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6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1
作者 金玲 周昊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1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4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90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0.9 m...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4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90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0.9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B组给予小剂量(0.7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丙二醛(MDA)]与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两组GSH-Px均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ox-LDL、MDA、hs-CRP、IL-17、IL-1β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两组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与常规治疗剂量无显著差异,但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激活剂 双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刘刚 张春德 +2 位作者 宋家卫 唐碧 刘利军 《广东医学》 2025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血流水平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AMI患者寻求最佳治疗方式。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共150例,根...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血流水平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AMI患者寻求最佳治疗方式。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共150例,根据患者再灌注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向冠脉内注射rt-PA后行冠脉支架植入,对照组进行常规球囊扩张后冠脉支架植入。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的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变化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术后的TIMI分级分布情况接近(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无复流率明显更低,观察组术后的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值更低,ST段回落率更高(P<0.05)。两组术后3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接近(P>0.05),术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接近(P>0.05),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总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7.14%vs.17.50%,P<0.05)。结论急诊PCI配合冠脉内注射rt-PA治疗AMI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保护心肌细胞,减少无复流的发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活剂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复流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张是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所有患者在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 目的分析采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所有患者在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再通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2.4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观察组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5.36%低于对照组的19.30%(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优势明显,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及时促使血管再通,同时该治疗方式安全性良好,降低了患者出血风险,减少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激活剂 心肌梗死
下载PDF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辛景超 孙灿灿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比较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溶栓结束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结束后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MB、MYO、hs-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NK-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以及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效果优于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TNK组织激活剂 尿激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再通率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李柳 郑庆厚 +3 位作者 战吟戈 王乐 陈勤聪 王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4-800,共7页
目的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 目的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PPCI术常规治疗,若P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应用指引导管于冠脉内注射硝普钠、硝酸甘油、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治疗组是在PPCI术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开通IRA后应用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8 mg及腺苷注射液200μg,若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再次注射腺苷注射液改善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观察指标,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及术后12、24、36、48 h的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②心肌灌注指标: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90 min IRA导联ST段回落值(STR);③心肌缺血的程度: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观察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⑤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的cTnI、CK-MB、NT-pro BNP水平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损伤指标治疗组均在术后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之后均趋势下降,术后48 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心肌灌注指标:治疗组术后CTF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秩和检验,治疗组术后90 min STR显著优于对照组(Z=2.437,P=0.014)。③心肌缺血的程度:两组患者在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在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治疗组在负荷缺血节段数、静息灌注总评分、负荷灌注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术后30 d的MACE情况:两组患者在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以及总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PCI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ASTEMI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肌损伤、心肌灌注和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TNK组织激活剂 腺苷注射液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联合丁苯酞对心源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出血事件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尉建辉 高李 +1 位作者 李蒙 邢麟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399-402,411,共5页
目的 探究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丁苯酞对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事件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168例超早期心源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 探究超早期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丁苯酞对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事件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168例超早期心源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84例,接受rt-PA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和对照组(84例,仅接受rt-PA溶栓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14 d内出血性转化(HT)发生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纤连蛋白(c-F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对比。结果 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3,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NIHSS评分(15.69±3.32)分低于对照组(8.61±1.87)分(t=8.286,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9.76%)(χ^(2)=4.861,P<0.05)。联合组HT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24.43%)(χ^(2)=4.5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3,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NSE、MMP-9、c-FN、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5,1.243,0.142,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NSE、MMP-9、c-FN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VEGF水平[(288.04±79.84) ng·L^(-1)]高于对照组[(246.82±61.05) ng·L^(-1)](t=3.760,P<0.05),NSE水平、MMP-9水平、c-FN水平[分别为(12.26±2.26)μg·L^(-1)、(100.16±27.42)μg·L^(-1)、(1.50±0.48) mg·L^(-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7±2.5)μg·L^(-1)、(126.34±34.11)μg·L^(-1)、(1.71±0.73) mg·L^(-1)](t=5.483,2.203,3.760,均P<0.05)。结论 超早期rt-PA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方案可提高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HT发生率,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卒中 出血性转化 重组组织激活剂 静脉 丁苯酞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微循环的影响
7
作者 王辉 杨宁 +2 位作者 刘迎午 张荣春 李玉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7-86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并行急...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介入策略不同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抽吸组)46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联合组)44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指数≥70%比例,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心脏超声指标以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联合组术后ST段回落≥70%、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3级、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比例显著高于抽吸组,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显著低于抽吸组(P<0.05);抽吸组术后1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联合组[(52.5±6.2)%vs(58.3±6.4)%,P<0.05],联合组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抽吸组[(44.1±3.9)mm vs(51.9±2.5)mm,P<0.05];联合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抽吸组(20.5%vs 37.0%,P<0.05)。结论在应用抽吸导管的基础上配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有效降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降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注射 动脉内 激活剂 重组人TNK组织激活剂
下载PDF
祛浊化瘀通腑方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8
作者 刘锡坚 娄蕾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6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祛浊化瘀通腑方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100例风痰阻络腑实型AIS患者,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57.86±8.27)岁,年龄范围... 目的探讨祛浊化瘀通腑方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100例风痰阻络腑实型AIS患者,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57.86±8.27)岁,年龄范围为59~72岁。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入院后均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祛浊化瘀通腑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浊化瘀通腑方联合rt-PA治疗AIS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浊化瘀通腑方 重组组织激活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9
作者 王伟松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7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 目的 探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实施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e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 h和治疗14 d,研究组的Bae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昏迷指数,快速帮助患者溶解血栓,提高治疗的效果,使得患者脑血流快速恢复,减少脑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激活剂 超早期静脉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黄斑下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晓阳 刘勃实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黄斑下出血(SMH)的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2—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SMH患者12例12眼,其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黄斑下出血(SMH)的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2—1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SMH患者12例12眼,其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11例11眼,视网膜大动脉瘤1例1眼;男5例,女7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65.67±8.09)岁;人工晶状体眼2眼,合并白内障10眼;高血压9例,糖尿病2例。SMH持续时间为2~25 d,平均(14.67±8.03)d。患眼均行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采用OCT测量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观察患者手术后眼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眼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平均BCVA(LogMAR)分别为1.58±0.63、1.12±0.49、1.07±0.44和0.59±0.19,不同时间点患眼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35,P<0.001),其中术后6个月患眼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眼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平均CRT分别为(606.25±204.67)、(379.83±92.05)、(313.75±60.87)和(267.75±73.07)μm,不同时间点患眼CR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20,P<0.001),其中术后1、3、6个月患眼CRT较术前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1眼于术后3个月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随访期间6眼因PCV复发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共注射给药16次。术后1、3、6个月内平均抗VEGF注射次数分别为(0.3±0.5)、(1.3±1.4)和(2.7±2.0)次。结论在SMH的治疗中,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可提高患眼BCVA,降低CRT,减轻血凝块对视网膜的损伤,促进患眼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组织激活剂 玻璃体切割 黄斑下出血 视网膜下注射 疗效
下载PDF
视网膜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射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的效果
11
作者 郑国丽 王楠 +3 位作者 雷文博 徐瑶 夏晓波 熊思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1-1439,共9页
目的: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全球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人中较为常见。当其由于动脉瘤样扩张的血管或管径增宽的小静脉/小动脉破裂时,将导致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submacular hemorr... 目的: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全球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人中较为常见。当其由于动脉瘤样扩张的血管或管径增宽的小静脉/小动脉破裂时,将导致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submacular hemorrhage,SMH),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造成视力不可逆的损伤。本研究探讨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ars-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术中视网膜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术后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治疗对PCV并发SMH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PCV合并SMH的13例(13只眼)患者。纳入的患者术中均接受PPV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术后进行玻璃体腔抗VEGF注射治疗,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视网膜下出血吸收、原发病灶进展,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相关因素。结果:13例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随访截止时全部患者的视网膜下积血均完全清除;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BCVA较术前及术后1周均明显提升(均P<0.05);年龄大于60岁及小于60岁,病灶位于中心凹下及中心凹外的患者最终视力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5和P=0.006);病程、出血范围、术前合并或不合并玻璃体积血(vitreoushemorrhage,VH)与术后6个月视力的恢复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10例椭圆体带完整,5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完整,微结构完整与不完整之间术前、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复查时存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的有2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的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黄斑裂孔,1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撕裂,结论:PPV联合视网膜下t-PA注射,术后玻璃体腔抗VEGF注射能有效清除继发于PCV的SMH,手术并发症较少,在6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的视功能可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 组织激活剂 玻璃体切除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文 高永超 +1 位作者 刘昌佳 武新雨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5-468,47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轻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34)、B组(n=31)和C组(n=27)。A组患者采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双抗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选取92例轻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34)、B组(n=31)和C组(n=27)。A组患者采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B组和C组在A组的基础上分别联合标准剂量rt-PA(0.9 mg/kg)、低剂量rt-PA(0.6 mg/kg)治疗,各组患者疗程均为30 d。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及血浆黏度(PSV)]、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7 d、30 d,B组、C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C组患者PT、APTT、TT、SOD、CAT水平均高于A组(P<0.05);LSV、PV、FIB、MDA、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A组(P<0.05);治疗后,B、C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P<0.05)。结论:rt-PA联合双抗治疗有利于促进AIS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降低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水平,低剂量rt-PA疗效与标准剂量相近,且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激活剂 静脉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的有效性及病情转归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湧 王光伟 +1 位作者 刘春山 刘地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2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普替酶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hTNK-tPA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普替酶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hTNK-tPA静脉溶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溶栓前后神经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溶栓后1 h、6 h、12 h、24 h、72 h,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3 d,观察组血栓弹力图指标TEG-R、TEG-K水平高于对照组,TEG-MA、TEG-α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预后良好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结论rhTNK-tPA用于脑卒中溶栓急救,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状态,且安全性及远期预后良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栓急救 重组人TNK组织激活剂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剑霖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再通TIMI3级和TIMI2~3级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再通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改善,且不会诱发不良终点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激活剂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血管再通
下载PDF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姜晋华 陈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95-098,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早期静脉溶栓,研究组联合疏血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早期静脉溶栓,研究组联合疏血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0.05)。结论 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疏血通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调节其血液循环,迅速缓解大脑缺血状态,有效控制病情,挽救生命。相比传统溶栓术,这种方法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抑制神经系统损伤,提升患者预后,能够更好地拯救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可以控制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促进其脑组织功能恢复,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重组组织激活剂 早期静脉 疏血通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松 蒋建东 +2 位作者 任军 叶飞 陈绍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4-535,共2页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30min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50mg90min常规方案进行比较。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的1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t-PA50mg30min方案为A组,共76例;rt-PA50mg90min常规...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30min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与安全性,并与50mg90min常规方案进行比较。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的1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t-PA50mg30min方案为A组,共76例;rt-PA50mg90min常规方案为B组,共82例。两组均先予rt-PA8mgiv,A组继之42mg在30min内ivgtt;B组继之42mg在90min内ivgtt,所有病例均联合静脉肝素治疗。以溶栓开始后60min及90min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治疗中出血并发症及30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病死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溶栓开始后60minA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B组(81·6%与67·1%,P<0·05);溶栓开始后90minA组与B组的血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81·6%与80·5%,P>0·05);30d两组的LVEF比较A组显著高于B组(58·1%与54·0%,P<0·05);A组与B组出血发生率及30d内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t-PA50mg30min方案治疗AMI安全有效,与50mg90min常规方案比较,能更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左心室功能,可为补救性PTCA或“易化PCI”至少多争取30min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解疗法 重组组织激活剂
下载PDF
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合突变体FrGGl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庆国 黄培堂 刘士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8-101,共4页
为了得到tPA组合突变体FrGGI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将表达质粒筛选基因启动子上游的增强子(enhancer)去除,构建了FrGGI真核表达质粒pZLFrGGI。酶切线性化后,采用大剂量DNA电击介导法,转染... 为了得到tPA组合突变体FrGGI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将表达质粒筛选基因启动子上游的增强子(enhancer)去除,构建了FrGGI真核表达质粒pZLFrGGI。酶切线性化后,采用大剂量DNA电击介导法,转染dhfr基因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dhfr-)。氨甲喋呤(MTX)筛选转染细胞,混合加压,挑选克隆,在1×10-7mol/LMTX压力下,获得表达水平达1500~2500IU/106细胞·24h的细胞株。此细胞株表达水平稳定,形态良好,倍增时间约为36h,且有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组织 激活剂 突变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突变体的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冮洁 路福平 杜连祥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1-255,共5页
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及其突变体在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丝状真菌、昆虫细胞和转基因动物乳腺等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的研究工作情况进行了综述 ,并对各个表达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组织激活剂 突变体 表达系统 基因工程药物 t-pa
下载PDF
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306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冮洁 杜连祥 +3 位作者 路福平 邹亚杰 贾丹丹 姚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等实验方法对基因工程菌株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30 6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在优化发酵条件下 ,摇瓶液体发酵液中的t P... 采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等实验方法对基因工程菌株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30 6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在优化发酵条件下 ,摇瓶液体发酵液中的t PA酶活力达 3386 91IU/mL ,比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提高上千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 组织激活剂 液体发酵 培养基配方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PA)及其突变体的纯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恒奇 徐秀英 黄培堂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6,共5页
稳定高效表达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ht PA)的CHO细胞株和表达组合突变体的细胞株进行了 3L转瓶培养 .将培养上清分别进行了Lys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和Zn2 + Sepharose 4B层析两步纯化 ,rht PA纯度提高了 5 34倍 ,比活达 2 5&... 稳定高效表达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ht PA)的CHO细胞株和表达组合突变体的细胞株进行了 3L转瓶培养 .将培养上清分别进行了Lys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和Zn2 + Sepharose 4B层析两步纯化 ,rht PA纯度提高了 5 34倍 ,比活达 2 5× 10 5IU mg ,产率为 73% ;突变体纯度提高了1119倍 ,比活达 5 9× 10 5IU mg ,产率为 6 9% .纯化产物SDS PAGE分析显示 ,rht PA和突变体基本都呈单一条带 ,扫描分析均达到 98%以上纯度 .rht PA和突变体在纯化系统中的行为作对照分析发现 ,突变体的构建思想在Lys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过程中有充分体现 .这两步层析组合是很好的纯化t PA及其突变体的方法 ,尤其是Lys Sephar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活剂 突变体 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