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9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可溶性B7-H4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张虹宇 +2 位作者 张磊 赵仰光 王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n=51)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卵巢血流参数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变化及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sB7-H4水平变化,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3%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观察组PI、RI值较对照组升高,RSV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25、sB7-H4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78.43%高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57.69%(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化疗中药物的使用及剂量大小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选择最优药物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动脉灌注化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可溶性B7-H4蛋白
下载PDF
蜕膜组织NF-κB介导趋化因子与细胞因子调控子宫NK功能
3
作者 余海鲲 茅佳钦 +1 位作者 陈书强 王晓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目的 探讨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蜕膜化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介导调控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产生进而影响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功能。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20... 目的 探讨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蜕膜化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介导调控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产生进而影响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功能。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20名健康孕妇,收集其蜕膜组织并分离纯化出人uNK。将hESC转染siRel A以抑制NF-κB的活性,随后体外诱导蜕膜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相关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再转染siRel A的hESC诱导蜕膜化后与人原代uNK共培养,分别收获uNK和细胞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NK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通过体外成管实验、侵袭和划痕实验评估uNK上清体外促血管形成和促滋养层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结果 转染siRel A后诱导蜕膜化产生的蜕膜基质细胞(DSC)内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趋化因子CCL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290、6.415、5.095,P<0.05)。抑制NF-κB活性并诱导蜕膜化产生的DSC与uNK共培养后,抑制了uNK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IFN-γ的分泌(t值分别为6.641、7.743、8.886,P<0.05)。此外,共培养后产生的uNK上清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受损(t值分别为4.629、5.522,P<0.05),并且促滋养层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8.329、7.190,P<0.05)。结论 NF-κB调控蜕膜基质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蜕膜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膀胱癌细胞高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通过上调CD24抑制NK细胞的杀伤
4
作者 姚田军 周幸春 +2 位作者 杨帆 刘静 张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1,共9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后是否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2F3a稳定过表达的人及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并将其与NK细胞共孵育,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及流...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后是否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2F3a稳定过表达的人及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并将其与NK细胞共孵育,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活化及杀伤能力的变化。转录组测序分析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E2F3a与差异基因在蛋白水平上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法及小干扰RNA(siRNA)等方法探索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后对NK细胞活化及杀伤影响的具体机制。结果 在膀胱癌细胞中过表达E2F3a能显著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可显著上调CD24基因的表达,膀胱癌组织中E2F3a和CD24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CHIP结果显示,E2F3a能够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并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干涉E2F3a过表达膀胱癌细胞中的CD24表达后,发现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所介导的NK细胞活化及杀伤抑制被显著缓解。结论 在膀胱癌细胞中E2F3a可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及CD24蛋白的表达。膀胱癌细胞E2F3a通过上调CD24表达来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 自然杀伤(NK)细胞 CD24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龙顺钦 张晓轩 +11 位作者 杨小兵 周宇姝 河文峰 廖桂雅 欧阳育树 李秋萍 黄锦鹏 邓宏 潘宗奇 肖舒静 蔡姣芝 吴万垠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评价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纳入60例晚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愿意服用健脾理气抑瘤方... 目的评价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纳入60例晚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愿意服用健脾理气抑瘤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CIK细胞治疗:CIK细胞1~3×10~9个/次,第1~3天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治疗组予健脾理气抑瘤方汤剂,对照组予辨证中药汤剂,两组均接受2周期以上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总生存期(overall su rvival,OS)、体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 scale,PS)、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并作亚组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5月31日,两组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终点。治疗组TTP为3.5个月(95%CI 3.30~4.10),优于对照组2.5个月(95%CI 2.3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DCR分别为36.7%和30.0%,OS为5.2个月(95%CI 4.53~5.87)和4.6个月(95%CI 4.06~5.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1.60±0.10)分]低于治疗前[(1.80±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 0~1、2分和Child-Pugh评分为A级时,治疗组TTP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CIK细胞较辨证中药治疗组可延长患者TTP及改善体力状态评分,且在体力状态评分0~2分或Child-Pugh评分为A级的情况下,可能是晚期HCC患者的更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理气抑瘤方 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治疗 晚期肝细胞 总生存期 疾病进展时间
原文传递
负载MAGE-A3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共培养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好 贾虹 +2 位作者 王晓霜 张鹭 蒋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2-50,共9页
目的:探究负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MAGE-A3)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细胞因子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MAGE-A3孵育DC后与CIK共培养... 目的:探究负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MAGE-A3)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细胞因子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MAGE-A3孵育DC后与CIK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MAGE-A3-DC-CIK的表型;流式细胞仪分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的CD133^(+)干细胞,以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以CIK、DC-CIK及MAGE-A3-DC-CIK作为效应细胞,MTT法检测效靶比为10∶1、20∶1、40∶1的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联合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建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射DC-CIK或MAGE-A3-DC-CIK,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每隔2 d测量瘤体大小,21 d后取肿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Ki-67表达。结果:分离获得细胞表面CD80、CD86、HLA-DR表达分别达到88%、86%和90%的DC;MAGE-A3-DC-CIK组细胞表面CD8^(+)CD3^(+)、CD56^(+)CD3^(+)比例均高于DC-CIK组(P<0.01);经磁珠分选后获得CD133^(+)细胞比例高达90.23%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与CIK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在不同效靶比下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能力升高,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7的分泌水平升高,培养液上清处理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小,肿瘤重量轻,肿瘤组织内细胞稀疏,Ki-67阳性细胞率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载MAGE-A3的DC与CIK联合培养能促进CIK成熟,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性,并抑制移植瘤裸鼠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光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RCC)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RCC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术后行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观察组予以CIK治疗,持续4个疗程。比较两组外周血象及...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RCC)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RCC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术后行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观察组予以CIK治疗,持续4个疗程。比较两组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免疫功能[CD_(3)^(+)、CD_(4)^(+)、CD_(8)^(+)、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K)、CD_(4)^(+)CD_(25)^(+)T细胞]。结果 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8)^(+)、CD_(4)^(+) CD_(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CD_(3)^(+)、CD_(4)^(+)、CD_(4)^(+)/CD_(8)^(+)、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CC患者中采用CIK治疗效果确切,利于调节免疫功能,且不会对患者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造成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另外,治疗过程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疾病、治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抗CD133/CD3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体外杀伤CD133阳性肿瘤细胞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吕海燕 刘传杰 +1 位作者 黄建华 韩为东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比较抗CD133/CD3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普通CIK对胰腺癌、胃癌和卵巢癌等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CD133单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 目的比较抗CD133/CD3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普通CIK对胰腺癌、胃癌和卵巢癌等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CD133单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腹水效价;经过蛋白G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CD133抗体,在温和的条件下与鼠抗人CD3单抗进行化学偶联,制备抗CD133和抗CD3的双特异性抗体;CCK8试剂盒检测CIK和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CIK杀伤肿瘤细胞系。结果收获腹水效价为1∶50 000,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CD133单抗的浓度为3.2 mg/ml;成功构建了抗CD133/CD3双功能特异性抗体介导的CIK;在相同的效靶比条件下,抗CD133/CD3介导的CIK对表达CD133的胰腺癌细胞系SW1990、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卵巢癌细胞系A2780有更强的杀伤作用,与单纯CIK相比有显著差异,在效靶浓度为20∶1时,抗CD133/CD3双特异性抗体介导CIK细胞较普通CIK对SW1990细胞株杀伤率提高了30.99%,对SGC7901细胞株杀伤率提高了24.42%(P<0.05)。结论抗CD133/CD3双功能抗体可以显著改善CIK对CD133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双特异性抗体 CD133单抗 CD3单抗
下载PDF
PDZ结合激酶/T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源性蛋白激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9
作者 武锐锋 刘宇宏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8期763-768,共6页
T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源性蛋白激酶(T-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TOPK)也被称为PDZ结合激酶(PDZ-binding kinase,PBK)。PBK/TOPK在有丝分裂进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PBK/TOPK被证实与恶性肿... T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源性蛋白激酶(T-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TOPK)也被称为PDZ结合激酶(PDZ-binding kinase,PBK)。PBK/TOPK在有丝分裂进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PBK/TOPK被证实与恶性肿瘤的增殖、转移、侵袭及临床预后有关,因此,PBK/TOPK成为了肿瘤治疗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靶点。本文综述PBK/TOPK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进一步证实PBK/TOPK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Z结合激酶/T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源性蛋白激酶 肿瘤治疗方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凤翔 吴云林 +6 位作者 吴涤梵 吴巍 黄玮 刘今 张尚权 乔敏敏 章永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自身血液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细胞,二者共同培养后,利用MTT法检测DC细胞联合CI...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自身血液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细胞,二者共同培养后,利用MTT法检测DC细胞联合CIK细胞体外杀伤人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的活性。结果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得到的细胞群高表达CD3+CD56+,平均值达到(56.74±7.63)%。通过彼此相互作用诱导出的细胞群体对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有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强。结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且其杀伤作用与胃癌细胞类型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 胃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张明凤 叶忠桂 廖珍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4期60-63,共4页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C-CIK过继免疫治疗,1个疗程为3个治疗周期,2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IL)-2、IL-4、IL-6、IL-10]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生存质量评分、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为71.67%、88.33%,均高于对照组的51.67%、73.33%(P<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IL-2、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CD3^(+)、CD4^(+)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70.00%、40.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0%、21.6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3%vs. 16.67%,χ^(2)=0.058,P=0.810)。结论 采取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及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多西他赛 顺铂 免疫功能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凤芝 李杨 +3 位作者 黄晗 胡朝阳 靳莉 张小红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1期2375-2378,共4页
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给予顺铂+紫杉醇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顺铂+紫杉醇联合CIK细胞治... 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给予顺铂+紫杉醇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顺铂+紫杉醇联合CIK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中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观察组患者接受CIK细胞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4.7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75.4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中,缓解29例和未缓解24例。缓解和未缓解观察组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和未缓解观察组患者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PS)评分、TNM分期、肿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ECOG PS评分为2分、TNM分期为Ⅳ期、肿瘤大小≥5 cm均是观察组患者接受CIK细胞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治疗中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周豪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5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治疗中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按照收治时间顺序在电脑系统盲抽68例患者,对抽取的患者行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方式... 目的探究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治疗中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按照收治时间顺序在电脑系统盲抽68例患者,对抽取的患者行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方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在机体免疫状态、毒性反应、肿瘤标志物等指标上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根据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在培养7d后的CIK细胞CD3+与CD56+均呈现强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更高(P<0.05);检查患者血常规、肾功能、γ-GT、ALT等指标,均未见异常情况,而且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在第2疗程后改善显著(P<0.05);患者在完成2个疗程治疗后,缓解率为92.65%,且胸部CT复查未出现异常情况,无毒性反应情况;经观察患者癌胚抗原、癌抗原125、乳酸脱氢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指标,在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均呈下降趋势,且降幅显著(P<0.05);在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值显著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明显(P<0.05)。结论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可值得大力推广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 肿瘤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 杀伤细胞治疗 效果观察
下载PDF
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CIK通过促进ASK1活化增强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铮 李洪霖 +2 位作者 胡斌 李云 黄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1-508,共8页
目的探究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Ag-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食管癌肿瘤细胞杀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诱导培养外周血DC和CIK,用Ag负载DC获得Ag-DC,将Ag-DC与CIK共培养。实验分为CIK组、DC联合CIK组、Ag-DC联合CIK组... 目的探究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Ag-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食管癌肿瘤细胞杀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诱导培养外周血DC和CIK,用Ag负载DC获得Ag-DC,将Ag-DC与CIK共培养。实验分为CIK组、DC联合CIK组、Ag-DC联合CIK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对EC9706食管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V/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磷酸化的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p-ASK1)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ASK1途径相关蛋白水平。构建食管癌移植瘤裸鼠模型,分为对照组、DC联合CIK组和Ag-DC联合CIK组。通过尾静脉注射对应免疫细胞进行治疗,每隔2 d测量一次肿瘤体积。21 d后处死所有裸鼠,取出瘤体,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抗原KI-67(ki67)及ASK1表达。结果与单独CIK组和DC联合CIK组相比,Ag-DC与CIK共培养后,细胞中CD3+CD8+与CD3+CD56+的比例明显升高,对EC9706细胞的杀伤率明显增加,增加EC9706细胞凋亡,并促进ASK1的活化水平;与单独CIK组和DC联合CIK组比较,Ag-DC联合CIK处理的裸鼠移植瘤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21 d后观察到该组肿瘤组织块较小,肿瘤组织内细胞排列较为稀疏,肿瘤组织内ki67阳性率明显减少,而ASK1阳性率则明显增高。结论Ag-DC与CIK共培养后,能够明显提高对食管癌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该作用机制可能与ASK1途径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杀伤作用
原文传递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15
作者 陈丹 胡丽 王彬阶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3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cell,NKT)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观察... 目的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cell,NKT)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观察组,均施予流式细胞术检测,将血小板(platelet,PLT)<20×109/L患者分为观察1组(30例),将PLT≥20×109/L患者分为观察2组(30例);纳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上述受试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3组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CD56^(+)、CD4^(+)/CD8^(+)、NK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CD3+)=16.806,F_(CD3+CD4+)=24.271,F_(CD3+CD8+)=4.880,F_(CD3-CD19+)=34.955,F_(CD3-CD16+CD56+)=11.051,F_(CD4+/CD8)=13.014,F_(NKT)=38.576,P<0.00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CD3^(+)、CD3^(+)CD4^(+)、CD3-CD16^(+)CD56^(+)、CD4^(+)/CD8^(+)、NKT与PLT计数为正相关关系(P<0.001);CD3^(+)CD8^(+)、CD3-CD19^(+)、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素、干扰素-γ与PLT计数为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紊乱,且病情进展与T、B淋巴细胞亚群与NKT细胞为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TH1/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5
16
作者 陈复兴 刘军权 +6 位作者 张南征 巩新建 张国龙 徐永茂 周忠海 王涛 黄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97-801,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强和杀瘤谱广的特点。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报告较少,本文旨在评估用CI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患者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将末梢... 背景与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强和杀瘤谱广的特点。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报告较少,本文旨在评估用CIK细胞过继回输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患者末梢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将末梢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有IFN-γ、IL-2和CD3单抗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扩增,再将培养后的CIK细胞回输给病人;患者一个疗程接受CIK细胞总数在5×109~15×109之间。在CIK细胞治疗前有47例患者做了化疗,3例做了放疗。化放疗与CIK细胞治疗间隔时间在2~4周以上。结果:在63例接受治疗者中,部分缓解(PR)+微效(MR)为28例(44.46%)。20例CEA增高者,治疗后有14例减低,6例增加;10例AFP增高者,治疗后有9例减低,1例增加。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CIK细胞治疗后均增加45%以上。治疗后63例中有51例患者有食欲增加、32例患者睡眠和体力改善,18例患者中有13例疼痛减轻,结论:用自身CI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能明显提高癌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临床体征,且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过继性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的大容量扩增与杀伤活性观察 被引量:50
17
作者 石永进 虞积仁 +2 位作者 岑溪南 朱平 马明信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4-96,共3页
建立大容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 (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培养方法 ,观察 CIK细胞回输后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 10 0 0 ml培养袋大量扩增患者自体 CIK细胞 ,用 MTT法检测 CIK细胞杀伤活性 ,比较回输前后患者外周血单... 建立大容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 (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培养方法 ,观察 CIK细胞回输后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 10 0 0 ml培养袋大量扩增患者自体 CIK细胞 ,用 MTT法检测 CIK细胞杀伤活性 ,比较回输前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其毒副作用。结果表明 :大容量培养法使自体CIK细胞扩增总量达 1.6× 10 1 0以上 ,回输 CIK细胞使患者 PBMNC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加 ,未出现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大容量扩增 自体回输 肿瘤 免疫治疗 CIK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经综合微创治疗后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8
作者 周启明 吴沛宏 +5 位作者 赵明 王其京 黄丽惜 李永强 陈诗萍 夏建川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4-141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微创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肿瘤免疫治疗也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治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防止肝癌复发...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微创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而肿瘤免疫治疗也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治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防止肝癌复发的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无活性且无远处转移),随机选45例为研究组,其余4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微创治疗后联合CIK细胞经肝动脉回输,对照组患者不进行CIK细胞回输;CIK细胞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抽研究组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变化;研究组和对照组每2~3个月进行CT检查,了解肿瘤变化情况。结果:CIK细胞回输后CD3+、CD4+、CD56+(NK)效应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由最初的(68.6±11.0)%、(31.0±9.0)%、(15.6±7.8)%和1.1±0.5上升至(70.7±10.1)%(P<0.05)、(33.5±8.0)%(P<0.05)、(18.4±9.4)%(P<0.05)和1.3±0.6(P<0.05);CD8+和CD3+CD56+效应细胞比例下降,由回输前的(31.1±7.8)%和(6.4±3.5)%下降至回输后的(28.6±8.3)%(P<0.05)和(5.2±3.3)%(P<0.05)。研究组1年和18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8.89%和15.56%,而对照组为30.00%和40.00%(χ2值分别为4.87和6.41,P<0.05)。结论:微创治疗后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对降低肝癌的复发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降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对阿霉素的耐受效应 被引量:20
19
作者 石永进 虞积仁 +4 位作者 朱平 马明信 岑溪南 董玉君 袁家颖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与化疗药物对多药耐药 (multidrugre sistance,MDR)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加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并扩增CIK细胞 ,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与化疗药物对多药耐药 (multidrugre sistance,MDR)肿瘤细胞产生协同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加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并扩增CIK细胞 ,应用MTT法测定CIK细胞、阿霉素及二者联合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P糖蛋白 (P gp)的表达和细胞内药物积累 ,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 gp在MDR靶细胞MCF7adr内的分布。结果 :CIK细胞可使MCF7adr细胞P gp的表达活性下降 82 .5 % ,耐药靶细胞内阿霉素积累增加 3.2倍 ,使联合杀伤率比单纯加阿霉素(同等剂量 )组增加 7.8倍 ,比单纯加CIK细胞 (相同效靶比 )组增加 1.3倍。结论 :CIK细胞可明显抑制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P gp表达 ,可协同阿霉素提高对MCF7adr肿瘤细胞系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杀伤细胞 耐药细胞 阿霉素 耐受效应 细胞因子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