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水热法制备纳米多界面结构氧化锌及其电磁波损耗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俊廷 古公兵 周祚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816,共4页
采用常压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系列多界面结构的氧化锌,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磁波损耗特性做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氧化锌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发现改变锌盐种类和氢氧化钠浓度能够得到不同形貌... 采用常压水热法制备了具有系列多界面结构的氧化锌,并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磁波损耗特性做了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氧化锌纳米结构形貌的影响,发现改变锌盐种类和氢氧化钠浓度能够得到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纳米多界面结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锌盐制备氧化锌的成核速率几乎相等,晶体生长阶段的速率却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提出基于极性晶面阴离子吸附的纳米氧化锌低维结构生长机理。电磁波损耗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界面结构的形貌对其电磁波损耗性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纳米结构 氧化锌 常压水热法 电磁波损耗
下载PDF
硼化钛基陶瓷/钛合金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组织演化、损伤失效与抗弹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忠民 彭文斌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16年第6期412-424,共13页
基于陶瓷/钛合金之间的熔化连接和原子互扩散,采用离心反应熔铸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连续梯度特征的TiB_2基陶瓷/Ti-6Al-4V合金层状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分为陶瓷基体、中间过渡区及金属基底三层结构,且陶瓷/钛合金层间原位形成以陶瓷相(T... 基于陶瓷/钛合金之间的熔化连接和原子互扩散,采用离心反应熔铸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连续梯度特征的TiB_2基陶瓷/Ti-6Al-4V合金层状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分为陶瓷基体、中间过渡区及金属基底三层结构,且陶瓷/钛合金层间原位形成以陶瓷相(TiB_2,TiC_(1-x))、Ti基合金相的尺寸和体积分数为特征的梯度纳米结构(微米?微纳米?纳米)复合界面。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分别达到335MPa±35MPa、862MPa±45MPa和45MPa×m^(1/2)±15MPa×m^(1/2)。陶瓷/钛合金层间剪切断裂诱发TiB_2、TiB棒晶的自增韧机制及有限的Ti基合金延性相增韧机制,使层间剪切测试与三点弯曲测试得出的载荷/位移曲线均呈现出近乎线性上升趋势。对TiB_2基陶瓷、陶瓷/钛合金层状复合材料进行14.5军用制式穿甲弹DOP靶试,得出两种材料的平均防护系数分别为3.05和7.30。陶瓷/钛合金层间原位生成的梯度纳米结构复合界面不仅改善了陶瓷/钛合金之间声阻抗匹配,而且也使陶瓷/钛合金层间保持高的结合强度。陶瓷/钛合金层状复合材料遭受弹体冲击时,将诱发界面载荷传递与剪切耦合的双重效应,最终在表观上使陶瓷/钛合金层状复合材料的防弹性能得以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离心反应熔铸工艺 梯度纳米结构界面 损伤失效 防弹性能
下载PDF
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新宇 萧汉敏 +1 位作者 康诗钊 张海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07-3112,共6页
综述了Langmuir-Blodgett(LB)膜及膜技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表征方法和具有可控堆积密度的成膜特性。分别介绍了LB膜技术在检测传感器、界面纳米结构、化学催化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其气体传感器、仿生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 综述了Langmuir-Blodgett(LB)膜及膜技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表征方法和具有可控堆积密度的成膜特性。分别介绍了LB膜技术在检测传感器、界面纳米结构、化学催化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其气体传感器、仿生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总结了LB膜技术的缺陷,并对膜制备材料与功能性溶剂毒性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uir-Blodgett(LB)膜 检测传感器 界面纳米结构 化学催化
下载PDF
制备超疏水性铝表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明玉 黄新堂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06年第4期28-30,共3页
在仿生超疏水表面研究的基础上,用氨水和NaOH溶液处理铝表面,控制反应的时间、温度与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在工程技术材料铝表面构建出微米/纳米相结合的类似荷叶表面微观结构。再修饰低表面自由能的石腊的CS2溶液薄膜层,使铝表面的接触角... 在仿生超疏水表面研究的基础上,用氨水和NaOH溶液处理铝表面,控制反应的时间、温度与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在工程技术材料铝表面构建出微米/纳米相结合的类似荷叶表面微观结构。再修饰低表面自由能的石腊的CS2溶液薄膜层,使铝表面的接触角达到了1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纳米界面结构 超疏水性 接触角
下载PDF
Electronic and geometric structure of the copper-ceria interface on Cu/CeO2 catalysts 被引量:4
5
作者 Yan Zhou Aling Chen +1 位作者 Jing Ning Wenjie She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8-937,共10页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sites in Cu/CeO2 catalysts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pper-ceria interaction. Both the shape of ceria and the loading of copper affect the chemical bonding of copper species... The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sites in Cu/CeO2 catalysts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pper-ceria interaction. Both the shape of ceria and the loading of copper affect the chemical bonding of copper species on ceria surfaces and the electronic and geometric character of the relevant interfaces. Nanostructured ceria, including particles(polyhedra), rods, and cubes, provides anchoring sites for the copper species. The atomic arrangement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111),(110) and(100) facets, preferentially exposed depending on the shape of ceria, govern the copper-ceria interactions and in turn determine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Also, the metal loading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dispersion of copper species on ceria with a specific shape, forming copper layers, clusters, and nanoparticles. Lower copper contents result in copper monolayers and/or bilayers while higher copper loadings lead to multi-layered clusters and faceted particles. The active sites are usually generated via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pper atoms in the metal species and the oxygen vacancies on ceria,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number and density of surface oxygen vacancies dominated by the shape of c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eO2 catalyst Ceria shape Oxygen vacancy Copper particle Copper-ceria interface Active site
下载PDF
Solid-state bonding between Al and Cu by vacuum hot pressing 被引量:26
6
作者 Kwang Seok LEE Yong-Nam KWO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41-346,共6页
Diffusion bonding between aluminum and copper was performed by vacuum hot pressing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623 and 923 K through two thermal processes: hot compression under the deformation rate of 0.2 mrrdmin for 10... Diffusion bonding between aluminum and copper was performed by vacuum hot pressing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623 and 923 K through two thermal processes: hot compression under the deformation rate of 0.2 mrrdmin for 10 rain at pre-set temperatures, and additional pressing at 0.2 mm/min for 20 rain during furnace cooling. After analyzing interface, the feasible diffusion bonding temperature was suggested as 823 K. The three major intermetallic layers generated during diffusion bonding process were identified as AIECu, AlCu+AlaCu4 and Al4Cu9. Furthermore, local hardness values ofAlECU, AlCu+AlaCu4 and Al4Cu9 layers average at (4.97±0.05), (6.33±0.00) and (6.06±0.18) GP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hot pressing diffusion bonding Al-Cu intermetallic compound composite interface interface microstructures NANOINDENTATION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纳米界面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与释放 被引量:1
7
作者 岳琳琳 彭鑫鑫 +2 位作者 李巧凤 张国军 杨帆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6,共8页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肿瘤研究和临床癌症诊断中的重要对象,也是"液体活检"的重要标志物。CTCs携带着肿瘤组织的遗传和表型信息,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后监测。然而,CTC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细胞群体,在癌症患者...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肿瘤研究和临床癌症诊断中的重要对象,也是"液体活检"的重要标志物。CTCs携带着肿瘤组织的遗传和表型信息,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后监测。然而,CTC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细胞群体,在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十分稀少,这对从患者血液中分离CTCs并无损释放进行下游分析提出了挑战。目前,基于CTCs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已经发展了许多分离和富集CTCs的策略。为了克服目前CTCs捕获的常规界面局限性,具有独特性能的纳米界面应运而生,特别是利用多功能的"化学抗体"(核酸适配体)作为细胞识别元件。本文综述了适配体功能化的多维(从零维到三维)纳米结构界面分离和释放CTCs的重要进展,并讨论了纳米界面与微流控相结合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纳米结构界面 核酸适配体 细胞捕获 细胞释放
原文传递
TiB_2基陶瓷/42CrMo合金层状复合材料梯度纳米结构组织演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忠民 彭文斌 +1 位作者 吴宝军 张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3-117,共5页
选用42Cr Mo合金钢板为金属基底,以Ti-B_4C为反应体系,采用离心反应熔铸工艺成功制备出Ti B_2基陶瓷/42Cr Mo合金钢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结合XRD、FESEM与HRTEM分析,可以认为由于离心反应熔铸工艺诱发热爆反应,促使液态陶瓷与合金钢... 选用42Cr Mo合金钢板为金属基底,以Ti-B_4C为反应体系,采用离心反应熔铸工艺成功制备出Ti B_2基陶瓷/42Cr Mo合金钢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结合XRD、FESEM与HRTEM分析,可以认为由于离心反应熔铸工艺诱发热爆反应,促使液态陶瓷与合金钢发生熔合扩散,在两者之间生成成分浓度梯度的中间液相,并在陶瓷凝固与离心力的双重作用下发生陶瓷晶核Stokes迁移粗化与合金液相流动汇集,最终在复合材料层间生成相界尺度呈空间连续梯度演化的梯度纳米复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离心反应熔铸工艺 熔合扩散 组织演化 梯度纳米结构层间界面
原文传递
氧等离子体处理对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涂覆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迎晨 朱海燕 +3 位作者 黄婧南 邹静 吴红艳 邱夷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F06期292-297,共6页
基于艾琳方程,提出用于定量分析纤维表面和纳米涂覆层间的纳米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纤维高分子链段受力塑性变形时,纳米界面结构内纳米微粒阻碍其形貌变化产生热激活体积,该热激活体积是纳米界面结构性能的重要表征;氧等离... 基于艾琳方程,提出用于定量分析纤维表面和纳米涂覆层间的纳米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纤维高分子链段受力塑性变形时,纳米界面结构内纳米微粒阻碍其形貌变化产生热激活体积,该热激活体积是纳米界面结构性能的重要表征;氧等离子体处理对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涂覆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有增韧作用.由不同处理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曲线对比分析可知,经氧等离子体处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涂覆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的纳米涂覆层纳米颗粒分布均匀,纳米颗粒还填补纤维表面微观缺陷,活性官能团被引入到纤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体积 氧等离子体 高强 高模聚乙烯纤维 纳米界面结构
原文传递
氦等离子体处理对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涂覆T300碳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迎晨 朱海燕 +1 位作者 吴红艳 邱夷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F06期298-305,共8页
氦等离子体处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涂覆T300碳纤维能构造出特定空间结构形态的纳米涂覆层.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经氦等离子体处理后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涂覆T300碳纤维的纳米涂覆层在纤维表面分布均匀,起到填补纤维表面微观缺陷的功能.X... 氦等离子体处理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涂覆T300碳纤维能构造出特定空间结构形态的纳米涂覆层.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经氦等离子体处理后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涂覆T300碳纤维的纳米涂覆层在纤维表面分布均匀,起到填补纤维表面微观缺陷的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纤维表面被引入了活性官能团,纳米二氧化硅涂覆层与碳纤维间有表面激活反应.形成纳米界面结构的T300碳纤维表面与纳米二氧化硅涂覆层间的相互作用符合艾琳方程,利用热激活体积可以对其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分析.拉伸试验表明,屈服塑性变形导致纳米界面结构热激活,纳米微粒阻碍碳纤维表面大分子链形貌变化的热激活体积是纳米界面结构性能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体积 溶胶涂覆 氦等离子体 纳米界面结构
原文传递
纳米技术掀起面料二次革命
11
作者 宋延林 《中国纺织经济》 2001年第7期11-11,共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档、舒适、具有保健等功能的穿着。近年来不断研制出各种新型的功能纤维。例如在织物中应用纳米技术,加入少量的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摆脱因摩擦而引起的静电现象;在合成纤维树脂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档、舒适、具有保健等功能的穿着。近年来不断研制出各种新型的功能纤维。例如在织物中应用纳米技术,加入少量的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摆脱因摩擦而引起的静电现象;在合成纤维树脂中添加纳米复配粉体材料,经抽丝、织布,可制成杀菌、防霉、除臭和抗紫外线辐射的内衣和服装,并可制得成满足国防工业要求的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纺织业 面料 二元协同纳米界面结构
下载PDF
TiB_2/42CrMo梯度纳米层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与失效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义刚 路晓波 +2 位作者 刘宏波 刘锋 赵忠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27-131,共5页
通过离心反应熔铸工艺制备出Ti B_2/42Cr Mo层状复合材料。经力学性能测试,该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断裂韧性与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1250±35 MPa、75±12 MPa·m^(1/2)与450±20 MPa。因此可以认为,正是由于该层状复合材... 通过离心反应熔铸工艺制备出Ti B_2/42Cr Mo层状复合材料。经力学性能测试,该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断裂韧性与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1250±35 MPa、75±12 MPa·m^(1/2)与450±20 MPa。因此可以认为,正是由于该层状复合材料层间原位生成陶瓷/铁基合金梯度纳米结构复合界面,形成陶瓷/合金相界尺度呈空间连续梯度变化的结构演化,不仅使该材料具有类似金属的典型塑性变形特征,而且又使得该层状复合材料在三点弯曲与短梁层间剪切测试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失效延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梯度纳米结构界面 力学行为 失效延迟
原文传递
TiB_2基陶瓷/Ti-6Al-4V合金梯度纳米复合材料组织演化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路晓波 刘宏波 +1 位作者 刘锋 赵忠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8-122,共5页
基于陶瓷/钛合金之间的液态熔合扩散,采用离心反应熔铸工艺制备出Ti B_2基陶瓷/Ti-6Al-4V合金层状复合材料,并在层间出现Ti B_2、Ti C_(1-x)呈空间尺度连续梯度演化的梯度纳米复合结构。经层间剪切强度、三点弯曲强度与单边切口梁(SENB... 基于陶瓷/钛合金之间的液态熔合扩散,采用离心反应熔铸工艺制备出Ti B_2基陶瓷/Ti-6Al-4V合金层状复合材料,并在层间出现Ti B_2、Ti C_(1-x)呈空间尺度连续梯度演化的梯度纳米复合结构。经层间剪切强度、三点弯曲强度与单边切口梁(SENB)断裂韧性测试,该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与断裂韧性分别达到335±35 MPa、862±45 MPa与45±15 MPa·m^(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离心反应熔铸法 梯度纳米结构界面 损伤失效
原文传递
TiB_2基陶瓷/Ti-6Al-4V合金梯度纳米复合材料组织演化与防弹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保红 程兆刚 +2 位作者 韩思辰 赵忠民 王民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23-126,共4页
基于陶瓷/钛合金液态熔合与扩散原理,采用离心反应熔铸工艺制备出Ti B_2基陶瓷/Ti-6Al-4V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经14.5 mm军用制式穿甲弹DOP靶试,Ti B_2基陶瓷与Ti B_2基陶瓷/Ti-6Al-4V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平均质量效益分别为3.05和... 基于陶瓷/钛合金液态熔合与扩散原理,采用离心反应熔铸工艺制备出Ti B_2基陶瓷/Ti-6Al-4V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经14.5 mm军用制式穿甲弹DOP靶试,Ti B_2基陶瓷与Ti B_2基陶瓷/Ti-6Al-4V梯度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平均质量效益分别为3.05和7.30。因此可认为,由于陶瓷/钛合金层间生成Ti B_2、Ti B呈空间尺度连续梯度演化的复合结构,该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高的层间解离抗力与优异的整体力学性能,而且通过层间载荷传递与多尺度(微米/微纳米/纳米)界面剪切耦合的双重效应,又在靶试中表现出高的抗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离心反应熔铸工艺 梯度纳米结构界面 组织演化 抗弹性能
原文传递
Temperatur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heterostructured Ru-Ru_(2)P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carbon nanofibers for highly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被引量:2
15
作者 Yue Wei Gao Xu +4 位作者 Yujie Wei Lvlv Ji Tao Wang Zhun Liu Sheng W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2675-2684,共10页
Developing highly efficient,cost-effective,and stable electrocatalyst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is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but remains challenging.Herein,we report the fabrication of a robust Ru-based el... Developing highly efficient,cost-effective,and stable electrocatalyst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is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but remains challenging.Herein,we report the fabrication of a robust Ru-based electrocatalyst,which comprises heterostructured Ru-Ru_(2)P nanoparticles that are embedded in the N,P-codoped carbon nanofibers(CNFs),through a synthetic strategy involving electrospinning and temperature-controlled pyrolysis treatment.The as-prepared Ru-Ru_(2)P catalyst(Ru-Ru_(2)P@CNFs)shows excellent HER catalytic activities with low overpotentials of 11 and 14 mV in acidic and alkaline media,respectively,to achieve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 cm^(−2),which are superior to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pure Ru and Ru_(2)P catalysts.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electronic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Ru and Ru_(2)P at the heterointerfaces,leading to a well-modulated electronic structure with optimized hydrogen adsorption strength and enhanc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for efficient HER electrocatalysis.In addition,the overall synthetic strategy can be generalized for the synthesis of a series of transitional metal phosphide-based nanofibers,thereby holding a remarkable capacity for variou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Ru-based electrocatalysts HETEROSTRUCTURE carbon nanofibers ELECTROCAT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