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石兵强 支永发 +2 位作者 牛闻宇 岳乐 周庆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08-0112,共5页
明确青海地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相关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患者临床诊疗和愈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肝细粒棘球蚴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明确患者细粒棘球蚴病和胆囊相关并发症的特征,行单因素分... 明确青海地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相关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患者临床诊疗和愈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肝细粒棘球蚴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明确患者细粒棘球蚴病和胆囊相关并发症的特征,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194例肝细粒球蚴病患者,194例肝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术前有胆道系统临床症状的占35.05%(68/194),有胆囊相关并发症的占48.97% (95/194),其中慢性胆囊炎占18.04%(35/194)、胆囊结石占11.86%(23/194)。行手术者占76.29%(148/194),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合并切除胆囊者占64.19%(95/148)。患者术后有并发症者占51.35%(76/148),其中营养性并发症18.92%(28/148)、肝功能不全17.57%(26/148)、残腔感染占12.16%(18/148)、胆汁瘘占7.50%(2/148)、术后胆管狭窄0.68%(1/148)、残腔钙化0.68%(1/148)。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肝脏左右叶位置、病灶分布、大小、数量等是肝囊性包虫病合并胆囊相关疾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本研究证实青海地区肝囊性包虫病患者中胆囊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术前患者的评估、手术方法、术后的发生并发症及生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细粒棘球蚴病 胆囊相关并发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成人肺细粒棘球蚴病1例
2
作者 郝西琳 严桥路 孙曙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943-11948,共6页
目的:本次以云南1例成人肺细粒棘球蚴病为讨论目标,通过回顾其诊治经过,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力求充分掌握患者疾病问题,为当地防治本病种提供一定临床思路。过程:该患者因咳嗽、咳痰2年余,加重伴胸痛10余天于2021年07月20日入院... 目的:本次以云南1例成人肺细粒棘球蚴病为讨论目标,通过回顾其诊治经过,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力求充分掌握患者疾病问题,为当地防治本病种提供一定临床思路。过程:该患者因咳嗽、咳痰2年余,加重伴胸痛10余天于2021年07月20日入院,入院后完善双肺CT、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寄生虫核酸检测等明确诊断为肺细粒棘球蚴病,积极开展病原学治疗,于病原学治疗4天后自动出院,出院第2日死亡。分析:考虑患者病史长,既往辗转于当地诊所,未规范诊治,入院时已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肝功能不全等,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最终死亡。讨论:棘球蚴病一般经积极病原学治疗后愈后佳,但该患者最终死亡,不排除发生类赫氏反应引起急症、包囊破裂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导致的死亡,提示临床应早期诊断、治疗,开展病原学治疗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干预或暂中断病原学治疗,内外科联合诊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死亡 云南
下载PDF
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SSCP多态性与细粒棘球蚴病遗传抗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温青娜 贾斌 +8 位作者 申红 白春生 杜迎春 李仁燕 曾献存 周其伟 田永芝 吕利民 惠文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5-809,共5页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多态性与细粒棘球蚴病遗传抗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PCR-SSCP对细粒棘球蚴病阳性和阴性各100只哈萨克绵羊的MHC-DRB1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试验结果共检测出15个等位基因和37种基因型...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多态性与细粒棘球蚴病遗传抗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PCR-SSCP对细粒棘球蚴病阳性和阴性各100只哈萨克绵羊的MHC-DRB1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试验结果共检测出15个等位基因和37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第2外显子的SSCP带型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1)。将细粒棘球蚴病阴性和阳性哈萨克绵羊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和相对危险性估计(RR值估计)分析,发现等位基因H(P<0.01,RR=0.394)和F(P<0.01,RR=0.465)、基因型FF(P<0.05,0.352)和GH(P<0.05,RR=0.45)与细粒棘球蚴病的抗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等位基因B(P<0.01,RR=14.5>4.1)和基因型GG(P<0.01,RR=13.5>4.1)与细粒棘球蚴病易感性具有很强的相关性,K(P<0.01,RR=3.76)和G(P<0.01,RR=3.395)与细粒棘球蚴病易感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基因型KK(P<0.05,RR=3.996)与细粒棘球蚴病易感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巢式PCR-SSCP方法证明了哈萨克绵羊MHC-DRB1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丰富的多态性,并初步筛选出了与包虫病抗性或易感性相关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绵羊 MHC-DRB1 PCR-SSCP多态性 细粒棘球蚴病
下载PDF
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的手术治疗——附203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宏强 彭心宇 +3 位作者 张示杰 牛建华 孙红 莫拉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319-2322,共4页
目的比较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年1月 ̄2005年3月收治手术治疗的203例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观察传统的内囊摘除术联合大网膜填塞术、内囊摘除术联合囊内胆瘘缝扎术和新术式——外膜内完整... 目的比较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年1月 ̄2005年3月收治手术治疗的203例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观察传统的内囊摘除术联合大网膜填塞术、内囊摘除术联合囊内胆瘘缝扎术和新术式——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疗效,比较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在直视下根据不同胆瘘特点可靠地处理胆瘘的胆管,可根治性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胆瘘 治疗
下载PDF
肝细粒棘球蚴病4种手术方式的成本-效果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婧 李江 +5 位作者 彭心宇 张示杰 吴向未 孙红 杨剑 郭淑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分析4种手术方式(A、B、C、D)治疗肝包虫病的成本-效果,比较其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收集2005-2013年新疆9家医院住院的757例肝包虫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和费用信息,比较4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 4种... 目的分析4种手术方式(A、B、C、D)治疗肝包虫病的成本-效果,比较其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收集2005-2013年新疆9家医院住院的757例肝包虫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和费用信息,比较4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 4种手术方式总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5.8%、9.2%、0、2.9%;复发率依次为7.3%、6.2%、0、0;治愈率依次为77.8%、84.6%、100.0%和97.1%;成本依次为11947.3元、18543.6元、25510.7元和18877.4元;C/E依次为153.6、219.1、255.1和194.3;△C/△E依次为964.4、610.4和358.0;进行物价因素调整后,与原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D法)是既有效又经济的最理想手术方式,值得实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手术方式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安晓雪 余华 +1 位作者 严玉宝 杨光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89,共5页
细粒棘球蚴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的早期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囊液抗原、原头节抗原和囊壁抗原等天然抗原是用于该病诊断的主要抗原,但存在敏感性差、特异性弱等缺点。近年来,人们合成了AgB、Ag5、EpC1、Eg... 细粒棘球蚴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的早期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囊液抗原、原头节抗原和囊壁抗原等天然抗原是用于该病诊断的主要抗原,但存在敏感性差、特异性弱等缺点。近年来,人们合成了AgB、Ag5、EpC1、EgTPx等重组抗原,将其用于诊断,并获得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论文将用于诊断的天然抗原和重组抗原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诊断抗原 囊液抗原 重组抗原
下载PDF
阿苯达唑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涛 刘雅莉 +6 位作者 杨克虎 金凤玲 景涛 曹农 田金徽 马彬 杨林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789-79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阿苯达唑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HCE)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阿苯达唑治疗HCE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仅2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其方法学质量评价均为"B&q... 目的系统评价阿苯达唑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HCE)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全面收集阿苯达唑治疗HCE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仅2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其方法学质量评价均为"B"级。1个研究比较了阿苯达唑与甲苯达唑治疗HCE的疗效,结果显示其包囊数和病例数的有效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19,95%CI(0.97,1.46);RR1.35,95%CI(0.91,2.00)]。另一个研究比较了阿苯达唑联合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HCE的疗效,结果显示,阿苯达唑治疗1月再手术与直接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63,95%CI(0.90,2.93)],阿苯达唑治疗3月再手术与直接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9,95%CI(1.09,3.29)]。结论①阿苯达唑与甲苯达唑治疗HCE的疗效相似;②阿苯达唑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阿苯达唑治疗疗程应足够长(3个月)才会显示出联合治疗的优越性。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试验数和病例数较少,测量指标不全面,因此会影响到上述结论的强度。要确定阿苯达唑治疗HCE的效果,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阿苯达唑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儿童肺细粒棘球蚴病胸腔镜下内囊摘除术42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睿 马金山 努尔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9-330,共2页
42例肺细粒棘球蚴病患儿胸腔镜下行内囊摘除术治疗,内囊完整摘除者占66.7%(28/42)、内囊穿刺摘除者占33.3%(14/42),术中操作不慎致囊肿破裂者占2.4%(1/42),平均手术时间为(96.70±10.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60±1.31)ml,平... 42例肺细粒棘球蚴病患儿胸腔镜下行内囊摘除术治疗,内囊完整摘除者占66.7%(28/42)、内囊穿刺摘除者占33.3%(14/42),术中操作不慎致囊肿破裂者占2.4%(1/42),平均手术时间为(96.70±10.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60±1.31)ml,平均住院时间为(10.20±1.1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2/42),3年远期随访,无复发。儿童肺细粒棘球蚴病胸腔镜下行内囊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和并发症少,以及3年随访无复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胸腔镜 内囊摘除术 儿童
下载PDF
牛羊细粒棘球蚴病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郝力力 汤承 +7 位作者 岳华 黄建德 周明忠 阳爱国 郭莉 候巍 袁东波 伏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恒温隔绝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 PCR)技术现场检测牛羊包虫病的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检出细粒棘球绦虫,对多房棘球绦虫、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前后盘吸虫、日本血吸虫、金黄色葡萄球菌、伪结核杆菌无关... 建立了一种基于恒温隔绝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 PCR)技术现场检测牛羊包虫病的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检出细粒棘球绦虫,对多房棘球绦虫、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前后盘吸虫、日本血吸虫、金黄色葡萄球菌、伪结核杆菌无关病原不检出;检测下限为100个拷贝,重复性好.对55份牦牛源包囊样本和70份羊源包囊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1.8和4.3%,与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100%;本研究建立的ii 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1小时,操作方便,可现场使用,为牛羊包虫病的现场快速诊断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恒温隔绝PCR
下载PDF
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小鼠的细胞因子动态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松 许晏 +3 位作者 朱明 丁剑冰 觉肯.阿海 付玉才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4期8-11,共4页
为观察经实验诱发棘球蚴病小鼠体内几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研究棘球蚴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对小鼠腹腔接种棘球蚴原头节 ,持续 2 2 0 d观察其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比较 ,IL- 2始终低于正常值 ,在 2 2 0 d达到峰... 为观察经实验诱发棘球蚴病小鼠体内几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研究棘球蚴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对小鼠腹腔接种棘球蚴原头节 ,持续 2 2 0 d观察其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比较 ,IL- 2始终低于正常值 ,在 2 2 0 d达到峰值 ;IL- 4在 14 0 d前呈增高趋势 ,以后逐渐下降 ;GM- CSF始终在正常水平以上波动 ,其中在 10 0 d达到峰值 ;IFN-γ在 10 0 d后超过正常值 ,14 0 d后又急剧下降 ,说明机体在抗包虫免疫中的一个重要机制是 Th2辅助的体液免疫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 小鼠 胞因子 动态研究 TH1 TH2
下载PDF
甘肃省细粒棘球蚴病聚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大为 丁国武 +2 位作者 侯言东 冯宇 李凡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0-282,共3页
根据2012年全国细粒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数据库中甘肃省72个县(市、区)细粒棘球蚴病的调查资料,选取人群患病率、家畜感染率和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3个指标,采用样本聚类法进行分析。甘肃省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1.59%,家畜感... 根据2012年全国细粒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数据库中甘肃省72个县(市、区)细粒棘球蚴病的调查资料,选取人群患病率、家畜感染率和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3个指标,采用样本聚类法进行分析。甘肃省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1.59%,家畜感染率为0-15.22%,犬粪抗原阳性率为0-16.8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个县(市、区)存在4种流行类型,第一类地区仅包括敦煌市,人群患病率、家畜感染率和犬粪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27%、15.22%和16.87%;第二类地区包括4个县(市、区),3个指标分别为0.43%、6.57%和1.83%;第三类地区包括22个县(市、区),3个指标分别为0.22%、1.15%和10.35%;第四类地区包括45个县(市、区),3个指标分别为0.16%、0.58%和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细粒棘球蚴病 聚类分析 逐步聚类法
下载PDF
云南省曲靖市细粒棘球蚴病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本江 杨振峰 +1 位作者 张平 姚荣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曲靖市 云南省 肝左外叶 B超检查 占位性 肝囊肿 B超复查 彩色B超
下载PDF
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增如 刘大鹏 +3 位作者 温浩 买买提江.阿布都卡得尔 阿德力.阿布都热西提 艾合买提.玉素甫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27-128,F003,共3页
目的建立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为探索骨包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试验技术平台。方法30只长爪沙鼠,于骨膜下、骨髓腔、腰椎旁直接注射接种细粒棘球蚴混悬液,建立骨包虫病动物模型。并于感染后3、6、12个月作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长... 目的建立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为探索骨包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试验技术平台。方法30只长爪沙鼠,于骨膜下、骨髓腔、腰椎旁直接注射接种细粒棘球蚴混悬液,建立骨包虫病动物模型。并于感染后3、6、12个月作X线及病理检查。结果长爪沙鼠骨膜下、骨髓腔、腰椎旁接种均可感染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50.00%、50.00%和16.67%。接种6个月后X片示骨膜反应;12个月放大1.64倍X光片可明确骨骼破坏情况。病理检查示,骨包虫没有包虫膜,囊肿具有外生性特征。结论成功建立骨细粒棘球蚴病长爪沙鼠动物模型,于长爪沙鼠的骨髓腔和骨膜下接种感染率较高,死亡率低;腰椎旁接种感染率偏低,且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动物模型 长爪沙鼠
下载PDF
重症多发性肝、腹腔、肺细粒棘球蚴病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秀峰 王彤 +2 位作者 卞涛 孙佳 谢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79,共2页
患者,女,41岁,无锡人,于2009年10月20日至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前4个月,患者出现纳差、腹胀、恶心和呕吐,消瘦,4个月内体重减轻15 kg,逐渐出现巩膜和皮肤黄染等症状。入院检查:腹部CT示,肝脏轮廓扩大,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 患者,女,41岁,无锡人,于2009年10月20日至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入院前4个月,患者出现纳差、腹胀、恶心和呕吐,消瘦,4个月内体重减轻15 kg,逐渐出现巩膜和皮肤黄染等症状。入院检查:腹部CT示,肝脏轮廓扩大,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球形占位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肝脏 多发性 重症 腹腔 2009年 医院就诊 体重减轻
下载PDF
宁夏1339例细粒棘球蚴病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瑞 李燕兵 +1 位作者 黄菱 谢建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宁夏银南地区 细粒棘球蚴病 阿拉善左旗 青铜峡市 山区县 陕西省 原州区 固原市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病的免疫逃逸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旭彤 朱鹏 +2 位作者 龙爽 魏亮 邓绍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granulosa)是一种慢性、繁杂性、无临床症状的地方区域性寄生虫传染病。细粒棘球蚴病主要的致病是在其幼虫阶段,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目前细粒棘球蚴绦虫分布在全世界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这也导致全世界... 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granulosa)是一种慢性、繁杂性、无临床症状的地方区域性寄生虫传染病。细粒棘球蚴病主要的致病是在其幼虫阶段,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目前细粒棘球蚴绦虫分布在全世界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这也导致全世界有大量人口感染。本文主要研究细粒棘球蚴病在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状态和细粒棘球蚴免疫逃逸机制的探讨,提出免疫细胞能量代谢在检测细粒棘球病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免疫逃逸 胞能量代谢 寄生虫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亚型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颋 陈英 +7 位作者 张俊瑞 王东 鄂正隆 冯宇 莫筱瑾 孙德健 徐斌 胡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用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检测甘肃省环县地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 G及其亚型抗体。方法采集甘肃省环县地区经B超确诊的37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和29例健康人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棘球蚴囊液抗原的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目的用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检测甘肃省环县地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 G及其亚型抗体。方法采集甘肃省环县地区经B超确诊的37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和29例健康人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棘球蚴囊液抗原的特异性Ig G抗体及其亚型Ig G1、Ig G2和Ig G4。应用Med Calc软件,以B超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根据ELISA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的配对z检验,比较这4种抗体的诊断性能差异,确定最佳诊断阈值。用卡方检验分析并比较棘球蚴囊液抗原用于检测4种抗体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用囊液抗原检测Ig G、Ig G1、Ig G2和Ig G4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919、0.712和0.835,其中Ig G1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Ig G和Ig G2的面积(P<0.05)。棘球蚴囊液抗原检测这4种抗体的灵敏性分别为54.1%、91.9%、67.6%和75.7%,其中Ig G1的灵敏性高于Ig G、Ig G2和Ig G4(P<0.05);特异性分别为89.7%、82.8%、72.4%和89.7%,Ig G1的特异性与Ig G、Ig G2和Ig G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Ig G4抗体在CEⅠ-Ⅲ型病例中的灵敏性高于CEⅣ-Ⅴ型病例(P<0.05)。结论棘球蚴囊液抗原检测血清中Ig G1抗体的灵敏性优于其他3种抗体,但特异性与其他3种抗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免疫蛋白G亚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囊液
下载PDF
乳腺细粒棘球蚴病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庆云 李淑鸾 石清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疾 细粒棘球蚴病 例报道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诗杰 伍卫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应用疾病动力学模型可定量描述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和传播规律,预测疾病发生的状态,评估各种控制措施的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细粒棘球蚴病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发展情况,并就其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病 动力学模型 传播
下载PDF
西藏某医院泌尿系统细粒棘球蚴病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峰 王晋龙 +4 位作者 罗峰 扎西平措 张宝鹏 李传洪 范宇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单中心仅表现于泌尿系统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23例泌尿系统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肾脏细粒棘球蚴病19...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单中心仅表现于泌尿系统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23例泌尿系统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肾脏细粒棘球蚴病19例,肾盂细粒棘球蚴病1例,膀胱细粒棘球蚴病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细粒棘球蚴病。术前明确诊断者17例,误诊者6例,其中误诊为肾囊肿3例、肾上腺囊肿1例、胰腺囊肿1例、囊性肾癌1例;23例患者中,18例患者术后均给予阿苯达唑片10~15 mg/(kg·d)口服,持续1~9月,其余5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术后未服用阿苯达唑片;平均随访14个月(1~24个月,3例失访),19例患者均无复发,1例术后未服用阿苯达唑患者术后7个月原位复发,予该药口服9个月后,影像学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西藏地区是细粒棘球蚴病的高发区,仅表现于泌尿系统细粒棘球蚴病临床少见。特别是病灶较小、影像学检查特征不典型时容易误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 细粒棘球蚴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