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复叠制冷系统及其组分分离、迁移与调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银龙 刘国强 +2 位作者 刘嘉瑞 陈旗 晏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自复叠制冷技术因具有较宽的制冷温区、结构简单且运行可靠等优势,在普冷及深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新流程构建与混合工质多元化的研究已较为广泛,但如何主动调控系统内混合工质的组分质量分数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自复叠制冷技术因具有较宽的制冷温区、结构简单且运行可靠等优势,在普冷及深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新流程构建与混合工质多元化的研究已较为广泛,但如何主动调控系统内混合工质的组分质量分数进而提升系统性能一直是技术瓶颈和研究难点。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自复叠制冷系统的总体研究现状,阐述了其循环流程构建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影响系统效率的组分分离与组分偏移特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从制冷循环改进与关键元件—气液分离器性能讨论了组分分离方面的研究,并总结了组分迁移的原因、组分迁移特性的研究现状及相积存的理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现有研究中对于自复叠制冷系统工质组分质量分数调控的方法。通过总结自复叠制冷技术在以上4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领域内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组分优化调控,为进一步提升自复叠制冷系统性能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叠制冷 混合工质 组分分离 组分迁移 组分调控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的原油组分分离及界面性能研究
2
作者 丛苏男 刘卫东 +1 位作者 郭勇 王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结合界面张力测试结果和结构组成特征分析,进行原油不同组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考查原油及原油不同组分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 目的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结合界面张力测试结果和结构组成特征分析,进行原油不同组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考查原油及原油不同组分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之间的界面张力变化趋势;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原油不同组分的主要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采用疏水型反相色谱填料,梯度洗脱方式,制备色谱可以将原油分离为6种结构组成差异较大的不同组分;以重烷基苯磺酸盐为表面活性剂时,不含芳烃的4种组分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含少量芳烃的一种组分接近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以硫代甜菜碱-12为表面活性剂时,富含芳烃的一种组分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结论表面活性剂结构类型不同,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对应的原油组分亦不同,原油组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活性关系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组分分离 界面张力 制备液相色谱
下载PDF
激光烧蚀固体碳氢材料的离子组分分离研究
3
作者 陆云杰 陶弢 +1 位作者 赵斌 郑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7-286,共10页
本文从双离子组分等离子体的Landau-Fokker-Planck方程出发,通过Chapman-Enskog方法约化得到离子输运方程,求得双离子组分等离子体的离子输运系数,给出了计及离子扩散的完备离子流体方程;再结合一维辐射流体力学程序Multi-1D模拟得到的... 本文从双离子组分等离子体的Landau-Fokker-Planck方程出发,通过Chapman-Enskog方法约化得到离子输运方程,求得双离子组分等离子体的离子输运系数,给出了计及离子扩散的完备离子流体方程;再结合一维辐射流体力学程序Multi-1D模拟得到的烧蚀层的宏观状态,研究了激光烧蚀固体碳氢材料时的组分分离现象.计算结果显示,离子组分分离对等离子体流体演化的影响小,基本可以忽略;但对于敏感依赖于离子组分的其他物理过程,如汤姆孙散射,离子组分分离的影响显著,这意味着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时,离子组分分离必须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输运过程 组分分离 激光烧蚀 辐射流体模拟
下载PDF
煤显微组分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共远 吴国光 李启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54,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煤显微组分分离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煤岩分析在炼焦工业、煤液化工业、煤燃烧研究和水煤浆工业中的应用情况;阐明了研究煤显微组分及其分离技术对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煤显微组分分离技术 研究进展 应用 煤显微组分 分离技术 炼焦工业 科学技术发展 研究成果 组分分离 煤岩分析
下载PDF
北亚热带-南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分离 被引量:57
5
作者 常建国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陈宝玉 朱学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91-1802,共12页
为阐明北亚热带-南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其组分的碳排放速率及其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本研究用壕沟断根法布设了土壤呼吸组分分离试验,并对土壤温湿度与呼吸速率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及... 为阐明北亚热带-南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其组分的碳排放速率及其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响应规律,本研究用壕沟断根法布设了土壤呼吸组分分离试验,并对土壤温湿度与呼吸速率进行了一年的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呼吸速率在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土壤温度低于15℃时,呼吸速率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控于土壤温度;土壤温度高于15℃,而含水量低于0.20kg·kg-1时,含水量对呼吸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土壤温湿度分别高于15℃与0.20kg·kg-1,呼吸速率同时受到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土壤温湿度分别能解释呼吸速率季节性变化的80.36%~94.94%与7.20%~48.45%,温度的影响高于含水量;5种类型中土壤呼吸、自养与异养呼吸的Q10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30~2.44、2.49~2.82与2.09~2.35,每个类型中自养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均为最高,其次为土壤呼吸,异养呼吸最低;锐齿栎幼林、锐齿栎老林、华山松与短柄枹针阔混交林、千金榆与短柄枹阔叶混交林及栓皮栎林自养呼吸日贡献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5.19%~57.73%、28.73%~49.24%、28.67%~49.82%、24.24%~41.70%与30.07%~46.22%,土壤呼吸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105.15gC·m-2·a-1、779·12gC·m-·2a-1、821.23gC·m-·2a-1、912.19gC·m-·2a-1与899.50gC·m-·2a-1,其中自养呼吸的年贡献率分别为52·89%、39·77%、44.17%、38.15%与43.26%,若考虑断根样方内细根分解的影响,则自养呼吸的年贡献率分别为65.56%、47.95%、53·80%、46.83%与53.86%;5个林分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异养呼吸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自养呼吸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型间活细根生物量的差异解释了自养呼吸速率差异的94.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自养呼吸 异养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组分分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甲酸预处理及其组分分离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仁亮 苏荣欣 +2 位作者 齐崴 张名佳 何志敏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以玉米芯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常压中温条件下甲酸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的工艺.在该体系中半纤维素迅速发生水解,大部分木质素被溶解,而纤维素基本不发生水解,经固液分离和甲酸回收实现了玉米芯全组分分离.考察了预处理温度、时间和甲... 以玉米芯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常压中温条件下甲酸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的工艺.在该体系中半纤维素迅速发生水解,大部分木质素被溶解,而纤维素基本不发生水解,经固液分离和甲酸回收实现了玉米芯全组分分离.考察了预处理温度、时间和甲酸浓度对玉米芯各组分分离效果及水解产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甲酸溶液中可溶性糖和木质素量先迅速增大,随后趋于平衡;在50~75℃间对各组分分离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分离效果和成本,选择最佳反应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3h,甲酸浓度为88%(ω).在该条件下,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回收率分别可达91.4%,88.5%和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甲酸 预处理 组分分离
下载PDF
苏北淤泥质海岸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组分分离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金池 孔雨光 +2 位作者 王因花 杨传强 胡丁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44-3154,共11页
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研究在理解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挖壕沟法对苏北淤泥质海岸两种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组分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和水杉林地的根呼吸、异养呼吸与土壤总呼吸的季节变... 土壤呼吸组分分离研究在理解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挖壕沟法对苏北淤泥质海岸两种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组分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和水杉林地的根呼吸、异养呼吸与土壤总呼吸的季节变化相似,6—9月份较高,其它月份较低。杨树(Populus tomentosa Carr.)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Cheng)林地根系呼吸的年通量分别为767.5gCO2m-2和902.8g CO2m-2,根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分别为20.2%和25.0%。杨树和水杉林地土壤异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均远大于根呼吸,分别是根呼吸的3.9倍和3.0倍。温度是两林地土壤呼吸各组分的主要限制性因子,而土壤含水量不是土壤呼吸组分的限制性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苏北沿海防护林地的根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较小。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定量估算土壤呼吸各组分,在未来组分分离研究中应加强同位素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组分分离 根呼吸 异养呼吸 沿海防护林 苏北 淤泥质海岸
下载PDF
树皮残植煤显微组分分离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图像分子结构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亚楠 唐跃刚 +2 位作者 王绍清 李薇薇 贾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对江西乐平矿区的树皮残植煤采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显微组分分离,在-200目破碎的条件下经过分析性预分离实验绘制了树皮煤中各显微组分的密度分布特征曲线,该曲线显示树皮煤中的壳质组和镜质组密度分布呈尖峰分布特征,进行特定显微... 对江西乐平矿区的树皮残植煤采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显微组分分离,在-200目破碎的条件下经过分析性预分离实验绘制了树皮煤中各显微组分的密度分布特征曲线,该曲线显示树皮煤中的壳质组和镜质组密度分布呈尖峰分布特征,进行特定显微组分分离效果较好。经过特定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实验,树皮体和镜质体含量高达98.6%以上。分离后的样品经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图像分析显示出该两种显微组分在化学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树皮体的晶格条纹数量明显高于镜质体,而且树皮体中所包含的晶格条纹呈现出更加无序和密集的特点;其次镜质体和树皮体所包含条纹种类各自所占的比例较为接近,均以低环数的芳香层片为主,所不同的是镜质体的1×1(萘)含量明显高于树皮体,但是其3×3的芳香层片明显低于树皮体。中—高环数的芳香层片虽然含量都不高,但树皮体所包含的此类芳香层片同样明显低于镜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分离 树皮残植煤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图像分析 密度梯度离心
下载PDF
蒸汽爆破处理对剑麻纤维组分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廖双泉 马凤国 +1 位作者 廖建和 谭惠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采用高温、高压水蒸汽瞬间爆破处理剑麻纤维。通过处理前后剑麻纤维的水溶物、碱溶物、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的比较,分析研究了蒸汽爆破处理条件对剑麻纤维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爆破前预处理、处理温度(压力)、维压时间... 采用高温、高压水蒸汽瞬间爆破处理剑麻纤维。通过处理前后剑麻纤维的水溶物、碱溶物、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的比较,分析研究了蒸汽爆破处理条件对剑麻纤维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爆破前预处理、处理温度(压力)、维压时间是影响组分分离的重要因素:随着处理强度的增大,纤维中木质素含量降低,纤维素含量增大;爆破前的不同试剂预浸泡处理中,质量分数为17.5%的NaOH和质量分数为0.1%的H2SO4预浸泡处理效果较优,水和质量分数为1%的NaOH浸泡处理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组分分离 蒸汽爆破处理 木质素 纤维素 试剂 质量分数
下载PDF
古环境中沉积物粒度组分分离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19
10
作者 孙东怀 安芷生 +5 位作者 苏瑞侠 吴锡浩 王苏民 孙千里 David Rea Jan Bloemendal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9-276,共8页
陆相沉积物一般由多个粒度组分叠加组成,根据粒度分布曲线的特征可确定组分数、分布类型以及设定粒度分布函数,用设定的分布函数对实测粒度数据拟合可计算出函数的各参数,并获得各组分的百分比和分布函数,从而从数字特征上分离各组分。... 陆相沉积物一般由多个粒度组分叠加组成,根据粒度分布曲线的特征可确定组分数、分布类型以及设定粒度分布函数,用设定的分布函数对实测粒度数据拟合可计算出函数的各参数,并获得各组分的百分比和分布函数,从而从数字特征上分离各组分。对流水和风成沉积物研究表明,河流沉积物由细粉砂级悬移组分和中砂至细砂级跃移组分叠加组成;封闭湖的碎屑沉积物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搬运的细粉砂级悬移组分;风成砂由高度分选的近源跃移砂组分与细粒大气背景粉尘叠加组成;黄土由低空近源的悬移粉砂组分与高空运源悬移细粒组分叠加组成;北太平洋粉尘只有高空西风搬运的悬移细粒组分,该组分的粒度在中国沙漠、黄土高原和北太平洋的风成物中表现出一致性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该系统中高空悬移并分散于大气中的背景粉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组分 分布函数 沉积物 组分面分比 组分分离 细粉砂级悬移组分 近源跃移砂组分
下载PDF
废弃混凝土组分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吕林女 何永佳 胡曙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21-725,共5页
针对传统的再生集料制备技术造成的再生集料吸水率高、坚固性差,以及对废弃混凝土中水泥石等组分再生利用率低的特点,对废弃混凝土的组分分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废弃混凝土块采用加热处理、粉磨擦摩和筛分的方法可实现粗、... 针对传统的再生集料制备技术造成的再生集料吸水率高、坚固性差,以及对废弃混凝土中水泥石等组分再生利用率低的特点,对废弃混凝土的组分分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废弃混凝土块采用加热处理、粉磨擦摩和筛分的方法可实现粗、细集料和水泥石相之间较完全的分离.加热温度和粉磨破碎时间对分离效率有较大影响,在100~300℃区间,随温度增加,分离效率提高,粗集料品质改善明显,但300℃之后变化趋势不再显著;粉磨破碎时间对分离的细集料粒径有较大影响,粉磨时间为5min时影响较小,而粉磨时间达30min时,大部分石英砂被磨成了细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组分分离 再生利用
下载PDF
红曲色素组分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钟立人 蒋家新 毕丽君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0年第1期20-21,共2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经各种有机溶剂萃取的红曲色素样品溶液 ,分离得到 2 0余种组分 ,研究结果证明除存在 6种脂溶性色素组以外 ,还存在红色的各种水溶性色素成分 。
关键词 红曲色素 萃取 红外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组分分离
下载PDF
黑曲霉抗菌活性组分分离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祝 丛铭 +5 位作者 刘松 肖洋 郭博恺 施渺筱 王明力 谢爱林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3982-3987,共6页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曲霉属黑曲霉群霉菌,为低等真核生物。黑曲霉是集安全和具有许多活性强大酶系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优良工业发酵用菌种。前期研究分离得到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xj,其液体培养代谢物对根癌农杆菌、青...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曲霉属黑曲霉群霉菌,为低等真核生物。黑曲霉是集安全和具有许多活性强大酶系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优良工业发酵用菌种。前期研究分离得到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xj,其液体培养代谢物对根癌农杆菌、青枯雷尔氏菌、腐霉等常见农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本文对黑曲霉的抗菌活性组分分离研究进行简要综述,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黑曲霉这一真菌资源,研究开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微生物杀菌剂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抗菌活性 活性组分分离
原文传递
木质纤维原料组分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陈洪章 李佐虎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40,共10页
从木质纤维原料预处理对微生物转化的必要性和回收利用半纤维素、木质素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了木质纤维原料组分分离的必要性。木质纤维原料组分分离意味着木质纤维原料的精制,不是把木质纤维原料仅作为纤维素单一资源看待,而是把它视为一... 从木质纤维原料预处理对微生物转化的必要性和回收利用半纤维素、木质素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了木质纤维原料组分分离的必要性。木质纤维原料组分分离意味着木质纤维原料的精制,不是把木质纤维原料仅作为纤维素单一资源看待,而是把它视为一种多组分物料,将木质纤维原料精制成为具有一定纯度的各种组分,并分别加工成有价值的产品,这也是生物量全利用对于木质纤维原料预处理提出的新要求,赋予新的哲理思想。根据生物量全利用的要求,提出了木质纤维原料组分分离技术的新定性评价标准。根据利用汽爆和乙醇萃取法联合对麦草组分分离的研究结果,可提出一条经济可行的麦草组分分离的工艺过程,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0%和75%,纤维素酶解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原料 组分分离 麦草 工艺过程 生物量全利用 造纸工业
下载PDF
多组分分离塔序列相对费用函数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施宝昌 王健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5-179,共5页
通过大量的严格法模拟计算和归纳总结,提出了更为合理的相对费用函数F以取代分离度系数,进一步提高了探试法用于分离序列合成的实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组分分离 分离序列 相对费用函数 化工计算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沉积有机质族组分分离的微型柱色谱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世平 孙永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1-688,共8页
硅胶-氧化铝柱色谱是广泛采用的沉积有机质组分分离方法。但在常规柱色谱分离方法中,存在吸附剂、溶剂使用量过大、烷烃/芳烃组分交叉严重等问题。介绍一种微型柱色谱分离法,其分离效果与常规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同或略有改善,吸附剂用量... 硅胶-氧化铝柱色谱是广泛采用的沉积有机质组分分离方法。但在常规柱色谱分离方法中,存在吸附剂、溶剂使用量过大、烷烃/芳烃组分交叉严重等问题。介绍一种微型柱色谱分离法,其分离效果与常规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同或略有改善,吸附剂用量与样品的比例由100~250降低为25~50,洗脱溶剂与样品的比例由1800~4600降低至250~500。同时,操作程序进一步简化,分析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色谱 沉积有机质 组分分离
下载PDF
煤全组分分离工艺中溶剂循环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娟 秦志宏 +2 位作者 张丽英 程远见 刘奇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78,共3页
采用新鲜NMP、精馏塔釜液NMP和减压蒸馏回收NMP溶剂分别与CS2按体积比(1∶1,V∶V),并使用反萃取剂在温和条件下,将淮北童亭煤全组分分离为四种不同的族组分,对各族组分的产率和FTIR特征吸收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精馏塔釜液NMP可... 采用新鲜NMP、精馏塔釜液NMP和减压蒸馏回收NMP溶剂分别与CS2按体积比(1∶1,V∶V),并使用反萃取剂在温和条件下,将淮北童亭煤全组分分离为四种不同的族组分,对各族组分的产率和FTIR特征吸收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精馏塔釜液NMP可直接作为循环溶剂使用,当其中的轻质组分积累到一定量后,提取部分塔釜液除去其中的轻质组分后再循环,以此实现溶剂的优化利用。最后提出了煤全组分分离工艺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利用 组分分离 产率 FTIR
下载PDF
p-TsOH对稻草的组分分离动力学及分离产物性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金兰 尹崇鑫 +3 位作者 王敏 卞辉洋 吴伟兵 戴红旗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在当前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问题的背景下,用稻草等非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备生物质基材料等的研究备受重视。使用质量分数20%~60%的对甲苯磺酸,在60~80℃的反应温度、15~60 min的时间内对稻草进行组分分离,得到的纤维固体产物的得率基本在60... 在当前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问题的背景下,用稻草等非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备生物质基材料等的研究备受重视。使用质量分数20%~60%的对甲苯磺酸,在60~80℃的反应温度、15~60 min的时间内对稻草进行组分分离,得到的纤维固体产物的得率基本在60%以上,灰分含量在10%以上。通过固体产物与废液等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到组分分离的脱木质素反应动力学曲线、半纤维素降解动力学曲线和反应动力学方程相应的参数值。分析了反应的联合脱木质素因子(CDF)跟固体产物的纤维组成、形态和表面电荷等之间的关系。根据反应剧烈程度,把CDF曲线分成3部分:当CDF值小于3000 min·mol/L时,纤维分离不彻底;当CDF值为3000~6000 min·mol/L时,纤维分离程度较好;当CDF值大于6000 min·mol/L时,纤维虽分离良好,但纤维断裂较多,碎片化严重。CDF因子越高,纤维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但红外光谱和羧基含量结果显示纤维的官能团类型没有变化。CDF曲线转折点附近的P30T80t30和P45T70t60条件下的纤维得到了有效的分离,并较好地保持了纤维形态,适用于造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苯磺酸 稻草 动力学 组分分离 纤维形态 纸浆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组分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龙 余强 +3 位作者 庄新姝 亓伟 王忠铭 袁振宏 《新能源进展》 2017年第6期450-456,共7页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转化为能源燃料及高附加值化学品,而且可以通过生物、物理或化学方法获得各种可再生的生物基材料,而将生物质组分分离是将其充分利用的重要前提。本文在介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转化为能源燃料及高附加值化学品,而且可以通过生物、物理或化学方法获得各种可再生的生物基材料,而将生物质组分分离是将其充分利用的重要前提。本文在介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结构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组分分离的方法,并主要对高温液态水法、有机溶剂法和深度共熔溶剂法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提出了高温液态水耦合深度共熔溶剂的高效、绿色分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组分分离 高温液态水 深度共熔溶剂
下载PDF
亚硫酸盐预处理对麦草组分分离和糖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甲一 王高升 许杰 《中华纸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20,共6页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亚硫酸盐预处理对麦草组分分离和糖化的影响,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预处理温度、保温时间、亚硫酸氢钠用量及硫酸用量,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因素均影响麦草的糖化效率。升高温度、增加亚硫酸氢钠用量和硫酸用量...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亚硫酸盐预处理对麦草组分分离和糖化的影响,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预处理温度、保温时间、亚硫酸氢钠用量及硫酸用量,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因素均影响麦草的糖化效率。升高温度、增加亚硫酸氢钠用量和硫酸用量、延长保温时间均能增加麦草的糖化效率,同时促进原料中木素和戊聚糖的溶出,但也会使戊糖发生进一步的转化。从原料中溶出戊聚糖和木素是麦草糖化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在预处理温度180℃、亚硫酸氢钠用量3%、硫酸用量1.48%和保温时间20min条件下,酶水解后纤维素转化率为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硫酸盐 SPORL法 预处理 麦草 糖化 组分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