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8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BDNF、IL-6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刘敏 丁艳霞 +3 位作者 张业贵 产翠翠 龚儒杰 倪进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0-446,共7页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每组10只。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造模成功...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每组10只。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造模成功后,天麻素组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10 mg/kg,1次/d,连续14 d;Nissl染色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DNF、IL-6蛋白在纹状体的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DNF、IL-6蛋白在纹状体的表达水平。结果:Nissl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纹状体神经元结构清晰完整,细胞排列紧密。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出现明显的胞体萎缩情况,细胞排列疏松。天麻素组较模型组Nissl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也有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一致:正常组与假手术组BDNF、IL-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纹状体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IL-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缺血侧纹状体BDNF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P<0.01),IL-6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结论:天麻素对脑缺血导致的纹状体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抗炎因子BDNF、下调促炎因子IL-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纹状体 天麻素 BDNF IL-6
下载PDF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16例临床特点分析
2
作者 詹自雄 江秀龙 +2 位作者 林守华 汪银洲 张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连续收治并随访的16例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本院连续收治并随访的16例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16例患者中女9例,男7例,平均发病年龄(71.5±12.4)岁;3例(18.8%,3/16)为双侧肢体舞蹈表现,其余为单侧症状;就诊时平均血糖为(29.6±16.3)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占比为(14.6±2.8)%;50%(8/16)的患者尿酮体为阴性,剩余患者尿酮体为微量至轻度阳性。16例患者颅脑磁共振检查则发现10例存在纹状体区域内病灶;其中9例患者进行了CTA或者MRA脑血管评估,发现4例(44%,4/9)存在脑大动脉的重度狭窄。经治疗,11例(69%,11/16)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剩余5例(31%,5/16)症状反复。4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2例患者继发脑梗死。15例患者使用抗栓治疗,诊治及随访期间未见脑出血。结论 糖尿病性纹状体病患者除了经典的表现外还可出现双侧症状及尿酮弱阳性;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给予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药物对症治疗预后多良好,部分患者可继发肺部感染及脑梗死,抗栓治疗可能并不显著增加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纹状体 偏侧舞动症 临床分析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帕金森病纹状体畸形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冯婉君 谷家宝 +1 位作者 张登科 杜敢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可出现手、足畸形,称为“纹状体畸形”,多发生在帕金森病的中晚期,也可在早期出现。这种畸形与骨关节疾病手足畸形临床表现相似,且部分可伴疼痛不适,但发病率低,文献报道较少,极易被误诊误治。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纹状体畸形 左旋多巴 肉毒素
下载PDF
游泳调节纹状体突触结构可塑性改善Shank3基因敲除大鼠孤独症样行为
4
作者 孟昀晨 徐丹 +5 位作者 张伟南 熊信 薛亚奇 安莎莎 张嵘 甄志平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8,共10页
目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通常发生于幼年阶段,其行为缺陷与纹状体功能密切相关。幼年期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游泳是促进大脑突触可塑性的有效运动方式。为此,研究探讨早期游泳能否调节Shank3基因敲除ASD模... 目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通常发生于幼年阶段,其行为缺陷与纹状体功能密切相关。幼年期是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游泳是促进大脑突触可塑性的有效运动方式。为此,研究探讨早期游泳能否调节Shank3基因敲除ASD模型大鼠纹状体突触结构可塑性,改善与纹状体功能相关的ASD样行为。方法:幼龄雄性Shank3基因敲除SD大鼠,随机分为基因敲除对照组(KC)和基因敲除游泳组(KS),同窝野生型大鼠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C)和野生型游泳组(WS)。KS和WS组从8日龄起进行为期8周的游泳干预。干预完成24 h后,利用自梳理实验检测大鼠的刻板行为,旷场实验检测焦虑情绪与自由活动情况,最大抓力实验检测肌肉力量,转棒实验检测运动协调能力。行为学测试24 h后进行麻醉,取纹状体组织进行高尔基染色,观察纹状体中等多棘神经元(medium spiny neurons,MSNs)树突形态。提取纹状体组织突触后致密部(postsynaptic density,PSD)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兴奋性突触后支架蛋白和谷氨酸受体蛋白、γ-氨基丁酸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1)8周早期游泳干预显著改善了大鼠Shank3基因敲除导致的刻板行为和运动能力缺陷,但未能改善焦虑情绪;2)Shank3基因敲除后,大鼠纹状体MSNs树突总长度、分支数量和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早期游泳干预改善了树突形态的这些变化;3)Shank3基因敲除后,大鼠纹状体突触后致密部支架蛋白PSD95、Homer1表达显著降低,受体蛋白GluA1、GluA2、NR1、NR2A、NR2B表达显著降低,早期游泳干预上调了支架蛋白PSD95和受体蛋白GluA1、GluA2、NR2A、NR2B的表达。结论:Shank3基因敲除大鼠纹状体树突发育受损,兴奋性突触后谷氨酸能受体表达降低,并出现与纹状体功能异常相关的刻板行为与运动功能障碍。早期游泳干预可上调纹状体树突分支数量、树突总长度与树突棘密度,并上调部分兴奋性突触后受体蛋白的表达,从而调节突触结构可塑性,改善Shank3基因敲除导致的大鼠行为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 Shank3 孤独症 纹状体 树突棘 受体蛋白
下载PDF
扩散峰度成像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纹状体异常
5
作者 李双宇 赵鑫 +6 位作者 宣德胜 王甘雨 邢庆娜 廖俊杰 崔书红 张灵洁 张小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纹状体的结构特点。方法:收集27例ASD儿童(ASD组)以及19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资料,两组儿童均进行颅脑MRI平扫及DKI序... 目的: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纹状体的结构特点。方法:收集27例ASD儿童(ASD组)以及19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资料,两组儿童均进行颅脑MRI平扫及DKI序列扫描,DKI序列经过后处理得到扩散张量参数和扩散峰度参数。比较两组儿童纹状体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差异。分析ASD组DKI参数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探讨DKI参数对ASD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左侧苍白球和双侧壳核的FA值均升高(P<0.05),ASD组双侧壳核的MD值均降低(P<0.05),ASD组左侧壳核的MK值升高(P<0.05)。ASD组显著改变的结构的DKI参数值与Gesell发育量表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左侧苍白球、右侧和左侧壳核FA值诊断AS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3、0.725、0.713。右侧和左侧壳核MD值诊断ASD的AUC分别为0.737、0.667。左侧壳核MK值诊断ASD的AUC为0.673。结论:ASD儿童纹状体存在着微结构异常,其中左侧苍白球和双侧壳核的异常可能是ASD的病理生理基础。DKI技术可以识别这种异常,对于AS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纹状体 儿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雷帕霉素抑制异动症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元电活动
6
作者 许叶 周畅 +3 位作者 李建红 赵振强 王埮 陈志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18-4223,共6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左旋多巴(L-DOPA)诱发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序贯模式进行实验分组。采用SPF级Sprague-Daewley雄性大鼠,通过6-羟多巴(OHDA)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制作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腹腔连续注射L-DOPA...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左旋多巴(L-DOPA)诱发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序贯模式进行实验分组。采用SPF级Sprague-Daewley雄性大鼠,通过6-羟多巴(OHDA)脑立体定位微量注射制作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腹腔连续注射L-DOPA+苄丝肼制定LID模型。随后所有LID模型大鼠随机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连续腹腔注射L-DOPA+雷帕霉素21 d,1次/d;对照模型(假手术组):在LID模型基础上,连续腹腔注射L-DOPA+DM-SO 21 d,1次/d。所有建模成功的大鼠在7%水合氯醛0.5 ml/100 g腹腔麻醉下通过脑立体定位仪植入多通道电极阵列,然后采集纹状体神经元放电频率、簇状放电、局部场电位和小鼠行为学数据,探讨雷帕霉素对苄丝肼模型纹状体区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LID模型纹状体组织中,电生理显示纹状体神经元放电频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01)、簇状放电明显增加(P<0.001)、局部场电位发生改变;而给予雷帕霉素后,纹状体神经元放电频率明显减少(P<0.01),异常的簇状放电得到明显抑制(P<0.05,P<0.01),局部场电位得到明显改善,行为学评分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纹状体神经元异常电活动是LID发生的重要环节,雷帕霉素可以显著改善LID大鼠的行为学及电生理改变,为未来此类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纹状体神经元 雷帕霉素
下载PDF
低雌激素状态下大鼠海马及纹状体Nogo-A的表达变化
7
作者 王文娟 丁雨桐 +7 位作者 苏昊 任捷 孙艳荣 王涵菲 陆嘉莉 张林倩 白钰 秦丽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0-627,共8页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低雌激素状态下大鼠记忆功能的改变以及海马和纹状体Nogo-A的表达变化,阐明Nogo-A在更年期神经退行性变如记忆功能减退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45只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后雌激素治疗组,每组15...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低雌激素状态下大鼠记忆功能的改变以及海马和纹状体Nogo-A的表达变化,阐明Nogo-A在更年期神经退行性变如记忆功能减退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45只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后雌激素治疗组,每组15只。去卵巢手术后2周开始给予药物治疗。雌激素治疗组于腹股沟皮下注射溶于无菌芝麻油的雌激素[25μg/(kg·d)]。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给予等量的无菌芝麻油。药物治疗6周后,通过条件恐惧训练实验观察不同组大鼠记忆功能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Nogo-A在3组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和雌激素治疗组相比,去卵巢组大鼠出现记忆功能明显减退,其海马和纹状体Nogo-A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5)。雌激素治疗组大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海马和纹状体Nogo-A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P>0.05)。免疫印迹实验结果与上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低雌激素状态下海马及纹状体Nogo-A表达上调,这可能是更年期妇女记忆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雌激素 海马 纹状体 NOGO-A 记忆功能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原文传递
纹状体神经元在运动启动中的作用
8
作者 陈冬琨 成芳园 +2 位作者 刘惠金 贾军 王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359-366,共8页
适时、适度的运动启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纹状体(striatum)作为基底节神经环路的主要输入核团在运动启动(movement initiation)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损伤往往会导致运动障碍性疾病。因此本文围绕纹状体神经元在运动启... 适时、适度的运动启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纹状体(striatum)作为基底节神经环路的主要输入核团在运动启动(movement initiation)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损伤往往会导致运动障碍性疾病。因此本文围绕纹状体神经元在运动启动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以及目前常用的运动启动评价方式进行综述,概括了多种运动模型理论依据及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新模型来解释纹状体神经元对运动启动的调控作用,为运动启动相关障碍性疾病的机制研究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运动启动 帕金森病 基底神经节 中等多棘神经元
下载PDF
跨颅相位干涉电刺激小鼠纹状体对运动能力的增强作用及机制
9
作者 刘晓东 亓朔 +1 位作者 刘宇 王晓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52-460,共9页
目的:探讨相位干涉电场(tTIS)刺激小鼠纹状体对运动能力的增强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10Hz组(Str⁃10Hz)及△20Hz组(Str⁃20Hz)。各组小鼠进行连续7 d的tTIS刺激后,采用小鼠旋转杆平衡... 目的:探讨相位干涉电场(tTIS)刺激小鼠纹状体对运动能力的增强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10Hz组(Str⁃10Hz)及△20Hz组(Str⁃20Hz)。各组小鼠进行连续7 d的tTIS刺激后,采用小鼠旋转杆平衡测试、爬杆测试评估运动能力;用脑片膜片钳记录纹状体脑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Western Blot检测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谷氨酸受体1(GluA1)、谷氨酸受体2B(GluN2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和磷酸化。结果:tTIS刺激明显提高小鼠旋转杆平衡测试(Str⁃10Hz,P<0.05;Str⁃20Hz,P<0.01)和爬杆测试(P<0.01)等反映小鼠平衡、耐力、协调的运动能力。tTIS刺激增强小鼠纹状体fEPSP刺激反应。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Str⁃20Hz组小鼠PSD⁃95(P<0.01)和BDNF(P<0.05)蛋白表达增加,GluA1(P<0.01)、GluN2B(P<0.05)、CREB(P<0.01)、PI3K(P<0.05)、AKT(P<0.05)、mTOR(P<0.01)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tTIS刺激纹状体通过增强突触传递效率、增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和活性,最终增强小鼠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颅相位干涉电刺激 纹状体 运动能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PI3K/AKT通路 小鼠
原文传递
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患者纹状体-背外侧前额叶皮质通路变化的fMRI观察
10
作者 曹馨予 于瀛 +3 位作者 孙倩 颜林枫 胡博 崔光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41-648,共8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患者的静息态功能连接(FC)特征改变及其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患者(T2DM+CD)、34例不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T2DM患者(T2DM-CD)以及31例健康对照(HC)...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患者的静息态功能连接(FC)特征改变及其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患者(T2DM+CD)、34例不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T2DM患者(T2DM-CD)以及31例健康对照(HC)。分别对三组受试者使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斯特鲁普色词测验(Stroop)评估认知灵活性及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观察三组受试者认知灵活性差异、双侧(L. and R.)纹状体(ST)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之间FC的差异,然后分析了认知灵活性与ST-dlPFC通路FC之间的相关,最后进一步分析了T2DM患病状态和认知灵活性对FC改变的交互效应。结果:与T2DM-CD患者及HC相比,T2DM+CD患者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以及用时明显增多,而正确应答数明显减少;Stroop中T2DM+CD患者的正确数、字色矛盾正确数以及字色无关正确数均低于HC。T2DM+CD患者L.ST-L.dlPFC、R.ST-L.dlPFC、R.ST-R.dlPFC之间的FC减低,R.ST-R.dlPFC之间的FC减低与认知灵活性量表评分相关,且T2DM患病状态和认知灵活性对FC的改变存在交互效应。结论:ST-dlPFC之间的FC减低是T2DM特异性认知灵活性受损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灵活性 功能连接 纹状体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功能磁共振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及其代谢物的含量
11
作者 梁金良 陈晓彤 胡坤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1-1387,共7页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高原儿茶酸(DOPAC)与高香草酸(HVA)含量的方法。取小鼠纹状体约10 mg,用200μL 2%(体积分数)甲酸溶液提取、离心。取上清液80μL,加入40μg·L^(-1)异丙...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高原儿茶酸(DOPAC)与高香草酸(HVA)含量的方法。取小鼠纹状体约10 mg,用200μL 2%(体积分数)甲酸溶液提取、离心。取上清液80μL,加入40μg·L^(-1)异丙肾上腺素(内标)溶液10μL和含0.1%(体积分数,下同)乙酸的甲醇溶液10μL,涡旋混匀,再加入100μL甲醇,涡旋、离心。上清液中DA及其代谢物在Gemini NX-C_(18)色谱柱上分离,以不同体积比的0.1%乙酸溶液和含0.1%乙酸的甲醇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扫描。结果表明,3种目标物在7.00 min内能完成测定。DA、DOPAC和HVA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0,0.5~1000,0.25~500μg·L^(-1),检出限分别为0.015,0.150,0.075μg·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4.4%~117%,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试验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质控样品在自动进样器中保存8 h、4℃保存24 h以及-80℃保存30 d前后3种目标物测定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大于20%,说明样品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 多巴胺及其代谢物 帕金森病 小鼠纹状体
下载PDF
黑质致密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的上游脑区追踪
12
作者 商晓钰 张腾元 +1 位作者 谢俊霞 徐华敏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究投射到纹状体(Str)的黑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上游脑区。方法采用逆向病毒示踪技术逆向追踪SNpc-Str环路的上游脑区。应用立体定位技术在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Str区注射逆行追踪病毒rAAV-hsyn-cre-wpre-pA(retro)... 目的探究投射到纹状体(Str)的黑质致密部(SNpc)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上游脑区。方法采用逆向病毒示踪技术逆向追踪SNpc-Str环路的上游脑区。应用立体定位技术在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Str区注射逆行追踪病毒rAAV-hsyn-cre-wpre-pA(retro);同时在SNpc注射病毒AAV-DIO-EF1α-GFP-TVA和AAV-DIO-EF1α-RVG(1∶2混合);3周后在SNpc注射逆行跨突触狂犬病毒RV-Enva-ΔG-dsRed。1周后取脑进行冷冻切片,应用Olympus VS120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dsRed阳性细胞的脑区。结果应用荧光显微镜在SNpc可以观察到GFP(绿色)和dsRed(红色)阳性细胞,证明依赖Cre重组酶表达的AAV-DIO-EF1α-GFP-TVA病毒以及依赖TVA元件表达的狂犬病毒均在SNpc正常表达。同时在外侧下丘脑(LH)、前连合后肢间质核(IPAC)脑区观察到dsRed(红色)阳性细胞。结论LH和IPAC脑区可能是SNpc-Str环路DA能神经元的上游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能神经元 密部 纹状体 下丘脑区 前连合 大脑 神经解剖束追踪技术
下载PDF
糖尿病纹状体病1例报告
13
作者 雷黔 贺电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80-181,186,共3页
糖尿病纹状体病既往又称糖尿病非酮症性偏身舞蹈症,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非酮症性高血糖及偏身舞蹈症,影像学特点为症状肢体对侧纹状体MRI T1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及CT上的高密度影,治疗上采取控制血糖为主,多巴胺... 糖尿病纹状体病既往又称糖尿病非酮症性偏身舞蹈症,多发生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非酮症性高血糖及偏身舞蹈症,影像学特点为症状肢体对侧纹状体MRI T1加权像上的高信号及CT上的高密度影,治疗上采取控制血糖为主,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及苯二氮䓬类镇静剂控制舞蹈症状等综合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本文报告镇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典型糖尿病纹状体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身舞蹈症 纹状体 非酮症性高血糖
下载PDF
大脑皮层-背侧纹状体通路在吗啡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云静 郑希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3-644,共12页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从初始用药到强迫性用药是成瘾者的觅药行为从目标导向性向习惯化发展的过程。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是依赖于背外侧纹状体的习惯化行为,同时前额叶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对行...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从初始用药到强迫性用药是成瘾者的觅药行为从目标导向性向习惯化发展的过程。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是依赖于背外侧纹状体的习惯化行为,同时前额叶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对行为的控制减弱,导致感觉运动皮层-背外侧纹状体通路对行为的控制持续占主导地位,是成瘾行为具有强迫性特征的重要神经基础。本项目围绕这一重要问题展开研究,在建立具有成瘾特征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行为学、行为药理学和组织形态学等方法揭示皮层-纹状体通路在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行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有望为进一步寻找该神经网络参与成瘾行为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觅药行为 背外侧纹状体 前额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背内侧纹状体通路
下载PDF
纹状体血管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张春燕 朱星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8-279,281,共3页
关键词 纹状体血管 脑血管病 纹状体 血液供应
下载PDF
帕金森病手足纹状体畸形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芳 陈黔妹 《医学综述》 2012年第5期710-712,共3页
帕金森病可出现手足畸形,称之为"纹状体手、足",一般多出现于病程晚期,但部分患者在病程初期也可以出现。由于此种畸形的表现较复杂,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运动神经元病等,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 帕金森病可出现手足畸形,称之为"纹状体手、足",一般多出现于病程晚期,但部分患者在病程初期也可以出现。由于此种畸形的表现较复杂,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运动神经元病等,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就帕金森病纹状体手足的临床表现、可能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纹状体 纹状体
下载PDF
银杏内酯和银杏叶提取物对纹状体和边缘系统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吴春福 游松 +3 位作者 刘雯 徐勇猛 李逢利 姚新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53-254,262,共3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发现银杏内酯10mg/kg给大鼠灌胃6d,能够升高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和DA与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比值,降低边缘系统HVA含量,但升高DA/DOPAC,DA/HVA比值。银杏叶提取物50mg/kg...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发现银杏内酯10mg/kg给大鼠灌胃6d,能够升高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和DA与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比值,降低边缘系统HVA含量,但升高DA/DOPAC,DA/HVA比值。银杏叶提取物50mg/kg给大鼠灌胃6d,对纹状体和边缘系统DA/HVA比值有升高作用。提示银杏内酯和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纹状体和边缘系统DA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 银杏叶 多巴胺 纹状体 边缘系统
下载PDF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丁正同 任惠民 +2 位作者 蒋雨平 蔡振林 朱秋毓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讨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 39只新生C5 7BL小鼠随机分为 5组 ,分别于出生后第 10、11天每天喂食单剂量MPTP、百草枯和生理盐水。 (1)MPTP 0 .3mg/kg组 ,n =8;(2 )MPTP2 0mg/kg组 ,n =8;(3)百草枯 0 .0 7mg... 目的 探讨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 39只新生C5 7BL小鼠随机分为 5组 ,分别于出生后第 10、11天每天喂食单剂量MPTP、百草枯和生理盐水。 (1)MPTP 0 .3mg/kg组 ,n =8;(2 )MPTP2 0mg/kg组 ,n =8;(3)百草枯 0 .0 7mg/kg组 ,n =8;(4 )百草枯 0 .36mg/kg组 ,n =8;(5 )等量生理盐水 /kg组 ,n =7。正常饲养至 4月龄观察小鼠自发性行为的变化 ,采用HPLC测定各组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中脑黑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MPTP 2 0mg/kg组及百草枯 0 .36mg/kg组C5 7BL小鼠的自发性活动减少 ,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降低 ,中脑黑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新生期的C5 7BL小鼠暴露于大剂量的百草枯可产生类似于帕金森病 (PD)的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黑质纹状体 多巴胺 小鼠 帕金森病
下载PDF
成年大鼠纹状体区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仕勇 张可成 +2 位作者 杨辉 蔡文琴 何家全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0,I003,共5页
目的 从成年大鼠纹状体区分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 方法 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成年大鼠纹状体区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 ,选取单个克隆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获得大量亚克隆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 目的 从成年大鼠纹状体区分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 方法 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成年大鼠纹状体区分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 ,选取单个克隆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获得大量亚克隆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 (Nestin)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 结果 从纹状体区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连续克隆能力 ,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 ,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 结论 分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 ,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 ,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克隆 细胞培养 分离 纹状体 大鼠
原文传递
川芎嗪对成体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和纹状体半暗带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邱芬 刘勇 +5 位作者 张蓬勃 田英芳 赵建军 康前雁 祁存芳 陈新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成体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和纹状体缺血半暗带细胞增殖的作用,初步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损伤修复的可能途径。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术后2 h腹腔注射川芎嗪(80 mg/kg,1次/d)、4 h腹腔注射B...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成体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和纹状体缺血半暗带细胞增殖的作用,初步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损伤修复的可能途径。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术后2 h腹腔注射川芎嗪(80 mg/kg,1次/d)、4 h腹腔注射B rdU(50 mg/kg,1次/d)。分别于MCAO后7、14、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皮质和纹状体缺血半暗带B rdU标记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缺血模型组于MCAO 7 d,在皮质和纹状体缺血半暗带分布有B rdU标记细胞,于14 d明显增加,21 d达峰值。川芎嗪组在皮质和纹状体缺血半暗带亦可观察到B rdU标记细胞,且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密集,21 d达峰值;7、14、21 d B rdU标记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的缺血模型组(P<0.01)。结论:川芎嗪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皮质和纹状体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增殖,以修复、替代损伤的神经细胞,对脑功能自身恢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脑缺血 纹状体 皮质 半暗带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