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才组合针法治疗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曦 肖芷兰 +4 位作者 李书娟 文永洪 姜楠 钟建国 沈小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87-1991,共5页
目的 观察三才组合针法治疗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三才针刺组。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口服止痛,常规针... 目的 观察三才组合针法治疗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于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三才针刺组。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口服止痛,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三才针刺组采用基于三才理论的组合针法,即天部采用传统头针配合山元氏新头针,地部采用毫火针劫刺根穴,人部采用揿针埋入后的运动针法。3组均干预4周。3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以及干预结束后2周和4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评估,并在干预前后采集血清P物质(SP)、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水平,测定腓肠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对VAS和ODI存在交互作用(P <0.05),治疗方法及时间对VAS和ODI主效应显著(P <0.05)。3组在干预4周、干预结束2周和4周的VAS和ODI结果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才针刺组在干预结束2周和4周的VAS评分以及在干预4周、干预结束2周和4周的的ODI评分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实验室指标和神经传导速度,治疗4周后,除对照组CXCL10、MCV、SCV三项指标外,各组在SP、CXCL10、CGR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在MCV和SCV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三才针刺组在CXCL10、CGRP水平均低于其余两组(P <0.05),在SP三才针刺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与常规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MCV和SCV,三才针刺组均高于其余两组(P <0.05)。结论 三才组合针法能有效干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改善多项实验室指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才 组合针法 天地人 盘源性坐骨神经痛
下载PDF
论苏绣中创新针法与传统针法的组合应用——以三二组合针法绣制中国传统古画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海云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0-83,共4页
针法是苏绣中的重要形式语言。每一种针法均有独特的组织规律,能够塑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三二组合针法是对传统乱针绣的改进,通过巧妙地组织五个针脚的构成形式,解决了画面中传统乱针绣规律性太强的问题,能够塑造出更加灵活的图形... 针法是苏绣中的重要形式语言。每一种针法均有独特的组织规律,能够塑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三二组合针法是对传统乱针绣的改进,通过巧妙地组织五个针脚的构成形式,解决了画面中传统乱针绣规律性太强的问题,能够塑造出更加灵活的图形,尤其适合与传统针法组合应用,表现中国传统古画中排列规律、造型丰富的图形,如树干、树叶等,如实地还原原作中变化多端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绣 传统 三二组合针法 《四景山水系列》
下载PDF
组合针刺法对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干预作用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安丽萍 陈雅民 +2 位作者 李燕 孙盛 杜静华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4-105,共2页
为解决临床遇到的逐渐增多的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患者人群以及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采用中医针灸疗法中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应用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 为解决临床遇到的逐渐增多的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患者人群以及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采用中医针灸疗法中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应用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组合针法具有突出疗效。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到1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三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证明组合针法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干预作用 组合针法
下载PDF
改良穿刺法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钟智华 钟智荣 欧阳梅 《微创医学》 2017年第5期681-68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4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分别施行改良穿刺法和常规穿刺法。记录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成功穿刺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和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4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分别施行改良穿刺法和常规穿刺法。记录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成功穿刺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和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77%(8 395/8 414),渗血发生率为(165/8 414)1.96%,皮下血肿发生率为(225/8 414)2.67%;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 543/8 414)89.65%,渗血发生率为11.98%(1 008/8 414),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0.82%(910/8 4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法临床效果优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扣眼穿刺 血透 动静脉内瘘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汉绣针法特点及其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健 《武汉文博》 2013年第3期19-23,共5页
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富荆楚地域特色的刺绣艺术。在长期的实践中,汉绣针法技艺不断丰富和完善,显示出特有的风格特色,也成为区分和鉴别不同地域性绣种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汉绣 组合 装饰性色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