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蛋白及细胞增殖指数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淑桂 李英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颈鳞癌细胞增殖指数(PI)以及突变p53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44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各临床分期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颈鳞癌... 【目的】研究子宫颈鳞癌细胞增殖指数(PI)以及突变p53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44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各临床分期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颈鳞癌组织细胞增殖指数及突变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颈上皮组织(P<0.01),但在不同临床期别及不同组织学类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加,突变p53蛋白表达增高,但与子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癌 细胞增殖指数 癌组织 P53蛋白表达 上皮组织 白及 正常 PI
下载PDF
蕈样肉芽肿的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增殖指数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应作霖 孙建方 +2 位作者 张行 姜祎群 桑红桂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 检测蕈样肉芽肿 (MF)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情况 ,探讨它们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 : 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 肿瘤期M... 目的 : 检测蕈样肉芽肿 (MF)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情况 ,探讨它们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 : 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 肿瘤期MF、斑块期MF、斑片期MF、扁平苔藓和正常皮肤的PCNA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 2 2 .8、12 .1、8.8、1.7和 0 ;端粒酶活性的A值分别为 0 .737、0 .313、0 .2 4 0、0 .0 4 5和 0 .0 4 4。端粒酶阳性的MF的PCNA细胞增殖指数高于端粒酶阴性的MF。结论 : 端粒酶活性存在于大部分MF标本中 ,端粒酶活性与MF的恶性程度及分期有关。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增殖指数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蕈样肉芽肿 PCNA 端粒酶 细胞核抗原 MF 细胞增殖指数 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C 发病机制
下载PDF
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yclin D1、细胞增殖指数、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夏永欣 杨玉秀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cyclinD1、细胞增殖指数 (PI)、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2例正常大肠黏膜、2 8例大肠腺瘤和 46例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cyclinD1、ki -67、CD3 1...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cyclinD1、细胞增殖指数 (PI)、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12例正常大肠黏膜、2 8例大肠腺瘤和 46例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cyclinD1、ki -67、CD3 1的表达。以CD3 1标记微血管 ,ki -67记数作为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Survivin和cyclinD1在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瘤组、大肠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0 %、14 .3 %、65 .2 % ,8.3 %、2 5 %、5 8.7%。大肠癌组survivin、cyclinD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和腺瘤组 ( P <0 .0 1)。Survivin和cyclinD1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关系 ( P >0 .0 5 )。大肠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cyclinD1、PI、MVD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大肠癌形成过程的早期表达上调 ,有望成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Survivin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微血管的形成等途径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大肠癌 CYCLIN D1 细胞增殖指数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与输卵管癌的病理、预后等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玲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与输卵管癌的病理、预后等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输卵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SP免疫组化法进行染色。分析Ki-67及PTEN与输卵管癌病...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与输卵管癌的病理、预后等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输卵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SP免疫组化法进行染色。分析Ki-67及PTEN与输卵管癌病理及患者预后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除了与是否绝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外(P>0.05),Ki-67及PTEN与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残余病灶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均<0.05);(2)基于寿命法,计算输卵管癌Ki-67及PTEN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率,经Wilcoxon比分经验法计算,2组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经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TEN及Ki-67为影响输卵管癌患者预后状况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PTEN与Ki-67与输卵管癌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残余病灶大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TEN表达越低、Ki-67表达越强,患者预后状况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癌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 细胞增殖指数 病理 预后 关系
下载PDF
贲门癌间质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指数
5
作者 章明放 孙保存 +1 位作者 丁元林 赵秀兰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12期735-737,F003,共4页
目的:研究贲门癌不同生长特性和类型中间质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活性。方法:40例贲门癌切除标本,肿瘤区和非肿瘤区分别取材。HE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计量肿瘤区和非肿瘤区Ⅱ、不同大体类型... 目的:研究贲门癌不同生长特性和类型中间质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活性。方法:40例贲门癌切除标本,肿瘤区和非肿瘤区分别取材。HE染色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行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计量肿瘤区和非肿瘤区Ⅱ、不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肿瘤区微血管密度(58±27)/mm^2和细胞增殖指数(69±32)%高于非肿瘤区(P<0.01)。低分化腺癌微血管密度最高,粘液腺癌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指数低于低分化腺癌组(P<0.05),浸润达肌层和浆膜层的肿瘤微血管密度高于位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肿瘤(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指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贲门癌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增殖指数与肿瘤生长特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密度 细胞增殖指数 胃肿瘤 肿瘤新生血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胰腺导管癌中血管生成、细胞增殖指数、DNA倍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建武 史桂英 肖家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细胞增殖指数、DNA倍性在胰腺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9例胰腺导管癌和7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作苏木精鄄伊红(HE)染色,CD34、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及Ki67...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细胞增殖指数、DNA倍性在胰腺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9例胰腺导管癌和7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作苏木精鄄伊红(HE)染色,CD34、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及Ki67阳性细胞比例,同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核DNA倍性,计算异倍体出现率及S期比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胰腺导管癌和慢性胰腺炎都有较多的新生血管。MVD值在胰腺导管癌高、中、低分化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按肿瘤直径分为≤1.5cm、1.6~2.9cm、≥3cm3组,此3组间MVD值、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DNA异倍体出现率及肿瘤周围有无浸润的差异都非常显著(P<0.01)。肿瘤越大,MVD值、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及DNA异倍体出现率越高。结论:胰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伴血管生成和DNA合成增加,联合测定MVD、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DNA倍型可能为胰腺导管癌临床预后预测提供辅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癌 血管生成 细胞增殖指数 DNA倍性检测
下载PDF
多肿瘤抑制基因、细胞增殖标志指数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钟辉 化金金 +1 位作者 曹颖 龙璐雯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0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多肿瘤抑制基因(p63)、细胞增殖标志指数(Ki-67)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淮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8例宫颈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确诊时检测p63... 目的观察多肿瘤抑制基因(p63)、细胞增殖标志指数(Ki-67)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淮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8例宫颈SI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确诊时检测p63、Ki-67及EGFR,评估宫颈SIL分级,记录高度宫颈SIL(HSIL)组与低度宫颈SIL(LSIL)组患者的p63、Ki-67、EGFR阳性率及联合检查阳性率,分析p63、Ki-67、EGFR阳性率及联合检查阳性率与宫颈SIL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18例宫颈SIL患者中,有88例宫颈HSIL患者(HSIL组),有130例宫颈LSIL患者(LSIL组);宫颈HSIL组p63、Ki-67、EGFR总阳性率及联合检查总阳性率均高于宫颈LSI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SIL患者p63、Ki-67及EGFR阳性率均与宫颈SIL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宫颈SIL患者p63、Ki-67、EGFR阳性率及联合检查阳性率高均可反馈HSIL风险,可将p63、Ki-67、EGFR阳性率作为宫颈SIL分级评估的辅助手段,指导临床评估患者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多肿瘤抑制基因 细胞增殖标志指数 血流动力学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核分裂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在监测给予雌、孕激素后大鼠子宫内膜变化中的作用
8
作者 孙爱军 朱蓬第 +1 位作者 王介东 葛秦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核分裂率( M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在监测不同剂量雌、孕激素作用不同时间后,大鼠子宫内膜的增殖与抑制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去势后 SD大鼠作为动物模型,模拟临床雌、孕激素的连续与周期给药方案。分别在给药... 目的探讨核分裂率( M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指数在监测不同剂量雌、孕激素作用不同时间后,大鼠子宫内膜的增殖与抑制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去势后 SD大鼠作为动物模型,模拟临床雌、孕激素的连续与周期给药方案。分别在给药不同时间后,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的 MI与 PCNA指数的变化。结果 PCNA指数可敏感反映不同剂量雌激素作用不同时间对大鼠子宫内膜的增殖作用,同时也反映不同剂量孕激素作用不同时间对大鼠子宫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 MI可反映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殖作用,但在反映孕激素的抑制作用时不敏感。结论 PCNA指数在反映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时优于 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孕激素 核分裂率 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子宫内膜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监测激素替代治疗子宫内膜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爱军 何方方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了解核分裂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指数两项指标在监测子宫内膜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正常月经周期内增殖期、分泌期、绝经后子宫内膜 ;观察接受周期性激素替代治疗后子宫内膜中两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显示 PCNA指数可敏... 目的 了解核分裂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指数两项指标在监测子宫内膜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正常月经周期内增殖期、分泌期、绝经后子宫内膜 ;观察接受周期性激素替代治疗后子宫内膜中两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显示 PCNA指数可敏感、可靠的反映月经周期内子宫内膜的变化 ,同时也能够反映激素替代治疗中 ,加用孕激素不同时间子宫内膜的增殖与抑制变化。结论  1PCNA指数可反映子宫内膜的增殖与抑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替代疗法 核分裂率 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子宫内膜
原文传递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增殖能力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华 姜又红 +5 位作者 马萍 尹元琴 隋承光 孟凡东 田昕 李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740-2742,2746,共4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永生化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增殖指... 目的探索和建立永生化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增殖指数。结果不同代次原代及冻存复苏后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均很强。结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增殖能力上完全可以作为体细胞基因治疗的靶细胞,而且是未来最有希望的永生化基因治疗细胞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指数 永生化
下载PDF
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晓莉 王钦 罗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74-2075,共2页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其中实验组的去甲斑蝥酸钠浓度分别为0.4、1.0、2.5、6.0 mg...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去甲斑蝥酸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其中实验组的去甲斑蝥酸钠浓度分别为0.4、1.0、2.5、6.0 mg/L,对照组不加去甲斑蝥酸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周期,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浓度0.4、1.0、2.5、6.0 mg/L去甲斑蝥酸钠的实验组的OD值均低于对照组(t=2.871、5.295、10.100、13.836,P均<0.05)。随着去甲斑蝥酸钠浓度的提高,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随之增大。经过流式细胞仪的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均呈现出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去甲斑蝥酸钠在体外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体现出抗癌活性,在胃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酸钠 人胃癌SGC-7901细胞 抑制率 细胞增殖指数
下载PDF
复发直肠癌切端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耿敬姝 宋鸿涛 王艳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61-663,共3页
目的:对60例直肠癌Dixon术后切端组织的细胞增殖状态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增殖动力学在Dixon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切取石蜡包埋组织,加入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苯。水化后加入胃蛋白酶消化,过滤后离心,弃上清进行碘化丙啶染色,应用... 目的:对60例直肠癌Dixon术后切端组织的细胞增殖状态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增殖动力学在Dixon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切取石蜡包埋组织,加入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苯。水化后加入胃蛋白酶消化,过滤后离心,弃上清进行碘化丙啶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直肠癌组织及切端的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比(SPF)、细胞增殖指数(PI)进行检测。结果:未复发组切端DI为1.09±0.03,SPF为4.18±1.32,PI为8.69±2.13。复发组切端DI为1.23±0.11,SPF为10.98±3.12,PI为14.13±3.67。经统计学t检验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切端两组间SPF及PI均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增殖动力学可作为大肠癌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术范围除考虑肠壁内浸润距离外,还应包括切除全部癌周围高增殖活性的粘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砀癌 切端 DNA指数 细胞增殖指数 细胞增殖动力学
下载PDF
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熊伍军 邱德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 (ECM)合成的影响,探讨苦参素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苦...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细胞外基质 (ECM)合成的影响,探讨苦参素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苦参素对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苦参素对其合成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 C)等ECM的影响。结果 苦参素可抑制NIH/3T3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S期细胞,降低细胞增殖指数,抑制ECM的合成,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苦参素可能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和ECM的合成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NIH/3T3 成纤维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 ECM 影响 抑制 细胞增殖指数 流式细胞技术 分裂
下载PDF
快杀灵与敌杀死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抑制和染色体诱变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小燕 陈贤均 汪晖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检测快杀灵和敌杀死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染色体诱变效应。方法 :分别按受试药的1/4、1/2和1×LD50(快杀灵和敌杀死的LD50 分别为72.8mg/kg和26mg/kg)3个剂量分5次(每次间隔24h)经口灌胃给小鼠染毒 ,每次灌胃量为20ml/... 目的 :检测快杀灵和敌杀死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染色体诱变效应。方法 :分别按受试药的1/4、1/2和1×LD50(快杀灵和敌杀死的LD50 分别为72.8mg/kg和26mg/kg)3个剂量分5次(每次间隔24h)经口灌胃给小鼠染毒 ,每次灌胃量为20ml/kg;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骨髓的细胞增殖指数、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的变化。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2种农药的3个剂量都使骨髓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 ,快杀灵作用后骨髓细胞增殖指数为3.38±0.42~3.40±1.16(P<0.00001) ,敌杀死作用后骨髓细胞增殖指数为5.12±0.47~5.97±0.62(P<0.001~P<0.0001) ;快杀灵大剂量组以及敌杀死的3个剂量组各自的染色体畸变率、畸变细胞率均有显著性增高 ,快杀灵大剂量诱导的染色体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分别为8.87±1.65(P<0.001)和7.21±2.10(P<0.01) ,敌杀死诱导的染色体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分别是11.74±2.81~23.42±2.17(P<0.001~P<0.0001)和9.36±1.52~17.33±3.68(P<0.001~P<0.0001) ;敌杀死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比快杀灵的多而复杂。 结论 :快杀灵和敌杀死既能抑制骨髓细胞增殖 ,又能诱发染色体损伤。以LD50 为评价标准 ,快杀灵抑制骨髓细胞增殖的效应较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指数 染色体细胞畸变 快杀灵 敌杀死
下载PDF
硝普钠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血管平滑细胞的NO含量及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雪 赵连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 硝普钠 (SNP)对高血压病 (EH)患者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周期、细胞数量、细胞增殖指数的影响 .方法 对血压正常 (NT)者和 EH患者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分离培养 ,对比观察在基... 目的 硝普钠 (SNP)对高血压病 (EH)患者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周期、细胞数量、细胞增殖指数的影响 .方法 对血压正常 (NT)者和 EH患者的肠系膜动脉进行分离培养 ,对比观察在基础状态和 SNP作用下 ,EH组和 NT组动脉VSMC的 NOS活性、NO含量、细胞周期、细胞数量、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 ,从而研究 SNP对 EH患者的动脉 VSMC的NOS- NO系统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1在基础状态下 ,EH组 VSMC的 NO含量、NOS活性低于 NT组 ,而且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 ;2在 SNP作用下 ,EH组 VSMC的NO含量、NOS活性较 NT组减少 ,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在基础状态下 ,EH组动脉 VSMC的 S期的百分率、细胞增殖指数 (PI)、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 NT组 ,且两组间有明显差别 (P<0 .0 5 ) ;4在 SNP作用下 ,EH组动脉 VSMC的S期的百分率、细胞增殖指数 (PI)、细胞数量均高于 NT组 ,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P>0 .0 5 ) .结论  NO的供体药物 SNP可以通过分解产生大量的外源性 NO,纠正 EH患者 VSMC的 NO含量不足的缺陷 ,抑制 EH患者动脉 VSMC的增殖 ,从而抑制 EH患者动脉血管的重构 ,阻止 EH的发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硝普钠 细胞数量 细胞增殖指数
下载PDF
肺积方调节CD4+CD25+Treg细胞及T淋巴细胞增殖与抗Lewis肺癌移植鼠肿瘤生长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国良 张学进 胡丹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8期605-608,612,共5页
目的:观察肺积方联合化疗对Lewis肺癌移植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变化的影响,探讨肺积方联合化疗抗肺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只Lewis肺癌移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肺积方联合化疗对Lewis肺癌移植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脾脏CD4+CD25+Treg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变化的影响,探讨肺积方联合化疗抗肺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只Lewis肺癌移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积方组、综合组(肺积方联合顺铂)、顺铂(DDP)组,每组16只,并分别以生理盐水、肺积方、肺积方联合DDP、DDP药物干预,观察小鼠瘤体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含量,MTT法检测小鼠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DDP组、肺积方组、综合组小鼠瘤体、瘤重均小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瘤体、瘤重均小于DDP组和肺积方组(P<0.01);第10、21天DDP组、肺积方组、综合组小鼠胸腺、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积方组、综合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增高,而DDP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降低;DDP组干预后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而肺积方组、综合组第21天与第10天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组内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第10、21天DDP组、肺积方组、综合组荷瘤小鼠胸腺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DDP组第21天胸腺CD4+CD25+Treg细胞比例较第10天明显升高(P<0.05);综合组脾脏CD4+CD25+Treg细胞比例较低,与肺积方组、DD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积方联合化疗具有抗Lewis肺癌移植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D4+CD25+Treg细胞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移植 小鼠 肺积方 CD4+CD25+TREG 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
下载PDF
大肠癌细胞增殖动力学与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敬姝 薛英威 +3 位作者 刘秀华 刘立仁 高晓敏 赵家宏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63-264,共2页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64例大肠癌的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比(SPF)、细胞增殖指数(PI)进行检测,并且对上述三项指标与大肠癌的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侵犯深度、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64例大肠癌的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比(SPF)、细胞增殖指数(PI)进行检测,并且对上述三项指标与大肠癌的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侵犯深度、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激发波长为488nm,DNA染色试剂为PI,检测上述参数,分析采用Modfit LT2.0软件。结果 在癌组织分化低的大肠癌组中,上述三项指标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且具有显著意义(P<0.05,P<0.01)。粘液腺癌的SPF、PI值均高于单纯腺癌组(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DI增高(P<0.05)。在有血行转移的大肠癌中DI及SPF、PI增高(P<0.05,P<0.01)。结论 用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分析的回顾性研究,能反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参数DI、SPF、PI能够为大肠癌细胞群体的增殖活性与病理因素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DNA指数 细胞增殖指数 病理学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中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颖丽 梁志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IF-1α表达,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PCNA标记)。结果:卵巢上皮性...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IF-1α表达,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PCNA标记)。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HIF-1α、微血管密度(MVD)、PCNA指数明显高于良性肿瘤;HIF-1α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与病理分级和组织学分类无相关性;HIF-1α表达与MVD及PCN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HIF-1α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卵巢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血管生成 表达及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 微血管密度(MVD)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织化学法 PCNA标记 细胞增殖指数 PCNA指数 癌生物学行为 组织学分类 良性肿瘤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发生发展 过度表达 密切关系 新生血管
下载PDF
胃癌发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与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
19
作者 甘爱华 许岸高 +1 位作者 刘集鸿 李韶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1999年第2期66-67,共2页
胃癌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导致细胞的过度积聚是胃癌发生的病理基础.本文通过检测癌前病变和胃癌的细胞增殖指数,以及相关基因bcI-2、p53的表达规律,以探讨细胞增殖与BcI-2和P53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关键词 胃癌发生 P53蛋白表达 BCL-2 增殖细胞核抗原 病理基础 生发 细胞增殖指数 相关基因 癌前病变 凋亡
下载PDF
宫颈癌IGF—IR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癌细胞增殖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成莉邢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0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Ireceptor,IGF-IR)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3例宫颈癌和21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IGF.IR蛋白表达,并检测...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nsulin—likegrowthfactor-Ireceptor,IGF-IR)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3例宫颈癌和21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IGF.IR蛋白表达,并检测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标记)。结果宫颈癌组织中IGF-IR、微血管密度、Ki.67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1),IGF-IR高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GF.IR过度表达者,宫颈癌血管生成能力显著增强、癌细胞增殖活跃,检测宫颈癌中IGF-IR表达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其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微血管密度 细胞增殖指数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