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氏育麟方通过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小鼠卵巢功能实验研究
1
作者 黄芸 何嘉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究何氏育麟方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小鼠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育龄期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中药低、高剂量组,各10只。环磷酰胺连续腹腔注射2周建立POI小鼠模型。... 目的探究何氏育麟方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小鼠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育龄期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中药低、高剂量组,各10只。环磷酰胺连续腹腔注射2周建立POI小鼠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空白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辅酶Q10溶液灌胃,中药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33、66 g/kg何氏育麟方灌胃。给药6周后,测定小鼠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取小鼠卵巢组织,电镜下观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MitoSOX测定卵母细胞氧化应激活性氧水平;JC-1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膜电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在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空白组AMH[(2204.34±250.49)pg/mL比(3024.48±325.18)pg/mL,P<0.01]、膜电位[(0.493±0.025)△Ψm比(2.737±0.338)△Ψm,P<0.01]、Mfn1蛋白表达水平[(0.307±0.076)比(1.000±0.194),P<0.01]、Mfn2蛋白表达水平[(0.179±0.056)比(1.000±0.149),P<0.01]水平降低,2',7'-二氯荧光素(DCF)荧光强度[(63.250±5.855)比(16.206±1.863),P<0.01]、Drp1蛋白表达水平[(9.266±0.096)比(1.000±0.278),P<0.01]、Fis1蛋白表达水平[(2.437±0.153)比(1.000±0.167),P<0.01]升高。与模型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AMH[(2712.50±226.33)pg/mL、(2657.63±354.82)pg/mL、(2823.73±316.04)比(2204.34±250.49)pg/mL,P<0.05或P<0.01]、膜电位[(1.534±0.114)△Ψm、(1.058±0.059)△Ψm、(1.770±0.115)△Ψm比(0.493±0.025)△Ψm,P<0.05或P<0.01]、Mfn1蛋白表达水平[(0.870±0.163)、(0.738±0.109)、(0.902±0.122)比(0.307±0.076),P<0.05或P<0.01]、Mfn2蛋白表达水平[(0.769±0.116)、(0.557±0.079)、(0.802±0.094)比(0.179±0.056),P<0.01]升高,DCF荧光强度[(32.851±2.871)、(53.561±2.538)、(26.371±1.742)比(63.250±5.855),P<0.05或P<0.01]、Drp1蛋白表达水平[(4.455±1.205)、(6.966±1.016)、(2.192±1.028)比(9.266±0.096),P<0.05或P<0.01]、Fis1蛋白表达水平[(1.737±0.163)、(1.974±0.173)、(1.357±0.111)比(2.437±0.153),P<0.05或P<0.01]降低。电镜下观察卵巢线粒体形态,阳性对照组和中药低、高剂量组线粒体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何氏育麟方通过影响POI模型小鼠卵母细胞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表达,改变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降低卵巢活性氧水平,进而改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何氏育麟方 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 活性氧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对多发性硬化小鼠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抑制信号通路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 刘子铭 +4 位作者 张年萍 田思勰 张思羽 李艳花 马存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51-2657,共7页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减少和再生抑制因子表达增多是神经损伤的主要机制,前期研究显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能明显降低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病理学损伤,然而其对神经保护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实验性自...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减少和再生抑制因子表达增多是神经损伤的主要机制,前期研究显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能明显降低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病理学损伤,然而其对神经保护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神经元和轴突的状态,评估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第35-55位肽片段(MOG35-55)免疫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于免疫后第28天麻醉后处死小鼠,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脊髓组织中神经元胞体和突触的状态、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抑制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小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标记的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形态完整,突触素标记的突触明显更长,中分子质量神经丝蛋白缺失率明显较低,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较低;②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可明显促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③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可明显降低小鼠髓鞘相关糖蛋白、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轴突生长抑制因子蛋白受体、p75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受体、Rho相关蛋白激酶Ⅱ的表达量;④提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能抑制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提高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再生抑制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脊髓神经元胞体、轴突和囊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 神经保护 神经营养因子 再生抑制因子
下载PDF
甾醇-O-酰基转移酶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促进血管钙化
3
作者 徐婷 杨力 +1 位作者 黄薇 余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96-1402,共7页
目的阐明甾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在血管钙化(VC)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分成4组:si-NC+Con(SOAT1阴性对照siRNA转染到VSMCs中)、siNC+β-甘油磷酸(β-GP)(SOAT1阴性对照siRNA转染到VSMCs中)、si-... 目的阐明甾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在血管钙化(VC)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分成4组:si-NC+Con(SOAT1阴性对照siRNA转染到VSMCs中)、siNC+β-甘油磷酸(β-GP)(SOAT1阴性对照siRNA转染到VSMCs中)、si-SOAT1+Con(SOAT1 siRNA转染到VSMCs中)和si-SOAT1+β-GP(SOAT1 siRNA转染到VSMCs中)。进行CCK-8、伤口愈合试验和茜素红染色评估VSMCs的增殖、迁移、成骨分化。分析VSMCs的线粒体形态和氧化应激水平。20只C57BL/J小鼠随机分为四个不同的组,每组5只:对照组(Ctrl组)、5/6肾切除加高磷酸盐饮食治疗组(NTP组)、NTP+si-NC组和NTP+si-SOAT1组。免疫荧光分析小鼠主动脉侏儒相关转录因子2(RUNX2)、SOAT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在β-GP中培养的不同时间段(0、1、3、5、7 d和14 d),VSMCs中成骨标记RUNX2、SOAT1的蛋白水平以时间依赖性方式逐渐增强(P<0.05),和VSMCs收缩标记α-SMA以时间依赖性方式逐渐降低(P<0.05)。与si-NC+Con组相比,si-NC+β-GP组细胞增殖率、EdU阳性细胞比率、细胞迁移和茜素红染色强度显著增加(P<0.05)。与si-NC+β-GP组相比,si-SOAT1+β-GP组细胞增殖率、EdU阳性细胞比率、细胞迁移和茜素红染色强度显著降低(P<0.05)。si-SOAT1+β-GP组RUNX2、SOAT1的蛋白水平显著低于si-NC+β-GP组(P<0.05),和α-SMA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si-NC+β-GP组(P<0.05)。与si-NC+Con组相比,si-NC+β-GP组细胞线粒体断裂和线粒体产生的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si-NC+β-GP组相比,si-SOAT1+β-GP组细胞线粒体断裂和线粒体产生的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Ctrl组相比,NTP组和NTP+si-NC组主动脉中茜素红染色阳性面积、RUNX2、SOA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NTP+si-NC组相比,NTP+si-SOAT1组主动脉中茜素红染色阳性面积、RUNX2、SOAT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高浓度的磷酸盐暴露会诱导VC,这种有害作用可能与SOAT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O-酰基转移酶1 线粒体分裂 血管钙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暖心康抑制线粒体分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江佳林 董鑫 +5 位作者 林祉均 陈梓欣 王陵军 冼绍祥 邝秀英 王卢曦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探究暖心康(红参、毛冬青)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对缺血再灌注致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暖心康组,制备缺血再灌注致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超声心动图用于检测各组小鼠心... 目的探究暖心康(红参、毛冬青)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对缺血再灌注致慢性心力衰竭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暖心康组,制备缺血再灌注致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超声心动图用于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心脏组织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m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MitoSOX)检测线粒体活性氧水平,Seahorse能量代谢检测仪检测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功能明显减弱(P<0.0001),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01),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暖心康能够改善缺血再灌注致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P<0.0001),抑制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 mRNA的表达(P<0.0001),同时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P<0.01),增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改善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结论暖心康通过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发挥保护缺血再灌注致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心康 线粒体分裂 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慢性心力衰竭 小鼠
原文传递
益智清心方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泽惠 张业昊 +4 位作者 曹宇 裴卉 马丽娜 杨洋 李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6-1102,共7页
目的 研究益智清心方(Yizhi Qingxin formula,YQF)改善认知功能和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的机制。方法 采用APPswe/PS1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YQF 2.6 g/kg组、YQF 5.2 g/kg... 目的 研究益智清心方(Yizhi Qingxin formula,YQF)改善认知功能和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的机制。方法 采用APPswe/PS1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YQF 2.6 g/kg组、YQF 5.2 g/kg组、多奈哌齐组、PRE-084组和YQF 5.2 g/kg+BD1047组,以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连续干预8周后,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区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透射电镜观察和定量分析小鼠海马神经元内线粒体的数量和长轴长度,免疫荧光检测sigma-1受体(sigma-1 receptor,Sig-1R)与神经元核蛋白(neuronal nuclear antigen,Neu N)的共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磷酸化DRP1(phospho-DRP1,p-DRP1)(Ser616)、分裂蛋白1(fission 1,Fis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 atrophy 1,OPA1)以及Sig-1R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YQF 5.2 g/kg组小鼠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台次数增多(P<0.05);Aβ沉积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数量减少(P<0.05),线粒体长轴长度延长(P<0.01);Fis1表达下降(P<0.05),OPA1和MFN2的表达升高(P<0.01);Sig-1R表达升高(P<0.01),Sig-1R与Neu N的共定位增多(P<0.01)。且以上作用可以被Sig-1R抑制剂BD1047抑制。结论 YQF能够恢复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平衡,从而改善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与Sig-1R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益智清心方 sigma-1受体 线粒体分裂和融合
下载PDF
ERK1/2通过调控NADPH氧化酶和线粒体分裂在结肠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翟晓明 谭嗣伟 +4 位作者 易玉君 刘慧玲 郭佳翔 吴淑云 陶金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97-204,共8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ERK1/2)通过调控NADPH氧化酶(Nox)和线粒体分裂在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将30只C57BL/6J小鼠用随机数表法分为6组:Control组、3%DSS组、1%二甲亚砜(DMSO)组、ERK...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ERK1/2)通过调控NADPH氧化酶(Nox)和线粒体分裂在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将30只C57BL/6J小鼠用随机数表法分为6组:Control组、3%DSS组、1%二甲亚砜(DMSO)组、ERK1/2抑制剂(PD98059)组、3%DSS+1%DMSO组、3%DSS+PD98059组,每组5只。评估Control组和3%DSS组小鼠体重变化、结肠长度改变、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小鼠结肠黏膜ERK1/2、磷酸化(p)-ERK1/2、Nox1和Nox2表达水平。1%DMSO组、3%DSS+1%DMSO组给予腹腔注射1%DMSO;PD98059组、3%DSS+PD98059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PD98059。评估4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Nox1、Nox2、动力相关蛋白1(DRP1)、p-DRP1-S616和p-DRP1-S637等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Control组和3%DSS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分裂情况。免疫荧光双染分析2组小鼠结肠黏膜中Nox2与线粒体外膜转位酶TOM复合体(TOMM20)共定位情况。分析2组小鼠结肠黏膜DRP1与Nox2 mRNA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3%DSS组小鼠体重下降、结肠长度缩短、疾病活动指数增加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结肠黏膜p-ERK1/2、Nox1和Nox2表达增加(P均<0.05)。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分裂增加,结肠黏膜的DRP1和Nox2共定位增加,两者mRNA相对表达呈正相关(r=0.678,P<0.05)。ERK1/2抑制剂PD98059改善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且下调结肠黏膜Nox1、Nox2、DRP1、p-DRP1-S616的表达。结论抑制ERK1/2可能通过减轻Nox表达和线粒体分裂,改善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 NADPH氧化酶 线粒体分裂
下载PDF
依达拉奉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宁 丁泽君 +1 位作者 于海达 李凤晓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3月龄,体重250~3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预先给药组(E组)。I/R组和E组分别于脑缺血前1 h腹腔注射等容...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3月龄,体重250~3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预先给药组(E组)。I/R组和E组分别于脑缺血前1 h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和依达拉奉10 mg/kg。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再灌注24 h时,采用Longa评分法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TUNEL法检测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动力相关蛋白1(Drp 1)及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Drp 1及Cyt C 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与E组NDS、AI、MDA的含量明显增加,而SOD活性显著下降,Drp 1及Cyt C蛋白和Drp 1及Cyt 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R组比较,E组NDS、AI、MDA的含量明显减少,而SOD活性显著升高,Drp 1及Cyt C蛋白和Drp 1及Cyt C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线粒体分裂,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氧化应激 线粒体分裂 细胞凋亡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piRNA-5938可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分裂 被引量:3
8
作者 武霄雷 韩瑜 +3 位作者 李佳蕾 王霜 曹济民 孙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50-1757,共8页
背景: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新研究表明生殖系统调控分子PIWI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参与了心脏病理过程调控,然而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尚未阐明,尤其涉及线粒体途径的机制尚不清楚... 背景: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新研究表明生殖系统调控分子PIWI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参与了心脏病理过程调控,然而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尚未阐明,尤其涉及线粒体途径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究piRNA-5938对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分裂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深度测序检测正常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及大鼠心脏中piRNA的表达丰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结果。分别用双氧水和缺氧再复氧条件构建心肌细胞凋亡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iRNA-5938的表达水平。合成piPNA-5938特异性拮抗剂转染心肌细胞,再用双氧水处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MitoTracker法检测线粒体分裂情况。RNAhybrid软件预测与piRNA-5938相互作用的microRNA。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缺血再灌注小鼠心脏中422种piRNA表达水平改变,其中289条上调,133条下调;piRNA-593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②双氧水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后piRNA-5938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③缺氧再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后piRNA-5938表达显著增加(P<0.01);④与阴性对照组比,敲低piRNA-5938后,双氧水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⑤敲低piRNA-5938后,双氧水诱导的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明显得到改善(P<0.05);⑥piRNA-5938与线粒体分裂调控分子miR-324和miR-668序列能很好地互补配对,且具有高度保守性;⑦提示piRNA-5938调控了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分裂,并且可能通过miR-324或miR-668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RNA-5938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细胞凋亡 线粒体分裂 miR-324 miR-668 双氧水 缺氧再复氧
下载PDF
激酶锚定蛋白1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9
作者 夏瑶 朱杰夫 +5 位作者 师朗 查宏楚 李惠敏 黄华 岳汝驰 宋志霞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激酶锚定蛋白1(AKAP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双侧肾动脉缺血28 min,再灌注24 h后采血并留取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病理损伤及AKAP1表达情况,其次将小鼠... 目的:探讨激酶锚定蛋白1(AKAP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双侧肾动脉缺血28 min,再灌注24 h后采血并留取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病理损伤及AKAP1表达情况,其次将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至第2天进行干预,缺氧过程(H)将细胞置入1%O_(2)、5%CO_(2)、37℃三气培养箱内无糖无血清依次培养3 h,复氧(R)时更换含10%胎牛血清低糖培养基正常培养6 h。观察对照组和各缺复氧(H/R)组再复氧6 h时肾小管上细胞一般形态,最后通过转染过表达AKAP1的方式检测H/R各组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Mito-Red染色情况。结果:AKAP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表达下降(P<0.05);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在H/R处理后出现AKAP1表达下降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P<0.05);AKAP1通过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调控H/R诱导线粒体损伤(P<0.05)。结论:AKAP1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锚定蛋白1 急性肾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
下载PDF
miR-214-3p通过靶向MFN2诱导胃癌细胞线粒体分裂及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合 黄亮 +1 位作者 田由京 陈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61-2967,共7页
目的探讨miR-214-3p靶向MFN2诱导胃癌细胞及线粒体分裂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43对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基因芯片筛选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差异表miRNAs表... 目的探讨miR-214-3p靶向MFN2诱导胃癌细胞及线粒体分裂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43对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基因芯片筛选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差异表miRNAs表达水平;此外,使用SGC7901细胞进行功能验证及机制研究,分为阴性对照(NC mimic)组,过表达miR-214-3p(miR-214-3p mimic)组,过表达miR-214-3p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miR-214-3p mimic+MFN2)组,过表达miR-214-3p和线粒体抑制剂处理(miR-214-3p mimic+Mdivil)组;RT-qPCR检测miRNAs及MFN2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三磷酸腺苷(ATP)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检测线粒体功能;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色素C、促凋亡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MFN2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14-3p与MFN2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芯片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差异倍数>2的10个miRNAs,其中胃癌组织中miR-214-3p表达明显降低;此外,与NC mimic组相比,miR-214-3p mimic组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了细胞线粒体分裂及细胞凋亡,并抑制了MFN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明了miR-214-3p与MFN2靶向结合抑制荧光素酶活性;与miR-214-3p mimic组相比,同时过表达MFN2或使用Mdivil明显促进了细胞增殖,抑制了线粒体分裂及细胞凋亡,促进了MFN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miR-214-3p通过靶向并抑制MFN2表达,从而促进线粒体分裂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214-3p MFN2 线粒体分裂 凋亡
下载PDF
大黄酸抑制线粒体分裂和EMT减缓乳腺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波 谢艳 +4 位作者 陈金霞 娄兴凤 苗春龙 范庆 郑衍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92-2698,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酸组)、高剂量大黄酸组(200μmol·L^(-1)大黄酸组),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24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2,Mfn2)和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黄酸可减低Drp1、Vimentin蛋白表达(P<0.05),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细胞线粒体数目和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情况,从而减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P<0.05)。大黄酸高剂量效果较低剂量更佳(P<0.05)。结论大黄酸通过降低Drp1,Vimentin,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乳腺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乳腺癌转移 线粒体分裂 上皮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电针干预对糖尿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12
作者 炎茹玉 丁玲玲 +4 位作者 陈梦洁 罗见生 宁甲齐 周瑞玲 于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4-9,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干预对糖尿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线粒体分裂的影响。方法 39只体重(20±2)g的4~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高脂高糖饮食1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周后空腹血糖≥11.1 mmol/L,即为2型糖尿病实验动物(无小鼠死... 目的 观察电针干预对糖尿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线粒体分裂的影响。方法 39只体重(20±2)g的4~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高脂高糖饮食1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周后空腹血糖≥11.1 mmol/L,即为2型糖尿病实验动物(无小鼠死亡),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3只。对照组除抓取与固定外不做其他干预;模型组与电针组行胫骨骨折髓内固定术建立POCD模型(无小鼠死亡);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认知能力下降视为造模成功。电针组术前2周取神庭、百会、内关和足三里行电针干预,每次留针30 min,每周连续5 d。术后1 d进行旷场试验与恐惧条件测试评估小鼠认知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情况;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元数量;化学发光法检测腺苷三磷酸(AT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p-Drp1 Ser616、p-Drp1 Ser63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神经元数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TP含量减少,MMP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TP含量增加,MMP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p-Drp1 Ser61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Drp1 Ser63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组织p-Drp1 Ser61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Drp1 Ser63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电针干预可以提高糖尿病小鼠POCD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Drp1介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改善海马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电针 线粒体分裂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蛋白MiD51在HBV相关肝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彦斌 聂娜 +2 位作者 李娟 王晓玉 张庆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MiD51在调控HBV相关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1)分别采用qRT-PCR、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实验,评估15例HBV相关肝癌患者原发灶与转移灶组织中MiD51的表达;(2)利用siRNA下调HBV阳性肝癌细胞中MiD51表达后,用细胞...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MiD51在调控HBV相关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1)分别采用qRT-PCR、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实验,评估15例HBV相关肝癌患者原发灶与转移灶组织中MiD51的表达;(2)利用siRNA下调HBV阳性肝癌细胞中MiD51表达后,用细胞划痕实验分析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3)利用siRNA下调HBV阳性肝癌细胞中MiD51表达后,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与原发灶相比,转移灶组织中MiD51分子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RT-PCR:原发灶 vs 转移灶=(1.00±0.26) vs(2.65±0.31);Western blot:原发灶 vs转移灶=(1.00±0.02) vs (3.32±0.33);免疫组化:(0.43±0.04) vs (0.7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下调MiD51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siCtrl vs siMID51#1 vs siMID51#2=(69±2.65)% vs (44±2.40)% vs (43±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下调MiD51表达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siCtrl vs siMID51#1 vs siMID51#2=(35.33±3.53) vs (16.33±1.86) vs (17.67±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MiD51在HBV阳性肝癌的转移灶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进而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提示MiD51是潜在的HBV阳性肝癌诊断与治疗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分裂蛋白51 肝癌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因子促进肝癌转移的作用
14
作者 耿西林 常虎林 +4 位作者 张煜 海军 张智勇 郑伟 杜立学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819-2822,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在肝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12对原发灶组织与转移灶组织中MFF的表达,以明确肝癌转移过程中MFF的表达变化;下调MFF表达后,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下调MFF表达后,用...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因子(MFF)在肝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12对原发灶组织与转移灶组织中MFF的表达,以明确肝癌转移过程中MFF的表达变化;下调MFF表达后,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下调MFF表达后,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对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肝癌转移灶组织中MFF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0.70±0.06) vs (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MFF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siCtrl vs si-MFF-1 vs si-MFF-2=(77.85±3.65) vs (48.32±1.53) vs (45.3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MFF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siCtrl vs si-MFF-1 vs si-MFF-2=(29.31±3.53) vs (18.72±2.86) vs(17.68±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F表达在肝癌转移过程中显著升高,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提示MFF分子是潜在的肝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分裂因子 转移 肝癌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高表达参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发生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骐骄 刘晓雅 +3 位作者 武国红 吴海荣 朱赛楠 管娜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肾小球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P-Drp1(Ser616)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表达与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发生的关系。方法: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和肾皮质Drp1、P-Drp1(Ser616)及Fis1的表达... 目的:探讨肾小球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P-Drp1(Ser616)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表达与足细胞损伤及蛋白尿发生的关系。方法:建立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和肾皮质Drp1、P-Drp1(Ser616)及Fis1的表达,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蛋白尿及足细胞线粒体形态的相关性。在小鼠足细胞系MPC5过表达Drp1,分析对凋亡和线粒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肾小球和肾皮质Drp1在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4周和6周时表达增强,肾小球P-Drp1(Ser616)在6周时表达增强,肾小球Fis1在2周和6周时增强。肾小球和肾皮质Drp1、肾小球P-Drp1(Ser616)和Fis1表达与24h尿蛋白正相关。肾小球Drp1表达量与足细胞线粒体胞浆密度和线粒体细胞密度呈负相关。肾小球P-Drp1(Ser616)与足细胞线粒体最大长宽比呈负相关。肾小球Fis1与足细胞线粒体面积和周长呈负相关。过表达Drp1致小鼠足细胞凋亡显著增多,线粒体片段化。结论:肾小球Drp1、P-Drp1(Ser616)与Fis1高表达参与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发生,Drp1高表达致线粒体片段化和足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足细胞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 线粒体分裂蛋白1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韦辰 王士雷 +2 位作者 孔宪刚 藏圆圆 李瑜 《陕西中医》 2017年第10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各15只,模型对照组以及补阳还五汤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各15只,模型对照组以及补阳还五汤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动物模型,补阳还五汤组于造模造模后腹腔给药补阳还五汤0.4ml/(kg·d)1次,共用药7d,其余两组给予使用方式、剂量及使用频率和补阳还五汤组相同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Drp1,Fis1和cyt-c的表达水平、Ca^(2+)荧光强度、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Drp1、Fis1及cyt-c表达水平较高(P<0.05),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较高(P<0.05),Ca^(2+)浓度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Drp1、Fis1及cyt-c表达水平较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较低(P<0.05),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低(P<0.05),Ca^(2+)浓度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较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Drp1、Fis1、cyt-c的表达水平以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缓解脑缺血进一步损伤,有望为临床治疗方面提供新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阳还五汤 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分裂蛋白1 线粒体分裂基因动态相关蛋白 细胞色素C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佳 郭海燕 +4 位作者 薛欣 王鹏 孙一笑 魏明 王士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对线粒体分裂的影响。方法 24h内出生的雄性SD大鼠,断头分离海马区神经组织,收集获得神经元细胞进行培养,8d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对线粒体分裂的影响。方法 24h内出生的雄性SD大鼠,断头分离海马区神经组织,收集获得神经元细胞进行培养,8d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C组);赋形剂组(V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C组:正常培养;V组:不行缺氧复氧、加入赋形剂二甲基亚砜培养6h,浓度0.01%;HR组:氧糖剥夺法缺氧6h,复氧12h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D1、D2、D3组,于缺氧6h后分别加入右美托咪定0.1、1、10μmol/L。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神经元细胞质Ca2+荧光强度,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的超微结构,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HR组、D1组、D2组和D3组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加重,Ca2+荧光强度、CaN活性明显增强,Fis1、Drp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R组比较,D1组、D2组和D3组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减轻,Ca2+荧光强度、CaN活性明显减弱,Fis1、Drp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D1组和D3组比较,D2组线粒体结构更加完整,Ca2+荧光强度、CaN活性明显减弱,Fis1、Drp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C组和V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0.1、1、10μmol/L可以减少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的分裂,其中1μmol/L是最佳的保护浓度,其机制可能是与其抑制钙超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线粒体分裂 海马神经元 缺氧复氧损伤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谢南昌 陈晨 +4 位作者 王翠 张倩 张宏伟 夏建华 连亚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con组、Aβ组、mdi组和Aβ+mdi组,con组不做特殊处理,mdi组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 mdivi-1,Aβ组培养基中加入20μm...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con组、Aβ组、mdi组和Aβ+mdi组,con组不做特殊处理,mdi组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 mdivi-1,Aβ组培养基中加入20μmol/L Aβ,Aβ+mdi组培养基分别加入2、5、10、20μmol/L mdivi-1和20μmol/L Aβ。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Drp1、CytC和Caspase-3蛋白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CA11b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Aβ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显著增加,CA11b mRNA上升,线粒体Drp1、细胞浆CytC和激活的Caspase-3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相比,Aβ+mdi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凋亡显著减少,CA11b mRNA下降,线粒体Drp1、细胞浆CytC和激活的Caspase-3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Aβ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线粒体/CytC/Caspase-3凋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茁淀粉样蛋白 小胶质细胞 线粒体 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刚 张明超 +5 位作者 贾志强 王继权 孙平 褚鑫 范仲凯 吕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旨在检测选择性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线粒体形态,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线粒体ATP含量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 目的 旨在检测选择性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线粒体形态,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线粒体ATP含量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和Mdivi-1预处理组(1.20 mg/kg,Mdivi-1组),每组24只。SCI组和Mdivi-1组大鼠采用Allen’s方法制备ASCI模型,Mdi-vi-1组和SCI组大鼠在脊髓打击之前15 min经尾静脉分别给予Mdivi-1或等容量二甲基亚砜(DMSO)。每组大鼠再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于脊髓暴露或者打击后的3和12 h处死,取出脊髓T9-11,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线粒体形态,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MMP变化,用荧光分光度计检测线粒体ATP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SCI 3 h组时,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0.01),截面积明显增大(〈0.01),但MMP和线粒体ATP含量无明显变化;SCI 12 h组时,线粒体数目明显增多(〈0.01),截面积明显减小(〈0.01),但MMP和线粒体ATP含量明显减低(〈0.01)。与SCI组相比,Mdivi-1 3 h组时,线粒体数目、截面积及MMP和线粒体ATP含量无明显变化;而Mdivi-1 12 h组时,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0.01),截面积明显增大(〈0.01),MMP和线粒体ATP含量明显升高(〈0.01)。结论 选择性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能有效抑制ASCI后线粒体分裂和MMP降低,增加线粒体中ATP的合成,从而保护了线粒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 线粒体形态 线粒体膜电位 三磷酸腺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