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液循环网络理论的验证和挑战
1
作者 李宏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8期75-80,共6页
经过近20年的探索,李宏义研究团队发现了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大血管外膜、皮肤、神经和筋膜等结缔组织中存在着更加复杂的组织液流动网络,并揭示了其中血管外膜组织液流动网络的生理性调控机制。这些发现提示:不同于以心脏为中心的脉管网... 经过近20年的探索,李宏义研究团队发现了人体和动物体内的大血管外膜、皮肤、神经和筋膜等结缔组织中存在着更加复杂的组织液流动网络,并揭示了其中血管外膜组织液流动网络的生理性调控机制。这些发现提示:不同于以心脏为中心的脉管网络中的血液循环,组织液在心肺等基质泵的作用下在全身结缔组织“基质-膜通道”系统中环绕驱动泵周而复始地连续流动,形成组织液循环网络;其功能之一是生理状态下的心脏搏动使得组织液向心性流动,而呼吸运动反向迟滞这种流动,从而增加器官或组织中的组织液灌注。本文综述了组织液循环网络理论的发展历程、现有研究结果、生理调控机制,并对该理论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液循环网络 组织液 基质-膜通道网络系统
下载PDF
经血管外膜组织液传输对心肌灌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贝 杨超智 +4 位作者 戚曦 李文卿 李宗民 罗文琦 李宏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比较经由血管外膜组织液传输或血液循环的示踪剂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明确经血管外膜组织液传输的心肌灌注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学和Micro-CT成像方法,分别研究荧光素钠、硝酸银经由下肢血管外膜传输在心肌组织中灌注的特点。... 目的比较经由血管外膜组织液传输或血液循环的示踪剂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明确经血管外膜组织液传输的心肌灌注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学和Micro-CT成像方法,分别研究荧光素钠、硝酸银经由下肢血管外膜传输在心肌组织中灌注的特点。本研究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的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液灌注10 min组、外膜传输1 min组、5 min组和10 min组共5组,每组各5只。分别在右下肢血管外膜附近、或右下肢静脉管腔内给予生理盐水、硝酸银溶液或荧光素钠,留取下肢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心肺组织标本,分别进行组织学和Micro-CT成像研究,分别比较荧光素钠和银信号的分布差异。结果组织学分析显示血管外膜给予的荧光素钠并非进入血液,而是经由下肢血管外膜组织液向心性传输进入心肌组织。Micro-CT结果发现,经由下肢血管外膜组织液传输后,在近心端的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组织中有大量银信号,而远心端很少[(13.9±0.6)×10^(3)μm^(2)比(0.0±0.0)×10^(3)μm^(2),P<0.0001];血液灌注组下肢血管的近心端和远心端的银信号分布则无显著性差异[(16.2±0.8)×10^(4)μm^(2)比(14.3±0.5)×10^(4)μm^(2),P=0.1976]。分别比较不同时间段的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经由血管外膜传输的示踪剂逐渐分布在心肌组织中,而在心腔内部的分布很少。血液灌注组心肺组织的银信号主要分布于心腔内,而心肌组织中量少。结论与经血液循环的心肌灌注相比,经由下肢血管外膜组织液传输的示踪剂在心肌组织中分布的量更多。说明心肌组织灌注很可能存在血液灌注和血管外膜传输两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液 血管外膜 心肌灌注 MICRO-CT
下载PDF
肌肉组织液对番鸭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脂质沉积的影响
3
作者 尚圆圆 张小辉 +1 位作者 户运奇 徐铁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0,共5页
为研究肌肉组织液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脂质沉积的影响,试验在体外培养的番鸭脂肪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肌肉组织液,以模拟肌内脂肪的微环境。结果显示,添加10%肌肉组织液对体外培养的番鸭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导致成... 为研究肌肉组织液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脂质沉积的影响,试验在体外培养的番鸭脂肪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肌肉组织液,以模拟肌内脂肪的微环境。结果显示,添加10%肌肉组织液对体外培养的番鸭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导致成熟脂肪细胞中脂质沉积显著减少(P<0.05),同时显著降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即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基因(PPARγ)、细胞核受体共激活因子1和3(SRC1、SRC3)基因表达水平(P<0.05),显著升高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的番鸭脂肪细胞中添加10%肌肉组织液能够模拟肌内脂肪的微环境,显著抑制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 肌肉组织液 肌内脂肪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一种针刺补泻法对小型猪皮下组织液压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宏彦 贾术永 +6 位作者 王广军 宋晓晶 叶丰瑶 顾鑫 熊枫 王燕平 张维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34,共7页
目的研究《灵枢》卷首《九针十二原》针刺补泻法对小型猪皮下组织液压(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IFP)的作用,探讨其调节组织液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在9只健康实验用小型猪腹部随机取点行补法(提/按法)和泻法(摇大针孔),观察正常状态... 目的研究《灵枢》卷首《九针十二原》针刺补泻法对小型猪皮下组织液压(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IFP)的作用,探讨其调节组织液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在9只健康实验用小型猪腹部随机取点行补法(提/按法)和泻法(摇大针孔),观察正常状态(normal state,NS)、抽取组织液的低组织液量(low volume,LV)状态和注入生理盐水的高组织液量(high volume,HV)状态下针刺前后IFP。结果NS下提/按法可极显著升高IFP;泻法可极显著降低IFP,针后5 min泻法组IFP降低较快。LV状态提/按法均能升高IFP,针后10 min二者IFP下降较慢。HV状态下泻法可极显著降低IFP,针后5 min与对照组变化趋势不同。结论该补泻法可升高或降低IFP,证明其对IFP有相反方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针灸临床使用补泻手法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补泻手法 组织液 组织液
原文传递
血管脉动引起的骨单元中组织液的径向扩散 被引量:1
5
作者 刚芹果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对哈佛氏管内血管脉动引起的组织液流动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表明该压力在骨单元内均匀分布 ,从而使骨单元中骨细胞所受压力相同 ,并且发现导致该均匀分布的原因是骨单元外表面黏合质的不可渗透性.
关键词 血管脉动压力 骨单元 组织液 扩散 哈佛化管内 组织液流动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血清和皮肤组织液IL-18及IFN-γ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杜宇 陈德宇 +3 位作者 杨西群 杨保华 许飏 钟桂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目的 探讨IL 18和IFN γ在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液中水平的变化 ,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5 7例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 18和IFN γ的水平 ,并与 2 0例正常对照组比... 目的 探讨IL 18和IFN γ在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液中水平的变化 ,并分析它们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5 7例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L 18和IFN γ的水平 ,并与 2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 ;对其中 45例患者白斑区、非白斑区及 10例正常对照组皮肤组织液同样进行上述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IL 18和IFN γ(10 0 .41± 40 .0 6pg/ml ,5 5 .0 2± 6.2 8pg/ml)水平均明显高于 (P均 <0 .0 1)正常对照组 (69.15± 18.68pg/ml ,5 1.19± 6.3 5 pg/ml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IL 18和IFN γ水平进展期高于稳定期 ,二者呈正相关性 ;散发型白癜风白斑区皮肤组织液IL 18(114 .5 4± 2 8.77pg/ml)水平明显高于 (P <0 .0 1)正常对照组 (65 .0 2± 16.3 5 pg/ml)。节段型白癜风患者血清及皮肤组织液中两种细胞因子水平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或皮肤组织液中两种细胞因子有异常表达 ;血清中IL 18与IFN γ存在高度相关性 ,表明IL -18及IFN -γ可能参与寻常型白癜风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IL-18 患者 皮肤组织液 血清 IFN-Γ 对照组 水平 差异 目的
下载PDF
组织液定向流动的动力学机理与人体经络现象 被引量:32
7
作者 丁光宏 沈雪勇 +3 位作者 姚伟 党瑞山 杨静 陈尔瑜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70,共10页
研究了在人体小腿穴位深处骨间膜等毛细血管相对缺少的结缔组织中的组织液流动.解剖发现人小腿穴位处骨闻膜上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的分布呈与经络方向一致的平行排列.据此建立了组织液流动两维渗流模型,采用多孔介质来模拟平行胶原纤维... 研究了在人体小腿穴位深处骨间膜等毛细血管相对缺少的结缔组织中的组织液流动.解剖发现人小腿穴位处骨闻膜上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的分布呈与经络方向一致的平行排列.据此建立了组织液流动两维渗流模型,采用多孔介质来模拟平行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所构成的组织间隙,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得到了血压、组织压、毛细血管间距、毛细血管壁渗透系数以及多孔率等参数对流场的影响,其结果都与生理现象相吻合.计算结果显示了平行胶原纤维的存在使得组织液流动更加均匀,为组织间隙中的物质交换和细胞生存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组织液的流动会对其中的肥大细胞会产生较大的壁面剪切应力,血压和组织间隙压等参数会对切应力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液 毛细血管 胶原纤维 经络现象 小腿 人体 血压 平行 排列 计算结果
下载PDF
离子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引流组织液中的妥布霉素 被引量:7
8
作者 寿旦 朱作艺 +3 位作者 张扬 董宇 沈立锋 朱岩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0-963,共4页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IC)分离,脉冲安培电化学法(PAD)直接检测人体引流组织液中妥布霉素的分析方法。采用高交换容量阴离子交换柱和低浓度KOH在线淋洗分离,不需要采用衍生化和离子对-柱后加碱等实现分离,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妥布霉素的测... 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IC)分离,脉冲安培电化学法(PAD)直接检测人体引流组织液中妥布霉素的分析方法。采用高交换容量阴离子交换柱和低浓度KOH在线淋洗分离,不需要采用衍生化和离子对-柱后加碱等实现分离,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妥布霉素的测定。采用本方法测定的妥布霉素线性范围为0.05~10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保留时间、峰面积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4%,0.38%和0.81%,检出限为7.11-g/L。本方法成功应用于骨髓炎患者引流组织液中妥布霉素的测定,样品实际加标回收率为1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 妥布霉素 引流组织液
下载PDF
人体组织液的微创透皮抽取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栗大超 刘同坤 +2 位作者 孙岳 于海霞 徐可欣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06-210,共5页
对人体组织液的微创透皮抽取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皮肤进行低频超声预处理,提高皮肤表层对组织液的通透性,然后利用文氏管真空负压实现组织液的抽取、收集和输运.搭建了低频超声皮肤预处理系统,设计了基于文氏管的真空负压一体化装置,... 对人体组织液的微创透皮抽取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皮肤进行低频超声预处理,提高皮肤表层对组织液的通透性,然后利用文氏管真空负压实现组织液的抽取、收集和输运.搭建了低频超声皮肤预处理系统,设计了基于文氏管的真空负压一体化装置,研究了组织液透皮抽取效果的评价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组织液的抽取效果,研究了抽取时机、抽取频率对组织液渗透速率的影响,验证了文氏管真空负压作为组织液抽取、收集和输运驱动力的作用效果,研究了利用真空负压控制液体输运速度的方法.研究成果在微创血糖监测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糖监测 组织液 透皮抽取 低频超声 真空负压 文氏管
下载PDF
人体组织液定向流动与经络 被引量:44
10
作者 丁光宏 杨静 +6 位作者 陈尔瑜 沈雪勇 党瑞山 彭伟 承焕生 刘芳 费伦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11-818,共8页
关于人体经络本质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如在穴位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小分子可观察到物质沿和古人描述的经络差不多的经线迁移,人们不仅得到了这样迁移的图像,而且还测量到了迁移的速度。但对这种循经的物质迁移一直没能从理论上... 关于人体经络本质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如在穴位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小分子可观察到物质沿和古人描述的经络差不多的经线迁移,人们不仅得到了这样迁移的图像,而且还测量到了迁移的速度。但对这种循经的物质迁移一直没能从理论上给予解释。通过对人体小腿段胆经和胃经“地”的位置巨微解剖观察发现,经络线位置的骨间膜腓侧和胫侧的血管自上而下呈不均匀分布,在穴位区毛细血管密集,且在穴位和经线上的毛细血管排列呈与经线平行状,根据这一解剖事实,建立了一种毛细血管血浆与组织液交换的血液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模拟发现,在这样的解剖结构下,组织液能产生一种定向的流动并在毛细血管密集的穴位区获得加速,并不断接力构成一条与经络线相吻合的流线。在这种流线上物质可以定向输运,计算表明在生理状态下这种输运的速度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每分,这和实验观察到的循经感传速度及放射性核素循经迁移速度相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组织压力增高、动脉压改变以及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都会影响流速,这和人体经络的特征是相符合的,为解释经络的科学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组织液 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动力学模型 流线 血液动力学模型 定向流动
下载PDF
基于微流体技术的组织液透皮抽取装置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海霞 栗大超 +1 位作者 刘同坤 徐可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1-656,共6页
为了在连续血糖监测中实现微量组织液的透皮抽取和收集,采用微流体技术,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设计加工了组织液透皮抽取装置。首先,采用模塑法加工得到组成装置的4层PDMS。接着,采用氧等离子体键合方法键合P... 为了在连续血糖监测中实现微量组织液的透皮抽取和收集,采用微流体技术,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设计加工了组织液透皮抽取装置。首先,采用模塑法加工得到组成装置的4层PDMS。接着,采用氧等离子体键合方法键合PDMS获得能够产生真空负压的文氏管,用于注入生理盐水、抽取组织液和收集组织液的腔体,控制流体传输的气动阀以及连接各部分的微管路4部分装置。然后,测量文氏管的输出负压和气动阀的关闭压强。最后,检验了装置抽取和收集组织液的功能实现情况。结果显示,将220 kPa(绝对压强)的氮气通入文氏管的输入端口,在文氏管的喉部端口获得了92 kPa(绝对压强)的真空负压。另外,只需低于65 kPa(相对压强)的压强就可以关闭采用PDMS薄膜加工的常开型气动阀。该装置可在气动阀的控制下,利用文氏管产生的真空负压,自动完成生理盐水的注入、组织液的抽取和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技术 PDMS 文氏管 组织液 连续血糖监测
下载PDF
应用小动物活体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对大鼠腹壁循经组织组织液分布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晓晶 张维波 +5 位作者 贾术永 王广军 李宏彦 叶丰瑶 顾鑫 熊枫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探究活体大鼠腹壁循经组织的组织液分布特征和相关形态结构。方法:大鼠麻醉后尾静脉注射10%的荧光素钠溶液(0.1 ml/kg),注射30 min后剥离腹部皮肤,使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观察腹壁组织不同深度的荧光素钠溶液分布及相... 目的:初步观察探究活体大鼠腹壁循经组织的组织液分布特征和相关形态结构。方法:大鼠麻醉后尾静脉注射10%的荧光素钠溶液(0.1 ml/kg),注射30 min后剥离腹部皮肤,使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观察腹壁组织不同深度的荧光素钠溶液分布及相关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荧光素钠注射30 min后,使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观察到在大鼠腹壁正中线即任脉循行位置不同深度组织中的组织间隙较大,其中填充着大量混合荧光素钠的组织液,并分布有少量胶原纤维、毛细血管、脂肪细胞等实体组织。腹中线水平旁开5 mm和1 cm处的非经组织主要为实体组织,其组织中的间隙空间和组织液含量远远小于腹中线。新鲜腹壁组织冰冻切片显示,腹壁组织中存在大小不等、纵横交错且相互连接沟通的组织间隙,腹中线组织的间隙空间大于周围组织,这一结果与激光共聚焦图像特征吻合。结论:大鼠腹壁循任脉组织中存在比周围非经组织较大的组织间隙和较多的组织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荧光素钠 组织液 活体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血浆和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的测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管晓春 何颖红 +3 位作者 崔璐玲 陈峻 曾志良 郑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血浆和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ET-1)水平,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30例白癜风患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ET-1水平进行测定,以及对20例稳定期白癜风白斑部位和对侧部位非白斑的皮肤组织液中ET-1水平进...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血浆和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ET-1)水平,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30例白癜风患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ET-1水平进行测定,以及对20例稳定期白癜风白斑部位和对侧部位非白斑的皮肤组织液中ET-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患者白斑部位皮肤组织液ET-1值明显低于非白斑部位(P<0.01);白癜风患者血浆ET-1水平与正常人群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白癜风色素恢复过程中不仅受黑素细胞存在与否的影响,还与邻近角质形成细胞ET-1分泌功能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血浆 皮肤组织液 内皮素1 测定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的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娟 王微 +1 位作者 张文娟 朱铁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6,共2页
对白癜风患者皮损组织液内皮素-1进行定量测定,以探讨内皮素-1在白癜风发病及疾病转归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27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白斑及非白斑区皮肤组织液中内皮素-1含量。皮损区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含量为68.86±14.28... 对白癜风患者皮损组织液内皮素-1进行定量测定,以探讨内皮素-1在白癜风发病及疾病转归中的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27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白斑及非白斑区皮肤组织液中内皮素-1含量。皮损区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含量为68.86±14.28pg/ml,非皮损区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含量为38.80±16.68pg/ml。两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白斑区较非白斑区内皮素-1含量显著增高,统计学示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本研究提示内皮素可能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关,并可能在白癜风的转归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内皮素-1 皮肤组织液 测定
下载PDF
胎盘组织液前列腺内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启伟 吕丽飞 +4 位作者 金毅 叶长琦 宋尔霖 杜晨 段永顺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1-311,31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胎盘组织液
下载PDF
早期皮损组织液的定量PCR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丽婷 欧武英 马乙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942-194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皮损组织液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梅毒患者,患者在判断为疑似病例后,于次日清晨抽取5mL静脉血送至免疫实验室,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 目的探讨早期皮损组织液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40例疑似梅毒患者,患者在判断为疑似病例后,于次日清晨抽取5mL静脉血送至免疫实验室,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检测;并收集皮损组织液,进行FQ-PCR检测;均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3、6个月后再次检测,记录转阴率。结果 ELISA、FQ-PCR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50%(39/40)与95.00%(38/40),P>0.05];ELISA、FQ-PCR总检出率均明显比TRUST总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50%(39/40)与67.50%(27/40),95.00%(38/40)与67.50%(27/40),P<0.05];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ELISA、FQ-PCR转阴率均明显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转阴率和ELI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Q-PCR检测结果中,治疗后TP-DNA定量平均值均得到明显降低,Ⅰ期、Ⅱ期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皮损组织液FQ-PCR可有效测定梅毒螺旋体DNA,有利于梅毒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组织液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梅毒螺旋体
下载PDF
组织液调节的动力学模型在中医肾气虚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伟 丁光宏 +5 位作者 沈雪勇 党瑞山 杨静 陈尔瑜 承焕生 费伦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前对中医肾气虚症本质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得到了肾气虚者常伴有血液中代谢产物聚集,组织液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和现代血液-组织液循环理论,建立了一个描述体液调节的动力学模型,对中医肾主水功能进行分析.... 目前对中医肾气虚症本质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得到了肾气虚者常伴有血液中代谢产物聚集,组织液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和现代血液-组织液循环理论,建立了一个描述体液调节的动力学模型,对中医肾主水功能进行分析.模型理论计算结果显示在其他参数不变情况下,机体代谢、心血管参数、肾单位中的各表示参数及尿路阻力等的异常会导致血液中代谢产物聚集,组织液容积增大,进而引起肾气虚症状,且与以往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液 动力学模型 中医 肾气虚 气血运行 体液调节
下载PDF
人胎盘组织液HPLC指纹图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程雅琴 杨鹏云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 建立人胎盘组织液制品批间一致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指纹图方法,观察 同一生产单位不同生产批之间,以及不同生产单位之间人胎盘组织液制品HPLC主要色谱峰的变化。结果 同一 生产单位不同批的人胎盘组织液指... 目的 建立人胎盘组织液制品批间一致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指纹图方法,观察 同一生产单位不同生产批之间,以及不同生产单位之间人胎盘组织液制品HPLC主要色谱峰的变化。结果 同一 生产单位不同批的人胎盘组织液指纹图谱基本一致;不同生产单位的人胎盘组织液的指纹图谱有差异。结论 HPLC指纹图方法可以作为常规质量拄制指标,用于控制胎盘组织液制品批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盘组织液 HPLC指纹图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脑卒中好发区组织液流动速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凯 和清源 韩鸿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0期20-24,共5页
目的应用MRI示踪技术,定量分析与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脑卒中好发脑区(丘脑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细胞外间隙的解剖与组织液流动速率的变化规律,探讨该法对脑卒中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丘脑放血组... 目的应用MRI示踪技术,定量分析与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脑卒中好发脑区(丘脑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细胞外间隙的解剖与组织液流动速率的变化规律,探讨该法对脑卒中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丘脑放血组、丘脑对照组、尾状核放血组、尾状核对照组,每组各8只。丘脑放血组及尾状核放血组接受手十二井穴放血后,将2μL 10 mmol/L GD-DTPA分别导入成年大鼠丘脑区及尾状核区,在导入前后分别进行脑MRI动态扫描(0,15 min、30 min、1 h、2 h、3 h、4 h、5 h、6 h、7 h),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定量分析丘脑区及尾状核区脑组织液引流以及脑细胞周围间隙迂曲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丘脑放血组脑组织液流动速率下降,清除时间延长,半衰期达(1.34±0.19)h,长于丘脑区对照组(0.51±0.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微观清除率为(7.60±4.18)×10-5/s,明显小于丘脑对照组[(14.40±4.50)×10-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放血组丘脑区脑细胞周围间隙迂曲度为(1.29±0.32),与丘脑对照组(1.28±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尾状核放血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各项参数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井穴刺络放血可明显改变丘脑区组织液流速,但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液引流速率没有明显影响。由于刺络放血后丘脑区细胞外间隙的迂曲度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其流速下降应与神经元代谢水平的下调有关,而代谢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卒中时该法神经保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井穴放血 脑细胞外间隙 GD-DTPA 组织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皮肖冰 曾凡钦 +1 位作者 王晓霞 潘景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对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白斑区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7例白癜风患者在NB-UVB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对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白斑区皮肤组织液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7例白癜风患者在NB-UVB治疗前后的白斑部位和非白斑的皮肤组织液中ET-1含量。结果白斑区皮肤组织液ET-1含量为(54.87±6.89)pg/mL,高于非白斑区的(40.87±6.59)pg/mL。NB-UVB照射后的白斑区皮肤组织液的ET-1与处理前相比明显升高,分别为(62.22±4.96)pg/mL与(54.87±6.89)pg/mL。正常皮肤组织液内的ET-1含量在紫外线照射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NB-UVB照射后皮肤组织液内ET-1含量升高,NB-UVB能促使角质形成细胞分泌ET-1,这可能是NB-UVB引起白斑着色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内皮素-1 皮肤组织液 窄谱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