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8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1
作者 刘晓文 高永超 +1 位作者 刘昌佳 武新雨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5-468,47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轻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34)、B组(n=31)和C组(n=27)。A组患者采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轻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34)、B组(n=31)和C组(n=27)。A组患者采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B组和C组在A组的基础上分别联合标准剂量rt-PA(0.9 mg/kg)、低剂量rt-PA(0.6 mg/kg)治疗,各组患者疗程均为30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及血浆黏度(PSV)]、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7 d、30 d,B组、C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C组患者PT、APTT、TT、SOD、CAT水平均高于A组(P<0.05);LSV、PV、FIB、MDA、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A组(P<0.05);治疗后,B、C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P<0.05)。结论:rt-PA联合双抗治疗有利于促进AIS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降低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水平,低剂量rt-PA疗效与标准剂量相近,且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小静 王晓琴 屈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宝鸡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IS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疗法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宝鸡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IS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3.03±6.42)岁,病程(31.12±6.43)h,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2.88±6.29)岁,病程(30.74±6.39)h,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15 ml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给药,2次/d)。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9.49%(31/39)比56.41%(2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7.87±0.96)分比(9.88±1.83)分、(1.78±0.14)分比(2.04±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7、6.43,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GSH-Px、SOD均高于对照组[(219.78±24.13)mg/L比(189.88±23.12)mg/L、(154.78±11.95)U/ml比(138.67±13.16)U/ml]、MDA、ROS均低于对照组[(47.01±5.64)µmol/L比(51.94±6.34)µmol/L、(508.57±36.34)µmol/L比(576.34±38.44)µ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5.66、3.63、8.00,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45±3.12)ng/L比(13.67±3.96)ng/L、(0.72±0.28)ng/L比(1.23±0.34)ng/L、(9.67±4.28)ng/L比(14.78±4.5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7.23、5.11,均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改善IS患者的治疗疗效、神经功能,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较单独使用rt-PA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依达拉奉右莰醇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3
作者 牛凤莲 高丽红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15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15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32例)和非HT组(11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IB、NLR联合SII对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FIB、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T、SI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IB、NLR、PLT、SII是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NLR、SII联合预测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灵敏度为76.80%,特异度为92.40%,均优于FIB、NLR、SII单独预测。结论FIB、NLR、SII是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且FIB、NLR、SII三者联合对AIS患者rt-PA溶栓后HT具备一定的预测价值,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性转化 维蛋白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护理应用
4
作者 柳伶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期0057-0059,共3页
目的:探析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06月在我院接受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护理... 目的:探析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06月在我院接受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联合改良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急救时间、NIHSS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抽血送检时间、CT检查时间以及入院至溶栓开始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相较于入院时,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高于入院时,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AD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出血、尿潴留以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改良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疗效,可加速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改良急救护理路径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辉 崔小丽 +4 位作者 常莎 李志伟 胡军 蒋锋 王乐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37-140,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ED)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rt-PA治疗,观...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ED)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rt-PA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ED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超声指标、脑血流灌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TPA)及斑块不稳定数目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TMV均显著升高,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PSV、TMV更高,RI更低(P<0.05);观察组出血性转化(H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D联合rt-PA溶栓治疗AIS中可协同增效,改善患者动脉粥样情况,提高脑血流灌注,降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依达拉奉右莰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出血转化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玉英 顾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4期4549-4554,共6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可进一步增加脑梗死病人出血转化的发生率,血脑屏障破坏是出血转化的直接原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PA进一步加剧了氧化应激、炎性因子释放和血管重构,从而诱导血脑屏障的损伤。保护血脑屏障...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静脉溶栓可进一步增加脑梗死病人出血转化的发生率,血脑屏障破坏是出血转化的直接原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PA进一步加剧了氧化应激、炎性因子释放和血管重构,从而诱导血脑屏障的损伤。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tPA溶栓后出血转化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优势,运用中医药保护血脑屏障对临床预防溶栓后出血具有较大的潜力。结合前期研究,综述近年来tPA溶栓引起血脑屏障渗漏的机制,以血脑屏障通透性为靶标挖掘减少tPA溶栓后出血的中药资源,以期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溶栓使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转化 血脑屏障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梁海峰 李国栋 薛晓琳 《大医生》 2023年第16期37-40,共4页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cardiac-cerebral infarction,CCI)、非心源性脑梗死(no-cardiac cerebral infarction,NCCI)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脑梗... 目的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cardiac-cerebral infarction,CCI)、非心源性脑梗死(no-cardiac cerebral infarction,NCCI)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3例CCI患者作为对照组,33例NCCI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后2 h、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治疗后不同时间(1个月、3个月)预后情况[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时间、组间交互作用上均有差异(均P <0.05),治疗前~治疗后7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在时间、组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前~治疗后7 d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CCI、NCCI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但对NCCI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作用更显著,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心源性脑梗死 非心源性 静脉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光 刘宏志 +2 位作者 王坤 路娟 顾雪村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2期13-17,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普仁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损伤标志物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晕、皮疹、牙龈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清炎症因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结合丁苯酞的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抑制患者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 丁苯酞 神经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罗辉 张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3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素-1、D-二聚体,统计两组治疗后血管通畅程度、靶血管再通情况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治疗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素-1、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血管通畅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靶血管再通率(90.0%)高于对照组(62.5%)(P<0.05)。观察组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给予rt-PA,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确保血管再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声增强溶栓联合强化降压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晓慧 杜鑫 陈历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声增强溶栓联合强化降压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例老年ACI患者,根据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分成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给予rtPA标准溶栓联...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声增强溶栓联合强化降压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例老年ACI患者,根据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分成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给予rtPA标准溶栓联合强化降压,观察组给予rtPA超声增强溶栓联合强化降压。记录两组血脂、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对预后转归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归良好率及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出血转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以rtPA超声增强溶栓联合强化降压治疗为主,可有效改善老年ACI患者调脂效果及神经功能,还能提高转归良好率及血管再通率,对于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超声增强 强化降压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率 出血转化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天芳 李红 杨晓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AI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急AI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丁苯酞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n=52)与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n=46),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及LDL水平。结果 治疗15、30 d后两组LDL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DL水平、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5、30 d后两组颅内血流信号分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颅内血流信号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30 d后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IS患者采用丁苯酞与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方案能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对机体血液动力学及LDL水平有积极作用,可致力于推广丁苯酞治疗神经血管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肽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血流动力学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王培培 李颖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3期61-62,14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患者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不同剂量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总共抽取98例APE病例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对比研究以随机法展开,分为对比组(49例)与分析组(49例)。两组均采取rt...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患者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不同剂量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总共抽取98例APE病例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对比研究以随机法展开,分为对比组(49例)与分析组(49例)。两组均采取rt-PA治疗,对比组为高剂量(100mg),分析组为低剂量(50mg)。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动脉收缩压(ASBP)、动脉血氧分压(PaO 2)、肺动脉收缩压(SPAP)等变化,以及疗效、并发症及生存质量(QOL)等数据。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SBP、PaO 2、SPAP等指标,数据差异较小(P>0.05)。两组对比总有效率数据,分析组91.84%(45/49)略高于对比组87.76%(43/49),但差异较小(P>0.05)。两组对比并发症数据,分析组总发生率6.12%(3/49)低于对比组20.41%(10/49)(P<0.05)。两组对比QOL量表各项评分数据,分析组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APE患者采取低剂量(50mg)rt-PA治疗的效果与高剂量(100mg)相当,但前者更并发症较少,用药安全性更高,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不同剂量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军朋 臧广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疏血通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微循环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 目的:分析疏血通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微循环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量表(MA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bg)]、炎症介质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GOS、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aPTT长于对照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利于减轻机体炎症状态,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金燕 刘晨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究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 探究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
15
作者 李光伟 李哲 王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45-48,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患者予...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rt-PA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UK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神经损伤转归指标、血管内皮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24 h、7 d、14 d时,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血管内皮素(ET)、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水平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患者的14.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288)。结论rt-PA与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良好效果,但rt-PA能更加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疾病转归的同时减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抑制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静脉 神经功能缺损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李淑贞 陈欣华 黄慧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6期45-48,共4页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30例与联合治疗组30例。2组均接受基...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祁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30例与联合治疗组30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单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一治疗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96.67%vs.73.33%,χ^(2)=4.706,P=0.030)。治疗2周后,2组Fib水平与HCT、ESR、PV、WBV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一治疗组(P<0.01);2组NSE、S100B水平低于治疗前,NGF、bFG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单一治疗组(P<0.05或P<0.01);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单一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67%vs.20.00%,χ^(2)=0.373,P=0.542)。结论 丁苯酞联合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液流变学 神经因子
原文传递
经导管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耐 孙晓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4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究经导管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溶栓治疗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DVT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行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行溶栓联... 目的:探究经导管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溶栓治疗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DVT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行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行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7d。评价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比较治疗前、7d后两组患者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33%和90.32%,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7d后,观察组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均大于对照组,其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7d后观察组PT、APTT以及TT均高于对照组,其FDP、D-D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6.1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DVT患者行rhTNK-tPA溶栓治疗,可有效调节其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效果
下载PDF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对家兔纤溶和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六一 范丽 +5 位作者 江勤 方明 岑德意 陈飞虎 智强 陈志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78-780,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 (reteplase ,Ret)对家兔纤溶和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家兔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 :Ret(3.75、7.5 0、15 .0MIU·kg-1)可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含量 ...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 (reteplase ,Ret)对家兔纤溶和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家兔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 :Ret(3.75、7.5 0、15 .0MIU·kg-1)可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含量 ,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 ,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同时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系统 凝血系统 家兔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19
作者 夏晓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77-0080,共4页
分析急性脑梗死抢救治疗中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 100例满足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纳入研究,接诊时间在2021.3-2023.3,所有患者常规基础... 分析急性脑梗死抢救治疗中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 100例满足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纳入研究,接诊时间在2021.3-2023.3,所有患者常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而超早期溶栓治疗方案不同,对照组(50例)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50例)rt-PA溶栓治疗,从不同角度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并统计学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凝聚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小于对照组,各项参数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整体疗效好,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实际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超早期治疗 神经功能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