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2+)与腐殖酸钠组合抑制剂对萤石、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林颖欣 杨哲辉 +3 位作者 李茂林 赵艳秋 姚伟 崔瑞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5期81-88,共8页
常见的方解石型萤石矿由于方解石与萤石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相似,两者的浮选分离较为困难。本文研究了ZnSO_(4)·7H_(2)O与腐殖酸钠组合抑制剂对萤石和方解石选择性分离浮选的影响,通过吸附量测定、XPS检测、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溶液化学... 常见的方解石型萤石矿由于方解石与萤石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相似,两者的浮选分离较为困难。本文研究了ZnSO_(4)·7H_(2)O与腐殖酸钠组合抑制剂对萤石和方解石选择性分离浮选的影响,通过吸附量测定、XPS检测、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溶液化学计算进行了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腐殖酸钠抑制剂,当使用腐殖酸钠与ZnSO_(4)·7H_(2)O质量比为3∶1的组合抑制剂且其用量为20 mg/L、油酸钠用量为1.5×10^(-4)mol/L、pH为7的条件下,可使萤石、方解石浮选回收率之差由41.8百分点提高到70.31百分点。腐殖酸钠与Zn^(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腐殖酸锌与单一抑制剂相较方解石表面腐殖酸根吸附量有所提高;而萤石表面腐殖酸根吸附量减少,更多活性位点与油酸钠结合,油酸钠的吸附量提高,进而提高了组合抑制剂在两种矿物表面的选择性吸附,最终达到浮选分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方解石 腐殖酸钠 Zn^(2+) 组合抑制剂
下载PDF
用组合抑制剂实现铜铅高效分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米丽平 孙春宝 +2 位作者 李青 徐涛 刘欣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3-56,共4页
以水玻璃+亚硫酸钠+CMC为铅的组合抑制剂,对某地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的铜铅混合浮选精矿进行了铜铅分离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组合抑制剂用量、浮选浓度及抑制剂作用时间对铜铅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它们的适宜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1... 以水玻璃+亚硫酸钠+CMC为铅的组合抑制剂,对某地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的铜铅混合浮选精矿进行了铜铅分离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组合抑制剂用量、浮选浓度及抑制剂作用时间对铜铅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它们的适宜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1次粗选、2次扫选、2次精选闭路浮选,获得了铜品位为27.19%,含铅5.13%,铜回收率为97.26%的铜精矿和铅品位为72.98%,含铜1.46%,铅回收率为88.08%的铅精矿,实现了铜铅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混合精矿 铜铅分离 组合抑制剂
下载PDF
新型组合抑制剂在低品位铜铅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卜勇杰 刘润清 +1 位作者 孙伟 孟庆波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2,55,共4页
对某低品位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铜铅混浮-精矿铜铅分离实验研究。采用重铬酸钠、偏重亚硫酸钠、CMC和水玻璃组合作抑制剂,不仅成功实现了铜铅分离,而且大大降低了重铬酸盐对环境的污染,获得了良好选矿指标:铜精矿品位为16.61%,回收率为64... 对某低品位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铜铅混浮-精矿铜铅分离实验研究。采用重铬酸钠、偏重亚硫酸钠、CMC和水玻璃组合作抑制剂,不仅成功实现了铜铅分离,而且大大降低了重铬酸盐对环境的污染,获得了良好选矿指标:铜精矿品位为16.61%,回收率为64.14%;铅精矿品位为43.57%,回收率为7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铜铅分离 组合抑制剂 硫化矿
下载PDF
低碱度下组合抑制剂对黄铜矿和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源 刘亮 曾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2,共4页
研究了在pH=8的低碱度条件下,Na2S2O3+焦性没食子酸、NaClO+焦性没食子酸、CaCl2+单宁酸、KMnO4+单宁酸、NaClO+腐殖酸钠这5种组合抑制剂对黄铜矿、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可以在铜硫浮选分离时作为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剂,只... 研究了在pH=8的低碱度条件下,Na2S2O3+焦性没食子酸、NaClO+焦性没食子酸、CaCl2+单宁酸、KMnO4+单宁酸、NaClO+腐殖酸钠这5种组合抑制剂对黄铜矿、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可以在铜硫浮选分离时作为黄铁矿的选择性抑制剂,只不过在选择性强弱和用量上有差异。以NaClO+腐殖酸钠为代表,比较了组合抑制剂与单一抑制剂对黄铁矿的抑制效果,结果证明组合抑制剂效果更好。最后,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NaClO+腐殖酸钠对黄铁矿的抑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抑制剂 黄铜矿 黄铁矿 可浮性
下载PDF
低碱度下组合抑制剂对易浮黄铁矿的抑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智林 许方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5,共3页
针对某铅锌矿长期采用大量石灰调浆,以高碱工艺抑锌硫浮铅而产生的诸多弊端,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一种组合抑制剂,在低碱度条件下实现了铅硫分离。通过对实际矿石的校核试验,说明采用该组合抑制剂在低碱度(pH=9左右)矿浆条件下所获得... 针对某铅锌矿长期采用大量石灰调浆,以高碱工艺抑锌硫浮铅而产生的诸多弊端,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一种组合抑制剂,在低碱度条件下实现了铅硫分离。通过对实际矿石的校核试验,说明采用该组合抑制剂在低碱度(pH=9左右)矿浆条件下所获得的铅矿物选别指标可以与高碱工艺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抑制剂 方铅矿 黄铁矿 浮选分离
下载PDF
高效组合抑制剂D_1对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抑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耀辉 孙伟 刘红尾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09年第6期50-54,共5页
为实现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浮选分离,采用一种高效的组合抑制剂,强化对萤石、方解石等含钙脉石矿物的抑制。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抑制剂D1能有效地抑制萤石和方解石,而对于白钨矿和黑钨矿可浮性未产生较大影响。实际矿石试... 为实现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浮选分离,采用一种高效的组合抑制剂,强化对萤石、方解石等含钙脉石矿物的抑制。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抑制剂D1能有效地抑制萤石和方解石,而对于白钨矿和黑钨矿可浮性未产生较大影响。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表明,经一次粗选可得到WO3品位为4.56%、回收率为82.34%的钨粗精矿。并通过考察组合抑制剂D1在白钨矿、黑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四种矿物表面ζ-电位的变化和M2+吸附量,初步探讨了抑制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含钙矿物 组合抑制剂 矿物表面吸附量
下载PDF
组合抑制剂用于铜镍分离浮选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邓伟 王昌良 +1 位作者 赵开乐 饶系英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11年第5期34-36,44,共4页
原矿铜镍矿物的工艺粒度偏细,在-0.01mm的级别中,黄铜矿、镍黄铁矿以及磁黄铁矿的含量分别为88.57%、93.58%和75.71%,造成铜镍浮选分离时互含较高。试验首先对铜镍混合浮选精矿进行浓缩脱药,然后以石灰和亚硫酸作为镍矿物的组合抑制剂,... 原矿铜镍矿物的工艺粒度偏细,在-0.01mm的级别中,黄铜矿、镍黄铁矿以及磁黄铁矿的含量分别为88.57%、93.58%和75.71%,造成铜镍浮选分离时互含较高。试验首先对铜镍混合浮选精矿进行浓缩脱药,然后以石灰和亚硫酸作为镍矿物的组合抑制剂,并用Z-200强化铜矿物可浮性及细颗粒铜矿物的回收,在磨矿细度-0.030mm89.3%的条件下,经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三次精选的闭路浮选,获得了铜品位20.11%、含镍0.67%,铜回收率74.59%的铜精矿;镍品位5.57%、含铜0.60%,镍回收率98.96%的镍精矿,实现了铜镍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混合精矿 组合抑制剂 铜镍分离
下载PDF
组合抑制剂在铜锌浮选分离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桂忠 张才学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1-73,共3页
云南某复杂多金属硫化矿可供回收的金属有铜、锌、锡、硫等,各矿物间嵌布粒度极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磨矿条件及生产所用捕收剂的基础上,用ZnSO4+Na2SO3+Na2S为组合抑制剂,经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开路试验获得铜精... 云南某复杂多金属硫化矿可供回收的金属有铜、锌、锡、硫等,各矿物间嵌布粒度极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磨矿条件及生产所用捕收剂的基础上,用ZnSO4+Na2SO3+Na2S为组合抑制剂,经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和一次扫选的开路试验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6.5%、铜回收率为60.29%,铜精矿含锌6.2%,解决了长期以来铜回收率较低且铜精矿中含锌较高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钠 (铁)闪锌矿 组合抑制剂 抑制机理 铜锌分离
下载PDF
某组合抑制剂对易浮黄铁矿的抑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智林 许方 《矿冶》 CAS 2004年第4期35-37,共3页
针对某铅锌矿长期采用大量石灰调浆,以高碱工艺抑锌硫浮铅而产生的诸多弊端,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某组合抑制剂能在低碱度条件下实现铅硫分离。对实际矿石的验证试验证实,采用该组合抑制剂在低碱度(pH=9左右)矿浆条件下能有效实现方铅... 针对某铅锌矿长期采用大量石灰调浆,以高碱工艺抑锌硫浮铅而产生的诸多弊端,通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某组合抑制剂能在低碱度条件下实现铅硫分离。对实际矿石的验证试验证实,采用该组合抑制剂在低碱度(pH=9左右)矿浆条件下能有效实现方铅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精矿含Pb57 89%,铅回收率达到84 76%,所获得的铅矿物选别指标与高碱工艺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抑制剂 方铅矿 黄铁矿 浮选分离
下载PDF
L-半胱氨酸与NaHS组合抑制剂在铜钼分离浮选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文刚 徐胜 +2 位作者 刘文宝 张乃旭 赵盼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3-148,共6页
针对目前铜钼分离中黄铜矿抑制剂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L-半胱氨酸(L-CYS)与NaHS的组合作为抑制剂,对黄铜矿和辉钼矿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在黄药体系下,分别考察了单一抑制剂L-CYS、NaHS和组合抑制剂对单矿物及人工混合矿浮... 针对目前铜钼分离中黄铜矿抑制剂用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L-半胱氨酸(L-CYS)与NaHS的组合作为抑制剂,对黄铜矿和辉钼矿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在黄药体系下,分别考察了单一抑制剂L-CYS、NaHS和组合抑制剂对单矿物及人工混合矿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8,药剂配比为1∶30,药剂用量为310mg/L时,组合抑制剂对黄铜矿的抑制效果最佳。此时组合抑制剂相较于单一抑制剂,NaHS用量由600mg/L减少到300mg/L,药剂用量减少了一半。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L-CYS、NaHS均可以吸附在黄铜矿表面,同时二者组合使用可以在黄铜矿表面发生共吸附。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丁基黄药在黄铜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NaHS可以解吸黄铜矿表面的黄药,L-CYS单独使用无法去除黄铜矿表面的黄药。二者组合使用时,首先NaHS解吸矿物表面的黄药,然后NaHS和L-CYS共同吸附在黄铜矿表面,从而使黄铜矿表面亲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NaHS 组合抑制剂 铜钼分离 黄药体系
下载PDF
组合抑制剂在铜硫分离中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曾娟 刘亮 金吉梅 《矿业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36-37,共2页
研究了在低碱条件下CaCl2+单宁酸、NaClO+焦性没食子酸、NaClO+腐殖酸钠等多种组合抑制剂对黄铜矿、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ClO+腐殖酸钠是黄铁矿的高效抑制剂,能成功地实现铜硫分离,并获得较好技术指标。
关键词 组合抑制剂 浮选 黄铁矿
下载PDF
组合抑制剂在白钨矿与含钙脉石浮选分离中的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超 朱一民 +2 位作者 刘杰 张淑敏 谢瑞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白钨矿是钨金属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脉石多为萤石、方解石和石英,因表面性质相似而难以获得合格的精矿指标。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接触角分析和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羧化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腐植酸钠及... 白钨矿是钨金属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脉石多为萤石、方解石和石英,因表面性质相似而难以获得合格的精矿指标。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接触角分析和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羧化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腐植酸钠及组合抑制剂在白钨矿与萤石和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过程中药剂吸附行为及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羧化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腐植酸钠较强地抑制了萤石和方解石,白钨矿也受到略微影响,可浮性差异较小;将木质素磺酸钠与腐植酸钠按质量比4∶1进行组合,命名为DWC-1作为抑制剂进行浮选,白钨矿与2种脉石可浮性差异较大。红外光谱、接触角和Zeta电位分析表明,DWC-1在白钨矿表面吸附程度要远小于萤石和方解石,且主要吸附形式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组合抑制剂 有机抑制 浮选
下载PDF
组合抑制剂在铜铅分离浮选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艾光华 朱易春 魏宗武 《中国矿山工程》 2005年第5期11-12,16,共3页
针对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采用铜铅优先浮选,水玻璃+亚硫酸纳+羧甲基纤维素组合抑制剂进行铜铅分离的试验方案,成功实现了铜铅的有效分离,获得了较佳的选矿指标。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矿 混合浮选 组合抑制剂 铜铅分离
下载PDF
低碱度下组合抑制剂对铅铁硫化矿的抑制性能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24
14
作者 叶雪均 刘智林 谭厚初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纯矿物试验表明,在碱性条件下DS+YD对黄铁矿有抑制作用,而对方铅矿则没有抑制作用;人工混合矿物和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证实,用石灰调浆到pH=9,组合抑制剂DS+YD能有效实现方铅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精矿含Pb57.89%,铅回收率达到84.78%,并且... 纯矿物试验表明,在碱性条件下DS+YD对黄铁矿有抑制作用,而对方铅矿则没有抑制作用;人工混合矿物和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证实,用石灰调浆到pH=9,组合抑制剂DS+YD能有效实现方铅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精矿含Pb57.89%,铅回收率达到84.78%,并且不影响锌的浮选效果.矿物表面黄药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组合抑制剂对不同矿物表面竞争吸附能力的差异是低碱度矿浆条件下实现有效分选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抑制剂 方铅矿 黄铁矿 浮选分离
下载PDF
组合抑制剂在铜铅分离浮选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艾光华 朱易春 魏宗武 《南方金属》 CAS 2005年第6期31-33,共3页
针对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我们采用铜铅优先浮选,水玻璃+亚硫酸纳+羧甲基纤维素组合抑制剂进行铜铅分离的试验方案,成功实现了铜铅的有效分离,获得了较佳的选矿指标.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矿 混合浮选 铜铅分离 组合抑制剂
下载PDF
新型组合抑制剂对微细粒方铅矿抑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代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4,共6页
针对微细粒方铅矿在磨矿体系、矿浆溶液中物化性质的变化,致使铜铅分离难度增大的现状,研究开发出新型组合抑制剂SHI(亚硫酸钠和磺化木质素)用于抑制微细粒的方铅矿的浮选。结果表明:SHI在低浓度的Na2SiO3条件下对-0.015 mm粒级方铅矿... 针对微细粒方铅矿在磨矿体系、矿浆溶液中物化性质的变化,致使铜铅分离难度增大的现状,研究开发出新型组合抑制剂SHI(亚硫酸钠和磺化木质素)用于抑制微细粒的方铅矿的浮选。结果表明:SHI在低浓度的Na2SiO3条件下对-0.015 mm粒级方铅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XPS分析查明,SHI在方铅矿表面发生了吸附作用,在方铅矿表面引入了新的元素,并影响了S的价态。新型组合抑制剂SHI不仅可实现微细粒级黄铜矿与方铅矿人工混合矿的高效分离,将其应用于含大量微细粒方铅矿的墨竹工卡含铜9.60%、含铅36.61%的铜铅混合精矿铜铅分离,经1粗3精2扫闭路浮选分离后,可得到含铜22.22%、含铅3.22%,铜回收率95.66%、铅回收率3.22%的铜精矿,铅精矿含铜0.71%、含铅60.33%,铜回收率4.34%、铅回收率96.38%,铜铅分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分离 组合抑制剂 抑制机理 浮选
下载PDF
无机组合抑制剂对黄铁矿浮选行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邱廷省 方夕辉 +1 位作者 罗仙平 尹艳芬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95-98,共4页
利用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硫代硫酸钠、氯化钙、硫酸锌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药剂对黄铁矿可浮性的影响 。
关键词 黄铁矿 浮选 作用机理 无机组合抑制剂
下载PDF
Z-206组合抑制剂用于铜锌分离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汤小军 邱廷省 +1 位作者 陈金花 杨敏 《四川有色金属》 2008年第4期19-22,共4页
Z-206组合抑制剂在铜锌分离中对在矿床中被铜离子活化了的锌是一种去活剂,它络合铜离子,并在锌矿物表面形成亲水络合物。在该药剂作用下同时添加硫酸锌,使锌矿物在铜锌分离中得到很好地抑制,从而达到铜锌分离的目的。
关键词 Z-206组合抑制剂 铜锌分离 去活
下载PDF
用于铜铅浮选分离的新型组合抑制剂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溢强 吕超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年第2期28-32,共5页
针对铜铅硫化矿可浮性相近和精矿铜铅互含选矿难题,研究新型组合抑制剂(LY和硫代硫酸钠)在不同浮选条件下对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抑制作用,并与传统抑制剂重铬酸钾、羧甲基纤维素、亚硫酸钠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自然pH至弱碱... 针对铜铅硫化矿可浮性相近和精矿铜铅互含选矿难题,研究新型组合抑制剂(LY和硫代硫酸钠)在不同浮选条件下对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抑制作用,并与传统抑制剂重铬酸钾、羧甲基纤维素、亚硫酸钠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自然pH至弱碱性条件下,新型组合抑制剂(LY和硫代硫酸钠)对方铅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弱。人工混合矿物浮选试验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在选矿厂铜铅混合精矿闭路验证试验中,获得的铜精矿含Cu 28.05%、含Pb 6.88%、Cu回收率84.16%、Pb回收率3.79%,铅精矿含Pb 65.54%、含Cu 1.98%,Pb回收率96.21%,Cu回收率15.84%,表明该药剂制度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分离 组合抑制剂 浮选
下载PDF
利用组合抑制剂进行铜铅分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卫初 《有色矿山》 1999年第2期35-38,53,共5页
用氰化物抑铜浮铅和重铬酸钾抑铅浮铜进行铜铅分离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污染严重,其应用受到限制。无毒的组合抑制剂是铜铅分离的一种有效抑制剂,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混合浮选 分离 组合抑制剂 选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