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出版物对纸印本影响的探讨
1
作者 徐雯 刘珊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1999年第S1期95-96,共2页
近年来,电子出版物、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应运而生,特别是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向传统的纸印本提出挑战。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电子出版物对纸印本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电子出版物 纸印本 影响 探讨
原文传递
“古今图书集成”的四次印本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劼 《津图学刊》 1999年第2期75-78,共4页
《古今图书集成》系清康熙帝敕令编纂,本名《汇编》。最初由诚亲王(胤祉)命其门客陈梦雷纂集,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成书,未刻。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蒋廷锡等据《汇编》重新编校,删去胤祉、陈梦雷等人姓名,改称《古今图书... 《古今图书集成》系清康熙帝敕令编纂,本名《汇编》。最初由诚亲王(胤祉)命其门客陈梦雷纂集,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成书,未刻。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蒋廷锡等据《汇编》重新编校,删去胤祉、陈梦雷等人姓名,改称《古今图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图书集成》 铜活字 武英殿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陈梦雷 藏书家 纸印本 光绪帝 印本 殿本
下载PDF
开花纸与开花榜纸——古书用纸胜谈
3
作者 程光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85年第2期34-34,共1页
开花纸与开花榜纸是清代武英殿印书常用的两种纸。开花纸又名开化纸,在南方还有个名子叫桃花纸。用这两种纸印的书籍一般说都是上等好纸印的书,但是书的价值却有所不同,即前者价值要高于后者,无论是图书馆藏书还是古籍书店收售图书都不... 开花纸与开花榜纸是清代武英殿印书常用的两种纸。开花纸又名开化纸,在南方还有个名子叫桃花纸。用这两种纸印的书籍一般说都是上等好纸印的书,但是书的价值却有所不同,即前者价值要高于后者,无论是图书馆藏书还是古籍书店收售图书都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书 纹络 武英殿 陶湘 高丽 桑皮 图书馆藏书 纸印本 庭训格言
下载PDF
嘉靖刻本《韵谱》小识
4
作者 王洁玉 《图书馆论坛》 1981年第3期44-44,共1页
明刻本《韵谱》,为目前国内罕见善本之一。现庋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是我馆王贵忱同志于一九八○年十月赠送的。《韵谱》五卷,明朱睦(木挈)撰,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一五四五年)开封守尧山白所刻。半页九行,行十八字,注文小字双行,白口单... 明刻本《韵谱》,为目前国内罕见善本之一。现庋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是我馆王贵忱同志于一九八○年十月赠送的。《韵谱》五卷,明朱睦(木挈)撰,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一五四五年)开封守尧山白所刻。半页九行,行十八字,注文小字双行,白口单边,板框高市尺五寸六分,阔三寸八分,板心上镌“韵谱(上、下)”,字体横平竖直,撇捺直挺。白棉纸印本,刻工甚精,经久如新,具有明代中期刻印本的特点。钤有“休宁汪季青家藏书籍”朱印,卷端下钤有朱文“潜初”、白文“伏波”和“铁全书内容完岭王贵忱章”诸印识。此书曾经清初鉴赏家汪季青收藏。整,虽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然保管殊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谱 王贵忱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嘉靖 明代中期 纸印本 明刻本 清初 善本 板心
下载PDF
新的载体形式与学术期刊出版发展前景初探
5
作者 刘艳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0-32,56,共4页
简述光盘版、网络版等学术期刊的新载体形式 ,并从开发、制作、服务与付费方式及期刊社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分析新载体技术对传统纸印本学术期刊出版的影响 ,探讨了学术期刊出版的前景 ,指出不同载体形式的学术期刊将长期共存 ,并且在发... 简述光盘版、网络版等学术期刊的新载体形式 ,并从开发、制作、服务与付费方式及期刊社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分析新载体技术对传统纸印本学术期刊出版的影响 ,探讨了学术期刊出版的前景 ,指出不同载体形式的学术期刊将长期共存 ,并且在发展中互动协调 ,互为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出版 纸印本 光盘版 网络版
下载PDF
《六书统》版本考述——兼考余谦补修之时间
6
作者 彭亮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第1期93-97,共5页
《六书统》是元初曲阜文字学家扬桓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六书统》可以整理为"徐鹤翔补订本"、"南都监公牍纸印本"及"四库全书本"三个系统。《六书统》初刊时间应该为至大年间。而余谦补修时间则为元统至... 《六书统》是元初曲阜文字学家扬桓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六书统》可以整理为"徐鹤翔补订本"、"南都监公牍纸印本"及"四库全书本"三个系统。《六书统》初刊时间应该为至大年间。而余谦补修时间则为元统至至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书统》版本 余谦 公牍纸印本 时间
下载PDF
图书馆员对非传统出版方法的反映
7
作者 伍德沃德 林德胜 《图书馆》 1980年第2期16-19,共4页
通过访问,我们对46名在大学、公共团体、科学研究机构和工业部门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员进行了有组织的调查,以了解当前的经济动向给图书工作带来的困难程度以及他们对可能由于经济、社会和技术上的压力而出现的应用非传统的出版方法的反... 通过访问,我们对46名在大学、公共团体、科学研究机构和工业部门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员进行了有组织的调查,以了解当前的经济动向给图书工作带来的困难程度以及他们对可能由于经济、社会和技术上的压力而出现的应用非传统的出版方法的反应。反应表明:图书馆的购书经费通常是不会和通货膨胀一道及时得到提高的,但也还没有象所耽心的那样,远远地落在通货膨胀的后面。替代性的出版方法不象传统的纸张出版物那样受人欢迎,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使用者的问题以及对图书馆的工作提高了要求。然而,如果能把非传统方法在经济上的优越性充分介绍出来,这对某些资料类型来说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图书馆馆际出借和缩微胶片貯存的经验表明:有选择地采用传播情报的新方法可使图书资源得到扩大,并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员 图书馆工作 使用者 非传统 传统出版 缩微胶片 缩微复制品 纸印本 交流工具 传统方法
下载PDF
评介明杨慎著《滇程记》和《滇载记》 被引量:4
8
作者 谢国桢 《思想战线》 1978年第4期88-90,共3页
明杨慎著《滇程记》和《滇载记》为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已(公元1606)刻,黄棉纸印本。板心高一九·七厘米,广一二·二厘米,每半页九行,行大字一十九字,小字双行,行亦十九字。为杨慎之孙杨宗吾校刊《杨升庵著述》十种中的两种。路工... 明杨慎著《滇程记》和《滇载记》为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已(公元1606)刻,黄棉纸印本。板心高一九·七厘米,广一二·二厘米,每半页九行,行大字一十九字,小字双行,行亦十九字。为杨慎之孙杨宗吾校刊《杨升庵著述》十种中的两种。路工同志所访得,故友向达先生录存副本两部:一寄云南大学历史系方国瑜同志;一自留探讨,后转送于我。为研究我国云南历史与地理沿革的重要参考资料。现就我个人所知道的,把这两部书的内容,和“古为今用”的史料价值,概括评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云南省 杨升庵 云南大学 评介 史料价值 十三年 明万历 地理沿革 纸印本
下载PDF
古籍用纸与古书作伪 被引量:2
9
作者 韦力 《艺术市场》 2004年第9期114-115,共2页
纸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纸张的出现为知识的普及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后延,纸张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不同的时代就会用当时所通用的纸来印书。这样,纸张的断代就为古籍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古书的用纸种类1、藏经纸:唐人写经所用的... 纸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纸张的出现为知识的普及奠定了基础。随着时代的后延,纸张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不同的时代就会用当时所通用的纸来印书。这样,纸张的断代就为古籍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古书的用纸种类1、藏经纸:唐人写经所用的一种纸张,颜色黄褐,犹如茶色,略有棉性,质地厚硬,不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古书 纸印本 太史 藏书家 明清
原文传递
Proust Between Print Culture and Visual Art: Eve Kosofsky Sedgwick's "Works in Fiber, Paper and Proust"
10
作者 Adam Watt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2期179-191,共13页
Marcel Proust is an author of global significance and renown. Trans- lations into Chinese and Korean of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are ongoing. The Gallica online library of France's Bibliothbque nationale makes t... Marcel Proust is an author of global significance and renown. Trans- lations into Chinese and Korean of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are ongoing. The Gallica online library of France's Bibliothbque nationale makes the notebooks from which Proust's novel emerged between 1908 and 1922 digitally accessible any- where in the world. It is well known that Proust has been adapted to graphic novel format, individual volumes of his novel have been adapted for cinema, inspired ballet and musical theatre and his characters' lives have fuelled works of fiction by contemporary creative writers. This paper considers a very recent instance of Proust's reception and adaptation: "Works in Fiber, Paper and Proust" created by the critic and theorist Eve Kosofsky Sedgwick (1950-2009) and first exhibi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2005. These remarkable objects--including what Sedgwick calls an "accordion-book" and a "loom-book"--give a woven, layered physicality to Proust's words and remobilise them in ways that force us to reconfigur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reader relation. Sedgwick's visual, textile artworks are the products of creative, adaptive practices undertaken as a sort of therapy that was instrumental in her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terminal cancer diagnosis she received in 1996. My paper explores Sedgwick's adaptive practice and interrogates the in- sights their challenging hybridity offers us into the ongoing transmission of Proust's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UST Eve Sedgwick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Works inFiber Paper and Proust" ADAPT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