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胺受体1和2拮抗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
1
作者 黄亮 長櫓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组胺受体拮抗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左侧坐骨神经部分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P1、P2组分别注射组胺受体1拮抗药美吡拉敏1.5μg和15μg;R...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组胺受体拮抗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左侧坐骨神经部分结扎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P1、P2组分别注射组胺受体1拮抗药美吡拉敏1.5μg和15μg;R1、R2组注射组胺受体2拮抗药雷尼替丁10μg和100μg,评价注药后痛阈的改变。结果与C组相比,R1、R2组雷尼替丁能显著提高大鼠对机械性刺激的痛阈(P<0.05);且R2组对疼痛的治疗效果加强,时间延长。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时,采用组胺受体2拮抗药能提高痛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受体拮抗药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 疗效
下载PDF
组胺H3受体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燕志强 洪锦科 +2 位作者 高盛宏 张俊 邵晓丽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40-542,共3页
目的通过变应性鼻炎(AR)动物模型,观察组胺H3受体拮抗剂噻普酰胺(thioperamide)对AR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从而探索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AR中是否存在潜在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变应性鼻炎(AR)动物模型,观察组胺H3受体拮抗剂噻普酰胺(thioperamide)对AR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从而探索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AR中是否存在潜在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组)、AR模型未干预组(AR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处理组(HR1组)、组胺H3受体拮抗剂处理组(HR3组)及组胺H1、H3受体拮抗剂联合处理组(HR1+3组)。卵清蛋白法建立ARWistar大鼠模型,对照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组胺H3受体拮抗剂thioperamide处理大鼠及联合干预组与未处理组大鼠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方面的变化。结果与AR组相比,HR1组大鼠,血清IgE、IL-4及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水平显著下降,血清INF-γ水平升高,HR3组无显著变化,HR1+3组与HR1组相比,各指标亦无显著改变。结论组胺H3受体拮抗剂thioperamide不能缓解AR炎症状态,组胺H3受体拮抗剂与组胺H1受体拮抗剂在AR治疗方面未发现有协同或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组胺 组胺拮抗药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下载PDF
具抑酸和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的H_2受体拮抗药拉呋替丁 被引量:11
3
作者 金玉 曾繁典 谭诗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91-894,共4页
拉呋替丁是一种具有抑酸和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的特殊组胺H2受体拮抗药,该药通过拮抗组胺H2受体等抑制胃酸分泌,对组胺H2受体的阻断能力是传统组胺H2受体拮抗药的2-85倍,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可持续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基础分泌、夜间分泌... 拉呋替丁是一种具有抑酸和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的特殊组胺H2受体拮抗药,该药通过拮抗组胺H2受体等抑制胃酸分泌,对组胺H2受体的阻断能力是传统组胺H2受体拮抗药的2-85倍,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可持续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基础分泌、夜间分泌及四肽胃泌素、乌拉胆碱、胃扩张等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拉呋替丁可激活辣椒素敏感传入神经,介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生长抑素和一氧化氮释放增加,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黏膜上皮再生,促进黏液分泌,进而发挥保护消化道黏膜,抵御攻击性因素(盐酸、乙醇、胆汁、非甾体抗炎药、化学治疗药等)对黏膜的损伤,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愈合质量,防止溃疡复发。拉呋替丁自2000年上市以来已被用于防治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应激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癌症化疗并发症等疾病和症状。拉呋替丁tmax仅0.8 h,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非CYP2C19代谢,与氯吡格雷很少发生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呋替丁 组胺H2受体拮抗药 溃疡 消化性 胃黏膜保护
下载PDF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组胺受体拮抗剂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4
作者 蒋文捷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9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研究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组胺受体拮抗剂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RA患者60例,采用患者病历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 目的研究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组胺受体拮抗剂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RA患者60例,采用患者病历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0.4 mg/kg,每2周1次),观察组在接受同等剂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同时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25 mg/d),持续治疗1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压痛、疾病活动评分,以及外周血类风湿因子、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等,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压痛数量均明显改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IL-6、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组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RA患者症状,改善外周血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关节炎 类风湿/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组胺拮抗药/治疗应用
下载PDF
斯奇康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姜秀英 蒋忠民 李景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斯奇康注射液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斯奇康注射液2 mL,每周2次肌注,同时口服皿治林10 mg,每日1次;对照组35例,给予皿治林10 mg口服,每日1次... 目的:探讨应用斯奇康注射液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斯奇康注射液2 mL,每周2次肌注,同时口服皿治林10 mg,每日1次;对照组35例,给予皿治林10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并持续随访6个月。结果:6周、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4%、80%及74%,对照组分别为77%、71%及53%。3例肌注斯奇康前2次出现低热。结论:斯奇康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奇康 皿治林 荨麻疹/药物疗法 组胺拮抗药
下载PDF
在小鼠痛觉传导调节机制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慧菁 鲁映青 +3 位作者 于榕 贡沁燕 史念慈 姚明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27-832,共6页
目的 :研究组胺H3受体拮抗剂ciproxifan(CPF)在小鼠痛觉传导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 3种不同的小鼠痛觉模型 (热板法、扭体法和福尔马林实验 )观察CPF的镇痛作用。同时用特异性组胺脱羧酶 (HDC)抑制药α 氟甲基组胺酸 (α F... 目的 :研究组胺H3受体拮抗剂ciproxifan(CPF)在小鼠痛觉传导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 3种不同的小鼠痛觉模型 (热板法、扭体法和福尔马林实验 )观察CPF的镇痛作用。同时用特异性组胺脱羧酶 (HDC)抑制药α 氟甲基组胺酸 (α FMH) ,观察组胺在CPF发挥镇痛效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中 ,还测定了小鼠脑、脊髓和血清中一氧化氮 (NO)和前列腺素E2(PGE2 )的含量。结果 :热板实验中 ,CPF 1mg·kg- 1和 3mg·kg- 1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痛反应时间 ,其镇痛作用从用药后 2 0min开始 ,可持续 6 0min以上。扭体实验中 ,CPF 1mg·kg- 1可明显抑制小鼠的扭体次数 ,最高抑制率达 4 9.85 %。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能引起 2个时相 (Ⅰ相、Ⅱ相 )的痛反应。这种由福尔马林引起的 2个时相的痛反应均可明显被CPF 0 .3,1,3mg·kg- 1抑制。在 3种致痛模型中 ,CPF的镇痛效应均可被α FMH 5 0mg·kg- 1逆转。使用福尔马林后 ,小鼠脑和脊髓中NO和PGE2 水平升高 ,而CPF能明显抑制这种升高作用 ,该抑制作用不被α FMH所拮抗。但CPF对血清中NO和PGE2 的浓度没有影响。结论 :组胺H3受体拮抗药CPF对多种性质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镇痛作用 ,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炎性疼痛和非炎性疼痛都有效。CPF的这种镇痛作用可能与其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拮抗药 受体 组胺H3 痛阈 痛觉 测定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E类 ciproxifan
下载PDF
丙酸氟替卡松和依巴斯汀联合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健 邹嘉平 张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1976-1977,共2页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和依巴斯汀联合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为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0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和依巴斯汀联合用药组(A组),依巴斯汀组(B组),丙酸...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和依巴斯汀联合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为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0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和依巴斯汀联合用药组(A组),依巴斯汀组(B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组(C组),分别用药四周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评估.[结果]三组患者经四周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后平均症状和体征总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与A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和依巴斯汀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药物疗法 消炎药 甾类/投药和剂量 雄二烯类/投药和剂量 组胺拮抗药/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抗菌药与哮喘用药的合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永信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哮喘的发作与感染有一定的关系,需针对致病原选择抗微生物药物。茶碱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哮喘患者用药与多种抗菌药具有相互作用,临床应予注意。
关键词 哮喘 抗菌药物 相互作用 抗哮喘药 茶碱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组胺拮抗药
下载PDF
咪唑斯汀治疗季节变应性鼻炎180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红 张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咪唑斯汀 花粉症 组胺拮抗药
下载PDF
新型消化性溃疡治疗药拉呋替丁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伟强 许德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7-250,共4页
拉呋替丁是一种新型非竞争性组胺H2 受体拮抗药 ,通过阻断组胺H2 受体和辣椒素感受神经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粘膜再生、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以及增加胃粘液等机制发挥抗消化性溃疡作用。同其他组胺H2 受体拮抗药相比 ,本品具有疗效显著。
关键词 拉呋替丁 组胺H2受体拮抗药 消化性溃疡 药理学 毒理学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地氯雷他定治疗新生大鼠低温肺出血疗效研究
11
作者 廖文戈 彭强 刘铭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期211-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第3代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对新生大鼠低温肺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2年2月将60只SD级新生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常温对照组(C组,20只)和低温建模组(40只);将40只低温建模组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低温对照组(L组)和地... 目的探讨第3代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对新生大鼠低温肺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2年2月将60只SD级新生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常温对照组(C组,20只)和低温建模组(40只);将40只低温建模组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低温对照组(L组)和地氯雷他定组(D组),每组20只。给药后于1、2、3、4 h时间点处死各组大鼠(每个时间点5只),采集标本后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组胺含量,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低温建模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肺组织W/D比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D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肺组织W/D比值与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D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组胺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D组各时间点大鼠肺组织组胺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地氯雷他定对新生大鼠肺部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新生大鼠低温肺出血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雷他定/治疗应用 组胺拮抗药 出血/药物疗法 肺疾病/药物疗法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雷尼替丁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时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嘉国 《中国乡村医药》 2008年第10期47-47,共1页
雷尼替丁为组胺H2受体拮抗药,能抑制基础胃酸和食物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可使胃酸减少,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而且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临床用途广,价格低廉,效果好。1年来笔者用雷尼替丁治疗上消化道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也... 雷尼替丁为组胺H2受体拮抗药,能抑制基础胃酸和食物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可使胃酸减少,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而且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临床用途广,价格低廉,效果好。1年来笔者用雷尼替丁治疗上消化道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同时也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疾病 雷尼替丁 不良反应 治疗 组胺H2受体拮抗药 胃酸分泌 基础胃酸 活性降低
下载PDF
组胺H4受体及其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燕志强 章如新 +5 位作者 余少卿 温武 洪锦科 张俊 邵晓莉 高盛宏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动物模型,观察组胺H4受体拮抗剂JNJ 7777120对AR大鼠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NC)组、AR模型未处理(AR)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动物模型,观察组胺H4受体拮抗剂JNJ 7777120对AR大鼠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NC)组、AR模型未处理(AR)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处理(HR1)组、组胺H4受体拮抗剂JNJ 7777120处理(HR4)组及组胺H1、H4受体拮抗剂联合处理(HR1+4)组.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AR模型,比较各组大鼠喷嚏、抓鼻次数、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以及及鼻腔灌洗液中趋化因子Eotaxin含量的差异.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各干预(HR1、HR4、HR1+4)组与AR组相比喷嚏、抓鼻次数、血清总IgE、IL-4、趋化因子Eotaxin含量均显著下降,而IFN-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O.01);而HR1+4组与HR1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R4组大鼠平均((x)±s,下同)喷嚏、抓鼻次数、血清总IgE、IL-4分别为(29.3±6.5)次、(28.4±7.0)次、(147.67±28.79)mg/ml、(289.05±16.94)Pg/ml,较HR1组的(23.2±5.6)次、(21.4±5.2)次、(100.32±6.00)mg/ml、(267.71±24.26)Pg/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72、4.16、8.01、4.96,P值均〈0.05),而INF-γ水平在HR4组为(28.17±1.97)pg/ml,低于HRI组的(35.45±1.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8,P〈0.05).各干预组(HR1、HR4、HRI+4)中Eotaxi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结论 组胺H4受体拮抗剂JNJ 777120与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同样可以缓解AR症状及炎性反应状态,两者之间未发现有协同作用,JNJ 7777120与氯雷他定相比作用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组胺拮抗药 吲哚类 哌嗪类 氯雷他定
原文传递
穴位敷贴联合抗组胺药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4
作者 谢江 赵斯君 +4 位作者 敬云龙 王敏 龙松良 赵伟亮 谢丽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抗组胺药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穴位敷贴治疗,对...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抗组胺药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观察组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患儿的鼻部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前以及治疗8周时进行评分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1年,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评分。结果两组过敏性鼻炎患儿经过8周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抗组胺药对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确切,口服抗组胺药联合穴位敷贴较单独使用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拮抗药 穴位敷贴 过敏性鼻炎 儿童
原文传递
抗组胺药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15
作者 刘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9期4587-4587,共1页
关键词 荨麻疹/药物疗法 分枝杆菌 牛/化学 多糖类 细菌/治疗应用 核酸类/治疗应用 组胺拮抗药/治疗应用 人类
原文传递
慢性荨麻疹诊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作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5-1109,共5页
慢性荨麻疹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传统治疗以口服抗组胺药物为主,而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逐渐成为新的治疗选择。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可以更快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效果和... 慢性荨麻疹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传统治疗以口服抗组胺药物为主,而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逐渐成为新的治疗选择。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可以更快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逐渐得到临床证实。本文总结分析慢性荨麻疹临床诊疗现状和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为临床管理这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肥大细胞 免疫球蛋白E 组胺拮抗药 奥马珠单抗
原文传递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照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280-1281,共2页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3例每13口服依巴斯汀10mg且隔日肌肉注射1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B组85例每日仅口服依巴斯汀10m...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3例每13口服依巴斯汀10mg且隔日肌肉注射1次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B组85例每日仅口服依巴斯汀10mg,疗程均为4周。结果疗程结束后A组有效率为84.3%(70/83),B组有效率为69.4%(5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5)。A组、B组分别有8例、10例出现嗜睡、头晕,但可以忍受,1周后症状均缓解,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对有效患者追踪随访3个月,A组复发率为5.7%(4/70),B组复发率为36.5%(2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依巴斯汀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症状,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甘露聚糖类/治疗应用 组胺拮抗药/治疗应用 慢性病 荨麻疹/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鼻内联合用药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蓓蓓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1年第5期242-243,共2页
变应性鼻炎(AR)已经成为人类第5个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据估计在美国有10%~30%成年人和高达40%的儿童患病[1~5]。中国2007年在11个中心城市调查的数据表明,AR发病率为12%,并且呈上升趋势。虽然,AR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是其症状和并... 变应性鼻炎(AR)已经成为人类第5个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据估计在美国有10%~30%成年人和高达40%的儿童患病[1~5]。中国2007年在11个中心城市调查的数据表明,AR发病率为12%,并且呈上升趋势。虽然,AR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是其症状和并发症可以明显影响到生活质量[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药 鼻内(Administration Intranasal) 药物疗法 联合(DrugTherapy Combination) 组胺拮抗药(Histamine Antagonists) 糖皮质激素类(Gincocorticoids)
原文传递
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汉飞 舒继红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73-76,共4页
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长,已成为影响人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目前关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药物治疗占有非常重的地位。本文旨在讨论变应性鼻炎的局部、全身用药、中医中药、免疫治疗及鼻腔冲洗治疗等,以期为变应性... 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长,已成为影响人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目前关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药物治疗占有非常重的地位。本文旨在讨论变应性鼻炎的局部、全身用药、中医中药、免疫治疗及鼻腔冲洗治疗等,以期为变应性鼻炎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药物疗法 组胺拮抗药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西咪替丁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斌 刘静野 罗迪青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免疫调节作用 西咪替丁 组胺H2受体拮抗药 上消化道出血 胃酸分泌 临床应用 五肽胃泌素 消化性溃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