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R-PM厂区电网通信系统组网规划与实现方法
1
作者 石兆坤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1期232-234,共3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HTR-PM厂区电网通信系统现状,并详细分析了华为OptiX系列光传输系统的组网实现方法,对通信系统调试维修具备借鉴意义。
关键词 通信系统组网 光传输系统 OptiX组网 通信组网
下载PDF
面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多传感器动态组网立体监测
2
作者 申邵洪 姜莹 +3 位作者 陈希炽 向大享 陈喆 文雄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5,共6页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和智能模拟分析需求,研究了多传感器立体协同监测模型,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时间、空间属性和传感器观测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了卫星、无人机、地面、水上平台的动态、协同组网。在丹江口库区开展...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和智能模拟分析需求,研究了多传感器立体协同监测模型,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时间、空间属性和传感器观测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了卫星、无人机、地面、水上平台的动态、协同组网。在丹江口库区开展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动态组网立体监测实验分析,根据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动态演变过程中和事件后期3个阶段的不同观测需求,基于多传感器立体协同监测模型,深入开展了多传感器协同优化求解,确定了相应的观测平台及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协同、高效的“天空地一体化”立体感知网能够全面、精准、快速获取水污染事件监测信息,可以科学支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动态组网 立体监测 多传感器
下载PDF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多模态通信组网研究
3
作者 陆俊 梁恩民 +3 位作者 丁慧霞 龚钢军 高凯强 汪莞乔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通信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通信组网模型及其应用部署方案。首先在分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可靠性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层次...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通信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通信组网模型及其应用部署方案。首先在分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可靠性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层次化通信组网模型与部署架构;然后在所提组网模型框架下,针对现阶段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接入网层部署可靠性,设计了适应负控业务场景包含有线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虚拟专网的通信接入网层工程应用部署方案;最后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组网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通道建设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组网模型 多模态智慧网络 新型负荷管理系统 电力通信接入网 组网技术
下载PDF
基于用户感知的2.6G+700M+LTE立体组网
4
作者 肖小潮 朱秋瑜 《江苏通信》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基于用户业务感知的网络上下行业务提升对于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越来越重要。在2.6G深度覆盖不足、4.9G尚未成熟部署的严峻背景下,在现网基础上构建起基于用户感知的2.6G+700M+LTE立体组网,最大化...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基于用户业务感知的网络上下行业务提升对于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分析越来越重要。在2.6G深度覆盖不足、4.9G尚未成熟部署的严峻背景下,在现网基础上构建起基于用户感知的2.6G+700M+LTE立体组网,最大化发挥各个频段的优势,是网络研究感知的重中之重。针对上行业务、下行业务和NR驻留感知三个重点问题,提出了2.6G+700M超级上行、NR频段间/频段内载波聚合、基于用户感知的5G驻留门限三个针对性策略,以达到提高网络质量、提升用户感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上行 载波聚合 用户感知 立体组网
下载PDF
5G环境下车联网组网架构研究
5
作者 谢于晨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4年第1期75-77,99,共4页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而智慧交通将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引领下,5G技术将给车联网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为提高5G环境下车联网的资源使用率,结合5G新技术,提出一种高信道资源利用率的车联网组网架构。
关键词 5G技术 车联网 组网架构
下载PDF
交直流组网技术电力推进系统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姜江 《船电技术》 2024年第3期74-76,共3页
电力推进系统相对传统推进系统具有显著优势,成为现阶段船舶动力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电力推进系统当前正从早期的传统交流组网技术逐步向最新的直流组网技术发展。本文对交流组网及直流组网这两种电力推进系统进行了介绍,简述了这两种... 电力推进系统相对传统推进系统具有显著优势,成为现阶段船舶动力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电力推进系统当前正从早期的传统交流组网技术逐步向最新的直流组网技术发展。本文对交流组网及直流组网这两种电力推进系统进行了介绍,简述了这两种系统各自的组成和技术特点,随后通过对这两种系统在设备组成成本、重量体积、能耗、兼容性、技术难点等多方面的分析对比研究,得出了直流组网技术在能耗、性能、兼容性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结论,进而论证了直流组网技术凭借其先进性将成为未来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组网 直流组网 电力推进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北极航道短波组网通信效应及极区粒子沉降对其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葛淑灿 徐彬 +4 位作者 李海龙 徐彤 朱梦言 蒙林 吴健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航道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现有极区单台站短波通信易受极区恶劣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通率不高,无法对北极航道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针...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航道的快速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现有极区单台站短波通信易受极区恶劣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可通率不高,无法对北极航道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可靠保障。本文针对北极航道短波通信保障需求,搭建基于确定性模型的短波通信覆盖区评估理论框架,探究复折射指数射线追踪功率计算方法,进而评估北极航道短波组网通信效应,同时开展了高能粒子沉降等极区电离层扰动对北极航道短波传播效应影响的研究,旨在为短波组网北极航道通信效能评估与站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组网通信 极区粒子沉降 射线追踪 北极航道 东北航道
下载PDF
电力电子组网系统中构网型换流器间的协同限流研究
8
作者 刘宝 孟建辉 +3 位作者 王毅 赵鹏飞 郭锋 周靖皓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3,I0004,I0005,共14页
新能源快速发展下带来的100%电力电子设备组网独立运行的场景逐渐增多,由于缺乏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和阻尼,当基于不同控制类型的构网型换流器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时,其对外部干扰较敏感,负荷大扰动情况下,系统存在明显的过流问... 新能源快速发展下带来的100%电力电子设备组网独立运行的场景逐渐增多,由于缺乏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和阻尼,当基于不同控制类型的构网型换流器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时,其对外部干扰较敏感,负荷大扰动情况下,系统存在明显的过流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对单端构网型换流器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流饱和算法的过电流抑制方法,以限制端口换流器的暂态过电流。其次,在多端口换流器协同限流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控制类型的构网型换流器间协同限流控制方法,解决了不同构网型换流器组网时由于扰动造成的输出过电流问题,并实现限流控制与正常工作模式间的平滑切换。同时,建立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利用根轨迹分析主要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搭建了控制器级硬件在环测试平台,对理论分析和所提方法进行了硬件在环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组网系统 构网型换流器 协同控制 过流限制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面向有人/无人协同的智能通信与组网关键技术:现状与趋势
9
作者 尹浩 魏急波 +3 位作者 赵海涛 张姣 王海军 任保全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系统总结了有人/无人协同的智能通信与组网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从有人/无人协同的应用场景出发,具体分析了其对通信组网的需求。然后,自底而上按照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的层次划分,深入阐述了通信信道建模、通信波形设计、组网架构... 系统总结了有人/无人协同的智能通信与组网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从有人/无人协同的应用场景出发,具体分析了其对通信组网的需求。然后,自底而上按照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的层次划分,深入阐述了通信信道建模、通信波形设计、组网架构与协议、智能协同等关键问题,分析了研究现状和代表性技术的特点。最后,面向更加智能、高效、灵活的有人/无人协同通信与组网,展望了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极具潜力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人/无人系统 智能通信 智能组网 群体智能
下载PDF
一种机载组网雷达协同目标检测算法
10
作者 李洁玉 丛潇雨 +1 位作者 郭山红 盛卫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多机协同的机载雷达组网联合目标探测可有效提高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对隐身弱目标的探测能力。文中针对机载雷达组网探测时空间配准误差大、协同探测难以实现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空间配准的协同目标检测算法,通过雷达间少量距离-... 多机协同的机载雷达组网联合目标探测可有效提高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对隐身弱目标的探测能力。文中针对机载雷达组网探测时空间配准误差大、协同探测难以实现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空间配准的协同目标检测算法,通过雷达间少量距离-多普勒域数据及低检测门限下目标轨迹域数据的交互,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广义似然比检测器对目标进行联合恒虚警检测(CFAR),并通过轨迹域空间配准与CFAR的迭代计算,实现配准精度和目标联合检测性能的双提升。数值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四部雷达组网工作时,在相参积累后信噪比9 dB、虚警概率10-4的典型场景下,经过迭代处理,空间配准精度可达到一个距离-多普勒分辨单元;对目标的检测概率由单部雷达的28.5%提高到四部雷达协同下的8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组网雷达 空间配准 信号融合 联合恒虚警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DWDM的超100 Gbit/s混合组网分析
11
作者 陈赟昌 梅亮 +1 位作者 贺鸣文 高继韬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近年来,数据通信量呈爆炸性增长,为了应对高速、高容量数据传输及网络应用场景多样化的需求,超100 Gbit/s密集波分复用(DWDM)混合组网作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超100 Gbit/s DWDM混合组网的需求、关键技... 【目的】近年来,数据通信量呈爆炸性增长,为了应对高速、高容量数据传输及网络应用场景多样化的需求,超100 Gbit/s密集波分复用(DWDM)混合组网作为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超100 Gbit/s DWDM混合组网的需求、关键技术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为构建高容量、高效率的通信网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方法】文章首先阐述了网络发展在容量扩展和支持复杂网络设计方面的需求,其次重点介绍了超100 Gbit/s混合组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星座图整形、频谱整形和灵活栅格技术等。其中,为支撑混合组网的业务速率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级联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通信系统的光信噪比(OSNR)计算方法,仅利用信道配置信息、发端信号光功率、EDFA的增益及噪声等相关参数,即可计算出整个链路中各个波长的输出OSNR。最后,结合海外某网络案例,根据实际链路OSNR评估情况,合理进行混合速率网络设计,论证了超100 Gbit/s DWDM混合组网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应用超100 Gbit/s DWDM混合组网,根据OSNR评估情况灵活配置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实现了200、600和800 Gbit/s混合速率网络部署,既满足了核心站点的大容量需求,也兼顾了边缘站点的长途大跨度需求,并在3年期间实现了网络的平滑升级和扩容。【结论】实践证明,超100 Gbit/s DWDM组网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容量、灵活性及频谱资源利用率,同时也为网络的持续演进提供了空间,是推进大容量光传输网络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100 Gbit/s密集波分复用 混合组网 光信噪比 星座图整形 频谱整形
下载PDF
海上跨平台无人系统机动组网与智能控制技术
12
作者 张婷婷 邓志良 +4 位作者 刘云平 王聪 胡凯 曾洪 宋爱国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针对海况复杂、无通信基础设施的海洋环境,传统的海洋观测设备和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智能性的问题,分别在无人系统海洋自组网技术、无人系统智能控制理论、海上无人系统集群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海气界面水文气象参数追... 针对海况复杂、无通信基础设施的海洋环境,传统的海洋观测设备和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智能性的问题,分别在无人系统海洋自组网技术、无人系统智能控制理论、海上无人系统集群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海气界面水文气象参数追踪测量与快速机动组网观测系统的方案,通过无人系统自适应组网和多智能体协同探测技术,实现了海上自主接入快速组网和数据自动传输,并成功应用于海上探测案例中。开发了新一代异构多智能体快速机动协同组网海气界面观测系统,完成了海域跨平台无人系统机动组网与数据驱动的追踪探测任务,为海洋信息网络系统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探测 无人系统 机动组网 海气测量 海洋信息网络系统
下载PDF
同频组网的医院无线零漫游网络建设
13
作者 王天罡 卫荣 +1 位作者 李晓亮 王凌飞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介绍了某医院基于同频组网的分场景无线零漫游改造方案,无线网络整体仍采用集中式管理的AC+AP架构,内外网采用同一套物理AP实现WLAN信号覆盖,通过分别设置不同的SSID及虚拟局域网实现内外网业务的隔离。该方案实现了医院医疗业务和互联... 介绍了某医院基于同频组网的分场景无线零漫游改造方案,无线网络整体仍采用集中式管理的AC+AP架构,内外网采用同一套物理AP实现WLAN信号覆盖,通过分别设置不同的SSID及虚拟局域网实现内外网业务的隔离。该方案实现了医院医疗业务和互联网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同时网络质量显著提高,且通过企业微信统一认证实现了医院教职工互联网一键接入,可以满足未来较长时间内无线网络业务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漫游 同频组网 移动医疗 企业微信认证
下载PDF
近距无线通信组网拓扑技术
14
作者 杨加一 闫俊 《电子科技》 2024年第4期97-102,共6页
针对精确制导武器的新质作战需求,文中以无线电气设计为核心技术方向实现产品模块化设计,以解决灵活组网、抗毁重构和动态拓扑等问题。采用Ad Hoc组网架构、广义编码和无源多址接入技术,实现快速、灵活、稳定的信息交互。通过混合式路... 针对精确制导武器的新质作战需求,文中以无线电气设计为核心技术方向实现产品模块化设计,以解决灵活组网、抗毁重构和动态拓扑等问题。采用Ad Hoc组网架构、广义编码和无源多址接入技术,实现快速、灵活、稳定的信息交互。通过混合式路由设计,在金属舱网络中划分子网并实施先应式路由和反应式路由,并引入地界标思想以减少多制式通信影响。通过提前规定所有事件的时序和优先级,建立简易事件类型库,并在节点间备份存储,同时采用边界广播协议实现目的节点快速抵达网关节点。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满足了武器功能模块化设计的需求,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的组网和路由协议设计,实现了灵活组网、抗毁重构、动态拓扑和多制式通信等能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无线通信 无线电气 模块化 Ad Hoc组网架构 广义编码 无源多址接入 混合式路由形式 多制式通信
下载PDF
光伏汇集组网系统对电网电压支撑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李红霞 施健 +3 位作者 张祥成 屈鲁 刘飞 訾振宁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3,149,共8页
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是践行“双碳”目标的必然路径。该文主要针对不同光伏汇集组网系统对电网的电压支撑特性进行研究。在大规模新能源开发背景下对汇集组网系统技术要求的归纳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大规模新能源的汇集组网方式,并提出一种集... 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是践行“双碳”目标的必然路径。该文主要针对不同光伏汇集组网系统对电网的电压支撑特性进行研究。在大规模新能源开发背景下对汇集组网系统技术要求的归纳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大规模新能源的汇集组网方式,并提出一种集中串联升压组网输出的直流汇集拓扑;对某大规模光伏地区电网和多种汇集组网方式进行了等值建模;对比仿真分析交流、直流汇集组网方案对电网的电压支撑特性的结果,验证了所提串联升压组网输出直流汇集方式在电压支撑性方面优于传统交流汇集组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汇集组网 串联升压 电压支撑 等值建模
下载PDF
京津冀风廓线雷达组网资料评估及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李晓波 王颖 +2 位作者 庄庭 崔明 陈树成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94-102,共9页
基于2019年京津冀地区22部风廓线雷达逐小时产品数据,从资料收报率和50%有效数据获取率的探测高度两个角度分析了风廓线雷达探测能力,利用北京探空数据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廓线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 基于2019年京津冀地区22部风廓线雷达逐小时产品数据,从资料收报率和50%有效数据获取率的探测高度两个角度分析了风廓线雷达探测能力,利用北京探空数据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风廓线雷达水平风廓线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并初步进行了组网资料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风廓线雷达50%有效数据获取率高度69月均能达到指标要求,表现为夏季探测高度高、冬季探测高度低的趋势,边界层风廓线雷达50%有效数据获取率的探测高度最高出现在7月,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的最高出现在8月。(2)风廓线雷达数据和NCEP1°×1°水平风场资料的不同高度层u、v分量的均方根误差平均为3.59 m/s,平均绝对误差平均为2.53 m/s,相关系数平均为0.81,具有最高的可用性,而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从低层到高层整体表现为“增大”趋势。(3)通过风廓线观测资料组网分析,得到不同高度层水平风场、涡度场、散度场及垂直风场等物理量分析产品,并对2019年8月6日一次降雨过程初步进行了产品应用分析,结果显示,组网后的产品能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物理量分析图,可及时提供更为丰富的高空中尺度水平风场和垂直速度场,能够有效应用到强对流天气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资料评估 组网应用
下载PDF
高速铁路长大隧道GSM-R网络冗余组网方案分析
17
作者 袁廷瑞 熊洁 +1 位作者 路晓彤 焦晓辉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高速铁路长大隧道需要按照GSM-R冗余组网方案进行覆盖。目前GSM-R网络可采用数字直放站与分布式基站作为数字中继设备,两种设备均有多种组网方案。从故障应对能力、载频利用率、建设成本等多个角度开展分析,对比多种高速铁路隧道内GSM-... 高速铁路长大隧道需要按照GSM-R冗余组网方案进行覆盖。目前GSM-R网络可采用数字直放站与分布式基站作为数字中继设备,两种设备均有多种组网方案。从故障应对能力、载频利用率、建设成本等多个角度开展分析,对比多种高速铁路隧道内GSM-R数字中继设备冗余组网方案,提出各种方案的适用范围和性能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R 组网 高速铁路 隧道 无线通信
下载PDF
工业物联网终端5G LAN组网方案研究
18
作者 刘霞 陈礼波 +3 位作者 王运付 姜元山 陈德进 张光伟 《邮电设计技术》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随着网络侧日趋成熟,5G LAN行业示范应用层出不穷,这对商业化工业物联网5G终端也提出新的需求。为了满足工业现场组网规范要求,首先分析行业应用对工业物联网终端5G LAN组网的具体要求,然后提出相应的组网解决方案,方案的核心在于设计... 随着网络侧日趋成熟,5G LAN行业示范应用层出不穷,这对商业化工业物联网5G终端也提出新的需求。为了满足工业现场组网规范要求,首先分析行业应用对工业物联网终端5G LAN组网的具体要求,然后提出相应的组网解决方案,方案的核心在于设计了5G终端系统内L2/L3数据混合转发、转发优先级保障。方案已经在相关5G物联网终端产品中采用,该方案解决其生产区、运维混合组网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终端 5G LAN 组网
下载PDF
圆形线缆生产测控仪实时稳态通信组网设计
19
作者 李益瑶 张博 +1 位作者 王超明 李宏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187-0190,共4页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领域正向高度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而这些领域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为满足更高标准的圆形线缆测径需求,适应高速、实时、稳定的通信需求,通过分析圆形线缆生产测控仪工作特点及该测控仪的工...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领域正向高度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而这些领域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为满足更高标准的圆形线缆测径需求,适应高速、实时、稳定的通信需求,通过分析圆形线缆生产测控仪工作特点及该测控仪的工作需求,提出了基于RS-485现场总线的实时稳态通信组网设计方案。本文简要概述了该组网的设计逻辑及其通信协议。可满足圆形线缆生产测控仪串行、实时、双向、稳定通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仪 现场总线 实时稳态通信组网 通信协议
下载PDF
基于SOTN技术和5G网络切片技术的传输组网技术
20
作者 蒋云鹏 《信息与电脑》 2024年第3期161-163,共3页
为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研究基于软件定义光传送网(Softwar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oTN)技术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的传输组网技术。首先分析了5G传输网端到端架构... 为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研究基于软件定义光传送网(Softwar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oTN)技术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的传输组网技术。首先分析了5G传输网端到端架构存在的优势及不足,其次采用SOTN技术和5G网络切片技术设计了一种传输组网方案,最后进行实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传输组网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数据包的传输成功率均在90.00%以上,并且端到端的最大时延为16.11ms,能够保证网络的传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光传送网(SOTN) 网络切片技术 传输组网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