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海英 关广聚 +3 位作者 张燕 柳刚 陈兵 李学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5-687,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传代次数多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肾脏肿瘤手术切除后远离患病部位的正常肾脏组织、水囊引产的胎儿肾,三层筛网滤过分离,取最下层筛网上组织,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时采用...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传代次数多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肾脏肿瘤手术切除后远离患病部位的正常肾脏组织、水囊引产的胎儿肾,三层筛网滤过分离,取最下层筛网上组织,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技术,对鼠抗人结蛋白,鼠抗人角蛋白进行鉴定,采用MTT、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不同来源肾脏的系膜细胞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形态学、免疫荧光法鉴定表明培养细胞为肾小球系膜细胞,胎肾原代培养后8~10 d即可传代,而成年肾脏原代培养后需15~16 d方可传代。成年肾脏培养细胞至第4代细胞生长缓慢,贴壁能力减弱,出现死亡。而胎肾培养细胞则可继续培养至第7~10代。结论:三层滤网法分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方法简单、高效,培养的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符合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且进一步证明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肾脏原代细胞培养容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原代培养 成人肾脏 胎肾
下载PDF
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欣 成娅 +3 位作者 程湘 刘萍 王智 林桂兰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02-703,705,共3页
目的改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以使其可作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DysfunctionalUterine Bleeding,DUB)的体外实验模型之一。方法在取材、培养条件和细胞纯化等方面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了改进。结果3... 目的改进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以使其可作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DysfunctionalUterine Bleeding,DUB)的体外实验模型之一。方法在取材、培养条件和细胞纯化等方面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了改进。结果34份标本,23份获得成功。培养时间为4~22d,无1例发生污染。接种后的5~6d为进行实验的最佳时间。结论改进后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法克服了污染问题,增加了可获得的细胞数。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可作为功血的体外实验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 子宫内膜 腺上皮细胞 细胞原代培养
下载PDF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9
3
作者 尹燕志 张李梅 +2 位作者 鞠建伟 王鸿梅 王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39-1942,共4页
背景:肾小球系膜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低,生存时间短,传代次数少。其中分离提取肾小球一直是培养高纯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最大瓶颈。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自愿水囊引产的胎儿肾... 背景:肾小球系膜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低,生存时间短,传代次数少。其中分离提取肾小球一直是培养高纯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最大瓶颈。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自愿水囊引产的胎儿肾,采用肾皮质组织块法合优生选择法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系膜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表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呈梭形/不规则星形和细长形,胞质中各种细胞器丰富,细胞突起明显,胞膜上有很多微绒毛,细胞表达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波形蛋白、结蛋白,而不表达细胞角蛋白、Ⅷ因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发现系膜细胞波形蛋白表达阳性并具有特征性纤维束。说明培养的系膜细胞符合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肾皮质组织块法合优生选择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原代培养 肾皮质组织块法 优生选择法 泌尿系统组织工程
下载PDF
湖北钉螺细胞原代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延 蒋明森 +2 位作者 钟沁萍 桂建芳 董惠芬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研究湖北钉螺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无菌处理并解剖钉螺成螺及螺胚,分别获得软体、肝脏、外套膜及胚胎组织。将软体、肝脏及胚胎组织剪碎,用0.25%胰蛋白酶和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混合液4℃下消化数小时,所得细胞按三宅的... 目的 研究湖北钉螺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无菌处理并解剖钉螺成螺及螺胚,分别获得软体、肝脏、外套膜及胚胎组织。将软体、肝脏及胚胎组织剪碎,用0.25%胰蛋白酶和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混合液4℃下消化数小时,所得细胞按三宅的湿润系统固定法接种于钉螺的外套膜组织。培养液为1/2浓度的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μg/ml),温度为27℃~28℃,pH7.2~7.4。结果 钉螺的胚胎组织冷消化后,获大量游离细胞。接种培养5d,见有贴壁细胞,扁平状,多边或不规则形,大小约为(15~20×12~15)μm。培养细胞以悬浮状为主,直径为8~12μm,少数为30~35μm。生长良好,可传代培养。结论 钉螺胚胎细胞可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细胞原代培养 胚胎细胞 外套膜 胰蛋白酶
下载PDF
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萍 郭威 +2 位作者 刘丹 刘枫 郑立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6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原代培养 实验教学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无菌操作技术 细胞生物学 初代培养 离体时间 遗传性状
下载PDF
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电生理特征记录 被引量:2
6
作者 童敏 杨向军 +1 位作者 李红霞 韩莲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观察其搏动性,并探索其静息电位(RP)、自发性动作电位(AP)等电生理特征。方法用0.1%胰蛋白酶分离新生1~2 d SD大鼠心室肌细胞,并用差速贴壁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纯化心肌细胞;通过光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 目的分离培养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观察其搏动性,并探索其静息电位(RP)、自发性动作电位(AP)等电生理特征。方法用0.1%胰蛋白酶分离新生1~2 d SD大鼠心室肌细胞,并用差速贴壁法和5-溴脱氧尿嘧啶纯化心肌细胞;通过光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和搏动情况;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的RP、自发性AP及钠离子电流(INa)特征。结果光镜下见培养12 h后心肌细胞基本贴壁,培养至第5 d时85%左右的心肌细胞都有自发性搏动,搏动频率80次/分左右;记录到自发性搏动心肌细胞RP为-85.34±4.15 mV,并可记录到同步产生的自发性AP,频率84±12次/分,而无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RP为-42.1±6.5 mV,未能记录到自发性AP;心室肌细胞INa的阈电位为-60mV。结论该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乳鼠心室肌细胞搏动比例高,同时证实了自发搏动性是乳鼠原代心肌细胞状态佳,并具有良好电生理特征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肌 细胞原代培养 膜片钳技术 细胞电生理 动作电位
下载PDF
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及缺氧缺糖性损害对其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郁 刘瑞珍 谢宝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4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神经细胞原代培养 缺氧性损害 缺氧缺糖损伤模型 糖性 皮质 大鼠 体外培养方法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8
作者 魏美艳 李莉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7期614-615,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细胞原代培养 在位内膜 病发病机制 鉴定 体外培养系统 体外培养方法 妇科常见病
下载PDF
地方城市高校开设动物细胞原代培养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9
作者 陈鲲 欧瑾仪 周伯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第18期111-113,共3页
为促进地方城市高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生建立培养细胞、制备细胞、改造细胞以及基因/细胞治疗的现代生物知识体系和技术水平,锻炼实验思维和提升科学素养,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细胞生物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从教学的主导思想、... 为促进地方城市高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学生建立培养细胞、制备细胞、改造细胞以及基因/细胞治疗的现代生物知识体系和技术水平,锻炼实验思维和提升科学素养,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细胞生物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从教学的主导思想、实验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具体以细胞原代培养实验为实验案例,探讨实验细胞生物课的课程改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实验 动物细胞原代培养 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 相差显微镜 实验室
下载PDF
人羊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肝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
10
作者 许珊珊 顾学范 《世界感染杂志》 2009年第4期278-278,共1页
目的完善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的原代培养技术,检测肝细胞特异性蛋白在AECs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获取AECs并进行愿代培养。分别向培养液中添加10、20、4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和10ng/mL的碱性成纤... 目的完善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的原代培养技术,检测肝细胞特异性蛋白在AECs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分离获取AECs并进行愿代培养。分别向培养液中添加10、20、4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和10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从中选择最适宜AECs原代培养的细胞培养液。以培养液中未添加生长因子的原代培养细胞作为对照。将羊膜组织石蜡切片和AECs细胞爬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上皮细胞 细胞原代培养 特异性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 细胞培养 原代培养技术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肠腺瘤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宏 欧阳钦 +1 位作者 邱春华 李胜富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4-136,共3页
目的 对大肠腺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改进。方法 在取材、培养条件和细胞纯化等方面对腺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结果  32枚息肉 ,2 6枚培养成功 ,6枚失败。培养时间为 5~ 2 3天 ,可长满瓶壁的 5 0 %... 目的 对大肠腺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改进。方法 在取材、培养条件和细胞纯化等方面对腺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结果  32枚息肉 ,2 6枚培养成功 ,6枚失败。培养时间为 5~ 2 3天 ,可长满瓶壁的 5 0 %~ 95 %。光镜形态学、免疫组化法和电镜鉴定培养细胞为上皮来源。结论 改进后的大肠腺瘤细胞原代培养法基本克服了细胞培养中的细菌及成纤维细胞的污染问题 ,增加了可获得的细胞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原代培养 大肠腺瘤细胞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肠癌细胞原代培养及5-氟脲嘧啶药敏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建林 田林 +2 位作者 梁建芳 郑绘霞 肖虹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9期824-826,共3页
关键词 5-氟脲嘧啶 大肠癌化疗 细胞原代培养 药敏检测 消化道恶性肿瘤 术后化疗 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绵羊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科鹏 李尤简 +2 位作者 郭若婷 王颖 刘小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8-413,共6页
试验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绵羊甲状腺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绵羊甲状腺功能的体外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常规消化分离得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光镜下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RT-PCR、细胞免疫荧光和ELISA,对培养的绵羊甲... 试验旨在建立一套完整的绵羊甲状腺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绵羊甲状腺功能的体外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常规消化分离得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光镜下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RT-PCR、细胞免疫荧光和ELISA,对培养的绵羊甲状腺细胞从形态,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特异基因mRNA表达,TG特异抗原蛋白表达和甲状腺激素T3、T4的分泌功能等方面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绵羊甲状腺细胞在体外呈贴壁式生长,具有上皮样细胞特点;TG染色呈胞浆阳性,具有特异TPO、TG、TSHR mRNA表达及分泌T3、T4的功能,但T3、T4的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简便可行的绵羊甲状腺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深入研究绵羊甲状腺的功能提供了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甲状腺 细胞原代培养 形态学 鉴定
下载PDF
大肠腺瘤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丽彬 欧阳钦 +2 位作者 李胜富 刘小方 胡仁伟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292-294,共3页
关键词 大肠腺瘤 细胞原代培养 培养方法
下载PDF
山羊瘤胃上皮细胞和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志洪 张庆丽 +6 位作者 贺志雄 韩雪峰 谭支良 张恩平 汤少勋 周传社 王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2-610,共9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山羊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um cell,REC)和空肠黏膜上皮细胞(jejunum epithelial cell,JEC)的原代培养方法。首先进行胃肠道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设计9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按随机区组原则冲洗采集到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山羊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um cell,REC)和空肠黏膜上皮细胞(jejunum epithelial cell,JEC)的原代培养方法。首先进行胃肠道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设计9种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按随机区组原则冲洗采集到的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根据微生物去除试验结果,选择最佳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洗涤液对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进行洗涤,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对REC和JMC进行分离与培养,根据分离所获的细胞特征以及细胞增殖活性结果确定适合山羊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特性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为有效去除黏附的微生物,瘤胃上皮需分别经过5倍青链霉素和2倍庆大两性霉素洗涤液的冲洗,而空肠黏膜需分别经过5倍青链霉素和5倍庆大两性霉素洗涤液的冲洗。瘤胃上皮和空肠黏膜分别经2.50%胰蛋白酶+0.02%EDTA和0.20%Ⅳ型胶原酶+0.50mmol/LCaCl2消化后可获得理想的细胞分离效果以及细胞增殖活性。本研究结果提示,根据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特征以及组织特性选择所确定的抗生素洗涤液以及组织细胞分离方法可用于山羊REC和JEC的原代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原代细胞培养 瘤胃 空肠 山羊
下载PDF
小鼠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泽兵 臧晓怡 +3 位作者 于秀杰 李庆欣 李兰英 陈祖培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小鼠甲状腺细胞,为探讨甲状腺功能调节和疾病发生提供一种体外模型。方法取6~8周龄Balb/c小鼠甲状腺,用胶原酶-中性蛋白酶双酶法分离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CS)的F-12培养基培养,细胞贴壁后FCS降至5%,另外... 目的分离培养小鼠甲状腺细胞,为探讨甲状腺功能调节和疾病发生提供一种体外模型。方法取6~8周龄Balb/c小鼠甲状腺,用胶原酶-中性蛋白酶双酶法分离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CS)的F-12培养基培养,细胞贴壁后FCS降至5%,另外添加促甲状腺激素(TSH)、氢化可的松、转铁蛋白、胰岛素和L-谷氨酰胺。光镜下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RT-PCR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培养小鼠甲状腺细胞从形态、甲状腺球蛋白(T_g)、T_g特异抗原蛋白表达、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钠碘转运子(NI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等特异基因mRNA表达和甲状腺激素T_3、T_4分泌功能等方面进行鉴定。结果小鼠甲状腺细胞在体外呈贴壁式生长,具有上皮样细胞特点;Tg染色呈胞浆阳性,并具有特异TPO、Tg、NIS、TSH-R mRNA表达和分泌T_3、T_4的功能,但其表达与分泌量有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结论成功建立小鼠甲状腺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与疾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原代细胞培养 小鼠 鉴定 原代培养
下载PDF
牛髓核软骨样细胞原代培养及异种移植组织相容性观察
17
作者 侯晓飞 李浩鹏 杨保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4期8205-8208,共4页
背景:自体或同种异体细胞移植进行椎间盘再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探索牛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原代提取条件及培养方法,观察其植入兔椎间盘中组织相容性。方法:提取新鲜的牛尾椎间盘中的髓核组织,分离并体外培养牛髓核软骨样细... 背景:自体或同种异体细胞移植进行椎间盘再生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探索牛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原代提取条件及培养方法,观察其植入兔椎间盘中组织相容性。方法:提取新鲜的牛尾椎间盘中的髓核组织,分离并体外培养牛髓核软骨样细胞。经腹后外侧途径采用微量加样针将扩增过的牛髓核软骨样细胞注入新西兰大白兔的椎间盘中。分别在移植后的2,4,6及8周收集接受牛髓核软骨样细胞移植的兔椎间盘,以冰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5或CD4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及B或T淋巴细胞的浸润,判断是否发生免疫排异反应。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出了活牛软骨样细胞,在体外进行了传代扩增。在移植后2,4,6及8周对L3/4,L4/5,L5/6椎间盘及腹腔淋巴结行抗兔CD4、CD5染色后未发现阳性表达,椎间盘局部无B或T淋巴细胞的浸润。移植入兔椎间盘8周,经冰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未发现免疫排异反应。说明原代培养的牛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组织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细胞原代培养 异种移植 组织相容性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改良兔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妍 杨帆 +1 位作者 葛红岩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提高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全角膜组织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利用机械刮除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并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 目的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提高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全角膜组织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利用机械刮除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并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兔全角膜24h贴壁,48h后即可见有细胞自角膜缘爬出,5d后细胞大量爬出可见成纤维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共存,界限明显;角膜上皮细胞复层生长。在界限融合前刮除成纤维细胞,角膜上皮细胞继续旺盛生长,10d后达到融合。兔角膜上皮细胞传至第4代后细胞体积明显变大,传至第5代,细胞衰老、凋亡。兔角膜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CK单克隆抗体阳性。结论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并可获得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的角膜上皮细胞,为角膜及角膜疾病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细胞 全角膜 原代细胞培养 纯化
下载PDF
一种基于RNA-seq验证的人肾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19
作者 周晓光 王浩舟 +1 位作者 李彦生 宋黎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6期4-7,25,F0003,共6页
目的建立更加快速便捷的肾脏肿瘤及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新鲜的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肾脏皮质组织。采用机械分解,胶原酶消化和细... 目的建立更加快速便捷的肾脏肿瘤及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新鲜的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肾脏皮质组织。采用机械分解,胶原酶消化和细胞连续筛分提纯的方法提纯肿瘤和正常原代细胞。分别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鉴定两种原代细胞的遗传背景,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标志物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原代细胞的超微结构。最后采用裸鼠荷瘤模型鉴定肿瘤细胞的成瘤特性。结果共计分离纯化3株人近端肾小管上皮原代细胞,8株肾透明细胞癌原代细胞。RNA-seq显示测序结果符合两类细胞的遗传学背景,免疫细胞化学可鉴定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可观察到两类细胞特异性超微结构。裸鼠荷瘤模型证实了肾癌原代细胞的成瘤特性。结论成功建立并确定一种快速便捷的肾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流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细胞培养 细胞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纤支镜活检组织肺癌细胞原代培养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熊玮 沈寒放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82-182,共1页
纤支镜活检组织肺癌细胞原代培养的临床价值熊玮,沈寒放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重庆630038)近年来,我们选用经纤支镜活检组织进行原代肺癌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细胞培养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组织来... 纤支镜活检组织肺癌细胞原代培养的临床价值熊玮,沈寒放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重庆630038)近年来,我们选用经纤支镜活检组织进行原代肺癌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现将细胞培养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组织来源:对46例经纤支镜活检肺癌组织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 原代培养 活检组织 经纤支镜活检 细胞肺癌 药敏试验 培养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肺癌组织 角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