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萝卜硫苷的高效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金旺 甄少波 +3 位作者 李修德 周麟依 刘奕忍 李金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9,共9页
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RAA)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其代谢产物具有防癌抗癌等功能。但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的RAA纯度较低,降低了其利用率,因此需要对RAA纯化。当前纯化RAA的主要技术为色谱纯化技术,但该技术存在... 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RAA)是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其代谢产物具有防癌抗癌等功能。但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的RAA纯度较低,降低了其利用率,因此需要对RAA纯化。当前纯化RAA的主要技术为色谱纯化技术,但该技术存在回收率低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此外,因膜纯化技术是分离纯化糖苷类物质最常用的方法,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以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故该技术同样是纯化RAA的潜在技术。因此,色谱纯化与膜纯化联合技术可实现RAA的有效回收并提高RAA的纯度,有效规避色谱纯化技术所造成的RAA回收率低及二次污染的缺点。因此,该文主要讨论了目前RAA主要的纯化方法,分析了色谱和膜纯化技术在RAA纯化中联合应用的可行性,为RAA的高效纯化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苷 十字花科植物 高效纯化 色谱纯化技术 纯化技术
下载PDF
黑小麦麸皮中多酚类物质的纯化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
2
作者 章灏 王立 李言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使黑小麦麸皮在全谷物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中得到充分利用,对基于超声辅助法提取后的黑小麦麸皮中的多酚粗提物进行纯化,优化了大孔树脂纯化工艺,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纯化后的麸皮多酚组成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当样... 为使黑小麦麸皮在全谷物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中得到充分利用,对基于超声辅助法提取后的黑小麦麸皮中的多酚粗提物进行纯化,优化了大孔树脂纯化工艺,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纯化后的麸皮多酚组成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当样品溶液浓度为1.20 mg/m L、洗脱溶剂浓度为60%、进样流速为1.50 m L/min、洗脱速度为1.50 m L/min时,纯化效果较佳。纯化前后的黑小麦麸皮多酚纯度分别为2.60%±0.28%和14.27%±0.13%,纯化后多酚纯度约为纯化前的5.48倍。推测出纯化后的黑小麦麸皮多酚提取物中可能含有的九种多酚类物质。综上所述,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有效地纯化了黑小麦麸皮多酚粗提物,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多酚类物质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麸皮 多酚类物质 纯化 纯化工艺优化 成分分析
下载PDF
开放性实验:聚乙烯亚胺修饰碳点的合成、纯化与表征
3
作者 李瑞 许贯虹 +4 位作者 于海琳 岑瑶 彭艳 沈凡丽 魏芳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3-398,共6页
开放性实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我们基于学生兴趣、科研热点和实验室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采用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CA)为碳源,聚乙烯亚胺(PEI)为修饰剂,合成PEI修饰碳点(PEI-CDs)。首先,将CA、PEI在0.1 mol/L的盐酸中... 开放性实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我们基于学生兴趣、科研热点和实验室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采用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CA)为碳源,聚乙烯亚胺(PEI)为修饰剂,合成PEI修饰碳点(PEI-CDs)。首先,将CA、PEI在0.1 mol/L的盐酸中超声至完全溶解,混匀后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放入烘箱130℃反应2 h,制得PEI-CDs原液;然后将冷却至室温的原液旋转蒸发浓缩至2 mL,并用无水乙醇沉淀、洗涤;最后,将所得沉淀放入真空干燥箱,70℃干燥12 h得到PEI-CDs粉末。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镜对所合成的PEI-CD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无水乙醇沉淀纯化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绿色,制得的PEI-CDs水溶性好,发光性能优异,大小均一,稳定性高。通过该开放性实验,学生不仅熟悉了大型仪器的使用,而且增强了科学研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 聚乙烯亚胺 碳点 荧光 纯化方法
下载PDF
河蚌多糖生物活性与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4
作者 蒋洁莹 史万忠 +2 位作者 刘瑾 元唯安 朱蕾蕾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河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23年9月与河蚌多糖相关的文献,归纳河蚌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比较不同提取、纯化工艺参数下河蚌多糖提取物的... 目的为河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23年9月与河蚌多糖相关的文献,归纳河蚌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比较不同提取、纯化工艺参数下河蚌多糖提取物的差异。结果河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镇痛、抗炎,抗乙型肝炎病毒、保肝等生物活性。河蚌多糖多以热水(80~100℃)提取法为基础,辅以微波或超声等提取方法,但工艺参数差异较大;提取液多以醇沉方式获得粗提物;纯化后的河蚌多糖在单糖组成(葡萄糖占比较大)、分子量(400~1700kDa)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需加强河蚌多糖提取工艺-药效关系、活性成分构效关系、化学修饰-药效关系等研究,为相关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蚌多糖 生物活性 提取 纯化 工艺
下载PDF
LHCGR胞外结构域蛋白的生信分析、原核表达及纯化
5
作者 王蒙蒙 刘雨然 +7 位作者 杨慧莹 张梦圆 王燕 朱晓庆 罗燕 邵永斌 连科迅 谷新利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目的为获得小鼠LHCGR胞外结构域蛋白(LHCGR-1),分析其结构及理化性质,为今后研究该蛋白功能及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中小鼠LHCGR氨基酸序列合成目的基因Lhcgr-1,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将该基因插入至表达... 目的为获得小鼠LHCGR胞外结构域蛋白(LHCGR-1),分析其结构及理化性质,为今后研究该蛋白功能及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中小鼠LHCGR氨基酸序列合成目的基因Lhcgr-1,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将该基因插入至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pET-28a-LHCGR-1,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之后对该蛋白进行纯化,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该蛋白与LH、CG的相互作用。结果预测LHCGR-1蛋白分子量为40749.08,由367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理论值为5.47;氨基酸序列中有29个丝氨酸位点、10个苏氨酸位点和5个酪氨酸位点;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LHCGR-1并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可以与LH、CG通过多种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有利于其发挥原有的生物学功能。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胞外结构域蛋白LHCGR-1在大肠杆菌内的原核表达体系并获得了纯化蛋白,分子对接预测该蛋白具有生物学功能,提示该蛋白可以用于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CGR 原核表达 蛋白质纯化 生信分析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食用菌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6
作者 耿敏 李晓婧 +3 位作者 王嘉怿 张春玉 周义发 张梦珊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采用热水煮提、乙醇沉淀和离子交换-凝胶组合柱层析的方法,从食用菌姬松茸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了两种电荷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的姬松茸多糖级分WABM-N-a和WABM-A-b,对两种均一级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ABM-N-a级分以1,6-Galp构... 采用热水煮提、乙醇沉淀和离子交换-凝胶组合柱层析的方法,从食用菌姬松茸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了两种电荷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的姬松茸多糖级分WABM-N-a和WABM-A-b,对两种均一级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ABM-N-a级分以1,6-Galp构成主链骨架结构,同时存在较多的1,6-Glcp 1,3-Fucp结构和少量的1,4-Glcp,1,3-Glcp结构连接在Gal的O-3和/或O-4位上,且侧链上的Glc在O-3位上存在少量的分支.WABM-A-b级分为1,6-Glcp连接的葡聚糖结构,Glc在O-2,O-3和/或O-4位上可能均有分支,侧链结构可能为1,3-Glcp,1,4-Glcp,T-Glcp和1,6-Ga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姬松茸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下载PDF
莱姆病螺旋体端粒解离酶的表达纯化及其晶体衍射分析
7
作者 胡元森 王远 +3 位作者 吕扬勇 黄亮 张帅兵 李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对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端粒解离酶(telomere resolvase,ResT)进行原核可溶性表达纯化,并筛选高衍射度的ResT-DNA复合物晶体,为探究ResT-DNA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合成pET28 b-ResT表达质粒,构建... 【目的】对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端粒解离酶(telomere resolvase,ResT)进行原核可溶性表达纯化,并筛选高衍射度的ResT-DNA复合物晶体,为探究ResT-DNA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合成pET28 b-ResT表达质粒,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SUMO-ResT,分析ResT可溶性蛋白在BL21(DE3)、BL21(DE3)pLysS、BL21 Gold(DE3)pLysS、BL21 Codon Plus(DE3)、Rosetta(DE3)和Rosetta(DE3)pLysS中的表达量,获得最优的ResT原核表达菌株。基于AlphaFold预测的ResT蛋白模型,利用定点突变及ResT可溶性蛋白表达分析,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ResT突变体。经Ni-NTA亲和层析、HiTrap Heparin HP亲和层析及分子筛层析对ResT突变体ResT(W94H)进行蛋白纯化。利用EMAS检测ResT(W94H)与DNA的结合能力。使用蛋白晶体接种(seeding)和交叉接种(cross-seeding)方法,利用多种商业化结晶试剂盒筛选并优化ResT-DNA复合物的结晶条件,对复合物晶体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BL21 Gold(DE3)pLysS菌株是ResT最佳的高效可溶性表达菌株,W94H突变体比野生型具有更强的可溶性表达。获得了高纯度(95%)且高质量浓度(15 mg/mL)的ResT(W94H),其能够与底物DNA形成稳定的ResT-DNA复合物。在18℃下,ResT-DNA最佳结晶条件是:PEG3350150 g/L、二甲苯二酸钠0.1 mol/L(pH 6.6)、NaCl 0.15 mol/L,ResT-DNA晶体分辨率最高为3.52,晶体空间群为P4。【结论】得到了高纯度ResT(W94H)蛋白,获得了ResT-DNA复合物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端粒解离酶 原核表达和纯化 蛋白结晶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澳洲坚果抗菌肽分离纯化及其肽段鉴定与分析
8
作者 郭刚军 胡小静 +5 位作者 马尚玄 付镓榕 缪福俊 肖县田 黄克昌 贺熙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159-166,共8页
以液压压榨澳洲坚果粕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澳洲坚果多肽(macadamia nut peptide⁃0,MNP⁃0),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为跟踪指标,通过超滤、DA201⁃C型大孔吸附树脂、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对其进行逐级... 以液压压榨澳洲坚果粕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澳洲坚果多肽(macadamia nut peptide⁃0,MNP⁃0),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为跟踪指标,通过超滤、DA201⁃C型大孔吸附树脂、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对其进行逐级分离纯化,获得抑菌活性较强的抗菌肽,并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对其进行肽段组成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超滤分离的不同分子量澳洲坚果多肽在所有多肽中所占质量分数不同,抑菌活性也有所差异。其中,澳洲坚果多肽组分MNP⁃4占比最高,为29.55%;抑菌活性也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01 mm与9.41 mm。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多肽组分MNP⁃4的技术条件为75%乙醇溶液为解吸剂,静态吸附3 h,动态洗脱体积60 mL。经大孔吸附树脂与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分离纯化,获得3个澳洲坚果纯化多肽(macadamia nut purified peptide,MPP)组分,其中组分MPP⁃2的抑菌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67 mm与16.83 mm,优于多肽MNP⁃0与超滤分离多肽组分。分离纯化的澳洲坚果抗菌活性多肽MPP⁃2含有DDLTDPAPA、VLL、WDY、VPV、WDL、LLW、LWL、FDW 8个肽段,经预测分析,属于抗菌肽的肽段为WDL与FDW,其概率得分a(1.00≥a≥0.50)均为1.00,疏水率均为66.67%,均带有1个负电荷,等电点分别为0.69与0.67,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可通过酶法制备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抗菌肽 分离纯化 肽段 鉴定 氨基酸序列 分析
下载PDF
混菌发酵茶籽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活性研究
9
作者 赵世光 储欣颖 +2 位作者 黎玮 张宇 薛正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3,110,共8页
为促进茶叶籽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采用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混菌发酵茶籽多肽产物进行分级分离,比较茶籽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分子质量的对应关系;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技术对茶籽多肽逐级纯化,获得特征性茶籽抗氧化肽,对其二级结构... 为促进茶叶籽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采用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混菌发酵茶籽多肽产物进行分级分离,比较茶籽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分子质量的对应关系;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技术对茶籽多肽逐级纯化,获得特征性茶籽抗氧化肽,对其二级结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并考察其热稳定性和抗消化稳定性;以H_(2)O_(2)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评价茶籽抗氧化肽的细胞氧化损伤保护功能。结果表明:经超滤分级后,茶籽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分子质量呈负相关,分子质量小于1 kDa的TSP4组分具有最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TSP4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90~849 Da之间,凝胶过滤色谱纯化得到的TSP4-b亚组分平均分子质量为446 Da,其二级结构中的β-折叠的相对含量从未发酵茶叶籽的16.59%上升至44.43%,α-螺旋则由未发酵茶叶籽的37.61%降至17.57%;TSP4-b经20~60℃热处理以及模拟胃肠消化后,自由基相对清除率仍可分别保持在90%及80%以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抗消化能力;中(0.5 mg/mL)、高(5.0 mg/mL)剂量的TSP4-b的介入可使H_(2)O_(2)诱导的MEF细胞存活率分别达到73.8%、82.4%。综上,所分离的茶籽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H_(2)O_(2)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多肽 分离纯化 功能活性 细胞氧化损伤
下载PDF
哈茨木霉β-葡聚糖酶诱导、纯化及对黄瓜幼苗的促生防病作用
10
作者 杨春林 李洪浩 +1 位作者 胡强 席亚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β-葡聚糖、麦麸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细胞壁作为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h-30发酵产生β-葡聚糖酶,采用硫酸铵盐析和琼脂糖凝胶色谱柱层析法对β-葡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以津...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β-葡聚糖、麦麸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细胞壁作为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h-30发酵产生β-葡聚糖酶,采用硫酸铵盐析和琼脂糖凝胶色谱柱层析法对β-葡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探究β-葡聚糖酶对黄瓜幼苗抗性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的影响及黄瓜常见土传病害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条件下木霉Th-30发酵产β-葡聚糖酶活性差异显著,经β-葡聚糖诱导发酵的粗酶液酶活性最高,发酵72 h时达75.63 U·mL^(-1);纯化的β-葡聚糖酶比活力为783.56 U·mg^(-1),是粗酶液的45.32倍;5倍液和10倍液β-葡聚糖酶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根冠比和壮苗指数;β-葡聚糖酶10倍液处理对黄瓜立枯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猝倒病、黄瓜菌核病的防效为50.36%~8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Β-葡聚糖酶 分离纯化 黄瓜幼苗 生防作用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酸枣仁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11
作者 杜国军 洪婉婷 +1 位作者 李占锋 刘禹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利用7种大孔树脂对酸枣仁的总黄酮进行纯化,依据其吸附能力及解吸能力,选出最佳的大孔树脂型号,研究了上样液浓度、上样速度、上样液体积对大孔树脂吸附率的影响以及洗脱剂类型、洗脱剂浓度、洗脱速度、洗脱剂体积对大孔树脂解吸率的影... 利用7种大孔树脂对酸枣仁的总黄酮进行纯化,依据其吸附能力及解吸能力,选出最佳的大孔树脂型号,研究了上样液浓度、上样速度、上样液体积对大孔树脂吸附率的影响以及洗脱剂类型、洗脱剂浓度、洗脱速度、洗脱剂体积对大孔树脂解吸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酸枣仁总黄酮的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DM301大孔树脂纯化酸枣仁总黄酮效果最佳,在上样液浓度为0.1 mg/mL、上样速度为1 BV/h、上样液体积为30 mL、洗脱剂为丙酮、洗脱剂浓度为100%、洗脱速度为2 BV/h、洗脱剂体积为55 mL的条件下,获得的酸枣仁总黄酮纯度最高,相较于纯化前提高了约1.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总黄酮 大孔树脂 正交试验 纯化
下载PDF
高职院校制药专业“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
作者 郭杰 孙玉婧 张娜 《科技风》 2024年第7期143-145,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制药专业“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存在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评价形式陈旧、整体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等主要...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制药专业“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存在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评价形式陈旧、整体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等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方案、结合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改革原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加强校企合作、夯实实践教学、改进评价形式、聚焦成果达成几方面展开。最终实现培养立德树人、课岗融合、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生物分离与纯化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科研项目融入生物分离纯化技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孙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8期262-264,共3页
生物分离纯化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为提高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解决课岗对... 生物分离纯化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为提高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解决课岗对接难题,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提升培养质量和促进创新创业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生物分离纯化技术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微滤联合大孔树脂纯化蓝莓果脯糖浆中花色苷的工艺优化
14
作者 朱成成 隋世有 +6 位作者 魏文毅 贾建 刘伟 田伟 孟令伟 金丽梅 李志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185,共9页
本文使用微滤技术联合大孔树脂技术对蓝莓果脯糖浆分离纯化,以回收其中的蓝莓花色苷。首先通过静态试验对大孔树脂进行筛选,并在动态试验中以花色苷回收率和总糖去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的基础上,优化了上样流速... 本文使用微滤技术联合大孔树脂技术对蓝莓果脯糖浆分离纯化,以回收其中的蓝莓花色苷。首先通过静态试验对大孔树脂进行筛选,并在动态试验中以花色苷回收率和总糖去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的基础上,优化了上样流速、乙醇浓度和洗脱流速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滤透过液中花色苷含量为6.84 mg/100 mL,总糖含量为31.76 mg/mL。AB-8、D101、HPD600三种树脂中,优选出AB-8用于蓝莓果脯花色苷的纯化,大孔树脂纯化花色苷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流速2.0 mL/min、乙醇浓度83%、洗脱流速2.0 mL/min,该条件下花色苷的回收率为86.68%,总糖去除率为84.13%。花色苷解吸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后,花色苷质量浓度为5.56 mg/100 mL,总糖浓度为5.24 mg/mL,花色苷的色价为31.43,约为原料中花色苷色价的5倍。微滤联合大孔树脂纯化蓝莓果脯糖浆花色苷效果明显,本研究为蓝莓花色苷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脯糖浆 花色苷 微滤 大孔树脂 纯化
下载PDF
动态法提取可溶性大豆多糖的纯化及其性能分析
15
作者 樊继源 张彩猛 +3 位作者 孔祥珍 李兴飞 陈业明 华欲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旨在为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的纯化工艺改进和豆渣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动态法从干豆渣中提取得到SSPS粗品后,通过酶解、活性炭吸附以及醇沉等步骤进行纯化,优化了纯化工艺,并考察了纯化对SSPS的基本成分、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 旨在为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的纯化工艺改进和豆渣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动态法从干豆渣中提取得到SSPS粗品后,通过酶解、活性炭吸附以及醇沉等步骤进行纯化,优化了纯化工艺,并考察了纯化对SSPS的基本成分、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酶解条件为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0%、酶解pH 6、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 h;活性炭吸附最适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1.0%、吸附pH 5、吸附温度65℃、吸附时间30 min;纯化处理后SSPS的蛋白质及灰分含量分别从3.60%、5.13%下降至2.19%、4.73%;纯化SSPS的透明度提高了71.94%,黏度降低,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减少了18种,而分子质量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纯化SSPS与市售SSPS在分子结构方面相似,但是结晶度存在一些差异;纯化SSPS的起泡性和乳化性分别达到213.70%和0.76,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均优于市售SSPS和阿拉伯胶的。综上,经动态法提取的SSPS纯化后产品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大豆多糖 纯化 基本成分 理化指标 功能特性
下载PDF
红米米糠非淀粉多糖的提取纯化与结构表征
16
作者 李雪超 赵建伟 +1 位作者 周星 金征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3,共7页
红米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有色米,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能,但其水溶性多糖资源并未被开发利用。该文以红米米糠为原料,脱脂后利用热水提取,经脱色、除蛋白、醇沉、透析制得红米米糠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from red rice bra... 红米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有色米,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功能,但其水溶性多糖资源并未被开发利用。该文以红米米糠为原料,脱脂后利用热水提取,经脱色、除蛋白、醇沉、透析制得红米米糠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from red rice bran,RRBP)。利用DEAE-52 Cellulose和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部分,其中比例最大的为RRBP4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与完全酸水解、部分酸水解、β-消除、I 2-KI实验、刚果红实验等方法对RRBP4的分子质量、单糖组成、主链与侧链、糖苷键、分支程度与三螺旋构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RBP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10^(5)Da,由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例为0.29∶1.93∶0.35∶1.41∶0.50∶1.00∶5.58∶1.67∶2.56,是一种以半乳糖为主的酸性杂聚糖。RRBP4中有62.40%的多糖集中于侧链,是一种高度支化的多糖。RRBP4是以α-糖苷键为主且含有氨基酸的多糖,同时具有三螺旋结构。红米米糠非淀粉多糖的结构分析能够为开发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米米糠 多糖 提取 纯化 结构
下载PDF
重组荔枝类甜蛋白的高效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17
作者 曹琳彩 文舜华 +4 位作者 王凯 刘旭炜 胡卓炎 赵雷 沈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8,共7页
荔枝类甜蛋白(litchi thaumatin-like protein,LcTLP)是导致部分人群过量食用荔枝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探究其引起的机体炎症机制,揭示其晶体结构与促炎活性位点等生物学特性,需获得大量高纯度LcTLP。然而现有报道中... 荔枝类甜蛋白(litchi thaumatin-like protein,LcTLP)是导致部分人群过量食用荔枝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探究其引起的机体炎症机制,揭示其晶体结构与促炎活性位点等生物学特性,需获得大量高纯度LcTLP。然而现有报道中鲜见大量获取高纯度可溶性LcTLP的提取方法,因此该研究对LcTLP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后构建了表达载体pCold-NusA-LcTLP,并成功表达了可溶重组蛋白NusA-LcTLP。通过亲和层析与凝胶过滤层析两步纯化法,最终得到的重组蛋白产量可达36.26 mg/L,纯度达90%以上,表明该纯化方案可高效制得高纯度重组LcTLP。经RAW264.7细胞炎症活性验证,重组LcTLP在1、2μg/mL时刺激细胞NO分泌量分别为12.75、14.68μmol/L,为空白组的2.91、3.36倍,验证了重组LcTLP具有一定的促炎活性。该表达载体与纯化方案高效表达得到了可溶性重组LcTLP,为后续深入研究LcTL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重组类甜蛋白 诱导表达 纯化 活性鉴定
下载PDF
碧根果致敏原Car i 1的分离纯化及表征鉴定
18
作者 罗祺书 唐宇 +4 位作者 张英 朱伟超 赵凯文 罗水忠 吴志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3-20,共8页
目的分离纯化碧根果致敏原Car i 1,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鉴定。方法以新鲜碧根果果仁为原料,通过粉碎、脱脂、浸提、粗分级、凝胶过滤层析,对碧根果致敏原蛋白Car i 1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液相色谱-串... 目的分离纯化碧根果致敏原Car i 1,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鉴定。方法以新鲜碧根果果仁为原料,通过粉碎、脱脂、浸提、粗分级、凝胶过滤层析,对碧根果致敏原蛋白Car i 1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免疫印迹法3种方法对Cari1进行鉴定,并通过圆二色谱仪与紫外分光光度计表征其二、三级结构。结果本方法纯化获得碧根果致敏原Cari1,单轮制备量可达5 mg以上,且纯度大于95%,蛋白质高级结构未被破坏,能够被全部3名碧根果过敏患者的血清准确识别。结论该纯化方法技术路线简单、设备要求低且单次制备量高,总得率可达65%,操作便捷,为碧根果致敏原Car i 1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根果 致敏原 Car i 1 分离纯化 凝胶过滤层析
原文传递
重组小反刍兽疫病毒血凝素蛋白纯化体系的优化
19
作者 胡林杰 朱学亮 +4 位作者 彭泓蛟 邓瑞雪 潘春容 孙跃峰 蒙学莲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本试验利用发酵技术诱导表达了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胞外区(PPRV tH),优化建立了一套纯化重组PPRV tH的完整工艺体系。通过发酵表达获得的10 L菌液,菌体湿重约达30 g/L,均质机破碎菌体获得包涵体;Tris-0缓冲液(pH=8.0)洗涤包涵体3次,每1 ... 本试验利用发酵技术诱导表达了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胞外区(PPRV tH),优化建立了一套纯化重组PPRV tH的完整工艺体系。通过发酵表达获得的10 L菌液,菌体湿重约达30 g/L,均质机破碎菌体获得包涵体;Tris-0缓冲液(pH=8.0)洗涤包涵体3次,每1 g包涵体加入5 mL含20 mmol/L咪唑的Tris-E缓冲液(pH=8.0)重悬,4℃温和旋转溶解过夜,离心收集上清;按体积比1∶2将层析填料Chelaing Sepharose Fast Flow与上清混匀,以流速1~2 mL/min加入层析柱;依次通过10倍柱体积含50、100、400和500 mmol/L咪唑的Tris-E缓冲液(pH=8.0),4℃静置2 h进行洗脱。优化后的纯化体系可得到较纯的重组PPRV tH蛋白,利用灰度分析可知纯化后的重组PPRV tH蛋白纯度能达到85%。本试验提供的纯化体系可快速、简便、低成本、大批量纯化重组PPRV tH蛋白,而且纯化获得的PPRV tH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血凝素蛋白 蛋白纯化 优化
下载PDF
一株拮抗菌产生的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与初步鉴定
20
作者 夏尚远 薛东红 +3 位作者 周启升 孙凤霞 夏尚飞 刘训理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09,共6页
试验旨在分离纯化XDH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并初步鉴定有效抗菌物质的结构。从泰山林地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大肠杆菌及鸡白痢沙门氏菌等多种动物致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短短芽孢杆菌XDH,通过硫酸铵盐析和层析技术对该菌株产生的抗菌物... 试验旨在分离纯化XDH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并初步鉴定有效抗菌物质的结构。从泰山林地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大肠杆菌及鸡白痢沙门氏菌等多种动物致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短短芽孢杆菌XDH,通过硫酸铵盐析和层析技术对该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对纯化后的抗菌物质进行了性质研究,并对抗菌物质B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为:经过CM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对抗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的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34μg/mL和4.69μg/mL,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MIC、MBC分别为0.63μg/mL和1.25μg/mL。采用AKTA Explore10层析系统对抗菌物质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A、B、C三个活性组分,其中,活性组分B的质谱解析结果显示,其分子量为1570.9 Da,推断为一新的多肽类抗菌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拮抗菌 抗菌物质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