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滤泡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
作者 滑人杰 陈清江 +4 位作者 张旭东 段豫凯 乔泓涵 张思珺 宗斐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65-1469,共5页
目的:探讨发生组织学转化(histological transformation,HT)的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6例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滤泡淋巴... 目的:探讨发生组织学转化(histological transformation,HT)的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6例发生组织学转化的滤泡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生存状况。结果:26例患者,中位年龄57(43~97)岁,其中25例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低级别转化2例,高级别转化19例,1例转化为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B-LBL);11例出现结外侵犯,8例出现骨髓侵犯;初步诊断时发生转化的患者17例,转化后的疗效5例达到CR,8例达到PR,化疗之后发生转化的患者9例,转化后疗效4例达到PR,两组ORR分别为76.5%和44.4%,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中位PFS未达到(3~45个月)和中位OS未达到(5~45个月),2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80.7%和6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P=0.040)、Ki-67(P=0.005)是影响患者PFS的因素。Ann Arbor分期(P=0.014)、FLIPI-1评分(P=0.008)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P=0.028)是影响患者PFS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FL患者发生组织学转化后预后不良,ECOG评分≥2分、Ki-67≥70%的患者PFS差,Ann Arbor分期Ⅲ-Ⅳ期、FLIPI-1评分>2分的患者OS差,Ki-67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组织学转化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非胃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生组织学转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兴利 赵维莅 王焰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3年第7期488-495,共8页
目的:探讨非胃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extranod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发生组织学转化(histological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22年6月诊治的159例非胃型M... 目的:探讨非胃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extranod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发生组织学转化(histological transformation,HT)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22年6月诊治的159例非胃型MALT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其HT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1~105)个月,34例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其中1例在确诊8个月后因疾病进展死亡。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5年OS率为99.4%。患者发生HT的中位年龄为58(23~70)岁,总发生率为7.5%(12/159),5年累积发生率为5.0%。从确诊MALT淋巴瘤到发生HT的中位时间为35(20~81)个月。发生HT的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83.3%(10/12)为非生发中心亚型。临床分期Ⅲ~Ⅳ期(χ^(2)=5.086,P=0.024)、伴有大包块(χ^(2)=7.345,P=0.007)、血清白蛋白<35 g/L(χ^(2)=6.470,P=0.011)、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710 U/mL(χ^(2)=6.392,P=0.011)和病理组织Ki67>10%(χ^(2)=13.496,P<0.001)是预测HT高风险的指标。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10%是HT的独立影响因素(HR=10.461,95%CI 1.283~85.273,P=0.028)。HT组患者的PFS中位时间31个月,较未HT组PFS中位时间(64个月)明显缩短(P<0.05)。经过含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等新药以及CAR-T等新方法的治疗,HT组患者的OS与未H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胃型MALT淋巴瘤患者以惰性病程为主,总体预后良好。血清sIL-2R是值得关注的指标,有可能作为HT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发生HT后患者PFS明显缩短,及时给予新药和新方法治疗,可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非胃型 组织学转化
原文传递
惰性淋巴瘤组织学转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财 桑威 徐开林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11期698-701,共4页
组织学转化是惰性淋巴瘤在病情进展中较常出现的特殊组织学改变,常伴随发生侵袭性的临床过程,常规治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预后较差,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组织转化型淋巴瘤除了具有侵袭性临床表现以及明确的组织病理变化之外,... 组织学转化是惰性淋巴瘤在病情进展中较常出现的特殊组织学改变,常伴随发生侵袭性的临床过程,常规治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预后较差,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组织转化型淋巴瘤除了具有侵袭性临床表现以及明确的组织病理变化之外,往往伴有特定的影像学、生物代谢以及分子遗传等改变。文章就惰性淋巴瘤转化的组织病理、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策略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分子靶向治疗 组织学转化
原文传递
滤泡性淋巴瘤序贯转化B淋母细胞白血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喻敏 黄梦真 +2 位作者 徐姗 孔繁聪 李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248-3252,共5页
目的:报道1例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基础上序贯向B淋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的特殊病例,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其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 目的:报道1例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基础上序贯向B淋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的特殊病例,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其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复习自PubMed和CNKI检索到的病例。结果:患者,男,47岁,经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诊断FL 2级,分期为IV期。常规6疗程BR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诊断后6个月疾病进展为B-ALL。本例患者经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疗法(CAR-T)治疗达CR,缓解期持续1年,其后发现腹腔淋巴结增大,经活检证实为DLBCL。3例标本中均检测到特征性t(14;18)易位,推测其具有克隆同源性;B-ALL标本中MYC重排为阳性,结合显著基因学异常,可能促进了FL向淋母侵袭性转化。这种转化非常少见,目前国内外累积仅报道20余例患者,疾病进展迅速,生存期常不足半年。大部分类似病例都具有MYC重排,提示MYC重排可能是FL向B-ALL转化的关键遗传学基础。结论:FL可以组织学转化为B-ALL,MYC重排可能是其发生的关键遗传学基础。CAR-T疗法有望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仍需要新的方法维持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组织学转化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疗法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的侵袭性转化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赵天娇 许多 +4 位作者 柴笑菲 陈妍仿 王大铭 付晓瑞 李兆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9-1076,共8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侵袭性转化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68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指标在组织学转化(HT)及预后中的意义。结果:病理3级、Ki-67≥40%、β_(2)-MG>3 mg/L、LDH>245 U/L...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侵袭性转化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68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指标在组织学转化(HT)及预后中的意义。结果:病理3级、Ki-67≥40%、β_(2)-MG>3 mg/L、LDH>245 U/L、POD24、骨髓未受侵犯与HT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LIPI-2高危、病理3级、Ki-67指数≥40%、贫血、β_(2)-MG>3 mg/L、LDH>245 U/L、HT是影响PFS的不良因素;β_(2)-MG>3 mg/L、LDH>245 U/L、POD24、HT是影响OS的不良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β_(2)-MG>3 mg/L、HT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T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L中病理分级、Ki-67指数、β_(2)-MG、LDH、POD24及骨髓累及与否可预测HT风险,同时HT、β_(2)-MG>3 mg/L与FL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组织学转化 预后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转化型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冰洁 岑溪南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32-1236,共5页
惰性淋巴瘤患者常发生组织学上的转化,且预后极差,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PET-CT及病理活检,其中病理活检为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尚不明确初始治疗是否会影响淋巴瘤发生组织学转化的风险。对于未接受化疗或未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转化型... 惰性淋巴瘤患者常发生组织学上的转化,且预后极差,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PET-CT及病理活检,其中病理活检为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尚不明确初始治疗是否会影响淋巴瘤发生组织学转化的风险。对于未接受化疗或未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转化型淋巴瘤患者首选R-CHOP方案化疗,而对于接受过R-CHOP方案化疗的患者推荐使用DLBCL二线治疗方案,而对于年轻合适的患者可考虑给予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外,放射免疫治疗、新药治疗可能在未来转化型淋巴瘤治疗中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转化型淋巴瘤 影响因素 组织学转化
下载PDF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宋萌萌 李曦芝 骆志成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01-304,共4页
滤泡性淋巴瘤(FL)转化的病例已有报道,但以皮肤损害为首诊表现的转化较为罕见。该文报道1例FL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53岁女性患者,其以乳房多发性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追问患者既往病史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滤泡性淋巴瘤(FL)转化的病例已有报道,但以皮肤损害为首诊表现的转化较为罕见。该文报道1例FL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53岁女性患者,其以乳房多发性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追问患者既往病史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确诊。予以R2+ICE方案(R2: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I:异环磷酰胺,C:卡铂,E:依托泊苷)化学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建议其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因经济问题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治疗,患者出院后2个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学转化 皮肤
下载PDF
TKI获得性耐药向鳞状细胞癌转化合并EGFR T790M突变1例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丁鹏 常志伟 +1 位作者 闫洁 秦艳茹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12期2890-2895,共6页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组织学向鳞状细胞癌转化合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790M突变(Thr790Met mutation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T790M)、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组织学向鳞状细胞癌转化合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790M突变(Thr790Met mutation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T790M)、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突变的肺腺癌病例。患者,女,56岁,无吸烟史,左下肺叶腺癌根治术后6年,自觉胸壁肿块增大3 d。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见胸骨左侧旁软组织,左侧第2,4,5后肋及左侧第7侧肋、右侧第4及5后肋、胸骨转移;左肺上叶舌段斑片影代谢较活跃。第2次胸壁活检证实鳞状细胞癌浸润或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TTF-1(−),CK7(+),NapsinA(−),Ki-67(约30%+),CK5/6(+),P40(+)。基因检测提示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可能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类药物敏感;EGFR基因20外显子T790M错义突变,可能对第1代TKI类药物耐药,对第3代TKI类药物敏感。化疗联合奥希替尼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TKI获得性耐药向鳞状细胞癌转化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在早期行基因检测,进展后多次完善病理及基因检测,并且尽早行TKI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获得性耐药 组织学转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T790M突变 奥希替尼
下载PDF
EGFR突变转化型晚期小细胞肺癌或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表型时空异质性
9
作者 张仕灵 张婵媛 +1 位作者 陈雨晴 杨衿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85-1990,共6页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转化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小细胞肺癌(SCLC)、神经内分泌癌(NEC)的病理表型时空异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曾接受EGFR-TKIs治疗并转化为SCLC/NEC的LUAD患者,总结首次转化后的基线临床病理特征。根据首次确...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转化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小细胞肺癌(SCLC)、神经内分泌癌(NEC)的病理表型时空异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曾接受EGFR-TKIs治疗并转化为SCLC/NEC的LUAD患者,总结首次转化后的基线临床病理特征。根据首次确诊SCLC/NEC转化的病理成分不同而定义为不完全转化和完全转化。针对不完全转化定义为3大类:瘤内不完全转化、瘤间不完全转化和恶性积液不完全转化。结果该研究收集4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在49例患者中,不完全转化为34.7%(17/49),完全转化为65.3%(32/49)。此外,不完全转化患者中瘤内不完全转化、瘤间不完全转化和恶性积液不完全转化分别为82.3%(14/17)、5.9%(1/17)和11.8%(2/17)。即首次转化的转化型SCLC/NEC的病理表型空间异质性为34.7%。在首次转化后的动态组织学活检和(或)细胞学活检中的15例患者中,转化型SCLC/NEC的病理表型时间异质性为46.7%(7/15)。此外,不完全转化组与完全转化组的转化后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及转化后的总生存期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GFR突变转化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SCLC/NEC在病理表型方面存在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 小细胞肺癌 神经内分泌癌 组织学转化 时空异质性
下载PDF
28例治疗后进展肺癌重复活检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翠平 黄静 +1 位作者 陆远 王西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活检对治疗后进展肺癌的临床意义,为制定晚期肺癌的后线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8例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重复活检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组织重复活检前后变化差异。结果:病... 目的:探讨重复活检对治疗后进展肺癌的临床意义,为制定晚期肺癌的后线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8例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重复活检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组织重复活检前后变化差异。结果:病理类型方面,28例肺癌中,27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治疗后重复活检结果表明,3例由腺癌转变为SCLC,转化时间为18~41个月;另有3例腺癌出现肉瘤样分化。驱动基因方面,2例重复活检后出现变化,其中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阴性患者化疗后出现EGFR 19外显子缺失,1例EGFR 19外显子缺失患者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后出现EGFR T790M耐药突变。结论:肺癌治疗进展后对病灶组织及时进行重复活检,是正确评估病灶组织病理及驱动基因变化、选择新的治疗方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重复活检 组织学转化 驱动基因
下载PDF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王瑞 白宇 +2 位作者 黄秀娟 韩彩娟 孙延庆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578-582,共5页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由小B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生导致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2%。LPL/WM常累...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由小B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生导致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2%。LPL/WM常累及骨髓,淋巴结和髓外组织受累较少,骨髓穿刺活检是目前第一位或是唯一明确诊断的手段[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骨髓分化原发反应88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组织学转化 克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