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钱子对三种软骨细胞凋亡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梅 李平 +2 位作者 汪健 翟志敏 陈朝晖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7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马钱子对三种软骨细胞凋亡模型的影响。方法:在兔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2mmol/L硝普钠(SNP)、2mmol/LSNP+马钱子、10-4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10-4mol/LATRA+马钱子;在人胚胎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30ng/L肿瘤坏... 目的:观察中药马钱子对三种软骨细胞凋亡模型的影响。方法:在兔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2mmol/L硝普钠(SNP)、2mmol/LSNP+马钱子、10-4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10-4mol/LATRA+马钱子;在人胚胎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30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马钱子,各组培养24h后,采用AnnexinV/PI双参数法对软骨细胞凋亡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软骨细胞在加入SNP、ATRA、TNFα发生凋亡时,加入马钱子能降低SNP、ATRA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率(P<0.01,P<0.05),但对TNFα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中药马钱子对部分软骨细胞凋亡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模型 胚胎软骨 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体系 肿瘤坏死因子-Α ANNEXIN mol/L
下载PDF
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验证球形脂联素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红莉 严励 +4 位作者 程桦 叶建红 周嘉 李志臻 傅祖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1-113,i003,共4页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将随机细胞分为3组,每组3孔,分别为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3组培养基均含5g/L的牛血清白蛋白、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及体积分数为0.01的无水乙醇;棕榈酸组又加含有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又加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和0.5mg/L脂联素。处理48h后终止实验。采用Hochest33342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及脂联素处理后脂性凋亡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经Hochest33342染色检测3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不同(F=300.270,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2.40±1.57)%,(2.05±0.59)%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12.40±1.57)%,(3.87±0.93)%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②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3组明显不同(F=191.221,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6.33±5.6)%,(2.32±0.78)%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2.32±0.78)%,(4.90±0.82)%,P<0.05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结论:①Hoescht染色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结果均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5g/L的牛血清白蛋白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处理细胞48h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②球形脂联素可拮抗胰岛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发挥了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游离脂肪酸 拮抗作用 脂联素 球形 模型验证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细胞凋亡模型 mol/L 牛血清白蛋白 细胞指数 NIT-1 细胞 体积分数 棕榈酸 胎牛血清
下载PDF
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菲 华永庆 +5 位作者 林紫微 黄天一 崔杰 李梦雨 陈婷婷 许惠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0-1325,共6页
目的建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的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模型,并用于抗眼部细胞凋亡药物的活性评价。方法斑马鱼受精后30 h(hpf),加入DBP(0.1、10、50、100μmol·L^-1)18 h和42 h,观察斑马鱼的存活率;将30或54 hpf的斑马鱼在直射... 目的建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的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模型,并用于抗眼部细胞凋亡药物的活性评价。方法斑马鱼受精后30 h(hpf),加入DBP(0.1、10、50、100μmol·L^-1)18 h和42 h,观察斑马鱼的存活率;将30或54 hpf的斑马鱼在直射光或非直射光条件下,加入DBP(0.1、1、5、10、50μmol·L^-1)造模18 h,吖啶橙染色(AO),采用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情况;造模同时,给予不同浓度N-乙酰-L-半胱氨酸(NAC)或人参皂苷Rg1,观察药物对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DBP造模18、42 h,10μmol·L^-1及以下浓度对鱼卵存活率无明显影响,50μmol·L^-1及以上浓度会致使斑马鱼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30 hpf的斑马鱼在10μmol·L^-1 DBP造模18 h后显示明显的眼部细胞凋亡(P<0.01)。斑马鱼在72 h可见眼部细胞自发性凋亡,且与光照条件无关。在该造模条件下,NAC或人参皂苷Rg1均能抑制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P<0.05)。结论利用DBP可快速高效地建立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药物活性的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眼部细胞凋亡模型 活性评价 N-乙酰-L-半胱氨酸 人参皂苷RG1
下载PDF
基于干眼症细胞凋亡模型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对foxp3mRNA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方 万咪咪 +2 位作者 卢书娟 胡文婧 石玉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0-816,共7页
目的基于干眼症细胞凋亡模型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对foxp3mRNA的作用。方法对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的泪腺上皮细胞进行培养,实验采用3代泪腺上皮细胞,将其随机分为淫羊藿总黄酮、雄激素和空白组。建立干眼细胞模型,将含有淫羊藿总黄... 目的基于干眼症细胞凋亡模型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对foxp3mRNA的作用。方法对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的泪腺上皮细胞进行培养,实验采用3代泪腺上皮细胞,将其随机分为淫羊藿总黄酮、雄激素和空白组。建立干眼细胞模型,将含有淫羊藿总黄酮、丙酸睾酮和空白的血浆分别加入三组泪腺上皮细胞进行干预,然后加入Trizol试剂分离RNA,最终免疫反应相关因子Foxp3mRNA的表达采用定量PCR法来检测。结果雄激素组和淫羊藿总黄酮组中Foxp3mRNA的含量高于空白组,差异显著(P <0.01);淫羊藿总黄酮组中Foxp3mRNA的含量高于雄激素组,差异显著(P <0.01)。结论含有淫羊藿总黄酮的血浆可增加干眼泪腺上皮细胞凋亡模型中Foxp3mRNA的含量。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可增加Foxp3mRNA的含量来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含药血浆 干眼症 泪腺 细胞凋亡模型 Foxp3mRNA
下载PDF
NDRG2与转录因子NF-κB在不育症患者及动物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模型中的作用
5
作者 李腾 胡静 何功浩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2,共1页
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是一些临床不育症,例如,唯支持细胞综合征以及生精功能低下的患者睾丸活检标本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前期研究证实,许多促凋亡因子,例如,NF—κB(nuclear factor—kappaB)和Fas,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是一些临床不育症,例如,唯支持细胞综合征以及生精功能低下的患者睾丸活检标本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前期研究证实,许多促凋亡因子,例如,NF—κB(nuclear factor—kappaB)和Fas,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具体信号通路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间质 细胞凋亡模型 不育症 NDRG2 转录因子 患者 NF 唯支持细胞综合征
下载PDF
人重组Fas配体体外诱导细胞周期特异性凋亡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小军 胡静 +5 位作者 李小兰 肖徽 陶德定 龙浩成 胡俊波 龚建平 《细胞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以Molt-4、Jurkat细胞株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PBL)为靶细胞,检测细胞膜上Fas的表达。人重组Fas配体(recombinanthumanFasligand,rhFasL)诱导细胞6~36h后用改良后的API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诱导凋亡过程中细胞... 以Molt-4、Jurkat细胞株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PBL)为靶细胞,检测细胞膜上Fas的表达。人重组Fas配体(recombinanthumanFasligand,rhFasL)诱导细胞6~36h后用改良后的API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诱导凋亡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的变化,探讨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显示:rhFasL诱导Molt-4、Jurkat细胞株和植物血凝素刺激进入细胞周期的PBL的凋亡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并始动于G1期;而G0期PBL的细胞膜上虽然也有Fas的表达,但不能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还发现rhFasL诱导细胞凋亡时G1期的细胞周期蛋白D3明显升高,细胞周期蛋白E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rhFasL体外诱导的细胞凋亡发生在晚G1期,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细胞是否通过限制点进入细胞周期有关,细胞凋亡发生于晚G1期是G1期细胞周期蛋白E的下降和检测点的监督导致DNA受损的细胞不能通过G1/S交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Fas配体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模型 体外 流式细胞
下载PDF
体外培养成人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7
作者 杨胜利 何作云 +3 位作者 冯兵 张华 王惠春 肖颖彬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865-867,共3页
目的 建立缺氧诱导体外培养的成人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进行消化 ,用差速黏附贴壁法、Brdu加入和人为破坏成纤维细胞法纯化心肌细胞 ,用IMDM培养基培养 ,4~ 6d后将体外培养的成人心肌细胞置于 3 %氧气、92 %氮... 目的 建立缺氧诱导体外培养的成人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进行消化 ,用差速黏附贴壁法、Brdu加入和人为破坏成纤维细胞法纯化心肌细胞 ,用IMDM培养基培养 ,4~ 6d后将体外培养的成人心肌细胞置于 3 %氧气、92 %氮气及 5 %二氧化碳孵箱中 ,6、12、2 4、48h缺氧后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 4h ,造成缺氧损伤所致细胞凋亡模型 ,分别用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法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 心肌细胞经历缺氧损伤后 ,倒置显微镜、电镜、TUNEL染色均观察到凋亡阳性细胞。TUNEL法定量检测 ,心肌细胞缺氧培养 6、12、2 4、48h后 ,其凋亡率分别为 :( 3 3± 0 9) %、( 8 3± 1 8) %、( 16 1± 2 6) %和( 19 4± 2 3 ) %。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模型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对泪腺上皮细胞凋亡模型Caspase-3及Caspase-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方 洪作权 +2 位作者 卢书娟 胡文婧 石玉恒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对雄兔泪腺上皮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Caspase-8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雄兔泪腺上皮细胞,随机分为淫羊藿黄酮治疗组(黄酮组)、含雄激素培养对照组(雄激素组)和空白对照...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对雄兔泪腺上皮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Caspase-8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雄兔泪腺上皮细胞,随机分为淫羊藿黄酮治疗组(黄酮组)、含雄激素培养对照组(雄激素组)和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分别加入含淫羊藿总黄酮血浆、丙酸睾酮、空白血浆干预48 h后,各组加入双氧水(H2O2)诱导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黄酮组及雄激素组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降低(P<0.01),同时黄酮组较雄激素组的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浆作用于泪腺上皮细胞凋亡模型可抑制Caspase-3及Caspase-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泪腺 细胞凋亡模型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半胱氨酸蛋白酶-8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脾细胞凋亡 被引量:2
9
作者 韩钧凌 蔡德鸿 +3 位作者 张桦 孙佳 陈宏 刘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人脾细胞影响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以获得稳定的人脾细胞凋亡模型. 方法:采用研磨法获得悬浮的人脾细胞,将细胞分组后给予相应的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运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功能,将细胞与Anne...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人脾细胞影响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以获得稳定的人脾细胞凋亡模型. 方法:采用研磨法获得悬浮的人脾细胞,将细胞分组后给予相应的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运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功能,将细胞与Annexin V—FITC/PI混合孵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 结果:人脾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凋亡率与H2O2呈剂量一效应关系,随着H2O2浓度的增高,线粒体功能逐渐降低,而凋亡率则随H2O2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同时它们与H2O2处理时间也存在时间-效应的关系.各处理组间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55.01±9.11%(100μmol/L),44.07±9.00%(50μmol/L),30.20±6.75%(25 μmol/L)和9.97±1.68% (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H2O2 100 μmol/L处理的细胞组于6 h达到凋亡高峰(69.28±3.01)%. 结论:H2O2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脾细胞凋亡,建立人脾细胞凋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体外培养 过氧化氢 四唑盐(MTT)比色法 细胞凋亡模型 线粒体功能 H2O2 ANNEXIN 流式细胞仪检测 mol/L 量效关系 不同浓度 生理盐水 效应关系 细胞 存在时间 处理时间 研磨法 细胞 对照组 细胞
下载PDF
豁痰祛瘀法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耳蜗毛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红梅 熊大经 《中医研究》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豁痰祛瘀法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早期内耳病变中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内耳病变大鼠模型,同时用中药复方高、低剂量灌胃治疗,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都可喜组(都可喜灌胃)... 目的:探讨中医豁痰祛瘀法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早期内耳病变中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内耳病变大鼠模型,同时用中药复方高、低剂量灌胃治疗,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都可喜组(都可喜灌胃)、西药都可喜+优降糖组(二者混合灌胃),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技术(TUNEL)试剂盒进行测试。结果:TUNEL显示糖尿病大鼠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内皮细胞出现凋亡细胞,而正常对照组无阳性凋亡细胞,模型对照组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中药复方组(P<0.05)。结果:豁痰祛瘀中药能够抑制糖尿病导致的耳蜗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细胞的凋亡,改善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豁痰祛瘀法 糖尿病内耳病变 耳蜗外毛细胞 细胞痰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脉冲染料激光不同治疗周期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玉 李栋梁 +2 位作者 陈志勇 谭强 周业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907-190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周期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1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不同治疗周期(1周治疗组与2周治疗组)脉冲染料激光...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周期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1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不同治疗周期(1周治疗组与2周治疗组)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兔耳增生性瘢痕经不同治疗周期(1周治疗组与2周治疗组)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治疗周期脉冲染料激光照射均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但从减轻医生工作强度及减轻病患治疗费用角度考虑,利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2周一次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染料激光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兔耳瘢痕模型:细胞
下载PDF
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P53、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瀛娟 赵秀兰 +1 位作者 王世忠 颜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6-998,102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病理形态学改变,P53、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视神经损伤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9组,每组8只,其中2组分别为正常组和假伤组,...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病理形态学改变,P53、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视神经损伤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9组,每组8只,其中2组分别为正常组和假伤组,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应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建立大鼠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1、3、5、7、9、14、28d各处死8只,病理学观察RGCs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分析P53、Bax和Caspase3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ldRGCs开始减少,14d内呈快速减少,14d后减少速度减慢,28d后趋于稳定;P53、Bax、Caspase3伤后表达较正常组和假伤组明显增加。结论:视神经损伤后RGCs数目减少是其视功能下降的重要病理基础,凋亡是RGCs的死亡机制之一,P53、Bax和Caspase3在RGCs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BCL-2相关X蛋白质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SPP1在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13
作者 虞亘明 王鑫玮 +4 位作者 骆金光 苏萧 陶怀祥 闻志远 关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47-1954,共8页
目的探究SPP1基因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GSE131454数据集显示了肾I/R组和Sham组基因的差异表达。在GSE131454数据库中搜索,通过相关文献我们选择了SPP1作为研究对象。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I组)和... 目的探究SPP1基因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GSE131454数据集显示了肾I/R组和Sham组基因的差异表达。在GSE131454数据库中搜索,通过相关文献我们选择了SPP1作为研究对象。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各6只,IRI组使用无损伤显微血管夹钳夹肾蒂使肾脏缺血30 min,Sham组不做处理。采集肾组织并检测两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的变化,PAS染色检测两组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SPP1基因和α-SMA基因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脏SPP1和Caspase-3的表达。肾小管上皮HK-2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分为Control组和H/R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PP1、Caspase-3、Kim-1蛋白的相对表达。HK-2细胞分别转染si-NC和si-SPP1,检测各组干扰效率后分为si-NC+Control组、si-NC+H/R组、si-SPP1+H/R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3、Kim-1蛋白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IRI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相比Sham组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观察到严重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及坏死。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脏组织中SPP1和α-SM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Sham组相比,IRI组大鼠组织显示SPP1和Caspase-3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后SPP1、Caspase-3、Ki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si-SPP1组细胞SPP1蛋白表达低于si-NC组细胞(P<0.05)。si-NC+H/R组的Caspase-3、Kim-1蛋白相对表达量和凋亡率均高于si-NC+Control组(P<0.05),si-SPP1+H/R组的Caspase-3、Kim-1蛋白相对表达量和调亡率均低于si-NC+H/R组(P<0.05)。结论SPP1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上调,下调SPP1表达可抑制H/R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SPP1 HK-2细胞 大鼠 缺氧复氧模型细胞
下载PDF
下调hnRNP A2/B1基因表达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倩竹 马磊 +2 位作者 陈欢 蒋电明 李龙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87-1295,共9页
目的:通过下调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 RNP A2/B1)的表达,探讨该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体内外生长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 目的:通过下调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 RNP A2/B1)的表达,探讨该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体内外生长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和hn RNP A2/B1下调组(转染sh RNA-hn RNP A2/B1干扰质粒)。质粒转染骨肉瘤MG-63细胞后,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鉴定转染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组细胞中hn RNP A2/B1、磷酸化的Akth r308(phosphorylated Akth r308,p-Akth r308)、p-AktSer473及Akt下游分子p21、p27、cleaved caspase-3和Bcl-2的表达变化;MTT法和FCM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周期分布和早期凋亡率。将阴性对照组和hn RNP A2/B1下调组细胞分别接种入同一裸鼠的对称部位皮下组织,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阴性对照组和hn RNP A2/B1下调组细胞中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说明质粒转染成功。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hn RNP A2/B1下调组中hn RNP A2/B1、p-AktThr308、p-AktSer473和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p21、p27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hn RNP A2/B1下调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0.01),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同时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升高(P<0.001)。动物体内研究证实,hn RNP A2/B1下调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P<0.05),并且hn RNP A2/B1下调组移植瘤组织中PCNA和Ki-67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下调hn RNP A2/B1基因表达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涉及Akt信号通路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B组 细胞增殖 细胞异种移植模型抗肿瘤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