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型糖尿病细胞免疫异常及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梅焕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细胞免疫异常 防治
下载PDF
T细胞免疫异常与骨髓衰竭
2
作者 刘敏 刘霆 《华西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528-530,共3页
关键词 T细胞免疫异常 骨髓衰竭 T细胞数量 T细胞功能 免疫调节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对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在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及中西医治疗该病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雯 沈群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3期21-22,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可危及生命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该病的发生与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数研究者都认为,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用强化免疫...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可危及生命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该病的发生与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异常、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数研究者都认为,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用强化免疫抑制疗法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为此理论提供了临床证据。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各具优势。本文就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在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作用及中西医治疗该病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树突细胞免疫异常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贾琳 孟庆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病毒感染早期,免疫反应的诱发因素被认为是影响疾病临床转归的关键因素。DC起源于骨髓中的髓样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单核细胞系,在启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细胞免疫异常 树突 单核细胞 临床转归 诱发因素 免疫反应 前体细胞
原文传递
自发性高血压磊鼠细胞免疫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东吉 杨贵贞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自发性 高血压 大鼠 细胞免疫异常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免疫细胞信号传导异常
6
作者 周道远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84-286,共3页
近年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免疫细胞信号传导存在多种内在缺陷 ,并可能为免疫细胞效应异常的分子基础 ,与SLE发生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SLET细胞信号传导及T、B细胞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细胞信号传导异常
下载PDF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细胞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代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衰竭或紊乱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细胞免疫介导的红系造血损伤可能是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衰竭或紊乱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细胞免疫介导的红系造血损伤可能是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T细胞异常、T细胞亚群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免疫异常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常用免疫抑制剂的合理选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勤奋 李佩 陈字 《上海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粒细胞减少等血细胞减少症原因众多,临床上常见,其中许多血细胞减少源于免疫异常,称之为“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由于引起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异常免疫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异常和细胞免疫异常,故在进行免疫抑制... 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粒细胞减少等血细胞减少症原因众多,临床上常见,其中许多血细胞减少源于免疫异常,称之为“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由于引起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异常免疫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异常和细胞免疫异常,故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时应明确免疫异常的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合理选用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少症 免疫抑制剂 合理选用 免疫 细胞免疫异常 体液免疫异常 免疫抑制治疗 细胞减少
下载PDF
解放军总医院完成一项红细胞免疫研究
9
《医学信息》 1997年第1期3-3,共1页
解放军总医院完成一项红细胞免疫研究据中华医学会信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戚晓昆等,为研究多发性硬化(MS)及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免疫异常及其与临床的关系,采用红细胞免疫粘附实验方法,对两类患者治... 解放军总医院完成一项红细胞免疫研究据中华医学会信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戚晓昆等,为研究多发性硬化(MS)及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是否存在红细胞免疫异常及其与临床的关系,采用红细胞免疫粘附实验方法,对两类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循环免疫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 解放军总医院 细胞免疫功能 格林——巴利综合征 多发性硬化 酵母菌 循环免疫复合物 细胞免疫异常 形成率 发病因素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前后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幸福 张亚林 +4 位作者 杨荷叶 张红亚 周云飞 张瑞岭 黄国平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7期617-617,共1页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 海洛因依赖者 动态变化 血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缺陷性疾病 脱毒 细胞免疫异常 感染性疾病 临床发现 戒毒中心
下载PDF
3例三氯乙烯中毒患者免疫损害指标的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素花 翟日洪 +1 位作者 农康 陈捷 《广西预防医学》 2005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中毒合并药疹样皮炎过程中的免疫损害机制。方法对3例三氯乙烯患者免疫损害的临床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氯乙烯中毒患者T细胞总数、CD4+比例、CD8+比例增高,且可持续到中毒痊愈以后。结论三氯乙烯中毒合并药疹样皮...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中毒合并药疹样皮炎过程中的免疫损害机制。方法对3例三氯乙烯患者免疫损害的临床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氯乙烯中毒患者T细胞总数、CD4+比例、CD8+比例增高,且可持续到中毒痊愈以后。结论三氯乙烯中毒合并药疹样皮炎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中毒 中毒患者 免疫损害 损害指标 药疹样皮炎 细胞免疫异常 CD4^+ CD8^+ 损害机制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鹭 陈秀芳 +1 位作者 王信峰 刘红 《交通医学》 2018年第4期311-315,319,共6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类血液系统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以有重要内脏出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ITP发病机制涉及体液免疫异常、细胞免疫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和...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类血液系统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以有重要内脏出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ITP发病机制涉及体液免疫异常、细胞免疫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和血小板破坏异常的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体液免疫异常 细胞免疫异常 血小板生成不足 血小板破坏异常
下载PDF
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舌象脉象与单核细胞ANAE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丽苹 梅桂森 徐涛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舌象、脉象与血单核细胞酸性醋酸酯酶(ANAE)活性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VS)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Ⅰ型、Ⅱ型症状群分型,采用ANAE化学染色法对100例... 目的 探讨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舌象、脉象与血单核细胞酸性醋酸酯酶(ANAE)活性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VS)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Ⅰ型、Ⅱ型症状群分型,采用ANAE化学染色法对100例患者和60例对照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镜检并结合舌象、脉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ANA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69例行为紊乱、亢奋,舌象、脉象表现为实证的Ⅰ型患者,单核细胞ANAE活性反应呈强阳性;31例行为减少、情感平淡及舌象、脉象表现为虚症的Ⅱ型患者,ANAE活性反应呈阳性。结论 提示ANAE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细胞免疫异常又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 外周血单核细胞 舌象脉象 ANAE 活性关系 Ⅰ型 Ⅱ型 阳性症状量表 阴性症状量表 细胞免疫异常
下载PDF
风心病患者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系统和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改变
14
作者 杨奇 徐楚材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2年第3期170-172,共3页
风心病患者HLA-DR4阳性率较高(72%),且有遗传倾向;HLA-DR6阳性率很低,不易患风心病,两者均有重要的临床流行病学意义.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增多,但其后者功能活性降低,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即使临... 风心病患者HLA-DR4阳性率较高(72%),且有遗传倾向;HLA-DR6阳性率很低,不易患风心病,两者均有重要的临床流行病学意义.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增多,但其后者功能活性降低,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即使临床无风湿活动依据,B淋巴细胞数仍然持续增高,表明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并未静止.被乙型A族链球菌M型蛋白质激活的人体T杀伤细胞能攻击人体心肌细胞,这是风心病心脏病变的免疫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 心脏病 细胞免疫异常 T细胞
下载PDF
淋巴瘤8年后并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智 刘晓东 谭晓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43-1143,共1页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瘤 并发 免疫细胞异常 恶性肿瘤 淋巴系统 综合治疗 原因未明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含量与白细胞介素-2和6血清水平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陈勇 耿健 +1 位作者 刘文馨 杨利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2期1572-1573,共2页
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的发病机制目前虽尚不十分清楚,但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机制,而且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53例HC感染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丙型肝... 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的发病机制目前虽尚不十分清楚,但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丙型肝炎发病的重要机制,而且细胞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53例HC感染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含量的检测及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6细胞因子的水平进行检测,旨在了解HC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与HC病变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患者 细胞介素-2 血清水平 临床观察 病毒含量 IL-6细胞因子 细胞免疫异常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吕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3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免疫功能 研究进展 免疫细胞异常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细胞免疫反应异常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卫东 李岩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96-298,共3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免疫异常
原文传递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丽贤 杨林花 +4 位作者 陈剑芳 张丽 任方刚 刘俊庆 张耀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30-631,共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类由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的疾病。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关系密切。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流式细胞 临床意义 患者 检测 应用 细胞免疫异常
原文传递
诱导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细胞免疫耐受的新途径 被引量:8
20
作者 冀学斌 侯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2-865,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过度破坏和(或)血小板生成减少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抗原特异性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和(或)细胞毒性T细胞对血小板的直接溶解是血小板破坏增多的重要原因,而免疫介导的巨...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过度破坏和(或)血小板生成减少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抗原特异性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和(或)细胞毒性T细胞对血小板的直接溶解是血小板破坏增多的重要原因,而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和凋亡异常则是导致ITP患者血小板生成减少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ITP存在T细胞免疫异常,T细胞介导对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失耐受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自身抗原反应性T细胞的过度活化及增殖、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辅助性T细胞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细胞免疫耐受 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细胞毒性T细胞 血小板破坏 血小板生成 细胞免疫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