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铜的应用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永兴 林默 王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6,共13页
[背景]纳米氧化铜(CuO-nanoparticles,CuO-NPs)是一种工程纳米材料,具有价廉易得、稳定性强、导电性高的特点,同时具有高比容量、高表面能和大比表面积,在电化学、光电、能源技术、催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对CuO-... [背景]纳米氧化铜(CuO-nanoparticles,CuO-NPs)是一种工程纳米材料,具有价廉易得、稳定性强、导电性高的特点,同时具有高比容量、高表面能和大比表面积,在电化学、光电、能源技术、催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对CuO-NPs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铜依赖毒性机制“铜死亡”的发现,其环境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问题备受关注.[进展]本文主要介绍近5年来CuO-NPs的应用进展及环境命运,并阐述其环境危害、健康危害以及毒性机制研究进展.在工业生产中,CuO-NPs主要在超导、催化、玻璃陶瓷染色和农药领域被广泛应用,在电极材料、光电元件、抗菌剂、生物传感和肿瘤治疗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uO-NPs对生态环境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毒性主要依赖于氧化还原电位、颗粒摄取、细胞内释放及铜离子溶出.最新发现的“铜死亡”机制为研究CuO-NPs的生物相容性提供了新视野.[展望]未来在CuO-NPs暴露条件下的表征、低浓度CuO-NPs作用下的长期和慢性影响、与实际环境相符的风险评估,以及不同毒性机制相互作用和稳态调节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充分了解CuO-NPs的生态毒性及相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生态毒性 毒性机制
下载PDF
静电纺纳米氧化铜抗菌复合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李永贵 方丽莉 +2 位作者 钟晨雅 麻文效 陈明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8,共8页
针对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抗菌性能不足的问题,本文以PP熔喷非织造布为静电纺丝装置的接受基布、CuO-NPs为抗菌材料,制备具有高效抗菌性能的聚丙烯/聚丙烯腈/纳米氧化铜(PP/PAN/CuO-NPs)复合非织造布。研究了CuO-NPs质量分数与静电纺... 针对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抗菌性能不足的问题,本文以PP熔喷非织造布为静电纺丝装置的接受基布、CuO-NPs为抗菌材料,制备具有高效抗菌性能的聚丙烯/聚丙烯腈/纳米氧化铜(PP/PAN/CuO-NPs)复合非织造布。研究了CuO-NPs质量分数与静电纺丝时间对复合非织造布抗菌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纺丝时间为1 h、CuO-NPs质量分数在0.3%~0.9%时,复合非织造布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均>99.99%。纺丝时间为1 h,随着CuO-NPs质量分数增大,复合非织造布纤维直径增大、直径分布均匀性降低、疏水性能下降。CuO-NPs质量分数不变,随着纺丝时间增加,复合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提升,透气性却下降。纺丝时间相同,复合非织造布的过滤效率随着CuO-NPs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CuO-NPs质量分数增大时,复合非织造布的透气性在较短纺丝时间(0.5~1 h)内先下降后提升,在较长纺丝时间(1.5~2.5 h)内显著下降。此外,CuO-NPs的加入不会改变PAN纳米纤维膜的化学结构。静电纺纳米纤维膜与PP基布的复合可以制备高效过滤和抑菌的医用防疫纺织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静电纺丝 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 过滤性能 抗菌性能 疏水性能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颗粒和环丙沙星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协同胁迫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琪 赵白航 +2 位作者 张雨晴 陈效堂 杨海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9,共9页
纳米颗粒和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共同存在可产生综合毒性.选择纳米氧化铜颗粒(CuO NPs)和环丙沙星(CIP)作为纳米颗粒和抗生素的代表性物质,探究了CuO NPs和CIP共存胁迫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系统的运行性能、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的长... 纳米颗粒和抗生素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共同存在可产生综合毒性.选择纳米氧化铜颗粒(CuO NPs)和环丙沙星(CIP)作为纳米颗粒和抗生素的代表性物质,探究了CuO NPs和CIP共存胁迫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系统的运行性能、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CuO NPs单独胁迫使脱氮性能轻微提高,对碳和磷的去除性能轻微下降.CIP单独胁迫显著抑制了碳、氮和磷的去除性能.CuO NPs和CIP共存时对碳、氮和磷去除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抑制效应.CuO NPs和CIP共存胁迫使细胞膜完整性下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增多,胞外聚合物(EPS)分泌增强,且溶解性EPS(S-EPS)的官能团发生显著变化.CuO NPs和CIP共存胁迫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协同抑制效应,对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颗粒(CuO NPs) 环丙沙星(CIP) 好氧颗粒污泥(AGS) 协同效应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不同施用方式对小白菜吸收四环素的影响
4
作者 李竺霖 周嘉 +1 位作者 梁梦月 袁宁 《河北农机》 2023年第24期24-26,共3页
采用水培方式,通过对小白菜叶片进行湿喷、干喷以及根施CuO-NPs,研究小白菜中TCs与Cu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明确CuO-NPs对小白菜吸收TCs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白菜叶片中Cu含量:湿喷(58.49~179.2mg/kg)>干喷(50.2... 采用水培方式,通过对小白菜叶片进行湿喷、干喷以及根施CuO-NPs,研究小白菜中TCs与Cu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明确CuO-NPs对小白菜吸收TCs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白菜叶片中Cu含量:湿喷(58.49~179.2mg/kg)>干喷(50.26~79.43mg/kg)>根施(44.57~50.46mg/kg)。湿喷处理下小白菜叶片Cu含量最高,干喷次之,根施最低。(2)CuO-NPs与TCs的联合存在导致小白菜叶片组织发生氧化应激反应的强度大于TCs单独处理,整体呈现低促高抑现象,且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酶系统在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和TCs含量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3)根施CuO-NPs显著提高小白菜根部对四环素的吸收(最高达到251.01~2090.69mg/kg),湿喷CuO-NPs显著增加叶片中TCs的含量,而干喷方式对叶片吸收TCs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四环素 施用方式 小白菜 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的制备及常温脱硫效能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闫波 王新 +2 位作者 邵纯红 李芬 姜安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69-1874,共6页
采用硝酸铜为原料、氢氧化钠溶液为沉淀剂、使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为分散剂的直接沉淀法制备,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得到了三种纳米氧化铜产品,平均粒径分别为25.63,10.74和7.57nm。采用TG-DTA、FIR、XRD和TEM等对纳米氧化铜进行表... 采用硝酸铜为原料、氢氧化钠溶液为沉淀剂、使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为分散剂的直接沉淀法制备,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得到了三种纳米氧化铜产品,平均粒径分别为25.63,10.74和7.57nm。采用TG-DTA、FIR、XRD和TEM等对纳米氧化铜进行表征。对产品的常温脱硫活性进行了穿透试验,并与已开发的其他常温精脱硫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应用于H2S脱硫,可在常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脱硫活性,对H2S的脱除精度可以达到0.05mg·m-3以下。经过优选,产品在3000h-1空速下穿透硫容达到25.3%,高于同类型的其他脱硫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常温 精脱硫 脱硫剂
下载PDF
不同培养介质中纳米氧化铜对小麦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金盛杨 王玉军 +2 位作者 汪鹏 李连祯 周东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42-848,共7页
采用琼脂培养和水培方法比较了纳米氧化铜(CuONPs)在不同暴露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对小麦根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培养介质对CuONPs植物毒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琼脂介质相对水相(营养液)环境可以减少CuONPs的团聚,增强其分散性... 采用琼脂培养和水培方法比较了纳米氧化铜(CuONPs)在不同暴露介质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对小麦根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培养介质对CuONPs植物毒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琼脂介质相对水相(营养液)环境可以减少CuONPs的团聚,增强其分散性.在琼脂和水相中Cu离子溶出随CuONPs浓度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在50~1000mg CuONPs·L-(1以Cu计)范围内,CuONPs在琼脂中无论是Cu2+的溶出浓度还是溶出比率均低于其在水相中的值.CuONPs在不同介质中表现出显著的小麦毒性差异.琼脂培养下小麦根生长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以CuONPs浓度表示)为108mg·L-1,而在水培方式下为9.0mg·L-1,说明琼脂介质极大缓解了CuONPs引起的植物毒性.分析表明,Cu2+溶出浓度较CuONPs投放量与小麦根生长抑制效应之间存在更好的指数相关关系,这说明该研究体系下CuONPs小麦毒性主要是由纳米颗粒释放Cu2+引起的.此结论较好地解释了当培养介质从水相变成琼脂时,Cu2+溶出减少,纳米毒性降低的现象.该研究结果认为,当前国内外使用水培法获得的纳米材料植物毒性研究结果在外推至实际土壤状况时将高估其环境安全性风险,推荐使用琼脂作为纳米材料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的模拟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生长 培养介质
下载PDF
日粮添加高水平硫酸锌和纳米氧化铜对鸡脏器组织锌铜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潘娜 朱风华 +3 位作者 王友令 陈甫 赵才兵 朱连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74-4881,共8页
【目的】研究高锌(硫酸锌)常铜(纳米氧化铜)日粮对鸡脏器组织铜锌含量的影响,探讨Zn2+与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吸收时的互作关系。【方法】选取1日龄SPF白莱航蛋用公雏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以纳米氧... 【目的】研究高锌(硫酸锌)常铜(纳米氧化铜)日粮对鸡脏器组织铜锌含量的影响,探讨Zn2+与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吸收时的互作关系。【方法】选取1日龄SPF白莱航蛋用公雏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以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8 mg.kg-1);2—4组为高锌组,以ZnSO4.7H2O的形式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锌250、500和1 000 mg.kg-1。【结果】日粮添加锌250—1 000 mg.kg-1,受试鸡肝、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中锌和金属硫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鸡十二指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日粮添加锌1 000 mg.kg-1时,空肠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分别为:250和500 mg.kg-1,P<0.01)。试验至42 d,日粮添加锌500和1 000 mg.kg-1时,鸡肝脏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日粮锌添加组(锌添加量为:250 mg.kg-1,P<0.01)。日粮锌水平与鸡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腺胃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空肠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肝脏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与十二指肠、腺胃和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十二指肠、空肠金属硫蛋白含量和铜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日粮添加高水平硫酸锌没有拮抗鸡对纳米氧化铜的消化吸收,纳米氧化铜在消化道可能是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SPF鸡 金属硫蛋白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对小麦根系生理生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金盛杨 王玉军 +2 位作者 汪鹏 翁南燕 周东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5-610,共6页
为阐明纳米金属材料暴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模拟土壤的琼脂培养方法研究了纳米氧化铜(CuONPs)对小麦(Triticumaeatlvum L.)根伸长及相关生理生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根伸长与CuONPs暴薅浓度之间存在指数相... 为阐明纳米金属材料暴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模拟土壤的琼脂培养方法研究了纳米氧化铜(CuONPs)对小麦(Triticumaeatlvum L.)根伸长及相关生理生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根伸长与CuONPs暴薅浓度之间存在指数相关关系,在低浓度CuONPs(10mg/L)暴露下得到一定程度促进,而在高浓度(100mg/L)下受到强烈抑制。小麦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CuONPs暴露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小麦根伸长具有一致性。另外,在1~100m扎范围内,随着CuONPs暴露浓度的升高,小麦根内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但植物蛋白含量急剧降低。以上结果说明CuONPs对根伸长抑制主要是由于纳米材料暴露造成植物细胞膜氧化损伤,小麦能通过提高根系活力对CuONPs暴露作出适应性应激响应以减少纳米材料毒性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小麦 根伸长 生理生化行为
下载PDF
水稻幼苗对纳米氧化铜的吸收及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响应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涛 向垒 +5 位作者 余忠雄 莫测辉 李彦文 赵海明 蔡全英 李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0-1486,共7页
以纳米氧化铜nano-Cu O(10,100mg/L)为研究对象,以微米氧化铜micron-Cu O(10,100mg/L)及铜离子Cu2+(1.4,2.3mg/L)为对照,通过水培实验,探讨水稻对nano-Cu O的吸收积累及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响应.结果表明,各浓度(10,100mg/L)n... 以纳米氧化铜nano-Cu O(10,100mg/L)为研究对象,以微米氧化铜micron-Cu O(10,100mg/L)及铜离子Cu2+(1.4,2.3mg/L)为对照,通过水培实验,探讨水稻对nano-Cu O的吸收积累及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征响应.结果表明,各浓度(10,100mg/L)nano-Cu O处理条件下,水稻根部及地上部铜含量(根351~1444mg/kg dw;地上部9~45mg/kg dw)总体高于micron-Cu O处理(根248~817mg/kg dw;地上部1.57~1.60mg/kg dw)及Cu2+处理(根147~220mg/kg dw;地上部14~26mg/kg dw),且在水稻幼苗根及茎透射电镜图片中均观察到nano-Cu O的存在,指示水稻可通过纳米颗粒的形式吸收、转运nano-Cu O.Nano-Cu O在水稻根细胞中主要存在于核内体中,指示内吞作用是其进入根细胞的主要方式.Nano-Cu O对水稻幼苗根系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对各根系形态指标的抑制率为28%~74%,其中总根长、根体积和比表面积为最敏感;nano-Cu O的吸收累积及纳米效应是其水稻根系毒性的主要原因.低浓度nano-Cu O(10mg/L)胁迫时,水稻幼苗根系活力显著提高,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无显著差异;高浓度nano-Cu O(100mg/L)胁迫时,水稻幼苗根系活力和总吸收面积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水稻 根系 形态 生理特征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粉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雷涛 李芬 +2 位作者 王艳红 王悦 杨胜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29-2433,共5页
纳米氧化铜不同于常规氧化铜,由于其晶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使其具有独特的电、磁、光、化学等特性。近些年,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本文综述了纳米氧化铜粉体制备的具体方法,详细介绍了液相法、固相法等制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 纳米氧化铜不同于常规氧化铜,由于其晶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使其具有独特的电、磁、光、化学等特性。近些年,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本文综述了纳米氧化铜粉体制备的具体方法,详细介绍了液相法、固相法等制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介绍了纳米氧化铜在常温脱硫、催化反应和抗杀菌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认为纳米氧化铜在污染物治理方面的应用需深入研究,以拓宽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最后指出制备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工艺耗能和反应时间等问题应得到重视,而纳米氧化铜的制备工艺应向着节能、高效、绿色工业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脱硫 催化 杀菌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修饰的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会成 黄学艺 +4 位作者 李浩 雷福厚 谭学才 韦贻春 吴海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85-2091,共7页
为了改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在四丁基高氯酸铵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中,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在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了一种苯巴比妥(PB)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传感膜.采用循环伏安(CV)法... 为了改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在四丁基高氯酸铵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中,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在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了一种苯巴比妥(PB)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传感膜.采用循环伏安(CV)法、差分脉冲伏安(DPV)法及交流阻抗(EIS)法对这种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及非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及非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完全不同.X射线衍射(XRD)证实纳米粒子为氧化铜.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传感器的形貌进行分析,发现纳米氧化铜分散在电极表面,改善了修饰印迹传感器的识别点.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表明苯巴比妥的浓度在1.0×10-8-1.8×10-4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4);检出限2.3×10-9mol·L-1(信噪比(S/N)=3).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传感器具有较高灵敏度及选择性.此印迹传感器能用于实际样品中苯巴比妥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0%-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苯巴比妥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聚合 传感器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掺杂的苯巴比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会成 黄学艺 +3 位作者 韦贻春 雷福厚 谭学才 吴海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1-1666,共6页
为了提高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热聚合了一种纳米氧化铜掺杂的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差分脉冲伏安法(DP... 为了提高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热聚合了一种纳米氧化铜掺杂的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计时电流法(CA)对这种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此印迹传感器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铁氰化钾为分子探针的间接检测中,铁氰化钾的峰电流值与苯巴比妥的浓度在1.2×10^-7-1.5×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84),检出限(S/N=3)为8.2×10^-9mol/L。将此印迹传感器用于实际应用,回收率在96.5%-10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苯巴比妥 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 分子印迹聚合物
下载PDF
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铜对铜锈环棱螺生态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萌 马陶武 +3 位作者 龙奕 刘珊珊 刘佳 彭巾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3-808,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水平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铜(CuO-NPs)对底栖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通过腐殖酸和CuO-NPs加标沉积物的慢性(28 d)生物测试,研究了肝胰脏中Cu的生物积累、Na^+K^+-... 为了探讨不同水平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铜(CuO-NPs)对底栖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通过腐殖酸和CuO-NPs加标沉积物的慢性(28 d)生物测试,研究了肝胰脏中Cu的生物积累、Na^+K^+-ATP酶(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uONPs处理组(60μg·g^(-1)),沉积物中腐殖酸水平对Cu的生物积累以及ATPase、SOD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在中、高浓度CuO-NPs处理组(≥180μg·g^(-1)),Cu的生物积累均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肝胰脏ATPase活性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腐殖酸水平为0.05 g·g^(-1)时,SOD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腐殖酸组,表现为显著诱导,当腐殖酸水平≥0.1g·g^(-1)时,SOD活性开始下降,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肝胰脏CAT活性总体上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显著下降。由于沉积物中腐殖酸的存在,显著增加CuO-NPs在沉积物中的分散稳定性,更容易被铜锈环棱螺摄取,从而通过增加CuONPs的生物积累而增强对铜锈环棱螺的生态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纳米氧化铜 生物积累 ATP酶 氧化 沉积物 铜锈环棱螺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纳米氧化铜及常温脱硫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闫波 王新 +2 位作者 邵纯红 李芬 姜安玺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研究了一步沉淀制备纳米氧化铜的新工艺,通过对分散体系以及溶液投加方式的调整,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沉淀直接转化为氧化铜,并对产物进行了XRD、TEM、FT-IR表征。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纯氧化铜晶相,XRD结果计算其粒径在10nm以下,但由于二次... 研究了一步沉淀制备纳米氧化铜的新工艺,通过对分散体系以及溶液投加方式的调整,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沉淀直接转化为氧化铜,并对产物进行了XRD、TEM、FT-IR表征。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纯氧化铜晶相,XRD结果计算其粒径在10nm以下,但由于二次结晶的发生,TEM观察其形貌发现该产品有团聚形成梭状大颗粒的趋势。将这种纳米氧化铜制备为脱硫剂,研究了其常温下对H2S的脱除能力,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出口气体H2S浓度控制在3ppm以下,经23h穿透以后,测得硫容为10.7%。这种氧化铜的一步法制备通过更简化的工艺,制备得到小粒径纳米氧化铜产品,具有工业化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 纳米氧化铜 常温脱硫 脱硫剂
下载PDF
超声和微波作用下制备纳米氧化铜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灿英 朱海涛 +1 位作者 王继鑫 常尚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88-90,共3页
以氢氧化铜为前驱体,在超声和微波作用下制备纳米氧化铜。借助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超声、分散剂、微波等制备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以制备粒径小(15 nm)、分散良好的纳米氧化铜粉体;超声可... 以氢氧化铜为前驱体,在超声和微波作用下制备纳米氧化铜。借助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超声、分散剂、微波等制备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以制备粒径小(15 nm)、分散良好的纳米氧化铜粉体;超声可使前驱体Cu(OH)_2转变为CuO,并粉碎颗粒间形成的团聚:分散剂通过表面修饰抑制颗粒的团聚:微波加热促进了前驱体的转化,并抑制颗粒的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超声 微波 制备
下载PDF
环境水体中纳米氧化铜对金鱼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静 袁旭音 +1 位作者 刘泉 郭荣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0-915,共6页
采用模拟水体环境的方法,研究了低浓度(2~8 mg.L-1)纳米氧化铜(CuONPs)溶液对金鱼藻生长的毒性影响,并与相同浓度的微米氧化铜和可比剂量铜离子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纳米氧化铜溶液的作用下,金鱼藻对Cu元素的积累量为相同... 采用模拟水体环境的方法,研究了低浓度(2~8 mg.L-1)纳米氧化铜(CuONPs)溶液对金鱼藻生长的毒性影响,并与相同浓度的微米氧化铜和可比剂量铜离子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纳米氧化铜溶液的作用下,金鱼藻对Cu元素的积累量为相同浓度的微米氧化铜溶液作用下的6~12倍,金鱼藻体内的酶活性对纳米氧化铜溶液作用的浓度和时间均有明显反应。在作用20 d时,4mg.L-1的纳米氧化铜溶液作用下金鱼藻体内POD、S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在作用30 d时,同样浓度作用下金鱼藻的叶绿素含量达到峰值,其后逐步下降。对于8 mg.L-1纳米氧化铜溶液的可比剂量铜离子(0.23 mg.L-1)作用于金鱼藻,其POD活性、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明显小于8 mg.L-1浓度的纳米氧化铜溶液。上述结果表明低浓度(4~8 mg.L-1)的纳米氧化铜溶液对金鱼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和毒害作用,纳米氧化铜对金鱼藻的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纳米效应,其生长同时受到纳米氧化铜溶液作用时间的影响,但低浓度的微米氧化铜溶液对金鱼藻生长几乎不存在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金鱼藻 氧化 叶绿素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功率超声作用下纳米氧化铜粉体的制备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光 冯伟骏 +1 位作者 李喜孟 宋美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F09期44-45,49,共3页
用Cu(NH_3)_6(OH)_2在功率超声作用下分解制备了纳米CuO粉体。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纳米CuO粉体平均粒径为24nm,尺寸分布范围较窄。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粉体 制备工艺 X射线衍射 透射电子显微镜 功率超声技术 络合沉淀法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负载纳米氧化铜电催化氧化酸性藏蓝染料废水 被引量:7
18
作者 解宏端 苏聪 +2 位作者 刘楠 孙慧萍 杨雨桐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598,666,共6页
采用活性碳纤维负载纳米氧化铜制备复合电极处理酸性藏蓝染料废水,考察了处理效率及机理,对染料废水处理的比能耗进行了分析,对电极的性能及结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槽电压为30V,电流为0.06A,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的... 采用活性碳纤维负载纳米氧化铜制备复合电极处理酸性藏蓝染料废水,考察了处理效率及机理,对染料废水处理的比能耗进行了分析,对电极的性能及结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槽电压为30V,电流为0.06A,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的酸性藏蓝溶液经60min处理后,脱色率达90.8%,COD去除率达72.8%,复合电极对染料脱色比能耗为99.1kW·h/kg.在电催化氧化作用下,酸性藏蓝的特征吸收峰(630nm)强度逐渐减弱并基本消失,分子结构中的偶氮基团与芳香族结构的共轭体系被破坏.复合电极上的纳米氧化铜颗粒粒径为12~13.1nm,循环使用5次,染料废水脱色效率均保持在90%以上,氧化铜颗粒附着良好,微观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纳米氧化铜 电催化氧化 酸性藏蓝 脱色
下载PDF
离体肉鸡小肠对纳米氧化铜吸收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盖文婷 朱连勤 +2 位作者 朱风华 孙金全 曲韵笙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2-34,共3页
采用翻转肠囊法研究离体肉鸡小肠对硫酸铜、氧化铜、纳米氧化铜的吸收速率。结果显示,在培养时间为0.5h时,纳米氧化铜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硫酸铜与氧化铜(P<0.05);在1h和1.5h时,吸收速率纳米氧化铜高于硫酸铜与氧化铜,但三者之间差异... 采用翻转肠囊法研究离体肉鸡小肠对硫酸铜、氧化铜、纳米氧化铜的吸收速率。结果显示,在培养时间为0.5h时,纳米氧化铜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硫酸铜与氧化铜(P<0.05);在1h和1.5h时,吸收速率纳米氧化铜高于硫酸铜与氧化铜,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肠道吸收速率前段均高于后段(P>0.05)。试验表明,肉鸡小肠对纳米氧化铜的吸收速率高于硫酸铜和氧化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肠囊 硫酸铜 氧化铜 纳米氧化铜 吸收速率
下载PDF
不同剂量纳米氧化铜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连勤 田相迪 +2 位作者 朱风华 孙金全 李志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23,共4页
将18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第1、2、4、6组分别以硫酸铜、氧化铜、纳米氧化铜、纳米铜的形式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铜8mg/kg,3组和5组以纳米氧化铜形式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铜4mg/kg和16mg/kg,研究不同剂量纳米氧... 将18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第1、2、4、6组分别以硫酸铜、氧化铜、纳米氧化铜、纳米铜的形式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铜8mg/kg,3组和5组以纳米氧化铜形式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铜4mg/kg和16mg/kg,研究不同剂量纳米氧化铜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硫酸铜、氧化铜组相比,在饲料中以纳米氧化铜形式添加铜8mg/kg和16mg/kg显著提高肉鸡免疫器官指数、新城疫抗体效价、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以纳米氧化铜形式添加铜4mg/kg未引起机体免疫低下。由此可见,与硫酸铜相比,日粮中添加纳米氧化铜可提高肉鸡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铜 纳米氧化铜 肉鸡 免疫功能 IL-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