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微小核糖核酸、骨形态发生蛋白-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鲁学良 熊明月 +2 位作者 刘世琼 吴飞翔 王亚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672-5p(miR-672-5p)、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及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672-5p(miR-672-5p)、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及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标准将其分为Ⅰ期组(41例)、Ⅱ期组(30例)和Ⅲ期组(45例),另选本院同期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及不同ARCO分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BMP-2水平低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低于Ⅰ期组(P<0.05)。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BMP-2与ARCO分期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AUC值均大于0.8(P<0.05),表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呈高表达,而血清BMP-2呈低表达,四者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微小核糖核酸-672-5p 微小核糖核酸-29b 骨形态发生蛋白-2 1酶原激活物抑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高凤威 周琳 +5 位作者 邵小宝 王华 杨圆 陈鑫 刘艺 朱培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48-75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PAIC)对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9例COVID-19确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型(n=51)和危重型(n=28)2组。比较2组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分析TAT、TM和t-PAIC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危重型COVID-19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危重型患者相比,危重型患者的TAT、TM和t-PAIC水平显著升高(P<0.001)。TAT、TM和t-PAIC与多项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其中TAT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最强(r=0.78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346,P<0.05)和t-PAIC(OR=1.128,P<0.05)是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TAT、TM和t-PAIC联合诊断危重型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8,诊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4.1%。结论联合检测TAT、TM和t-PAIC可有效辅助诊断危重型COVID-19,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复合物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志聪 王斌 +1 位作者 华锋 崔恩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PAI-1、t—PA、抗凝血酶原Ⅲ(AT-Ⅲ)、动脉血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PAI-1、t—P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T-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动脉PO2及氧合指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PAI-1、t—PA水平,提高血清AT-Ⅲ水平、动脉血PO2及氧合指数,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急性肺损伤 酶原激活物抑制-1 组织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华 孙岷丹 +5 位作者 罗萍 孙广东 苗里宁 刘树军 韩洪波 刘建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的效果及其对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 (PAI- 1 )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大鼠平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及 L MWH治疗组。模型组及 LMWH治疗组大鼠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 (C- BSA)诱导成为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LMWH治疗组以 1 2 5u日 1次皮下注射 ,共治疗 8w。结果  L MWH治疗组尿蛋白下降 ,肾组织中 PAI- 1、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 (LN)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0 .0 5) ,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有显著改变 ,但上述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正常组及对照组水平 (P>0 .0 5) ;各组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  L MWH可以降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蛋白尿 ,降低肾组织中PAI的表达 ,通过干扰 PAI- 1减轻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 ,而且出血危险性小 ,便于长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PAI-1 免疫复合物肾炎 酶原激活物抑制-1 蛋白尿 动物模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念清 宋景春 +3 位作者 何龙平 林青伟 钟林翠 曾庆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凝血指标与新凝血四项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IC生存组患者相比,SIC死亡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TM)和t-PAIC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AIC是SI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PAI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t-PAIC+SOFA及t-PAIC+APACHE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77、0.647、0.740及0.713。当t-PAIC界值为18 n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9.2%、63.1%、7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PAIC>18 ng/mL患者的死亡风险是t-PAIC≤18 ng/mL患者的3.236倍。结论t-PAIC对SI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物-酶原激活抑制-1复合物 脓毒症 凝血功能紊乱 预后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联合检测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博 王艳丽 崔晓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CHF患者及同期50例...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表达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8例CHF患者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血液标本,测定血清MMP-9、suPAR及PAI-1水平。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指标差异,并分析各血清指标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MMP-9、suPAR、PAI-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Ⅱ级、Ⅲ级、Ⅳ级CHF患者的血清MMP-9、suPAR、PAI-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预后良好65例,预后不良43例,预后不良率为39.81%(43/108)。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率更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MP-9、suPAR及PAI-1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MP-9、suPAR、PAI-1均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VEF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MMP-9、suPAR、PAI-1单独检测及3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0.829、0.768和0.840,3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8.21%,特异度为79.46%。结论 老年慢性CHF患者的血清MMP-9、suPAR、PAI-1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性尿激酶酶原激活物受体 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预后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朱颖炜 曾欣 +2 位作者 谢渭芬 张新 林勇 《肝脏》 2006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获取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根据注射时间的不同,获取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与Ⅰ、Ⅲ型胶原的相关性。结果PAI-1在正常大鼠肝脏中,仅在汇管区细胞浆有少量表达,而随着纤维化的进展,其表达量进行性增加;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细胞浆;PAI-1与Ⅰ、Ⅲ型胶原呈直线相关。结论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可能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激活物抑制-1 维化 胶原 胶原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在热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何龙平 宋景春 +5 位作者 彭恩兰 钟林翠 林青伟 宋晓敏 邓星平 窦建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 目的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 L]、TAT[2.6(1.5,7.2)ng/m L]、PIC[0.7(0.4,1.0)μg/m L]、t-PAIC[3.8(2.1,7.0)ng/m 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 L]、TAT[23.4(10.4,44.3)ng/m L]、PIC[2.0(0.9,5.2)μg/m L]和t-PAIC[17.0(8.3,44.1)ng/m 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及t-PAIC为发生热射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联合t-PAIC诊断热射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39~0.993,P<0.001),当TM>8.2 TU/m L、t-PAIC>8.7 ng/m L时,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9.6%,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94.1%。结论热射病患者的TM、TAT、PIC和t-PAIC可升高,TM联合t-PAIC对热射病诊断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衰竭 热射病 中暑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酶原激活物-酶原激活物抑制-1复合物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自发逆转肝组织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9
作者 朱颖炜 龚镭 +3 位作者 吴高珏 王要军 林勇 谢渭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注射及停止注射...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消退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注射及停止注射后不同时间,取组织标本,HE和Van Gieson氏(简称VG)染色。明确纤维化分期后,利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及逆转中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正常大鼠肝脏中,PAI-1仅在汇管区细胞浆有少量表达;在纤维化肝脏,PAI-1主要分布于肝血窦壁及细胞浆。随着纤维化的进展,PAI-1表达量进行性增加(正常对照组为0.142±0.030,模型组注射CCl42、6和8周组分别为0.361±0.048、0.757±0.068和0.838±0.048);肝纤维化自然消退过程中又逐渐减弱(自发逆转2、4和6周组分别为0.613±0.054、0.524±0.060和0.210±0.044)。RT-PCR检测,模型组注射CCl42、6和8周后,PAI-1 m RNA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别是正常肝组织的(6.83±2.60)倍、(12.43±2.65)倍和(26.32±5.17)倍,停止注射CCl4后,在自发逆转2、4和6周时,PAI-1 m RNA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只是正常肝组织中的(17.86±4.60)倍、(14.62±5.99)倍和(11.21±1.98)倍。结论:PAI-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持续上调,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表达下调,可能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激活物抑制-1 系统 维化 肝硬化
原文传递
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10
作者 程绪杰 李红霞 +4 位作者 杨向军 陈弹 薛枫 刘志华 蒋文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1-2,6,共3页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目的:研究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为5、10、25、50、100 μg/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5、10、25、50、100 nmol/L)刺激,在50μg/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 nmol/L)共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t-PA和PAI-1的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24 h后PAI-1的浓度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而t-PA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μg/L)诱导的PAI-1分泌增多,P<0.05,而t-PA的变化不明显。结论: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抑制TNF-α诱导PAI-1的分泌,而t-PA则不受TNF-α、AngⅡ和卡托普利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1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小平 李旻 +2 位作者 张乐 杨期东 许宏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胰岛素抵抗 (IR)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抑制物 1(PAI 1)活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 91例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浆t PA和PAI 1的活性。血糖与...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胰岛素抵抗 (IR)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抑制物 1(PAI 1)活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 91例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浆t PA和PAI 1的活性。血糖与胰岛素乘积之倒数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并与4 0名健康同龄人对照。结果 A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PAI 1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0 0 5 ) ,ISI和t 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5 ) ;PAI 1活性与胰岛素水平显著正相关(r=0 .6 7,r=0 .6 6 ,均P <0 0 1) ,与ISI显著负相关 (r=- 0 .85 ,r=- 0 .6 6 ,均P <0 0 1) ;t PA活性与这些参数不相关 ;脑梗死体积与ISI负相关 (r=- 0 .19,P <0 .0 5 ) ,与PAI 1活性正相关 (r=0 .5 6 ,P <0 .0 5 ) ;体重指数与ISI负相关 (r=- 0 .4 9,P <0 .0 5 ) ,与PAI 1活性正相关 (r=0 .5 3,P <0 .0 5 )。结论 IR提高ACI患者的血浆PAI 1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胰岛素抵抗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1
下载PDF
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禤文婷 刘玉华 +2 位作者 黄娇平 叶筠茹 刘衬连 《现代医院》 2012年第7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方法 70例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分别接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二组治疗3个月前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方法 70例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分别接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二组治疗3个月前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格列美脲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前后PAI-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格列美脲具有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降低PAI-1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冠心病 2糖尿病 酶原激活剂抑制-1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在肺动脉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倪松石 江爱桂 +1 位作者 黄剑飞 姜生扬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8-840,F000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机体纤溶能力的变化。方法将48只日本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 目的通过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机体纤溶能力的变化。方法将48只日本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栓塞后即刻、4、8、24h栓塞部位肺动脉组织中t-PA及PA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A在栓塞后即刻和4h未见明显表达,8h和24h表达明显增强;半定量蛋白结果显示t-PA在栓塞后4h表达开始增高,8h进一步增强,24h达高峰。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在栓塞后即刻及24h均见明显表达,而在栓塞后4h和8h表达明显减少;半定量蛋白结果显示PAI-1在栓塞后4h开始降低,8h降至低峰,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在栓塞后24h表达有所恢复。结论兔急性肺栓塞后,t-P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逐渐增高,PAI-1表达呈现一过性降低,表明了在肺动脉栓塞早期,机体的纤溶功能明显增强,这与肺血管的t-PA和PAI-1表达平衡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剂 组织酶原激活剂抑制-1 肺栓塞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世德 陶新智 伍伟锋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24-726,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0例CHF患者 (CHF组 )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血浆t PA及PAI 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t PA和PAI 1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CHF患者血浆PAI 1含量增高随心功能恶化而愈加明显。结论 CHF患者纤溶功能明显下降 ,可用血浆t PA、PAI 1含量作为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组织酶原激活物 酶原激活物抑制-1
下载PDF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姜峻 胡艳晶 何龙平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 目的内毒素和低灌注可导致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进而引起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显著升高。文中探讨t-PAIC用于评价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3例脓毒症患者,按照脓毒症3.0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104)和脓毒性休克组(n=59),比较2组患者的t-PAIC水平变化。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10.75(7.10~16.30)ng/mL]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t-PAIC[35.20(18.60~48.10)ng/mL]显著升高(P<0.001)。S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乳酸水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t-PAIC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0,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PAIC(OR=1.11,95%CI 1.071~1.144,P<0.001)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相关。t-PAIC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P<0.00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0、0.788、0.676、0.863。根据其Cut-off值分组显示t-PAIC<18.2 ng/mL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t-PAIC<18.2 ng/mL的生存率较t-PAIC≥18.2 ng/mL组患者升高约2.2倍。结论t-PAIC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t-PAIC≥18.2 ng/mL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复合物 脓毒症 休克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1在兔深静脉血栓模型股静脉壁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海平 赵学凌 +4 位作者 吴雪梅 周如丹 李宏昆 李兴国 郑宏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4-518,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静脉壁中纤溶相关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消退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变化,揭示t-PA、PAI-1在DVT成和消退中的作用。方法50只体质量为2.0-2.5kg的13... 目的观察静脉壁中纤溶相关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消退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变化,揭示t-PA、PAI-1在DVT成和消退中的作用。方法50只体质量为2.0-2.5kg的13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和模型组(n=46)。模型组采用钳夹双侧股静脉+石膏固定双下肢建立兔DVT模型,建模后每24h行B超监测血栓形成状况。根据建模后预设的时间点及血栓状态的不同,再将模型组分为8个亚组:建模后4h、8h、12h、1d(无血栓形成)、1d(有血栓形成)、3d、5d、7d;在各相应的时间点取4只兔处死切取股静脉壁,用SYBR@GreenI核酸凝胶染液荧光实时定量PCR及ELISA检测股静脉组织中t-PA、PAI-1mRNA、蛋白在兔DVT模型建模后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有1只兔因麻醉过量死亡,49只进入实验组。创伤后24h,经B超监测,模型组血栓形成率为72.73%(24只);血栓栓子随造模后时间延长逐渐缩小机化;从第5天开始经B超监测模型组血栓形成的血管腔有断续m流信号。与对照组相比,t-PAmRNA、蛋白在造模后4、8、12h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12h下降到最低点(P〈0.01),在血栓形成后1d升高至对照组水平(t9〉0.05),3、5d继续升高(P〈0.05),5d达到高峰(19〈0.01),7d再次回落至对照组水平(P〉0.05);与t-PA变化相反,PAI-1mRNA、蛋白在造模后4、8、12h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12h达到最高点(P〈0.01),血栓形成后1、3、5d逐渐下降(P〈0.05),3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5d到最低点(P〈0.01),7d再次升高至对照组水平(19〉0.05)。结论t-PA、PAI-1参与了DVT形成过程;在血栓形成后,t-PA、PAI-1参与了血栓的溶解、机化再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DVT) 组织酶原激活物(t-PA)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1(PAI-1)
下载PDF
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布与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芳 安洪杰 +2 位作者 李兵顺 尹洪竹 刘英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5-126,共2页
为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组织中PAI-1的分布和表达,采用CC 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进行观察试验。通过对模型肝组织进行PAI-1免疫组化染色和采用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AI-1面密度。结果如下:PAI-1阳性染色主要分布在肝纤维化活跃的汇... 为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组织中PAI-1的分布和表达,采用CC 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进行观察试验。通过对模型肝组织进行PAI-1免疫组化染色和采用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AI-1面密度。结果如下:PAI-1阳性染色主要分布在肝纤维化活跃的汇管区、肝组织变性坏死处;PAI-1面密度随注射CC l4时间的延长而递增(3周0.1356±1.052E-2;6周0.1979±1.191E-2;9周0.2321±2.159E-2,P<0.05),与α-SMA阳性细胞数、胶原面积、HPY含量变化一致;停止注射四氯化碳3周时PAI-1面密度明显下降(7.966E-2±5.587E-3)低于6周时(P<0.05),与α-SMA阳性细胞数变化一致,而胶原面积、HPY含量与9周时相同,无明显下降。肝组织中PAI-1的表达与星状细胞活化有关,可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但不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原激活物抑制-1 维化 大鼠模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亚荣 张黎军 +2 位作者 何小俊 韩其蔚 邬松林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636-638,645,共4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70名T2DM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安慰剂组(A组,35例)和吡格列酮组(B组,35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70名T2DM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安慰剂组(A组,35例)和吡格列酮组(B组,35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FBG、FINS、HbA1c、TG、PAI-1明显下降(P<0.01),HDL-C、ISI显著升高(P<0.01),t-PA无明显变化,且PAI-1与FINS、TG呈正相关(r=0.437,r=0.342,P<0.05),与ISI呈负相关(r=-0.552,P<0.01);安慰剂组各参数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PA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糖尿病 2 酶原激活物抑制-1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雅静 耿汉科 《中国医药导刊》 201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治的173例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治的173例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103)、稳定性心绞痛组(n=70)。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n=38)、双支血管病变组(n=64)及三支血管病变组(n=71)。探讨t-PAIC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均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组(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的CKMB、CRP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浓度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非冠心病组,而前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浓度低于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血浆PAI-1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血浆t-PA浓度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的血浆PAI-1浓度依次升高,而血浆t-PA浓度依次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AIC浓度与冠脉狭窄数、疾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组织酶原激活物-抑制复合物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