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逆行追踪结合离体固定脑片细胞内染色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文军 李岩 +1 位作者 毛金标 郑则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并可在光、电镜下研究单个神经元形态和神经元回路的方法。此法主要包括荧光逆行标记、固定脑片细胞内电泳LuciferYellow和DAB光转化三个步骤。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送行追踪确定神经元...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并可在光、电镜下研究单个神经元形态和神经元回路的方法。此法主要包括荧光逆行标记、固定脑片细胞内电泳LuciferYellow和DAB光转化三个步骤。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送行追踪确定神经元投射部位;(2)进一步细胞内注射可充分显示神经元的树突构筑,尤其是远端树突和树突棘;(3)经DAB转化的神经元形象能长久保存,克服了荧光易褪色的缺点,可供详细观察和分析;(4)转化后的细胞,因已经过良好固定,结构保存较好;故可在电镜下进一步观察研究;(5)结合免疫荧光,通过Confocal显微镜可更清晰地观察LuciferYellow标记的细胞与其它神经纤维的联系;(6)此外还可用于病理检查的标本,研究人体脑组织神经元的形态特征。为此,此方法不失为一种研究单个神经元形态(尤其是树突构筑)和神经元回路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行追踪 离体固定脑片 细胞内染色 解剖
下载PDF
腹腔神经节单个神经元的HRP细胞内染色
2
作者 巫凌刚 高光成 陈宜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以豚鼠腹腔神经节为标本,应用离体神经节细胞内记录技术测量了37个神经元的基本电学参数;应用HRP细胞内染色技术在光镜下显示了10个神经元的形态;提出了在离体神经节单个神经元的HRP细胞内染色技术中避免HRP反应性红细胞的简便、可行方法。
关键词 细胞内染色 腹腔神经节 HRP法
下载PDF
细胞内染色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γ干扰素的产生
3
作者 孙淑惠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4年第2期45-45,共1页
细胞免疫反应在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裂解感染的细胞以及产生强有力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IFN-γ)]起作用的,而流式细胞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检测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中T细胞亚... 细胞免疫反应在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裂解感染的细胞以及产生强有力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IFN-γ)]起作用的,而流式细胞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检测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中T细胞亚群CD4和CD8细胞经抗原刺激后产生的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染色 检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特异性 Γ干扰素 细胞免疫反应
下载PDF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与形态学特性的相关性——细胞内染色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涂娅莉 阴正勤 +4 位作者 刘应兵 王蕾 高朋芬 王仕军 胡志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的关系 ,观察电生理特性和形态变化的同步化程度 ,认识正常视觉发育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 4~ 2 8d Sprague- ... 目的 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的关系 ,观察电生理特性和形态变化的同步化程度 ,认识正常视觉发育的细胞内机制。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 4~ 2 8d Sprague- Dawleg(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 ,再进行细胞内标记和组织学染色。 结果 成功标记 2 3例细胞 ,其中锥体细胞与非锥体细胞在电生理特性上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学上的成熟度不同。 结论  1视觉发育过程中 ,视皮层锥体细胞和非锥体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反映其参与不同的视皮层神经元回路的整合功能。 2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 ,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和电生理特性变化的同步化程度大于视皮层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动物实验 视觉发育 中高皮层神经元 细胞内染色
原文传递
一步法胞内染色在临床检测Th1和Th2细胞中的应用
5
作者 林向华 陈凤平 +4 位作者 王英 肖旺贤 林帝金 罗晓红 段朝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773,共6页
【目的】探讨一步法破膜剂(Per Fix-nc)进行胞内染色在流式细胞术临床检测Th1和Th2细胞中的应用。【方法】取10例健康儿童(HV)外周全血刺激培养,分别采用Per Fix-nc与两步法破膜剂固定破膜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细胞中的Th1%和T... 【目的】探讨一步法破膜剂(Per Fix-nc)进行胞内染色在流式细胞术临床检测Th1和Th2细胞中的应用。【方法】取10例健康儿童(HV)外周全血刺激培养,分别采用Per Fix-nc与两步法破膜剂固定破膜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细胞中的Th1%和Th2%,比较两种破膜剂检测Th1和Th2细胞有无差异,并进行方法一致性检验。并随机选取一例HV样本进行重复性试验。用10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Th1%和Th2%对实验条件进行验证。【结果】Per Fixnc和两步法破膜剂相比,HV中检测出的Th1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10(15.59-24.78)%和19.57(16.73-25.26)%(P>0.05),其相关系数r=0.777(P<0.01);Th2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83(1.52-2.38)%和1.87(1.43-2.42)%(P>0.05),其相关系数r=0.875(P<0.01)。重复性试验中,样本的Th1和Th2细胞百分比均值分别为(17.88±1.75)%、(1.47±0.13)%,CV分别为9.8%、8.8%。儿童AA患者的Th1和Th2细胞分别为(32.3±6.06)%、(1.55±0.34)%,Th1和Th2细胞较儿童HV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一步法(Per Fix-nc)与两步法破膜剂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在简化破膜操作流程的同时,能达到较两步法更好的细胞分群,为临床上Th1和Th2细胞的日常检测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细胞内染色 TH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平竹仙 宋建新 朱红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194-1195,共2页
目的观察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外周血CD4+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的变化,探讨其在HPS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离HPS患儿(初诊组和缓解组)和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然后加佛波酯(PMA... 目的观察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外周血CD4+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的变化,探讨其在HPS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离HPS患儿(初诊组和缓解组)和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然后加佛波酯(PMA)、离子霉素(Ion),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内IL-17+水平。结果初诊组HPS患儿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t=11.34,P<0.01),二者又明显高于对照组(t=35.28、9.38,P<0.01)。结论 Th17细胞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是判断HPS患儿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细胞介素17 细胞内染色
下载PDF
端粒酶可使癌细胞增殖
7
作者 钟卫信 《医学信息》 1994年第4期169-169,共1页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在癌细胞中发现了一种促使细胞无限制地重复增殖的物质端粒酶。他们报道,细胞是否无限制增殖取决于细胞内染色体端点处被称为端粒的基因材料的状况。细胞每分裂增殖一次,端粒中大约千分之一的基因就会丧失...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在癌细胞中发现了一种促使细胞无限制地重复增殖的物质端粒酶。他们报道,细胞是否无限制增殖取决于细胞内染色体端点处被称为端粒的基因材料的状况。细胞每分裂增殖一次,端粒中大约千分之一的基因就会丧失;当基因完全丧失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细胞增殖 细胞内染色 基因 分裂增殖 无限制 增殖体 加拿大 细胞数量 科学家
下载PDF
简化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良忠 胡建娥 +6 位作者 常世川 熊德明 朱川 刘必宽 陈睿 谭建军 李刚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分别采用简化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染色效果。方法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经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离子霉素(Ionomycint,Ion... 目的分别采用简化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染色效果。方法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经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离子霉素(Ionomycint,Ion)和莫能霉素(Monensin)刺激4 h,分别以传统法(细胞刺激后进行表面染色,再固定,破膜,行细胞内染色)和简化法(细胞刺激后直接固定,破膜,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膜上膜内同时染色)进行细胞内染色。样本经抗体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简化法染色检测Th1细胞的百分比与传统染色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简化法染色检测Th17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传统方法(P<0.05)。与传统法比较,应用简化法,细胞于破膜后固定0、48、96 h染色,检测Th2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化法简化了操作流程,有利于流式细胞术的质控,可替代传统染色方法进行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细胞内染色 TH1细胞 TH2细胞 TH17细胞
原文传递
大鼠脊孤束-背索突触后神经元的微细结构 被引量:3
9
作者 孟卓 吕国蔚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69-272,共4页
首次将HRP细胞内注射技术应用于大鼠脊髓背角。从而提供了大鼠脊孤束-背索突触后(SST-DCPS)神经元的微细结构。在大鼠腰髓背角深层获得3例经细胞内染色显示出较完整结构的SST-DCPS神经元,其中2例位于第Ⅳ板层,胞体略呈梭形和三角形,参考... 首次将HRP细胞内注射技术应用于大鼠脊髓背角。从而提供了大鼠脊孤束-背索突触后(SST-DCPS)神经元的微细结构。在大鼠腰髓背角深层获得3例经细胞内染色显示出较完整结构的SST-DCPS神经元,其中2例位于第Ⅳ板层,胞体略呈梭形和三角形,参考Bennett对猫背索突触后(DCPS)神经元树突分布的分型,应为D型;另1例位于V层内侧,胞体呈椭圆形,树突分型为B型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染色 双投射神经元 HRP法
下载PDF
口腔粘膜扁平苔癣的SCE研究
10
作者 白滨 刘洪文 赵彦玲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7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扁平苔癣 口腔粘膜 口腔扁平苔藓 DNA损伤与修复 染色体畸变 免疫抑制治疗 哈尔滨市 放射治疗 细胞内染色 DNA修复
下载PDF
改良法制作的视网膜切片内核层神经元的形态和电学特性
11
作者 黄艳明 杨梅 袁容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低温琼脂包埋振动切片机切片法制作的大鼠视网膜切片内核层神经元的形态和基本电生理学特性。方法:采用低温琼脂包埋振动切片机切片的方法制作大鼠视网膜切片,对内核层的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同时在胞内液中加入荧光黄... 目的:探讨低温琼脂包埋振动切片机切片法制作的大鼠视网膜切片内核层神经元的形态和基本电生理学特性。方法:采用低温琼脂包埋振动切片机切片的方法制作大鼠视网膜切片,对内核层的神经元进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同时在胞内液中加入荧光黄观察记录细胞的形态。结果:该方法制作的视网膜切片切面平整、细胞活性好、保留了细胞之间的突起联系,能够根据细胞胞体的大小、位置初步辨别细胞的种类。在视网膜切片上荧光黄显示的细胞形态表明,双极细胞胞体呈梭形,突起主要沿纵向延伸;而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胞体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大,分别位于内核层的最外层和最内层。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的静息膜电位(RMP)和膜电容(Cm)明显高于双极细胞。给予时程40ms,步阶10mV从-60mV至+40mV的电压刺激,41.7%的视锥双极细胞和64.7%的无长突细胞表现出内向钠电流和外向钾电流,其他细胞则只表现出外向钾电流。结论:采用低温琼脂包埋振动切片机切片的方法操作简单,制作的切片质量稳定可靠,使得在视网膜切片上对包括水平细胞在内的不同内核层神经元进行膜片钳记录成为可能。进一步研究视网膜内核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有助于揭示视觉信号的发生、传导和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切片膜片钳 内核层 细胞内染色 细胞记录
下载PDF
孕妇的行为因素与优生
12
作者 范正江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5年第12期41-42,共2页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健康活泼。这得从婚前择偶开始,从如下五个方面严格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把优生优育具体化并落到实处,才能如愿以偿。 优化择偶,适时受孕 孩子质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细胞内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基因,胎儿...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伶俐、健康活泼。这得从婚前择偶开始,从如下五个方面严格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把优生优育具体化并落到实处,才能如愿以偿。 优化择偶,适时受孕 孩子质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细胞内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基因,胎儿的基因来自父母各半。带有遗传病因的人一旦成婚怀孕生下孩子,有可能是患有先天性疾病、畸形致残、智能低下等质量很差的后代。即使是很幸运的成活下来,也无法正常发育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因素 孕妇 胎儿 妊娠晚期 免疫功能 细胞内染色 致畸因素 智能低下 孩子质量 妊娠后
下载PDF
破译“生命密码”——人类基因组研究对医学的最大挑战
13
作者 孙文德 《科学之友》 1999年第4期28-28,共1页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们在细胞内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细胞内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组,而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内则含有基因组的一半,称为单倍基因组。人体单倍基因组包括22条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X 染色体和Y染色体)...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们在细胞内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细胞内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组,而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内则含有基因组的一半,称为单倍基因组。人体单倍基因组包括22条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X 染色体和Y染色体),约含有10万个基因,由30亿核苷酸组成。人类的各种生命活动、生长、发育,乃至疾病、寿命等遗传信息都储存在人的基因组中。开展人类基因组研究,对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医学研究,都有极重大的意义。由核辐射引起人基因损伤的研究,1984年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此项计划预计耗资30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组研究 染色 生命密码 人类新基因 细胞内染色 医学研究 生殖细胞 遗传信息 生物性状 基础研究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芮金兵 李晶 +5 位作者 尤海燕 吴玲 裘影影 罗燕萍 宋晓丽 焦志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分离RA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A—CD3、A—CD28),然后加佛波酯腐子霉素(PMMIon),经固定...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分离RA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A—CD3、A—CD28),然后加佛波酯腐子霉素(PMMIon),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T细胞内自细胞介素(IL)-17^+/干扰素(IFN)-γ^+、IL-17^+/IL-6^+水平。分组:①健康对照组;②RA病情稳定组;③RA病情活动组。结果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纯度〉90%。RA病情活动组IL-17表达水平(1.54±0.41)显著高于RA病情稳定组(0.70±0.21,P〈0.01),二者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2±0.12,P〈0.01)。用A—CD3、A—CD28、IL-23刺激后,CD4^+T细胞IL-17胞内表达水平较无刺激组显著增加(P〈0.05)。CD4^+T细胞IFN-γ表达水平呈现与IL-17表达相似的特点,而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IL-6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患者IL—17胞内表达水平与IFN-γ、IL-6无显著相关。结论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存在异常增高的Th17细胞,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有望作为判断RA患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TH17细胞 细胞内染色
原文传递
PerFix-nc在流式细胞术检测临床Th17细胞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向华 王英 +3 位作者 吴秋菊 李健 罗晓红 段朝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056-3058,3061,共4页
目的探讨一步法破膜剂(Per Fix-nc)在流式细胞术检测临床Th17细胞中的应用。方法取10例健康成人外周全血刺激培养,分别采用Per Fix-nc与两步法破膜剂固定破膜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细胞中的Th17百分比,比较2种破膜剂检测Th1... 目的探讨一步法破膜剂(Per Fix-nc)在流式细胞术检测临床Th17细胞中的应用。方法取10例健康成人外周全血刺激培养,分别采用Per Fix-nc与两步法破膜剂固定破膜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细胞中的Th17百分比,比较2种破膜剂检测Th17有无差异。并随机选取一例样本进行重复性试验。用1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h17百分比对实验条件进行验证。同时比较标本放置时间对Th17细胞检测的影响。结果 Per Fix-nc和两步法破膜剂相比,检测出的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78±0.85)%和(2.87±0.87)%(P〉0.05),其相关系数r=0.777。重复性试验中,样本的Th17均值为2.08%,CV 2.88%。变应性鼻炎患者的Th17为4.52%(3.36%~5.68%),较健康成人组明显升高(P〈0.05)。标本采集后立即孵育处理与标本隔天孵育处理的结果比较,后者的Th17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Per Fix-nc能同时进行膜上和胞内抗体的染色,简化了操作流程,为临床Th17细胞的日常检测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流式细胞 细胞内染色
原文传递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代谢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步军 孙建华 +1 位作者 黄萍 敖黎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所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之一的超氧阴离子进行检测,以探讨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的部分原因。 方法 正常足月新生儿组23例,取脐带血加以两种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刺激诱发中...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所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之一的超氧阴离子进行检测,以探讨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功能低下的部分原因。 方法 正常足月新生儿组23例,取脐带血加以两种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刺激诱发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代谢,用超氧阴离子特异性探针氢化溴乙非啶进行细胞内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对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强度进行检测;正常成人对照组15例,取外周血进行相同实验。最后采用血浆置换法探讨体液因素在中性粒细胞活性氧代谢中的作用。 结果 足月新生儿的绝大部分中性粒细胞与正常成人细胞一样随细菌的吞噬而产生活性氧自由基。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水平与成人基本相同;而对于大剂量大肠杆菌的刺激,其自由基产生水平较成人明显低下[细菌细胞比40∶1,平均荧光强度(MFI) 347±70和461±55, t=2.63, P<0.05; 细菌细胞比80∶1, MFI 335±66和535±76, t=4.26, P<0.01]。用成人血浆替代新生儿自身血浆后,大肠杆菌刺激下新生儿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产生水平显著提高(MFI:707±141和461±58, t=4.91, P<0.01)。 结论 全血条件下足月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水平与所吞噬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在大剂量大肠杆菌的刺激下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代谢水平 金黄色葡萄球菌 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产生 活性氧自由基 正常足月新生儿 活性氧代谢 大肠杆菌 平均荧光强度 细菌细胞 细胞内染色 特异性探针 流式细胞 血浆置换法 细胞吞噬 功能低下 正常成人 体液因素
原文传递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h1/ThZ细胞内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表达
17
作者 姜荣龙 骆抗先 富宁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慢性HBV感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医院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THL细胞 细胞内染色 细胞因子的表达 IL-4
原文传递
形态·比例·判别—关于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的判别
18
作者 贺康寿 《中学生物教学》 1999年第5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染色 染色单体 白化病 数目的 胚芽鞘 着丝点 有丝分裂后期 生长素 概率 细胞内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