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种类及孵育时间对血卟啉单甲醚在细胞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凡光 戴维德 +3 位作者 顾瑛 王雷 李晓松 曾晶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种类和孵育时间对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细胞内分布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小鼠肺内皮细胞(1H11)和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HMME孵育2h和12h。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CCD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荧光探针标记... 目的探讨细胞种类和孵育时间对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细胞内分布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小鼠肺内皮细胞(1H11)和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HMME孵育2h和12h。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CCD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荧光探针标记技术,采用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研究HMME在不同条件下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在2h和12h2个孵育时间点高尔基体的J1/J2值都最高;随着孵育时间延长,A549细胞的4种细胞器的J1/J2值都升高且溶酶体幅度最大,而小鼠肺内皮细胞只有溶酶体的J1/J2值呈升高趋势,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J1/J2值均呈下降趋势;A549细胞溶酶体的J1/J2值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鼠肺内皮细胞。结论HMME在不同种类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是不同的。孵育时间对HMME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显著。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A549肺癌细胞各细胞器吸收HMME能力逐渐增强,尤以溶酶体显著;小鼠肺内皮细胞中除溶酶体外各细胞器吸收HMME能力逐渐减弱。孵育12h后,A549肺癌细胞各细胞器吸收HMME能力均强于鼠肺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单甲醚 孵育时间 细胞内分布 细胞种类 肺内皮细胞 HMME 细胞分布 肺癌细胞 A549细胞 高尔基体 细胞 荧光显微镜 细胞溶酶体 传代培养 成像系统 高分辨率 标记技术 荧光探针 分布情况 荧光强度 时间延长 下降趋势
下载PDF
超高灵敏度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对光敏剂细胞内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戴维德 王雷 +3 位作者 刘凡光 顾瑛 李家泽 曾晶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ICCD的超高灵敏度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光敏剂细胞内分布的可行性。方法:传代培养内皮细胞、食管癌细胞和肺癌细胞,将不同浓度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细胞共同孵育不同时间。采用荧光显微镜及ICCD组成的荧光显微成像系...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ICCD的超高灵敏度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光敏剂细胞内分布的可行性。方法:传代培养内皮细胞、食管癌细胞和肺癌细胞,将不同浓度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细胞共同孵育不同时间。采用荧光显微镜及ICCD组成的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采集不同浓度及不同孵育时间条件下HMME的荧光图像,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增强、滤波后计算其细胞浆与细胞核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同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采集进行对比。结果:HMME浓度为5μg/ml时,荧光显微镜采集到HMME的荧光图像;HMME浓度升高到160μ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得HMME的荧光图像。两组图像的特点都为胞浆中荧光强度较高,细胞核区荧光较弱;细胞浆与细胞核的比值约为2~3∶1。结论:荧光显微镜和ICCD采集细胞内光敏剂的荧光图像灵敏度高,方法可靠、实用。HMME较多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吸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单甲醚 细胞内分布 荧光显微镜 像增强型电荷耦联装置
下载PDF
细胞种类及孵育时间对血卟啉单甲醚在细胞内分布的影响
3
作者 戴维德 刘凡光 +4 位作者 顾瑛 王雷 李晓松 丁新民 曾晶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细胞种类 孵育时间 血卟啉单甲醚 细胞内分布
下载PDF
细胞内分布克隆——一种新的功能性基因克隆方法
4
作者 王冀姝 王莉 韩骅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9-592,共4页
明确蛋白质的细胞内定位对了解蛋白质的功能有很强的提示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蛋白质细胞内定位信号和转运机理的深入了解,建立了根据蛋白质分子在细胞内的特殊定位进行快速功能性基因克隆的方法,即细胞内分布克隆。其筛选基础可以是形态... 明确蛋白质的细胞内定位对了解蛋白质的功能有很强的提示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蛋白质细胞内定位信号和转运机理的深入了解,建立了根据蛋白质分子在细胞内的特殊定位进行快速功能性基因克隆的方法,即细胞内分布克隆。其筛选基础可以是形态学的,也可以是功能上的。利用这些方法克隆了许多定位于特定细胞器但功能未知的蛋白基因。本文对这些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分布克隆 功能性基因克隆 蛋白质 细胞内定位
下载PDF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修饰对pH敏感型PLGA微粒性质及其在巨噬细胞内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张如霞 康桐桐 +1 位作者 代小静 贺进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47-255,共9页
研究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修饰对pH敏感型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粒性质及其在巨噬细胞中分布的影响.通过微孔膜乳化技术与复乳溶剂挥发法相结合制备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修饰的pH敏感型PLGA微粒,用单因素法对pH敏感型PLGA微粒的制备工... 研究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修饰对pH敏感型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粒性质及其在巨噬细胞中分布的影响.通过微孔膜乳化技术与复乳溶剂挥发法相结合制备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修饰的pH敏感型PLGA微粒,用单因素法对pH敏感型PLGA微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以Bradford protein assay法测定微粒的蛋白含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粒的形态结构,用马尔文粒径仪测定了微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了微粒的细胞毒性,并利用荧光标记法确定了微粒在巨噬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发现,4种微粒粒径为1 000~1 200 nm;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修饰后的微粒包封率明显上升,zeta电位显著升高,壳聚糖修饰的微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而未被修饰的微粒主要分布在溶酶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型微粒 壳聚糖修饰 细胞毒性 细胞内分布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胶束的制备、细胞内分布及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松 汪茂胜 +2 位作者 周定荣 房芳 窦润鹏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41-2150,共10页
目的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纳米胶束,并研究该胶束的细胞内分布及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丹参酮ⅡAPEG-PCL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条件,优选后的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进行... 目的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纳米胶束,并研究该胶束的细胞内分布及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丹参酮ⅡAPEG-PCL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条件,优选后的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进行粒径、Zeta电位和透射电镜检测表征,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香豆素-6作为荧光探针,评价PEG-PCL纳米胶束在细胞内的摄取及分布,再进行细胞外存留药物实验,验证PEG-PCL纳米胶束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性能;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方法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评价丹参酮ⅡAPEG-PCL纳米胶束的药效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的优选工艺条件:丹参酮ⅡA与PEG-PCL投料比为1.2∶10,转速为100 r/min,水化温度为37℃,采用旋蒸方式形成薄膜,然后冷冻干燥除尽有机溶剂,在水化超声形成纳米胶束;优选工艺后的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粒径为(16.8±0.4)nm,Zeta电位为(-29.8±4.9)m V,载药量为(7.8±0.6)%,包封率为(86.4±5.2)%,稳定性良好;荧光实验表明,PEG-PCL纳米胶束可以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进入细胞后,还可将药物聚集在线粒体周围,重合性良好;药效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PEG-PCL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病理变化,这些药效结果均明显优于丹参酮ⅡA。结论丹参酮ⅡA PEG-PCL纳米胶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丹参酮ⅡA的心肌细胞摄取量,并聚集在线粒体周围,增强药物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纳米胶束 薄膜水化法 线粒体 细胞摄取 细胞内分布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正交试验 稳定性评价
原文传递
血卟啉单甲醚细胞内分布的荧光显微成像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雷 戴维德 +2 位作者 李家泽 刘凡光 顾瑛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7-239,246,共4页
目的 :探索将荧光显微成像应用于血卟啉单甲醚 (HMME)细胞内分布研究 ;方法 :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致冷IC CD分别采集HMME在人体食管癌细胞和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荧光显微数字图像 ,并在计算机中进行图像处理 ;结果 :不同浓度和不... 目的 :探索将荧光显微成像应用于血卟啉单甲醚 (HMME)细胞内分布研究 ;方法 :应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致冷IC CD分别采集HMME在人体食管癌细胞和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荧光显微数字图像 ,并在计算机中进行图像处理 ;结果 :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下 ,HMME在两种细胞中均主要分布于胞浆及其中各细胞器内 ,而在细胞核内几乎无分布 ;结论 :倒置荧光显微镜和高灵敏度致冷ICCD可有效应用于低荧光效率光敏剂细胞内分布研究 ;细胞核不是HMME在两种细胞内的主要定位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血卟啉单甲醚 细胞内分布 荧光显微镜 ICCD
原文传递
光敏剂亚细胞分布位点光漂白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戴维德 李晓松 +2 位作者 曾晶 刘凡光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光敏剂亚细胞分布位点光漂白作用的发生特点。方法将血卟啉单甲醚(hem atopro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与传代培养ECV304细胞共同孵育12h后,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对细胞内HMME进行亚细胞定位... 目的探讨光敏剂亚细胞分布位点光漂白作用的发生特点。方法将血卟啉单甲醚(hem atopro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与传代培养ECV304细胞共同孵育12h后,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对细胞内HMME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定量分析。应用荧光显微镜汞灯照射以激发光敏剂产生光动力效应,并加入ROS探针H2DCF-DA检测单线态氧的产生。分别在光照前后采集四种细胞器及DCF的荧光图像并进行荧光强度的定量分析。结果细胞总荧光光强在光照后较光照前降低26.4%;以每种细胞器光照前的平均荧光光强比值为基准,则光照后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分别降低了31.1%、23.4%、5.8%和5.0%。线粒体区域在单纯光照和有HMME存在情况下后均检测到DCF荧光的增强。结论光动力效应可能导致亚细胞结构内产生不同数量的单线态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光漂白作用,线粒体区域HMME光漂白速率较快;线粒体区域产生数量较多的单线态氧,可能是光动力效应的主要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细胞内分布 光漂白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稀土元素铕在小麦细胞内的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曾福礼 安宜 邓汝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小麦根施稀土元素铕数天后,Eu3+在根和叶片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分布定位.测试结果与对照相比,小麦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相对荧光强度较强,细胞质中没有铕的荧光;根和叶片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单位蛋白所结合的稀土...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小麦根施稀土元素铕数天后,Eu3+在根和叶片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分布定位.测试结果与对照相比,小麦细胞膜和线粒体的相对荧光强度较强,细胞质中没有铕的荧光;根和叶片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单位蛋白所结合的稀土元素铕的含量不同.表明稀土元素铕在细胞内与蛋白质的结合不具有随机性,而是在细胞膜和线粒体内有富集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小麦 荧光光度法 细胞内分布
下载PDF
血卟啉单甲醚蛋白结合状态对其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维德 李晓松 +2 位作者 曾晶 刘凡光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的条件下血卟啉单甲醚向细胞内转运及分布的特点。方法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条件下,将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传代培养HeLa细胞共同孵育2h和12h。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分析法对细胞内H... 目的探讨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的条件下血卟啉单甲醚向细胞内转运及分布的特点。方法在不同种类血浆蛋白条件下,将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传代培养HeLa细胞共同孵育2h和12h。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和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分析法对细胞内HMME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孵育2h与12h比较,不含血清组中4种细胞器内HMME的平均荧光光强比值都有升高,以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显著,溶酶体稍有升高;白蛋白(Alb)组中4种细胞器中溶酶体的HMME平均荧光光强比值升高较显著,其他3种细胞器则略有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组中4种细胞器中溶酶体内HMME的平均荧光光强比值升高更加显著,其他细胞器的HMME平均荧光光强比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lb组。结论在短时间内进入细胞的主要为游离型HMME,转运形式以单纯被动扩散为主,以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为主要分布位点,溶酶体次之。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HMME可以和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HMME,以胞吞形式进入细胞,二者相比,和LDL结合的HMME更易穿过细胞膜,溶酶体吸收HMME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单甲醚 血浆蛋白 细胞内分布
下载PDF
荧光素标记的反义寡核苷酸在人肝癌细胞中的时相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立民 任中原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2期87-89,共3页
观察荧光素(FITC)标记的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经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后,在完整的人肝癌细胞(2.2.15细胞)中的时相分布。结果显示,荧光素标记的反义寡核苷酸在加入30分钟后,大多进入细胞质,而且在10分钟以后,大部分迅速聚积于... 观察荧光素(FITC)标记的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经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后,在完整的人肝癌细胞(2.2.15细胞)中的时相分布。结果显示,荧光素标记的反义寡核苷酸在加入30分钟后,大多进入细胞质,而且在10分钟以后,大部分迅速聚积于细胞核中,它们在细胞核及细胞质中可稳定存在12小时以上。研究结果为探讨反义寡核苷酸在完整细胞中的作用机理以及设计更有效的反义寡核苷酸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 反义寡核苷酸 细胞内分布 肝肿瘤
下载PDF
5’-FITC标记的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中的分布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美华 朱贤立 赵洪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 观察修饰型和非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或直接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后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稳定性,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5’-FTTC)标记的18mer硫代磷酸化修饰型及未修饰型PCNA反义... 目的 观察修饰型和非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或直接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后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稳定性,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5’-FTTC)标记的18mer硫代磷酸化修饰型及未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脂质体介导下或直接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应用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荧光在转染细胞内的时相分布。结果 修饰型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细胞30min后,荧光在胞浆内呈现离散型点状分布,6h后胞浆荧光较强但仅有极少数细胞核有荧光积聚。在脂质体介导下,荧光细胞数目明显增加,2h后几乎所有细胞核内均出现荧光,持续24h后核内荧光逐渐减弱。而未修饰型反义寡苷酸在直接转染或脂质体介导下均发现荧光在数小时后消散。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DOSPER不仅能促进PCNA反义寡核苷酸进入BT325细胞核,而且其与反义寡核苷酸形成的脂质体/反义寡核苷酸复合物对反义寡核苷酸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硫代磷酸化修饰能增加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BT325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PCNA 细胞内分布
下载PDF
c-myc反义寡核苷酸在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中的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石光 司徒镇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观察硫代修饰型c-myc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分布,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基因表达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FITC标记硫代磷酸化修饰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培养的粘液表皮样... 目的 观察硫代修饰型c-myc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分布,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基因表达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FITC标记硫代磷酸化修饰的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培养的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及细胞内的时相分布。结果 硫代修饰型c-myc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后12h,细胞胞浆内即有较强的荧光分布;转染MEC-1细胞24h细胞胞浆荧光达高峰;转染48h细胞胞浆荧光减弱;转染72h细胞胞浆荧光进一步减弱,但未消失。结论 硫代修饰型c-myc反义寡核苷酸主要分布于细胞胞浆,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mRNA的翻译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TC 反义寡核苷酸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细胞内分布 粘液表皮样癌
下载PDF
纳米SiO_2颗粒在HepG2细胞中的分布及其细胞毒性
14
作者 孙磊 李阳 +3 位作者 刘晓梅 杜忠君 金明华 孙志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检测纳米SiO2颗粒作用于HepG2细胞后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分布情况及颗粒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纳米颗粒的摄取、分布与细胞毒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EM)及动态光散射法检测纳米SiO2颗粒的表征;纳米SiO2颗粒作用HepG2... 目的:检测纳米SiO2颗粒作用于HepG2细胞后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分布情况及颗粒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纳米颗粒的摄取、分布与细胞毒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透射电镜(TEM)及动态光散射法检测纳米SiO2颗粒的表征;纳米SiO2颗粒作用HepG2细胞后,用荧光显微镜及TEM观察纳米SiO2颗粒的细胞摄取及细胞内分布情况;不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0、25、50、100及200mg·L-1)作用于HepG2细胞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Rhodamine123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TEM结果显示,纳米SiO2颗粒呈球形,分散性好,大小均一。动态光散射法结果显示,纳米SiO2颗粒在无血清DMEM中粒径约为94nm,分散性较好。纳米SiO2颗粒作用于HepG2细胞3h即可进入细胞;作用24h后,可以单一颗粒或成簇的形态分散在胞质内,并在线粒体等细胞器内沉积;不同浓度纳米SiO2颗粒作用于细胞24h后,各组细胞存活率及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剂量增加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纳米SiO2颗粒进入细胞并在细胞器中沉积,可导致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损伤,进而产生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颗粒 细胞内分布 线粒体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血卟啉单甲醚在A549肺癌细胞内亚细胞分布的动态变化
15
作者 戴维德 李晓松 +2 位作者 曾晶 刘凡光 顾瑛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在A549肺癌细胞内亚细胞分布的动态变化。方法:传代培养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HMME孵育2 h和12 h。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电感耦合器材(Charge-coupled device,CCD)组成...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在A549肺癌细胞内亚细胞分布的动态变化。方法:传代培养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HMME孵育2 h和12 h。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电感耦合器材(Charge-coupled device,CCD)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荧光探针标记技术,采用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研究HMME在不同时间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在2 h和12 h两个孵育时间点高尔基体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J1/J2)值都最高;随着孵育时间延长,A549细胞的四种细胞器J1/J2值都升高且溶酶体幅度最大。结论:孵育时间是影响HMME亚细胞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A549肺癌细胞各细胞器吸收HMME能力逐渐增强,尤以溶酶体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育时间 细胞种类 血卟啉单甲醚 细胞内分布
下载PDF
HER-2靶向硼脂质体的细胞靶向与细胞内分布研究
16
作者 郑树 魏启春 +2 位作者 沈俐 Erika Bohl Kullberg Lars Gedda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分析新制备的HER2靶向硼脂质体在细胞靶向、滞留及细胞内分布等方面的特性,探讨该脂质体作为靶向给药系统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研究的可能性。方法分别从靶向剂Trastuzumab、脂质体和装载的WSA3个方面观察SKBR3细胞对125ITrastuzumabW... 目的分析新制备的HER2靶向硼脂质体在细胞靶向、滞留及细胞内分布等方面的特性,探讨该脂质体作为靶向给药系统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研究的可能性。方法分别从靶向剂Trastuzumab、脂质体和装载的WSA3个方面观察SKBR3细胞对125ITrastuzumabWSA3H脂质体的摄取与滞留。Trastuzumab标记了125I用伽玛计数器检测;脂质体标记了3H用液闪计数器检测;WSA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WSA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最初8h细胞对125ITrastuzumab的摄取量快速增加,24h后细胞内125I量反而有所下降。细胞对3H脂质体的摄取随培养时间而增加,直到48h也没有达到平台期。培养4、8及24h,细胞含硼量分别达到55、78及132×10-6。细胞摄取125ITrastuzumabWSA3H脂质体后,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24和48h,分别有90%、67%的WSA滞留在细胞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示大部分WSA位于细胞浆。结论细胞摄取量满意,WSA在细胞内滞留时间长,说明125ITrastuzumabWSA3H脂质体是一个很好的运载工具,有希望应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靶向硼脂质体 细胞靶向 细胞内分布 细胞滞留 肿瘤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在PC-12细胞内的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贵华 张宝林 +3 位作者 苏礼超 黄银平 范子梁 赵应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7-1051,共5页
有机物包覆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生物医学研究的工具。采用简便的高温热分解法合成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聚... 有机物包覆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越来越多地用作生物医学研究的工具。采用简便的高温热分解法合成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和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PEG/PEI-SPIONs),再在其表面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接枝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1, 2-dimyris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 DMPC),成功制备了DMPC-SPIONs。由热重结果分析可知DMPC的接枝率约为31.7%(质量分数)。将PEG/PEI-SPIONs和DMPC-SPIONs分别与PC-12细胞孵化,对孵化后的细胞进行表征和分析发现,大量的DMPC-SPIONs进入了细胞,而PEG/PEI-SPIONs进入细胞内的量较少。这表明DMPC对于氧化铁纳米粒子进入细胞起到关键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与DMPC-SPIONs孵化的PC-12细胞发现,氧化铁纳米粒子密集分布于溶酶体、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核膜表面,另外,也有一部分DMPC-SPIONs分布在细胞膜上的纤毛附近,并观察到细胞膜对纳米粒子的内吞现象。DMPC-SPIONs良好的膜透过性及在胞内细胞器的密集分布使其在磁热疗、磁共振成像、药物输运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修饰 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 细胞内分布 透射电镜形貌
下载PDF
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在人胃腺癌细胞内分布情况的研究
18
作者 殷荣 王颖 +2 位作者 赵洪友 甄洁 顾瑛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10-310,共1页
目的:观察两种新型光敏剂5.氨基.1-戊磺酸取代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和15位脱乙酰基13位3-氨基-1-丙磺酸取代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DPROHB)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并与其母体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B,HB)进行比较,初步了解两... 目的:观察两种新型光敏剂5.氨基.1-戊磺酸取代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和15位脱乙酰基13位3-氨基-1-丙磺酸取代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DPROHB)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并与其母体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B,HB)进行比较,初步了解两种新型光敏剂在线粒体的定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乙素 细胞内分布 衍生物 人胃腺癌 光敏剂 线粒体 磺酸
原文传递
人肾小球足细胞表达Nephrin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邢昌赢 孙彬 +2 位作者 王笑云 赵秀芬 陈荣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人足细胞在体外表达Nephrin的分子量大小、细胞内分布。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蛋白印迹研究原代培养人足细胞表达Nephrin的分布、蛋白质的分子量,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Nephrin的mRNA表达等,... 目的:观察人足细胞在体外表达Nephrin的分子量大小、细胞内分布。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蛋白印迹研究原代培养人足细胞表达Nephrin的分布、蛋白质的分子量,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Nephrin的mRNA表达等,RT-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加以确定。结果:体外原代培养的人足细胞可以表达Nephrin,间接免疫荧光显示其沿足细胞的细胞膜、细胞骨架和细胞核分布,并且在细胞内有一聚集中心。免疫蛋白印迹示人足细胞表达2种分子量的Nephrin,其中135kD的分子量与预期分子量一致,180kD的分子量与肾小球蛋白提取物一致,RT-PCR从基因水平确定了该蛋白的表达。结论:人足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表达不同分子量的Nephrin,并且在细胞内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自身细胞和肾脏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HRIN 细胞表达 体外研究 免疫蛋白印迹 间接免疫荧光法 细胞内分布 肾小球足细胞 mRNA表达 体外原代培养 RT-PCR 体外培养 分子量 PCR产物 蛋白提取物 体外表达 序列分析 细胞骨架 基因水平 实验方法 自身细胞 蛋白质
下载PDF
^(99)Tc^m-HL91在大鼠缺血脑内分布的放射自显影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刁尧 李亚明 +2 位作者 周丽坤 李德顺 高杰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6-158,i002,共4页
目的探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内的动态分布规律。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SD大鼠42只分为2组:①预处理脑缺血组(21只),脑缺血预处理20min,再灌注3d后再次脑缺血... 目的探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内的动态分布规律。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SD大鼠42只分为2组:①预处理脑缺血组(21只),脑缺血预处理20min,再灌注3d后再次脑缺血2h;②脑缺血组(21只),脑缺血2h。两组按再灌注时间不同(5、30min及1、2、4、8、12h)又各分为7个亚组,每组3只。用γ测量和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99TcmHL9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内的动态分布规律。结果γ测量结果示,注药后5min~2h,两组患侧与健侧脑组织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TNT)均为1.0左右,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药后4h两组TNT明显增加,4、8、12h预处理脑缺血组TNT分别为1.57±0.13、1.93±0.06、2.25±0.17,与同组2h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脑缺血组TNT分别为1.22±0.12、1.59±0.07、1.94±0.09,与同组2h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01);注药后4、8、12h预处理脑缺血组与脑缺血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放射自显影结果示,注药后5min~2h,两组患侧和健侧脑组织银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间质和毛细血管中,细胞内分布较少;注药后4h,两组患侧银颗粒主要分布于脑组织神经细胞内,而细胞间质和毛细血管内分布较少;两组8、12h亚组分布规律与4h亚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HL91 内分布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放射自显影方法 缺血脑组织 分布规律 脑缺血预处理 T/NT 细胞间质 再灌注时间 细胞内分布 神经细胞内 显著性 SD大鼠 0.05 两两比较 毛细血管 颗粒密度 脑组织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