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lenCo(Ⅲ)催化剂与金属纳米团簇协同催化二氧化碳环加成
1
作者 陈道庆 杜隆超 陈明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新的可再生碳资源,可与环氧化合物开环共聚制备聚碳酸酯和环状碳酸盐。SalenCo(Ⅲ)能有效破坏环氧丙烷(PO)的碳氧键。锰-钙-氧团簇可以很好地破坏水分子的氢氧键,而CO_(2)与PO的共聚需要打开碳-氧键。从键能来看... 二氧化碳(CO_(2))是一种新的可再生碳资源,可与环氧化合物开环共聚制备聚碳酸酯和环状碳酸盐。SalenCo(Ⅲ)能有效破坏环氧丙烷(PO)的碳氧键。锰-钙-氧团簇可以很好地破坏水分子的氢氧键,而CO_(2)与PO的共聚需要打开碳-氧键。从键能来看,氢氧键远大于碳氧键,因此锰-钙-氧团簇可以作为CO_(2)与PO共聚的催化剂。本文将SalenCo(Ⅲ)催化剂与Mn_(4)-Ca金属纳米团簇混合,并研究了协同催化CO_(2)和PO的催化共聚性能。结果表明,由于[C][(SalenCo(Ⅲ)催化剂]和[M][Mn_(4)-Ca金属纳米团簇]的协同作用,催化效率大大提高。对于[CM3],TON比[M](Mn_(4)-Ca金属纳米团簇)增加了近4倍,合成产物中CPC(环状碳酸盐)占97.5%。当引入波长为403nm和200W的外部光源时,共聚效率最高,TON达到1299.8,CPC(环碳酸盐)占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Co(Ⅲ) 协调作用 二氧化碳 金属纳米团簇 催化共聚
下载PDF
DNA模板荧光金属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应用
2
作者 毛安丽 王海波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3,共9页
荧光金属纳米团簇的尺寸介于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特殊的结构和尺寸赋予了金属纳米团簇一系列优异的荧光特性,如荧光强度高、抗光漂白性能强、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脱氧核糖核酸(DNA)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可设计的序列而成为合成金属... 荧光金属纳米团簇的尺寸介于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特殊的结构和尺寸赋予了金属纳米团簇一系列优异的荧光特性,如荧光强度高、抗光漂白性能强、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脱氧核糖核酸(DNA)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可设计的序列而成为合成金属纳米簇的理想模板。DNA模板的金属纳米簇主要包括DNA模板的银纳米团簇(DNA-AgNCs)、铜纳米团簇(DNA-CuNCs)、金纳米团簇(DNA-AuNCs)等。DNA模板的金属纳米团簇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探针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较大潜在应用价值。基于先前对DNA模板的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系统总结了DNA模板的金属纳米簇的制备、性质和在生物传感以及生物成像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DNA模板的金属纳米簇的未来发展研究重点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模板荧光金属纳米团簇 DNA模板银纳米团簇 DNA模板铜纳米团簇 DNA模板金纳米团簇 生物传感 生物成像
下载PDF
Ir纳米团簇负载于ZIF-8衍生的氮掺杂炭框架用于高效析氢反应
3
作者 王希澳 公衍尚 +3 位作者 刘之坤 巫培山 张立学 孙建坤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2,共9页
利用低活性载体精确调控活性金属的电子结构是开发高性能电催化剂的有效途径,金属与载体之间高度灵活的电子相互作用可优化催化性能。在此,将Ir纳米团簇(Ir@NC)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炭框架上,制备了一种高效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合... 利用低活性载体精确调控活性金属的电子结构是开发高性能电催化剂的有效途径,金属与载体之间高度灵活的电子相互作用可优化催化性能。在此,将Ir纳米团簇(Ir@NC)均匀地负载在氮掺杂炭框架上,制备了一种高效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合成过程是将在900℃下退火制备的沸石咪唑盐框架-8(ZIF-8)作为碳源浸入IrCl_(3)溶液中,然后在400℃的H_(2)/Ar气氛下进行煅烧还原处理。氮掺杂炭框架的三维多孔结构暴露了更多的活性金属位点,Ir簇和氮掺杂炭载体之间的协同效应有效地调节了Ir的电子结构,优化了HER过程。在酸性介质中,Ir@NC表现出显著的HER电催化活性:在10 mA cm^(-2)的条件下,过电位仅为23 mV,具有超低的Tafel斜率(25.8 mV dec^(-1)),且在10 mA cm^(-2)的条件下可稳定运行24 h以上。制备的电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合成路线简便、可规模化制备等优点,有望成为一种极有前途的候选催化剂用于酸性水裂解进行工业制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团簇 氮掺杂炭载体 电子相互作用 电催化 析氢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软电离质谱技术的金属纳米团簇合成、结构解析与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的进展
4
作者 张丽丽 周健 +1 位作者 房聪 孙晓岩 《质谱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9,I0003,共22页
原子数精确的金属纳米团簇为研究纳米材料的结构演化和构效关系提供了绝佳模型,然而,由于团簇生长过程的不确定性、结晶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自身稳定性较差等因素,使其在精准合成、结构解析以及催化机理研究方面面临挑战。质谱技术具有高... 原子数精确的金属纳米团簇为研究纳米材料的结构演化和构效关系提供了绝佳模型,然而,由于团簇生长过程的不确定性、结晶过程的复杂性以及自身稳定性较差等因素,使其在精准合成、结构解析以及催化机理研究方面面临挑战。质谱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特性,尤其是结合软电离技术(主要包括电喷雾电离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近年来在凝聚相团簇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监测中间体的变化可以解析团簇的生长过程,使用串联质谱技术可以推测团簇结构特征,利用离子-分子反应方法以及在线反应监测技术能够揭示催化反应微观机理等。本文主要总结了2种软电离质谱技术在金属团簇合成、结构解析以及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的进展,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质谱 实时监测 反应中间体
下载PDF
金纳米团簇检测食品中NO_(2)^(–)的综合实验设计
5
作者 王松柏 董晓芮 +2 位作者 李文艳 薛柳燕 李英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以金纳米团簇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为例,将纳米团簇科学前沿引入化学专业本科生综合实验教学。与国标(GB5009.33—2016)检测NO_(2)^(-)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对肉制品样品进行脱脂、脱蛋白等处理,检测效率显著提高,此外还对剩菜剩饭和多... 以金纳米团簇的合成、表征和应用为例,将纳米团簇科学前沿引入化学专业本科生综合实验教学。与国标(GB5009.33—2016)检测NO_(2)^(-)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对肉制品样品进行脱脂、脱蛋白等处理,检测效率显著提高,此外还对剩菜剩饭和多次煮沸水中的NO_(2)^(-)含量进行了检测,为健康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实验涉及蛋白质变性、氧化还原反应、软硬酸碱规则、荧光传感等相关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交叉学科前沿,还可以通过多模块教学,从多维度、多视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清 四氯金酸 纳米团簇 NO_(2)^(–)检测 综合实验
下载PDF
荧光铜纳米团簇用于食品和环境中Cr_(2)O_(7)^(2-)的检测研究
6
作者 赵干 杨丽娜 +2 位作者 向晖 贺诗雨 刘洪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是食品和环境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科学灵敏的检测方法。文章使用4,6-二氨基-2-巯基嘧啶(DAMP)作为配体,在温和条件下,仅通过简单的搅拌,在10 min之内合成一种发射波长为590 nm的新型铜纳米团簇(c... 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是食品和环境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科学灵敏的检测方法。文章使用4,6-二氨基-2-巯基嘧啶(DAMP)作为配体,在温和条件下,仅通过简单的搅拌,在10 min之内合成一种发射波长为590 nm的新型铜纳米团簇(copper nanoclusters,CuNCs)。鉴于该团簇对于重铬酸根离子(Cr_(2)O_(7)^(2-))高度的灵敏性和抗干扰能力,将其作为荧光探针,实现了对Cr_(2)O_(7)^(2-)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检测,最低检出限为0.7μmol/L。通过加标回收试验,验证其在饮用水和湖水实际样品中对Cr_(2)O_(7)^(2-)的荧光检测能力,荧光变化显著,其加标回收率在94.3%~10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低于5%。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对食品和环境中的Cr_(2)O_(7)^(2-)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环境安全 重金属污染 纳米团簇(CuNCs) 重铬酸根离子(Cr_(2)O_(7)^(2-)) 荧光检测
下载PDF
基于激光悬浮的单颗微米粒子/纳米团簇的散射强度分布测量
7
作者 黄雪峰 陈矗 +2 位作者 李嘉欣 张敏琦 李盛姬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84-195,共12页
为了探索微/纳米粒子的散射特性,提出采用贝塞尔光束悬浮和散射测量耦合的方法搭建悬浮散射测试系统装置,对单颗微米粒子/纳米团簇的散射强度分布进行精确测量.首先利用两束反向传输的贝塞尔光束对多种类型和尺寸的粒子/团簇进行悬浮,... 为了探索微/纳米粒子的散射特性,提出采用贝塞尔光束悬浮和散射测量耦合的方法搭建悬浮散射测试系统装置,对单颗微米粒子/纳米团簇的散射强度分布进行精确测量.首先利用两束反向传输的贝塞尔光束对多种类型和尺寸的粒子/团簇进行悬浮,判定粒子的悬浮稳定性;然后对悬浮粒子以9.2''的角分辨率在平面2π角度内的散射强度分布进行测量.模拟计算了激光作用下粒子的受力以及不同参数粒子的散射强度分布,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深入地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散射测试系统不确定度的干扰程度,详细讨论了悬浮不稳定性对散射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向传输的贝塞尔光束可对金属镁、铝和石墨等粒子/团簇进行稳定悬浮,其相对不稳定度小于0.15,悬浮过程中光泳力起主导作用;单颗微米粒子/纳米团簇的散射强度分布符合Mie粒子散射特征,折射率虚部大的粒子具有更强的前向散射特性,粒子尺寸参数越大,则前向散射作用越强.单颗微粒散射强度分布的精确测量证实了悬浮散射测试系统的通用性和可靠性,为深入认识物质散射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悬浮 MIE 散射 单颗微粒 纳米团簇
下载PDF
金属纳米团簇荧光探针联合新型纳米材料在核酸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8
作者 梁春贤 邹联佳 +1 位作者 林夏 赵斌斌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58-464,共7页
核酸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基因治疗和生物医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属纳米团簇(MNCs)荧光探针是一种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的荧光探针,最常用的有银纳米团簇(Ag NCs)荧光探针和铜纳米团簇(Cu NCs)荧光探针,可用于检测DNA和miRNA。新型... 核酸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基因治疗和生物医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属纳米团簇(MNCs)荧光探针是一种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的荧光探针,最常用的有银纳米团簇(Ag NCs)荧光探针和铜纳米团簇(Cu NCs)荧光探针,可用于检测DNA和miRNA。新型纳米材料,如氧化石墨烯、纳米碳氧化物、金纳米颗粒、二硫化钨纳米片能够猝灭多种荧光团的荧光信号。利用新型纳米材料对单链DNA和双链DNA的吸附能力具有巨大差异的特性,可设计出“turn on”型检测平台。此外,将新型纳米材料如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磁性微球等,与MNCs荧光探针联用时,可获得荧光放大效应。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核酸检测方面MNCs荧光探针与纳米材料联用的各种检测平台,分析这些MNCs荧光探针检测平台的设计原理、荧光行为及检测能力等,为疾病诊断和病理研究的分子工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荧光探针 新型纳米材料 核酸检测 检测平台 荧光放大效果 综述
下载PDF
柠檬基碳量子点/铜纳米团簇比率型荧光探针对环境水中Hg^(2+)检测的应用
9
作者 王俊霞 孙正鹏 +1 位作者 王盼盼 王学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95-4204,共10页
本文以新鲜柠檬汁为碳源,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良好的荧光碳量子点(CQDs)和谷胱甘肽封端的铜纳米簇(CuNCs).由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在同一激发下,CQDs和CuNCs分别在420 nm和650 nm处有明显特征荧光发射峰值.将二者按一定比例... 本文以新鲜柠檬汁为碳源,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能良好的荧光碳量子点(CQDs)和谷胱甘肽封端的铜纳米簇(CuNCs).由荧光光谱分析可知,在同一激发下,CQDs和CuNCs分别在420 nm和650 nm处有明显特征荧光发射峰值.将二者按一定比例构建了CQDs-CuCNs双荧光探针,并用于水环境中汞离子的荧光检测.结果发现,Hg^(2+)加入CQDs-CuCNs双荧光体系后,该荧光探针在420 nm处荧光发射峰值下降,但在650 nm处荧光发射峰值略微上升.将该双荧光探针的荧光发射峰值的比值I650/I420(在650 nm处与420 nm处的荧光发射峰值的比值)与汞离子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结果在Hg^(2+)浓度25—400 n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R2=0.9965),检出限为13.0 nmol·L^(-1).该荧光探针对湖水和污水厂出水中Hg^(2+)均未检出,但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12%—103.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52%,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实际水样中汞离子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量子点 纳米团簇 比率型荧光探针 汞离子
原文传递
CdS纳米片与纳米线负载Au_(25)纳米团簇光催化苯甲醇无氧脱氢制苯甲醛反应的研究
10
作者 李星池 赵晗 +5 位作者 潘晓丽 苏杨 李仁贵 王华 康磊磊 刘晓艳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25-1833,共9页
光催化苯甲醇直接脱氢制苯甲醛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合成精细化学品的同时生成氢气的节能途径。负载型半导体CdS基催化剂是该反应的一类典型的光催化剂。文献报道CdS的形貌对光催化水分解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但其在光催化苯甲醇无氧脱氢制... 光催化苯甲醇直接脱氢制苯甲醛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合成精细化学品的同时生成氢气的节能途径。负载型半导体CdS基催化剂是该反应的一类典型的光催化剂。文献报道CdS的形貌对光催化水分解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但其在光催化苯甲醇无氧脱氢制苯甲醛反应中的形貌效应研究报道极少。本工作合成了纳米片状(NS)和纳米线状(NW)两种不同形貌的CdS,发现CdS-NS表现出比CdS-NW更高的转化苯甲醇的光催化活性,但这两种催化剂对苯甲醛的选择性非常低。通过在CdS-NS和CdS-NW上负载Au_(25)纳米团簇,光催化苯甲醇无氧脱氢制苯甲醛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明显提高,并显著减弱了CdS载体的形貌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以上结果为设计合成精细化学品的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形貌效应 苯甲醇脱氢 无氧 Au_(25)纳米团簇
下载PDF
水溶性银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政伟 李金京 +3 位作者 吴逸斐 张刚申 肖春生 严微 《胶体与聚合物》 2023年第1期33-35,41,共4页
本文以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TMP)作为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合成硫醚端基聚合物PTMP-PMAA。再以此聚合物作为配体,Ag NO3作为金属前驱体,在紫外光的辐照下合成了金属银纳米团簇(Ag NCs),并对制备的金属... 本文以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TMP)作为链转移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合成硫醚端基聚合物PTMP-PMAA。再以此聚合物作为配体,Ag NO3作为金属前驱体,在紫外光的辐照下合成了金属银纳米团簇(Ag NCs),并对制备的金属纳米团簇进行一系列合成优化以及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g NCs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3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625 nm,荧光量子效率为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银纳米团簇 荧光 合成优化
原文传递
组合掺杂引入新型、多种镉配位方式增强金纳米团簇的电催化性能
12
作者 刘真 孟祥福 +6 位作者 古万苗 查珺 闫楠 尤青 夏楠 王辉 伍志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86,共8页
为提高金纳米团簇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密度,本文引入了一种组合掺杂法(同时掺入硫和镉),合成一种新型Au-Cd纳米团簇—Au41Cd6S2(SCH2Ph)33,并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精确表征。单晶结构表明,它包含一个双二十面体的Au23内... 为提高金纳米团簇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电流密度,本文引入了一种组合掺杂法(同时掺入硫和镉),合成一种新型Au-Cd纳米团簇—Au41Cd6S2(SCH2Ph)33,并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精确表征。单晶结构表明,它包含一个双二十面体的Au23内核,所有的镉原子都掺杂在外壳层中且具有多种配位环境,外层staple(类订书针结构)除两个常见的Au3(SR)4三聚体外,还有两条独特的Au5Cd2(SR)9S长staple交叉覆盖在内核顶部,此外还发现了(S-Au-S)2(CdS-S-CdS)四聚体,这种两个Cd原子通过S原子直接相连的结构也为首次报道。与“同核异壳”的Au38(SCH2Ph)24团簇相比,Au41Cd6S2(SCH2Ph)33表现出更高的法拉第效率(−0.7 V电位时达99.3%)和更高的CO分电流密度(−0.9 V电位时为120 mA∙cm^(−2))。利用理论计算结果对Au41Cd6S2(SCH2Ph)33的高催化活性进行了解释,揭示Cd-Cd是最高活性位点,离内核最远的Au-Cd位点在同时考虑活性和选择性的情况下是最优的活性位点。本工作提供了一种提高金纳米团簇催化性能的策略,对金纳米团簇的合成、结构及构效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有望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组合掺杂 镉配位方式 构效关系 电催化CO_(2)还原
下载PDF
超分子策略调控金纳米团簇的发光行为
13
作者 曲国娟 江涛 +1 位作者 刘涛 马骧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7-407,共11页
金纳米团簇(金簇)凭借其丰富的光学性能和独特的纳米结构在催化、生物成像、传感、分析检测、药物传送、显示和照明等领域脱颖而出。然而,较低的量子产率和单一的发光波段严重阻碍了金簇的发展前景,制备可调谐、高量子产率、长寿命的金... 金纳米团簇(金簇)凭借其丰富的光学性能和独特的纳米结构在催化、生物成像、传感、分析检测、药物传送、显示和照明等领域脱颖而出。然而,较低的量子产率和单一的发光波段严重阻碍了金簇的发展前景,制备可调谐、高量子产率、长寿命的金簇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主客体包结、嵌入聚合物基质以及氢键、静电作用力等超分子策略已被广泛用于调控金簇的发光行为,有效地提高金簇发光量子产率。鉴于此,系统阐述了超分子策略调控金簇发光行为的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基于超分子策略构建及调控多功能金簇发光行为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金簇发光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团簇 光化学 调控发光 超分子组装 纳米粒子
下载PDF
基于金属纳米团簇的荧光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爱玲 李超然 +3 位作者 吉米 贺宇璇 吴建虎 徐建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6-64,共9页
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为保证食品的品质与安全,建立灵敏、准确、快速、简单易操作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金属纳米团簇作为一种荧光纳米材料,具有光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 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为保证食品的品质与安全,建立灵敏、准确、快速、简单易操作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金属纳米团簇作为一种荧光纳米材料,具有光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胞标记、生物成像、分析检测等领域。以食源性致病菌、抗生素残留、重金属离子3种广泛存在且毒性较大的食品污染物为例,本文概述了荧光金属纳米团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包括不同荧光金属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对目标物的传感机制、传感器的性能等内容,重点介绍了金属纳米团簇与目标分析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食品中污染物荧光检测法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进一步拓展金属纳米团簇在食品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团簇 荧光传感器 食源性致病菌 抗生素残留 重金属离子
原文传递
智能手机辅助铜纳米团簇比率荧光探针检测四环素
15
作者 崔曦鹏 李彦月 +4 位作者 张娟 陈子繁 罗洪 陈辉 何瑜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33-39,共7页
稀土离子Eu^(3+)结合EW-Cu NCs设计双发射荧光探针,由于四环素(Tc)与EW-Cu NCs之间的内滤效应,EW-Cu NCs的荧光被猝灭,同时Tc与Eu^(3+)之间的天线效应(AEE)使得Eu^(3+)的荧光得到增强,基于此,通过探针的荧光双响应模式对Tc进行定量检测,... 稀土离子Eu^(3+)结合EW-Cu NCs设计双发射荧光探针,由于四环素(Tc)与EW-Cu NCs之间的内滤效应,EW-Cu NCs的荧光被猝灭,同时Tc与Eu^(3+)之间的天线效应(AEE)使得Eu^(3+)的荧光得到增强,基于此,通过探针的荧光双响应模式对Tc进行定量检测,在0.25~72.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Tc的响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 nmol/L.同时根据检测过程中溶液荧光颜色的变化(由绿到红),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比色法分析,颜色信号比值R/B与Tc浓度在2.5~45.0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牛奶中Tc的检测,并获得满意的回收率,表明EW-Cu NCs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团簇 比率荧光 四环素 智能手机
下载PDF
甲巯丙脯酸功能化金纳米团簇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的体外光热/光动力抗癌活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欣雨 钟文彩 +3 位作者 肖静 唐冬梅 叶脉 郑有坤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22-225,232,共5页
目的合成具有光热和光动力治疗效应的金纳米团簇(gold nanoclusters,AuNCs),并研究其对皮肤黑色素瘤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以甲巯丙脯酸为功能配体制备AuNCs,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TEM)、光电子能谱(XPS)、电位粒径分析仪对合成... 目的合成具有光热和光动力治疗效应的金纳米团簇(gold nanoclusters,AuNCs),并研究其对皮肤黑色素瘤的体外抗癌活性。方法以甲巯丙脯酸为功能配体制备AuNCs,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TEM)、光电子能谱(XPS)、电位粒径分析仪对合成的AuNCs进行表征。以808 nm近红外激光照射不同浓度的AuNCs,采用热成像仪监测体系温度变化评价该AuNCs的光热效应,同时以SOSG单线态氧探针检测单线态氧(^(1)O_(2))生成情况评估其光动力效应。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激光照射下AuNCs对黑色素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甲巯丙脯酸功能化的AuNCs平均粒径为(1.6±0.2)nm,分散均匀,zeta电位为(-34.8±4.98)mV。在808 nm激光照射下,10 min内AuNCs体系温度可升至60℃以上,并伴随显著的^(1)O_(2)生成。在未进行激光照射下,AuNCs在浓度为0~128μg/mL范围内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基本无细胞毒性。在808 nm激光处理10 min后,AuNCs处理组细胞温度可达55℃以上,并检测到大量^(1)O_(2)生成,细胞存活率降低至(38.8±2.8)%。结论甲巯丙脯酸功能化的AuNCs同时具有近红外激光激发的光热和光动力效应,对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具有卓越的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团簇 黑色素瘤 光热治疗 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DNA模板骨架合成金属纳米团簇传感策略概述
17
作者 杨春丽 史亚楠 +2 位作者 张宇晴 张芷菡 许文菊 《化学传感器》 CAS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以DNA模板为骨架合成的金属纳米团簇含有几个到几百个原子,其尺寸范围从亚纳米到2纳米。由于具有很强的量子限域,该类金属纳米团簇表现出优良的类分子荧光特性。该文主要概述了以不同DNA序列模板合成的银纳米团簇(AgNCs)、铜纳米团簇(Cu... 以DNA模板为骨架合成的金属纳米团簇含有几个到几百个原子,其尺寸范围从亚纳米到2纳米。由于具有很强的量子限域,该类金属纳米团簇表现出优良的类分子荧光特性。该文主要概述了以不同DNA序列模板合成的银纳米团簇(AgNCs)、铜纳米团簇(CuNCs)和金纳米团簇(AuNCs),及其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与其他配体保护的金属纳米团簇相比,DNA模板金属纳米团簇表现出更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如DNA模板银纳米团簇根据模板序列的不同,显示出可调的荧光发射和增强的稳定性。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利用金属团簇作为一类特殊的免标记型荧光信标,构建了各种目标物检测的传感平台,包括小分子和离子检测,蛋白检测以及核酸检测等。在可预见的未来,基于巧妙设计的DNA-金属纳米团簇及其复合材料在生物传感和生物分析领域将有更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生物传感器 DNA序列模板骨架 金属纳米团簇 信号转换
下载PDF
铜纳米团簇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研究进展
18
作者 袁斌霞 孙永军 +4 位作者 李敏 秦德昭 王道累 刘建峰 曹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2,共9页
金属纳米团簇具有独特的原子几何结构和分立的电子能级,在光、电、磁、催化和生物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与金、银、铂纳米团簇相比,铜纳米团簇(Cu NCs)因具有低成本、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广泛应用于生物... 金属纳米团簇具有独特的原子几何结构和分立的电子能级,在光、电、磁、催化和生物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与金、银、铂纳米团簇相比,铜纳米团簇(Cu NCs)因具有低成本、低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检测等多个领域,并表现出了良好的荧光性能,是传统荧光材料如有机染料及半导体量子点的有效替代物。归纳了Cu NCs近几年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Cu NCs的合成方法及荧光性质进行了系统阐述。之后系统性介绍了Cu NCs在生物检测领域与环境检测领域的应用,并在最后分析了Cu NCs的研究及其在相关领域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团簇 荧光特性 制备 应用 进展
下载PDF
有机分子笼封装金属纳米团簇的合成策略与催化应用
19
作者 孙建科 王佳晨 杨晓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08-1317,共10页
金属纳米团簇是由若干金属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尺寸介于单个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在催化反应中展现出良好的性能.然而裸露的金属纳米团簇由于表面能较高,在催化过程中容易聚集失活.近年来,有机分子笼(organ... 金属纳米团簇是由若干金属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尺寸介于单个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具有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结构,在催化反应中展现出良好的性能.然而裸露的金属纳米团簇由于表面能较高,在催化过程中容易聚集失活.近年来,有机分子笼(organic molecular cages,OMCs)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孔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将金属纳米团簇封装在有机分子笼的限域空间内不仅可以提高其粒径均一性,还可以提高稳定性.有机分子笼的孔道结构完全开放,封装在其内部的金属纳米团簇在氧化、还原、偶联、产氢等反应中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本文简要总结了有机分子笼封装金属纳米团簇的合成策略以及这类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有机分子笼 金属纳米团簇 封装策略 催化应用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团簇/氧化石墨烯的高灵敏复合荧光纳米传感器检测水产品中重金属汞离子
20
作者 王英 成婧 +5 位作者 许银玉 罗思 李旺 熊颖 陈燕妮 文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27-235,共9页
目的基于金纳米团簇(aptamer@gold nanoclusters,Apt@AuNCs)/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的高灵敏复合荧光纳米传感器建立检测水产品中汞离子(Hg^(2+))的方法。方法以寡核苷酸序列为模板通过一步法快速合成具有直接特异性识别Hg^(2+... 目的基于金纳米团簇(aptamer@gold nanoclusters,Apt@AuNCs)/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的高灵敏复合荧光纳米传感器建立检测水产品中汞离子(Hg^(2+))的方法。方法以寡核苷酸序列为模板通过一步法快速合成具有直接特异性识别Hg^(2+)能力的Apt@AuNCs;Apt@AuNCs作为荧光能量供体,与GO纳米片结合,形成Apt@AuNCs/GO复合荧光纳米体系,此时,Apt@AuNCs荧光被GO猝灭;Hg^(2+)以T-Hg^(2+)-T结构与Apt@AuNCs结合,使得Apt@AuNCs脱离GO表面,体系荧光得到恢复,从而实现Hg^(2+)的快速荧光法检测。结果最佳检测条件为:选择适配体序列为CCCCCCCCCCCCTTCTTTCTTCCCCTTGTTTGTT、GO质量浓度为0.30 mg/mL、激发波长为345 nm、GO与Apt@Au NCs孵育时间为35 min。该方法的Hg^(2+)检出限为0.189 nmol/L,定量限为0.630 nmol/L,线性范围为0.5~10.0 nmol/L。选择小龙虾和鲢鱼作为实际检测样品,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测试,其加标回收率为87.18%~109.90%。结论该复合荧光纳米体系无需复杂预处理,实现了对实际样品中Hg^(2+)的现场、简单快速且高灵敏的测定,为水产品中Hg^(2+)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团簇 复合荧光纳米传感器 氧化石墨烯 汞离子 水产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