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FAs组分调控对合成PHA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林 李夏桐 +3 位作者 孙卫宁 韩盼 周凯乐 程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51-2654,2659,共5页
介绍了有机酸复配合成PHA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VFAs合成PHA的代谢途径,得出PHA的单体组成直接受VFAs中奇偶数酸的影响。围绕VFAs组分的调控策略,论述了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VFAs组分的变化规律,归纳了不同组分VFAs合成PHA的性能... 介绍了有机酸复配合成PHA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VFAs合成PHA的代谢途径,得出PHA的单体组成直接受VFAs中奇偶数酸的影响。围绕VFAs组分的调控策略,论述了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VFAs组分的变化规律,归纳了不同组分VFAs合成PHA的性能和产率变化,指出提高奇数酸质量分数、增加HV单体占比是优化PHA性能的重要方式。通过归纳总结VFAs的各种调控策略,明确了合成优质PHA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脂肪酸 聚羟基脂肪酸酯 组分调控 性能 厌氧发酵
下载PDF
钙钛矿材料窄带光电探测器中组分调控策略及性能提升研究进展
2
作者 白春晓 赵传熙 麦文杰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年第5期799-820,共22页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具有宽范围可调带隙、高光吸收系数、长载流子扩散长度和低温柔性兼容等优点,被视为构建窄带探测器的理想光吸收材料,在仿生人眼、颜色分辨和彩色成像等领域中有着潜在应用。然而,目前窄带探测器响应度和外量子效率...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因具有宽范围可调带隙、高光吸收系数、长载流子扩散长度和低温柔性兼容等优点,被视为构建窄带探测器的理想光吸收材料,在仿生人眼、颜色分辨和彩色成像等领域中有着潜在应用。然而,目前窄带探测器响应度和外量子效率仍然较低,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钙钛矿窄带探测器的响应主要依赖于光吸收层带隙,而带隙取决于制备工艺和化学组分。尽管关于钙钛矿薄膜制备已有较多报道,但基于组分调控的窄带响应探测方面的总结较少,因此提高窄带钙钛矿探测器响应度和外量子效率等问题亟待解决。总结了近年来不同体系钙钛矿材料在组分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有机无机铅卤钙钛矿和全无机铅卤钙钛矿,着重对比了不同材料体系中的组分调控策略,归纳了窄带响应的物理机理,旨在梳理通过组分调控提升钙钛矿窄带探测器性能及特定波段光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窄带钙钛矿探测器进一步应用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组分调控 窄带探测器 外量子效率 光响应
下载PDF
组分调控对铁基非晶软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周志勇 曹献龙 +4 位作者 田维玮 李雨洹 万涛 仇帅帅 刘筱薇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3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在恶劣的环境中,铁基非晶软磁合金会发生腐蚀,进而影响其功用,而元素成分调控是改善其耐蚀性最直接有效的手段。Cr的引入可在非晶软磁合金表面形成铬氧化膜而抑制腐蚀;Nb的存在可导致软磁合金表面形成n型半导体型Nb氧化膜,且与基体元素... 在恶劣的环境中,铁基非晶软磁合金会发生腐蚀,进而影响其功用,而元素成分调控是改善其耐蚀性最直接有效的手段。Cr的引入可在非晶软磁合金表面形成铬氧化膜而抑制腐蚀;Nb的存在可导致软磁合金表面形成n型半导体型Nb氧化膜,且与基体元素间存在协同耐蚀效应;Ni可使软磁合金出现显著自发钝化特性;Si可形成硅酸盐钝化膜,拓宽稳定钝化范围;P则促进合金成分均匀性,形成更均匀更稳定磷铁化合物钝化层,且可加快非晶表面的活性溶解,加速表面特定成分的氧化膜形成。Mo可促进含Cr非晶软磁合金表面膜Cr富集,加速Cr氢氧化物钝化膜的形成;Cu可增加Fe的析出,抑制非铁磁性相的形成,降低合金平均晶粒尺寸而提高耐蚀性。此外,在铁基非晶软磁合金中同时引入多种元素时,这些元素会互相作用,进而协同影响软磁合金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软磁合金 耐蚀性 组分调控 耐蚀机理
下载PDF
S-CO_(2)与组分调控双压蒸发ORC系统联合研究
4
作者 黄仁龙 钟天明 +1 位作者 王亚阁 姜炳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3,共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是一种先进发电动力循环,为进一步回收利用其膨胀机释放的余热,文中将组分调控双压蒸发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ORC)作为底循环,与S-CO_(2)发电循环共同构建新型联合系统,利用模拟仿真的方法,探讨新型联合系统性能...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是一种先进发电动力循环,为进一步回收利用其膨胀机释放的余热,文中将组分调控双压蒸发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ORC)作为底循环,与S-CO_(2)发电循环共同构建新型联合系统,利用模拟仿真的方法,探讨新型联合系统性能优势。结果表明:ORC双压蒸发技术可以深度利用膨胀机释放的余热,使得传统双压蒸发联合系统的净输出功比回热S-CO_(2)循环高9.61%—10.23%,而组分调控双压蒸发联合系统的净输出功比回热S-CO_(2)循环高9.95%—10.35%,组分调控双压蒸发联合系统的净输出功略高于传统双压蒸发联合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联合系统在能源利用方面比简单的回热S-CO_(2)发电循环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有机朗肯循环 组分调控 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双压蒸发
下载PDF
杀鱼爱德华氏菌双组分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5
作者 金梦如 胡永华 孙冬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8-84,116,共8页
杀鱼爱德华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鱼类病原菌,可感染多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包括海水鱼如大菱鲆、牙鲆、石斑鱼和淡水鱼如罗非鱼等。杀鱼爱德华氏菌致病机制复杂,由多因素构成,其中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TCS)是其发... 杀鱼爱德华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鱼类病原菌,可感染多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包括海水鱼如大菱鲆、牙鲆、石斑鱼和淡水鱼如罗非鱼等。杀鱼爱德华氏菌致病机制复杂,由多因素构成,其中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TCS)是其发挥抗逆作用与致病作用的一种重要系统,与细菌抗酸、抗氧化、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毒力相关因子的表达等密切相关。当前,杀鱼爱德华氏菌已成为研究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一个模式菌株,尽管其致病机制相关研究相对深入,但有关杀鱼爱德华氏菌TCS的研究还很缺乏。为明确TCS在病原菌中发挥的作用,对杀鱼爱德华氏菌TCS的组成、TCS对T3SS/T6SS和其他毒力因子的调控作用与机制以及双组分系统受调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论表明:(1)TCS对环境应激、T3SS/T6SS、其他毒力因子以及对Mg2+浓度感知和氨基酸途径代谢等方面具有调控作用;(2)EsrA-EsrB系统受到FabR、EvrA的正调控;(3)EsrA-EsrB系统受到RpoS、PepA、MviN、UhpA、EnrR等的负调控;(4)EsrB与Fur存在相互作用。通过综述以上结论,以期能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鱼爱德华氏菌 组分调控系统 毒力 调控
下载PDF
双组分调控系统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蔡杨 凌保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2-1528,共7页
双组分调控系统(TCS)是细菌感知和响应环境信号、调节生理行为最主要的机制,在细菌致病性、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毒力因子调控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简述了TCS的结构、功能、分类和与耐药性的关系,并讨论了靶向细菌TCS的抑制剂... 双组分调控系统(TCS)是细菌感知和响应环境信号、调节生理行为最主要的机制,在细菌致病性、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毒力因子调控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简述了TCS的结构、功能、分类和与耐药性的关系,并讨论了靶向细菌TCS的抑制剂,以期为控制耐药细菌的传播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调控系统 耐药机制 组分系统抑制剂
下载PDF
组分调控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仁龙 钟天明 王亚阁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组分调控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ORC)是一种新型的热力发电循环。与传统有机朗肯发电循环相比,其具有调控工质组分浓度比例和提高系统变工况运行性能的优势。介绍了当前组分调控方法在数值模拟、仿真优化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概述国内外... 组分调控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ORC)是一种新型的热力发电循环。与传统有机朗肯发电循环相比,其具有调控工质组分浓度比例和提高系统变工况运行性能的优势。介绍了当前组分调控方法在数值模拟、仿真优化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概述国内外学者对非共沸ORC组分调控研究情况,并提出了后期研究趋势,这对运用组分调控解决ORC变工况运行具有参考意义。国内外对非共沸ORC组分调控仍处于探索阶段,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后期在设计组分调控非共沸ORC系统时,需综合考虑设计条件和工质选取。同时,当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优化仿真,还缺乏工程实际认证,因此亟需加强实验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有机朗肯循环 组分调控 变工况 蒸馏塔 T型管 分液冷凝
下载PDF
抗酸性水腐蚀混凝土优化设计及微组分调控 被引量:5
8
作者 蔡老虎 李北星 +2 位作者 何宏荣 王宁宁 王威 《新型建筑材料》 2014年第11期21-25,共5页
采用实验室加速试验方法,研究了水胶比、Si O2/(Al2O3+Ca O)(质量比)、附加防腐措施对混凝土耐酸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水胶比设计、防腐涂料优选及微组分调控来提高混凝土抗酸性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降低水胶比、适当提高Si O2/(Al2O3+C... 采用实验室加速试验方法,研究了水胶比、Si O2/(Al2O3+Ca O)(质量比)、附加防腐措施对混凝土耐酸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水胶比设计、防腐涂料优选及微组分调控来提高混凝土抗酸性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降低水胶比、适当提高Si O2/(Al2O3+Ca O),对于混凝土耐酸性能的改善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辅以适宜的防腐涂层(DPS永凝液、清水混凝土防腐涂料),可以有效阻滞、延缓侵蚀离子渗入,提高混凝土的抗酸性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胶比 SiO2/(Al2O3+CaO) 耐酸性能 组分调控
下载PDF
溶藻弧菌双组分调控系统PhoR/PhoB的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燕飞 庞欢瑛 +2 位作者 吴灶和 简纪常 鲁义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22-30,共9页
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在致病菌的生长及毒力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克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株组氨酸激酶PhoR和反应调控因子PhoB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ho ... 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在致病菌的生长及毒力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克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株组氨酸激酶PhoR和反应调控因子PhoB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ho R(Gen Bank登录号:KJ958404)全长1 299 bp,共编码432个氨基酸;pho B(Gen Bank登录号:KJ863646)全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构建PhoR/PhoB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溶藻弧菌PhoR/PhoB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有较近亲缘关系。利用SWISS-MODEL软件,对PhoR/PhoB中两个相对保守的功能域HATPase_c和REC进行同源建模,发现HATPase_c具有1个ATP结合位点,REC具有4个天冬氨酸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组分调控系统 PhoR/PhoB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双组分调控系统及其对细菌诱导性耐酸响应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郎晨晓 罗欣 +3 位作者 朱立贤 张一敏 韩广星 董鹏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59-366,共8页
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TCS)是维持细菌在压力环境中存活的重要结构。食品加工过程极易产生高渗、弱酸等压力环境,双组分系统能够帮助细菌感受外部环境的胁迫,及时动员体内对抗机制,这一过程容易产生耐酸、耐... 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TCS)是维持细菌在压力环境中存活的重要结构。食品加工过程极易产生高渗、弱酸等压力环境,双组分系统能够帮助细菌感受外部环境的胁迫,及时动员体内对抗机制,这一过程容易产生耐酸、耐渗透压、耐高温甚至是高毒性的菌株,威胁食品安全。本文主要对TCS的结构组成、识别信号及调控作用等进行概述,并与细菌诱导耐酸响应(acid tolerance response,ATR)中的酸休克蛋白、细胞膜系统和氨基酸代谢等产生机制进行联系,综述了细菌在酸性条件下通过TCS响应信号分子激发ATR的具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调控系统 诱导耐酸响应 信号分子 调控机制 食品加工
下载PDF
非共沸混合工质组分调控ORC系统热经济性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超男 罗向龙 +4 位作者 杨智 黄仁龙 卢沛 陈健勇 陈颖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73-2381,共9页
作为最具潜力的低品位热能发电技术之一,有机朗肯循环(ORC)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的高品位能源发电技术相比,其运行性能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提出一种新型非共沸混合工质ORC系统,利用分液冷凝器调节混合工质组分,以适... 作为最具潜力的低品位热能发电技术之一,有机朗肯循环(ORC)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的高品位能源发电技术相比,其运行性能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提出一种新型非共沸混合工质ORC系统,利用分液冷凝器调节混合工质组分,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而提高系统性能。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构建热力学优化模型获得最优组分;冷凝过程中利用分液冷凝器和组分调控系统改变混合工质组分。通过案例验证了新系统的热经济性能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00℃热源,在定压运行工况下,新系统较传统系统的经济性可提高38.90%,而在滑压运行工况下,新系统较传统系统的经济性可提高15.35%,且使用不同非共沸混合工质时,系统性能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非共沸混合工质 组分调控 分液冷凝器
下载PDF
新型多弧磁过滤系统对TiAlN薄膜的组分调控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杰 史学伟 +1 位作者 廖斌 吴先映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3,共7页
针对磁过滤阴极真空电弧沉积技术制备多元复合薄膜的不足,设计研制一种新型的多弧磁过滤系统。该多弧磁过滤系统由两个支线管和一个干线管组成"Y"型的三通管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测量确定该新型多弧磁过滤器的最佳运行... 针对磁过滤阴极真空电弧沉积技术制备多元复合薄膜的不足,设计研制一种新型的多弧磁过滤系统。该多弧磁过滤系统由两个支线管和一个干线管组成"Y"型的三通管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测量确定该新型多弧磁过滤器的最佳运行参数为:支线管和干线管的长度分别为180和230 mm,内径为200 mm。支线管和干线管的磁场强度分别为40和90 mT。采用该新型多弧磁过滤系统制备TiAlN多元复合薄膜,结果表明:该新型多弧磁过滤系统可实现多元复合薄膜的组分调控,并且膜层的表面形貌光洁,膜层元素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复合膜 磁过滤 阴极真空电弧 组分调控
下载PDF
阿维链霉菌中一个双组分调控系统SAV931/932功能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令卓 王勇 储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3-448,共6页
双组分调控系统是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调控中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位于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上游的双组分系统SAV931/932可能对阿维菌素合成起调控作用。敲除SAV931/932导致阿维菌素的产量提高25%以上,且... 双组分调控系统是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调控中的一种重要调控机制。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位于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上游的双组分系统SAV931/932可能对阿维菌素合成起调控作用。敲除SAV931/932导致阿维菌素的产量提高25%以上,且菌体在发酵前期生长加快。RT-PCR显示阿维菌素合成结构基因aveA1和aveA3及调控基因aveR的转录水平均上调,说明此双组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表明,双组分调控系统SAV931/932可能对阿维菌素合成起负调控作用,这为研究阿维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以及改善阿维菌素生物合成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阿维链霉菌 生物合成 次级代谢 组分调控
下载PDF
双组分调控系统介导革兰阴性菌耐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永峰 权衡 +4 位作者 董文豪 邹荣华 吴晓妮 宫晓炜 陈启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89-1701,共13页
菌群耐药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耐药现象尤为突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快阐明重要细菌复杂耐药表型的调控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s,TCS)存在... 菌群耐药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耐药现象尤为突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快阐明重要细菌复杂耐药表型的调控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s,TCS)存在于多种革兰阴性菌中,在细菌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是细菌感知环境变化并产生相应调控的主要机制之一。TCS通常由两种蛋白组成,包括感受器蛋白(通常是组氨酸激酶)和反应调节蛋白(通常是转录因子),二者可通过磷酸化介导的协同作用,整合细菌周围的环境信号、调节细菌相关的基因表达及改变细菌的某些生理行为。近年来,探索细菌TCS介导的耐药性应答机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从TCS介导临床重要革兰阴性菌耐药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增进对细菌TCS的全面认识,为今后临床上药物的科学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调控系统(TCS) 刺激信号 细菌耐药 转录调控
下载PDF
双配体CuFe@MOFs材料为前驱体的催化剂的组分调控对CO_(2)加氢制C_(2+)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倩 温月丽 +5 位作者 王斌 范鹤鸣 杨晨 宋镕鹏 张维中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90-1398,共9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以对苯二甲酸和对氨基苯甲酸为配体的双配体Fe基MOFs材料(MIL-88B(Fe)),在浸渍一定量Cu物种后经氮气气氛焙烧得到活性组分均匀分散的CuFe基催化剂。通过改变2种配体的比例调控催化剂表面Fe活性物种的价态分布,并考察了...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以对苯二甲酸和对氨基苯甲酸为配体的双配体Fe基MOFs材料(MIL-88B(Fe)),在浸渍一定量Cu物种后经氮气气氛焙烧得到活性组分均匀分散的CuFe基催化剂。通过改变2种配体的比例调控催化剂表面Fe活性物种的价态分布,并考察了其用于固定床反应器上CO_(2)加氢制C_(2+)醇的催化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结果发现,对苯二甲酸与对氨基苯甲酸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催化剂表面低价态铁原子占比为71.27%,催化剂展现最优的催化活性,CO_(2)转化率为8.80%,总醇选择性为31.52%,其中C_(2+)醇的物质的量分数达到9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配体 CuFe@MOFs 组分调控 二氧化碳 加氢 C_(2+)醇
下载PDF
2型猪链球菌双组分调控系统SalK/SalR抗吞噬机制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付忠琳 骈亚亚 +4 位作者 李雪琴 郑玉玲 马世良 袁媛 霍春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0-573,共4页
目的确定双组分调控系统SalK/SalR在2型猪链球菌抵抗THP-1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THP-MΦ)吞噬中的作用。方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野生株05ZYH33和突变株ΔsalKR荚膜的变化,革兰氏染色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猪链球菌与THP-MΦ细胞的相互作... 目的确定双组分调控系统SalK/SalR在2型猪链球菌抵抗THP-1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THP-MΦ)吞噬中的作用。方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野生株05ZYH33和突变株ΔsalKR荚膜的变化,革兰氏染色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猪链球菌与THP-MΦ细胞的相互作用,通过THP-MΦ细胞吞噬模型评价猪链球菌的抗吞噬能力。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突变株ΔsalKR荚膜消失,革兰氏染色结果和免疫荧光标记实验显示salKR缺失导致更多的猪链球菌被THP-MΦ细胞吞噬,THP-MΦ细胞吞噬模型进一步证实突变株ΔsalKR比野生株更容易被THP-1细胞吞噬。结论双组分调控系统SalK/SalR通过调控荚膜的形成来抵抗THP-MΦ细胞的吞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猪链球菌 组分调控系统 荚膜 抗吞噬
原文传递
齿垢密螺旋体双组分调控系统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周素平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605-608,共4页
口腔密螺旋体是健康牙周人群口腔细菌的成员之一。但牙周袋菌群一旦失调,密螺旋体会大肆繁殖并成为牙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目前,关于密螺旋体适应口腔微生态环境并介导牙周疾病的分子机制广泛引起研究学者的青睐。研究密螺旋体的基因序... 口腔密螺旋体是健康牙周人群口腔细菌的成员之一。但牙周袋菌群一旦失调,密螺旋体会大肆繁殖并成为牙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目前,关于密螺旋体适应口腔微生态环境并介导牙周疾病的分子机制广泛引起研究学者的青睐。研究密螺旋体的基因序列和双组分调控系统可能为解释上述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本综述将集中讨论齿垢密螺旋体基因组学中双组分调控系统的特征,以期为寻找控制齿垢密螺旋体繁殖、治疗牙周疾病的新靶点和新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螺旋体 牙周疾病 基因组学 组分调控系统 综述
下载PDF
生物质合成气的组分调控技术及深度净化
18
《气体净化》 2013年第2期19-20,共2页
摘要:生物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可缓解当前常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在中意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生物质富氧气化关键技术研究”(2009DFA61500)的资助下,从拓展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领域的角度出发,试制了鼓泡... 摘要:生物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可缓解当前常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在中意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生物质富氧气化关键技术研究”(2009DFA61500)的资助下,从拓展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领域的角度出发,试制了鼓泡床冷模试验台,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处理量为50kg/h的流化床气化试验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合成气 组分调控 深度净化
下载PDF
自复叠制冷系统及其组分分离、迁移与调控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银龙 刘国强 +2 位作者 刘嘉瑞 陈旗 晏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自复叠制冷技术因具有较宽的制冷温区、结构简单且运行可靠等优势,在普冷及深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新流程构建与混合工质多元化的研究已较为广泛,但如何主动调控系统内混合工质的组分质量分数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自复叠制冷技术因具有较宽的制冷温区、结构简单且运行可靠等优势,在普冷及深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新流程构建与混合工质多元化的研究已较为广泛,但如何主动调控系统内混合工质的组分质量分数进而提升系统性能一直是技术瓶颈和研究难点。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自复叠制冷系统的总体研究现状,阐述了其循环流程构建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影响系统效率的组分分离与组分偏移特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从制冷循环改进与关键元件—气液分离器性能讨论了组分分离方面的研究,并总结了组分迁移的原因、组分迁移特性的研究现状及相积存的理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现有研究中对于自复叠制冷系统工质组分质量分数调控的方法。通过总结自复叠制冷技术在以上4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领域内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组分优化调控,为进一步提升自复叠制冷系统性能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叠制冷 混合工质 组分分离 组分迁移 组分调控
下载PDF
膨胀机约束下的组分调控非共沸工质ORC系统变工况运行研究
20
作者 卢沛 王晋 +4 位作者 罗向龙 陈颖 陈健勇 杨智 梁颖宗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885,共7页
有机朗肯循环(ORC)在低品位热能发电领域里有着明显的优势。膨胀机作为ORC系统关键部件之一,其运行性能受热源和环境工况变化影响显著,而组分调控是提升膨胀机及ORC系统变工况运行经济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的新策略。本文建立了分液冷凝... 有机朗肯循环(ORC)在低品位热能发电领域里有着明显的优势。膨胀机作为ORC系统关键部件之一,其运行性能受热源和环境工况变化影响显著,而组分调控是提升膨胀机及ORC系统变工况运行经济性、安全性和适应性的新策略。本文建立了分液冷凝组分调控非共沸ORC系统(LCAZORC)变工况运行优化模型,在考虑膨胀机约束下,研究了LCAZORC的变工况运行热经济性和安全适应性。结果表明,与传统非共沸ORC系统(BZORC)相比,LCAZORC可避免膨胀机在不必要的高压或过低的膨胀比运行,同时提高系统热经济性,且LCAZORC变工况可运行的范围更广,具有更好的变工况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非共沸工质 膨胀机 组分调控 变工况适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