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7在骨重建过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石全 丁子毅 +5 位作者 李苇航 王栋 张世磊 高博 刘志斌 闫铭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骨退行性疾病,骨重建的失衡是导致OP以及脆性骨折的重要发病机制。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其他调控机制引起基因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例如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和染...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骨退行性疾病,骨重建的失衡是导致OP以及脆性骨折的重要发病机制。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其他调控机制引起基因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例如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和染色质重塑等。组蛋白去甲基化修饰是目前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热点之一,并受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严格调控,已被证实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s)参与了骨重建过程,包括成骨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动态平衡。而KDM7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KDMs家族中的一员,包括KDM7A、KDM7B、KDM7C,在骨重建过程中的作用相关报道较为少见。本文主要从表观遗传学调控、组蛋白去甲基化修饰以及KDM7在骨重建过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OP的防治及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重建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翻译后修饰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KDM7
下载PDF
JIB-04通过抑制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表达来调控MDM2/P53/SLC7A11/GPX4轴诱导肝癌细胞发生铁死亡
2
作者 李健 金俊豪 金艳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4-1152,共9页
JIB-04(Jumonji histone demethylase inihibitor, JIB-04)是一种泛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肝癌细胞HepG2和Huh7为研究对象,探讨了JIB-0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并揭示其可... JIB-04(Jumonji histone demethylase inihibitor, JIB-04)是一种泛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肝癌细胞HepG2和Huh7为研究对象,探讨了JIB-0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并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CCK-8和EDU检测细胞增殖实验显示,JIB-04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Huh7活力,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7689μmol/L及0.7392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结果显示,JIB-04可显著激活细胞内ROS的累积。通过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检测试剂盒和脂质过氧化物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内GSH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发现,在2μmol/L JIB-04处理下,HepG2和Huh7细胞内GSH分别下降88.4%和80.7%,而脂质过氧化物分别升高4.75倍和9.25倍。通过q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JIB-04显著降低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和SLC7A11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同时铁死亡相关通路蛋白质MDM2明显下调,P5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机制研究显示,JIB-04可以使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4C的蛋白质水平下调约58%和51%。通过ChIP检测发现,在JIB-04处理肝癌细胞后MDM2基因启动子区域H3K9me3分别提高了2.19倍和2.14倍,同时qRT-PCR证明,JIB-04处理肝癌细胞后MDM2 mRNA水平显著下调。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揭示了JIB-04可下调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4C的表达,进而影响MDM2基因启动子区域H3K9me3甲基化水平抑制MDM2基因表达,减少MDM2蛋白与P53蛋白结合,P53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同时,铁死亡相关蛋白质SLC7A11和GPX4的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内GSH耗竭、ROS与脂质过氧化物积累,最终导致细胞发生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 肝细胞癌 Jumonji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浒 张中国 +1 位作者 周震 张红胜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8年第1期109-113,118,共6页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LSD1)的表达失调是一个重要标志。LSD1能够于组蛋白H3的N端与H3K4me2/1和H3K9me2/1相互作用,并使其去甲基化,从而调控多种不同的生理过程。同时,LSD1表达水平变化还与多种基因如p53、DNMT1和E... 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LSD1)的表达失调是一个重要标志。LSD1能够于组蛋白H3的N端与H3K4me2/1和H3K9me2/1相互作用,并使其去甲基化,从而调控多种不同的生理过程。同时,LSD1表达水平变化还与多种基因如p53、DNMT1和EZH2等的表达水平相关联,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肿瘤增殖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H3K4me1/2 H3K9me1/2
下载PDF
卵巢癌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任芳 李彩瑜 +4 位作者 马源蔚 韩品 杨思远 张飞跃 温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16-2121,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KDMs)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生存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配对t检验和Kaplan-Meier法研究公共数据库GEO和TCGA中KDM5A在不同卵巢... 目的研究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KDMs)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生存预后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配对t检验和Kaplan-Meier法研究公共数据库GEO和TCGA中KDM5A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OC生存预后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组织芯片技术用于测定临床标本中KDM5A的表达情况,绘制临床标本中KDM5A mRNA表达热图和KDM5A蛋白分布图;Kaplan-Meier法绘制68例卵巢癌患者生存曲线;分析KDM5A与预后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结果对公共数据库资料和临床病例分析得到,无论在基因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KDM5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水平都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并且在卵巢癌患者中,KDM5A高表达者的生存预后都劣于低表达者,分析临床卵巢癌患者的病理信息发现,KDM5A高表达与更晚的FIGO分期(P=0.012)和淋巴结转移(P=0.005)具有相关性。结论KDM5A高表达促进卵巢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并且可用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卵巢癌 预后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柏效治 原翔 +4 位作者 刘怡文 孔金玉 孙蔚 李燕乐 谢小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分析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C(recombinant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4,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KDM4C下调的稳定SKOV3细胞系;采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方法检测KDM4C... 目的分析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C(recombinant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4,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KDM4C下调的稳定SKOV3细胞系;采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方法检测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体外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荷瘤实验,检测KDM4C对卵巢癌SKOV3细胞,体内增殖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在卵巢癌SKOV3细胞系中,对KDM4C进行下调时,其体外迁移、侵袭、增殖及成瘤方面恶性生物学行为显著减弱(P<0.05),其体内增殖及成瘤能力显著减弱(P<0.05)。结论KDM4C高表达能显著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抑制KDM4C可能是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恶性生物学行为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6
作者 张玉向 杨卓瑾 +4 位作者 于东玉 杨茜茜 杨婧思 高菲菲 阎春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最近研究发现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在个体发育、组织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成年动物大部分脑区已经失去神经发育功能,但是最新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精神疾...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最近研究发现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在个体发育、组织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成年动物大部分脑区已经失去神经发育功能,但是最新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精神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揭示动物脑内KDM5A表达改变与神经疾病发生相关,提示KDM5A是探究脑疾病潜在的靶分子。本文从KDM5A分子结构、表达调控通路等方面总结最新进展,从而为后续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 组蛋白H3第4位残基三甲基
原文传递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家族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其潜在作用:基于多组学分析
7
作者 付小聪 余光创 郭艳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2-1831,共10页
目的探讨19个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模式与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UALCAN和GSCALite分析来自TCGA的膀胱癌样本的KDMs的转录表达和甲基化水平、体细胞变异多组学高通量测序数据。使用Kaplan Meier-Plotte... 目的探讨19个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模式与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UALCAN和GSCALite分析来自TCGA的膀胱癌样本的KDMs的转录表达和甲基化水平、体细胞变异多组学高通量测序数据。使用Kaplan Meier-Plotter和Assistant for clinical bioinformatics探讨KDMs的表达对BLCA样本的预后影响。利用Timer和GSCALite分析KDMs在膀胱癌中的免疫浸润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分析结果首先揭示了KDMs在膀胱癌多组学中的表达特征,并不是所有KDMs都具有一致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KDM1A/1B/2B/4A/4B/5B/5C的表达上调(P<0.05),而KDM3B/6B/7C的表达下调。甲基化水平差异分析显示KDM1A/3B/4A/4B/4C/5A/5B/5C/7B的甲基化水平下调,而KDM7C甲基化水平上调(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14个KDMs家族成员的转录水平与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其中KDM1A最显著。突变分析显示,KDM6A非同义突变频率最高,突变种类最多,且与其它KDMs的非同义突变具有互补性。生存分析显示,KDM3A/4C/5D/6A/7B对BLCA患者总生存率具有保护性作用,而KDM3B/5B/5C对BLCA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具有危险性影响。综合预后模型证实KDM4C/6A/7B具有膀胱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其表达与BLCA患者免疫浸润呈正相关。药物敏感性分析显示,KDM2B/3B/4B/4C/5A与大多数抗癌药物呈负相关,而KDM2B/4B与6种抗癌药物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KDMs基因家族在膀胱癌中的高突变互补性、过表达与低甲基化负相关性的特征,并与膀胱癌预后、免疫浸润和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多组学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沈琼 陈陆俊 +5 位作者 徐斌 邓海峰 李敏 刘检 吴昌平 蒋敬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LSD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1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SD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10...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LSD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1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SD1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103例食管癌组织中均检测到LSD1的表达,LSD1在癌旁组织以弱表达为主.LSD1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核部位,根据H-score评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3.5 cm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与肿瘤大小<3.5 c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比0.6%,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24.5%比3.7%,P<0.05);远处转移组中LSD1高表达的比率与未发生远处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比10.3%,P<0.05);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TNM分期增加LSD1高表达比率显著增高(P<0.05);Log-rank生存分析结果显示,LSD1高表达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风险比(HR)=2.12,95%可信区间(CI):1.15 ~3.89,P<0.05];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SD1表达水平纳入Cox模型,结果显示只有肿瘤大小(HR=1.98,95%CI:1.16~3.37,P<0.05)、TNM分期(HR=1.74,95% CI:1.05~2.88,P<0.05)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食管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存在LSD1异常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SD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进展、转移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1 食管癌 预后
原文传递
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9
作者 胡震 祁玉忠 +3 位作者 赵绍基 王光熙 孙开宇 吴文辉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目的 探索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H3K4me3)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特征,构建相关预后模型并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 目的 探索胃癌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 of lysine 4 on histone H3,H3K4me3)修饰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特征,构建相关预后模型并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胃癌相关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对应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构建H3K4me3相关调节因子基因与LncRNA的共表达网络识别H3K4me3修饰相关LncRNA,并将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370例符合筛选标准的胃癌患者样本(整体组)按1:1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组(n=185)和验证组(n=185)。随后基于单因素Cox回归、Lasoo回归分析构建H3K4me3相关LncRNA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被用于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风险评分等临床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结合风险评分、年龄和肿瘤TNM分期构建预测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与校准图被用于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借助共识聚类识别异质性聚类亚群并进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结果 基于共表达网络关系识别了14个具有预后价值的H3K4me3相关LncRNA并构建了相关风险模型及评价体系。根据训练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获得的中位风险评分将训练组、验证组和整体组胃癌患者划分为高、低风险,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风险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要优于高风险患者(P<0.05)。此外,该模型在训练组中预测胃癌患者1、3、5年总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08、0.730、0.770,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690、0.648、0.713,而在整体组中分别为0.697、0.670、0.7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于H3K4me3相关LncRNA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是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构建的列线图预测胃癌患者1、2、3年总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27、0.780、0.717,且其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相接近。基于共识聚类算法进一步识别了2种具有异质性免疫特征的H3K4me3-LncRNA亚群,其中亚组Ⅱ具有更高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和更强的免疫应答潜力,并对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显示出更高的药物敏感性,而亚组Ⅰ则可能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H3K4me3-LncRNA风险评分模型以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并揭示了其异质性微观特征及在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方面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组蛋白H3第4位的三甲基化修饰 组蛋白修饰 长链非编码RNA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波 陈彦清 +2 位作者 张良明 杨胜勇 李琳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2-1109,共8页
组蛋白赖氨酸的甲基化在表观遗传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主要发生在H3的K4、K9、K27、K36、K79和H4的K20上,不同位点的甲基化修饰将导致转录激活或沉默。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KMTs)和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KDMs... 组蛋白赖氨酸的甲基化在表观遗传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主要发生在H3的K4、K9、K27、K36、K79和H4的K20上,不同位点的甲基化修饰将导致转录激活或沉默。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KMTs)和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KDMs)共同调控着组蛋白赖氨酸的甲基化修饰状态。据报道,HKDMs的错误调控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耐药有关,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HKDMs抑制剂的研究开发意义重大,既可作为小分子探针研究其生物学功能,也有望开发为新型抗肿瘤药物。本文将对HKDMs抑制剂及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潜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抑制剂 癌症治疗
原文传递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丹 邵阳光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7-54,共8页
可逆的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组蛋白赖氨酸的甲基化由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KMTs)和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KDMs)动态调节。HKDMs的异常调节与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密切相关。HKDMs小分子抑... 可逆的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组蛋白赖氨酸的甲基化由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KMTs)和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HKDMs)动态调节。HKDMs的异常调节与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密切相关。HKDMs小分子抑制剂既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癌症,又可以作为化学探针来研究表观遗传学,因此对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KDMs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HKDMs抑制剂及其临床应用潜力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乳腺癌 表观遗传
原文传递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病理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黄 郑丽华 +5 位作者 徐小艳 王建君 徐宪伟 王娜 邢晨菊 鲁显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KDM6B)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3种蛋白的相关性及其在浸润性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赖氨酸去甲基化酶6B(KDM6B)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3种蛋白的相关性及其在浸润性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12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保存的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标本20例、高级别导管内癌组织标本27例、距离浸润性乳腺癌>1 cm处癌旁组织标本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旁组织、低级别导管内癌、高级别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表达。分析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KDM6B蛋白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高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乳腺癌旁组织和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高级别导管内癌组织(P<0.05);癌旁组织与低级别导管内癌组织中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MPRIN、KDM6B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直径有关(P<0.05)。浸润性乳腺癌WHO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中,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0.05);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结有转移组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NM分期Ⅲ~Ⅳ期组EMMPRIN、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5),KDM6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Ⅰ~Ⅱ期组(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直径≤2 cm、2~5 cm、>5 cm组中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90,P=0.000),EMMPRIN与KDM6B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06,P=0.000),MMP-9与KDM6B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12,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EMMPRIN蛋白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95%置信区间(CI):0.823~0.926,P<0.05],最佳界值为10.043,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76.8%;MMP-9蛋白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AUC为0.863(95%CI:0.808~0.917,P<0.05),最佳界值为10.070,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76.8%;KDM6B蛋白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AUC为0.267(95%CI:0.196~0.338,P<0.05),最佳界值为11.003,敏感度为71.0%,特异度为98.6%。结论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EMMPRIN、MMP-9和KDM6B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及其浸润转移的临床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去甲基化酶6B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调控神经功能与脑疾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冯嘉祥 房靖皓 +5 位作者 魏忠诚 蒋素芳 董禹豪 袁洁 张明 赵湘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630,共5页
表观遗传修饰在神经发育与脑疾病中的作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以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为代表的修饰方式,其调控的方式多样,类型复杂,参与的神经发育过程与功能众多。本文将围绕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形式及修饰酶,其如何参与神经发育... 表观遗传修饰在神经发育与脑疾病中的作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以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为代表的修饰方式,其调控的方式多样,类型复杂,参与的神经发育过程与功能众多。本文将围绕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形式及修饰酶,其如何参与神经发育与学习记忆,在神经退行性和发育性疾病中的作用等展开综述。本文将为后续深入探讨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 表观遗传修饰 脑疾病 神经发育
原文传递
抗肿瘤药物新靶点:表观遗传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一超 马金莲 +3 位作者 王志茹 李金凤 赵文 刘宏民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30-36,4,共7页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 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histone 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去除组蛋白H3K4和H3K9的单、双甲基化。利用RNA干扰技术和小分子LSD1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和活性,能够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同时,由于LSD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靶向LSD1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LSD1可能成为表观遗传学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LSD1的结构、功能研究及最新的LSD1抑制剂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肿瘤 抑制剂
下载PDF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秀梅 钟雯婷 +1 位作者 王春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48-1352,共5页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 本研究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半定量检测LSD1在HL-60和SHI-1白血病细胞株、不同病情(初诊、完全缓解、复发)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及非恶性血液病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随访收集A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SD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均呈阳性高表达,LSD1相对含量(LSD1/β-actin灰度比)分别为4.647±3.840和1.628±0.185(n=4);72例AL患者LSD1表达程度差异较大,阳性率为56.9%(41/72),LSD1相对含量平均为1.053±1.976;17例非恶性血液病对照组LSD1阳性率为0%,LSD1相对含量为0.004±0.012。LSD1阳性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初诊组(90.4%,77.8%)与难治/复发组(100%,100%)均高于完全缓解(CR)组(4.7%,0%)(p=0.000);LSD1相对含量在AML与ALL患者初诊组之间(1.177±1.646,1.275±1.845)、难治/复发组之间(2.050±2.470,4.107±3.676)或CR组之间(0.029±0.033,0.019±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LSD1阳性率在初诊组(84.6%)与难治/复发组(100%)均高于CR组(3.8%),LSD1相对含量在初诊组(1.274±1.760)、难治/复发组(3.359±3.319)及CR组(0.027±0.031)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难治/复发组高于初诊组与CR组(p<0.01),初诊组高于CR组(p<0.01)。结论:LSD1过高表达与AL难治/复发有关,其表达水平能反映AL患者的病情,可成为对AL预后有提示作用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A对结直肠癌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维 杨熹 徐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41-2243,共3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A(KDM4A)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构建高(KDM4A)、低表达(ShKDM4A#1,ShKDM4A#2)KDM4A的结直肠癌细胞株(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公司),同时设立对照组(NC,S... 目的探讨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A(KDM4A)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构建高(KDM4A)、低表达(ShKDM4A#1,ShKDM4A#2)KDM4A的结直肠癌细胞株(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公司),同时设立对照组(NC,ShNC)。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KDM4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细胞侵袭小室法(Transwell)检测KDM4A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高、低表达KDM4A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两组间统计学差异通过双尾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KDM4A高表达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率明显提高[(50.233±3.430)%和(35.417±4.501)%,t=3.900、2.942,P<0.05]。低表达KDM4A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58.056±2.750)%和(57.386±8.228)%,t=4.558、4.419,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高表达KDM4A后穿孔细胞数[(304.000±62.466)个]比对照组[(64.000±20.833)个]增多(t=5.154,P<0.01);低表达KDM4A后穿孔细胞数[(47.333±13.573)个]较对照组[(93.667±18.874)个]减少(t=2.819,P<0.05)。KDM4A可以正向调节Cyclin D1和MMP-9的蛋白表达。结论KDM4A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Cyclin D1和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A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迁移/侵袭 细胞周期蛋白D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与病理性心肌肥厚关系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颖 张诗琴 +2 位作者 居昊 冯高科 易欣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心肌肥厚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病理表现之一,可加速各类心血管疾病进展,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发生。现有的心肌肥厚防治手段尚不能完全解决临床问题,亟须发掘更有效的心肌肥厚干预靶点。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调... 心肌肥厚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病理表现之一,可加速各类心血管疾病进展,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的发生。现有的心肌肥厚防治手段尚不能完全解决临床问题,亟须发掘更有效的心肌肥厚干预靶点。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在心肌肥厚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本文概述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与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关系,并分析其在临床心肌肥厚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心肌肥厚 组蛋白甲基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 表观遗传调控 综述
下载PDF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与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艺迪 梁冬雪 +3 位作者 李悦 李校堃 付学奇 胡鑫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2期252-258,共7页
表观遗传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使人们认识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及非编码RNA调控在内的修饰也可以记载遗传信息;并且许多表观遗传改变是可逆的,对表观遗传修饰和调控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和发... 表观遗传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使人们认识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及非编码RNA调控在内的修饰也可以记载遗传信息;并且许多表观遗传改变是可逆的,对表观遗传修饰和调控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和发展前沿。2004年发现的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使人们认识到组蛋白甲基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相互作用,动态地调控基因转录的激活和抑制等生物学过程。这重新定义了组蛋白甲基化,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组蛋白修饰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在此简要介绍LSD1的结构与功能、LSD1与白血病的关系,LSD1在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治疗白血病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 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白血病 表观遗传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抑制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介导的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田田 孟红霞 +3 位作者 赵康容 孙爱琴 杨万年 邵根宝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5、10和20 mmol/L)处理卵巢癌HO8910和SKOV3细胞,EdU和迁移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和qRT-PCR检测细胞内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5、10和20 mmol/L)处理卵巢癌HO8910和SKOV3细胞,EdU和迁移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和qRT-PCR检测细胞内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建立诱导型稳定敲低LSD1的卵巢癌HO8910和SKOV3细胞株,经1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通过EdU和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均<0.01),LS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SD1特异性底物H3K4me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I3K和p-AK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二甲双胍处理和敲低LSD1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下调LSD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 增殖 迁移 卵巢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