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联剂对EVO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跃军 刘亦武 魏珊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76-1180,1185,共6页
采用不同的偶联剂KH550、KH560、KH570和KH8431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将未改性和改性纳米SiO2(5%(质量分数)SiO2)与EVOH共混制成复合材料,并吹塑成薄膜。利用FT-IR、TEM、SEM对不同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和复合材料的结... 采用不同的偶联剂KH550、KH560、KH570和KH8431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将未改性和改性纳米SiO2(5%(质量分数)SiO2)与EVOH共混制成复合材料,并吹塑成薄膜。利用FT-IR、TEM、SEM对不同偶联剂处理的纳米SiO2和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阻隔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透明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与4种偶联剂均形成化学键合,改性纳米SiO2比未改性纳米SiO2在EVOH中分散性好,加工时熔体的流动性更好。用KH550处理的纳米SiO2在EVOH中分散性最好,与EVOH能形成较大界面相互作用力,与EVOH/未改性纳米SiO2复合材料相比,EVOH/改性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储能模量分别提高17.2%和136%,透湿、透氧系数分别下降11.2%和9.5%,透光率达到74.9%,雾度为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H 纳米sio_2 偶联剂 阻隔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ACQ防腐处理材的制备及抗流失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于丽丽 郑波 +2 位作者 唐镇忠 朱礼智 马晓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3,共4页
利用纳米SiO_2改性ACQ防腐剂,以提高ACQ处理材的抗流失性。利用单因素法考察纳米SiO_2在ACQ溶液中的最佳分散条件,并考察改性ACQ处理材的抗流失性及其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SiO_2改性理想的工艺条件为:ACQ浓度为1.0%,纳米SiO_2质... 利用纳米SiO_2改性ACQ防腐剂,以提高ACQ处理材的抗流失性。利用单因素法考察纳米SiO_2在ACQ溶液中的最佳分散条件,并考察改性ACQ处理材的抗流失性及其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纳米SiO_2改性理想的工艺条件为:ACQ浓度为1.0%,纳米SiO_2质量为0.01 g,六偏磷酸钠/纳米SiO_2比例为15:1,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温度为20℃。经纳米SiO_2改性的ACQ处理材,其流失率明显下降,且从FTIR谱图中可见,纳米SiO_2改性处理是提高ACQ处理材中有效成分铜抗流失性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Q 防腐处理材 纳米sio_2 分散性 流失
下载PDF
纳米SiO_2溶胶对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思钱 张大风 +3 位作者 郑铁丽 杨静远 林婷婷 麻健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氧化锆表面制备薄纳米SiO_2涂层对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指导氧化锆全瓷冠的制作。方法:将软质氧化锆试件切割成15 mm×10 mm×2.5 mm大小的长方形瓷块40片,分为4组,每组10件,分别采... 目的 :探讨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氧化锆表面制备薄纳米SiO_2涂层对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指导氧化锆全瓷冠的制作。方法:将软质氧化锆试件切割成15 mm×10 mm×2.5 mm大小的长方形瓷块40片,分为4组,每组10件,分别采用4种处理方式。A组—仅经1450℃结晶处理;B组—先经30%纳米SiO_2溶胶渗透后,再经1450℃结晶处理;C组—先经1450℃结晶,然后用30%纳米SiO_2溶胶渗透,再经1450℃热处理;D组—表面涂布纳米SiO_2溶胶后,1450℃结晶处理;E组—镍铬合金烤瓷组,使用失蜡铸造法制作12 mm×8 mm×2 mm长方形镍铬合金条块10件。5组试件在其表面堆塑直径为5 mm、高4 mm的饰面瓷圆柱,然后进行剪切强度测试。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分别为A组(28.12±2.95)MPa、B组(31.09±3.94)MPa、C组(25.60±2.45)MPa、D组(31.75±4.90)MPa、E组(28.67±3.95)MPa。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5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C组与B组和D组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1溶胶-凝胶技术在结晶致密前氧化锆基底表面制备纳米SiO_2涂层,能提高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的结合强度;2在结晶致密的氧化锆基底表面制备纳米SiO_2涂层,能降低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的结合强度;3氧化锆与氧化锆专用饰面瓷的结合强度与常用金属与饰面瓷的结合强度一致;4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在结晶致密前的氧化锆基底表面导入SiO_2溶胶,提高氧化锆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技术路线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剪切强度 纳米sio_2溶胶
原文传递
纳米SiO_2在电镀锌三价铬钝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永 张金生 +2 位作者 阮欢欢 张晨阳 王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5-47,8,共3页
我国镀锌层三价铬钝化膜的性能仍不完善,为了进一步增加钝化膜的耐腐蚀能力,将纳米SiO_2加入到三价铬钝化液中,对电镀锌层进行常温彩色钝化-封闭同步处理。通过中性盐雾试验与电化学极化曲线对钝化膜的抗腐蚀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钝... 我国镀锌层三价铬钝化膜的性能仍不完善,为了进一步增加钝化膜的耐腐蚀能力,将纳米SiO_2加入到三价铬钝化液中,对电镀锌层进行常温彩色钝化-封闭同步处理。通过中性盐雾试验与电化学极化曲线对钝化膜的抗腐蚀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钝化液中纳米SiO_2含量为3.5 g/L时,钝化液稳定,与三价铬共沉积,产生协同作用,钝化膜光亮,镀锌层的耐蚀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 钝化 电镀锌 纳米sio_2 耐蚀性能
下载PDF
双季铵盐改性纳米SiO_2的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威华 邹华 +1 位作者 赖璐 梅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0-434,439,共6页
用双季铵盐BQAS-16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后的纳米SiO_2为乳化剂,制备了Pickering乳液。探究了改性比例、pH、盐的加入和油水体积比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纳米SiO_2相比,BQAS-16改性后的纳米SiO_2具有更... 用双季铵盐BQAS-16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后的纳米SiO_2为乳化剂,制备了Pickering乳液。探究了改性比例、pH、盐的加入和油水体积比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纳米SiO_2相比,BQAS-16改性后的纳米SiO_2具有更优异的乳化性能。随着BQAS-16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稳定性增加。随着pH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基本不变;但当pH增至13时,乳液的稳定性显著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乳液的稳定性基本不变。当油水体积比为1∶1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铵盐 纳米sio_2 Pickering乳液 乳化性能
下载PDF
改性纳米SiO_2复合UV固化树脂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6
作者 余明光 陈广学 +1 位作者 陈奇峰 黄文涛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46-50,共5页
本研究利用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等的水解反应制备纳米SiO_2醇溶胶,并用硅烷偶联剂WD-20对所得SiO_2溶胶进行表面改性,真空干燥去除剩余的乙醇和水,得到SiO_2溶胶浓缩液;然后与光固化树脂PEA、活性稀释剂TPGDA及光引发剂Irgacure 1173... 本研究利用正硅酸乙酯、无水乙醇等的水解反应制备纳米SiO_2醇溶胶,并用硅烷偶联剂WD-20对所得SiO_2溶胶进行表面改性,真空干燥去除剩余的乙醇和水,得到SiO_2溶胶浓缩液;然后与光固化树脂PEA、活性稀释剂TPGDA及光引发剂Irgacure 1173等超声振荡,得到光固化纳米SiO_2复合树脂,并用FTIR、TGA、UV-Vis和粒径仪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WD-20改性后的纳米SiO_2在光固化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涂膜固化后的耐摩擦性等性能显著提高,拓宽了光固化树脂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溶胶 改性 UV固化 复合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大掺量粉煤灰水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谦 唐帅 +3 位作者 陈以波 犹娅 田锐 邓海森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0,83,共4页
研究了纳米SiO2(NS)对大掺量粉煤灰水泥(HVFAC)净浆试件力学与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与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试件微观结构与矿物组成。结果表明:NS提高了HVFAC试件的力学性能,且NS掺量越多,增强作用越明显。同时,NS降低了HVFAC试... 研究了纳米SiO2(NS)对大掺量粉煤灰水泥(HVFAC)净浆试件力学与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与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试件微观结构与矿物组成。结果表明:NS提高了HVFAC试件的力学性能,且NS掺量越多,增强作用越明显。同时,NS降低了HVFAC试件的吸水性能。NS不仅加速了水泥水化,也加速了粉煤灰水化,生成更多水化产物;NS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也生成了更多水化硅酸钙(C-S-H)凝胶,使得材料更为致密,因此其力学性能增加,吸水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掺量粉煤灰水泥 纳米sio_2 力学性能 吸水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季铵化纳米SiO_2抑菌性能和改性竹材疏水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陆方 覃道春 费本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6,共5页
利用纳米SiO_2表面羟基,与不同的硅烷偶联剂以及叔胺反应制得了2种季铵化纳米Si0_2,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抑菌性评价,并对产物浸渍改性处理后竹材的疏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合成方法均制得了季铵化纳米Si0_2,Zeta电位为正值,平均粒... 利用纳米SiO_2表面羟基,与不同的硅烷偶联剂以及叔胺反应制得了2种季铵化纳米Si0_2,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抑菌性评价,并对产物浸渍改性处理后竹材的疏水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种合成方法均制得了季铵化纳米Si0_2,Zeta电位为正值,平均粒径QASN-1<纳米SiO_2<QASN-2。2)抑菌圈试验表明,季铵化纳米SiO2_对竹材8种主要侵害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经过改性的竹块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且水接触角减小的速度要小于改性前的。由此可见,季铵化纳米Si0_2可用于竹材的侵害菌防护和防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化纳米sio_2 抑菌 疏水 改性竹材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磺/羧酸混合型水性聚氨酯杂化乳液的制备与研究
9
作者 陈永军 候发秋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5年第12期6-9,24,共5页
用自制的新型纳米SiO_2聚酯二醇分散体,制备了一系列纳米SiO_2改性的磺/羧酸混合型水性聚氨酯(WPU)杂化乳液;以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粒径分析仪、电子拉力机、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分析进行表征。研究发现,随着纳米SiO_2分散体含量的增加... 用自制的新型纳米SiO_2聚酯二醇分散体,制备了一系列纳米SiO_2改性的磺/羧酸混合型水性聚氨酯(WPU)杂化乳液;以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粒径分析仪、电子拉力机、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分析进行表征。研究发现,随着纳米SiO_2分散体含量的增加,乳液由乳白变为浑浊,涂膜的硬度增加,吸水率明显降低;当纳米SiO_2质量占预聚体总量的2%时,涂膜铅笔硬度达到了H,吸水率降低至7.9%,拉伸强度达到20 MPa;硬段的分解温度达到330℃,软段的分解温度为400℃,涂膜热稳定性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磺/羧酸混合型 纳米sio_2
下载PDF
纳米SiO_(2)复合粒子/有机硅低聚物透明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10
作者 李冀 郭浩彬 +2 位作者 叶向东 郗长青 王权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79,共8页
将Stöber法制备的胶体SiO_(2)粒子溶液与粉体SiO_(2)粒子进行物理共混得到SiO_(2)复合粒子溶液,以三乙氧基甲基硅烷(MTES)与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的酸性有机硅低聚物为黏结剂,使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KH540)与全氟癸基三... 将Stöber法制备的胶体SiO_(2)粒子溶液与粉体SiO_(2)粒子进行物理共混得到SiO_(2)复合粒子溶液,以三乙氧基甲基硅烷(MTES)与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制备的酸性有机硅低聚物为黏结剂,使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KH540)与全氟癸基三甲基氧硅(PFDT)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喷涂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出SiO_(2)复合粒子/酸性有机硅低聚物复合透明超疏水涂层。考察了SiO_(2)复合粒子、酸性有机硅低聚物、KH540及PFDT对复合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O_(2)复合粒子溶液由粒径为110 nm的胶体SiO_(2)粒子溶液与粒径为50 nm的粉体SiO_(2)粒子(其用量为胶体SiO_(2)粒子溶液质量的1%)组成、SiO_(2)复合粒子溶液与酸性有机硅稀释液质量比为4∶1、KH540与PFDT的添加量(以混合液总质量计,下同)均为1%时,制备的复合涂层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透光率可达88%,静态接触角达155°,在800目砂纸上磨损60 cm后仍能保持超疏水性能,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透明超疏水涂层 有机硅低聚物 制备 性能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纳米SiO_(2)增强高强套筒灌浆料及高温后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逄鲁峰 庞伟琪 +1 位作者 郎慧东 张硕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研究了常温下不同纳米SiO_(2)(NS)掺量(0、0.4%、0.8%、1.2%、1.6%、2.0%)对高强套筒灌浆料流动度和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高温温度(150、200、250℃)下NS掺量对高强套筒灌浆料质量损失和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常温... 研究了常温下不同纳米SiO_(2)(NS)掺量(0、0.4%、0.8%、1.2%、1.6%、2.0%)对高强套筒灌浆料流动度和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高温温度(150、200、250℃)下NS掺量对高强套筒灌浆料质量损失和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常温下,NS的掺入降低了灌浆料的流动度,灌浆料的强度随NS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高温后,灌浆料的质量损失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抗折强度逐渐降低,抗压强度先增大后降低;NS的掺入能够降低灌浆料的质量损失率和抗折强度损失率,提高抗压强度,且随着NS掺量的增加,质量损失率和抗折强度损失率先降低后增大;NS能够改善灌浆料的内部孔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灌浆料的内部结构先密实后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高强套筒灌浆料 高温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质量损失 微观分析
下载PDF
植酸/聚间苯二胺修饰纳米SiO_(2)制备水性环氧复合涂层及其防腐性能
12
作者 黄小庆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改性SiO_(2)(f-SiO_(2));将间苯二胺(mPD)原位聚合制备的聚间苯二胺(PmPD)共价接枝在f-SiO_(2)表面,制得(PmPD-SiO_(2));最后,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植酸(PA)与PmPD-SiO_(2)结合...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改性SiO_(2)(f-SiO_(2));将间苯二胺(mPD)原位聚合制备的聚间苯二胺(PmPD)共价接枝在f-SiO_(2)表面,制得(PmPD-SiO_(2));最后,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植酸(PA)与PmPD-SiO_(2)结合制得PA/PmPD-SiO_(2)复合材料,用于制备水性环氧复合涂层。采用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产物结构,通过扫描电镜、电化学和盐雾试验对涂层的防腐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PA/PmPD-SiO_(2)时,涂层附着力0级、铅笔硬度3H、耐冲击45 kg·cm,缓蚀效率为97.2%,耐腐蚀性最佳;腐蚀电流密度较纯水性环氧树脂(WEP)涂层缩小了36倍,低频阻抗模量较纯WEP涂层提升了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植酸 聚间苯二胺 水性环氧树脂 金属腐蚀
下载PDF
纳米SiO_(2)/桐油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田甜 颜炜 +1 位作者 廖有为 杨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316-320,共5页
通过制备环氧化桐油酸甲酯,并将其与E51环氧树脂共混,得到桐油基环氧树脂。再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纳米SiO_(2),并以不同的质量比添加到桐油基环氧树脂中,探究不同纳米SiO_(2)含量在力学性能、接触角以及耐磨损性能上对桐油基环氧树... 通过制备环氧化桐油酸甲酯,并将其与E51环氧树脂共混,得到桐油基环氧树脂。再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纳米SiO_(2),并以不同的质量比添加到桐油基环氧树脂中,探究不同纳米SiO_(2)含量在力学性能、接触角以及耐磨损性能上对桐油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比为6%的纳米SiO_(2)的桐油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冲击强度都得到了提高,冲击强度较未加入纳米SiO_(2)提高了53.3%,水接触角也从93.3°提高到104.76°,并且添加纳米SiO_(2)之后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也随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桐油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耐磨损性能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水性高分子/SiO_(2)纳米复合皮革涂饰剂的制备
14
作者 张婧 王莹 徐小娜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3期15-23,共9页
以A50为亲水剂,通过转换反应位点和反应官能团,调节分子链软硬段比例,引入纳米SiO_(2)提升乳液涂膜综合性能,制备WSCDA/SiO_(2)纳米复合乳液。结果表明,亲水剂A50用量为10.8%(质量分数),复合乳液及涂膜性能最优。最优条件下合成的复合... 以A50为亲水剂,通过转换反应位点和反应官能团,调节分子链软硬段比例,引入纳米SiO_(2)提升乳液涂膜综合性能,制备WSCDA/SiO_(2)纳米复合乳液。结果表明,亲水剂A50用量为10.8%(质量分数),复合乳液及涂膜性能最优。最优条件下合成的复合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09.5nm,粒径分布均匀,涂膜表面致密光滑,柔韧性、附着力、耐水性、耐黄变性、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良好。WSCDA/SiO_(2)纳米复合乳液成膜时,在涂膜表面形成许多小“乳突”,产生荷叶效应,提高涂膜耐水、耐介质及耐黄变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复合乳液 磺酸盐 纳米sio_(2) 亲水剂
原文传递
纳米SiO_(2)/MUG复合改性剂的制备及其改性材性能研究
15
作者 孔静 吕文华 +1 位作者 胡极航 徐诗雨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4,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改性木材尺寸稳定性,采用单一或复合硅源[纳米SiO_(2)、KH550(K5)、KH560(K6)单一或复配后]与MUG生物质树脂复合,制得K5/MUG、K6/MUG、Si/MUG、Si/K5/MUG、Si/K6/MUG 5种有机-无机复合... 为进一步提升三聚氰胺-尿素-葡萄糖(MUG)生物质树脂改性木材尺寸稳定性,采用单一或复合硅源[纳米SiO_(2)、KH550(K5)、KH560(K6)单一或复配后]与MUG生物质树脂复合,制得K5/MUG、K6/MUG、Si/MUG、Si/K5/MUG、Si/K6/MUG 5种有机-无机复合改性剂,分别浸渍处理人工林杨木,考察不同改性剂对杨木密度、吸水性、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等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性能最佳的复合改性剂,利用SEM和FTIR分析改性剂的分布及与木材组分的反应情况,探明复合硅协同效应及复合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5种复合改性剂均具有良好渗透性,改性材的吸药量均>200%、增重率均>44%,吸水性均比素材显著降低;其中,以5%质量分数的KH550、1%质量分数的纳米SiO_(2)和30%质量分数的MUG复合改性杨木的径向、弦向和体积湿胀率最低,分别为1.14%、2.13%和3.20%;增容率最小(8.1%);抗胀缩率最高(77.5%);顺纹抗压强度最高(130.9 MPa),较素材提高了92.03%。纳米SiO_(2)经KH550接枝改性后,能更均匀分散于MUG树脂中,并被树脂包覆固化于木材内,有机-无机协同效应使复合体系的交联程度提高,无机Si元素的刚性增加了木材机械支撑强度。因此,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_(2)能进一步提升MUG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MUG生物质树脂 纳米sio_(2) 硅烷偶联剂 改性材性能
下载PDF
纳米SiO_(2)增强高流态早强水泥灌浆材料的水化机理
16
作者 庄胜寒 王健 +3 位作者 李敏 杨常青 梁晓飞 任皎龙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为了满足民用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功能要求,水泥灌浆材料必须具有高流态、早强和低收缩的特定性能。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制了纳米SiO_(2)增强的高流态早强水泥灌浆材料(HEC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 为了满足民用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功能要求,水泥灌浆材料必须具有高流态、早强和低收缩的特定性能。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制了纳米SiO_(2)增强的高流态早强水泥灌浆材料(HEC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分析了在不同养生龄期和纳米SiO_(2)含量情况下,纳米SiO_(2)对HECM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HECM在养护1 d时的弯曲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高于3.5 MPa和12 MPa,流动性和收缩率分别小于11s和0.15%;与普通水泥基材料相比,随着HECM中水化速率的加快,纳米SiO_(2)对强度的影响将提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灌浆材料 水化机理 纳米sio_(2) 高流态 早强
下载PDF
纳米SiO_(2)包覆Na_(2)Ca_(2.93)Si_(6)O_(16):7% Eu^(3+)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张超凡 冯小岩 +1 位作者 郭丹丹 赵文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6,120,共5页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在1050℃烧结下制备了Na_(2)Ca_(3-x)Si_(6)O_(16)∶xEu^(3+)红色荧光粉,其中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SiO_(2)并包覆在Na_(2)Ca_(2.93)Si_(6)O_(16)... 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在1050℃烧结下制备了Na_(2)Ca_(3-x)Si_(6)O_(16)∶xEu^(3+)红色荧光粉,其中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SiO_(2)并包覆在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表面,包覆量为2%~10%(wt,质量分数,下同)。通过X射线衍射仪、激发-发射光谱分别对荧光粉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采用CIE色度坐标分析软件对样品的色度图进行绘制。结果表明纳米SiO_(2)包覆量不同的荧光粉其基质结构未发生改变,纳米SiO_(2)包覆膜是无定型的,样品的发射峰位置没有变化,但发射强度不同;当纳米SiO_(2)包覆量为8%时,荧光粉发射强度最高,比Na_(2)Ca_(2.93)Si_(6)O_(16)∶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明显提高,且此时色纯度更高,更接近正红色,CIE色度坐标为(0.5282,0.3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溶胶-凝胶法 红色荧光粉 纳米sio_(2)包覆
原文传递
纳米SiO_(2)在乳化沥青中的不同形态及对乳液存储稳定性的影响
18
作者 冀超 曹元浩 李志刚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乳化沥青存储性能不足一直是影响其应用的较大问题,中国已有将纳米SiO_(2)粒子作为添加剂来改善乳化沥青稳定性的研究,但其效果不明显。该文基于Pickering乳液原理将表面改性后的纳米SiO_(2)作为乳化剂直接乳化基质沥青,探究是否比纳米S... 乳化沥青存储性能不足一直是影响其应用的较大问题,中国已有将纳米SiO_(2)粒子作为添加剂来改善乳化沥青稳定性的研究,但其效果不明显。该文基于Pickering乳液原理将表面改性后的纳米SiO_(2)作为乳化剂直接乳化基质沥青,探究是否比纳米SiO_(2)作为改性添加剂对乳化沥青的稳定性改善效果更佳。首先分别制备了普通改性乳化沥青A、纳米SiO_(2)做改性添加剂的乳化沥青B和基于新型纳米SiO_(2)Pickering乳液乳化的乳化沥青C共3种乳化沥青,然后通过光学显微镜与SEM,探究纳米SiO_(2)粒子分别作为乳化剂和改性剂时乳化沥青表面结构的微观形貌差异,分析3种乳化沥青中乳液颗粒的不同形态;最后通过室内乳化沥青试验和乳液颗粒粒径分析,进一步论证纳米SiO_(2)分别作为乳化剂与改性剂对于乳化沥青存储稳定性的差异及差异机理。微观与宏观试验均表明纳米SiO_(2)作为乳化剂比作改性剂能使乳化沥青具备更好的稳定性。该文的研究说明纳米SiO_(2)用作乳化剂能更好地解决乳化沥青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乳化沥青 纳米sio_(2)改性 纳米sio_(2)乳化 Pickering乳液 改性效果 储存稳定性
原文传递
纳米SiO_(2)对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乔伟毅 贾青 +2 位作者 王正君 杨鹏辉 高家玮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了探究纳米材料对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将不同掺量的纳米SiO_(2)等质量替代硅酸盐水泥,掺入到轻质混凝土中,制备成混凝土试块,对养护7 d和28 d的试块进行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得到了不同掺量纳米改性后轻质混凝土强度的... 为了探究纳米材料对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将不同掺量的纳米SiO_(2)等质量替代硅酸盐水泥,掺入到轻质混凝土中,制备成混凝土试块,对养护7 d和28 d的试块进行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得到了不同掺量纳米改性后轻质混凝土强度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分析了纳米SiO_(2)对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掺入适量的纳米SiO_(2),能够提高轻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2)当纳米SiO_(2)掺量为1.00%时,效果最好;(3)纳米SiO_(2)对轻质混凝土后期力学性能的增益效果优于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sio_(2) 轻质混凝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溶胶型纳米SiO_(2)和减水剂对粉煤灰-矿渣地聚物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李新宇 彭金财 +3 位作者 段立伟 王武 李伟宇 许福 《市政技术》 2024年第2期21-26,114,共7页
地聚物是一种有望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以降低土木工程行业碳排放的新型绿色环保胶凝材料。然而,粉煤灰-矿渣地聚物存在流动性差、干燥收缩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通过试验研究了复掺减水剂和溶胶型纳米SiO_... 地聚物是一种有望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以降低土木工程行业碳排放的新型绿色环保胶凝材料。然而,粉煤灰-矿渣地聚物存在流动性差、干燥收缩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通过试验研究了复掺减水剂和溶胶型纳米SiO_(2)对粉煤灰-矿渣地聚物工作性能、干燥收缩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粉煤灰-矿渣质量比为7∶3的体系,与未掺加溶胶型纳米SiO_(2)和减水剂的粉煤灰-矿渣地聚物相比,当溶胶型纳米SiO_(2)和减水剂掺量分别为0.2%和1.0%时,粉煤灰-矿渣地聚物流动度从176 mm增大至198 mm,27 d干燥收缩降低了31.2%,3、7、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52.2%、24.5%、32.3%;溶胶型纳米SiO_(2)和减水剂复掺增加了参与反应的活性硅源,形成了更多的N-A-S-H和C-(A)-S-H凝胶产物,使得硬化后材料的结构更加致密。该研究可为粉煤灰-矿渣地聚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纳米sio_(2) 减水剂 干燥收缩 抗压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