分析,对检出的突变以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基因分析结果发现,先证者及其母亲FGB基因8号外显子存在1474位T>G杂合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上的492位终止密码突变为谷氨酸,FGA、FGG基因未检出突变。FGB基因延长突变c.1474T>G(p.Ter492Glu)是该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致病的生物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异常 FGB基因 突变 家系
原文传递
糖尿病大鼠肾小管PKCα和CTGF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瑛 石明隽 +4 位作者 张国忠 郭兵 桂华珍 万昌武 杨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蛋白激酶Cα(PKC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2周组(B组)、糖尿病4周组(C组...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蛋白激酶Cα(PKC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2周组(B组)、糖尿病4周组(C组)、糖尿病8周组(D组)、糖尿病12周组(E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TGF、PKCα、FN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CTGF蛋白表达水平;PAS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的形态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24h尿蛋白。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出现肾小管和间质病变,肾小管表达PKCα和CTGF增多,表达部位一致,与此同步,小管间质FN表达也增加,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2周组大鼠血糖高于其余糖尿病组,血脂和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蛋白尿十分显著,并且与CTGF和PKCα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状态促进CTGF分泌增多从而使肾小管间质FN等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多,使肾脏肥大和纤维化,而PKCα参与该过程的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蛋白激酶C 纤维蛋白类
下载PDF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陈坤 肖艰 潘崚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7月30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本例患者为女性,52岁。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以及FGA、FGB、FGG基... 目的探讨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7月30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本例患者为女性,52岁。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以及FGA、FGB、FGG基因测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随访截至2019年8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与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此外,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与本例患者FGA基因突变相同的病例报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总结与本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相关的基因突变类型、患者的出血及血栓症状等。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者因"左侧听力下降1+个月"于2018年7月30日就诊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外科。患者主诉耳鸣、头昏、腰痛,无口腔、牙龈出血,无皮下淤点、淤斑,无呕血、咯血,无腹痛、腹泻、黑便等。患者既往体健,家系中一、二级亲属均无出血及血栓疾病史。②本例患者入院后,纯音测听检查结果示,左侧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示,凝血酶原时间(PT)为11.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23.4 s,凝血酶时间(TT)为48.4 s,纤维蛋白原值为0.31 g/L。③本例患者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结果示,FGA基因2号外显子c.104G>A(p.Arg35His)错义突变,1号外显子c.16A>G(p.Ile6Val)错义突变,并且均为杂合突变。④本例患者诊断为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左侧感音神经性聋;鉴于患者及家族成员无出血及血栓疾病史,患者无口腔、牙龈出血,无皮下淤点、淤斑,无呕血、咯血,无黑便等出血倾向,未予纤维蛋白原输注等特殊治疗,仅进行临床观察。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一般情况较好。⑤文献复习结果显示,与本研究患者同为FGA基因2号外显子c.104G>A(p.Arg35His)杂合突变与1号外显子c.16A>G(p.Ile6Val)杂合突变导致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分别为23、1例。其中,仅2例伴FGA基因2号外显子c.104G>A(p.Arg35His)杂合突变患者具有出血及血栓症状。结论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出血或者血栓形成。该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家族史、临床表现、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确诊,并坚持个体化原则,对于没有出血及血栓形成疾病史及家族史的无症状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无需特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异常 突变 纤维蛋白 出血 血栓形成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原文传递
44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玉莉 何金 +3 位作者 刘颖 赵云富 姜晓钟 刘会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颌下腺炎的形态学特点和细胞因子在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中的表达与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44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根据颌下腺纤维化程度分期分为4组,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4组中的TGF-β1、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 目的探讨硬化性颌下腺炎的形态学特点和细胞因子在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中的表达与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44例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根据颌下腺纤维化程度分期分为4组,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4组中的TGF-β1、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并与正常组对照,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GF-β1、Col-Ⅰ和FN的表达量均与颌下腺的病变程度成正比(各组均P<0·05);TGF-β1与Col-Ⅰ、FN的表达量成正相关(各组均P<0·05)。结论随着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病变程度的加重,TGF-β1表达增加,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Col-Ⅰ、FN等)而参与颌下腺纤维化发生,并在颌下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 纤维 转化生长因子-Β 胶原Ⅰ型 纤维蛋白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通过其受体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CTGF和FN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敏 黄国良 +1 位作者 李健榕 钟林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s)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RMCs与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培...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s)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RMCs与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培养,或与同一质量浓度的AGE-BSA和BSA共同培养不同时间,以中和性抗RAGE抗体封闭细胞膜上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AGEs对HRMCs中RAGE表达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TGF、FN mRNA的表达。结果:在HRMCs中存在少量RAGE的表达,AGE-BSA能够诱导HRMCs中RAGE的表达增加,并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促进HRMCs中CTGF和FN的表达上调;CTGF、FN的表达水平在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400 mg/L)的AGE-BSA作用48 h后以及加入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AGE-BSA作用不同时间(12、24、48、72h)后,较相应质量浓度或时间的BSA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抗RAGE抗体干预后能够部分抑制AGE-BSA诱导CTGF及FN的表达,而人IgG没有这种作用。结论:AGEs可能通过RAGE诱导CTGF及FN的表达上调,是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肾小球系膜细胞 受体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新 李玉林 +5 位作者 何旭 李伟 李一雷 张丽红 杨瑞光 赵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86-1590,共5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hum an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内皮分化基础及其诱导条件。方法:采用密度分离与贴壁筛选结合法分离hMSCs,体外联合应用生长因子VEGF165和不同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与Ⅰ型胶原(Co...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hum an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MSCs)体外内皮分化基础及其诱导条件。方法:采用密度分离与贴壁筛选结合法分离hMSCs,体外联合应用生长因子VEGF165和不同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与Ⅰ型胶原(Col),对其进行内皮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化学、流式细胞分析法及透射电镜对其分化后细胞进行鉴定。结果:hMSCs表达早期内皮分化标志之一KDR;PAS反应阳性及超微结构显示,hMSCs胞浆内含有大量糖原形成糖原池,分化后细胞胞浆外质内糖原明显减少或消失,暗示细胞发生分化;细胞诱导后CE34、β1整合素和KDR表达均增强。结论:诱导后细胞为过渡细胞群类型(transit popu lation,TP),可向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EPC方向分化。推测由此类型细胞再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即hMSCs→TP→EPC→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类 胶原Ⅰ型
下载PDF
晚期妊娠米索前列醇引产指征的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尹春艳 王保平 +3 位作者 吕小燕 贾晓江 李秋玲 胡玉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胎儿纤维结合素(FFN)测定结合Bishop评分,对小剂量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简称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分析晚期妊娠米索引产指征。方法随机选择无米索引产禁忌证的、孕周≥40周孕妇104例分为3组组FFN阴... 目的探讨应用胎儿纤维结合素(FFN)测定结合Bishop评分,对小剂量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简称米索)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分析晚期妊娠米索引产指征。方法随机选择无米索引产禁忌证的、孕周≥40周孕妇104例分为3组组FFN阴性/Bishop<7分20例;组FFN阳性/Bishop<7分50例;组FFN阳性/Bishop≥7分34例,25μg米索阴道后穹窿放置,记录放置米索的总量、引产成功率、产程、羊水粪染率、剖宫产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引产成功率较低,用药次数增多,潜伏期易发生子宫收缩不协调,引起潜伏期延长,需用催产素加强宫缩的增多;组引产成功率高,发生宫缩过强、子宫过度刺激综合征、羊水粪染等并发症机率低;组引产成功率最高,但发生子宫过强收缩、羊水粪染机率明显高于组和组(P<0.05)。结论晚期妊娠FFN阳性/Bishop<7分时,使用米索引产最安全有效,临床上可作为使用米索引产的指征。应用FFN测定结合Bishop评分,为临床确定使用米索晚期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类/分析 米索前列醇/投药和剂量 妊娠末期 引产/标准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HepⅡ功能域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青蔚 王宁利 +4 位作者 刘旭阳 陈风华 王春芳 吉昂 刘小超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HepⅡ功能域对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的作用。方法对照实验研究。在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中加入纤维连接蛋白HepⅡ功能域片段,孵育18、24h,通过光镜与电镜观察小梁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HepⅡ功能域对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的作用。方法对照实验研究。在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中加入纤维连接蛋白HepⅡ功能域片段,孵育18、24h,通过光镜与电镜观察小梁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纤维连接蛋白HepⅡ功能域对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肌动蛋白、纽蛋白、β-连接蛋白的影响。结果加入纤维连接蛋白HepII功能域片段10~24h,光镜下观察,可见小梁细胞逐渐发生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收缩、变圆、彼此间分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呈红色细丝状着染的小梁细胞肌动蛋白染色减少;位于肌动蛋白两端绿色点、簇状着染的Vinculin染色明显减少;B—Catenin免疫荧光染色呈绿色点状,在沿细胞相连的胞膜处分布减少。电镜下观察,可见小梁细胞突起间缝隙增宽。加入纤维连接蛋白HepⅡ功能域片段24h,小梁细胞恢复至加入HepⅡ功能域片段前的状态。结论纤维连接蛋白HepⅡ功能域能够可逆性的阻断人眼小梁细胞肌动蛋白及其细胞连接。通过信号转导并重组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及其细胞连接有可能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类 肝素 小梁网 肌动蛋白 细胞间接合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