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绿江入海口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装机制
1
作者 宋宇 高明 +3 位作者 曲贵伟 张春鹏 李晓玲 李富祥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2,共9页
为了探究鸭绿江入海口湿地中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结构及其组装机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滩涂盐土、碱蓬草盐土、沼泽土、水稻土、草甸土和棕壤等6种典型土壤的细菌群落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并基于系统发育二进制的零模型分析... 为了探究鸭绿江入海口湿地中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结构及其组装机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滩涂盐土、碱蓬草盐土、沼泽土、水稻土、草甸土和棕壤等6种典型土壤的细菌群落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并基于系统发育二进制的零模型分析(model analysis)解析细菌群落组装机制。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平均相对丰度最高(38.5%),其次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8.2%)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9.7%)。6种土壤类型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整体差异显著(P<0.05)。主要菌门和菌属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电导率(EC)、全硫(TS)和pH是主要影响因子。基于零模型的群落组装分析表明,鸭绿江口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组装以随机性为主导,其中扩散限制贡献最大,在群落组装中占40.52%。研究结果可为鸭绿江口湿地生态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组装机制 鸭绿江口
下载PDF
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的构筑及组装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邹昊洋 赵智彤 +2 位作者 王怀志 杨佳臻 丁建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构筑了以β-羟基氧化铁为结构基元的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并探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组装动力学,明确了温度对其成核、生长及组装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组装条件,制备了长度为179.1nm,宽度为36.1nm的梭形纳米组装体,其... 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构筑了以β-羟基氧化铁为结构基元的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并探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组装动力学,明确了温度对其成核、生长及组装过程的影响.通过优化组装条件,制备了长度为179.1nm,宽度为36.1nm的梭形纳米组装体,其中总铁(Fe)含量达到49.6%,络合Fe含量占32.1%.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氨基酸-铁纳米组装体可以被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高效内吞,并显著抑制其增殖,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63.8μg/mL,展现出优异的肿瘤治疗潜力,在纳米药物领域具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羟基氧化铁 纳米组装 组装动力学 生物医用材料
下载PDF
液晶规整化对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赵明珠 金碧鑫 李霄羽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28,共20页
随着纳米科技的深入发展,具有精确可控形貌和结构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自组装成各种胶束结构,如柱状胶束、囊泡,球形胶束等。尤其在液晶嵌段共聚物体... 随着纳米科技的深入发展,具有精确可控形貌和结构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以自组装成各种胶束结构,如柱状胶束、囊泡,球形胶束等。尤其在液晶嵌段共聚物体系中,通过引入液晶规整化作用作为其溶液态自组装驱动力,可以制备出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纳米胶束结构,从而直接决定了其组装体的功能和性能。因此,控制胶束结构的尺寸十分重要。近年来,如何通过简单高效的方法实现对聚合物纳米组装结构尺寸的精确控制,成为了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液晶嵌段共聚物(liquid crystalline block copolymers,LC BCPs)的溶液态自组装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包括对液晶规整化作用驱动自组装的深入理解、精确控制胶束形貌和尺寸的组装方法以及可控多级自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嵌段共聚物 精确可控自组装 多级自组装
下载PDF
极大空间结构在轨组装的动力学与控制
4
作者 胡海岩 田强 +2 位作者 文浩 罗凯 马小飞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共29页
在轨组装极大空间结构是实现大容量天基通信、高精度天基观测和天基太阳能电站等未来航天任务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价值.针对百米级抛物面天线等在轨组装需求,本文综述极大空间结构在轨组装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与挑战... 在轨组装极大空间结构是实现大容量天基通信、高精度天基观测和天基太阳能电站等未来航天任务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价值.针对百米级抛物面天线等在轨组装需求,本文综述极大空间结构在轨组装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进展与挑战,讨论五个关键环节,即模块化组装方案及其动力学问题、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计算、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组装结果的动态校验与调控、地面模拟实验.本文指出,在轨组装技术需解决柔性部件大范围运动的时空耦合动力学、机器人运动的高效规划与精准控制、力热耦合的误差校验与调控策略等难题,同时需要建立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地面实验验证相融合的研究框架,进而逐步推进从百米级到千米级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最后,本文展望了未来十年的研究重点,包括高效动力学建模、复杂环境下的运动规划与控制、多模块闭合组装的动态预测与调控、天地一致的实验验证体系,进而为推动空间结构在轨组装技术提供系统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总体设计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 运动规划与控制 动态校验与调控 地面 模拟实验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壳聚糖自组装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付承臣 赖璐 +2 位作者 周培茹 赖红静 曹机良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2,214,共7页
首先,以乙二醛和壳聚糖(CS)对纯棉织物进行改性制备了CS改性棉织物;然后,将CS改性棉织物经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浸渍;最后,将吸附沉积在棉织物上的GO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备了RGO/CS-棉织物。采用SEM、FTIR和Raman光谱对其进行... 首先,以乙二醛和壳聚糖(CS)对纯棉织物进行改性制备了CS改性棉织物;然后,将CS改性棉织物经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浸渍;最后,将吸附沉积在棉织物上的GO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备了RGO/CS-棉织物。采用SEM、FTIR和Raman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S质量分数、GO分散液质量浓度对RGO/CS-棉织物导电、抗紫外线和抑菌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耐洗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RGO/CS-棉织物表面沉积的GO已较充分还原为RGO,表面覆盖了一层连续的RGO/CS薄膜;RGO/CS-棉织物导电性随着GO分散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经质量分数2.00%的CS溶液改性和质量浓度5 g/L的GO分散液处理并还原后的RGO/CS-棉织物具有最佳的导电性,表面电阻为1.02 kΩ/cm;RGO与CS协同增强了RGO/CS-棉织物的抑菌性能,抑菌率最高达95%;经质量分数0.50%的CS溶液改性和质量浓度3 g/L的GO分散液处理并还原后的RGO/CS-棉织物经过30~50次皂洗洗涤后,导电、抑菌和抗紫外线性能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 棉织物 导电 组装 纺织染整助剂
原文传递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地震易损性分析
6
作者 王多智 李天池 +1 位作者 于广滨 Chizhik Sergei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0,共12页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国太平洋地震中心数据库分别选取20条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记录,采用IDA分析方法得到结构的地震响应,评估了在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抢修塔的易损性,分析了地震动入射角为0°和90°时抢修塔的抗震承载力。结果表明:①余震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很低,几乎为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43.9%;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及罕遇地震的倒塌概率都很低,几乎为0。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及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分别接近于0、2.8%和57.6%;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时的倒塌概率接近于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余震 主余震序列 地震易损性
下载PDF
教学拉曼光谱仪的模块化组装及实验教学应用
7
作者 叶为春 杨海朋 +8 位作者 潘婷 范祥花 杨秀佳 王然 马萌萌 徐鑫鑫 张保新 沈永雯 曾智聪 《大学化学》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鉴于拉曼光谱在分析检测上的独特优势,本文研制一款体积小、成本低、适合拆卸组装的教学型拉曼光谱仪,以培养学生在化学测量学领域上的拔尖综合能力;利用自主开发的仪器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和组装,开展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拉曼光谱检测... 鉴于拉曼光谱在分析检测上的独特优势,本文研制一款体积小、成本低、适合拆卸组装的教学型拉曼光谱仪,以培养学生在化学测量学领域上的拔尖综合能力;利用自主开发的仪器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和组装,开展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拉曼光谱检测应用。在理解拉曼光谱技术原理的同时掌握拉曼测试技能,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仪器内在构造、仪器设计和性能优化,激发学生的仪器创制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拉曼光谱仪 模块化组装 仪器调试 拉曼检测 教学应用
下载PDF
浅谈铝电解厂阳极组装碳块的压降
8
作者 张顺 丁亚茹 +2 位作者 李文静 段成江 闫世博 《冶金与材料》 2025年第2期88-90,共3页
电解铝厂主要的竞争力来源于成本,成本主要是由原料成本、电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组成。而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电力成本,电力成本主要是降低阳极压降。电解生产车间,阳极的压降主要是受阳极组装块的影响,阳极组装块的压降取决于阳极组装过程,... 电解铝厂主要的竞争力来源于成本,成本主要是由原料成本、电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组成。而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电力成本,电力成本主要是降低阳极压降。电解生产车间,阳极的压降主要是受阳极组装块的影响,阳极组装块的压降取决于阳极组装过程,碳碗的清理、钢爪的清理和矫正、蘸石墨、高磷生铁成分的调整、浇铸温度等都直接影响阳极组装碳块的压降。文章主要是分析阳极组装过程对阳极组装块的压降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降低压降的措施,以此来降低电力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高磷生铁 阳极组装
下载PDF
基于Unity+PICO 4的计算机VR协同组装交互设计
9
作者 李广松 巫恒聪 黄键锋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5年第3期3-9,30,共8页
采用PICO 4头盔、Unity 3D引擎、Integration SDK、Photon PUN2插件及ESP32微控制器,开发了一款兼具单人交互和多人协同交互的计算机组装虚拟现实(VR)教学系统,实现了台式机的播放拆解动画、观赏硬件模型、练习随机组装和考核顺序组装4... 采用PICO 4头盔、Unity 3D引擎、Integration SDK、Photon PUN2插件及ESP32微控制器,开发了一款兼具单人交互和多人协同交互的计算机组装虚拟现实(VR)教学系统,实现了台式机的播放拆解动画、观赏硬件模型、练习随机组装和考核顺序组装4个模块功能。结合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和讯飞语音大模型,实现AI技术协助组装,同时,通过ESP32采集实训场地的温度、湿度和亮度,并接入新大陆物联网云平台,实现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在Windows 10环境中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稳定性强,可以满足教学需求。该研究为计算机组装VR教学提供了协同实现方案,并为AI技术和ESP32数据采集与VR的结合提供了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O 4头盔 协同组装 Unity引擎 大模型 ESP32微控制器
下载PDF
小檗碱无载体自组装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爱琳 关枫 +2 位作者 李伟男 韩凤娟 王艳宏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小檗碱(berberine, BBR)作为药用价值显著的中药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受限于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常采用化学改性或纳米载体递送的方法进行改善。然而,纳米载体递送虽有优势,却也伴随着药物过早泄漏、载药量受... 小檗碱(berberine, BBR)作为药用价值显著的中药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受限于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难题,常采用化学改性或纳米载体递送的方法进行改善。然而,纳米载体递送虽有优势,却也伴随着药物过早泄漏、载药量受限及潜在毒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无载体纳米药物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简便的递送策略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传统纳米载体的潜在风险,更以出色的高载药能力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弥补了纳米载体递送的不足。BBR作为具备强大自组装能力和卓越药理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其无载体自组装纳米药物的研发备受瞩目。本文旨在总结BBR无载体自组装纳米药物的组合策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期望进一步推动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开发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中药活性成分 组装 无载体 纳米药物 应用
原文传递
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苹果果胶自组装涂膜对鲜核桃仁的保鲜效果
11
作者 李雯雯 姚登杰 +5 位作者 张文文 曾春银 宁德鲁 庄永亮 李梦娜 李莉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6-244,共9页
以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和苹果果胶为原料,通过浇铸的方式分别制备混合薄膜和自组装薄膜。之后采用浸渍的方式针对鲜核桃仁展开3种不同的处理,即混合涂膜处理(混合涂膜组)、自组装涂膜处理(自组装涂膜组)以及无菌水浸渍处理(对照组),并... 以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和苹果果胶为原料,通过浇铸的方式分别制备混合薄膜和自组装薄膜。之后采用浸渍的方式针对鲜核桃仁展开3种不同的处理,即混合涂膜处理(混合涂膜组)、自组装涂膜处理(自组装涂膜组)以及无菌水浸渍处理(对照组),并将其置于4℃贮藏40 d,以评价混合涂膜和自组装涂膜对鲜核桃仁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薄膜有颗粒生成,表面分布相对不均匀;而自组装膜比混合膜分布更均匀,表面相对光滑。贮藏40 d后,自组装涂膜组的鲜核桃仁L*值、硬度和水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混合涂膜组和对照组。自组装涂膜组的鲜核桃仁菌落总数显著低于混合涂膜组和对照组。自组装涂膜的抗氧化性明显优于混合涂膜,具体表现为贮藏期间自组装涂膜组鲜核桃仁的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混合涂膜组。此外,自组装涂膜在保护鲜核桃风味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贮藏40 d后,自组装涂膜组的鲜核桃仁含有最多的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带酸味和刺激性气味的醋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涂膜组和对照组。研究表明,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苹果果胶自组装涂膜在保持冷藏鲜核桃仁的品质方面具有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应用于鲜核桃仁贮藏保鲜的多层自组装涂膜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 涂膜保鲜 核桃仁 抑菌 风味
下载PDF
抗菌肽聚赖氨酸对胶原自组装的影响
12
作者 张晓霞 李国英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将抗菌肽聚赖氨酸(ε-PL)引入胶原溶液,旨在探究生理条件下ε-PL对胶原(Col)自组装的影响。结果显示,阳离子性的ε-PL减缓了Col的自组装进程,组装产物网络结构趋于松散,胶原原纤维直径减小。当Col/ε-PL比例<1∶0.5时,仍可清晰地观察... 将抗菌肽聚赖氨酸(ε-PL)引入胶原溶液,旨在探究生理条件下ε-PL对胶原(Col)自组装的影响。结果显示,阳离子性的ε-PL减缓了Col的自组装进程,组装产物网络结构趋于松散,胶原原纤维直径减小。当Col/ε-PL比例<1∶0.5时,仍可清晰地观察到Col自组装形成具有D周期的纤维,Col/ε-PL组装产物热稳定性与纯Col组装产物接近。并且,由于ε-PL的引入,Col/ε-PL组装产物表现出出色的抗菌活性。因此,适量引入抗菌肽ε-PL参与Col的自组装是一种构建抗菌性仿生胶原原纤维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聚赖氨酸 组装 胶原原纤维 抗菌
原文传递
基于催化发夹自组装比率电化学双适体传感器检测乳中四环素
13
作者 侯晓庆 张蕴哲 +3 位作者 李子坤 卢鑫 杨倩 张伟 《中国食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3-432,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催化发夹自组装(CHA)的比率型电化学混合适体传感器,用于灵敏、准确、稳定地检测四环素(TC)。方法:通过2种混合适配体捕获同一靶标来提高识别能力;通过CHA反应实现靶标的无酶信号放大;采用易于区分峰值的二...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催化发夹自组装(CHA)的比率型电化学混合适体传感器,用于灵敏、准确、稳定地检测四环素(TC)。方法:通过2种混合适配体捕获同一靶标来提高识别能力;通过CHA反应实现靶标的无酶信号放大;采用易于区分峰值的二茂铁(Fc)和亚甲基蓝(MB)作为信号开关分子,标记在DNA探针上,产生比率型的电化学响应信号。结果:该传感器检测TC的线性范围50 fg/mL~100 ng/mL,比2种基于单一适配体的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宽。检出限(LOD)为77 fg/mL,比2种基于单一适配体的传感器的LOD分别低8.6倍和6.1倍。该传感器对TC具有特异性,重复性评估中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构建的传感器保存9 d后信号响应仍能保持在初始值的92%,并成功用于牛奶中TC的检测。人工加标样品检测结果的加标回收率(87.1%~107.2%)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92.1%~100.4%)较为一致。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比率型电化学混合适体传感器可用于牛奶中TC的灵敏检测,该方法可为检测各种抗生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混合适配体 催化发夹自组装(CHA) 比率策略 电化学适体传感器
下载PDF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机制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颖 唐毓 +2 位作者 杨镒峰 薛海龙 许保增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8-277,共10页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的正常组装是确保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精确分离的关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将一整套染色体传递给子细胞对发育和组织稳态至关重要。双极纺锤体的组装异常通常会引起染色体错误分离,染色体分离错误又极容易导...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的正常组装是确保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精确分离的关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将一整套染色体传递给子细胞对发育和组织稳态至关重要。双极纺锤体的组装异常通常会引起染色体错误分离,染色体分离错误又极容易导致自然流产以及染色体出生缺陷。因此,探究纺锤体组装机制对了解减数分裂进程是必需的。在体细胞中,有丝分裂纺锤体组装是由中心体充当微管组织中心介导。而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缺乏典型的中心体,依靠微管组织中心等其他途径来组装纺锤体。尽管有助于纺锤体组装的组分和途径有很多描述,但关于无中心体纺锤体的组装和功能机制仍有待完善。作者介绍了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无中心体纺锤体组装的过程,着重讲述了微管成核、纺锤体的双极化与伸长和染色体排列与分离涉及的分子机制,以及纺锤体检验点(SAC)在纺锤体组装中的作用机制。此外,还讨论了染色体与微丝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参与纺锤体组装作用机制,旨在为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双极纺锤体组装及染色体分离机制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分裂 纺锤体组装 染色体分离 非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
下载PDF
丝素蛋白多级结构的自组装机制及其重构材料研究进展
15
作者 罗欣 王磊 +3 位作者 王筱悠 伍韬 张贞贞 张一帆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丝素蛋白是构成蚕丝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多级结构和自组装特性,赋予蚕丝优异的力学性能。综述了目前提出的蚕丝纤维结构模型,总结了丝素蛋白的排列方式和自组装机制,探讨了丝素蛋白结构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方式,为探索丝素蛋白材... 丝素蛋白是构成蚕丝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多级结构和自组装特性,赋予蚕丝优异的力学性能。综述了目前提出的蚕丝纤维结构模型,总结了丝素蛋白的排列方式和自组装机制,探讨了丝素蛋白结构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方式,为探索丝素蛋白材料功能化和性能提升的新途径提供参考。详述了由五级结构模型启发的多级结构分级调控机制,总结了各层级结构对蚕丝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结构调控的丝素蛋白基功能材料在生物医药、储能、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了突破,针对丝素蛋白材料缺乏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问题,提出其在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为天然蛋白质材料的多元化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结构模型 组装 结构调控 功能材料
下载PDF
采用动态和静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三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的自组装途径
16
作者 戴学志 沈金朋 +3 位作者 田强 梁华 朱杉 强晓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1,共7页
三嵌段共聚物(TTPs)在稀溶液中经分级自组装形成多隔室胶束(MCMs)的过程,通常包括TTPs分子链自组装形成星形胶束、星形胶束自组装形成MCMs两个主要步骤,其中前一步骤理论上存在单级自组装或分级自组装两种未被阐明的可能途径。选择非晶... 三嵌段共聚物(TTPs)在稀溶液中经分级自组装形成多隔室胶束(MCMs)的过程,通常包括TTPs分子链自组装形成星形胶束、星形胶束自组装形成MCMs两个主要步骤,其中前一步骤理论上存在单级自组装或分级自组装两种未被阐明的可能途径。选择非晶态TTPs聚苯乙烯-b-聚丁二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B-b-PMMA,SBM)为模型分子,通过溶剂交换的方法使SBM在稀溶液中自组装,采用动态及静态光散射技术对SBM自组装形成星形胶束进一步自组装形成MCMs的过程进行实时、动态表征,并结合透射电镜(TEM)辅助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BM在稀溶液中自组装形成星形胶束的途径是直接由SBM链团/网经单级自组装途径形成星型胶束,而不是存在单链或多链胶束等过渡形态的分级自组装途径。SBM稀溶液浓度对该自组装途径无明显影响,该自组装过程在12 h内已达到动态平衡。研究结果可为多组分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自组装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光散射技术在高分子溶液表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组装 胶束 途径 光散射
下载PDF
油酰二乙醇胺在丙三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自组装及流变性能
17
作者 李嘉明 王丹 +1 位作者 冯玉军 殷鸿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9,共6页
两亲分子自组装是创造新材料的重要方法,此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室温及以上温度,对零下低温环境中的自组装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酰二乙醇胺在丙三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性、体系冰点、组装行为及流变性能,考察了溶剂组... 两亲分子自组装是创造新材料的重要方法,此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室温及以上温度,对零下低温环境中的自组装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酰二乙醇胺在丙三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性、体系冰点、组装行为及流变性能,考察了溶剂组成、油酰二乙醇胺含量及温度对组装行为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油酰二乙醇胺可在丙三醇/水混合溶剂中组装形成层状胶束及层状液晶,这些组装体的形成可显著提升体系的黏度和弹性性能.混合溶剂中丙三醇含量越高,越不利于层状液晶的形成.油酰二乙醇胺含量越高,越有利于层状液晶的形成.当6.0%(质量分数)油酰二乙醇胺溶于丙三醇/水(体积比50∶50)混合溶剂中时,体系的冰点可降低至-33.4℃.温度降低会促进组装、增强体系黏度和弹性性能.对于相同体系,温度越低,越容易形成层状液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分子 组装 零下低温 溶致液晶
下载PDF
原弹性蛋白对胶原蛋白体外自组装和降解的生物力学影响
18
作者 李军 张俊阳 +1 位作者 张春秋 王鑫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5,共6页
目的 研究原弹性蛋白对胶原蛋白体外自组装-降解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实时动态扫描,观察并分析胶原原纤维在自组装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取向性、面积占比和平均直径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胶原原纤维的D带... 目的 研究原弹性蛋白对胶原蛋白体外自组装-降解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进行实时动态扫描,观察并分析胶原原纤维在自组装过程中的微观形貌、取向性、面积占比和平均直径变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胶原原纤维的D带结构进行表征;最后,借助Gwyddion和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胶原原纤维的结构特性及其抗降解性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原弹性蛋白的加入不仅促进了胶原蛋白的自组装,显著提高了自组装体所占的面积,还导致自组装体的方向性由单一方向性变为多向性。加入胶原酶后,自组装体会发生降解,但降解半周期随着原弹性蛋白的加入而减少,即原弹性蛋白的存在加速了胶原蛋白自组装体的降解。结论 原弹性蛋白的加入促进了胶原蛋白的自组装,增加了自组装体所占的面积,但自组装体的取向一致性有所减弱,降低了胶原原纤维抗酶降解的能力。研究结果为胶原基仿生功能材料的制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原弹性蛋白 组装 胶原酶降解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自组装固定化多聚磷酸激酶用于合成ATP和GTP
19
作者 胥睿睿 杨凤玲 +4 位作者 孙晓源 卢杰 王阳 康振 李江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多聚磷酸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能够利用广泛分布、成本低廉且稳定的多聚磷酸盐作为磷酸基供体,用于合成ATP和GTP,后者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并参与合成众多含磷酸重要化合物。该文旨在借助合成生物学新技术,通过多聚磷酸激酶催化... 多聚磷酸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能够利用广泛分布、成本低廉且稳定的多聚磷酸盐作为磷酸基供体,用于合成ATP和GTP,后者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并参与合成众多含磷酸重要化合物。该文旨在借助合成生物学新技术,通过多聚磷酸激酶催化、高效廉价地合成ATP和GTP。首先根据不同多聚磷酸激酶家族对不同底物催化能力的分析,筛选了属于多聚磷酸激酶第二家族、来源于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聚磷酸激酶Dr PPK2,验证了其同时合成ATP和GTP的活性。接着优化了反应体系中的pH值、Mg^(2+)浓度和催化温度,大幅提高了其合成GTP的效率,最高转化率>92%。为了简化催化流程、节约合成成本,通过添加自组装标签CipA,实现了Dr PPK2的自组装固定化,通过离心可获得高纯度蛋白并实现酶的重复利用,首轮转化率>90%,有效重复效率超过10次。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且易于扩大规模的ATP和GTP生物合成自组装固定化系统,为其他含磷酸的化合物合成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激酶 ATP GTP 催化体系优化 组装固定化
下载PDF
5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从头组装及系统发育研究
20
作者 李伟 朱明玉 +6 位作者 曾宇灵 文萱 黄楚彤 法欣悦 森林 胡志刚 刘义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5,共20页
目的使用混合组装技术对采集的5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差异,探究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并解析黄精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Unicycler软件混合组装5种黄精属植物的叶绿体... 目的使用混合组装技术对采集的5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差异,探究其密码子使用模式及影响因素,并解析黄精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Unicycler软件混合组装5种黄精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通过序列比对、共线性分析、边界分析等方法评价这5种黄精属植物的种间差异,利用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掘其及近缘物种的高变异位点,预测不同长重复序列及SSRs的分布情况,随后分析黄精密码子使用偏性,最后与其余47种黄精属及其近缘物种的编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探究本研究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1)5种黄精属植物组装得到155408-155623 bp的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132-133个基因,并检测出369个长重复序列和1553个简单重复序列。(2)8种黄精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在IRs边界的收缩与扩张不明显,个别位于LSC-IRs-SSC边界的基因如ndhF基因和ycf1基因的大小和分布存在细微差异,8种黄精植物未出现种间或种内重排现象。(3)8种黄精叶绿体基因组高变异区主要位于两个单拷贝区,重复拷贝区相对保守,编码区相对于非编码区更加保守,高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ps16-trnQ、trnS-trnG、trnT^(UGU)-trnL、ndhF-rpl32和rpl32-trnL均位于单拷贝区且大多为基因间隔区。(4)密码子偏好性结果表明,5种黄精属植物密码子偏好性相似且主要受选择压力影响,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起主导作用且主要是以A/U结尾。RSCU聚类热图显示PK和PZ、PCB和P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5)系统发育关系树将52种黄精属植物及其近缘物种分为Ⅰ、Ⅱ、Ⅲ、Ⅳ、Ⅴ五支,PS、PK、PCB、PCZ和PZ被分到第Ⅳ、Ⅴ支中,其中PK和PZ的亲缘关系最近,PCZ的亲缘关系相对其他4个较远,被单独分到第Ⅴ支中。结论本研究对黄精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和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 叶绿体基因组 混合组装 密码子偏好性 紫杆多花黄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