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小鼠睾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许翠萍 朱庆均 +2 位作者 宋洁 李震 张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小鼠睾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劳倦过度,房事不节"制备肾阳虚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金匮肾气丸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5只,另选取15只正常雄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常规饲养,每天灌胃蒸馏...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小鼠睾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劳倦过度,房事不节"制备肾阳虚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金匮肾气丸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5只,另选取15只正常雄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常规饲养,每天灌胃蒸馏水0.1mL/10g;模型组造模同时每天灌胃蒸馏水0.1mL/10g;治疗组造模同时每天灌胃金匮肾气丸混悬液0.1mL/10g(浓度0.241g/mL)。共干预4周。4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睾丸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 "劳倦过度、房事不节"法复制肾阳虚模型成功,同时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模型小鼠的体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睾丸端粒酶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端粒酶活性升高(P<0.01)。结论 "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阳虚小鼠睾丸端粒酶活性较之正常小鼠明显降低,金匮肾气丸可使肾阳虚小鼠睾丸端粒酶活性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肾阳虚 睾丸组织端粒酶活性
下载PDF
原发性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可真 于吉人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ELISA法对32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粘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32例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切缘粘膜组织(P<0.001)。肿块最大径≥5c...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ELISA法对32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粘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32例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切缘粘膜组织(P<0.001)。肿块最大径≥5cm肿瘤组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最大径<5cm肿瘤组(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01)。早期(I、Ⅱ期)胃癌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晚期(Ⅲ、Ⅳ期)胃癌(P<0.01)。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异常增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胃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癌 组织端粒酶活性 表达
下载PDF
四君子汤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心、肝、脑组织MD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靖 詹向红 +2 位作者 孙晔 李秀昌 李厚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1-533,共3页
杨靖詹向红孙晔李秀昌李厚刚摘要目的研究四君子汤(SJ)对D-半乳糖(D-gal)衰老模型小鼠心、肝、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10%的D-gal0·01g/g注射于小鼠颈背部皮下,... 杨靖詹向红孙晔李秀昌李厚刚摘要目的研究四君子汤(SJ)对D-半乳糖(D-gal)衰老模型小鼠心、肝、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10%的D-gal0·01g/g注射于小鼠颈背部皮下,每日1次,连续6周,建立小鼠衰老模型;于造模同时,3个给药组(低、中、高剂量)分别按6g/(kg·d)、12g/(kg·d)、24g/(kg·d)的药量(容积为0.2ml/10g体重)喂饲四君子汤,连续用药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喂饲同体积的蒸馏水。TBA比色法检测小鼠心、肝、脑组织MDA含量;PCR-ELISA法检测小鼠心、肝、脑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心、肝、脑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心、肝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给药组小鼠心、肝、脑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低、中剂量给药组小鼠心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给药组小鼠心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3个给药组小鼠肝组织端粒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低、中剂量给药组小鼠脑组织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给药组小鼠脑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四君子汤能拮抗自由基损伤,减少D-gal衰老模型小鼠心、肝、脑组织MDA含量,并能提高其心、脑组织端粒酶活性,但对肝组织端粒酶活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A含量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四君子汤 小鼠心 组织 组织端粒酶活性 丙二醛(MDA) ELISA法检测 正常对照组 TBA比色法 抗自由基损伤 D-gal 高剂量 每日1次 连续用药 中剂量 药组 颈背部 24g 蒸馏水 升高 小鼠肝 喂饲 心脏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鹏程 赵达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ELISA法检测36例膀胱癌、18例肾癌肿瘤组织及54例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目的探讨端粒酶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PCR ELISA法检测36例膀胱癌、18例肾癌肿瘤组织及54例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5.2%(46/54),其中膀胱癌88.9%(32/36),肾癌77.8%(14/18)。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0/54),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肿瘤复发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组织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表达及 ELISA法检测 组织端粒酶活性 恶性肿瘤诊断 正常组织 生物学行为 统计学差异 方法应用 肿瘤复发 鉴别诊断 膀胱癌 阳性率 标志物 肾癌
下载PDF
不同年龄大鼠组织端粒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滕晓华 徐如祥 +5 位作者 黄涛 陈镇洲 姜晓丹 邹雨汐 蔡颖谦 杜谋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组织端粒酶活性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治疗性克隆核供体细胞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ELISA法检测不同年龄SD大鼠皮肤、肌肉、骨髓、脑和睾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织端粒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2)... 目的了解不同组织端粒酶活性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治疗性克隆核供体细胞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ELISA法检测不同年龄SD大鼠皮肤、肌肉、骨髓、脑和睾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织端粒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2)新生皮肤、肌肉和脑组织表达端粒酶活性,一月后则不再表达端粒酶活性;(3)一月至二年骨髓和睾丸组织均保持较高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程度与不同组织有关,骨髓和睾丸组织能维持较高端粒酶活性;骨髓组织中持续表达端粒酶活性的细胞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核供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活性变化 组织端粒酶活性 组织 ELISA法检测 睾丸组织 供体细胞 治疗性克隆 年龄变化 SD大鼠 下降趋势 组织表达 表达程度 骨髓组织 再表达 皮肤 肌肉
原文传递
生物发光技术定量检测SD鼠睾丸组织内端粒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叶哲伟 陈晓春 +3 位作者 鲁功成 邢毅飞 杨军 何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 :定量研究不同月龄SD(Sprague Dawley)鼠睾丸组织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生物发光技术原位杂交技术 ,对各月龄组健康雄性SD鼠睾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量检测 ,并结合光镜、电镜观察对不同月龄SD鼠睾丸组织... 目的 :定量研究不同月龄SD(Sprague Dawley)鼠睾丸组织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生物发光技术原位杂交技术 ,对各月龄组健康雄性SD鼠睾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定量检测 ,并结合光镜、电镜观察对不同月龄SD鼠睾丸组织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从出生后第 1天直到第 2 7个月 ,各月龄组雄性SD鼠的睾丸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阳性率 10 0 % )。出生后第 9天时SD鼠睾丸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结论 :SD鼠睾丸组织中终生表达端粒酶活性 ,作为雄性生殖系统的干细胞 ,A型精原细胞表达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光技术 定量检测 SD鼠 睾丸 组织端粒酶活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检测端粒酶活性:辅助诊断胰腺癌
7
作者 Mishra G. Sweeney J. 成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35-36,共2页
Background:Telomerase activity is up-regulated in pancreatic cancer.Hence,measurement of telomerase activity in pancreatic needle-biopsy specimens could assist in establishing a positive diagnosis in specimens that ar... Background:Telomerase activity is up-regulated in pancreatic cancer.Hence,measurement of telomerase activity in pancreatic needle-biopsy specimens could assist in establishing a positive diagnosis in specimens that are inadequate for cytology.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elomerase activity for neoplasia in a series of EUS-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e(EUS-FNA)biopsies of pancreatic mass lesions.Design:Prospective,consecutive,nonrandomized cohort.Setting:Academic hospital,tertiary referral center.Patients:Seventy-one patients with a pancreatic mass diagnosed by cross-sectional imaging.Interventions:EUS-FNA of 52 solid and 18 cystic pancreatic lesions.Main Outcome Measurements:(1)Cytologic diagnosis;(2)tissue telomerase activity by semi-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3)patient demographics;(4)clinical outcomes.Results:Cytology results were positive for adenocarcinoma in 40 patients with a solid pancreatic mass;of these,telomerase 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31.There were no telomerase false-positive results.Telomerase results were positive in 6 of the 7 patients(86%)who had negative cytology results and who eventually were found to have biopsy-proven adenocarcinoma.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elomerase activity for detecting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in solid masses was 79%(95%CI,64%-89%)and 100%(95%CI,55%-100%).Limitations:Extremely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US-FNA cytology in solid lesions minimized the incremental benefit of telomerase.Conclusions:Telomerase activity can be measured readily in specimens obtained at EUS-FNA and accurately predicts malignancy.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ytology,telomerase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from 85%to 98%while maintaining the specificity at 100%.Lesions with negative cytology result and positive telomerase activity should be evaluated aggressively to exclude malign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端粒酶活性 胰腺癌患者 超声内镜引导 检测标本 辅助诊断 细针穿刺 实质占位性病变 胰腺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端粒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法文 张静 张恒伟 《中原医刊》 2005年第9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RAP-assay法检测了人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细胞株HeLa细胞、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表达,26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均阳性表达(其中4例呈弱阳性),2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RAP-assay法检测了人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细胞株HeLa细胞、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表达,26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均阳性表达(其中4例呈弱阳性),24例癌旁组织中5例呈弱阳性,19例呈阴性,而lysisbuffer及阴性对照均呈阴性反应。结论端粒酶在人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提示端粒酶活性测定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研究 端粒酶活性检测 细胞端粒酶活性 组织端粒酶活性 癌旁正常组织 HeLa细胞 buffer 人乳腺癌 阳性表达 活性测定 临床诊治 K562 癌旁组织 阴性对照 早期诊断 弱阳性 细胞株 性反应
下载PDF
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丁金丽 刘芳芳 于成国 《日本医学介绍》 2006年第10期473-475,共3页
关键词 端粒酶抑制剂 组织端粒酶活性 细胞增殖能力 细胞染色体 核糖核酸蛋白酶 肿瘤治疗 端粒长度 肿瘤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